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2尺度分析
地理学中尺度的概念

地理学中尺度的概念
尺度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地理现象在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表现和变化。
在地理学中,尺度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比如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城市尺度、社区尺度等等。
不同的尺度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地理问题时需要考虑尺度的影响。
在地理学中,尺度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尺度:空间尺度指的是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表现和变化范围。
比如,全球尺度的地理现象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而城市尺度的地理现象则包括城市规划、交通拥堵等。
2. 时间尺度:时间尺度指的是地理现象在时间上的表现和变化范围。
比如,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地理现象,而洪水等自然灾害则是短期的地理现象。
3. 分析尺度:分析尺度指的是研究地理问题时所采用的尺度。
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尺度。
比如,研究城市交通问题时,可以采用城市尺度进行分析,而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则需要采用全球尺度进行分析。
4. 数据尺度:数据尺度指的是地理数据所涉及的尺度。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不同尺度的数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和
分析。
总之,尺度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地理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表现和变化,以及研究地理问题时所需要采用的分析尺度和数据尺度。
在研究地理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尺度的影响,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1.2等值线图的判读

从地势较高处引
水
编辑课件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 区,线路经过山地时应选择缓坡,并 ① 交 通 线 路 选 址 通过鞍部;②交通运输线路选择某地 时,要尽量少穿越 对区 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等高线;②山区应 域规 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便利;③ 针对不同坡度、高 划 港口选址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 度确定发展方向, 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因 地 制 宜 地 发 展 ④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丘 “立体农业” 陵宜发展林业
①“凸高为谷、凸
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
低为脊”;②平原
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
判断
与高原 米以下)、丘陵(海 表现在海拔方面,
类型 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山地与丘陵的差异
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 主要表现在相对高
(1)在港口选址时注意 0 米等高线,0 米等高线即表示海岸线; (2)在交通选址时,注意鞍部地形,由于鞍部相对地势、坡度 较缓,是许多交通线适宜通过的地点; (3)农业生产布局时,注意坡度陡缓的判断,当坡度较陡时, 不能再修建梯田,只能发展畜牧业或林业。
编辑课件
【例 1】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 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 30 米。读图回答(1)~(2)题。
编辑课件
地形影响分析
对 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 两地的温差可通
气 候
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过公式计算:两地
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 的 相 对 高 度 /100
起冷空气滞留
米×0.6 ℃
编辑课件
①河谷处等高线
例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尺度思想

我们学习认识区域这一章节内容后应学会的方法和技能。空间尺:
度大,应从宏观把握区域整体性;空间尺度小,则考虑中微观因素:
导致的区域差异性。
2. 大气运动教学中的尺度思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在大气运动章节教学中,首先从热力: 环流原理出发,引出热力环流的身边案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
风环流,我们把这些称为地方性风,影响的空间尺度较小。接下来: 再引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释了风的形成原因,以及高空: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教会学生依据时
空尺度的不同,选取合适的自然规律和原理.解释过去,把握现
在,预测未来。
参考文献:
[1] 张家挥,袁孝亭.地理教育中的尺度思想:基本内容与教
学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6):103-108.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
t 探索篇•方肉展示 摻
例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尺度思想
王珂 (湛江市第二中学,广东湛江)
摘要:尺度思想是地理学的一种重要思想,认识地理事物可以按照空间尺度大小进行划分,研究地理事物的变化可以按照时间 尺度长短进行排列。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剖析经典习题,挖掘其包含的尺度思想。
关键词:尺度;空间;时间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230)10 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
()
组成部分。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从近到远,从局地到全球,空间尺;
二轮复习:高考地理尺度问题

小尺度区域气候差异:下垫面(湖泊、裸地)、地形、 人为因素(热岛等)
中等尺度区域:结合考虑
大尺度区域气候差异: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
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
5.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
的主导因素是 B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垫面、人为因素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C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7~9题。 第7题此区域可以理解为中小 尺度,因此该区域年均温分布 主要考虑BC,而B整个岛屿处 在海洋之中,这一因素又得以 排除,从等温线呈闭合状可推 导出东部有山地。
D 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 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 冰雪覆盖的山 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5~6题。
2、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
要来源于[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
区域可能[ D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4.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 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 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 时地面气压场。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把握尺度解读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把握尺度在新课标人教版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这节内容里出现了尺度这样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
熟悉是因为我们人与人、公司与公司、员工与领导,甚至于家庭成员之间,无处不包含这些尺度关系;陌生是因为我们在高中地理教材里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概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只有把握好各种地理现象、事物的变化尺度,才能正确解决地理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尺度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地理教学中的尺度问题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些看法。
一、尺度的内涵尺度,一般表示物体的尺寸与尺码;有时也用来表示处事或看待事物的标准。
尺度是许多学科常用的一个概念,在定义尺度时应该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客体(被考察对象)、主体(考察者,通常指人)及时空。
在有些时候尺度并不单纯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时间概念。
由尺度的内涵可知,在地理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去把握分析问题。
二、时间尺度的把握下面笔者以《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经历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尺度的把握。
我在教学这节内容的时候首先从尺度的定义入手,跟同学们交待清楚尺度有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接着从不同时间尺度来看全球气候变化,因为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所以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大的时间尺度即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这个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大、周期长,可以追溯到距今上万年至几十亿年前,包含时间尺度为千年、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气候变化,其最大特点是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冷暖交替,波动变化。
小的时间尺度则是指近现代气候变化,是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气候变化,有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
这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气候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去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也只有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
比如单从近现代百年时间尺度来看全球气候变化很让我们担心,当然近现代以来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的气候变化的确很让人担心,但结合大的时间尺度来看,现在的全球变暖也有比如冰期向间冰期过渡的自然原因的影响。
例谈地理新高考下空间尺度思维考查与教学策略

例谈地理新高考下空间尺度思维考查与教学策略作者:余珊珊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2期摘要:针对全国新课标Ι、Ⅱ卷在空间尺度思维考查方面的特点,结合课堂实例,谈有效的教学策略。
对当下如何高效进行“区域地理复习”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典型案例;问题探究;思维建模今年是广东开始使用全国新课标Ι卷的第三个年头,在经历2016、2017年两场"真枪实弹"的洗礼后,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全国新课标卷的地理试题不仅实现了地理综合能力目标,还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
在备考的第三个年头,很多老师在对新课标Ι卷地理试题特点的宏观把握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和认识。
下面我就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空间尺度思维考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这个局部问题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全国新课标Ι、Ⅱ卷空间尺度思维考查特点所谓“空间尺度”,实质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位置、面积范围等方面具有规律性,能够揭示地理本质。
地理知识具有区域性特点,涉及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组合、空间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主要以背景材料作为考题的切入点,将主干知识重视落实体现在区域地理里,所以区域地理的分值呈现出大比重、稳中有升的特点。
笔者以近三年全国高考Ⅰ卷和Ⅱ卷试题为依据做了以下统计:从上述表格的有效统计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卷在空间尺度思维考查上具有如下特点:(一)以图像为载体,注重区域地理特征与区域发展的综合考查。
(二)以地说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点。
(三)淡化区域定位,在小尺度空间里设问,注重考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结合。
例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Ι卷第36题中的美国大盐湖等区域图,图中很清晰地给出了经纬度,弱化了定位,突出区域特征和成因、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体现了试题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试题联系生活和实际,真正考查出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应用和地理学科能力的差异。
地理学的全球视野高中地理知识地球尺度分析

地理学的全球视野高中地理知识地球尺度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以研究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为核心,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地理知识以地球尺度分析为基础,通过掌握全球地理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全球视野。
本文将就地理学的全球视野以及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尺度分析进行讨论。
一、地理学的全球视野地理学以全球视野为基础,主要关注地球的各个方面: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
借助地图,地理学家能够观测、描述、和分析地球上的现象。
全球视野使地理学具备了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并解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地理学的全球视野包含着许多重要概念和原理。
世界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通过研究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地理学家能够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此外,地理学还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二、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球尺度分析地理学的全球视野贯穿于高中地理教育的整个课程。
高中地理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分析能力。
地球尺度分析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
地理学家使用地球尺度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把握地球现象的能力。
地球尺度分析涉及到地球的各种尺度,从全球到区域,再到局部,通过研究地理现象在不同尺度上的特征和变化,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联系。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球尺度分析常常涉及到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如,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互相依存;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带、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通过探究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地球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此外,高中地理课程还强调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地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地球尺度分析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研究地理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学生对不同地理背景下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特征的理解。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区域整体性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特征。
2. 认识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学会运用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1. 阐释区域整体性的内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分析不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理解区域关联性的表现形式。
难点则在于: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的内在逻辑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区域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以便学生直观了解区域特征。
2. 搜集典型地理案例,用于分析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具体表现。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区域差异和关联的兴趣。
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不同的区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2. 区域整体性概念引入接着,教师将详细解释区域整体性的概念,包括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通过图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区域整体性的内涵。
例如,可以引用一个具体的区域,如某省的地理环境变化如何影响其经济发展,从而说明区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关系。
3. 关联性内容讲解在讲解关联性内容时,教师将重点阐述区域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这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水源、土壤等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文地理要素如人口、文化、经济活动等之间的相互联系。
地理比例尺高中知识点总结

地理比例尺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比例尺的定义地理比例尺是指地图上地面上一个单位长度与实际地面上的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常情况下,地图上的比例尺都是一个分数,如1:1000、1:50000等。
这个比例表示地图上的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实际地面上的多少单位长度。
例如,1:10000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地面上的10000厘米,即1米。
另外,地图上的比例尺还可以用图形展示,例如比例尺尺,它将实际长度分成若干份,每份代表地图上的一个单位长度。
二、地理比例尺的种类根据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地图的不同用途,地理比例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线性比例尺、面积比例尺和方向比例尺。
1. 线性比例尺线性比例尺是最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用一条标有相应刻度的直线来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上的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1:5000的比例尺意味着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地面上的5000厘米,即50米。
线性比例尺一般用于表示地图上的线段的长度与实际地面上线段的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公路、铁路等的长度。
2. 面积比例尺面积比例尺用来表示地图上的面积与实际地面上的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
因为地图上的面积是在地图上的两个维度上,所以面积比例尺通常以平方单位来表示,例如1:10000平方公里。
设有一块地图上的面积为1平方毫米,其实际地面上的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
3. 方向比例尺方向比例尺是用来表示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地面上的方向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地图上通常用图形形式来表示,如罗盘图。
方向比例尺对于地震、气象等专业学科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地理比例尺的应用地理比例尺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和学科,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图制图在地图制图过程中,地理比例尺是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制图人员确定地图上的距离、面积和方向的比例关系,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 地理教育在地理教育中,比例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复习之高考地理尺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垫面、人为因素
7.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C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B C
0
8、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
1 一.
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二.
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三.
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四.
P箭头指示北方
0
9、 尺 度 范 围 : 几 十 公 里 → 地 形 、 河 湖 、 热 岛 效 应
空间范围的大小决定了我们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问题, 大范围更多的从整体性(一般性)认识问题,小范围 更多的从差异性(特殊性)认识问题。
B D
0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1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01 大 尺 度 范 围 : 几 千 公 里 → 太 阳 辐 射 和 大 气 环 流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02 中 尺 度 范 围 : 几 百 公 里 → 洋 流 、 海 陆 和 地 形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答: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小;位于河流(金沙 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0
3、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1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0
4、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2 一.
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2 A.坡
B.河流
高中地理1.2尺度分析

3.连续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的简化
10-7 10-7 10-7 10-6 10-5 10-5 10-6
其零级简化和一级简化为
对不可压流体,
(2.26)
对热力学方程,不考虑非绝热加热
Cp
dT dt
RT p
dp dt
0
由于
,其中
及
10-4 10-4 10-4
10-5
10-6 10-6 10-6
热力学方程的零级简化为
热力学方程的另一种形式
(2.31)
其中Cv为定容比热,Cv= Cp-R ,根据不可压连续方程
(2.32)
温度T在绝热和不可压的条件下,在运动过程中保持
守恒。
§2.2.3 气象常用坐标系
❖ 气象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等压 面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等熵面坐标系、坐 标系、地形坐标系等等。
二、P坐标系的运动方程
4.准地转平衡
零级简化表现为地转平衡。
方程(2.7)-(2d.9u)两边除以1 f0pV,得2u
R0 dt fv 0 x E z2
dv
1 p 2v
R0 dt fu 0 y E z2
(2.16) (2.17)
Rossby数R0表示科氏力与惯性力的相对大小
(
)1,可准作地为转不同大尺尺度度运动长分波类的标
g=const
❖ 1位势米 因为当z=1米 Φ=9.8焦/千克 所以认为定义一位势米就是9.8焦/千克
位势高度:
g=9.8 常数
❖ 等位势面的优点:
等位势面不平行于等几何面,只在海平面上重合
等位势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无重力分量——相 当于是空中水平面
3,z坐标系与p坐标系的关系 a.关系式
高三地理复习精品课件1:1.2 等高线的判读

鞍部
360 362 364
365
鞍部
364.2
360 362 358
360.4
360.3 360
山脊
360.4 360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358 356
354 352 350
348 346 344
山谷
360.4 360
358 356
354 352 350
348 346 344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扫一扫,赢网盘红包!喀斯特峰林多山间盆地(坝子),山 多陡峭孤峰。等高线稀疏 处数值小。山峰等高线密 集且平滑。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 侧陡,一侧缓,缓坡为迎 风坡。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规律 的环状,上密下疏。突出 特点为中心海拔突然降低。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154.9
2150
2130
2090
2110 2110
陡崖:等高线出现重叠
相对高度计算:
(n+1)d>h≥(n-1)d
陡崖
b t
相对高度计算: (n+1)d>h≥(n-1)d
海拔(米) t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
崖底下限
>100
崖顶上限
<250
崖顶下限
≥200
崖底上限
≤150
b
K
L
6a0 P
M N
R S
5b0Q
T U
P
60
KLM
50
N
R
TU
Q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1:1.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河流一般发育在哪里?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 方向相反
4 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 山脊
凸低为高(脊)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 山谷
凸高为低(谷)
两个相邻山顶的 中间部分。
难点突破一 画出沿AB线、CD线的剖面图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 陡坡。
等高线重合。
陡崖
学习反馈一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等深线
200m
100m 0m 100m
等高线
200m
300
m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最高处[300,400) 最低处(-400,-300]
2、沿倾斜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1:定剖线
步骤2:定比例
步骤3:定基点
12
16
.. . . . . . . .. . . . . . .
等高线稀疏
示坡线(降坡线):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 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练习巩固
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 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
A
B
小结:同一幅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稀疏,则地形坡度越小; 反之地形坡度越大。
下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B
2.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 为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A
B
C
D
0 2千米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2千米
1千米
5千米
5千米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这只能用
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不同空间尺度的考查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不同空间尺度的考查尺度思维是地理思维中的重要思维,尺度思维可以分为大中尺度,小尺度。
大尺度一般关注整体,忽略细节;注重“普适性”;小尺度一般关注“特殊性”,注重细部特征的探究。
大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产生的背景,大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改变会影响小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小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可能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的诱因,小尺度上地理事物和现象和改变可能会影响大尺度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要从整体性思维角度思考一个区域中的地理事物变化可能和小尺度区域地理事物有关,也可能和大尺度事物有关。
例如某地气候特征,可能和大尺度的纬度、大气环流有关,也可能和小尺度的地形、海陆分布等有关。
下面提供的例题注意从不同尺度角度来思考,注意不同尺度区域解题思路的差异。
(2017年全国卷一)(小空间尺度)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图解】(2018年全国卷一)(小空间尺度)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2011新课标卷)(大空间尺度)下图示意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const
❖ 1位势米 因为当z=1米 Φ=9.8焦/千克 所以认为定义一位势米就是9.8焦/千克
位势高度:
g=9.8 常数
❖ 等位势面的优点:
等位势面不平行于等几何面,只在海平面上重合
等位势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无重力分量——相 当于是空中水平面
3,z坐标系与p坐标系的关系 a.关系式
垂直方向 P g(Z ) 1 (P)
4.准地转平衡
零级简化表现为地转平衡。
方程(2.7)-(2d.9u)两边除以1 f0pV,得2u
R0 dt fv 0 x E z2
dv
1 p 2v
R0 dt fu 0 y E z2
(2.16) (2.17)
Rossby数R0表示科氏力与惯性力的相对大小
(
)1,可准作地为转不同大尺尺度度运动长分波类的标
10-8
(2.7)
(2.8)
10-3 10-3
(2.9)
10 10
取零级简化,
(2.10) 地转平衡
(2.11)
(2.12) 静力平衡 不含时间偏导数项 定常状态
不含w项 水平运动
取一级简化,
(2.13) (2.14) (2.15) 静力平衡
不含w项 水平运动
大尺度运动的重要性质(由尺度分析可知)
z坐标系:(x,y,z,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p坐标系:(x,y,p,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1.等高面图的概念
a.等高面:空间高度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等高面为平面,面上高度处处相等,但气压不等
b.等压面: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等压面为曲面,气压相等,但海拔高度不等
所以 等压面图分析高度场——高空图 等高面图分析气压场——地面图 显示气压场形势
热力学方程的另一种形式
(2.31)
其中Cv为定容比热,Cv= Cp-R ,根据不可压连续方程
(2.32)
温度T在绝热和不可压的条件下,在运动过程中保持
守恒。
§2.2.3 气象常用坐标系
❖ 气象中常用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等压 面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等熵面坐标系、坐 标系、地形坐标系等等。
二、P坐标系的运动方程
大气运动系统的 水平尺度(水平范 时间尺度
分类
围所占有的空间)
行星尺度
104 km
周
大尺度
103 km
几天
中尺度
102 km
1天
小尺度
10 km
几小时
表2.1 大尺度系统各种基本尺度的数量级
尺度
L
D
τ
V
W
P
hP
(m)
(m)
(s) (m/s) (m/s) (N/m2) (N/m2)
数量级
106
104
105
101
10-2
105
103
尺度
zP
T
(N/m2) (K)
hT (K)
zT
π
hπ
zπ
(K) (kg/m3) (kg/m3) (kg/m3)
数量级
105
102
101
102
100
10-2
100
由(2.1)-(2.3)
10-4 10-4
10-4
10-5
10-7 10-7
10-7
取零级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表示等压面坡度的大小 ❖ 二层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梯度力~地转风相等 ❖ 二层等高面上:气压梯度 梯度力 地转风
b.垂直速度:
z系:
p系 :
关系式
上升运动: w>0 ω<0 下沉运动: w<0 ω>0
4,“p”坐标系的运动方程 一级简化:
零级简化:
等压面坐标系(p坐标系) 方程组
第二章 天气学基 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3 基本方程组
控制大气运动的方程组(简称为控制方程组)主要有: 旋转坐标系中的流体力学方程、 连续方程、状态方程 和热流量方程,在局地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为:
(2.1)
(2.2) (牛顿第二定律)
(2.3)
(2.4)
(大气质量守恒定律)
(2.5)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6) (热力学第一定律)
3.连续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的简化
10-7 10-7 10-7 10-6 10-5 10-5 10-6
其零级简化和一级简化为
对不可压流体,
(2.26)
对热力学方程,不考虑非绝热加热
Cp
dT dt
RT p
dp dt
0
由于
,其中
及
10-4 10-4 10-4
10-5
10-6 10-6 10-6
热力学方程的零级简化为
1.准静力平衡
只有当运动的水平尺度非常小(L<102m)和运动非常强烈(V>50m/s) 的情况下,才不成立。即一般大、中、小尺度都满足。
2.准定常状态
在零级简化中,时间偏导数项(/t)可略去。 但若要作预报,则需保留,如取一级简化。
3.准水平运动
运动方程的零级和一级简化中不出现含有w的项,故大尺度运动 是准水平的。但垂直运动对天气形成有重要作用,常需将对流项 保留。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式中u、v为等压面上的水平风分量;=dp/dt 为p
坐标系中的垂直速度(<0为上升运动,>0为
下沉运动),=gz为位势高度。
(2.29) 在大尺度运动中温度的局地变化主要是由温度的平 流引起的。
当风向与水平温度梯度的交角<90°时,暖空气 向冷空气方向流动,称为暖平流,局地气温升高, T/t>0 ;反之, >90°时为冷平流, T/t<0。
一级简化为
(2.30) 这表明温度的局地变化还需要考虑由于空气的垂直 运动所引起的。
§2.3 尺度分析与基本方程组的简化
上述控制方程组比较复杂,在运用时需要进 行简化。
简化的方法:
尺度分析法 小扰动法 小参数展开法
1. 尺度概念和大气运动的尺度分类
尺度分析法是依据表征某类运动系统各场变量 的特征值,来估计大气运动方程中各项量级大 小的一种方法。根据尺度分析的结果,结合物 理上的考虑,略去方程中量级较小的项,可简 化方程。在天气图上,我们常看到许多天气系 统,如超长波、长波、气旋、反气旋、热低压 和台风等,这些系统不仅水平范围不同,其厚 度也各不相同。如热低压很浅,只有1-2公里; 而深厚的气旋可以到达对流层顶。
等压面图的优点:气压面是个常数,公式得到简化
例如状态方程
P、T为单值函数,可以讨论两者间的变化关系
又如位温
T
1000 R CP P
2,等压面图的高度单位(位势高度) ❖ 几何米、位势米、位势能 mgh
重力势能(位势)——单位质量空气由海平面上升到z高 度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表达式:
单位:焦耳/千克
❖ 时间尺度是指运动系统经历一个阶段所需要 的特征时间。时间尺度(τ)可视为系统移动或 扰动传播特征(以C表示其特征速度)水平距离 所需要的时间,即有τ=L/C。
❖ 对于运动速度和传播速度不太快的系统,一 般取CV,于是τ=L/V,这种情况下时间尺度 不是一个独立的尺度,称之为平流时间尺度。
大气运动分类
表征运动的特征量:L(特征水平尺度), D(特征垂直尺度),V(特征水平速度), W(特征垂直速度);
热力学场变量:气压(特征尺度为P)、密 度(特征尺度为π)、温度(特征尺度为 T)和位温(特征尺度为Θ),
水平变动尺度:hP、 hπ、 hT、 hΘ; 垂直变动尺度:zP、 zπ、 zT、 zΘ;
准 (力R。(0R<如<0R>10在>)1;大);1在尺1在小度中非非尺运尺地地度动度转转运中运动科动中小中氏中尺尺科力二度度氏大个力于力小龙台惯相于卷风性当惯力性
(R01)。
在考虑粘性力时,还可以引入Ekman数,它是 粘性力与科氏力之比,即
当E<<1时,表示科氏力的作用远大于粘性力 的作用,粘性力的作用可以不计;当E>>1时, 表示粘性力的作用远大于科氏力的作用,科 氏力的作用可以不计;当E~1时,表示科氏 力的作用与粘性力的作用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