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00(精选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00(精选3篇)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00第1篇】
这本书最受用的第一个道理是“目的论”:不再纠结于过去,学会从过去中抽离出来,不让过去发生的事情过多的影响自己。
阿德勒甚至大胆地否认“心理创伤”,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客观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这句话就像一声棒喝,令人豁然开朗。
我们的精神世界本来就不是完全客观的,每个人对世界的解读都不一样。
对于过去一些伤害我们的事情,必须要学会放手,向前看,这其实也是放过自己,放过那个纠结于过去的拧巴的自己。
应当聚焦于当下,当下的要做什么,希望未来是一个怎样的走势,为了这个“蓝图”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动。
第二个道理是“尊重自己”: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人真想改变,那改变就一定能发生。
有时候我们嘴上说想,身体却往另一个方向行动,心口不一,是因为我们潜意识还不想改。
其实“心口如一”就是对我们自身内心的尊重,当然,这需要坦荡的勇气,因为改变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比惨淡的现状更可怕的是未知。
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学是关于“勇气”的心理学。
第三个道理是拒绝“自卑情结”:自卑来源于“比较”,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可以促进进步,但自卑情结则是有害的,自卑情结把自卑当成了止步不前的挡箭牌,有自卑情结的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
是:因为有A才做不到B。
这是一种自我麻痹的借口。
哪里不自信,就努力去改变,如果一些不能改变的客观因素(比如先天性的因素),我们要换角度去看待,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相信自己还有进步空间。
Just do it。
去做去改变去超越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将自卑感作为前进的动力,但不要将它变成自卑情结。
阿德勒认为,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自我”的比较,我们的自信应该来自不断地超越自己,只要超越了过去的自己,都值得骄傲。
第四个道理是“专注当下”,曾经发生的一切都对你今后没有影响,决定人生的是当下的自己。
这种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调调似乎很像心灵鸡汤,还是炖了很多年,都快被熬干的那种,不过,我觉得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总比过分强调“心理创伤”更有现实意义吧。
以上,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到来。
不忘初心,专注当下,去完善更美好的自己!共勉!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00第2篇】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总会在某些时刻不自觉的陷入自我厌恶与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偶尔也会觉得生活中存在诸多无奈,若是能换一种活法是不是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又或者对于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
想要改变,却又无从下手,最后只能长叹一声:“我又能怎么样
呢?“
直到某一天我在书店里偶然发现了这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书中阿德勒阐述的对自我的解放、对幸福的论述都让我有种耳目一新、醍醐灌顶之感,一如胡慎之在推荐序中所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
“
例如书中所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无论是谁,无论你的年龄多大身处何种地位做着什么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是无法逃离的存在。
而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在期待着他人的表扬,害怕他人的批评,害怕被他人所讨厌或者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从而不断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去迎合他人价值观以及评判标准。
因此,各种各样的烦恼就此衍生,疲惫感也随之而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呢?
书中大致给出了几个方向:其一、课题分离。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丢开别人的课题是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的关键。
其二、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书上说:“重要的不是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之所以想要变成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昧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
其实,你不应该这样。
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
其三、要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害怕而止步不前,却不知这样的我们在他人眼里更显卑微,所以,何不大胆的向前迈进,成就一个更好、更自信的自己!
关于人生的其他许多课题,书中都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在此我就
不一一赘述,相信细细品阅后的你定能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问题答案。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1500第3篇】
被讨厌的勇气也就是幸福的勇气。
不要怕被讨厌,这样心才会自由,人才会自在。
要怎样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呢……
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
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
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
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阿德勒的哲学同样强调当下的意义,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此时此刻才是生活的真谛。
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
当我们从这些束缚
中解脱出来后,就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