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

合集下载

传感器测量课程设计

传感器测量课程设计

传感器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在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了解其测量范围和精度。

3. 学生能够运用传感器知识,分析实际测量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物理量的测量,熟练操作相关设备,提高实验技能。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测量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以实验和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传感器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用传感器(温度、湿度、压力、光强等)的原理与应用2. 传感器测量方法与操作:- 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传感器测量范围、精度和误差分析3. 实际测量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测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测量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4.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各类传感器原理和应用- 第二课时:传感器测量方法与操作,学习使用传感器进行物理量测量- 第三课时:实际测量案例分析,设计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5.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教材第八章“传感器及其应用”:1.1 传感器概述1.2 常用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3 传感器测量方法1.4 传感器测量误差分析1.5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本教学内容旨在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传感器知识,掌握测量方法与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太原理工传感器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传感器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实验项目:《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课程实验实验地点:明向计算机学院308实验室专业班级:物联1403学号:2014002091学生姓名:赵羽龙指导教师:廖丽娟2016年12月15日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物联1403学号2014002091学生姓名赵羽龙实验日期2016年12月成绩课程名称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实验题目搭建CC2530接口编程开发环境一、实验目的:1.了解ZigBee无线网络节点开发平台基本知识;2.掌握IAR8.10的安装方法及参数设置方法;3.掌握仿真器的驱动程序及USB转串口驱动程序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1.中软国际ETC-WSN物联网实验平台一套(内含各传感器,以及连接线缆等设备);2.PC机一台;3.IAR8.10软件及设备驱动程序三、实验内容:搭建CC2530接口编程开发环境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分析:安装IAR软件安装会提示输入License,此时我们需要运行注册机进行破解接下来一直点击Next直到界面如下图所示:选择Install,然后开始安装,等待安装完成。

安装成功界面如下图所示:点击Finish,安装结束。

驱动程序的安装在插上线后会自动安装。

五、实验小结:了解了ZigBee无线网络节点开发平台基本知识;掌握了IAR8.10的安装方法及参数设置方法;掌握了仿真器的驱动程序及USB转串口驱动程序安装的方法。

注意安装时要填写序列号。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物联1403学号2014002091学生姓名赵羽龙实验日期2016年12月成绩课程名称传感器与射频识别技术实验题目温湿度传感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SHT1X系列温湿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工作原理;2.掌握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的使用方法;3.熟悉传感器的操作、响应方式。

二、实验设备:1.中软国际ETC-WSN物联网实验平台一套(内含各传感器,以及连接线缆等设备);2.装有IAR8.10软件的PC机一台;2530仿真器一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项目背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现代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应用场景及与检测技术的结合。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和课程作业。

理论学习部分为课堂教学,主要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

实验操作部分为实验室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传感器电路的实际连接和数据采集。

课程作业部分为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现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传感器电路设计和数据采集,并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理论学习1.传感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场景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结合实验操作1.传感器基础实验:温度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和数据采集2.模拟信号处理实验:光敏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和数据采集3.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红外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和数据采集课程作业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和数据采集实验,并完成以下任务:1.说明选用传感器的原因和应用场景2.设计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图和程序3.完成数据采集和存储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5.提交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引导学生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场景的了解和认识。

2.实验操作:通过小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传感器电路的连接和实验数据的采集。

3.课程作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真正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资源1.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作者:张云波。

2.实验室设备: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3.实验工具:万用表、示波器、数据采集卡等。

传感器相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相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相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掌握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相关的基础电路,如信号放大、滤波和线性化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简单智能控制系统搭建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传感器性能和选用合适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传感器相关仪器和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拓展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相关知识,具备初步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常见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的特点及应用场景2. 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 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技术3. 传感器相关电路- 信号放大、滤波和线性化电路-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搭建4. 实践操作- 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简单智能控制系统搭建- 分析传感器性能,选用合适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5. 教学案例与拓展- 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进行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 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应用领域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常见传感器特点及应用场景分析第三周: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方法学习第四周:传感器相关电路设计与搭建第五周:实践操作(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搭建)第六周:教学案例与拓展,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传感器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传感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传感器检测课程设计

传感器检测课程设计

传感器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不同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特性和适用场景。

3. 学生了解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能解释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实验操作,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检测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运用传感器检测技术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传感器检测技术产生兴趣,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2. 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养成合作、分享、尊重和责任的价值观,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学生对物理有一定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分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程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对应课本第二章“传感器原理”内容。

- 常见传感器类型: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 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学、磁学、光学等原理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2. 传感器检测技术:学习传感器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对应课本第三章“传感器检测技术”内容。

- 传感器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放大、转换等。

3. 传感器检测系统设计:以项目为导向,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检测电路,对应课本第四章“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内容。

传感器的课课程设计

传感器的课课程设计

传感器的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简单的实验和应用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理解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简单的实验和应用设计。

2.能够分析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

3.能够结合其他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以及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具体安排如下: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介绍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基本原理和分类方法。

2.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介绍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价值。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传感器应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教学目标的传感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1-1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2-2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lSρ=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

对式(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图2-1应变式传感器信号调理实验电路图图2-3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计算系统灵敏度W∆=/(US∆U∆输出电压的变化量,∆(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100%式中m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

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绝不可错接成±15V,否则可能烧毁应变片。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3-1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4-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五、实验注意事项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

六、实验数据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5-2图5-1圆柱形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示意图图5-2圆柱形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装置安装示意图。

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的电路图如图5-3所示图5-3三、实验设备THVZ-1型传感器实验箱、电容传感器、测微头、万用表(自备)、信号调理挂箱、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

四、实验步骤1.将“电容传感器调理模块电路图”插放到相应的实验挂箱上,在确保上述模块插放无误后,从实验屏上接入实验挂箱所需的工作电源(电源的大小及正负极性不能接错);2.将电容式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信号调理挂箱“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旁边的黑色九芯插孔中;3.调节“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上的电位器Rw1,逆时针调节Rw1使旋到底。

用万用表测量此模块上输出两端的电压Uo;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项目:实验地点:北区多学科楼406专业班级:信息08-2 学号:2008100780 学生姓名:刘洁琼指导教师:乔铁柱沈慧钧李槐生2011年11 月14 日。

传感器测控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测控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测控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 使学生掌握测控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传感器在测控系统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将传感器数据应用于实际控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测控系统的能力,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传感器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测控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测控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对传感器有一定了解,但对测控系统的整体认识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分析常见传感器的特点,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并关联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2. 测控系统组成:阐述测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数据传输、执行器等部分,结合教材内容,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传感器信号处理:介绍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以及相关的滤波、放大、转换等技术,对应教材相关章节,进行案例分析。

4. 传感器应用实例:分析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自动化生产线等,结合教材内容,展示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1-1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2-2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lSρ= (1)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S ∆,电阻率因晶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ρ∆,故引起电阻值变化R ∆。

对式(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量来表示,图2-1应变式传感器信号调理实验电路图图2-3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计算系统灵敏度W∆=/(US∆U∆输出电压的变化量,∆(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100%式中m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

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绝不可错接成±15V,否则可能烧毁应变片。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3-1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4-1 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五、实验注意事项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桥的电压为±5V,绝不可错接成±15V。

六、实验数据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图5-2图5-1圆柱形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示意图图5-2圆柱形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装置安装示意图。

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的电路图如图5-3所示图5-3三、实验设备THVZ-1型传感器实验箱、电容传感器、测微头、万用表(自备)、信号调理挂箱、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

四、实验步骤1.将“电容传感器调理模块电路图”插放到相应的实验挂箱上,在确保上述模块插放无误后,从实验屏上接入实验挂箱所需的工作电源(电源的大小及正负极性不能接错);2.将电容式传感器引线插头插入信号调理挂箱“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旁边的黑色九芯插孔中;3.调节“电容式传感器调理模块”上的电位器Rw1,逆时针调节Rw1使旋到底。

用万用表测量此模块上输出两端的电压Uo;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实验项目:实验地点:北区多学科楼406专业班级:信息08-2 学号:2008100780 学生姓名:刘洁琼指导教师:乔铁柱沈慧钧李槐生2011年11 月14 日。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特点;(3)熟悉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2)能够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传感器的热情;(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式、电容式、电压式、霍尔式等传感器的原理;3.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准确度、响应时间、线性度等;4.常见传感器简介: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5.传感器的应用: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作用;3.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传感器的使用;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传感器实验套件、实验仪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能力;4.考试成绩: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设计安排一、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智能温度控制仪表,用于控制一个电烤箱(或电热水器,或加热炉),设计要满足给定的功能要求(见设计题目下方)。

2.硬件设计要求:⑴可将仪表的电路系统划分成三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电路系统,即:信号调理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和单片机电路,每个子电路系统设计一个电路板。

信号调理电路的功能主要是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模/数转换,有时还需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其它方面的处理,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其目的是实现单片机端口与输入的信号在性能上相匹配,并且输入的信号使单片机能实现预定的控制功能。

温度控制电路主要是实现对电炉丝通或断的控制,以此达到对电烤箱温度的控制。

温度控制电路的主要器件是光电耦合器和双向晶闸管。

单片机电路包括基本电路、温度显示电路、报警电路,按钮电路等。

温度显示可用两个3位数码管实现,其中一个3位数码管显示测量值,另一个显示设定值;3位数码管是指能显示3位数的数码管模块。

报警电路可采用蜂鸣器;可利用按钮实现温度值的设置。

其实整个仪表系统是一个单片机的控制系统,除了单片机的基本电路(或最小系统)外,其它外围电路电路都自成一个子系统,如显示电路、报警电路、按钮输入电路等。

出于对电路板设计的考虑,如果把仪表的电路系统都设计在一块电路板上,对于子电路系统的功能试验和调试会造成复杂性;如果把每个子系统设计一个电路板,也没有必要,如按钮输入电路只有几个按钮。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仪表系统设计成三个电路板。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有的传感器已经包含了信号调理电路,这时就不需要另外再设置信号调理电路,如果不是如此,就必须设置信号调理电路。

是否设置信号调理电路,取决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能否满足单片机的端口性能和能否满足单片机实现预定控制功能的要求。

课题设计指定的传感器,一般都需要设计信号调理电路。

⑵根据设计题目和功能要求,给出智能仪表的设计方案和原理框图。

设计方案是指:题目的仪表系统是由几个子电路系统组成,把需要设计的子电路系统写出。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有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湿度、光强等物理量的检测;3. 学生能够了解传感器在物联网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传感器知识,设计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的兴趣;2. 学生能够体会到传感器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 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树立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趣味性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温度传感器在恒温控制器中的应用;- 湿度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作用;- 光强传感器在自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

3. 传感器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 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 传感器在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中的作用;- 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4. 传感器实验操作:- 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监测实验;- 使用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检测实验;- 使用光强传感器进行光照强度检测实验。

检测传感器课程设计

检测传感器课程设计

检测传感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检测传感器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性,掌握传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独立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并能够利用传感器进行简单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认识到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传感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案例。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传感器在自动化、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传感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选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作为主教材,辅以《传感器实用技术》等参考书籍。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准备PPT、视频和实验演示等资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各种传感器和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传感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全过程的形式,以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

传感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传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监测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特性,了解传感器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正确选用、安装和调试传感器,并利用传感器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监测系统的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如光电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传感器的选用与安装: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介绍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方法。

3.传感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显示与控制装置等,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4.数据采集与分析:讲解如何利用传感器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监测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安装和调试方法。

4.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传感器检测课程设计

传感器检测课程设计

传感器检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掌握不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传感器检测物理量的基本过程,解释传感器输出信号与检测量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传感器知识,分析简单的电路图,并识别传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正确连接传感器与检测电路,并能进行基本的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检测系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传感器知识,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传感器基本原理: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作用。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传感器及其应用”2. 传感器检测物理量:讲解传感器如何检测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物理量,并分析传感器输出信号与检测量之间的关系。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第二节“传感器检测物理量”3. 传感器电路连接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正确连接传感器与检测电路,并进行基本调试。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第三节“传感器电路及其应用”4.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感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监测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种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场景。

2. 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监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监测系统。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熟练使用传感器及相关仪器设备。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传感器监测系统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监测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功能、分类及特点,以课本第三章第一节为基础,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 电阻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2. 传感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以课本第三章第二节为参考,讲解传感器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 传感器- 信号处理与转换- 数据传输- 监测与控制3.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结合课本第三章第三节,介绍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技术。

- 数据采集方法- 信号处理技术- 数据传输方式4. 传感器监测系统的应用:参考课本第三章第四节,举例说明传感器监测系统在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结合课本附录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传感器方面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方面的课程设计

传感器方面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理解传感器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并能阐述其工作原理及用途。

3. 引导学生掌握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学会运用简单的电路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读取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感器选型、连接和使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传感器的实际应用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传感器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的定义、功能与分类-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 传感器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常见传感器介绍:-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式、压电式等-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管等- 其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3. 传感器信号处理:- 传感器信号的读取与转换方法- 简单电路的设计与搭建: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数据分析与处理4. 传感器应用实例:- 实例分析: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 传感器选型、连接与使用方法- 设计简单的传感器应用电路,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5. 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传感器应用项目- 动手制作简单的传感器装置,如温度控制器、光线报警器等- 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参考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传感器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系统课程设计

传感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传感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2. 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场景;3. 学会分析传感器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2. 培养学生动手搭建简单传感器系统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 能够运用传感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系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传感器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我国在传感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传感器系统章节的示范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课程目标,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系统基本概念:介绍传感器、传感器系统的定义,了解传感器在信息采集和处理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传感器系统概述2.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讲解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传感器等;了解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传感器原理与分类3. 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传感器应用案例4. 传感器实验操作:开展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传感器实验5. 传感器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传感器系统,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创新设计教学进度安排:1. 传感器系统基本概念(1课时)2. 传感器原理及分类(2课时)3. 传感器应用案例(2课时)4. 传感器实验操作(2课时)5. 传感器创新设计(2课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传感器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时,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基本摘要及要求:
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传感器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
路能够产生±6的输出电压。

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6V,误差不超过±2%。

一、电路结构及原理说明:
该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基准电压源电路、测量电桥电路、放大电路。

电路框图如下所示:
基准电压源测量电桥放大电路
1.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0V基准电压,采用5.6V稳压管与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结合实现。

2.测量电桥电路:当电桥的所有阻值都相同时,输出电压为零。

当有一电阻发生变化时将会有电压输出。

此电路可以等效为传感器测量电路,测取的温度变化量并将其转化成电压变化。

3.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用于将测温桥输出的微小电压变化(ΔV)放大,使其满足性能要求。

放大电路采用两个同相电压跟随器(作为输入缓冲器)与两级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一级放大器为差动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为可以方便调节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二、测量电路和参数计算
1、基准电源电路
基准源输出电压为V+=7V ,稳压管电压为5.6V ,取稳压管的稳定电流为1~1.2mA 。

根据基准源电路有
Vz RJ RJ Vo )1
2
1(1+
=
25.16
.50
.7)121(1==+=RJ RJ Vz Vo 得到:
25.01
2
=RJ RJ 选RJ2=10k Ω,可得RJ1=40k Ω。

由于 JF
JF F R R Vz Vo I 6
.50.7-=-=
R11
R21
R22
R31
R32
R41
R42
vo
vi1
vi2
.
.
.
VS
RJ1 RJ2
RJ3 RJ4
RJF DJ1
Vz
V+
.
.
.
.
R1 R3
R4
R2(1+δ¦)
Vo .
.
.
.
.
.
. .
若取IF=1mA ,则有
JF
R mA 6
.50.71-=
得到RJF=1.4k Ω。

电阻R3和R4的计算: 由稳压管开始启动的条件:
7.04
34
+≈+>+Vz V Vz Vs R R R D J J J
设V S 、R J3、R J4组成的电路向稳压管提供的电流为0.2mA ,
若流过R4的电流也为0.2mA :则由下式: mA 2.07
.06.54
4=+=
J RJ R I 可得R J4=31.5k Ω
因为流过R J3电阻的电流为0.4mA ,所以 mA 4.03
.63
3=-=
J RJ R Vs I 取V S =10V ,得到: k Ω25.94
.03
.6103=-=J R 验证
V 3.67.073.7105
.3125.95
.31434=+≈+>=+=+Vz V Vz Vs R R R D 这是一个启动电路。

VS
RJ3
RJ4
DJ1
.
.
.
5.6V
0.2m A
0.2m A
0.4m A
.
.
2、测量电桥的计算
++++≈++=+-+++=V R R R R V R R R R V R R R R R R Vo )2
12
||1())1(212||1(]2121)1(2)1(2[
1δδδδδ
式中V +是电桥的基准电压。

由于Vo1与电压V 成正比,因此V 应该由基准电压源电路提供。

取V=7.0V ,电桥的R1=R2=R3=R4=100k Ω。

V 035.0)5.7)(4
02
.0())(4())(21)2||1(
1===+=++V V R R R R Vo δδ 这里δ=0.02,V+=7.0V 。

3、放大电路的计算
如果对于Vo1=0.035V 时,输出电压为6V ,则有放大倍数为6/0.035=171.428571倍。

则对于放大器有
)11
21
21(3141428571.1711R R R R Vo Vo +== 一般希望RY4/RY3和RY2/RY1 有相同的数量级。

令R11=10k Ω,R31=5k Ω,则若令:
则R41=44.7621538K Ω R21=89.5243076k Ω 其中R21=R22,R31=R32,R41=R42 三、电路仿真
1:基准电压源的单独仿真
经过反复调试,最终选择 RJ2=10.84kΩ,此时输出电Vout=7.0V。

2、测温电桥的单独仿真
当四个电阻都相等时,理论上电桥输出应为0
在基准电压为7.0V 的时候,对于R3阻值在99K Ω,101K Ω时的分别仿真
3: 放大电路的单独仿真
经过反复调试,最终选择 R41=45.92kΩ
在R3阻值改变时,输出电压变化,R3=99KΩ时输出电压为
6.001V;当R3=101KΩ时,输出电压为-5.988V,这2数值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5:误差产生的分析
虽然在仿真时用的是理想的元器件但是,在计算放大倍数是RY1,RY2,RY3,RY4取了近似值,导致结果输出不是+6V和-6V。

四:主要元件参数和元件列表四、主要元件参数和元件列表
基准电压源测温电桥放大电路
运放理想运放运





理想运放
V1 10V R1 100kΩRY1 10kΩRJ1 40kΩR2 100kΩRY2 124kΩRJ2 10kΩR3 100±
1k
RY3 10kΩRJ3 9.25kΩR4 100kΩRY5 124kΩRJ4 31.5kΩRY6 10kΩRJF 1.4kΩRY7 124kΩD1 虚拟二极管R5 124kΩ稳压

N4734A
五:课设收获:
1. 此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巩固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学习
的理论知识,例如同相比例电路﹑反相比例电路﹑实际运放﹑稳压管等知识;
2. 由于以前也运用过该软件,因此本次课设使我对该软件更加熟
悉了。

掌握了 Multisim 2012 用于模拟电子技术的仿真方法,学会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
3. 通过在网络中寻找实际元件参数,锻炼了自己阅读技术资料的
能力;
4. 本次课程设计还有相当多的不足和缺点,如:对误差的分析比
较简单,希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对本试验题目做进一步改进。

5. 对于电路的调试应更加耐心,合理运用二分法进行调试。

六:参考文献
[1]. 杨欣.Len D M Nokes 电子设计从零开始(第二版).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0
[2]. 周凯. EWB虚拟电子实验室—Multisim 7 & Ultiboard 7
电子电路设计与运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组课题)
姓名:院(系):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题目: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

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1V,误差不超过±2%。

设计任务总述:对设计题目进行分析,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确定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0V基准电压,然后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测量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6V,误差不超过±2%;最后电路仿真实验。

工作计划及安排:
熟悉课题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甄选资料的相关内容,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寻找参考电路,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调试(仿真),如不成功,返回第2步整理数据;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