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5)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写作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Hale Waihona Puke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生物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储备: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生物基础知识,但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分类和特征了解有限,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学习。
(2)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生物进化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无脊椎动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2.教学新课:
(1)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
(2)介绍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3)结合生物图鉴、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类群,讨论其分类特征、代表性生物等。
(2)小组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
(3)教师点评: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巩固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知识?
(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定义、分类特征、主要类群以及代表性生物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无脊椎动物的丰富多样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4.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4.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02
对上级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和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进 行整改和提升,确保整改措施 得到全面落实。
03
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和协调,及 时反馈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和 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对整改措施进行评估,确保整改效果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期目标
01
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 进行调整和改进。
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工作作风不扎实
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对待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存在 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现象。
缺乏担当精神
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气和担当,遇到矛盾和问题时,避重就轻 ,推诿扯皮。
缺乏创新意识
思想观念保守
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对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接受和应用不够积极。
03
具体实施方案
制定学习计划,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总结词
提高理论素养
VS
详细描述
干部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 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等,并严格按照 计划执行。通过学习,干部要深入理解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掌握先 进的政治理论和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理 论素养和思想水平。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创新思维
详细描述
总结词
提升专业技能
详细描述
加强团队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
总结词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详细描述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促进 信息共享和意见交流,消除内部矛盾和隔阂。
总结词
增强团队凝聚力
详细描述
通过团队建设活动、集体旅游、聚餐等形式,增强团队成 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新版)济南版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知识性目标: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性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能力情感性目标: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理解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三、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找视频资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四、引入新课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五、探究新知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

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指导学生讨论。

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腔肠动物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扁形动物设问:请同学们看涡虫图片,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分析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无脊椎动物的类群,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该类群的特征。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共同完善各类群的特征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适时总结:这些生物都没有脊椎,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详细讲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并结合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群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特征及其主要类群的识别。
2.生物分类方法在实际观察、比较、分析中的应用。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无脊椎动物的观察、分类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2.通过学习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任务,并汇报交流。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docx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docx

生物圈中的动物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一、教学目标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

(二)讲授新课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阅读教材72——73页文字资料,思考: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三)知识运用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A.肛门B.口C.胞肛D.体壁(四)归纳小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3.体内有消化腔;4.有口无肛门。

(五)随堂检测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A.河蚌B.水螅C.螃蟹D.海马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A.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C.发达的肌肉D.口的吞噬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排出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3.体内有消化腔;4.有口无肛门。

七、作业布置请据水螅的纵切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螅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捕获食物.(2)水螅由体壁由__________层细胞组成,它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_.(3)水螅消化食物是在__________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__排出预习74——76页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八、教学反思品味人生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4.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4.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 叫做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蛔虫等;一类身体里有脊椎 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兔等。

A 、 无脊椎动物:①原生动物;②腔肠动物;③扁形动物; ④ 线形动物; ⑤环节动物;⑥软体动物;⑦节肢动物; ⑧棘皮动物。

B 、 脊椎动物: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 ⑤ 哺乳类。

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⑴原生动物(3万多种):(动物界最古老、最原始、 结构最简单的动物)
代表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绿眼虫等 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
胞构成。

作用:(1)净化水质(眼虫等鞭毛虫能吸收水体中的 有机物) (2)
引起赤潮(如腰鞭毛虫和夜光 虫)
(3) 病原体(阿米巴变形虫----痢疾) ⑵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主要特征:①生活在水中;②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 中胶层构成;③体内有消化腔;④有口无肛门。

珊瑚虫是生物,其死亡虫体的骨骼积累形成美丽的珊瑚, 则是非生物。

⑶扁形动物: 代表动物: 猪带绦虫(“米猪肉”囊尾蚴)、血吸
虫、涡虫等。

①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②有口无
合 作 探 究
主要特征: 10 分 钟。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课题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形态、生理特征,2、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无脊椎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教法学法本节课的学习以观察、记忆、识别、概述等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章我们了解到我们周围植物的类群以及他们不可或缺的生理活动,有哪一位同学能帮我们回忆一下植物有哪些类群?那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动物类群。

新课讲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7172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动物学家把动物主要包括和两大类群。

二者区别是动物体内有。

2、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

课时一腔肠动物通过观察水螅,归纳腔肠动物的结构特点:(1)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动物。

(2)身体(3)体壁由细胞构成(4)消化腔有无(5)常见动物:水母、、海蜇、珊瑚虫等课时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探究一: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是一类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多数营生活。

2、常见动物:、、。

探究二: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形或形,两头,有有。

它们通常生活在或中,也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常见动物:、。

探究三: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组成;靠或辅助运动2、蚯蚓:在其身体的前端有_______,用手触摸蚯蚓的背面有______的感觉,触摸腹面有______的感觉。

运动靠的收缩和舒张还有刚毛的配合蠕动,呼吸靠呼吸3、代表动物:、、等。

4.蠕虫动物:把身体______,两侧_______,无_______,能够________的动物。

蠕虫动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探究一:软体动物1、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大多具有;运动器官是。

2、代表动物:、、、等。

探究二: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物,其外壳为坚韧的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1 (新版)济南版

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一、教学目标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教学难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

(二)讲授新课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阅读教材72——73页文字资料,思考: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三)知识运用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A.肛门B.口C.胞肛D.体壁(四)归纳小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3.体内有消化腔;4.有口无肛门。

(五)随堂检测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A.河蚌B.水螅C.螃蟹D.海马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A.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C.发达的肌肉D.口的吞噬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B.由口排出C.由胞肛排出D.由细胞排出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3.体内有消化腔;4.有口无肛门。

七、作业布置请据水螅的纵切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螅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捕获食物.(2)水螅由体壁由__________层细胞组成,它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_.(3)水螅消化食物是在__________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__排出预习74——76页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八、教学反思。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原则。

2.掌握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刺胞动物。

3.知晓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并能够根据特征进行判别。

2.掌握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教学方法1.讲授、讨论、实验。

教学内容一、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原则1.无脊椎动物具有以下特征:•没有脊椎和脑部,具有比较简单的神经系统。

•身体多呈扁平状或柔软而不规则的形状。

•不具有骨骼,或有外骨骼或内骨骼。

•呼吸方式多样,植食和肉食均有。

2.分类原则: 按照体内或体表结构、生殖方式、足的形状、口器类型等进行分类。

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环节动物:泥鳅、蚯蚓等,身体由一列独立重复的相似环节组成。

2.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身体主要由软组织构成,体外通常有壳或甲。

3.节肢动物:昆虫、蜘蛛、螃蟹等,被节肢分段,每一节大部分都有一对足。

4.棘皮动物:海星、海胆等,身体表面有刺或孔,水管环绕于背面,并具有吸盘或钩爪。

5.刺胞动物:水螅、珊瑚等,身体外表有刺胞,结构上呈放射对称,通常有触手。

三、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和经济意义1.生态意义:无脊椎动物是海底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种,可以作为食物链的中下层,保持海洋生态平衡。

2.经济意义: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种类可以作为宠物、食品或医学原料等。

实验及讲示素材1.展示各种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和图片。

2.观察、比较各种无脊椎动物的外部特征,归纳其类群。

课堂练习及作业1.课堂练习:就给出的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

2.作业:观察家庭或学校周围的无脊椎动物,选择一种进行详细介绍,并附上图片或图纸。

参考书目1.《生命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2.《现代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愿意主动了解和关注这类生物。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同时,我将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案例中,我以“无脊椎动物王国”为主题,将课堂变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探险之旅。首先,我通过展示各种无脊椎动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类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即体内是否有脊柱,从而引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主要类群。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无脊椎动物的作用,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3.讨论总结: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1.思维导图:展示一张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课堂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实践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无脊椎动物并记录下来。
2.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观察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3.作业反馈:在下次课堂上展示作业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案例亮点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一个神秘的故事“无脊椎动物王国的秘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小分类家”游戏,分组收集校园内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并进行分类。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济南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些动物很熟悉。但是部分学生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上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适时点播,随时纠正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基本维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5.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境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并提出问题导入。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视频播放导入,引出新知识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课件展示思考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76页内容,结合课本图示,完成问题。引导归纳。
多媒体展示多种软体动物图片,让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在导入阶段,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2.在合作交流探究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PPT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内容。
3.在课堂总结、评价中,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课堂练习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本节教学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通过课件、视频、图片、实验的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初中生物_《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济南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中的第一节。

在生物圈中,动物的活动范围广、种类繁多,不同类群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角度阐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感知动物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所以本节在本章、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已有所了解,通过对本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复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生物类群的规律和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复习无脊椎动物的各类群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我设计了以生命进化树为依托,以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激发与推进学生的帮教互助学习。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他不同于新授课时学生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可能从心理上认为“我已经学过了,没有什么可学了”。

所以从这方面考虑,我认为这节课的关键是如何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就是设计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与总结,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认同生物“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过程与方法1、首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帮教互助进一步深入教材,学生互相帮扶来区分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师生提问抢答,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3(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3(新版)济南版
师生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总计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紧扣实际学情,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同时,教学过程要符合实际教学时间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用时合理。
2. 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分类的基本观念,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无脊椎动物的科学认识。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理解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1.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七年级生物上册2.2.1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提问内容: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分类和作用等问题。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总结。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5. 创新环节(5分钟)
教学内容:介绍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手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450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450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各种生物的认识,了解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区分某种无脊椎动物的类群。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地球上的动物可以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讲授新课一、腔肠动物1.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边放录像边讲解。

讨论:(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指导学生讨论。

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2.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腔肠动物的图片,通过展示图片和同学们讨论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

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主备学校:备课时间:2017课前准备: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等用具,幻灯片,多媒体。

课前预习:1、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

2、水螅的体壁由___层细胞构成,消化腔直接与___相通,口周围有___可以捕食。

3、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状___,体壁仅由___构成,消化腔有___,无___。

大多生活在___里,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4、常见的动物有___、___、___、___等。

5、扁形动物是一类有___无___的多细胞动物,因身体扁平而得名,多数营___生活。

常见动物有___、___等。

6、线形动物身体一般为___形或___形,两头尖,有___有___。

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些种类___。

7、蚯蚓属于___动物。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___构成,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___和___来完成运动。

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以保证___。

常见种类有___、___等。

8、瑞典分类学家林耐把这些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___、能蠕动的动物,统称为___动物。

教学过程:答案不唯一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答案腔肠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海水中,少触手体壁水螅外部形态水螅结构示意图外部形态特点。

(本题需要老师的点拨提示,诱导学生提出问题)①学生首先观察水螅的体色、体形、外部结构和触手有多少条。

②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触手有什么作用?③水螅营固着生活触手是它的捕食工具,水螅是如何通过触手把食物送到口中的?捕食:水螅捕食靠触手教师引导:水螅的触手是如何把活泼乱动的水蚤送人口中的呢?学生看图片,边考提出的问题鼓大胆发言1圆筒形、米,口周围有6手,可捕食。

触手体壁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如我们吃的海蜇皮就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可入药。

(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1.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生物圈中的动物2.2.1.3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一、教学目标1、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常见的动物。

2、认识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四、教学难点如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2、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这节课我们介绍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资料,思考: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什么?2.河蚌是如何进行呼吸的?3.贝壳是怎么形成的呢?4.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吗?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探究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阅读教材77——79页文字资料,思考: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3、气门有何作用?4、外骨骼有何则用?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三)知识运用1.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限制了身体的生长,所以节肢动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现象.2.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下列符合上述特征的动物类群是()A.腔肠动物B.软体动物C.线形动物D.节肢动物(四)归纳小结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2、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被外套膜包裹的内壳)二、节肢动物的特征1、身体分部,2、躯体、足、触角均分节,3、体表有外骨骼。

(五)随堂检测1.蝗虫能适于空中和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蝗虫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A.气管B.触角C.外骨骼D.翅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A.河蚌B.蟾蜍C.扇贝D.蜗牛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2、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被外套膜包裹的内壳)二、节肢动物的特征1、身体分部,2、躯体、足、触角均分节,3、体表有外骨骼。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附教学反思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附教学反思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2、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2、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结合水螅的形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4、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课前准备:1、上课当天上午采集水螅多份,每组准备一个放大镜,一台显微镜,留待下午上课时使用。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

面以生活在淡水中的水螅为例来学习腔肠动物门的画重合作精神,统一导学问以分成二大类:任务二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检测题:A类:1、为了更好地认识动物,动物学家把动物分为__________动物。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我们的学生基础一般,参差不齐,分类备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认知,学到一定的知识。

正确理解教材。

研读教材,对教学重难点掌握很好,讲解时着重突出重难点,主要是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对难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一)》一课正是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实验相结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

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思维的启迪,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营养方式. (重点)(2)尝试列表比较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异同,理解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 (难点)(3)认识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观察、比较、分析、联系生活等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动物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2)通过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的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3)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只关注生活中常见、熟悉的动物. 对于生活在淡水溪涧或浅海水域中个体微小的动物关注甚少. 对于动物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要观察的几类动物实物、图片或资料,通过观察,归纳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几个类群的特征,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以后学习脊椎动物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几类动物的比较、观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不同动物类群的区别.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无脊椎动物大多个体较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利用生活实例将教学内容拉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恍然大悟”和“茅塞顿开”的感觉,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同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本节课主要介绍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将三种动物对比起来,主要抓住各类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其代表动物进行介绍,同时也认识到各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树立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生态学概念. 同时应用“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进行分组实验增加对无脊椎动物的感性认识. 让小组成员讨论,找出三种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及各自的代表,探讨过程中,会很深刻的记清三者的区别.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蚯蚓、解剖盘、清水、棉球、木板、玻璃板. 各种蠕虫动物的图片.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助学进行相关预习工作. 课前一周,布置任务,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准备蚯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3分钟)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细胞动物,身体呈状,体壁仅由构成,消化腔 .2、生活环境: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里,少数生活在淡水中.3、常见动物:、 .学生回忆、看书学生,并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将复习旧知识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过渡语】:大家请看图片,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种动物?这种生物生活在溪流浅水处,多隐于石块下面,昼伏夜出. 体呈树叶形,背腹扁平,可爬行. 全体淡褐色,长10余毫米. 头呈三角形. 它的名字叫做涡虫,是一种扁形动物.【出示学习目标】:(1)说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营养方式. (重点)(2)尝试列表比较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异同,理解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3)认识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中的代表动物,以及它们和人类的关系.生:没有聚精会神的听老师介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熟悉问题,阅读目标.学生疏理目标和指导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上课伊使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明标促学自主学习(15分钟)【过渡语】: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几种常见的扁形动物:(展示图片)(目标1)知识点一:扁形动物1、这几种动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2、他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3、他们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寄生、宿主有疑问,教师可适当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寄生生活和自由生活的不同)点拨:大家回答的很好,总结起来扁形动物的主要特点如下1、主要特征:是一类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多数营生活.2、常见的扁形动物:、、 .3、涡虫生活在的落叶或,身体呈,摆动时做运动.4、绦虫是肠道,身体长达米,依靠头节上的,和小钩固着在内,通过体壁吸引宿主的的营养物质.教师简介:(目标3)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无人村”等悲惨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预防,到1958年,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97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特别规划联合倡议要求重点防治的主要热带病有: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和麻风. 除麻生观察图片,认识这三种动物阅读课本74页完成思考题知识点一:1、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中海水中还有的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2、都是多细胞生物3、营养方式:多数营寄生生活,也有自由生活的.学生对重点内容做标注认真阅读课本找到相应的答案1、有口无肛门、扁平、寄生2、涡虫、绦虫3、淡水溪流中、石块下、柳叶状、涡流状4、寄生虫、2~4、吸盘、宿主体学生根据资料及在生活过程中,会有吃打虫糖丸的经历,能够理解蛔虫属于肠道寄生虫.观看大屏幕上展示的资料,了解寄生虫对人类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将相关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共同总结,这样就能突破本课的难点.通过资料展示的数据给学生一个较强的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间接地使学生意识到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从风外,其余的都是寄生虫病. WHO (1999年)报告,全球疟疾每年的发病人数达3~5亿,感染血吸虫的人数为2亿. 估计每年因血吸虫病而死亡的人数为1.5万. 此外,肠道寄生虫感染也十分严重,特别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农业地区,据估计全球有13亿人感染蛔虫.师:通过资料我们看出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极大,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断寄生虫的传播. 发现有感染的病人要及时驱虫,卫生部门还要加强卫生宣传、严格肉类检查,我们要养成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肉质,切生肉的案板要分开等生活习惯.【过渡语】: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除了血吸虫外还有寄生在消化道内的蛔虫,但蛔虫在结构和功能上和血吸虫完全不同. 课件展示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目标1、2)提问:(1)你认识它们吗?哪位同学对它比较了解?(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人蛔虫,它们在形态上与扁形动物有什么不同?(3)人蛔虫生活环境、营养方式与扁形动物是否相同?(4)秀丽隐杆线虫呢?其他的线形动物呢?知识点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方式1、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形或形,两头,有有 . 它们通常生活在或中,也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2、常见的线形动物:、 .3、秀丽隐杆线虫雌雄同体体长约,生活在,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分组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出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知识小结:线形动物形态:细线型或圆筒形,两头尖.消化腔:有口有肛门.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生活在人体或其他生的危害. 产生药积极预防的意识,减少寄生虫病发生的几率,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生1:图片上见过.生2:我小时候得过这种病,吃药就打掉了,很好治疗的.生3:人蛔虫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生4:人蛔虫寄生扁形动物淡水溪流中、石块下、柳叶状、涡流状也是寄生1、细线、圆筒、尖、口、肛门、土壤、水域、寄生2、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3、1毫米、土壤、生物学研究学生根据相似的知识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道德情操及珍爱生命的情感意识.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将所学内容概括总结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合作.利用比较既可以巩固刚学过的扁形动物还可加深对线形动物的理解,一举双得.物体内.营养方式:多数营寄生生活.代表动物:蛔虫、秀丽隐杆线虫.教师点拨: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能够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据绦虫的防治措施,谁能谈谈你对防治蛔虫有怎样的意见或建议?点,总结防治蛔虫的措施.生:(1)驱虫(2)管理粪便(3)宣传教育,饭前饭后洗手,不饮生水.出示图片过渡语: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探究实验:观察蚯蚓目的要求:描述蚯蚓的形态特点和运动方式材料器具:蚯蚓、解剖盘、清水蚯蚓、清水、木板、玻璃板等.方法步骤:(1)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会其体壁的特点.(3)观察蚯蚓的运动.探究操作: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蚯蚓的外形有何特点?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触摸后有什么感觉?背腹面有何区别?3、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以保证正常的,同时能减少与土壤的摩擦. 生:观察图片回答:上图是人蛔虫下图是蚯蚓解剖盘1、蚯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在前端有一个分节明显的环带.2、用手触摸蚯蚓的背部有湿润的感觉,腹部有粗糙的感觉. 3、湿润、呼吸利用比较有线形动物过渡到环节动物可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探究实验教会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次序,培养自学动手能力,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合作探究(12分钟) 4、释疑解难:怎样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老师点拨:蚯蚓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靠近身体前端几节特别粗大、光滑,称为环带. )5、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是如何运动的?延伸探究1、将蚯蚓分别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它在哪里运动的更快?为什么?2、仲夏雨后,在校园、花园或田间,常会见到地面上蠕动着的蚯蚓. 这是为什么?如果不及时回到土壤,就有可能死亡,试分析原因?知识点拨:实验时保持蚯蚓的身体湿润,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以保持其正常的呼吸.【过渡语】:能像蚯蚓这样身体分节的动物还有哪些?阅读课本完成填空(目标1)知识点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方式1、环节动物生活在和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2、水蛭生活在、或池沼泽,主食以吸食动物的或体液为生. 其体内的水蛭素可用于治疗血栓疾病.3、沙蚕生活在海边的中,身体呈 . 作为鱼类和虾类的,沙蚕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分组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归纳出环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知识小结:环节动物形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消化腔:前有口后有肛.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和湿润的陆地环境中.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4、离环带近的是前端5、蚯蚓运动时缓慢的蠕动爬行1、在木板上运动快,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光滑的2玻璃不好固定身体.2、雨后,土壤中因积水而缺氧,它们会到地面进行呼吸.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土壤能使他们的体壁保持湿润,正常呼吸. 如果暴露在外,会因体表干燥无法呼吸而死亡.知识点三:1、水中、潮湿的陆地、体节2、水田、沟渠、血液3、海边的泥沙、长圆柱形、饵料分组讨论:形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消化腔:前有口后有肛. 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和湿润的陆地环境中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水蛭素可以用于治疗血栓疾病,沙蚕可以用于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其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精神.通过自己归纳总结使学生加深记忆,把主要的知识点落实到位让学生体会到环节1 23 蜻蜓、小鸟也将大量减少甚至灭绝,以上述这些生物维生的更多的其它的动物也将面临生存困境了!所以我们尊重任何一种生物、敬畏任何一种生命吧! 动物.当堂训练 巩固达标(5分钟)A 类:(目标1)1、下列动物中属线形动物的是( ) A 、涡虫 B 、血吸虫 C 、人蛔虫 D 、绦虫2、区分蚯蚓身体前后的方法是( ) A 、前端有眼睛 B 、前端有刚毛 C 、前端有环带 D 、前端有体节(目标3)3、蠕虫动物的特征是( ) A 、左右对称 B 、无附肢C 、能蠕动D 、以上三项都是 4、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 、蛔虫 B 、绦虫 C 、螨虫 D 、水蛭 B 类:(目标1)5、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复杂而高等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 A 、生殖器官发达 B 、消化管简单C 、消化管有口有肛门D 、身体细长,雌雄同体 6、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的特点有( )①身体呈圆柱形 ②身体分节 ③具有刚毛 ④体表有粘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目标2)7、大雨过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因为( ) A 、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 B 、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 C 、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D 、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C 类:(目标1)8、水螅、绦虫、人蛔虫、蚯蚓分别属于( ) A 、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 B 、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C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D 、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 9、以下营寄生生活的是( ) A 、水螅、血吸虫 B 、绦虫、人蛔虫 C 、涡虫、人蛔虫 D 、水螅、涡虫 10、(目标1、2、3)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然后据图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 构成.(2)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蚯蚓的体表有 ,这有蚯蚓 .(3)图中[2]是 ,它比其余部分的 颜色 .(4)图中 端为前端.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1、C 2、C 3、D 4、D 5、C 6、B 7、A 8、C 9、B10、(1)体节(2)粘液、运动(3)环带、浅 (4)1(5)快、1、有、刚毛与纸摩擦的声音保持课堂安静让学生静下心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板书设计:代表动物:涡虫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淡水海水寄生代表动物:蛔虫线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线形或圆筒形,有口有肛门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土壤或水域有些寄生代表动物:蚯蚓环节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体节构成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动物类群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章节,毕竟和身边事物联系较近,但是它们的特有名字对学生们来说较陌生,对于“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容易混淆,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生活为切入点,找出三种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及各自的代表,探讨过程中,会很深刻的记清三者的区别,并让他们能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合作的方式.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思维活跃,对于这些常见但是没几个能叫上名字的无脊椎动物有了一个很好的感性结合理性的认识.本节课尽可能多地引发并适应学生,参与学生的探究,引领学生掌握真正的科学研究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师生、生生相互交流和启发,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