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

[具体实验名称,例如:认识物体的形状实验]二、实验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直观地认识不同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简单的分类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各种形状的实物(如圆形的球、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积木等)若干。

2. 一个大盒子(用于放置和分类物体)。

四、实验步骤。

1. 展示实验器材。

- 将装有各种形状物体的大盒子放在桌子上。

- 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向学生展示并简单介绍这是今天要研究的东西。

2. 观察与触摸。

- 让学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用手触摸感受它的轮廓。

-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形状,例如:这个物体摸起来有弯弯的边,看起来像个圈,这是圆形。

3. 分类。

- 在桌子上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标记为圆形区、方形区、三角形区等。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物体形状的判断,将手中的物体放到相应的区域。

- 老师在旁边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五、实验结果。

1.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并将它们准确分类。

2.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特殊形状(如长方体的某个面看起来像长方形,但整个物体又不同于平面的长方形)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六、实验总结。

1.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达到了实验目的。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形状概念的讲解可以更加细致,多提供一些特殊形状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是关于什么实验的报告单,以便我能给出更符合需求的内容。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2、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3)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实验目的:认识磁铁

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实验步骤: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8)
三 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分组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一)绿豆种子、放大镜、镊子探寻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他们的大小,再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1 、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

2、在盒内垫纸巾并且按上三个洞。

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

4 、往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

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

滴有水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滴水的种子没有发芽。

说明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

五年级分组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二)放大镜、镊子、温度计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 .采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绿豆种子的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生长如果缺乏阳光的话就会叶子发黄,长的瘦弱。

五年级分组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放大镜、镊子、温度计、量杯、吸水纸探索绿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1、准备好 6 个水杯,每一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 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 个小盘中 1 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 3 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 5 号杯,用纸箱罩住 6 号杯。

缺乏阳光、空气、水的绿豆芽无法正常生长。

五年级分组实验蚯蚓与环境蚯蚓、塑料薄膜、玻璃片、纸盒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找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

将捉来的蚯蚓五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五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

蚯蚓丢爬行到了阴暗的一侧。

说明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五年级分组实验光与影子手电筒、白卡纸、铅笔、尺子影子照射的目标与什么有关?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置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 ,打开手电筒开关。

3、将1 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影子的大小和物体有关,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远时,影子就大;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近时,影子就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信息课实验报告单

信息课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信息检索技巧与实践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人数:4人实验教师:张老师一、实验目的1. 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

2. 熟悉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3. 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2. 信息检索的方法3. 常用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4. 信息检索的实践操作三、实验步骤1. 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1)信息检索的定义:信息检索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具,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的过程。

(2)信息检索的类型:根据检索的目的和方式,信息检索可分为全文检索、关键词检索、布尔检索等。

2. 信息检索的方法(1)关键词检索:通过输入关键词,从数据库中查找包含这些关键词的信息。

(2)布尔检索:利用布尔运算符(如AND、OR、NOT)对关键词进行组合,实现更精确的检索。

(3)分类检索:按照信息的分类体系,从不同类别的信息中查找所需信息。

3. 常用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1)搜索引擎:以百度、谷歌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找到网络上的信息资源。

(2)学术数据库:如CNKI、万方、维普等,提供大量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学术资源。

(3)专业数据库:如新闻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等,提供专业领域的相关信息。

4. 信息检索的实践操作(1)选择一个主题,确定检索范围。

(2)利用关键词检索、布尔检索等方法,在常用信息检索工具中进行检索。

(3)分析检索结果,筛选出符合需求的信息。

(4)整理检索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用工具。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成功检索到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实验分析(1)在信息检索过程中,关键词的选择和组合至关重要。

关键词应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避免过于宽泛或狭窄。

实验报告单格式(共8篇)

实验报告单格式(共8篇)

篇一: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

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

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

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

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

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

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真密度ρ计算式为: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粉体的真密度,g/cm3;三.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 .doc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 .doc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范文一: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六下实验报告单

六下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
(1)分别剪下两块同样大小的紫甘蓝叶片。
(2)把两片紫甘蓝叶片分别浸泡在白醋和水中。
(3)描述并展示观察到的现象。
(4)讨论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不是化学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紫甘蓝浸泡在水里________现象发生,紫甘蓝浸泡在白醋里,紫甘蓝的_______发生了改变,由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
铁钉生锈是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了________变化。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紫甘蓝与白醋和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紫甘蓝与白醋反应是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紫甘蓝、白醋、水、镊子、玻片、玻片、盘子等。
4.观察哪个瓶盖内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收集气体
1.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
2.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
3.封好袋口,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反应后的液体温度比原来要。
实验结论: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变化。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
实验目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关系
实验器材: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笔等
实验步骤:
1.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篇九: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导教师:吴洪梅评定等级(时间):优秀6.8篇十六: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全体同学者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七: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学生抄写样本编写者: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白晋阳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自学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熄灭前,观测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测把蜡烛资金投入水中的情况。

2、插满时,火焰分后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相同部分温度的多寡,用烧杯推断冷却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回去点白烟,蜡烛若想再次冷却。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成三层。

大木条上外焰碰触的部分被着火得最难受,潮湿的烧杯内壁存有水珠,涂抹存有石灰水的烧杯变小混浊。

3、白烟能够被熄灭。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低,蜡烛冷却存有水和co2分解成。

3、点燃蜡烛后的白烟就是可燃物。

教师评语:编写者: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白晋阳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大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怒弗勒利歇尔中倒入石灰水、震荡。

4、将插满的木条分别填入空气和怒弗勒利歇尔中。

5、对着潮湿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填入呼弗勒利歇尔中的木条立即点燃,填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冷却过了一会儿才点燃;3、呼气后潮湿的玻璃片上存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教师评语:编写者: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黑晋阳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托盘了粒锌放进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到试管架上。

中学实验报告单(3篇)

中学实验报告单(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物质溶解度的规律实验日期:2021年10月25日实验班级:八年级(1)班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 探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3. 分析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2. 量筒(10mL、25mL);3. 玻璃棒;4. 恒温水浴锅;5. 温度计;6. 砂糖、食盐、硝酸钾、蔗糖等固体物质;7. 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将烧杯放在恒温水浴锅中,调节温度至25℃,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2. 分别取10g砂糖、食盐、硝酸钾、蔗糖等固体物质,分别放入4个烧杯中;3. 向每个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使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物质充分溶解;4. 观察并记录每个烧杯中溶解的固体物质的质量;5. 重复步骤2-4,分别将温度调节至35℃、45℃、55℃,重复实验;6. 计算每个温度下各物质的溶解度,并绘制溶解度曲线。

实验结果:温度/℃ | 砂糖溶解度/g | 食盐溶解度/g | 硝酸钾溶解度/g | 蔗糖溶解度/g--------|--------------|--------------|----------------|--------------25 | 25 | 36 | 31 | 2035 | 30 | 41 | 36 | 2245 | 35 | 46 | 41 | 2455 | 40 | 51 | 46 | 26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砂糖、食盐、硝酸钾、蔗糖的溶解度均有所增加;2.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每升高10℃,溶解度增加5g;3.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温度每升高10℃,溶解度增加5g;4. 砂糖和蔗糖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温度每升高10℃,溶解度增加5g。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一)
笔杆滑动快慢用力大小
有橡胶套的笔杆
无橡胶套的笔杆
实验说明: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从笔杆的一端滑向另一端。

比较两支笔的不同感受。

实验报告单(二)
笔杆推动快慢用力大小
有橡胶套的笔杆
无橡胶套的笔杆
实验说明:分别将两支笔按在桌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前推动,比较两支笔的不同感受。

实验报告单(三)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平板测力计的格数
玻璃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木板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毛巾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砂纸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实验说明:用平板测力计拉动重物分别在玻璃、木板、毛巾和砂纸上匀速前进,然后看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多少,就知道摩擦力是多少了。

注意事项:要匀速直线运动;注意实验安全;记下重物运动时测力计的刻度。

汇报:我们用测力计拉着重物在玻璃上匀速前进,测出的摩擦力是()格;在木板上是()格;在毛巾上是()格;在砂纸上是()格。

我们的结论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有关系的。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年级班姓名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4)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5)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7)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9)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12)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内,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4、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试验方案通过验证试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篇一: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 20xx.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制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康天旺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 20xx.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猜测:导线和铁钉绕在一起能够产生磁性一、制作电磁铁的实验1、将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 30 圈。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一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1、实验步骤对比实验1(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篇二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1、溶解:①称取约4g粗盐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作者:————————————————————————————————日期: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一、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注意事项指导教师:评定等级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二、让小灯泡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三、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四、连接串联电路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

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报告单编制(3篇)

实验报告单编制(3篇)

第1篇一、实验报告单概述实验报告单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等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

它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单旨在规范实验报告的编制,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

二、实验报告单编制要求1. 格式规范实验报告单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编制,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

(1)封面:包括实验名称、实验者姓名、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指导教师等信息。

(2)目录:列出实验报告单中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

(3)正文: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论等部分。

(4)附录:包括实验数据表格、实验照片、实验视频等辅助材料。

2. 内容完整实验报告单应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阐述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2)实验原理:介绍实验的理论依据,阐述实验的原理和计算公式。

(3)实验器材:列出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并说明其性能和规格。

(4)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测量的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

(6)实验结果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7)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对实验现象和规律进行解释。

3. 语言表达准确实验报告单的语言应准确、简洁、规范,避免使用口语化和模糊不清的词汇。

(1)术语使用规范:正确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使用错别字。

(2)句子结构完整:句子结构完整,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3)逻辑清晰:阐述观点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4. 格式美观实验报告单的排版应美观大方,符合规范要求。

(1)字体:正文使用宋体,字号为小四;标题使用黑体,字号为三号。

(2)行距:行距为1.5倍行距。

(3)页边距: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各2.5厘米。

(4)表格:表格使用三线表,表格标题居中。

三、实验报告单编制步骤1. 实验准备(1)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感官实验的实验报告单(3篇)

感官实验的实验报告单(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感官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感官实验室实验者:XXX实验助手: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感官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感官实验,提高对感官刺激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3. 探讨感官刺激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感官实验是通过人为地操纵各种感官刺激,观察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以研究感官功能、心理和生理机制的一种实验方法。

实验中,个体在特定条件下接受不同类型的感官刺激,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个体的反应,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感官实验装置、计时器、录音笔等。

2. 实验材料:不同味道的饮料、不同颜色的食物、不同音量的音乐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相同。

2. 实验步骤:(1)向实验对象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2)对实验对象进行感官训练,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3)依次进行以下感官实验:a. 味觉实验:品尝不同味道的饮料,记录实验对象的辨别能力。

b. 视觉实验:观察不同颜色的食物,记录实验对象的辨别能力。

c. 听觉实验:聆听不同音量的音乐,记录实验对象的辨别能力。

(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了解感官刺激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味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实验对象对酸甜苦辣等基本味道的辨别能力较强,但对特殊味道的辨别能力较弱。

这说明味觉对基本味道的敏感度较高,而对特殊味道的敏感度较低。

2. 视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对颜色的辨别能力较强,对颜色变化的敏感度较高。

这说明视觉在感知颜色方面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3. 听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对音量的辨别能力较强,对音量变化的敏感度较高。

这说明听觉在感知音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4. 心理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感官刺激对个体心理有一定影响。

当实验对象接受不同类型的感官刺激时,其心理状态、情绪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会产生相应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