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新三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16个)
![新三年级上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16个)](https://img.taocdn.com/s3/m/a6a9ee01312b3169a451a4db.png)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2、用记录表记录下各个时间点的气温。
3、观察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实 验
记 录
实验结论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3.4测量降水量
实验仪器药品
1个厚底直筒玻璃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
实 验
步 骤
1、用一个高度在15厘米以上的厚底直简玻璃杯子。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杯子的高度。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3.5观测风
实验仪器药品
小木棍、纸板、剪刀小珠子、大头针、量角器、线、泡沫塑料
实 验
步 骤
1、用剪刀把纸板剪出两个三角形(一大一小)。
2、把三角形纸片固定在小木棍的两端。(像箭一样)
3、用大头针串一珠子再串过箭的中间(让它能轻松转动)再串一个珠子固定在另一根木棍顶上,把这根木棍的另一端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评语记分学生实验报告表十六班级组别组员日期实验内容23压缩空气实验仪器药品2支注射器水实验步骤用两个注射器吸入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再用同样大小的力拉注射器活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358a9beaa2161479161128a9.png)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种植我们的植物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实验器材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实验步骤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器材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茎越长越高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研究茎的作用实验器材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实验步骤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及结论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温度和温度计实验班级三年级实验目的比较水的冷热实验器材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c1a1b67ada38376bae1fae7d.png)
科学实验报告单(6)
科学实验报告单(7)
科学实验报告单(8)
科学实验报告单(9)
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科学实验报告单(14)
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科学实验报告单(21)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10分)
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1、辨别脂肪:(4分)
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2、辨别淀粉:(4分)
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1-2滴碘酒,观察现象。
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整理实验材料。
(2分)。
一年级(下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下册)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690a42010b4c2e3f57276348.png)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 容
观察一瓶水
实验仪器药品
光滑斜面、水、油、洗发液
实 验
步 骤
1、准备一个光滑斜面;
2、将水、油、洗发液分别在斜面上滴一滴;
3、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表十六)2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3月17日
实 验
内 容
它们去哪里了
实验仪器药品
水、盐、红糖、小石子、杯子
实 验
步 骤
1、准备三杯水;
2、预测在三杯水里分别放入盐、红糖、小石子会发什么什么变化;
3、在三杯水里分别放入盐、红糖、小石子;
4、观察变化;
5、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3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1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谁轻谁重
实验仪器药品
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
实 验
步 骤
1、预测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2、掂一掂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3、称一称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4、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b830dcd08e9951e79b8927ef.png)
1、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2、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3)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实验目的:认识磁铁
:
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实验步骤: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8)
三 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一年级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
![一年级学生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987ecaa376baf1ffc4fadd8.png)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3月17日
实 验
内 容
它们去哪里了
实验仪器药品
水、盐、红糖、小石子、杯子
实 验
步 骤
1、准备三杯水;
2、预测在三杯水里分别放入盐、红糖、小石子会发什么什么变化;
3、在三杯水里分别放入盐、红糖、小石子;
4、观察变化;
5、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3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观察一瓶水
实验仪器药品
光滑斜面、水、油、洗发液
实 验
步 骤
1、准备一个光滑斜面;
2、将水、油、洗发液分别在斜面上滴一滴;
3、记录;
实 验记 录ຫໍສະໝຸດ 实验分析结果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表十六)1
班级
组别
组员
日期
实 验
内 容
谁轻谁重
实验仪器药品
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
实 验
步 骤
1、预测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2、掂一掂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3、称一称乒乓球、小橡皮、塑料块、木块谁轻谁重;
4、记录;
实 验
记 录
实验分析结果
评 语
记分
学生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学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2001447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d.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班级:X班X组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学生姓名:XXX实验器材:小竹杆、呼拉圈实验步骤:1.将小竹杆放在桌面上。
2.用呼拉圈代表太阳的运动轨迹。
3.将手挂在呼拉圈上,慢慢移动。
4.观察小竹杆的影子变化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太阳由东到西,影子由西到东。
结论:1.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2.太阳升起时,影子向西移动;太阳落下时,影子向东移动。
实验名称:制作简易的太阳钟实验班级:X班X组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学生姓名:XXX实验器材:卡纸、竹签、硬纸板等实验步骤:1.在卡纸上画一个半圆。
2.将竹签固定在卡纸上,代表太阳的位置。
3.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粘贴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
4.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判断当前的时间。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三角形纸板的投影会落在有刻度的卡纸上。
结论: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可以判断当前的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实验班级:X班X组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学生姓名:XXX实验器材:小电筒、乒乓球、塑料盒等实验步骤:1.自制一个月相盒。
2.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结论: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新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___。
实验名称:小孔成像的模拟实验实验班级:X班X组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学生姓名:XXX实验器材:纸盒、割纸刀、铝箔纸、钉子、透明纸等实验步骤:1.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孔。
2.用铝箔纸盖住小孔,并在中心处钻一个小孔。
3.用透明纸覆盖纸盒的另一面。
4.将有小孔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至在对面的纸屏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结果:在对面的纸屏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结论:光通过小孔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实验名称:看到的像有什么变化实验班级:X班X组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学生姓名:XXX实验器材:光洁的不锈钢勺子实验步骤:分别用光洁的不锈钢勺子的凸面和凹面看看自己在勺子里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c91bc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9.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我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景总结如下: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e27ef1d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c.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8b9f38ddccda38366baf04.png)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 .doc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 .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3eaac11ed9ad51f01df2b5.png)
★科学实验报告_共10篇范文一: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17d9c15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c.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d53e427e21af45b307a8b9.png)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篇九: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导教师:吴洪梅评定等级(时间):优秀6.8篇十六: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全体同学者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七:实验报告单。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71e9007d915f804d2b16c184.png)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内,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4、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试验方案通过验证试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76ba26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1.png)
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
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5.用手指分别蘸取少量潮湿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2.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凤仙花的结构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镊子、凤仙花的花朵
实验步骤
1.使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2.解剖下来的花的各个部分要分类摆放,并标注每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各类岩石、标本盒、标签
实验步骤
1.清理: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水分,放在阴凉、通风处彻底风干。
2.编号:将岩石和矿物分别编号。
3.识别: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电池、两个小灯泡和小灯座、两个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说出电池(房间电源)、两个小灯泡(两盏电灯)、两个开关各在什么位置?怎样组成一个电路?
2.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3.检测电路。检查电流能否顺利通过小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a733273e6294dd88d1d26bb3.png)
学生实验报告单篇一: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 20xx.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制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康天旺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 20xx.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猜测:导线和铁钉绕在一起能够产生磁性一、制作电磁铁的实验1、将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 30 圈。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https://img.taocdn.com/s3/m/1ec2c16081c758f5f61f67a7.png)
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作者:————————————————————————————————日期: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一、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注意事项指导教师:评定等级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二、让小灯泡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三、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全体学生时间实验名称四、连接串联电路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
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4、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试验方案通过验证试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空气、温度等。
5、斜面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长短不一的木板、小车、木块。
实验步骤:1、把小车挂在测力计下垂直提起。
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2、用短木板搭成一个斜面,再用测力计把小车沿着斜面向上拉,观察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3、通过比较可以知道:把小车沿着斜面向上拉,比把小车垂直提起省力。
4、用长木板搭成一个高度不变、坡度变小的斜面。
再用测力计沿斜面把小车向上拉,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实验的要小。
这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6、杠杆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
实验步骤:在杠杆尺一边挂重物,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
测量用多少力。
量出重物到支点的距离及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观察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7、定滑轮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1、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套在定滑轮的槽中。
2、先把代表重物的钩码挂在定滑轮的一端,然后在另一端一个一个地加挂钩码,直到平衡。
这是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分别是多少?实验现象:重物的重量和提起重物的力是一样的。
实验结论: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省力;8、动滑轮的作用实验实验仪器: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钩码、细绳。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的重量。
2、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中,一端挂在支架上,另一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3将用手拉的一端挂在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的高度,观察用多少力?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9、齿轮的作用实验实验实验仪器:齿轮实验步骤:1、组装齿轮。
2、转动齿轮,有什么发现?实验结论:齿轮具有传递动力、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的作用。
五年级实验报告单六年级学生实验报告单1、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
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纸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2、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改变。
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距离与重点距支点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3、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
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4、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5、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实验现象: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6、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步骤: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7、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步骤: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2、把这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8、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9、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