武当山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山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21年7月11日清晨,“传承武当”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武当山,依次走访中观、太和宫和金顶,对三个宫殿的楹联进行记录研究。
实践队乘坐大巴去到太子坡,开始了武当之行。
根据之前在武当圣贤书社查阅的资料,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
在《真武经》中,真武的出生地为净乐国,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净乐宫;五龙、紫霄、南岩为真武修炼之地;玉虚宫,因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而得名;真武曾领元和迁校府事而建元和观;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太子坡、龙泉观、上下十八盘、天津桥、九渡涧等无不与真武修真的神话有关,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队员们一进入武当山,就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话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真武的信仰和崇敬。
再者,武当山上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植物均是青翠欲滴,山上的猴子也十分可爱活泼,给武当之行带来了十分美好的开端印象。
实践队沿着山路上行,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第一个目的地——中观。
这里在营建时,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使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规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队员们拜访了观中的道长们,请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观内楹联的内容、来源与寓
意。
与道长聊天的过程队员都感觉收获颇丰。
拍照记录观内的楹联后,实践队告别道长,继续往山的更高处更深处走。
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实践队来到了今天的第二站——太和宫。
据《武当山封经集注》记载,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
由此可见太和宫之于武当山上各殿的重要性,队员们按照《武当山志》和《武当山封经集注》所得资料,对太和宫的楹联进行了仔细的辨认识别,进行了详细地拍照、记录与记载。
实践队离开太和宫,继续一路往山上走,尽管飘着细雨,大家热情不减,都希望尽快登顶一览整个武当的风采。
经过辛苦地跋涉后,终于到了武当山建筑群最高的殿宇——金顶(金殿)。
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
元代大地十一年(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到了这里,就是终于登顶了,大家都十分激动,不停地在金殿走来走去观看殿内的楹联,此处的建筑十分威武,金殿顶不负盛名
金光灿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分庄严漂亮。
队员们在金殿合影留念,纪念登顶的重要时刻。
对金顶的楹联进行辨认记录后,实践队便乘坐缆车下山,步行到太子坡乘坐大巴车下山,结束这一天的旅程。
第一天的武当山之行,精彩纷呈,自己的记录、对道长的采访都使队员们的收获颇丰,大家各自期待的明天的旅途又会带来怎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