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成安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安一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分析下列运动项目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武术
B.蹦床
C.自由体操
D.马拉松赛跑
2.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一定为零
D.物体的速度为零,它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
信息可知,该物体()
A.在4s末离起始点最远
B.在6s末离起始点最远
C.在0~4s内与4~6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在0~4s内的加速度大于7~8s内的加速度
4.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
量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球a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为h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相遇时球a的速度小于球b的速度
D.两球同时落地
5.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为3N,一个力的大小为6N,它们的合力
可能为()
A.18N
B.1N
C.2N
D.6N
6.A、B两物体各自在不同纬度的甲、乙两处受到一竖直向上的
外力作用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传感器和
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与加速度,如图所示是用这种方
法获得的物体A、B所受的外力F与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若物
体A、B的质量分别为m A、m B,甲、乙两处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A、g B,则()A.m A>m B,g A>g B B.m A>m B,g A<g B
C.m A=m B,g A<g B
D.m A<m B,g A>g B
7.水平恒力能使质量为m1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大小为a1的加速度,也能使质量为m2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大小为a2的加速度,若此水平恒力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物体上,使其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则a与a1、a2的大小关系为()A.a=a1+a2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
知人的质量为70g,吊板的质量为10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 分别为( )
A.a=1.0m/s2,F=260N
B.a=1.0m/s2,F=330N
C.a=3.0m/s2,F=110N
D.a=3.0m/s2,F=50N
9.如图所示,两根长度相同的细线分别系有两个完全相同的
小球,细线的上端系于O点;设法让两个小球均在水平面
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L1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L2
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L1和细线L2所受的拉力大小之比为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小球m1和m2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C.小球m1和m2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D.小球m1和m2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3:1
10.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经过一段时间落地,落地时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450,取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物体水平射程和下落的高度h分别为()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我国发射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周期为T a,轨道半径为
r a)与“神州五号”飞船(周期为T b,轨道半径为r b)相比,它
在更高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在轨道上“神州六号”的环绕速度比“神州五号”的要小
B.“神州六号”的周期比“神州五号”的要短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神州六号”的向心加速度较小
12.质量不同,动能相同的两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自由滑行直到停止,在这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摩擦力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B.摩擦力大的物体动能变化大
C.两物体滑行距离一样大
D.两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3.关于摩擦力正确的说法是()
A.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14.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块始终受水平向右恒力F
的作用而运动,在其正前方固定一个较长的轻质弹簧,则在
物块与弹簧接触后向右运动至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A.物块接触弹簧后一直做减速运动
B.物块接触弹簧后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
C.当物块的速度最大时,向右恒力F大于弹簧对物块的弹力
D.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它所受的加速度不为零
15.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现将一小球
从斜面上P点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它在空中飞行
的水平位移是1,若将初速度大小变为原的2倍,空中
飞行的水平位移是2,不计空气阻力,假设小球落下后不反弹,则1和2的大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A.2=31
B.2=41
C.2=51
D.2=61
16.如图所示,当用力F将B向右拉动时,有关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F做正功,A、B受到的摩擦力均不做功
B.绳拉力、A受到的摩擦力均不做功
C.F做正功,A、B受到的摩擦力均做负功
D.F做正功,B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17.下图是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且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已知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1.20cm,S2=2.39cm,S3=3.60cm,
S4=4.78cm.
(1)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 ;
(2)计数点1和3对应的小车速度分别为:v1= ______ m/s,v3= 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 .
18.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
动的轨迹,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______ 位置上滚下,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下
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
B.按图安装好器材,注意______ ,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1)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
(2)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 .
(3)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L=1.25cm,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v0= ______ (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 (取g=9.8m/s2),小球在b点的速率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9.一质量为2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某一高度由静止下
落,与地面相碰后(忽略碰撞时间)又上升到最高点,该
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上升和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相等,求:
(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2)物体下落过程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
(3)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取g=10m/s2)
20.一水平传送带以2.0m/s的速度顺时针传动,水
平部分长为2.0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
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m,一个可视为
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1)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
(2)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sin37°=0.6,g取l0m/s2)
21.距沙坑高h=7m处,以v0=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0.5g
的物体,物体落到沙坑并陷入沙坑d=0.4m深处停下.不计空气阻力,重
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离抛出点的高度H;
(2)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f大小是多少?
成安一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D
2.B
3.B
4.C
5.D
6.B
7.B
8.B
9.D 10.A 11.B 12.D 13.BC 14.BD 15. AB 16.BD
17.0.1s;0.18;0.42;1.20m/s2
18.同一;调整斜槽末端水平;BAC;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7m/s;0.725m/s
19.解:(1)由速度图象可知:在t=1.0-1.5s时间内物体上升,在t=1.5s时刻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由“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则得上升的高度h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1.5 m (2)由图象知,下降时加速度大小为a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m/s2
下降过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mg-f=m a1
可得:f=4N
(3)由图象知:下降的高度h1=4 m
整个过程阻力做的功W f=-f(h1+h2)=-22 J
答:(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5m.
(2)物体下落过程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是4N.
(3)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22J.
20.解:(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μmg=ma l
a l=2m/s2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此时物块运动的位移为:s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m
所以在到达传送带右端前物块已匀速,速度为2m/s
(2)物块以ν0速度滑上斜面
-mgsinθ=ma2
a2=-6m/s2
物块速度为零时上升的距离
s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由于s2<0.4m,所以物块未到达斜面的最高点.
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h m=s2sinθ=0.2m
答:(1)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2m/s.
(2)物块不能到达斜面顶端,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2m.
21.解:(1)设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离抛出点为H,由动能定理得:
-mg H=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v02…①
代入数据得:H=5m
(2)设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陷入沙坑深度为d,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全过程中:
mg(H+h+d)-fd=0
代入数据得:f=155N
答:(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离抛出点的高度5m;
(2)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是155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