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d28ab15856a561253d36f0e.png)
他律:①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规则);②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市场竞争规则);③市场交易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市场交易规则)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自律:④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信用档案制度—信用评估制度—失信惩戒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他律与自律: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①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主题)②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④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①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主线)●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唯GDP 绿色GDP)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三驾马车”结构调整)●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生产要素结构调整)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结构调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供求结构调整)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顺应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载体:企业(跨国公司是强有力的载体)弊端: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f605f21ed9ad51f11df250.png)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e408bf8f61fb7360b4c6590.png)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换环节)【重点知识归纳】一、国内市场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P79 计划和市场2、市场经济的含义:p79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P79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5、市场调节局限性带来的后果:P81造成资源浪费,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P79——80①、建立市场规则②、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82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根本目标③、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8、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P84目标:促进就业、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行政手段。
9、为什么要实行国家宏观调控:P82①、必要性: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的要求;为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②、重要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科学发展观的地位:P87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87①、第一要义:发展②、核心: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1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P88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a5660b302d276a200292e92.png)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2014年学业水平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套课件]
![2014年学业水平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7953f4f705cc17552709b6.png)
①要改变居民消费结构
激经济快速增长 ④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由题干中的“低碳 绿色发展”可知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经济建设只是 其中的一个方面。
误区 7:GDP 是衡量经济增长的唯一指标。 注意: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片面追求 GD 标准。 误区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B.盲目性 D.无序性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弊端。题干强调的是一些企业在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己的利益,A 项符合题意,B、C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D 项不是市场调节的弊端。 [答案]A
【例 2】(2012 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Ⅱ)我国的可持续
发展道路将以低碳绿色发展为主线,这不仅是控制温室气体排
社会主义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
目标的要求。
物价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__________,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主要手段。 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 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____________和货币政 财政政策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 1:市场与计划 计划 市场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基础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____________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37张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2766a3aef8941ea76e057e.png)
①放宽市场准入,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②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③增加投资选择,控制资本市场风险
④加速资金流动,提高股市投资回报率
A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允许尚未盈利的公司上市,很明显在放宽
市场准入,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
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本配置效率,①②符合题
2020/8/16
1
时政新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 见》于2020年5月18日对外公布。
其中提到,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与这些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 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 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 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一、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有限性
矛盾
需求无限性 现代商品经济中,资源配置
手段 有限的资源 满足 无限的需求 人、计财划、物 + 市场
决
决
定
定
性
性
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来实现。 2020/8/16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8
1984年中共 十二届三中全会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98
2020/8/16
2
思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样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纲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24ac567fd5360cba1adba9.png)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它有哪些基本手段?原因:资源之有限性,人类需要之无限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方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3.良好的市场秩序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市场交易原则?原则:①自愿(反对强买强卖、捆绑销售)②平等③公平(反对缺斤短两等)④诚实守信4.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弊端)?①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盗版)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下(上)”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这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5.怎么维护市场秩序?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A.市场规则以法律规范、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B.以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内容C.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A.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B.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C.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国家角度: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④社会角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⑤个人角度: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7.为什么要实施宏观调控?什么是宏观调控?原因:A.弥补市场调节不足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C.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功能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8.怎么实施宏观调控,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主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计划、②法律手段(立法和司法活动)③行政手段。
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
![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3442916fc700abb68fce0.png)
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P80“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修改为“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
P81删除了“影响社会安定”一句。
P83“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好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修改为“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P85框标题修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虚线框在新疆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民族乡,是塔吉克族人时代居住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边境小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位塔吉克族老人介绍说,他家里养了150多只养,4头奶牛,每天都能喝上新鲜的牛奶;每天都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通往山外的路不好走,到县城近70千米的路程一般要花费8小时,如今,路修好了,只要1小时就能到县城;以前,乡里的通信设施落后,联系不方便,如今,全乡三分之一的人有手机,放牧空闲时可与外地的家人通话;以前,一到晚上,整个乡里一片漆黑寂静,如今,家家都有电视机,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请查找资料,探究新疆这个民族乡发生巨变的原因。
【解读】修改后与教材内容更为贴切。
删除了“微观上看……”P86删除了“宏观上……”“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修改为“但是,这还是……”目标题名称“经济建设的新要求”修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后面的要求内容全部换掉,改为: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其中,有以下几项新要求。
虚线框的素材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015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5f11fada38376baf1fae73.png)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1.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A.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B.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1、维护市场秩序的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维护市场秩序(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什么: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③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④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生存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办(措施):国家:建设社会信用制度;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最新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30c457a7fd5360cba1adbbc.png)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最新,适合当堂背诵)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中心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经济又好又快、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的必要性、三个具体机制、优点(两点)和局限性(不是万能的、弊端、不良后果);2、市场经济的含义、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3、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为什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①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意义: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③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2)措施(即如何规范)(可从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的含义: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的具体规定。
市场规则的内容:一是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二是市场竞争规则,它是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三是市场交易规则,它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注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宏观调控(重点,常考)的必要性(4点)、含义、目标(注意首要目标是什么)、手段(3个)(1)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什么?)(复习提示:重点把握: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市场调节的弊端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重难点解析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重难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f1a2de240c844769eaeea7.png)
措 促进 了社会公平 正义 ,有利 于协调 城乡统 筹发展 ,④错误 ,① 和③正 确 ;② 中
“消除 了”的说法 与客观现实不符 。本题答案选B。
【重难点二 】财政收入 与支出及二者的关系 1.教材 解读 :财政 收入 是国家通过一 定的形式和渠道筹 集起来 的资金 。它主
要来 源于税 收收入 、利润 收入 、债务 收入和其他 收入 。其 中税收是 国家 组织财政
资源 的合理配置 ;促进 国民经济的平稳运 行。
财政支 出是 国家对 筹集 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 和使用 。按照具体 的用途 ,财政
支 出可分 为经济建设 支 出,科学 、教育 、文化 、卫生事业 支出 ,行政 管理和 国防支
出 ,社会保 障支 出 ,债务支出 。
一 个 国家一定 时期 的财 政收支关系可分为财政 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 、财政赤 字等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或 收入 大于支出略有
2.典例 分析 :例 1.(2013·北京文综 ·30)下表是2011年 北京市部 分经济指标的
年 度 增 长 率 。
【财政收入 财政支 出 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 出 城镇单位在 岗职工平均工资 个人所得税
}14_4% 12.5%
28.6%
15.5%
26.7%
根据表 中数据可 以推 出2011年北京市
分析 :本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及其意义 等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既要做大 “蛋糕”又要分好 “蛋糕 ”,① 和②正确 ;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1: ̄2010年翻一番 ,③正确 ;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④错误 。本题答案选A。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6500aed168884868762d6db.png)
①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 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 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②财政支出。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 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③财政收支的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8.2 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①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统一于税法。 ②我国税收的种类 A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 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B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 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 率。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 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①方式。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②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
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
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含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企职工获得的工资、
奖金、津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③必然性、优越性、地位。党的 Nhomakorabea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3481044336c1eb91a375d47.png)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基础知识】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4)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5)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①如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②市场规则的内容: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①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②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③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记住具体措施)-----如何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的表现和特点(2)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科学发展观;(1)内涵:(2)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2、国际竞争与合作:(1)对外开放:①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原因?②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注意:引进来的内容及走出去的形式?)3、国际经济组织:(1)类型:(2)世贸组织的地位、作用及其原则四、企业怎样经营?(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②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③企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④企业如何走出去?)【主干重要知识点】1、如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2、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如何进行宏观调控?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5、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7、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易混易错知识】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经济和法律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公开课优质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公开课优质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d06623f83c4bb4cf7ecd1b0.png)
归根到底,市场起决定性作 用,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对生 产力发展的所有束缚,让一 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 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 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画龙点睛】
本专题复习要围绕一条主线、重点把握两对关系和三大措施。 一条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对关系,就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即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大措施,就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的措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以“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
课堂随堂检测
【典例引领】
材料一 我国城镇化率变化表
注:当前,世界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为46%;中等收入国家的城镇 化率为65%。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1)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3年 已达到53.73%(1分)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世界 平均水平的46% ,(1分)但仍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的65% 。(1分)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仍需不断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1 分)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中, ①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体现把握发展规律,能 提高城镇化的品质。因此需要牢牢坚持“把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②“创造生态宜居环境,符合群众的内心期盼”。表明始 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 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③建设中,要求“记得住乡愁”,突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协调。表明“全面协 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④新要求强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体现注重生态文明 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明坚持将统筹兼顾作为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014届《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4届《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196332751711cc7931b71684.png)
(四)宏观调控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 采取强制性措施,来 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 段 国家政权的力量 行政命令、指示、指 标、规定、通知、意 见、要求
共性
(一)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拓展知识 ---- 资源
•
资源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多 样的,除了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包括技术、 信息、人才、文化、环境、信用等资源。其中,人才是第 一资源,文化是重要的资源,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易错点 2 对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区分不清
• 注意抓住关键词区分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 •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 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 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等) •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 法打击等。 •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要求、通知、 公布举报电话等。
• 〖特别提示〗宏观调控是高考必考的考点,而且经常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 现,因此复习时应注意本考点与《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 活》的内在联系。具体如下: • 经济生活: • 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财政税收与银行、三大产业、外贸政策、社会保 障制度; • 宏观调控的目标→劳动者的就业权、国际收支、生产与消费、提高居民 的消费水平、稳定物价。 • 生活与哲学: •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一分为二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尊重客观规律与主 观能动性; • 宏观调控的目标→主次矛盾。 • 政治生活: • 宏观调控→经济职能、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 文化生活: • 宏观调控→文化职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市 场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归纳概括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归纳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1273372d3b3567ec102d8aae.png)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46: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a)(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考点47: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和作用(b)(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一句话: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提示: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市场调节归根到底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考点48:市场秩序(c)(1)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如何规范(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定。
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A.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B.怎么样?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经济生活第一轮第四单元学案
![经济生活第一轮第四单元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11d345a8102d276a22faa.png)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纲点击】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和影响跨国公司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知识体系】请形成知识体系,这很重要哦!【考点解读】请进一步夯实基础,该背你就背,不背你准后悔!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方式实现的。
考点2: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1、市场调节的作用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局限性: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市场也调节不了。
⑵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自发性: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可能导致不当行为。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趋势。
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
2.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1)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2)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3)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温馨提示】(1)只要有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这句话是错误的,竞争虽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竞争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40456dd35a8102d277a22f06.png)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XXX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3.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先来学习第一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正确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难点)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重点)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目标分别有哪些?2.如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
(略)进行新课:1、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目前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
二、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的含义、手段、优缺点、规范市场秩序)
1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
竞争来实现
2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
资源配置。
②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
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3 市场调节局限的表现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③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
A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B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C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4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国家:
①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
管。
②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准入规则、市场交易规
则、市场竞争规则)
③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
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
遵循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个人: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三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宏观调控的原因:
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
弱点和缺陷,
②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
能
3、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辅)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现阶段: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经济建设新要求:(86)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科学发展观(地位、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不许长期坚持的的指导思想。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作用: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影响:(P94)
有利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不利影响
(1)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这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者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家经济的“游戏规则”。
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风险全球化)
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一是柄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确立避害;同
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的迎接挑战。
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完全正确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对外开放
(1)世界贸易组织:
①三大世界经济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
②基本原则:最重要非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
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5、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对外开放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面提高开放性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①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来:引资、引技、引智。
走出去的含义: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基点
第四单元得分利器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4、科学发展观、如何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6、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7、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