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爬天都峰》听课评课稿( 2020)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题、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周微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天都峰的高和陡。
情感目标:1、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自信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藏宝盒。
3、课件(音乐)。
4电子笔、5加分版 6贴纸【课时安排】2课时。
【探究过程】第一课时一、扣题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第三课爬天都峰,从课题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又有哪些疑问?2、换一换演一演爬登走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板书:爬天都峰(竖着写)二、独立学习,检查反馈(一)课件出示:独立学习三部曲第一步大声朗读课文第二步圈出课后生字读三遍,请出词语大声读,自然段落别忘了第三步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天都峰?1、生字正音师:谁当小老师?(小老师带读生字正音分析结构)2、词语轮读开火车游戏:埋炸药(二)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天都峰?(画图板书)生:介绍第二自然段师引导总结:又高又陡(板书)(三)出示第二文段再次集体入文指名汇报感知。
师:你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生:在云彩上面。
挂下来。
发颤师:真叫人发颤!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惊险、刺激、恐怖、吓人师:好的,大家带上这种感受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等一下请朗读高手展示。
(四)多形式指导朗读1、指名读:生1生2生3(由弱到强)师:可以再高一点,再陡一点,更惊险一点。
2、师生轮读(黑色红色区分)3、小组pk读(点名小组起立展读)三、过渡师:这又高有陡的天都峰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有一个大大的藏宝盒,大家想见识一下吗?生:想师:这个藏宝盒有密码,攻克这些生字,大宝藏将原形毕露。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学习目标1、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能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重点:指导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爸爸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有会从别人身临其境上汲取力量):师生交流,创设问题情境。
1、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黄山去爬天都峰(板书课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文章写的是: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认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共同爬上天都峰的故事。
}师:(皱眉说)是啊,我和老爷爷,爬呀爬,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之间要互相道谢呢?[评析]教师的神态和语言都流露出自己的疑惑,这充分激发了学生要为老师解决疑难的热情,个个跃跃欲试。
读与划相结合使学生手脑并用充分思考。
抓住中心问题深入探究。
1、自学释疑:师:自读课文寻找道谢的原因,并将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2:小组交流:老爷爷和“我”为什么要相互道谢?3、集体交流汇报。
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要互相道谢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他们互相道谢是因为“我”是看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而老爷爷是看我小小年纪还要爬天都峰,他才敢爬的。
生:如果没有我,老爷爷很可能爬不上天都峰,或者根本就不敢爬;如果没有老爷爷我也不会爬上来。
师: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足够的勇气爬上来?生:因为天都峰特别高、特别陡。
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生:从“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看出天都峰的高;生:从“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看出天都有峰的陡。
师:什么是“笔陡的石级”生:台阶直上直下的,铁链像从天上掉下来师:想登上这样的高得入云,陡得几乎垂直的石级真是难上加难。
爬天都峰听课记录及评析
爬天都峰听课记录及评析摘要:一、引言二、爬天都峰过程回顾1.行程安排2.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3.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三、听课记录1.课程内容概述2.讲师授课风格和特点3.课程亮点和收获四、评析1.爬山与学习的关联2.团队协作在登山过程中的作用3.个人成长与挑战五、结尾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爬天都峰的活动,并有幸聆听了沿途的讲座。
此次活动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还在学习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引言在我国,登山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天都峰作为黄山山脉的主峰之一,更是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和游客。
此次爬天都峰活动,旨在让我们在攀登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
二、爬天都峰过程回顾1.行程安排我们一行人在清晨出发,携带必要的装备和补给,开始了我们的天都峰之旅。
沿途,我们欣赏着风景如画的山间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攀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如松鼠、鸟类等,它们在这片山林中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古老的岩层,不禁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悠久历史。
3.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在攀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如蜿蜒曲折的山路、湿滑的岩石等。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互相搀扶、鼓励,最终成功地克服了种种困难,登上了天都峰。
三、听课记录1.课程内容概述在攀登过程中,讲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黄山山脉的地理、生态、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丰富了我们对于这片神奇土地的认识,使我们更加敬畏大自然。
2.讲师授课风格和特点讲师以其生动的语言、幽默的风格吸引了我们。
他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实例,使理论知识更具实际意义。
3.课程亮点和收获本次课程的亮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在登山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此外,讲师还鼓励我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教研《爬天都峰》评课稿(2020)(两篇)
教研《爬天都峰》评课稿(2020)(两篇)XXX老师的《爬天都峰》课让我受益匪浅。
整节课40分钟,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XXX特别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
课文主要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XXX的课堂设计很巧妙。
首先以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设计研究活动一,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利用活动二,让学生划出关键句子,紧紧扣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重点研读爬山前的句子,XXX进行了朗读指导,特别强调了“啊”字的读法。
研究活动三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让学生体会他们当时内心在想什么,以及互相鼓励和汲取力量的重要性。
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而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
学生们在XXX的语言魅力的感染下,主动参与意识强,研究兴趣浓厚。
他们被XXX的小男孩和老爷爷深深地打动了。
整节课彰显了XXX的语言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非常值得我研究。
本文介绍了XXX在四年级小学生的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并采用变序式研究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书训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扶”和“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小妹妹和老爷爷的话。
同时,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主线,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正确阅读和深入理解。
教师还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地交换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研究。
同时,教师也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并进行说话表达,来落实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的锻炼。
总之,教师在四年级小学生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书训练、调动学生积极性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评课
《爬天都峰》评课
1.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这堂课,激发了学生主体潜能。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讨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有个体的独立学习,加强同桌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2、课堂环境的创设
老师创设出了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敢于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
从一开始的,课题中的动词能不能换?到你会怎样读出天都峰的高而陡?再到小组汇报中,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们都踊跃发言,课堂效果很好。
3.教学目标落实较好。
整堂课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再一一突破生字词的难关。
在本课设计中,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爬天都峰》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观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爬天都峰》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它通过描述一次爬山的过程,传达了勇往直前、敢于攀登的积极人生态度。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观评记录及教学反思。
一、观评记录1. 导入环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的经历,并分享感受。
这一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理解文章做好了铺垫。
2.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句的标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作者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所遇到的困难。
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认真听取同学们的观点,并对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正和补充。
3. 深入探讨:教师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能够爬上峰顶?”“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等。
学生们在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4. 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学生现场模拟爬山的过程,并体验文中角色的心态。
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本堂课成功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汲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教师的问题设置得较为合理,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文章。
2. 改进之处:在角色扮演环节中,由于时间限制,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其他学生可能存在些许失落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3. 未来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手段,更加直观地展示爬山的艰辛和困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适当地增加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背景介绍,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总之,《爬天都峰》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它通过描述一次爬山的过程,传达了勇往直前、敢于攀登的积极人生态度。
爬天都峰评课稿
《爬天都峰》评课稿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刘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
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
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
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爬天都峰教学评价
爬天都峰教学评价爬天都峰位于高山峻岭之巅,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独特的学习环境。
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学府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本文将对爬天都峰的教学质量及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资源爬天都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师们凭借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
凭借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二、教学质量在爬天都峰,教学质量一直是他们引以为傲的。
通过严格的教师招聘和培训机制,保证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爬天都峰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多样,从基础课到高级课程,从学科知识到实践操作,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课程设置合理,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评价体系爬天都峰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考试、作业、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也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学生发展爬天都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学校也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社会。
综上所述,爬天都峰拥有良好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和先进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它以其出色的教学质量和深远的教育理念而赢得了社会和学生的广泛认可。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爬天都峰将继续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通用9篇)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通用9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的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篇1在上周的星期三,我和陈明理老师调课,为的就是能听一听何老师的一节课。
因为三年级正好是课改,拿到教科书,我大概看了看,所有的课文都改变,识字量增多,课文篇幅较长。
在课堂教学上,我进入了困境,因此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了三(2)班。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
要详细的说,我觉得何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其中课文的第二段是描写天都峰的高与陡的,小作者看到这么高的山时,心里是很害怕的,还担心自己爬不上去。
教师虽然抓住了高与陡,但是没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只是教师带过就完了。
我觉得本段可以做重点段来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天都峰的高与陡,才能显出爬山的辛苦。
教师没有让学品读就自己带过了,而本段的读很少,在我的记录中,只有全班读一次和一个学生读。
我觉得读得太少了,而学生读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可以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觉得这样就更好了。
再者,在老爷爷与小作者的对话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对话的句子,但是教师没有走下讲台检查学生的情况。
整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读的少。
我觉得,教师要是能多多引导学生读的话,整堂课就很完美了。
以上是个人观点,听课是为了互相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篇2《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好处可见一斑。
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评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评课稿一、引言《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爬山的经历,旨在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我超越。
本文通过评课的方式,对这篇课文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爬天都峰》的内容和故事情节;•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对困难和挑战的积极态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敢于迎接挑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品质,如勇敢、坚持、合作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爬天都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挖掘故事中的困难和挑战;•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师生互动,共同总结课文的教育价值。
2. 教学过程2.1 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预告即将学习的《爬天都峰》课文,并引导学生思考“爬山”与“追求梦想”之间的联系。
2.2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登山经历或相关故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爬天都峰》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解释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4 分析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分析,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5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爬天都峰》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研活动评课爬天都峰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以《爬天都峰》为课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评课议课等环节,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小朋友爬天都峰的经历。
本文通过描绘孩子们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展现了他们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新课学习①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②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③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
(3)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三、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四年级语文教师张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张老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张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1)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张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
张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勇敢、顽强、团结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爬天都峰听课评课记录
爬天都峰听课评课记录时间:20XX年X月X日地点:XX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主讲教师:X老师听课记录: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高山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句:“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高山?”有效激发了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
2. 课文讲解: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了《爬天都峰》的课文内容,逐段进行解读,详细解释了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同时,她善于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3. 互动活动: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讨论关于登山的安全知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种互动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 视听辅助:在课堂上使用了丰富的视听辅助材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登山的挑战和乐趣。
这种多媒体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
5. 总结回顾:以小结的方式复习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登山者的成功故事,激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
评课记录: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爬天都峰》的内容有了深刻理解。
学生们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2. 互动和参与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3. 视听辅助运用: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们通过视听辅助材料更好地理解了登山的过程和挑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4. 鼓励和激励: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通过分享登山者的成功故事,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持不懈的勇气。
老师的《爬天都峰》听课教学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们在她的引导下获得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品质。
这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动力。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份示例,并不具体针对某位教师的实际情况。
【精选】小学语文课《爬天都峰》课后点评
【精选】小学语文课《爬天都峰》课后点评
一、优点:
1. 图片导入,黄山风景。
2. 读题质疑,带着问题阅读。
3. 注重概括课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课文内容,开展学习活动。
爬山前紧扣“又高又陡”感受害怕、怀疑的心情;爬山中紧扣人物对话,词语“白发苍苍”体会互相鼓励,词语“手脚并用”体会攀爬的艰辛。
迁移语言“一会儿……一会儿……”想象说话,体验爬得累。
4. 从畅谈课堂收获中联系生活中的“山”联系到勇于攀登的精神。
二、不足及建议:
1.词语积累转盘很吸引眼球,但发挥的效率不高。
2.每个环节平均用力,详略处理、形式多变方面无体现。
四年级《爬天都峰》教研教案设计(2020)
四年级《爬天都峰》教研教案设计(2020)一、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小学四年级上册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展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人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是如何爬上天都峰顶的。
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天都峰”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中找到天都峰的视频,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一开始就被天都峰的险峻深深震撼。
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打下基础。
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最后,我还准备了天都峰的相关资料,让同学们开扩眼界,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开始,通过播放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对天都峰有深刻的了解。
课文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
我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边看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据据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就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学习思路。
在刚进入课文的学习后,就用课件出示这两个研究问题。
这样,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爬天都峰听课评语和建议
爬天都峰听课评语和建议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爬天都峰这堂课的听课评语和建议哈。
你说这堂课,就像一场精彩的冒险!老师就像是那个勇敢的领队,带着学生们一步步往上爬。
咱先说说好的方面哈,那课堂氛围,简直就跟大家一起爬山时一样热闹又欢快!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眼睛发亮,就像看到了天都峰山顶的美景一样。
老师的讲解呢,也很生动形象。
就好比给学生们指了一条清晰的上山路径,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往上走,每一步都踏得稳稳的。
而且啊,还时不时来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小例子,这可太有意思啦!学生们哪能不喜欢呢?但是呢,咱也不能光说好的,也得说说能改进的地方呀。
比如说啊,有些知识点是不是可以再深入讲讲呢?就像爬山的时候,有些地方得放慢脚步,好好研究一下怎么过去。
还有啊,课堂互动是不是可以再多样化一些呢?别老是那几种形式,多来点新鲜的玩法,学生们不就更带劲了嘛!再就是,老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自己探索的机会呀!别老是牵着他们走,有时候也得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一闯,就像在山上自己找路一样,这样他们才会更有成就感呀!咱再想想,对了,要是能多结合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那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就更容易了嘛!好比说,讲讲爬山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引申到学习生活中,这多接地气呀!还有啊,老师的提问也可以更有挑战性一些嘛!别老是那些简单的问题,得让学生们好好动动脑筋,就像爬天都峰时遇到的那些陡峭的地方,得费点心思才能过去。
哎呀,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这堂课不错,但还有进步的空间呀!老师就像那个领路人,要带着学生们在知识的山峰上爬得更高、看得更远。
咱得让这堂课变得更精彩,让学生们就像真正爬上了天都峰一样,满满的都是收获和喜悦!希望老师能听听咱这些建议,让下一次的课更加完美,让学生们更加爱上这样的课堂!怎么样,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
爬天都峰教学评价
爬天都峰教学评价天都峰,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因其险峻而得名。
作为登山运动爱好者,攀登天都峰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仅仅靠个人的勇气和毅力,很难真正征服这座巍峨高山。
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来实现我的目标。
作为中国最具盛名的攀岩学院之一,爬天都峰教育机构向我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让我在攀登这座巨人的过程中不再感到迷茫和无助。
教学水平首先,爬天都峰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是非常出色的。
他们的教练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攀岩者组成,深谙攀岩技术的奥秘。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中级爬山者,他们都能提供个性化、专业的指导和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练们注重培养学员的技巧、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会耐心指导每个学员正确使用攀岩工具,并教授正确的攀岩技巧和安全知识。
另外,教练们还会通过模拟训练和实地练习,帮助学员提高攀岩技巧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他们的专业教学不仅提高了学员的技术水平,更培养了他们对攀登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教学环境其次,爬天都峰教育机构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
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天都峰教育机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员提供了攀岩的绝佳场所。
这里的山峰如剑,岩壁陡峭,每个攀岩者都会因挑战感而倍感兴奋。
教育机构的基地设施齐备,配备了先进的攀岩设备和实验室,保证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和便利。
同时,教育机构提供的宿舍和饮食服务也非常周到,能满足学员在攀岩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一切使学员在攀岩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享受到攀岩的乐趣和挑战。
培养意义最后,爬天都峰教育机构注重培养学员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攀岩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运动,需要攀岩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机构通过各种团队活动和危险模拟训练,帮助学员加强他们的精神力量和团队配合能力。
学员们在攀岩过程中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既能征服险峻的山体,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这种培养意义不仅在攀岩过程中体现,也能延伸到学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他们在各个方面成长和进步。
校本教研《爬天都峰》听课评课稿( 2020)
校本教研《爬天都峰》听课评课稿(2020)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朱婷婷老师执教的《爬天都峰》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爬天都峰》是一篇老课文,但被安排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被赋予了新的教学任务。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重点有二: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整堂课看下来,朱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整堂课的设计总的来说非常大气,细节处理又很细腻,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扣单元目标,并结合文本特点,关注课堂生成,切实有效地落实了教学重难点,学生掌握得很扎实。
接下来,我就从课堂的几个环节来具体谈一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导入环节。
朱老师开门见山,结合篇章页,简介了本单元的课文特点,明确了学习目标,导向性非常明确。
再引出课题,问:“你们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初读课文环节,朱老师很聪明地利用课后练习,请学生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
这也恰恰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根据六要素的回答,一下子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再利用布局合理、条理清晰的板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梳理并具体呈现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即按爬山前、爬山时,爬上顶峰的顺序,再结合作业本,落实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为写作环节作了铺垫。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朱老师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设计了“跑步比赛按怎样的顺序来”这一环节,让学生口头交流,从学生的精彩反馈来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落实得很到位的。
三.研读对话,揣摩心理活动环节,朱老师设计了阶梯式的问题,从找出内心感受的句子,到交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时讨论交流并小结:一种景一种感受,让感受由景而生,情景交融。
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听《爬天都峰》评课稿
教学文档
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听(爬天都峰)评课稿课堂是一个老师和学生思想火花碰撞的地方。
要到达这个境地,首先要学会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并时时援助学生到达较佳的学习状态。
听完这节课,临时不谈这节课教学过程如何,而要重点谈谈如何关注学生课堂状态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谈如何上好语文课,将是空谈。
你没有关注学生课堂状态主要表现在:
1、在课始,出示黄山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赏,当学生发出阵阵惊叹时,没有让学生说说观赏后的感受,而是自顾自接下去要求学生读课文。
2、初读课文前,在提要求的时候,有些学生自顾自开始读,没有任何提示,课堂的“规矩〞没有树立。
3、指导生字书写时,没有巡视一下学生书写状况,以至于有的学生没写、有的学生没有本子都不了解
4、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看图和理解词语没有有机结合,第四组最后两位学生一直发言也未觉察。
请记住,要上好一节课,肯定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一是在课堂上要有自己上课的“规矩〞,必须每个人遵守:如举手致辞、不随意打断别人、听清楚要求再读书。
二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言语要求明确、富有感情、评价要具体到位;三是由点及面,随时关注全体学生,尽可能让全部的学生在课堂里都能参与进来,而不是仅仅那些爱举手的学生。
思考问题:一个月内,自己的语文课有哪些“规矩〞要做到?为了逐渐能够做到全面地、时时地关注学生,你对自身的要求是什么?
.。
爬天都峰评课稿简短
攀登天都峰——评课稿尊敬的读者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堂富有启发性的课程——爬天都峰。
这堂课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攀登知识的高峰,更让我明白了坚持与勇气的重要性。
一、背景介绍这堂课程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地点是美丽的校园。
学生们聚集在一起,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老师的指导。
我们的目标是攀登知识的高峰——天都峰。
二、课程导入我们的老师以一句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开始了这堂课:“攀登天都峰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挑战,更是对毅力和勇气的考验。
”这句话让我们对攀登天都峰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三、课程实施过程老师开始引导我们进行模拟攀登。
首先,他带领我们了解了天都峰的地形和攀登路线。
然后,我们开始了一次次的模拟攀登。
每次攀登,老师都会耐心地纠正我们的动作,引导我们找到正确的节奏和姿势。
同时,他还会引用名人名言,如:“人生就像攀登天都峰,只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些名言不仅让我们对攀登天都峰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课程效果通过这堂课程,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攀登天都峰,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勇气和坚持。
每一次攀登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
老师的话语和教导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
五、课程总结这堂课程让我们认识到,攀登天都峰的过程就像我们人生的旅程。
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毅力和智慧,就能攀登到知识的巅峰。
让我们将这种精神带入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
感谢这堂富有启发性的课程,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
让我们一起攀登人生中的天都峰,追求无限可能!。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4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4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一、导入新课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说明: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媒体出示:陡链颤攀鲫呵仰顶峰(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2)交流巧记字形的方法。
“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颤”用动作来理解;“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教研《爬天都峰》听课评课稿(2020)
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朱婷婷老师执教的《爬天都峰》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爬天都峰》是一篇老课文,但被安排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被赋予了新的教学任务。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重点有二: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整堂课看下来,朱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整堂课的设计总的来说非常大气,细节处理又很细腻,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教学环节环环相
扣,紧扣单元目标,并结合文本特点,关注课堂生成,切实有效地落实了教学重难点,学生掌握得很扎实。
接下来,我就从课堂的几个环节来具体谈一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导入环节。
朱老师开门见山,结合篇章页,简介了本单元的课文特点,明确了学习目标,导向性非常明确。
再引出课题,问:“你们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初读课文环节,朱老师很聪明地利用课后练习,请学生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
这也恰恰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根据六要素的回答,一下子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了
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再利用布局合理、条理清晰的板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梳理并具体呈现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即按爬山前、爬山时,爬上顶峰的顺序,再结合作业本,落实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为写作环节作了铺垫。
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朱老师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设计了“跑步比赛按怎样的顺序来”这一环节,让学生口头交流,从学生的精彩反馈来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落实得很到位的。
三.研读对话,揣摩心理活动环节,朱老师设计了阶梯式的问题,从找出内心感受的句子,到交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时讨论交流并小结:一种景一种感受,让感受由景而生,情景交融。
此时,又引出刚刚交流平台出示过的图片,引导孩子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