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合集下载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

近年来,人们对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内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

肠道菌群的构成取决于个体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环境暴露等多种因素。

研究发现,早期生活环境对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婴间的微生物传播、喂养方式以及室内外环境等都会对肠道菌群进行塑造,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肠道菌群的稳定性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善氧菌和厌氧菌之间的平衡关系在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包括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高脂肪饮食、过度消毒等,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对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影响过敏反应。

研究发现,特定的菌群可以增加抗炎细胞的数量,降低过敏反应的程度。

此外,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促进免疫耐受的形成来抑制过敏反应。

耐受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环境物质的一种保护机制,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肠道菌群通过调节六亲疏远的机制,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对自身、环境抗原的耐受性。

另外,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屏障的功能来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展。

胃肠道屏障是人体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个重要媒介,起到保护和阻隔作用。

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胃肠道屏障的破坏,使外界过敏原更容易穿过肠道黏膜进入人体内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调节被提出作为一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

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改善过敏性疾病的症状。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的摄入来调节肠道菌群。

三基考试-1.4.2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自测试题

三基考试-1.4.2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自测试题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自测试题一、选择题1. 质粒是A.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核质中B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胞浆中D.细菌的基本结构,存在于核质中E. 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2.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活菌释放至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B.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C.性质稳定,耐热D.毒性强,引起特殊病变E抗原性强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严重的症状称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4.免疫系统包括A.胸腺、骨髓B.T细胞、B细胞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D.免疫器官、免疫分子E.免疫组织、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5.在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IgMB. IgAC.lgED. lgG E .lgD6.下述细菌编组中,哪组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A.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肉毒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C.鼠伤寒沙门菌、破伤风杆菌D.产气荚膜杆菌、肺炎链球菌E .副溶血弧菌,布氏杆菌7.关于“流脑”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B.主要通过飞沫传播C.人为唯一的传染源D.暴发型以儿童罹患为主E.95%以上由B群脑膜炎球菌引起8.杀灭细菌芽胞最有效的方法是A.煮沸法B. 巴氏消毒法C.高压蒸汽灭菌法D.紫外线照射E.90%乙醇消毒9. 担负体液免疫功能的细胞是A.T细胞B.K细胞C.B细胞D.NK细胞E.吞噬细胞10.免疫活性细胞包括A. T细胞B.K细胞、NK细胞细胞C.T和B淋巴细胞D.B淋巴细胞E.T和B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11.关于Ig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球蛋白B.能通过胎盘C.血清中含量最多D.IgG1、IgG2、IgG4的Fc段能与SPA结合E.其作用与抗体完全样12.能通过胎盘的Ig是A. IgGB. IgMC. IgAD.IgDE.SIgA13.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属于A. I型超敏反应B. Ⅱ型超敏反应C. Ⅲ型超敏反应D. Ⅳ型超反应E. 免疫耐受14. OT试验原理是A.迟发型超敏反应B.速发型超敏反应C.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D.Ⅰ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E.免疫排斥反应15.接种卡介苗(BCG)的作用是A.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B.增强人体细胞免疫能力C.增强人体体液细胞免疫能力D. 增强机体免疫稳定功能E.使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免疫16. 注射TAT的作用是A.中和白喉棒状杆菌外毒素B.中和破伤风外毒素C.中和所有的外毒素D.中和病毒E.刺激人体产生抗毒素17.对热抵抗力最强的病毒是A.甲型肝炎病毒B. 乙型肝炎病毒C.狂犬病病毒D.艾滋病病毒E.麻疹病毒18. 新生儿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A.IgGB.IgMC. IgAD. IgDE. IgE19.担负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是A.T细胞B.K细胞C. B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20.病毒灭活的概念是A.失去感染性B.保留抗原性C.保留血凝特性D.保留细胞融合特性E.保留遗传特性21.引起性病的病原体有A.淋病奈瑟菌B.梅毒螺旋体C.衣原体D.HIVE. HAV22.免疫三大标记技术是A.免疫荧光技术B.酶免疫测定C. 放射免疫测定D.协同凝集E.免疫电泳23.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有A.自然界长期有病原体存在B.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C.发病有地方性D.发病有季节性E.局部地区突发烈性传染病24.下列哪些病原体可引起食物中毒A.霍乱弧菌B. 肉毒杆菌C.蜡样芽胞杆菌D.黄曲霉E.产气荚膜梭菌25.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有A.脑膜炎奈瑟菌B.结核分枝杆菌C.新生隐球菌D.钩端螺旋体E.白喉棒杆菌二、填空题1. 革兰阳性细菌镜下观察为________色,而革兰阴性细菌镜下观察为________色。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是人类消化系统内微生物的总称,主要居住在人体的肠道中。

它们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只与肠道的健康有关,还与人类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而肠道菌群失调是指这些微生物因为外界因素,环境改变等原因而失去平衡的状态。

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本篇文章将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一. 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形成肠道菌群的失衡现象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以下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常见因素:1.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是一种能够较快地杀死细菌和微生物的药物,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细菌感染。

但是,它也会摧毁肠道菌群中的一部分微生物,使其暴露在有害物质和外部細菌侵害的危险之中。

2.人工甜味剂: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和蔗糖醇等,可以抑制有益菌的生长,并刺激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3.过剩的糖分: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果汁饮料和甜点,可能在肠道中培养有害菌,并破坏有益菌的平衡。

4.缺乏运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环境会变得缺氧,导致有害菌生长,破坏本来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

二.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1.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酸反流症、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症等,研究表明,这些疾病至少与肠道菌群的失落有关。

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胃肠道的活动受到影响,胃酸反流会因此而发生。

此外,缺乏肠道菌群的食品可以导致通常消化良好的食品消化不良,因此引起便秘,肠道过敏和肠球菌过多生长。

2.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综合症的关系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是一种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四种症状的综合症,它往往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

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代谢综合症之间存在着联系。

饮食中的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

饮食中的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

饮食中的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益生菌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益生菌是一类有益于宿主身体健康的微生物,常见于酸奶、发酵食品等食物中。

不仅能够促进肠道健康,益生菌还有可能与过敏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饮食中的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并介绍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一、饮食中的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许多免疫相关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

而益生菌的摄入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加有益菌种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种的生长,从而减少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二、益生菌对免疫系统抑制作用的机制益生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进而影响过敏反应。

其中,最为常见的机制有:1. 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益生菌能够调节免疫细胞(如T细胞、B 细胞等)的功能,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

这主要是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改变其信号传导通路来实现的。

2. 促进抗炎反应:过敏反应往往伴随着炎症过程的发生。

益生菌能够促进抗炎细胞的活化,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

3. 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益生菌能够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少过敏原物质通过肠道黏膜的渗透,从而减少过敏原的暴露,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

三、益生菌的临床应用及效果饮食中的益生菌在过敏反应的预防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摄入益生菌可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例如,在婴幼儿生长发育阶段,添加益生菌到配方奶粉或婴儿辅食中,能有效降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一些临床研究也显示,益生菌具有减轻过敏症状的作用,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炎等疾病的症状。

然而,目前对益生菌与过敏反应的关系研究尚不完善,仍存在许多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益生菌可能对某些人群的过敏反应产生积极作用,而对另一些人则没有明显的效果。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肠道菌群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微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过去,人们对菌群的认识仅限于起到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作用,然而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调节代谢、影响情绪等方面的重要性。

肠道菌群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药物使用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改变,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都可能对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

一旦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肠道菌群的科目,详细探究肠道菌群的定义、功能、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同时,还将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对菌群调节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更好地研究和利用肠道菌群,促进人体健康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为读者介绍肠道菌群科目的相关知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个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什么是肠道菌群以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 第二部分:肠道菌群的定义和功能- 第三部分: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 第四部分:结论- 4.1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4.2 未来研究方向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读者对肠道菌群科目的全面了解,并探讨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2.1 肠道菌群的定义和功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肠道菌群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我们将探讨肠道菌群在营养吸收、免疫调节和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并提供相关的研究和证据支持。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健康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健康
注意卫生:保持饮食卫生勤 洗手避免肠道感染
07
结论与展望
婴幼儿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 性
维持肠道平衡预防肠道疾病
促进营养吸收保障生长发育
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影响代谢和激素水平与肥胖、 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有关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婴幼儿健康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婴幼儿肠道菌群分布和特点 肠道菌群对婴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主要由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构成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在婴幼儿肠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合成维生素、促进肠道蠕动等。
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婴幼儿健康至关重要不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菌群失衡引发腹泻、 过敏等健康问题。
肠道菌群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
促进消化吸收:肠道菌群能够帮助婴幼儿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增强免疫力:肠道菌群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促进大脑发育:肠道菌群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影响代谢:肠道菌群参与婴幼儿的代谢过程对健康产生影响
肠道菌群与脂肪酸合成的关联
肠道菌群合成脂肪酸有助 于维持肠道健康
肠道菌群能够合成短链脂 肪酸为婴幼儿提供能量
肠道菌群合成脂肪酸有助 于婴幼儿大脑发育
肠道菌群合成脂肪酸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
05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 统
肠道菌群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 响
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突起形成
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促进神经元突起和突触连接的建立
婴幼儿肠道菌群与健康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 S
01 输 入 标 题
03
肠道菌群与免 疫系统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指南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指南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指南1.儿童病毒性脑炎有哪些症状?生活中如何预防?2.孩子牛奶过敏会一直存在吗?孩子牛奶过敏都有哪些症状?怎么样预防3.宝宝发育迟缓怎么办4.1至2岁儿童易患哪些疾病,高分求助5.孩子老是反复咳嗽孩子长期咳嗽要小心哪些病6.如何调整宝宝健康心态儿童病毒性脑炎有哪些症状?生活中如何预防?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人群很广泛,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有发病的可能,但相比较而言,病毒性脑炎多发人群为儿童,发病率高的季节为春秋两季。

这类疾病的特点是起病急,且病情变化特别快,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就算挽回生命,也会留下一些后遗症的。

那么儿童病毒性脑炎到底有哪些症状呢?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呢?这篇指南给大家一个科学合理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病毒性脑炎特征表现:01高热难退这是小儿病毒性脑炎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孩子发烧一般达到三十九度左右,甚至高达三十九度以上,不管是吃退烧药,还是打退烧针,亦或是各种物理降温方式,都无法降下来,就算是退烧了,马上又会重新发烧,反反复复难以退烧。

02精神状态非常差孩子发烧精神状态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就算是退烧了,患有病毒性脑炎的孩子精神状态也会非常差。

整个人看起来萎靡不振,对周围的食物没有多大的反应,还会表现出嗜睡、痴呆亦或是不停哭闹亦或是整个人变得很淡漠,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患有病毒性脑炎了。

03严重头痛颈部僵硬病毒性脑炎还会有过很明显的症状表现,那就是头痛,且头痛的症状非常严重,很多患者会不断的用手敲打自己的头部,希望能够减轻一些头痛,并且在头痛的时候,还会伴有身体肢体的震颤,亦或是四肢莫名的抖动,还会出现忽然走路不稳很容易摔倒的状况。

04食欲极差且出现呕吐当患上病毒性脑炎之后,患者很快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对于食物几乎没有任何想吃的欲望,就算是孩子平日最喜欢吃的食物,这个时候也是没有任何吃的欲望。

食欲变差之后,紧接着就是突然的呕吐,且呕吐次数非常的频繁。

婴幼儿为什么容易得食物过敏症

婴幼儿为什么容易得食物过敏症

婴幼儿为什么容易得食物过敏症食物过敏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

许多父母都会发现他们的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这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和焦虑。

那么,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得食物过敏症呢?本文将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尚未完全成熟。

在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称为T细胞。

这些T细胞负责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病原体,以保护婴幼儿免受感染。

然而,在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的情况下,T细胞可能会对某些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食物过敏症的发生。

其次,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相对较弱,尚未完全适应各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在婴幼儿的胃酸分泌和消化酶活性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某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无法充分分解,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此外,婴幼儿的肠道黏膜也相对较薄弱,容易受到食物中的过敏原的侵害,进而引发食物过敏症。

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婴幼儿的食物过敏症发生。

现代生活中,环境污染、过度消毒以及过度清洁等因素导致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和适应各种微生物和抗原。

这种缺乏充分接触的环境可能导致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对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引发食物过敏症。

除了上述因素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婴幼儿的食物过敏症发生。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或两个父母有食物过敏症,那么他们的孩子患食物过敏症的风险将增加。

这表明遗传因素在食物过敏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针对婴幼儿容易得食物过敏症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母乳喂养是预防食物过敏症的最佳方式。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和抗体,可以帮助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并减少食物过敏症的发生。

其次,引入辅食时要逐步进行,一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并观察婴幼儿的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该食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消毒和清洁,有助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正常发育。

变应性鼻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变应性鼻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韩东园 徐博怀 余璐洁 裘奇阳 何勇【摘要】 变应性鼻炎(AR )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加重社会医疗卫生负担。

尽管目前临床上AR 的治疗手段繁多,部分患者仍然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近年来,随着对AR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重视。

该文就近年来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在AR 上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益生菌;细菌溶解产物Research progress on non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 Han Dongyuan △, Xu Bohuai, Yu Lujie, Qiu Qiyang, He Yong. △School of Medicine,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3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He Yong, E -mail:****************【Abstract 】 Allergic rhinitis (AR )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Dueto the prolonged course of disease and frequent episodes , AR will not only a ff ec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but also increase the burden of social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Currently , although multiple clinical interventions have been adopted to treat AR , some patients could not achieve satisfactory clinical e ffi cacy. With the in -depth study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R in recent years , non -speci fi c immunotherapy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 In this article ,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on -speci fi c immunotherapy for AR was reviewed ,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n -depth research.【Key words 】 Allergic rhinitis ; Non -speci fi c ; Immunotherapy ; Monoclonalantibody ; Probiotics ; Bacterial lysate作者单位: 315300 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韩东园,裘奇阳);315300 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徐博怀,余璐洁,何勇)通信作者,何勇,E -mail:****************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22.11.004变应性鼻炎(AR )是指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和大量水样鼻溢等鼻部症状,可伴发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04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针对全球过敏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于2006年公布:在33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国家的13.9亿人口中,约22%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是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可持续数年,并逐步发展成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作一综述。

一、肠道菌群的建立及生物学意义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后大约2h即可从肠道检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即微生物开始在肠道定植,最终形成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此过程一般需3年左右的时间。

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定植,宿主的黏膜屏障和免疫系统也在发育成熟,主要体现在出生后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开始迁移分化。

出生后到脱奶期(0-1岁)是To11样受体(To11-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免疫耐受形成的关键时间窗,期间肠道菌群的异常定植会导致TLR表达异常,免疫耐受无法正常形成。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环境卫生和抗生素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健康成人肠道栖息着约1014个细菌,多达近1000~1150种细菌。

肠道菌群承载着人类后天获得基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是被遗忘的特殊器官。

英珞维产品知识试卷二

英珞维产品知识试卷二

英珞维产品知识试卷二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选题1、据白皮书数据显示,0~14岁患儿发病率最高的是(),占51.87%。

[单选题] *A、呼吸系统疾病(正确答案)B、肠道系统疾病C、神经系统疾病D、骨骼系统疾病2、英珞维多维中另额外添加的是() [单选题] *牛磺酸,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牛磺酸牛磺酸,燕窝酸(正确答案)乳铁蛋白,燕窝酸3、世界卫生组织将()称之为隐性饥饿 [单选题] *A、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正确答案)B、营养素摄入过多C、营养过剩D、肚子饿了4、()是母乳中的核心防御物质,为活性免疫蛋白,占母乳总蛋白20%,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单选题] *B、免疫球蛋白GC、乳铁蛋白(正确答案)D、糖蛋白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传递的免疫球蛋白Ig是() [单选题] *A、IgAB、IgEC、IgDD、IgG(正确答案)6、一瓶英珞维接骨木莓中,接骨木莓的含量为() [单选题] *A、92000mgB、94000mgC、96000mg(正确答案)D、98000mg7、一瓶英珞维接骨木莓中,EpiCor的含量为() [单选题] *A、1800mg(正确答案)B、1600mgC、1400mgD、1000mg8、每100g英珞维免疫粉中,EpiCor的含量为() [单选题] *A、5000mgB、6000mg(正确答案)C、5500mg9、每100g英珞维免疫粉中,免疫球蛋白lgG的含量为() [单选题] *A、9000mgB、10000mgC、11000mgD、12000mg(正确答案)10、口角处的粘膜苍白和溃疡、唇干裂、舌可呈洋红色、脂溢性皮炎、角膜炎是缺乏()引起的疾病? [单选题] *维生素B1维生素B2(正确答案)维生素B6维生素B1211、EoiCor可以()lgA,同时()lgE,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

过敏性疾病与肠道菌群

过敏 性 疾病 是 一 种 免疫 变 态 反应 ,随 着感 染 性 疾 病 的控
发 病 机 制 的主要 方 面 ,但 越 来 越 多 的证 据 显示 哮 喘 的 发 病机
制 远 较 T 1 T 2失 衡 学说 复 杂 。 h/h
2 肠 道 菌群
制 和 工业 化 程 度 的提 高 ,近 年 来有 逐 年 增 加 的趋 势 ,并 已 成
群如 乳 酸 杆 菌 、双歧 杆 菌 、非 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治 疗婴 幼 儿
转 录 因子 和 激 活 的核 因子 途 径使 T 0分 化 为 T 2 h h 。细 菌 脂 多 糖 可 作 为信 号 分 子 与树 突 状 细胞 上 的 高亲 和 力 受 体 C 4相 DI
结 合 ,使 此 种 细 胞 分 泌 I—2 L l ,进 而 使 T 1 化 成 熟 。近 来 h分
能 下调 过 敏 婴 儿 抗体 IE的产 生 ,缓 解 牛乳 过 敏 患 儿 过敏 性 g
皮炎 的症 状
IN ^ F 一 ,也 可 促 进 T 1 化 成熟 日 y h分 。随 着 工业 化 发 展 ,饮 食 结
构 发生 改 变 ,使 肠 道 菌群 发 生改 变 ,以 及 儿 童某 些 感 染性 疾
为 人 们关 注 的 全球 性 健 康 问题 。 临床 上 最 常见 的有 支 气 管 哮
喘 、过敏 性 鼻 炎 、春 季 卡他 性 结 膜 炎 、食 物 过 敏 、过 敏 性 皮
肤 病 如湿 疹 ( 括 特应 性 皮 炎 ) 包 、荨 麻 疹 等 。 变态 反 应 性 疾 病 在 儿 童 多 发 ,将 近 4 %的 儿 童 曾 患 过 该病 _ 0 l _ 年 有 关 过 敏 。近
认 为 细 菌还 可 刺 激 树 突 状 细 胞 和 N K细 胞 上 的 T I样 受 体 0 I ( L 4 L 5和 T R ) T R 、T R L 2 ,使 它 们 分 别 产 生 I —2 L l L l 、I —8和

维生素d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维生素D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杨洁梅,杨巧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近年来,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率逐年高增,目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案,因此需重视疾病预防。

维生素D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或影响肠道菌群的量及种类等多种途径起到预防过敏发生的作用。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维生素D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影响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就维生素D与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D;过敏性疾病;肠道菌群【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7.181.02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逐年高增,目前约为22%~25%,婴幼儿患者占4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24月龄婴幼儿正在发生或曾经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比例为40.9%,调查时的现患病率为12.3%[2]。

目前该病尚无根治办法,为此预防过敏性疾病发生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注度及维生素D作用研究的增加,发现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3]。

本文就维生素D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4],是免疫系统紊乱的表现。

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口服耐受未完全建立、消化道轴膜屏障通透性较大和肠道菌群未完全建立等因素,极易引发过敏性疾病[5]。

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主要为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随着新生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而发展为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1]。

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有确切定论。

目前研究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与T细胞的分化异常,尤其是Th1/Th2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调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Mosmann 等[6]报道了Th1细胞以表达IFN-g和IL2为主,介导与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细胞疫及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形成,故亦称为炎症性T细胞。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婴儿湿疹48例疗效观察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婴儿湿疹48例疗效观察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婴儿湿疹4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96例湿疹婴儿,依据婴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婴儿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婴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婴儿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婴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婴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皮损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在治疗婴儿湿疹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婴儿皮损消退,降低婴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预防婴儿复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婴儿湿疹;疗效在内外因素影响下,婴儿皮肤出现的过敏性炎症就是湿疹[1]。

婴儿湿疹产生的皮损主要为丘疱疹,具有渗出的倾向,同时伴随着剧烈瘙痒。

患有湿疹的婴儿会出现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对睡眠和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种疾病长期存在,且有反复发作的现象,增加婴儿与家长的痛苦。

研究发现,湿疹多合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具有一定的联系[2]。

本文研究分析凝结芽孢杆菌片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濕疹婴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经诊断所有婴儿均符合湿疹的判断标准。

依据婴儿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13个月,平均年龄(6.8±2.6)个月;剖宫产分娩10例,阴道分娩38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26例,慢性10例。

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13个月,平均年龄(6.9±2.4)个月;剖宫产分娩11例,阴道分娩37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27例,慢性8例。

婴儿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结痂与鳞屑,只有少数出现丘疱疹或小水疱、轻度糜烂,同时也有轻度浸润的现象。

生物化学中的肠道菌群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生物

生物化学中的肠道菌群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生物

生物化学中的肠道菌群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生物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人体消化道中的大量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在生物化学领域,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肠道菌群的构成、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旨在提醒大家重视肠道菌群对健康的重要性。

一、肠道菌群的构成人体消化道从口腔一直延伸至直肠,存在着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也容纳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肠道菌群主要包括肠道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成分。

肠道细菌是人体最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约有1000种以上。

常见的菌群包括乳酸菌、拟杆菌、双歧杆菌等。

这些细菌在人体消化道内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关系,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二、肠道菌群的功能1. 消化与吸收辅助:肠道菌群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它们分解人类消化酶无法降解的食物成分,合成各种有益物质。

例如,细菌可以分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能量供人体使用。

2. 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对人体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它们通过诱导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维持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3. 毒物代谢:肠道菌群参与体内毒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某些细菌能够分解有毒物质,减少其对人体的损害。

另外,它们还能够影响肝脏等器官对毒素的处理和排泄。

4. 营养素合成:肠道菌群能够合成一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起到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维生素K 对凝血系统的作用等。

三、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 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肠道菌群紊乱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例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疾病。

2.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失调: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免疫系统失调密切相关。

当肠道菌群中有害细菌过度生长或有益细菌数量减少时,免疫系统容易出现超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3.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肠道菌群影响人体代谢过程,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保健方法610000摘要:本文探讨了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肠道菌群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菌群失调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和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保健方法。

通过促进自然分娩、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控制糖分摄入、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儿童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关键词:儿童肠道菌群;菌群失调;预防与保健;生活习惯引言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重要生态系统,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免疫系统、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因此对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和保健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肠道菌群的形成与发展胎儿在母体内是无菌的,这意味着他们在出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外部环境中的微生物。

然而,出生后不久,婴儿开始接触外部环境,并开始建立起他们的肠道菌群。

这个过程是逐渐发展的,随着婴儿的成长和发育,肠道菌群逐渐趋于稳定。

到了学龄前阶段,儿童的肠道菌群已经接近成人的状态。

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出生方式是影响肠道菌群形成的因素之一。

例如,剖腹产婴儿与顺产婴儿在肠道菌群的建立上存在差异。

二、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出生方式是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因素之一。

如前所述,剖腹产婴儿与顺产婴儿在肠道菌群的建立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

饮食习惯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可能导致儿童营养摄入不足或过度,从而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

要保持儿童肠道菌群的平衡,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包括出生方式、饮食习惯、环境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遗传因素等。

通过了解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改善儿童肠道菌群失调,维护他们的健康。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过敏性疾病如何预防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过敏性疾病如何预防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过敏性疾病如何预防新生儿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所以,很多新生儿会出现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和食物过敏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幸福都有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这些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新生儿更容易出现过敏性疾病。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守门员,负责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在新生儿身上,这个守门员正在慢慢成长,因此他们的身体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

其次,婴儿的肠道菌群也会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是一群益生菌,它们生活在我们的肠道中,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提供营养和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研究表明,良好的肠道菌群可以降低婴儿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和婴儿的喂养方式(如奶粉喂养)可能会破坏这种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增加了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新生儿的过敏性疾病呢?首先,母乳喂养是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最佳方式之一。

母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和益生菌,可以帮助婴儿建立健康的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患过敏性疾病的几率更低。

所以,我们鼓励妈妈们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母乳喂养。

其次,新生儿的早期饮食也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给婴儿添加过早引起过敏的固体食物。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在六个月大之前应该完全以母乳或配方奶为食。

过早引入固体食物可能过载婴儿的消化系统,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婴儿的生活环境也需要注意。

我们应尽量避免让婴儿接触室内空气污染和有害物质。

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和有害物质(如二手烟)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暴露对于预防过敏性疾病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要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和皮肤护理。

婴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并定期为婴儿更换干燥或湿润的尿布。

湿疹发作与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密切关系

湿疹发作与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密切关系

湿疹发作与肠道菌群紊乱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疫苗的广泛接种、抗生素的普遍应用等,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

婴儿湿疹作为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早期表现,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影响近20%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找到湿疹病因及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和妈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肠道菌群健康对宝宝免疫力影响最直接,由于菌群的缺乏或混乱造成免疫力低下,各类疾病便会找到宝宝身上,尤其是过敏类疾病,例如婴儿湿疹,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咨询行业的专家学者,建议使用利敏舒抗过敏益生菌,对宝宝的帮助很大,改可以善宝宝肠道菌群结构,从免疫力着手解决宝宝湿疹的核心问题。

笔者通过官方网站了解到,利敏舒益生菌精粹双歧菌属和乳酸菌属13种益生菌,可以全面补充婴儿肠道菌群的缺乏,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共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帮助宝宝构建免疫应答系统,远离湿疹侵害。

通过参考国外学者Hertz的研究,表明湿疹患儿经利敏舒益生菌治疗后分泌IL-4的细胞水平显著降低,IFNC/IL-4比值升高,说明益生菌改变了湿疹患Th1/Th2平衡状态。

利敏舒益生菌从全球寻源具有临床价值的专利菌种,通过先进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基因组改组工艺,保证菌种品质的同时能够让益生菌活菌99.8%顺利通过胃酸、胆汁等特殊环境,顺利定植于宝宝胃肠道,发挥实际功效,而其他工艺的益生菌最高的活菌通过率只有5%~10%而已。

由于胃肠道肩负着人体70%的免疫应答,而益生菌与胃肠道的免疫应答的关联十分密切,同时目前为止无任何医疗文献显示益生菌存在毒副作用与药物依赖性。

婴幼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够成熟,通过补充益生菌提高免疫力,抵御各类疾病的伤害,实为不二之选。

以上仅代表利敏舒观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温馨提醒,抗过敏益生菌虽对健康有益,但也要按需选取使用。

环境因素和过敏性疾病

环境因素和过敏性疾病

环境因素和过敏性疾病ZHOU Xiaoying;TANG Yingjuan;WEI Tao;LIU Jie【摘要】世界性的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在上升,且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性及其发展严重性继续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群体逐渐成为这一趋势的主体.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症等等,患者生活质量和正常社交受到极大影响.研究显示,大气和气候的变化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和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包括天气、居住条件、办公场所等都产生极大影响,导致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和过敏休克死亡率上升,同时环境因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也有影响.所以,维护良好环境对人类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1)004【总页数】10页(P76-85)【关键词】环境因素;过敏性疾病;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接触性过敏原【作者】ZHOU Xiaoying;TANG Yingjuan;WEI Tao;LIU Jie【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2过敏性疾病是多因素异质性疾病,受到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可发生在多个器官组织(典型症状包括哮喘、鼻炎、胃肠道症状、皮肤损伤),且患者年龄跨度大。

当前,全球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上升,儿童和青少年成为这一趋势的主体,发病机制更复杂且发展过程更严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社交受到极大影响。

过敏性疾病由个人遗传易感性和周围环境因子相互作用产生[1-2]。

本文综述了影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程的各类环境因素,包括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微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改变、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导致过敏原的突变和量的变化等。

1 过敏性疾病1.1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包括危及生命的过敏休克反应、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过敏哮喘、鼻炎、结膜炎、湿疹、嗜酸性等疾病(花粉和昆虫过敏等)。

全球范围内,约有2.5亿人有食物过敏症,有3亿人患有哮喘,4亿人有鼻炎,总人口中十分之一有药物过敏反应。

探索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探索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探索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对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

本文将探索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了各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肠道中,并与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密切的互动。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首先,肠道菌群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具体来说,它们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例如,某些肠道菌群能够调节T细胞的分化,增强其对感染和肿瘤的免疫反应。

同时,肠道菌群还能够调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它们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其次,肠道菌群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免疫耐受和免疫恶化。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此外,肠道菌群的失衡还与过敏等免疫过度反应有关。

二、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除了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外,免疫系统本身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

首先,免疫系统能够通过产生抗菌肽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质来控制肠道菌群的生长和分布。

抗菌肽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内菌群的平衡。

免疫球蛋白则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中和病原微生物,保护肠道免受感染。

其次,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来控制肠道菌群的转移和入侵。

黏膜屏障是肠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障碍,它能够阻止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进入。

免疫系统能够通过调节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来保护肠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三、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
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2004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针对全球过敏展开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于2006年公布:在33个国家进行的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国家的13.9亿人口中,约22%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婴幼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是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可持续数年,并逐步发展成过敏性鼻
炎和哮喘。

本研究就肠道菌群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几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作一综述。

一、肠道菌群的建立及生物学意义
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出生后大约2h即可从肠道检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即微生物开始在肠道定植,最终形成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此过程一般需3年左右的时间。

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定植,宿主的黏膜屏障和免疫系统也在发育成熟,主要体现在出生后肠上皮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开始迁移分化。

出生后到脱奶期(0-1岁)是To11样受体(To11-like receptor,TLR)介导的免疫耐受形成的关键时间窗,期间肠道菌群的异常定植会导致TLR表达异常,免疫耐受无常形成。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环境卫生和抗生素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健康成人肠道栖息着约1014个细菌,多达近1000~1150种细菌。

肠道菌群承载着人类后天获得基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是被遗忘的特殊器官。

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维持和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肠道的共生菌通过占位性保护效应、营养代产生有机酸和拮抗作用发挥生物屏障功能。

2、促进固有和获得性免疫的发育成熟:肠道菌群能够通过不断刺激局部或着全身免疫应答来促进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GALT)的发育,可激发Th1免疫应答,平衡Th1/ Th2,共生菌DHN特定的CpG基序能刺激Th1细胞分化。

3、刺激肠道分泌sIgA: sIgA黏附于肠道黏液层,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黏附并促使其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

4、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肠道共生菌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普氏粪杆菌),或通过抑制NFKB的抑制剂IKB的磷酸化、泛素化、降解,或通过促进NFKB的亚基ReIA出核,减弱其转录因子功能(多形拟杆菌),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这显然已经不能简单地用遗传因素来解释。

Strachan提出的“卫生假说”认为,生命早期因缺少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接触,从而导致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进而增加了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

细菌和病毒感染引发的自然免疫可以诱导Th1
细胞因子的释放,胎儿及初生时免疫反应以为主,随着出生后环境中抗原的刺激,免疫反应逐渐向Th1转化,达到“Th1/Th2平衡”。

如今随着家庭大小、生长环境、个人卫生、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过度卫生”的环境使得婴幼儿受环境中抗原刺激的机会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反应向
Th2偏移,分泌的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增多,刺激B细胞产生IgE,使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活化,释放炎症和细胞因子,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无论是Th2介导的过敏性疾病,还是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经典的“卫生假说”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状。

Rook提出的“老朋友假说”,其中“老朋友”指哺乳动物在经过长期进化后体存活下来的相对无害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DC的成熟起关键作用,成熟的DC产生TGF-β和IL-10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而Treg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从而使“老朋友”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杀灭,同时宿主对自身细胞、肠容物、过敏原等产生耐受。

有研究者提出“菌群学说”,认为工业化国家抗生素的使用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进而影响肠道菌群介导的免疫耐受的形成,导致变应性气道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最近发现的Th1是CD4+效应T细胞的亚群,能分泌促炎因子IL-17,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Tteg/Th17平衡”被打破是目前认为过敏性疾病乃至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另外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坏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也相关。

三、儿童过敏性疾病
早年Bergmann提出过敏进程(allergicmarch)概念,指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年龄特征,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症状可能得到缓解也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替代。

婴幼儿最早出现
的过敏是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1岁以后逐渐得到缓解,继而出现哮喘,哮喘发病率在学龄期达到高峰,到青春期哮喘可能得到暂时性缓解,但是会出现过敏性鼻炎,可能持续数年。

“肠道菌群假说”认为新生儿出生后免疫系统的良好、平衡的免疫应答未必是依靠微生物才能产生,相反,微生物的存在有导致感染的潜在危险。

与致病菌不同是,肠道正常菌群中某些细菌可刺激免疫系统,却不引发对机体有害的炎症反应,肠道正常菌群成员中含有建立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GALT)早期发育的刺激物,激发Th1型免疫应答。

肠道菌群紊乱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为影响儿童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湿疹、荨麻疹、皮肤过敏等过敏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常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做好对经常使用抗生素宝宝的防护。

为什么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发病有密切关系?先来想想,其实过敏主要是从食物过敏开始的,食物过敏是食物吃到肚子里,胃肠道没有很好地消化就吸收了,造成了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成分对人体的刺激。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食物,别的小孩吃了就没有问题呢。

其实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就吸收,原因就是因为肠道菌群不太健康所致。

所谓抗过敏益生菌就是可以和人体共生且对人体有正面效益的微生物,其中含有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抗过敏益生菌制剂敏亦康是最具代表性的抗过敏益生菌敏亦康。

益生菌长期以来一直用来照顾人类的健康,除了可改善肠道的生态,产生抗菌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乳糖不耐受综合症,还可降低TH2细胞所造成的过敏免疫发炎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