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杯试验作业指导书修订稿
玻璃器皿使用作业指导书(2.0)
![玻璃器皿使用作业指导书(2.0)](https://img.taocdn.com/s3/m/6c6bf8a6856a561252d36f9e.png)
玻璃器皿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范围适用于化验室所有玻璃器皿。
3职责化验员负责玻璃器皿的洗涤、使用、校准、保管等工作。
4内容4.1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4.1.1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类1)酸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是固定配合该滴定管的,所以不能任意更换。
要注意玻塞是否旋转自如,通常是取出活塞,拭干,在活塞两端沿圆周抹一薄层凡士林作润滑剂,然后将活塞插入,顶紧,旋转几下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几乎透明)即可。
注意凡士林不要涂得太多,否则易使活塞中的小孔或滴定管下端管尖堵塞。
在使用前应试漏。
涂凡士林一般的滴定液均可用酸式滴定管,但因碱性滴定液常使玻塞与玻孔粘合,以至难以转动,故碱性滴定液宜用碱式滴定管。
但碱性滴定液只要使用时间不长,用毕后立即用水冲洗,亦可使用酸式滴定管。
2)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管端下部连有橡皮管,管内装一玻璃珠控制开关,一般用做碱性滴定液的滴定。
由于橡皮管的弹性会造成液面的变动,其准确度不如酸式滴定管。
具有氧化性的溶液或其他易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在使用前,应检查橡皮管是否破裂或老化及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无渗漏后才可使用。
3) 使用前的准备a) 在装滴定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应不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洗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管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滴定液被水稀释。
b) 滴定液装入滴定管应超过标线刻度零以上,这时滴定管尖端会有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将造成体积误差。
如为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的急流逐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弯曲向上,然后捏开玻珠,气泡即可被溶液排除。
c) 最后,再调整溶液的液面至零刻度,即可进行滴定。
4)注意事项a) 滴定管在装满滴定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以免流下或溶液挥发而使管内溶液降温(在夏季影响尤大)。
手持滴定管时,也要避免手心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以免手温高于室温(尤其在冬季)而使溶液的体积膨胀(特别是在非水溶液滴定时),造成读数误差。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97d3ed59b6648d7c0c7465b.png)
检验作业指导书1.进料检验1.1 定义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1.3.1 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1.4.1 全检方式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1.5.1 允收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
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
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
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
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
“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书面许可。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78890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5.png)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某陶瓷公司原料试烧检测作业指导书
![某陶瓷公司原料试烧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5e4b6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png)
某陶瓷公司原料试烧检测作业指导书1. 引言本文档是为某陶瓷公司编写的原料试烧检测作业指导书。
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原料试烧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本指导书对操作步骤、检测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希望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 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1.确保试烧设备和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烧结炉、热电偶、温度计等。
2.提前准备好试烧所需的原料样品,按照试烧比例进行称量,并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清洁试烧设备和仪器,以确保试烧结果的准确性。
2.2 试烧操作1.将准备好的原料样品放入试烧炉中。
2.设置试烧条件,包括温度、时间等参数。
根据具体试烧要求进行设定。
3.启动试烧炉,开始试烧过程。
4.定时监测试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记录温度曲线。
5.在试烧过程结束后,关闭试烧炉,将试烧的样品取出并进行冷却处理。
2.3 试烧结果分析1.对试烧后的样品进行外观检查,记录样品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对试烧后的样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强度、吸水率等指标。
3.根据试烧结果和物理指标的测试结果,判断原料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3. 检测原则3.1 样品准备1.样品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以保证试烧结果的可靠性。
2.样品应按照规定的比例和要求进行称量,并严格控制其质量和稳定性。
3.2 试烧条件1.试烧条件应根据具体产品和工艺要求进行设定,以确保试烧结果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符。
2.温度、时间等试烧条件应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设定,并进行准确记录。
3.3 检测指标1.外观检查应准确记录试烧后样品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物理性能测试应根据产品要求进行选择,以保证产品的强度、吸水率等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3.4 结果判断1.根据试烧结果和物理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判断原料是否符合要求。
2.如有不达标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 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需要熟悉试烧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烧杯实验报告
![烧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0c73a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烧杯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烧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烧杯实验,加深对化学实验操作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仪器,主要用于溶解、稀释、加热和储存化学试剂。
烧杯的材质一般为玻璃或塑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在实验过程中,烧杯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电子天平、量筒、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等。
2. 试剂:浓硫酸、蒸馏水、氯化钠、酚酞试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烧杯洗净,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擦干。
(2)称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溶解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称取的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防止溶液飞溅。
(3)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稀释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量筒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3)将量筒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加热实验(1)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3)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气泡产生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5. 储存实验(1)将实验完毕后的溶液倒入储存瓶中。
(2)储存瓶要密封,放置在阴凉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解实验: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淡黄色,说明浓硫酸与水反应生成了硫酸。
2. 稀释实验: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由淡黄色变为无色,说明浓硫酸被稀释。
3. 加热实验: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淡黄色,气泡产生,说明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气体。
4. 储存实验:实验完毕后,溶液颜色和气泡产生情况与加热实验一致,说明储存过程未发生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仪器,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作业指导书实验室操作指导与安全规范
![作业指导书实验室操作指导与安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e61ad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2.png)
作业指导书实验室操作指导与安全规范尊敬的读者,欢迎阅读本次的作业指导书,本指导书为您提供实验室操作指导与安全规范,以确保您在实验室中的工作安全与高效。
请您详细阅读并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第一部分:实验室操作指导1. 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1.1 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正确使用设备。
1.2 严禁随意更改或修理设备,如有需要,请及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1.3 使用完毕后,请将设备恢复到原始状态,并保持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2. 实验室材料存放规范2.1 实验材料应按照分类和标签进行妥善存放,确保易取易存,并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2.2 液体储存时,请按照安全规范选择合适的容器,并储存于指定的区域。
2.3 实验结束后,请清理并归位使用的材料,并确保存放区域的整洁。
3. 实验室操作流程规范3.1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请认真阅读相应实验的操作步骤,熟悉实验流程。
3.2 实验操作过程中,请严格按照步骤进行,避免随意改动或省略任何步骤。
3.3 操作结束后,请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并及时清理实验工作区域。
第二部分:实验室安全规范1. 个人防护1.1 进入实验室前,务必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1.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禁穿戴长发、宽松衣物或饰品等,以免被机器设备纠缠导致意外伤害。
1.3 使用有毒或腐蚀性物质时,请佩戴特定的防护装备,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2. 安全设施使用2.1 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紧急喷淋器等安全设施,请熟悉其位置,并了解正确使用方法。
2.2 在实验中如遇火灾、泄漏等突发情况,请立即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并报告实验室管理员。
3. 废弃物处理3.1 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分类进行处理,包括化学品废弃物、生物废弃物等。
3.2 废弃物处理时,请参照相关规定,进行正确的包装和标记,并交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理。
4. 实验室进出管理4.1 进入实验室前,请确认您具有合法的资格和相应的培训。
作业指导书-03 定容操作规程
![作业指导书-03 定容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aee179a71fe910ef12df89a.png)
文件编号:ZY-03-03
第3版第0次修订
定容操作规程
第1页共1页
颁布日期:2016年1月20日
定容操作规程
1.容量瓶使用前先用自来水冲净,必要时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浸泡、洗涤,再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以上,至内壁不挂水珠。
2.检查容量瓶瓶塞是否严密。方法:向容量瓶注入水至最高标线,盖紧瓶塞,一手按住瓶塞,一手握住瓶底,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倒置状态下停留10秒以上,用滤纸擦瓶口,看是否漏液,瓶塞要系于瓶颈。
方法2)容量瓶上置小漏斗,将烧杯中溶液沿尖嘴处倒入漏斗,冲洗烧杯4-5次,冲液倒入容量瓶,冲洗漏斗4-5次,拿下漏斗。
4.加去离子水至容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处,水平旋转容量瓶初步混匀。
5.加去离子水至容量瓶标线下1cm处,放置1-2分钟,用滴管逐滴滴加去离子水至与容量瓶标线相切。
6.盖紧瓶塞,一手食指按住瓶塞,其余四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位。另一手指尖托住瓶底边缘,倒转振荡,重复数次混匀溶液。
3.转移试液。
方法1)一手拿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使其下端靠着瓶颈内壁,上端不碰瓶口;另一手拿盛接烧杯,让烧杯尖嘴紧贴玻璃棒,慢慢倾斜烧杯,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容量瓶内壁流入。溶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轻轻提起,同时将烧杯直立,使附在玻璃棒及烧杯尖嘴之间的溶液流回烧杯,并将玻璃棒放回烧杯。用去离子水冲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4-5次,冲液转移至容量瓶。
7.容量瓶放正,打开瓶塞,将溶液转入试剂瓶。
8.容量瓶使用完毕后,用水冲洗干净。
编制
审核
批准
氰化物——作业指导书
![氰化物——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197c19c281e53a5802ff48.png)
1.目的氰化物定性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氰化物中毒定性检测。
3.职责氰化物中毒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方法操作。
4.操作方法4.1原理氰化物在弱酸性下加热,产生氢氰酸,遇碳酸钠生成氰化钠,再遇苦味酸即生成异紫酸钠,成玫瑰红色。
4.2 仪器4.2.1圆底烧瓶4.2.2气体发生器4.2.3 冷凝管4.2.4烧杯4.2.5三角烧瓶4.3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碱性苦味酸试纸:将苦味酸溶于10%碳酸钠溶液中至饱和状态。
用此饱和溶液将定性滤纸湿润,然后阴干,避光贮存。
4.4 分析步骤4.4.1 样品处理:取检体少许,切细,装入蒸馏瓶中,加入少量水混匀,再加少量乙醇,并用酒石酸调成酸性,接收瓶中先加少量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并置冰浴中,然后将CO2气体发生器和蒸馏瓶以及洗气瓶、冷凝管、接收瓶全部装好。
把蒸馏瓶防入50-600C水浴中加热,同时开启CO2气体发生器活塞使CO2通入圆底烧瓶中进行蒸馏,馏液收集于接收器中。
取检体加少量水及碳酸氢钠于50-600C水浴中,通CO2气体进行蒸馏。
因低于600C时赤血盐与黄血盐不能分解,单纯把氢氰酸蒸馏出来加以分解。
4.4.2样品测定:取检体20-30克,于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调成粥状,加10%酒石酸使成酸性,立即于瓶口上塞一事先插有玻管的胶塞。
放于暗处,在500C水浴中加热15分钟,如含氰化物则试纸变成玫瑰红色。
5.注意事项5.1 本反应灵敏度为15微克。
5.2本反应专一性较差,非氰化物所特有的反应。
醛、酮、硫化氢等还原物质也可呈阳性反应。
因此应作空白对照试验。
此法仅可作为预试验,呈阳性反应时,要进一步作确证试验,方可下结论。
1。
某陶瓷公司原料试烧检测作业指导书
![某陶瓷公司原料试烧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7980be48d7c1c708a145f0.png)
1、使用范围:1.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料工序坯浆料、釉浆料的比重检测和试验2、仪器设备2.1 100ml体积比重杯;2.2电子天平:感量0.1g,最大称量1000g;2.3不锈钢碟2.4取浆提子3、取样方法:在球磨筒体内、浆池往下50公分处取样约500g,釉线中的釉浆可直接用比重杯装, 球磨内取的浆过60目筛。
4、操作方法:将搅拌均匀的泥浆倒入比重瓶中,要求液面与瓶口持平,保持比重瓶水平,用螺旋方法盖紧盖子,多余的浆料和气泡用盖孔挤出,用手压紧盖孔位置,用清水冲洗干净比重杯外面的浆,然后用半干的毛巾抹干水,用天平称量G2(g)。
浆料比重=(G-G i) /100(g/ml)5、检测频次:每球一次。
6、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填入《球磨装磨记录表》中。
一、 目的:确保所有进货得以检验,并符合企业进货检验的相关标准,预防不合格进货流入生 产工序。
二、 定义:无)原材料(土石料)的检验规范 1、验收原材料的流程:接到供应部送来的原材料样T 制备试样T 窑炉试烧T 测量、对比T 得 不合格退货 合格进厂卸车,盖章签字2、 试样的选定:将供应部送来的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并用锤子砸碎,然后综合取样 150g 和100g 待测。
3、 水分的测定:准确称取试样100g ,放在干燥箱中,110C 恒温20分钟,然后称取烘 干后的重量为W 则该原料的水分为: (100-W /100 X 100%4、试饼的制备: ①称取试样150g ,加水100g ,三聚磷酸钠0.5g 。
加入到快速磨中研磨10分钟。
② 将研磨好的泥浆过60目筛,置于110C 恒温的干燥箱中烘干半小时。
将烘干后的泥浆压碎成小颗粒或粉末状,置于天平上,按外加水6%的量加水。
将加过水的干泥浆压碎过60目筛。
将过筛后的粉料称取30g 倒入试饼模具中,加压至30MPa 成型。
将压好的试样写上原料名称、日期,置于110C 恒温干燥箱中烘干半小时,待烧。
5、 试饼的烧成:将烘干后的试饼放在碳化硅托盘上,随砖坯进入辊道窑烧成。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63b83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7.png)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化学试验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化学试验实验室中的试验器皿的安全操作。
第三条试验器皿包括但不限于:烧杯、容量瓶、试管、显微镜片、滴管等。
第二章器皿的选用与准备第四条试验器皿的选用应符合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得超过器皿的最大使用范围。
第五条实验前应对试验器皿进行清洗,确保其内部和外部无杂质,无残留物。
第六条非透明器皿如瓷质或者陶瓷制品应保持表面光滑,无明显裂纹。
第七条所有试验器皿在进行试验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如有损坏或缺陷应及时予以更换。
第三章器皿的使用与操作第八条试验器皿使用前应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未干燥的器皿使用时发生破裂。
第九条试验器皿不得进行误用和滥用,严禁用于非试验目的。
第十条试验器皿不得超负荷使用,不得接触高温物品,以免损坏。
第十一条试验器皿的摆放应稳妥,确保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倾倒和破碎。
第十二条不同试验器皿使用的有效容积应符合实验要求,不得超过器皿的最大容积。
第四章器皿的保养与维护第十三条定期对试验器皿进行检查和保养,如发现变形、裂纹或其他损坏应及时更换。
第十四条试验器皿放置时应垂直于地面,不得斜放、倒放或悬空存放。
第十五条使用后的试验器皿应及时清洗,储存于指定的位置,并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储存。
第五章紧急处理与事故预防第十六条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试验,采取安全措施,如有必要请教专业人员。
第十七条实验室人员应做好紧急救护措施的准备,包括:熟悉相关急救知识和操作,了解实验室安全出口、消防器材位置等。
第十八条发生事故后,应及时进行事故报告和处理,及时整理现场,恢复安全状态。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如果本规程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有冲突,以更高级别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条本规程由实验室安全人员负责解释和执行,如有必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c172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a.png)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和意义为了保障化学试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器材的正常使用,制定本规程,规范化学试验器皿的使用和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内化学试验的器皿使用和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烧杯、容量瓶、烧瓶、试管、漏斗等。
三、实验器皿的选用和准备1.根据具体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器皿,并检查器皿是否干净、完整。
2.确保选用的器皿具有耐酸碱、耐热等特性,并符合实验要求。
3.若发现器皿有损坏、裂缝等情况,应立即更换。
四、实验器皿的使用和操作1.在使用实验器皿前,应先将待使用的器皿进行清洗,并用干燥纸巾擦拭干净。
2.实验操作前,应根据实际需要在实验器皿上标明实验编号、日期等信息。
3.使用烧杯时,要确保其放置平稳,避免发生翻倒或滚烫的情况。
4.使用容量瓶时,应正确读取液面高度,并避免超过容量。
5.使用烧瓶时,要控制好火候,避免过度加热或快速降温引起破裂。
6.使用试管时,应注意将试管倾斜,避免试液溅出。
7.使用漏斗时,要确保漏斗颈与接受容器的接触良好,避免漏液。
8.长时间不使用的实验器皿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妥善保存,避免沾染灰尘、杂质。
五、实验结束后的处理1.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皿,并用纸巾擦干净。
2.需要反复使用的器皿,应放入干净的储存柜中,避免沾染灰尘或杂质。
3.严禁将废弃的化学物质倒入排水管道,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废品处理。
4.若实验器皿损坏,应立即报告实验室管理员,并按照规定进行修理或更换。
六、安全措施1.在进行化学试验时,应佩戴安全防护眼镜和实验服,保护好手部皮肤。
2.使用较大体积的试剂时,应采取分多次加入的方式,避免溅出或溢出。
3.禁止直接接触实验器皿高温部分,应使用合适的保护措施。
4.长时间持续加热实验器皿时,应定时检查,防止超温引起破裂或事故。
5.禁止将含有有毒或易挥发物质的实验器皿携出实验室。
七、应急处置1.如发生实验器皿破裂或溢液现象,应立即停止实验,将受影响的区域及时清理。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2篇)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c2d7e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9.png)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化学试验器皿的实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试管、烧杯、容量瓶等。
第三条实验人员应在本规程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并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指导。
第四条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对实验器皿进行检查,确保器皿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第五条实验人员在实验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正确使用试验器皿,严禁违规行为和乱用器皿。
第六条实验人员在发现实验器皿存在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第七条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器皿进行检查和维护,并保持实验器皿的良好状态。
第二章试验器皿的分类和用途第八条根据试验器皿的形状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试管、烧杯、容量瓶、漏斗、烧瓶等。
第九条试管主要用于小规模试验和气体收集。
第十条烧杯主要用于溶解、加热、搅拌等实验操作。
第十一条容量瓶主要用于测量体积和稀释。
第十二条漏斗主要用于过滤、转移液体等操作。
第十三条烧瓶主要用于加热和蒸馏操作。
第三章试验器皿的安全操作规范第十四条实验人员操作试验器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试验器皿应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避免碰撞、倾倒和跌落。
(二)使用试管时应保持试管干燥和洁净,避免试剂残留和交叉污染。
(三)使用烧杯时应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超温、爆破或烧伤。
(四)使用容量瓶时应准确读取液面,避免液体溢出和误判。
(五)使用漏斗时应保持漏斗清洁和无损伤,避免堵塞和异物混入。
(六)使用烧瓶时应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预防烧瓶破裂或发生火灾。
(七)实验人员在使用试验器皿时应戴上防护手套和眼镜,以免发生伤害。
第十五条使用试验器皿时应注意以下安全注意事项:(一)禁止将试验器皿放在边缘或其他不稳定位置。
(二)禁止将试验器皿暴露在高温火焰或其他易燃物附近。
(三)禁止将试验器皿超过其承载能力的容积进行操作。
(四)禁止将试验器皿使用于不当的用途或操作。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二篇)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66423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7.png)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室内不允许进行食品、饮料等非实验相关物品的放置和食用。
2.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尝试着火等有火源的行为。
3. 实验室内使用化学品时,必须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4. 实验室内禁止随意丢弃废弃物,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分类投放。
5. 实验室内禁止私自带走实验器材和试剂。
6.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货架上物品要稳固摆放,不允许堆放过高,以防物品倾倒造成伤害。
二、实验器皿使用规范:1. 烧杯:在使用烧杯进行加热时,应该先检查烧杯是否完整无损,底部是否平稳,再进行加热操作。
烧杯内液体高度不得超过容积的2/3。
禁止将高温烧杯直接放入水槽中,以免爆裂造成伤害。
2. 烧瓶:在使用烧瓶进行加热时,必须搭配耐热胶塞或者玻璃管道,以免内部压力过大造成烧瓶破裂。
在加热操作结束后,应该将火源赶走,用玻璃棒轻拍胶塞或玻璃管道,缓慢放气,待气体排出后再拔出。
3. 烧瓷器:在加热操作时,烧瓷器底部应放置烧杯垫或者石棉网,以免直接接触加热器具造成烧瓷器破裂。
4. 锥形瓶:在使用锥形瓶进行反应时,应保持锥形瓶外表干燥清洁。
禁止使用锥形瓶进行加热操作。
5. 显微镜片:在使用显微镜片时,必须轻放,拿取时要扶稳。
禁止在显微镜片上使用尖锐物品进行划割。
6. 容量瓶:在使用容量瓶进行溶液的配制时,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容量瓶。
倾倒溶液时,提前将瓶口擦干净,以保证准确倾倒溶液。
7. 过滤器:在使用过滤器进行固液分离时,要先确保过滤器和漏斗的密封性,再进行过滤操作。
禁止将高温溶液直接倒入过滤器,以免造成过滤器破裂。
三、实验器皿的清洗保养:1. 清洗前,应将实验器皿中的残留物倒掉,并用纯净水先冲洗一遍。
2. 使用中的实验器皿,不可重压、重撞或者搅拌。
3. 清洗时,应使用中性洗涤剂和软毛刷,不可使用粗硬刷子或者金属棉球,以免划伤或损坏实验器皿。
清洗时应注意手部安全,禁止将手伸入器皿中。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二篇)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67d7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2.png)
化学试验器皿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实验前准备1. 仔细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确保实验器皿的清洁和完好无损,如有发现破损或老化的器皿应及时更换。
3.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操作过程1. 穿戴合适的实验服、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 将实验器皿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确保其稳定性。
3. 在进行实验前,仔细检查实验器皿的密封性和底部支撑性,确保无漏液和倾斜的情况出现。
4.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使用破损、老化或不适合的器皿。
5. 液体操作时,务必保持器皿干燥和洁净,避免混入杂质和污染物,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 对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较高的试剂和物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7. 使用酸、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应佩戴防酸碱手套,并注意将试剂缓慢加入,避免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8. 使用高温器皿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接触或烫伤。
9. 操作实验器皿时,应用力均匀、稳定,避免突然施力导致器皿破碎。
10. 定期检查实验器皿的完整性和性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三、实验结束后1. 调整实验器皿内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至安全范围,确保实验器皿的安全状态。
2. 严禁随意丢弃使用过的实验器皿和试剂,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和分类。
3. 清洗实验器皿时,使用适当的洗涤剂和工具,避免对实验器皿造成二次污染或损坏。
4. 将清洗干净的实验器皿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孳生细菌和霉菌。
5. 关闭所有实验仪器和器皿的电源和气源,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6.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实验情况和结果,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和监管。
7. 每次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安全水平。
四、事故处理1. 使用实验器皿时,如发生漏液、破损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 对于破损或破碎的器皿,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清理和修复。
化学试验器具安全操作规程范文(2篇)
![化学试验器具安全操作规程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a31e3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8.png)
化学试验器具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引言化学试验器具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必备工具,能够有效实现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器具本身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实验者和周围人员带来伤害。
因此,制定一份规范的化学试验器具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器具准备与使用1. 器具选用(1)选择适合实验需求的器具,并确保其质量可靠、无损坏。
(2)为了不影响试验结果,应选择与实验样品相容的材料制成的器具。
2. 器具检查与保养(1)在使用前,应检查器具是否完好无损,特别要检查器具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
(2)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器具,清除残留物,保持器具的清洁和整洁。
(3)对于一些易腐蚀物质,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进行特殊处理,如使用酸碱溶液进行清洗,用干燥纸巾擦拭干净等。
3. 器具摆放与使用(1)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器具并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上,避免混淆和交叉使用。
(2)在使用时,要注意器具的稳定性,避免因不稳定而引发的事故。
(3)使用器具时,应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严禁随意操作,保持仪器及周围环境整洁。
三、试剂与溶液操作1. 试剂存放(1)试剂应存放在适当的位置,标示清晰,防潮、防震、防火、防腐蚀。
(2)试剂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避免不同性质的试剂混杂或存放在同一容器中。
2. 试剂取用(1)在取用试剂前,要先了解其性质、溶解度等相关信息,确保取用正确。
(2)取用试剂时要防止溅洒,尽量使用吸管、滴管等辅助工具,并注意用量控制。
3. 溶液配置(1)在配置溶液时,要仔细测量试剂的质量或体积,保证配比准确。
(2)配置溶液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溅洒溶液,特别是对于易腐蚀、易挥发、有毒的溶液要特别小心。
四、常见器具操作安全规范1. 烧杯(1)在使用烧杯时,要保持其外表干燥、无油污,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2)使用烧杯时,应注意其稳定性,避免因不稳定而倾倒或翻倒。
2. 试管(1)使用试管时,要注意其外表是否干燥、无油污,同时要确保试管底部有平稳支撑,避免翻倒。
烧杯试验作业指导书
![烧杯试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feb1899172ded630b1cb69a.png)
烧杯试验操作方法 :
混凝剂的准备:
称取混凝剂试样,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使稀释液混凝剂含量为1.0g/
碱度
Ca
Fe Al
Mn
Alk
CaCO3 mg/L mg/L mg/L mg/L
目标 :
比较各种混凝剂的效果。 根据要处理水的水质确定混凝剂投加量。 确定最适宜的絮凝 pH 值(例如为了提高净化或把铝的残留量降到最低) 评估添加助凝剂的好处,并确定正确的剂量。
目标评估手段 :
将要进行的分析 原水 水样温度:在采样时,在混凝开始时和在实验期间 PH 值 浊度 气浮水 温度 浊度 PH 值 铁、铝和锰依据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使用聚合铝作为混凝剂,就要测量出水的铝含量。这
水质监测中心工作
-每天及时将原水、工艺水、出厂水的水质变化反馈给水厂。
未能达到目标时的行动 :
1. 根据投药量曲线调整烧杯试验投药量。
附加的测试或观测 :
当设备试验与水厂生产工艺结合时,在计量泵投加的水厂要做计量泵校准试验及校正曲线。 水厂应该明确知道投加到生产工艺中混凝剂的配制浓度。 水厂的原水流量计应该准确可靠。 当需要投加高分子助凝剂时,应考虑如下情况把它和混凝剂一起进行试验 1. 目的是为了比较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后絮凝效果的改进效果。 2. 应提前稀释高分子助凝剂,稀释工作需要2h(浓度为0.1mg/L)。 3. 稀释好后,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4.在同一组烧杯试验中应该有添加和不添加高分子助凝剂的两种方式的对比。 5. 高分子助凝剂的投加量应该尽可能低,它们通常在0.05 to 0.3 mg/L的范围。 6. 此实验应当进行以确定: 高分子助凝剂的正确的投加量。 混凝剂和高分子助凝剂一起使用可能降低的混凝剂的投加量。 混凝剂和高分子助凝剂投加的时间间隔,经验表明不应该同时投加而应当是后者在前者的
VKY系列作业指导书
![VKY系列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b44af01227916888486d7b3.png)
产品名称/料号:VKY系列-大V/小V
制作:仝骥日期:2017/3/1符号图示说明12将清洗干净干燥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去皮。
3使用A吸管从颜料桶中取出18g紫色染料,放入A烧杯中。
4向烧杯A中注入少量清水,把塑料桶放在电子秤上,去皮。
5将烧杯A中的颜料,倒入塑料桶中,并用清水将烧杯清洗干净,倒入桶中。
6向桶中加注清水至2kg。
7使用B吸管从颜料桶中取出10g蓝色染料,放入烧杯B中。
8向烧杯B中注入少量清水,将塑料桶放在电子秤上去皮。
9将烧杯B中的染料,倒入塑料桶中,并用清水,将烧杯清洗干净,倒入桶中。
10
向B中加注清水至2kg。
11
配料完成。
12
量取燃料的电子秤要求以克为单位,精确到0.01g,称可见读数不允许有正负公差。
13
稀释在水桶中的燃料,加注清水时,精确到1g,可见读数公差为正负5g。
14
15
16
17
18
19
20
物料信息
治具工具管控要求紫色颜料RLF-CN
玻璃吸管关键步骤质量确认安全防护产能目标周期目标良率目标蓝色颜料ANF-CN 烧杯
▲◆★
电子秤
塑料桶1.生产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废弃物处理桶内;
2.需佩戴以下防护用品备注准备玻璃吸管2支,烧杯两支,分别标识A和B,2支容量在5kg的塑料桶。
操作内容
作业指导书
活性炭口罩高温手套防穿刺手套橡胶手套耳 塞护目镜。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6b4f1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b.png)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材料:- 纯净水- 硫酸- 氯化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石碱2. 设备:- 烧杯- 锥形瓶- 反应瓶- 酒精灯- 试管- 显微镜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b.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实验仪器清洁干净;c. 细心阅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a. 实验一: 氯化钠与硫酸的反应i.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ii. 逐渐加入硫酸至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iii.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写作。
b. 实验二: 碳酸钠与硫酸的反应i. 将碳酸钠溶解于纯净水中,备用溶液;ii. 在反应瓶中加入硫酸,然后缓慢加入碳酸钠溶液; iii. 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特征,记录实验结果。
c. 实验三: 氢氧化钠与石碱的中和反应i.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置于锥形瓶中;ii. 逐滴加入石碱溶液至溶液中出现颜色突变;iii. 记录使用的滴定液体积,计算滴定液的浓度。
四、实验数据记录1. 实验一数据记录:- 氯化钠初始质量:10g- 硫酸添加量:5mL- 实验结果: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Cl + H2SO4 → Na2SO4 + HCl2. 实验二数据记录:- 碳酸钠溶液质量:15g- 硫酸添加量:10mL- 实验结果:产生气泡,溶液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 H2O 3. 实验三数据记录:-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30mL- 石碱滴定液体积:25mL- 滴定液浓度:0.5mol/L-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一可以观察到氯化钠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实验二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溶液变浑浊,实验三中氢氧化钠与石碱滴定反应产生颜色突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杯试验作业指导书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饮用水处理厂: 昆明通用水务自来水有限公司第五水厂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 ,KMCGE
设备或工艺单元混凝烧杯试验操作
操作和控制
OPERATION AND CONTROL
使用的设备和原料 :
絮凝设备
混凝试验搅拌机:
带调速功能(15到1000转/分钟)
定时器
1升方形(更适合)或园柱形的玻璃大口杯。
原水采集设备
10到15升的水桶
1升的量杯
沉淀水采集设备
干净的采集水样和分析用收集瓶(250到300毫升)
分析设备
浊度计
— pH计
定时器
温度计
蒸馏水洗瓶
10毫升吸管
配制混凝剂溶液的设备
-电子天平
-8个100ml容量瓶
-2个250ml广口瓶
-取药勺
其它
液体混凝剂
柔软纸巾
当出现下列情况,应当做烧杯试验
原水水质发生下列参数变化
-温度
p H
浊度和碱度
有机物
原水切换
每周必须一次
对在处理过程中或在水厂运行中每种重要的改变
当分析检查(实验室或在线)指出在原水和/或已处理水水质出现较大变化。
比较各种混凝剂的效果。
根据要处理水的水质确定混凝剂投加量。
确定最适宜的絮凝pH值(例如为了提高净化或把铝的残留量降到最低)
评估添加助凝剂的好处,并确定正确的剂量。
将要进行的分析
原水
水样温度:在采样时,在混凝开始时和在实验期间
PH值
浊度
气浮水
温度
浊度
PH值
铁、铝和锰依据所遇到的问题。
如果使用聚合铝作为混凝剂,就要测量出水的铝含量。
这是一个好的指标来评定混凝过程的好坏。
结果分析
目的是根据下面的参数决定混凝剂投加量:
气浮出水浊度
气浮出水有机物含量
气浮出水铁、铝和锰的含量
絮凝pH变化评估
注意:用下面的烧杯试验表来填写所有数据
前生产投加量,而最小量小于目前生产投加量的一个系列。
4.记下这些投加量和对应的烧杯以免弄混,为此填写文后附表
5.考虑投有机聚合物,石灰或其它药剂的可能并进行必要的准备。
6.如果要石灰调节pH,最好比较不同pH下的效果,所以,应作一系列不同pH值的烧杯试验
7.将要测试的水加入烧杯到1升的刻度(要有更好的精度,可用一个带刻度的量筒)
8.将烧杯放在搅拌机的相应位置并降下搅拌桨
9.设定以150到200转/分钟(建议160转/分钟)转速快速混合。
将配制好的混凝剂溶液用
刻度吸管依大小顺序,依次放入加药试管中。
10.尽可能快地把所需剂量的混凝剂准确加到每一个烧杯里。
11.开始计时并测量水温。
12.维持约2分钟的快速混合(可1到3分钟范围,以适合每个处理厂的条件)
13.将搅拌速度降低到40rm以模仿絮凝阶段
14.维持慢速混合15分钟(可在15到20分钟范围内,以适合各处理厂的条件)
15.记录下看见絮凝物形成的时间和描述絮凝物在混合期间的特点 (比如用+,++,+++
等符号描述)。
16.停止混合,升起搅拌器,在每个试验烧杯底部加入100ml左右的溶气水,记时,此时进入
气浮阶段。
观察并注意絮凝物气浮速度,絮凝物的形状和在絮凝物上方气浮后水的浊度。
气浮水浊度高表明絮凝物生成不好。
混凝效果好的水中矾花充分形成并且在矾花之间水是清的。
用差、中等、好、极好等词语或不同数量的加号描述混凝效果。
17.观察不同烧杯之间的气浮矾花上升速度。
停留15分钟(可在15到20分钟范围之间)
通过烧杯下部取样口从每个烧杯收集100到200毫升气浮后的水,并倒入250到300毫
升到收集瓶里。
18.在进行其它分析之前,有计划地把每个气浮水样进行搅拌
19.为了实际生产中工艺调整的需要,烧杯试验的结果一般包括下素内容:
比较每个烧杯的沉淀水浊度以确定最佳投药量,参见下面的曲线。
比较不同pH值下的效果以确定可能进行的中和药剂的投加。
水质监测中心工作
-每天及时将原水、工艺水、出厂水的水质变化反馈给水厂。
当设备试验与水厂生产工艺结合时,在计量泵投加的水厂要做计量泵校准试验及校正曲
线。
水厂应该明确知道投加到生产工艺中混凝剂的配制浓度。
水厂的原水流量计应该准确可靠。
当需要投加高分子助凝剂时,应考虑如下情况把它和混凝剂一起进行试验
1. 目的是为了比较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后絮凝效果的改进效果。
2. 应提前稀释高分子助凝剂,稀释工作需要2h(浓度为L)。
3. 稀释好后,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4.在同一组烧杯试验中应该有添加和不添加高分子助凝剂的两种方式的对比。
5. 高分子助凝剂的投加量应该尽可能低,它们通常在 to mg/L的范围。
6. 此实验应当进行以确定:
高分子助凝剂的正确的投加量。
混凝剂和高分子助凝剂一起使用可能降低的混凝剂的投加量。
混凝剂和高分子助凝剂投加的时间间隔,经验表明不应该同时投加而应当是后者在前者的1到5分钟之后。
7. 高分子助凝剂不必在所有的时间都投加而仅仅在部分季节。
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最少要重复一次烧杯实验并作不同的分析。
烧杯搅拌实验结果表一JAR-TEST RESULTS 日期DATE:
水厂PLANT:
取样点WATER COLLECTION POINT:
烧杯搅拌实验结果表二JAR-TEST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