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
A. 三司
B. 六部
C. 厂卫特务机构
D. 丞相
2. 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人们称明朝科举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文字狱
C.焚书坑儒D.八股取士
3. 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 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A. 16世纪40年代
B. 16世纪60年代
C. 17世纪40年代
D. 17世纪60年代
5.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中国宰相政治》《明代特务政治》《明代八股文史》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A.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6.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

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7.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元昊契丹
B. 成吉思汗满洲
C. 完颜阿骨打党项
D. 努尔哈赤女真
8. 从下图所示书籍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皇太极()
A.统一女真各部
B.继续进攻明朝
C.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D.改国号为清
9. 童谣见证历史。

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10. 八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
11.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
A. 陕北起义震惊全国
B.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 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D. 共进北京推翻明朝
12.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

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A. 宋太祖
B. 元世祖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13.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元昊﹣﹣契丹B.成吉思汗﹣﹣满洲
C.完颜阿骨打﹣﹣党项D.努尔哈赤﹣﹣女真
14. 李自成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农民无法生活
C.赋税徭役尤其沉重
D.刑法尤其残酷
15.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共同作用?
(2)上述图示反映出中央机构的变革呈现怎样的趋势?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

报考人数最多。

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1)材料一描述了唐代的什么制度?请根据材料归纳这一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两个文本中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评述人物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明·顾炎武
科举就像一面巨大的筛子,本想用力的颠簸几下筛选良种,可
因为颠簸的太厉害太久,反而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给颠坏了,
震蔫了。

当代·余秋雨
(3)读了材料三中古今名人的评述,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请你对这一制度做出简要评价。

18.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八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材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最优秀统帅”何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板块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联合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下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CCC 6-10ADACA 11-15CDDBD
二、非选择题
16.(1)图1:唐朝;图2:元朝;图3:明朝。

共同作用:巩固统治,加强皇权(加强君权)。

(2)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3)古代中国机构的变革。

17. (1)制度:科举制。

作用: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或: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2)相同:都认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

说明:科举制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表述的意思与之相同即可)
(3)评价: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朝廷。

但明清科举形式趋向僵化(八股取士),不讲求实际学问,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或:束缚思想,摧残人才)(注: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每个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18.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1368年。

(2)2005年。

(3)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传统:和平外交,友好往来。

(4)戚继光抗击倭寇。

结果: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精神:反映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一味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