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单选题
1.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的执行。

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
A. 有着完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B. 存在“三冗两积”的问题
C. 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D. 以清明廉洁作为治吏标准
2.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是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

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

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成为一时之笑谈。

通判让人避之是因为通判
A.监督制约知州B.是知州的上级官员 C.负责考核知州D.掌握地方的军事权3.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土”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工作。

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C. 加重了财政负担
D. 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4.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

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

”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A.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B.分散机构权力,维护君主权威
C.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D.派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5.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中都有“岁币”“岁赐”规定,对此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他认为“以钱财换和平”做法
A.被迫委曲求全实不可取B.实属权衡利弊无奈之举
C.导致百姓负担更加沉重D.推动边境榷场得到发展
6.《辽史》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反映的制度是
A.南北面官制B.行省制C.猛安谋克制D.四等人制
7.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提出,中国的政治分为两段,前一段是汉唐两宋,文官与君主共治天下,后一段是元明清,实行绝对君主专制。

宋元之变的主要原因是
A.元朝实行行省制度B.元政府实行四等人制
C.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元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8.金仿汉字结构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此外,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也依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材料反映
A.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引领性B.汉族书法艺术的扩展
C.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实现封建化D.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9.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科举制度走向衰落D.程朱理学受到推崇
10.宋朝法律规定:租佃土地与买卖一样,须订立正式契约,办理法律手续……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

材料表明宋朝租佃制
A.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B.有助于佃农人身束缚的松弛
C.淡化了社会门第观念D.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商品化
11.宋人朱彧在其《萍洲可谈》中记载:“近世宗女既多,宗正立官媒数十人掌议婚,初不限阀阅。

富家多赂宗室求婚,苟求一官,以庇门户,后相引为亲。

京师富人如桶商张家,至有三十余县主。

”这反映了宋朝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门第观念淡化
C.放松了对于社会的控制D.官僚队伍膨胀
12.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

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

由此推知,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13.建阳刻书历史悠久,史称“建本”。

建阳在北宋时是全国雕版刻书中心之一,南宋时被称为“图书之府”。

两宋“建本”繁盛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山区环境,盛产梨木B.偏隅东南,远离战火
C.经济发展,文风鼎盛D.宋都南迁,文化熏染
14.《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

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

由此可见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15.宋朝理学家都积极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

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执着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


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A.致力于革新教育体制B.努力推动政治清明
C.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D.积极倡导经世致用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指幽云十六州)以北,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号位,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治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也。

——《辽史·百官志一》材料三金帝国汉化太深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朝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

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

……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特征,一一具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材料三中认为金灭亡的原因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文官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

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

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崇文抑武的形成原因。

1.C2.A3.C4.B5.B6.A7.B8.A9.B10.B11.B12.A13.C14.D15.C
16.(1)表现: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生活习俗,任用汉族人才。

(2)特点:汉制与本民族制度并行。

作用:维护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

(3)不完全正确。

理由:金的的汉化促进了其进步发展,金灭亡是因为照搬了中原的一切却没有去其糟粕。

17.原因:经济上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加强;吸取前朝武将权重的教训;科举制的发展;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