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六)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1、先秦古韵三十部是: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第三类宵部药部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第十类缉部侵部第十一类叶部谈部2、“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的韵目是:上平声入声下平声入声一东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萧三江三觉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鱼六麻七虞七阳十药八齐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锡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质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缉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盐十六叶十五删八黠十五咸十七洽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解释下列名词:●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
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六答案
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古汉练习题
古汉练习题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指的是“六书”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A、刃日除鱼B、象朱牧闻C、集日信暴D、山河旦车3、下面各组复音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匍匐参差萧条狼藉B、栗烈荒忽婀娜造次C、凛冽燕婉婵娟独特D、淡漠扶摇逶迤消息4、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宋何罪之有?5、下列四句中,用作指代性副词的“见”是()A、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6、下列四句中,用“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施事者)的是()A、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B、遂置姜氏于城颍。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7、在“是谁之过与”中,“是”的语法分析是()A、指示代词作主语B、判断词,表肯定判断C、指示代词作定语D、指示代词作谓语。
8、在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于是)的焉字句是()A、姜氏欲之,焉辟害?B、万钟于我何加焉?C、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D、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9、下列四句中,含介词前置宾语的“孰与”句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下列各句中,“以”用作连词的是()A、宫之奇以其族行。
11、下列各句中,“之”是动词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B、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C、负耒耜而自采之滕。
D、寡人之于国也,可谓尽心焉耳矣。
12、《论语·季民》:“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萧之言肃也”,这一注释属以下训释方式中的()A、义训B、声训C、形训D、互训13、在“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段是()A、用典B、委婉C、共用D、分承14、在“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中,“壮”的用法是()A、形容词用作谓语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5、下列各联诗句,有对仗的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古代汉语模拟题1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汉字的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等阶段。
2、许慎的《说文解字》给会意字下的定义是“,,是也。
”3、古国名“单于”,读音为。
4、在“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句中,“城”的意思。
5、训诂方法主要有、、等。
6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一句中,“书”的语法特点是。
7、在“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句中,“延”的意思是。
8、“汤”在古代专指,这个意义在成语“赴汤蹈火”中还保存着。
9、在“太后之色少解”句中,“少”的词性是,意思。
10、在“从左右,皆肘之”句中,“肘”的语法特点是,意思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四体二用”2、异体字3、偏义复词4、破读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行不义,必自毙2、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4、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5、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6、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7、姜氏欲之,焉辟害。
8、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9、故不能推车而及。
10、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特殊的语法特点(每小题2分,共20 分)1、焉用亡郑以倍邻。
2、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3、驴不胜怒,蹄之。
4、孟尝君客我。
5、夫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6、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7、城陷而虏。
8、姜氏何厌之有?9、时充国七十余,上老之。
10、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1、举例说明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2、辨析下列句子中同义词的差别:(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我见相如,必辱之。
3、举例说明训诂术语“谓”和“谓之”的区别。
4、举例说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六、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4分)韩厥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与师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古代汉语练习六答案——全解
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1. 先秦古韵三十部是: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第三类宵部药部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第十类缉部侵部第十一类叶部谈部2. “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的韵目是:上平声入声下平声入声一东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萧三江三觉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鱼六麻七虞七阳十药八齐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锡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质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缉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盐十六叶十五删八黠十五咸十七洽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代汉语 习题
思考与练习三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
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东赎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
“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彼D. 己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窈窕”的意思是:A. 身材苗条B. 品德高尚C. 容貌美丽D. 举止优雅答案:A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桃花B. 夭折C. 年轻D. 茂盛答案:D二、填空题4. “_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5. “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翻译题6.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悲伤。
7.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四、简答题8. 请简述《诗经》中的“风”、“雅”、“颂”三部分的特点。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的是各地的民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雅”是宫廷诗歌,语言典雅,内容多涉及政治、道德;“颂”则是祭祀用的诗歌,语言庄重,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
五、论述题9. 论述《左传》在古代汉语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汉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春秋》为蓝本,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同时,《左传》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其语言优美,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综合应用题10. 阅读以下古代汉语段落,回答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问题: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什么观点?答案: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认为,仅仅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和危险。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1.---------------1.汉字是【B】A。
拼音文字B。
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2.最早界说"六书"的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张玉书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B】A。
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B】A.象形B.指事C。
会意D.形声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6.与"颖"的形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7.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A.茅简耄空B。
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8.依据文字的通行时代命名的是【C 】A。
甲骨文B。
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9.以形体特点命名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10.因用途而命名的是【B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11.标志着汉字形体的演变最终完成的是【C 】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2.---------------1.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C】A。
只有现在的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
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C.只有早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
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 】A.许慎B。
张玉书C.阮元D.王引之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学著作是【B】A.《康熙字典》B。
《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C】A.秦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的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
古代汉语练习题(文字部分)
古代汉语练习题(文字部分)姓名:学号:分数:一、查《说文解字》,写出下列各字的小篆字形,并分析其结构类型。
向,《宀部》:“北出牖也。
从宀从口。
诗曰:塞向墐户。
”(150上)象形戒,《廾部》:“警也。
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59上)会意题,《页部》:“頟(额)也。
从页是声。
”(181下)形声章,《音部》:“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
十,数之终也。
”(58上)会意脩,《肉部》:“脯也。
从肉攸声。
”(89上)形声因,《囗部》:“就也。
从囗大。
”(129下)会意表,《衣部》:“上衣也。
从衣从毛。
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170上)会意集,《雥部》:“群鸟在木上也。
从雥从木。
集,雧或省。
”(79上)会意佞,《女部》:“巧讇高材也。
从女信省。
”(263上)会意“臣铉等曰:女子之信近于佞也。
”讇,《言部》:“谀也。
从言,阎声。
谄,讇或省。
”引,《弓部》:“开弓也。
从弓丨。
”(270上)会意報,《幸部》:“当罪人也。
从幸(nie)从fu”(215上)会意幸,《幸部》:“所以驚人也。
”(214下)Fu,《又部》:“治也。
从又从卪。
卪,事之节也。
”(64下)封,《土部》:“爵诸侯之土也。
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
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287下)会意即,《皀部》:“即食也。
从皀卪声”(106下)形声徐锴曰:“即,就也。
”间,《门部》:“隙也。
从门从月。
”(248下)会意徐锴曰:“夫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隙也。
”字,《子部》:“字,乳也。
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310上)会意兼形声二、结合字形分析,指出下列各字的本义。
1、息,《心部》:“喘也。
从心从自,自亦声。
”(217上)气息2、理,《玉部》:“治玉也。
从玉里声。
”(12上)3、保,《人部》:“养也。
从人从fu省,fu,古文孚。
Bao,古文保。
Bao,古文保不省。
”保,唐兰《殷虚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
”4、觉,《见部》:“寤也。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文字部分一填空:1 汉字属于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
分析字形有助于的了解。
2 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中只有、、、是造字之法;和则是用字之法。
3 许慎阐述“六书”是以汉字的形体为分析对象的。
4 的建立,是许慎《说文解字》的重大创造。
他概括出个偏旁作为,凡同一偏旁的字都系属其下;又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排在一起,分为若干大类,成为有一定系统的体系。
5 《说文解字》的部首是根据原则、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明代的《字汇》把部首减为部。
6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的面貌。
7 按《汉书艺文志》所列六书的顺序,写下许慎《说文解字序》中的六书的名称:。
8 六书中,形声是的造字方式。
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声符表示。
9 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兼任几个职务,后来新造一个字分担其中一个职务,这样,新造的字和原字就行成了的关系。
10 古今字有两个来源,一是;一是。
11 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形体不同的字叫做。
12 异体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不同;二,构件成分不同;三,不同。
构件成分不同又分不同、不同、不同三种情况。
13 繁简字是指和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数量上的对应类型,我们要特别注意繁简字之间的。
14 甲骨文通行的年代是。
15 金文是指铸刻在上的文字,它通行的时代是在。
16 大篆是指战国时期所使用的文字。
17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使用的文字就是所谓的。
18 对大篆稍加省改而创制的规范文字就是。
19 隶书是从中期以后开始盛行的。
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
20 楷书是间创造的。
21 就形体结构来说,“行”是个字。
22 部首“彳”chì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23 部首“广”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24 部首“隹”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25 部首“頁”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及其答案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1)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练习题)1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A)名词用作意动(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C)《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课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词语不是指古代的官员?() A. 大人 B. 老爷 C. 郎中 D. 小人2、“桂冠”是指什么?() A. 月桂 B. 牡丹 C. 玫瑰 D. 茉莉3、“杏脸桃腮”形容的是哪个部位的美丽?() A. 眼睛 B. 嘴巴 C. 脸庞 D. 脖子二、填空题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2、《左传》是记录哪一时期历史的史书?3、“楚河汉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三、解释题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金风送爽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含义:欲速则不达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四、论述题1、论述《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何不同?2、请论述汉语中的“南腔北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小人2、A. 月桂3、C. 脸庞二、填空题1、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2、《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3、“楚河汉界”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时期。
三、解释题1、金风送爽:秋风带来凉爽的感觉。
2、欲速则不达:一味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时,不出远门去,如果非出远门不可,必须告知父母确切的行踪。
四、论述题1、《关雎》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主题较为单一;而《蒹葭》除了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外,还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主题更为丰富。
2、“南腔北调”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域和方言的影响,导致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出现了差异。
这种现象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难度。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 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6
11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练习二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
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
“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
“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
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
”“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
“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
(《汉书·张骞传》)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鸿门宴》)后句是,“为……所”式。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06古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06 2 2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汉书·张骞传》)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
(《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许行》)后句是,“于”字式。
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
(《洛阳伽蓝记·王子坊》)不是。
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
用作“想”的宾语。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练习一]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
其中: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宋代徐铉等校定。
2.《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全文分为____篇。
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文字______个。
_______;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_____著的《_______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的《_____》,它的全名叫《__________》,大致反映了________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_______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__________》;6.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________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目次;7.《___________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_________》,其后影响较大的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辑的《________》,唐欧阳询等编的《____ ___》,唐______编的《初学记》、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____ __》,宋李昉等编的《_____ ___》、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__ ___》,明朝解缙等编写的《__ _____》;9.“三通”指的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____ __》、元马端临的《文献_______》,遇到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可资查询,后人又陆续加以编纂,合称为“___ _____”;10.政书会要之类影响较大的有《春秋会要》、《西汉会要》和《_______》等。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练习解答
古代汉语标点练习题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2、梁(1)北有黎丘部(2)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3)丈人归酒醒而诮(4)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5)矣无此事也昔(6)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7)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8)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9)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注释——(1)梁:梁国,即魏国。
魏曾建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
(2)黎丘部:一座叫做黎丘的小山。
部:通“培”,小土丘。
(3)道苦之:在路上折磨他。
(4)诮:责骂。
(5)孽:作孽啊。
(6)昔:昔日,这里指昨天。
(7)嘻:叹词,表惊叹的声音。
(8)端:通“专”,专门,特意。
(9)逝:往。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枯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5、(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沈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于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尝同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也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古代汉语练习题X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2、 (佗)复 与 两 钱 散 成 得 药 去 五 六 岁 亲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谓 成 曰 卿 今 强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无 急 去 药 以 待 不 祥 成 与 之 后 十 八 岁 成 病 竟 发 无 药 可 服 以 至 于 死
五、 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2、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5、 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为下Leabharlann 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练习(六)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汉语知识练习(六)一、注音释义1.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1)其级七千有余(2)少圜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C.常在床蓐D.凿地为坎,置煴火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臣今年四十有四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5.对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北冥有鱼冥,通"溟",深渊②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③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④而征一国者而,通"尔",你,第二人称代词⑤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⑥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余食赘行B.当察乱何自起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皆有怵惕恻隐之心7.下面选项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A.①⑤B.②⑥C.②③D.④⑥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 朝济而夕设版焉C. 秦伯说,与郑人盟D. 失其所与,不知9.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技盖至此乎B.遂散六国之从C.河海不择细流D.西取由余于戎参考答案1.答案:(1)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同“圆”,圆形的,指山石解析:2.答案:D解析:A项,“涂”通“途”,道路;B项,“去”通“弆”,收藏;C项,“蓐”通“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练习(六)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24分)丹之亚常卍受严邻巡希幽胡怡攻书民煎者茁贰郊望平术二、多项选择题。
(12分)1、.下列句子中,“及”用引申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故不能推车而及。
2.下列形声字中,形符在左下角的是( )。
A.裁B.疆C.榖D.窥3.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本义的是()。
A.虢,虞之表也。
B.表裘不入公门。
C.或援誓以表心。
D.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4.下列句子中,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A.王抑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B.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C.小人甘其垄亩,君子保其恬素。
D.什一,去关市之征,今之未能,请轻之。
5. 下列句子中,“发”是引申义的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射者正己而后发。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6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B.子归,何以报我?C.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E.吾子与子路孰贤?三、比较下列句子,说明上古汉语否定句宾语前置的条件。
(10分)1.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 人之不我行也。
”(《史记·孔子世家》)2.旁无介绍,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见也。
(袁枚《徐灵胎先生传》)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以其不嗜贤也。
(王符《潜夫论》)5.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6.毋友不如己者。
(《论语·学而》)四、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5分)五、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么?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
(共15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六、标点并翻译下面两段文章。
(24分)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①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①焦:皱折。
《战国策•魏策四》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附参考答案: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24分)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邻(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邻”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邻”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邻”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
1.BC2.ABC3.BD4.BCD5.ACE6.ABD三、比较下列句子,说明上古汉语否定句宾语前置的条件(10分)。
1.否定句。
2.代词。
3.代词要放在动词前面,副词之后。
四、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5分)1.“于”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
2.“为”字被动句式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
”“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
3.“为……所”被动句式“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
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
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
4.“见”字被动句式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
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见疑”即被怀疑。
5.“见……于”被动句式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
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
”“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被”字被动句式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
”“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五、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么?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
(15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是律诗,因为符合律诗的平仄格式;“不”拗,“吹”救六、加标点并翻译下面两段文章。
(24分)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以后,从路途中返了回来,衣服的皱折没拉平,头上的灰尘没洗去,就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看见一个人,正驾着马车向北走。
他告诉我说:‘我要到楚国去。
’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幺要向北走?’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即使好,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费用多。
’我说:‘即使费用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我的车夫好。
’我说:‘这几种条件越好,就会离楚国越远。
’现在您的一举一动都想成就称王天下的大业,您的一举一动都想得到天下的信任,依仗您强大的国家和精锐的军队去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地盘抬高声誉。
您的举动越频繁,就离称王天下的目标越远,就像要去楚国而向北走一样。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
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
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译文: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的时候见到了老虎,下沼泽的时候见到了蛇。
回来后,召见晏子并询问他说:“今天我出外打猎,上山的时候见到了老虎,下沼泽的时候见到了蛇,这大概是(人们)所说的不吉祥的(征兆)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吉祥的(征兆),这些征兆不在您说的情况中。
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是第一种不吉祥的(征兆);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用,是第二种不吉祥的(征兆);任用了却不信任人家,是第三种不吉祥的(征兆)。
(人们)所说的不吉祥的(征兆),是像这样一些情况。
今天您上山看见老虎,山是老虎的窝,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是蛇的洞穴。
到了虎窝看见老虎,到了蛇穴看见蛇,为什么是不吉祥的(征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