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
[全]高中高考物理必考“二级结论”总结
[全]高中高考物理必考“二级结论”总结
一、力学
1. 平衡定律:物体在平面上平衡,则由一组互斥且合力为零的作用在物体身上。
2. 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它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动量守恒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在受力过程中,它的总能量总和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
4. 运动定律:牛顿定律,重力作用时,物体受到的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且方向
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阻力守恒定律,只要恒定速度直线运动,则运动阻力与小量球的
质量} 运动量成正比,而且方向与小量球运动方向相同。
二、电学
1. 电荷守恒定律:任何系统中的电荷总和不变。
2. 欧拉定律:任何电路中,电位差的积分是电功的积分,而且绕线把开关改变电势
的变化,则欧拉定律的等号成立。
3. 高斯定律:当物体由完全不导体到完全导体时,电场强度在分隔处有跳变;当电
荷分布较为集中时,电场强度满足高斯定律。
三、热学
1. 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热力学定律),任何物理系统的总的能量只是发生转换
不可消失。
2. 热放大定律:正温差扩大效应(热放大效应),表明热物质力学运动的正温差它
在高温处存在更强的力学运动速度。
3. 定压定容放热定律:恒定容狭放出的热量与容积有关,与压强无关。
4. 根-思定律:恒定压强放出的热量与压强有关,与容积无关。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4.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
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 ,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
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七、静电场:
1.粒子沿中心线垂直电场线飞入匀强电场,飞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2.
3.匀强电场中,等势线是相互平行等距离的直线,与电场线垂直。
4.电容器充电后,两极间的场强: ,与板间距离无关。
八、恒定电流
1.串连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
, ; ,
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 ; ;
5.粒子沿直线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 , 。与粒子的带电性质和带电量多少无关,与进入的方向有关。
十一、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原因)
内外环电流方向:“增反减同”自感电流的方向:“增反减同”
磁铁相对线圈运动:“你追我退,你退我追”
通电导线或线圈旁的线框:线框运动时:“你来我推,你走我拉”
电流表: ;串联测同一电流,量程大的指针摆角小。
4.电压测量值偏大,给电压表串联一比电压表内阻小得多的电阻;
电流测量值偏大,给电流表并联一比电流表内阻大得多的电阻;
5.分压电路:一般选择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电阻
1)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时;
2)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全值电阻,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大(或要求多组实验数据)时;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上海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in co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讲义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分类汇编李贺整理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n ::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α7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 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 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1(::)23(:)12(:1::::321----=n n t t t t n )::3:2:1n n::3:2:1 221v v v +=-F 已知方向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 1、“二级结论”就是常见知识与经验得总结,都就是可以推导得。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就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得力。
2.两个力得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得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得夹角为1200。
3.力得合成与分解就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就是真实得力,求合力与分力就是处理力学问题时得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6.两个一起运动得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得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得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得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得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得大小,分力F 2于F 得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得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得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14、如图所示,在系于高低不同得两杆之间且长L 大于两杆间隔d 得绳上用光滑钩挂衣物时,衣物离低杆近,且AC 、BC 与杆得夹角相等,sin θ=d/L,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画圆且交对面杆上、两点,则与得交点C 为平衡悬点。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 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T ): ① 1T、2T 、3T······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 ③ 第一个T 、第二个T 、第三个T···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S n -S n-k = k aT 2a=ΔS/T 2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3:2:1n n::3:2:1 F已知方向 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 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物理重要二级结论一、静力学1.几个力均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余全部力的协力均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均衡,随意两个力的协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协力:F1F2 F F1F2方向与鼎力同样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均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余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F1F2F3sin sin sin4.两个分力F1和 F2的协力为F,若已知协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协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F1已知方向F1F2的最小值F1F FF2的最小值F2的最小值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mg6.“二力杆”(轻质硬杆)均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必定沿着绳索指向绳索缩短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必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必定等于重力 G。
9.已知协力不变,此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剖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例F1二、运动学F2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F 时间均分( T):① 1T 内、 2T 内、 3T内····位移比: S1: S2:S3=12: 22: 32② 1T 末、 2T 末、 3T末····速度比: V 1:V 2: V 3=1: 2: 3③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的位移之比:SⅠ:SⅡ: SⅢ =1:3: 52222④ΔS=aT S n-S n-k = k aT a= S/T a =( S n-S n-k) /k T位移均分( S0):① 1S0处、 2 S0处、 3 S0处·速度比: V 1: V 2: V 3:··V n =1: 2 : 3 ::n②经过 1S时、 2 S时、 3 S时··时间比:1:③ 经过第一个 1S 0、第二个 2 S 0、第三个3 S 0 ·时间比t 1 : t 2 : t 3 :: t n 1 : ( 21) : ( 3 2) : : ( nn 1)v 0 v tS 1 S 2vvt / 22T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匀速度2vvt / 2v 0 v t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辰的速度2v 02 v t 2v t / 22中间地点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匀速度v 1v 2前一半时间 v 1,后一半时间 v 2。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 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 V V V S212222=+ 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 2212+=212T S S a -=()a S S n Tn =--121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上海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 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in co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 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超全)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温馨提示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0、若三个非平行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并使该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它们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如图3所示)11、若F 1、F 2、F 3的合力为零,且夹角分别为θ1、θ2、θ3;则有F 1/sin θ1=F 2/sinθ2=F 3/sin θ3,如图4所示。
12、已知合力F 、分力F 1的大小,分力F 2于F 的夹角θ,则F 1>Fsin θ时,F 2有两个解:θθ22212sin cos F F F F -±=;F 1=Fsin θ时,有一个解,F 2=Fcos θ;F 1<Fsinθ没有解,如图6所示。
13、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则这两个角必相等。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引言高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学科,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在高中物理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很多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理论。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进行总结,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运动学1.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成正比。
-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
2. 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不成正比。
- 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3.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近地面条件下近似为重力加速度g。
- 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无关,只与初速度和加速度有关。
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F = ma。
-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3.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能量1. 动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k = 1/2 *mv^2,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速度。
2. 势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动能的变化:ΔEk = W,其中ΔEk为动能的变化量,W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结论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掌握并验证了许多二级结论。
这些结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物理现象,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从运动学到力学再到能量,我们逐渐建立了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认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物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1.力学原理:(1) 首先,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的外力关于物体的运动的总的反作用关系,既包括平衡态及非平衡态下物体的做功量,其中,动量定理、速率定理和能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原理;(2) 其次,万有引力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之间引力的规律,其中,万有引力定律由施特劳斯提出,随后被贝瑟尔用数学公式描述出来;(3) 最后,粒子的相对论,它指出了物体所产生的力是由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它为物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深刻的思路。
2.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1) 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它可以用泰勒-弗拉克定律来描述,即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光速;(2) 此外,物质质量与能量关系还可以通过伦理考证电磁力学思想来解释,即物质能够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物质的质量可以转换成能量,能量可以转化成物质;(3) 最后,物质与能量关系也可以从热力学角度理解,比如热能可以转化成动能,电能可以转换为化学能,而化学能又可以转换成电能,这就是典型的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换。
3.光的电磁理论:(1) 在光的电磁理论方面,先由Maxwell提出电磁场的旋转性质,即无穷小的电磁场可以相互展开,变换,并以一个正弦波的方式传播,这就是光的电磁理论;(2) 其次,光的电磁理论还包括光的真空中传播及物质间的传播,其中真空中传播通过电場、场强及波长等概念来描述,而物质间传播则包含反射、折射、衍射等性质;(3) 最后,光的传播可以经由干涉和衍射来描述,其中衍射是一种特殊的干涉效应,它的特征在于小的粒子可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4.电磁场原理:(1) 首先,山斯坦·佩尔定律,它指出了电场与磁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当电场发生变化,就会对磁场产生影响,反之,当磁场发生变化,就会对电场产生影响;(2) 其次,电场电位定律,又称梅森·纳什现象,它指出了电位与电场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即当电场发生变化时,电位也会发生变化;(3) 最后,电位及电场的相互作用,指的是在电位的剧烈变化处,极对对应的电场也会发生巨大的集中。
第二部分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7)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 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但会摩擦生热.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电场和磁场 1.库仑定律 F=kQr1Q2 2. 2.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1)定义式:E=Fq (适用于任何电场). (2)计算式:E=krQ2 (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3)匀强电场中:E=Ud (适用于匀强电场的定量计算,也适 合于非匀强电场的定性计算).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3)W=ΔEk(变力或恒力). (4)W=ΔE(除重力做功外的变力或恒力) 功能原理. (5)图象法(变力或恒力). (6)气体做功;W=pΔV(p 为气体的压强;ΔV 为气体 的体积变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 运动状态无关. 4.摩擦生热:Q=f·s 相对.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 a=R 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 能,小于半径为 R 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卫星在椭圆轨 道相切点加速变轨到圆周轨道,引力势能不变,动能增 加,机械能增加)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能量和动量 1.判断某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 (1)F 与 l 的夹角(恒力). (2)F 与 v 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 (3)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2.求功的六种方法. (1)W=Flcos α(恒力). (2)W=Pt(变力或恒力,且功率恒定).
第2讲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汇总
(1)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qvB=mvr2=mrω2=mr4Tπ22= man ,v=2Tπr.
(2)圆周运动的半径 r=mqBv、周期 T=2qπBm.
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及二级结论new(下)
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及二级结论(下)十、电场1.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元电荷:所带电荷的最小基元,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为1.6×10-19C ,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量。
说明: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皆为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荷质比(比荷):电荷量q 与质量m 之比,(q/m)叫电荷的比荷3)三(+1)种起电方式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注意:电荷的变化是电子的转移引起的;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接触,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
③感应起电 — 切割磁场或磁通量发生变化。
④光电效应 — 在光的照射下使物体发射出电子。
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总数是不变的.2.库仑定律:221rQ Q k F = (在真空中的点电荷) 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 :静电力常量k =9.0×109N•m 2/C 2,Q 1、Q 2:两点电荷的电量(C),r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1)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 极大值问题:在r 和两带电体电量和一定的情况下,当Q1=Q2时,有F 最大值。
(3) 三个自由点电荷平衡问题,静电场的典型问题,它们均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规律。
① “三点共一线,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
”② 中间电荷靠近另两个中电量较小的。
③ 中间点电荷的平衡求间距,两边之一平衡求中间点电荷的电量,关系式为313221q q q q q q =+或右左中Q Q Q =2④ q1、q3固定时,q2的平衡位置具有唯一性,且与q2的电量多少,电性正负无关。
3.电场强度:E =F/q ( 定义式、计算式)E :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 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 孤立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1) 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2) 求E 的规律及方法(有如下5种):①E =qF (定义 普遍适用)单位是:N/C 或V/m ; “描述自身的物理量”统统不能说××正此,××反比(下同)②2r Q kE = (导出式,真空中的点电荷,其中Q 是产生该电场的电荷) ③d U E =(导出式,仅适用于匀强电场,其中d 是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④ 电场的矢量叠加:当存在几个场源时,某处的合场强=各个场源单独存在时在此处产生场强的矢量和⑤ 利用对称性求解。
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及二级结论new(上)
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及二级结论(上)一.力物体的平衡: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由弹簧自身决定;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 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 N:正压力(N)}{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4.静摩擦力0 ≤ f静≤ 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fm略大于μF N,一般视为fm≈μF N}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共线,但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一定相反。
计算摩擦力时的三点注意(1)首先分清摩擦力的性质,因为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利用公式计算,静摩擦力通常只能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2)公式F=μFN中F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与物体的重力没有必然联系,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也无关。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2221212+=+==时间等分时:,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有完全失重(加速度向下为g).2.沿光滑物体斜面下滑:a=gSin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3.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M 1和M 2 的作用力为F m m m N 212+=,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4.几个临界问题: αgtg a = 注意角的位置!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5.速度最大时往往合力为零:6.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不论是绳还是弹簧:剪断谁,谁的力立即消失;不剪断时,绳的力可以突变,弹簧的力不可突变.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1.向心力公式:v m R f m R Tm R m R mv F ωππω=====22222244. 2.同一皮带或齿轮上线速度处处相等,同一轮子上角速度相同.3.在非匀速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gR4 4.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1)“绳”类:最高点 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零),(2)“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此时杆的支持力为mg ),(3)最低点最小速度 5.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 3=K(=4π2/GM){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6.万有引力定律:F =GMm/r 2 =mv 2/r=m ω2r=m4π2r/T 2 (G =6.67×10-11N ·m 2/kg 2)7.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Mm/R 2=mg ;g =GM/R 2 (黄金代换式)8.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 =(GM/r)1/2;ω=(GM/r 3)1/2;T =2π(r 3/GM)1/2 (轨道半径变大时,线速度变小,角速度变小,加速度变小,势能变大,周期变大)9.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 1=(g 地R 地)1/2=(GM/R 地)1/2=7.9km/s (注意计算方法);V 2=11.2km/s ;V 3=16.7km/s10.地球同步卫星:T =24h ,h =3.6×104km =5.6R 地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11.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和最大环绕速度均为V =7.9km/s ,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6分钟(环地面飞行的卫星)12.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3。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14。
圆周运动中的追赶问题(钟表指针的旋转和天体间的相对运动):121=-T t T t ,其中T 1<T 2。
五.机械能:1.求功的途径:①用定义求恒力功. ②用动能定理(从做功的效果)或能量守恒求功.③由图象求功. ④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⑤由功率求功.2.功能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不是能.⑴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⑵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⑶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⑷分子力所做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减少(数值上相等)⑷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所有外力)⑸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⑹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等于感应电能的增加(数值上相等)(7)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8)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 =f ·S 相对 (f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ΔE 损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Q 为系统增加的内能)(9)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会摩擦生热。
(10)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之间无任何关系, 但冲量等大反向。
一对平衡力做功不是等值异号,就是都不做功,但冲量关系不确定。
3.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4.发动机的功率P=Fv ,当合外力F =0时,有最大速度v m =P/f (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5.00≤α<900 做正功;900<α≤1800做负功;α=90o 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 ,1eV =1.60×10-19J.六.动量:1.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2.碰撞的分类 :①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无损失②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以共同速度运动)③非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碰撞后的速度介于上面两种碰撞的速度之间(大物碰静止的小物,大物不可能速度为零或反弹)3.一维弹性碰撞: 动物碰静物: V 2=0,(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转)4.A追上B发生碰撞,满足三原则:①动量守恒 ②动能不增加 ③合理性原则{A 不穿过B ()}5.小球和弹簧:①A 、B 两小球的速度相等为弹簧最短或最长或弹性势能最大时 ②弹簧恢复原长时,A 、B 球速度有极值:若M A ≥M B 时,B 球有最大值,A 球有最小值;若M A <M B 时,A 球最小值为零,B 球速度可求,但不为极值.(如图)6.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条思路:()211122112112,m m V m V m m V m m V +='+-='七.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物体做简谐振动:①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能②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③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④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⑤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2.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3.波动图形上,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上坡下,下坡上”;振动图像中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为“上坡上,下坡下”.(要区分开)4.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机械波的波速只有介质决定)。
5.波动中,所有质点都不会随波逐流,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6.两列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在相遇的区域能发生干涉。
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加强(△s= ± kλk=0、1、2、3……);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减弱(△s= ±(2k+1)λ/2 k=0、1、2、3……)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
7.受迫振动时,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只有当驱动力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八.热学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原子核直径数量级10—15米2.分子质量m=M/N (M为摩尔质量,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体积为V0=V/N (V为摩尔体积,注意:如果是气体,则为分子的占有体积)3.布朗运动是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4.分子势能用分子力做功来判断,r0处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力为零.5.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内能变化看温度,做功情况看体积,吸放热则综合前两项考虑6.一定质量的理想(分子力不计)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电场: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减少量):电电E W ∆-=。
2.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沿电场方向的位移的中心”。
3.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基本方法:把电荷放在起点处,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分析功的正负,并用W=FS 计算其大小;或用W=qU 计算.4.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整个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5.电场线的疏密反映E 的大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与场强之间没有联系.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8.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①直线运动:不同时刻进入,可能一直不改方向的运动;可能时而向左时而向右运动;可能往返运动(可用图像处理)②垂直进入:若在电场中飞行时间远远小于电场的变化周期,则近似认为在恒定电场中运动(处理为类平抛运动);若不满足以上条件,则沿电场方向的运动处理同①③带电粒子在电场和重力场中做竖直方向的圆周运动用等效法:当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沿半径且背离圆心处速度最大,当其合力沿半径指向圆心处速度最小.9.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势和场强大小没有联系.十.恒定电流:1.电流的微观定义式:I=nqsv2.等效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