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研究
摘要:现如今环境问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点,环境污染严重影
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制约城市健康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环境整体质量。
污水处理作为环境工程中的重点,处理好城市污水才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均衡发展。
但是,当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
合理有效的对策将污水治理水平提升。
因此,研究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城市污水;处理措施
1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1.1 污水管网设计亟待优化
市政污水管网是污水处理厂与污水来源之间的重要纽带。
一般来说,新住宅
区或扩展市区的污水处理工程,可通过旧式及小型城市的分流及合并系统,转为
闭路系统。
而联合下水道只能在降雨量有限的地区使用,如果封闭时间较长,在
旱季和雨季,污水量就会有明显差异。
同时,污水处理厂的水质亦会有相应的变化,会形成一定的冲击负荷。
因此,在设计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时,必须要根
据污水管网的实际应用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参数,并适当进行优化。
而在设计过程中,污水处理厂必须要分析和控制水质和水量的变化,以确保径流有效达到标准。
1.2 污水处理设施有待完善
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的种类已经多样化,但其处理技术并没有相应的改变,因此,往往无法进行有效处理。
当前,由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即污水处理系统和设施还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水平,处理效
率低下,技术仍有待更新。
而且,相关部门没有在特定领域积极引进先进的污水
处理手段和技术,所以,这非常不利于城市排污事业的发展[1]。
此外,污水处
理系统缺乏适当的规划,大部分市区污水系统一般都会根据以往收集的用水数据,制定污水处理设施的要求,而这些数据已往往也不适合处理城市区域的污水。
2 环境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策略
2.1 合理设计污水处理管网
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全面考虑人口、排污量、污水处理设施的技
术经济指标、环境影响、污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因素,综合分析污水管道系统、
水系规划、城市建设布局等条件,对多种可能的方案进行优化比选,考虑大中小
规模相结合、污水回用等因素,合理选址、科学布局。
加强雨污管网管理与建设,摸清雨污管网底数,绘制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图[2]。
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的设
计下水道管道设施,新建区域应为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老城区宜逐步改为雨污分
流排水体制,没有条件的老城区可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
避免在雨季
或者水流量较大的时候,出现下水道堵塞的情况,从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全面控制对水体污染物的排放,推进综合治理严把环境准入,加强涉水项目
全过程控制,严把企业准入审批关,禁止新建高污染项目,无环境容量和总量的
区域,禁止新建、扩建污染项目。
加强对工业企业排污及污水处理设施的环保检
查力度,对于环保设施配套不完全、运行不稳定,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坚决
依法处罚或取缔。
强化生活源污染治理,重点解决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收集的问题。
尤其是涉及疫情的医院与酒店等场所的废水,应按照医疗废物的管理手段强
化监管。
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厂分布不合理、雨污不分等问题,继续完善污水管网
建设,提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继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
连片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加
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合理控制化肥、农
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2 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新技术
对于污水处理工作而言,优良的污水处理技术会更好地完成污水处理工作。
因此,要因地制宜制定一套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体系。
我国在环境工程中城市污
水处理的技术主要有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法三种技术。
常用的
比较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有AB法、A2O法、氧化沟法、CASS法、SBR法等,不同
的技术适用条件不同,因此不同的城市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应根据城市实
际因地制宜的选择。
近年来,超滤膜过滤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
应用前景广阔,能够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城市污水,经过处理的污水能够达到回用
水标准要求,国内外已经有较多工程应用[3]。
此外,培养污水处理方面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环保管家”企业的发展,建
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城市污水处理人才队伍。
尤其是一些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即使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容易在后续的运行管理上出
现问题,导致工程设施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应推广环保管家模式,委托专业的
管理污水处理管理公司对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管理,以此避免由于人才短板导致的
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问题。
2.3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加强中水的再利用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好建筑物、道路以及
绿地、水体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加强初期雨水的收集处理,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对于已经建成的老城区,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很高,应逐步
实施;对新城区建设,应按照“海绵城市”新理念和指标要求规划建设。
可规划
建设雨水渗透到地下的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以自然方式进行水土渗透、而非传统
硬质驳岸的公园水景观等。
在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中,应增加雨水利用工程。
按照“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原则,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尤其是水资源
短缺地区应提高再生水利用率[4]。
以城镇污水二级处理出水作为原水,经过不
同程度的深度处理得到不同品质的再生水,再回用到各个用户,从而减少污水的
排放量和新鲜水的取水量。
将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化、道路冲洗、冲厕和小区、工
业冷却用水、锅炉用水,商业楼酒店等用水较大的场所以及洗车、消防,水源水
补充。
加大再生水在人工景观水体用水领域的使用,减少人工景观水体直接取用
自然水体的水量,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2.4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两微一端等宣传手段,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
积极践行低碳、绿色的环保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方式。
加强舆论监督与引导,宣传奖励先进典型,曝光污染行为,为提升水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提高市民节水意识认知度,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自觉使用再生水,节约优质水资源。
加大生态环境宣传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力度,研发推广生态环境文化产品。
开展绿色创建,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
推进绿色消费,引导公众线上线下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社区共治的水资源节约与水环境保护模式,提高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污水处理对于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国家在环境工程方面,要提高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人们对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视。
同时,对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创新给予扶持,从资金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城市污水处理效率的提升,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徐继君.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8):15-16.
[2]陈海,潘金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进展研究[J].清洗世界,2021,37(07):86-87.
[3]曹小勇.微生物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清洗世界,2021,
37(06):21-22.
[4]尹建坤,冀志国.城市污水处理后污泥资源化有效利用的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