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短篇小说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

史铁⽣《奶奶的星星》原⽂史铁⽣《奶奶的星星》原⽂ 导语:史铁⽣是中国作家、散⽂家。
下⾯和⼩编⼀起来看史铁⽣《奶奶的星星》原⽂,希望有所帮助!《奶奶的星星》原⽂ 《奶奶的星星》原⽂ 世界给我的第⼀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拼命地哭,打着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哭得好伤⼼。
窗外的⼭墙上剥落了⼀块灰⽪,形状像⼀个难看的⽼头⼉。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我听见了⼀种美妙的声⾳,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噢,睡觉吧,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晃动的光影,是盆⾥的⽔反射出来的。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
我在奶奶的怀⾥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的。
有很多⼈当着奶奶的⾯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的,长⼤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头,⽤⼩眼睛瞪那些说话的⼈,⼼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吧。
翻译成孩⼦还不能掌握的语⾔,意思⼤概是:这话⽤你们说吗? 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笑着说:等不到那会⼉!那神情仿佛已经很满⾜了。
等不到哪会⼉?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把铁蚕⾖。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上,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个劲地夸我:⼩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奶奶说。
我⼤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了吧? 唉,⾏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于是,我说:长⼤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会⼉,我⼜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呀? ⽼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关于史铁生的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史铁生,一个充满激情与矛盾的作家,他的文字如同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唱出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从运动员到作家,从轮椅上的沉思到笔尖下的深情,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本文将从史铁生的生平、作品以及人生哲学三个方面进行摘抄笔记,以飨读者。
二、生平简介1. 家庭背景史铁生出生于1951年1月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他的父亲史铁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母亲王光美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史铁生从小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运动生涯史铁生曾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学习,擅长田径和篮球。
1973年,他被分配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成为一名汽车修理工。
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文学,并尝试写作。
3. 病痛与转折1981年,史铁生被诊断出患有肾病,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在病痛的折磨下,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并逐渐将写作作为自己的事业。
1982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
4. 婚姻与家庭1992年,史铁生与著名作家陈丹燕结婚。
1996年,他们的女儿史铁梅出生。
家庭的支持使史铁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三、作品摘抄1. 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时候,我在清平湾,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生命中最为美好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美好的回忆。
”2.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人生如梦,梦境如人生。
我在梦中看到了生命的种种可能,也看到了生命的种种无奈。
然而,无论生活给予我怎样的磨难,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3. 随笔《我与地坛》“地坛,一个曾经让我心生敬畏的地方。
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苦难。
”4. 随笔《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然而,对于我来说,秋天却是一个怀念的季节。
我怀念那些已经离我而去的亲人,也怀念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艰难岁月的朋友。
史铁生的代表作

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史铁生

史铁生
生平简介:1951生于北京。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史铁生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务虚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
《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
《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名言: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人物评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合欢树 史铁生 (2)

合欢树史铁生一、引言《合欢树》是中国作家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家庭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本文将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文学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故事情节小说《合欢树》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面临着贫困和疾病的艰难困境,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品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三口人,包括父亲、母亲和女儿。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老实人,母亲是一个善良的贤妻良母,而女儿则是他们的希望和寄托。
一天,女儿得了一种罕见的急性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治疗。
但是,这个家庭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手术费用。
父亲为了孩子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去向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借钱。
然而,在自己尽力之后,他发现还是无法筹集足够的钱款。
在最绝望的时刻,父亲想到了家门前的一棵合欢树,他决定将合欢树砍倒卖掉来支付女儿的手术费用。
然而,在父亲准备砍伐树木的时候,女儿却出现了奇迹般的好转,病情突然好转了。
看到这一幕,父亲感叹合欢树的神奇力量,毅然放弃了砍伐树木的念头,决定保留这棵树,留下了对家庭的希望和勇气。
三、主题1. 坚持希望与勇气《合欢树》通过这个家庭的困境,展现了人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坚持希望与勇气的重要性。
尽管这个家庭面临着无法支付手术费用的困境,但父亲没有放弃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寻找筹集资金的方法,而最终,奇迹般的好转给了他们希望与勇气。
2. 自然与家庭的力量小说中的合欢树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它似乎拥有奇迹般的能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治愈。
通过描述合欢树的神奇力量,小说强调了自然与家庭的力量对人们的作用和影响。
四、文学价值1. 语言生动、细腻史铁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勇气。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的苦与乐、困境与希望,从而引发共鸣。
2. 设置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合欢树》中的合欢树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象征物,它代表着希望和治愈的力量。
通过这一象征意义的设置,小说增添了艺术的层次和情感共鸣。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务虚笔记》等。
还有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病隙碎语》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
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一万三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
史铁生简介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祇室”和拜台。
“皇祇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
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宫、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
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
史铁生简介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
现在皇祇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另外,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各三万元)获二等银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史铁生《我的梦想》

名家评史铁生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 对宗教精神的阐释, 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 构成了真正的哲学。 ――贾平凹 看史铁生的作品, 常常陷入一种思索, 但是这种思索相对于文 字的内涵来说, 也往往显得浅薄。 ――舒晋瑜
刘易斯
在奥运赛史上四名赢得9枚奥运会金牌的运 动员中,卡尔· 刘易斯是其中的一个。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刘易斯第一次参 加奥运比赛,一举获得100米跑、200米跑、跳 远和4×100米接力共四枚金牌,被誉为“田坛 飞人” 。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在本· 约翰逊被剥 夺了金牌资格后,刘易斯得到了自己的第二块 100米跑金牌。他还在跳远项目中卫冕,并在 200米跑中获得第二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刘易斯在跳远 项目中获得自己的第三块跳远金牌。并且还率 领美国接力队打破了世界纪录。1996年他在亚 特兰大奥运会上,再次蝉联跳远冠军,第四次 获得跳远金牌。 在洛杉矶奥运会卡尔· 刘易斯获得胜利后 的12年间,他始终是跳远这个项目的奥运会冠 军。成为奥运史上三名在同一赛事上获四枚金 牌的运动员之一。
健美的躯体 躯体和灵魂
后来的梦想 4-6
升华主题 7
多关注心灵残缺的人
研读第一部分
1、概括文章第1、2段的内容,作用是什么?
写自己是个全能体育迷 正是作者这种对体育的深厚的情愫,才引出了“我” 的梦想,这两段为下文做了铺垫。 2、从史铁生对田径运动的喜欢和熟悉,你看到了什么? 他对体育项目的熟悉,他的设身处地,都隐含着 一个残疾人的苦痛和尊严。 3、找出点明作者梦想的句子
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 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 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 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6、作者的新梦是什么?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我的梦想》史铁生

田坛飞人
卡尔.刘易斯 是世界最优秀的短 跑兼跳远选手,从 1980年到1996年, 他连续参加了5届奥 运会,并夺得了9枚 奥运金牌,使美国短 跑运动在80年代成为 “刘易斯时代”
生字新词
cù xū liǎo
簇拥 须臾 了悟
jiǎoróu xuán
矫揉造作 故弄玄虚 与日俱增 茫然若失 闷闷不乐 无济于事
惺惺相惜--田坛巨人刘易斯与作家史铁生13年圆梦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篇课文,体会史铁生勇于面
对悲惨命运的抗争精神,体会史铁生勇于追梦的执
着,体会史铁生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用一种坚强
不屈的斗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
苦难。
①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 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②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 一座高峰。 — 狄更斯
“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 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 和爱吗?”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没有在约翰逊服用禁药、刘易斯的冠军失 而复得的戏剧性结果上做文章,而是引用约翰逊故 乡的人民欢迎有过失的儿子回家的话,将胜负得失、 荣辱放在一个更高的境界上思考,引领作者“更上 一层楼”。 他不仅发现人自身的“局限”是不能轻易克服 的,健美的灵魂“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 “获取”,还认识到精神的“局限”比肉体的“局 限”更可怕,更可悲,心灵的残缺比身体的残疾更 需要人们关注。意蕴丰厚,发人深省,给人以深刻 的启迪。
由此,作者对体育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能在文中找出这句话吗?
约翰逊战胜刘易斯, 梦想破碎。
作者在刘易斯的身上领悟到:仅有健美 的躯体仍然意味着局限,仍有可能成为 最不幸的人,还必须在不断超越自我局 限的无尽路途上去理解幸福,在千辛万 苦中靠自己去获取。二者兼得,才会有 一个最幸福的人生。
史铁生

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史铁生在电影创作上成绩丰硕,所创作的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是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

《合欢树》史铁生课文解析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合欢树》以细腻的叙述和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对生命和爱情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本文将对《合欢树》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解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第一部分:小说主题的揭示小说《合欢树》以寓言的方式展现了生命的诞生、转折和消亡。
通过描写合欢树在人类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被禁绝的经历,史铁生通过树木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悲壮而又浪漫的故事。
这个主题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面对命运的选择和挣扎。
第二部分:情节的铺陈和发展小说《合欢树》讲述了合欢树从出生、生长到最终被人类封印的过程。
首先,小说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展现了它初为一棵小树的形象,以及它与其他自然界的互动。
接下来,小说通过描写合欢树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表现了树木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人类的繁荣和发展,合欢树逐渐被人类孤立和排挤,最终被封印在园林中。
整个情节的发展和转折让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思。
第三部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在《合欢树》中,史铁生通过合欢树的视角,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温暖而又悲壮的形象。
合欢树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通过它的眼睛和思考,读者可以感受到它对于人类的热爱和希望。
合欢树代表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无私奉献与付出,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执着。
与此同时,通过合欢树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史铁生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渐行渐远和背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欲望和冷漠。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反思。
第四部分:哲理与情感的表达在《合欢树》中,史铁生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精彩的描写,让读者在享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体味到了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
通过合欢树的经历和命运的转折,作者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类贪欲的警示。
故事中的情感线索,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深地感动和思考,激发出对于爱情、人与自然之间纠葛的探究。
结语《合欢树》是史铁生以跳脱现实视角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生命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呈现了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与反思。
奶奶的星星史铁生原文

奶奶的星星史铁生原文“MicagoOhare”投稿了8篇奶奶的星星史铁生原文,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奶奶的星星史铁生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奶奶的星星原文史铁生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史铁生创作的多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篇2: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奶奶的星星》这篇小说是史铁生初期的佳作,充满着人情人性的色彩,是一个人对亲人的深情怀念。
小说用的却是散文化的'笔法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蕴涵了真实的情感力量。
《奶奶的星星》之所以荣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因为这篇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其散文化的笔法,具体表现在:第一、散文化标题标题“奶奶的星星”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蕴含了奶奶的美德和奶奶在“我”心中的地位,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极富诗意,意蕴丰赡,意向朦胧,引人入胜。
第二、散文化的线索以第一人称“我”的成长为线索,叙述了“我”孩提时代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表达出“我”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从中刻画了奶奶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高大形象,让读者与“我”感同身受,令人敬仰与怀念。
所选素材寄托了作者对“温暖和爱”的渴望。
第三、散文化的表达小说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
如“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
’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一句是解释说明,突出了儿时“我”的聪颖与淘气。
又如“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一句是议论抒情,多侧面烘托了奶奶乐于奉献的精神。
第四、散文化的情境对奶奶这个人物,小说没有精雕细刻的描写,而是通过情境创造,从侧面表现奶奶淳朴、善良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
史铁生:《樱花树》

史铁生:《樱花树》
《樱花树》是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讲述了生活在日本的华人青年的故事。
全书共包括八个短篇小说,每个故事都以樱花树为背景,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命运和人生感悟。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身份,他们或是留学生、或是工人、或是商人。
他们在异乡生活,面对着人际关系、事业困惑和自我价值的探寻。
通过樱花树的寓意和象征,史铁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些人物内心的苦闷、思考和成长。
《樱花树》中的每一个短篇故事都独立存在,但它们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共同主题。
整书以樱花树作为线索,赋予了每个故事以独特的情感氛围和情节发展。
史铁生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描写了华人青年们的生活琐碎和情感纠结,同时也透露出对于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思考。
史铁生的写作风格细腻而真实,通过《樱花树》这本小说集,他成功地展现了华人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困惑。
读者可以从每一
个短篇故事中获得不同的感悟和启发,思考自己在异乡中的成长和变化。
总的来说,史铁生的《樱花树》是一本关于华人青年人生的短篇小说集,通过樱花树的象征意义,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成长故事和内心感悟。
这本书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生活在日本的华人青年们的困惑和探寻,给读者带来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奶奶的星星》是201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铁生。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希望有所帮助!《奶奶的星星》原文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一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噢,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
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我是奶奶带大的。
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
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已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史铁生《白色的纸帆》读书笔记

史铁生《白色的纸帆》读书笔记
《白色的纸帆》是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主要描绘了人生中的孤独、追求与坚守。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部小说集中,史铁生以平淡而真挚的语言,描述了主人公们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时的内心挣扎和无奈。
故事情节紧凑,环环相扣,让读者在体会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名为《白色的纸帆》的小说。
它讲述了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女孩小雪,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一位热心的老师陈平。
陈平耐心地陪伴着小雪,渐渐打开了她的心扉。
然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让陈平感到力不从心,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然而,小雪却始终坚守在原地,用她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了孤独与坚守的影子。
小雪身患孤独症,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但她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执着。
陈平虽然对小雪充满了关爱,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然而,小雪的坚守却让我看到了生活中难以言喻的美好。
她以纯真的心去感受世界,不畏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读完这部小说集后,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史铁生通过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让我明白,生活中充满了孤独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去坚守,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之,《白色的纸帆》是一部充满思考与感动的小说集。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常常来自于孤独与坚守。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用我的方式去热爱生活、去坚守幸福。
史铁生《老人》读书笔记

史铁生《老人》读书笔记
《老人》是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孤独老人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阅读这篇小说时,我深受感触,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在《老人》这部作品中,史铁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孤独老人的故事。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史铁生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真谛。
在细节方面,史铁生通过对老人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描写老人时,史铁生写道:“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棉袄,那是一件很旧的棉袄,已经被洗得有些褪色。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出老人的朴素和节俭,也为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主题方面,我认为《老人》这部作品主要探讨了孤独和生命的意义。
老人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充满了孤独和无助。
但是,老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他种花、喂鱼、打扫房间,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却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在总结这部作品时,我认为史铁生通过《老人》这部小说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对生命的思考。
虽然老人生活在孤独中,但他的善良和坚韧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生命意义的契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面临孤独和困境,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寻找生命的意义。
总之,《老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它让我们思考了生
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面对孤独和困境,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奶奶的星星》是201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铁生。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希望有所帮助!《奶奶的星星》原文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一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我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噢,睡觉吧,猴子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盆里的水反射出来的。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
我在奶奶的怀里安稳地睡熟……我是奶奶带大的。
有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
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已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地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干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奶奶说。
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行了吧?唉,行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儿,我又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儿呀?老了,还不死?死了就怎么了?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史铁生一生平简介

一生平简介史铁生,年月日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年月日凌晨点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地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地肝脏将捐给有需要地患者b5E2R。
二.代表作《我地遥远地清平湾》《奶奶地星星》《老屋小记》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与地坛》《病隙碎笔》获鲁迅文学奖.三创作特点史铁生肉体残疾地切身体验,使他地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地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地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地关切.四.经典语录.心灵地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地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地,不开心地,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地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地情绪和不愉快地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地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地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地空间..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地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地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地旋涡淹没,从幸福地巅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地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地香醇甜美.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地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地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地宽度;不能改变天生地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活得糊涂地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地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地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地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地大境界..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地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地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地,让人陶醉地芳香.我们!都有责任!.微笑着,去唱生活地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地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地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地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地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地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地魅力.五.名家评价铁生对生命地解读,对宗教精神地阐释,对文学和自然地感悟,构成了真正地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地草地上地感觉,踢一颗路边地石子地感觉.――贾平凹“可敬之人,可读之书.”——史铁生,被网友这样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地作家之一.他地写作与他地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地“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地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地思想.他体验到地是生命地苦难,表达出地却是存在地明朗和欢乐,他睿智地言辞,照亮地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地内心.他地《病隙碎笔》作为二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地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地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地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地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地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地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地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
——一个小女孩在纳粹集中营写的一首诗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 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 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 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 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 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虽然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和我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 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二、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三、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 态度。
史铁生为什么喜欢地坛
明确:在人口密集、喧嚣的大都市里,这 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不仅衬托了作者的心 境,也是作者当时需要的环境,它为作者 提供了特定的情绪背景。
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 《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 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 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 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 淡悠远,充满寓意。”另外,余华的短 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 《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获 二等银奖。《合欢树》、《老屋小记》 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 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 席。
作者曾这样解释过自己的名字: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 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 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 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 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去 向。”这可以看作是对他作品最好的 注释。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 产生的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来展现母亲的爱的? 史铁生一生是否一开始就理解母亲的呢?
小结
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 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 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 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 了我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 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 我心中永恒的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