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试题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第六章生物氧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2.呼吸链3。

氧化磷酸化4。

P/O比值5.解偶联剂6.高能化合物7。

细胞色素8.混合功能氧化酶二、填空题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

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____.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第六章轮系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轮系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轮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齿轮传动中,齿数比是指()。

A. 齿轮的齿数B. 两个齿轮的齿数之比C. 齿轮的直径比D. 齿轮的周长比答案:B2. 轮系中,行星轮的作用是()。

A. 传递动力B. 改变传动比C. 改变旋转方向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在齿轮传动中,如果主动轮的转速为1000转/分钟,从动轮的齿数是主动轮的两倍,那么从动轮的转速为()。

A. 500转/分钟B. 2000转/分钟C. 1000转/分钟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填空题1. 轮系中,如果主动轮的齿数为30,从动轮的齿数为60,那么齿数比为______。

答案:1:22. 在一个行星轮系中,太阳轮的转速为200转/分钟,行星轮的转速为100转/分钟,那么行星架的转速为______。

答案:150转/分钟三、简答题1. 请简述轮系的基本组成。

答案:轮系通常由主动轮、从动轮、行星轮和行星架组成。

2. 轮系在机械传动中有什么作用?答案:轮系在机械传动中主要用于改变转速和扭矩,实现动力的传递和分配。

四、计算题1. 已知一个齿轮传动系统,主动轮齿数为40,从动轮齿数为80,求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为2:1。

2. 一个行星轮系中,太阳轮齿数为20,行星架固定,行星轮齿数为40,求行星轮的转速,如果太阳轮的转速为500转/分钟。

答案:行星轮的转速为1000转/分钟。

五、论述题1. 论述齿轮传动和轮系传动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答案:齿轮传动和轮系传动在机械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实现动力的高效传递,还可以通过改变齿数比来调整转速和扭矩,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此外,轮系传动还可以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如改变旋转方向和实现多轴驱动等,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完全竞争市场(试题含答案)

完全竞争市场(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B、不可能亏损;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3、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 VC,则厂商()A、亏损,立即停产;B、亏损,但继续生产;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4、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A、AR=A VC;B、总亏损等于TFC;C、P=A VC ;D、以上说法都对。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C、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D、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6、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A、MR=LMC≠SMC,其中MR=AR=P;B、MR=LMC=SMC≠LAC,其中MR=AR=P;C、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D、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7、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B、利润都为零;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D、以上说法都对。

8、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厂商退出这个行业;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9、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C、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D、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生理学第六章_消化和呼吸_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六章_消化和呼吸_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消化(digestion)2.吸收 (absorption)3.慢波 (slow wave)4.胃肠激素 (gut hormone)5.脑-肠肽 (brain-gut peptide)6.胃肠激素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of gut hormone)7.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8.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9.蠕动(peristalsis)10.微胶粒和混合微胶粒(micelle and mixed micelle)11.乳糜微粒(chylomicron)12.分节运动(segmentation)13.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14.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二、填空题15.消化液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Digestion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和______。

17.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______。

18.通过消化液中各种______的作用,可将食物中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

19.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是______。

20.消化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生电性钠泵活动增强时,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

21.Basal electric rhythm(BER)在人胃为______次/分,十二指肠______次/分。

回肠末端为______次/分。

22.欧式丛与麦式丛统称为______,它们互相形成突触,构成一个______系统。

23.从胃至横结肠接受副交感神经中______神经支配,结肠的其余部分则由来自______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

24.副交感神经纤维到达胃肠道的纤维都是节______纤维。

25.交感神经由脊髓胸腰段灰质______角发出,交换神经元后,______纤维分布到胃肠各部分。

第6章 树与森林测试题

第6章 树与森林测试题

第六章树与森林一、选择题1、设二叉树有n个结点且根结点处于第1层,则其高度为()。

A、n-1B、log2(n+1)-1C、log2n +1D、不确定2、设高度为h(空二叉树的高度为0,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度为1)的二叉树只有度为2和度为0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所含结点至少有()个。

A、2hB、2h -1C、2h +1D、h +13、设森林F中有4棵树,第1、2、3、4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为n1、n2、n3、n4,当把森林F转换成一棵二叉树后,其根结点的右子树中有()个结点。

A、n1-1B、n1+n2+n3C、n2+n3+n4D、n14、将含有8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从根结点开始顺序编号,根结点为第1号,其他结点自上向下,同一层自左向右连续编号。

则第40号结点的双亲结点的编号为()。

供选择的答案:A、20B、19C、81D、805、对二叉树从1开始编号,要求每个结点的编号大于其左右孩子的编号,同一个结点的左右孩子中,其左孩子的编号小于其右孩子的编号,则可采用()实现编号。

A、先序遍历B、中序遍历C、后序遍历D、从根开始进行层次遍历6、某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是()的二叉树。

A、空或只有一个结点B、高度等于其结点数C、任一结点无左孩子D、任一结点无右孩子7、在线索化二叉树中,t所指结点没有左子树的充要条件是()。

A、t-〉left==NULLB、t-〉ltag==1C、t-〉ltag==1且t-〉left==NULLD、.以上都不对8、二叉树按某种顺序线索化后,任一结点均有指向其前趋和后继的线索,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9、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中,任意一个结点均处在其子女结点的前面,这种说法()。

A、正确B、错误10、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结点数至少为()。

A、2hB、2h-1C、2h+1D、h+111、如果T2是由有序树T转换而来的二叉树,那么T中结点的前序就是T2中结点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试题集 (2)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试题集 (2)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试题集一、单项选择(合计34道)1.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根本目的是(D)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B.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抗战C.指出抗日战争的艰苦性D.为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2.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实质上反映了国共两党(D)A.对日态度的区别B.战略技术的区别C.抗战决心的区别D.阶级属性的区别3.“七七事变”是全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贴切的是(D)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C.日本旨在侵占全中国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抗战4.以下对1938年10月前国民党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C)A.消极抗战导致大片国土沦丧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利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D,努力奋战保住大片国土5.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中国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途径是(B)A.国共合作,维护统一战线B.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路线C.利用中国的战争正义性,争取外援D.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抗战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其实质是:(C)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克服根据地的经济困难C.削弱和限制农村封建剥削D.废除封建剥削制度7.20世纪30年代,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敌手的主要原因是(B )A.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B.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C.中国军队武器落后D.中国军队战术失当8.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B )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事态扩大B.要集中力量“围剿”红军C.削弱国内地方军阀的力量D.害怕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9.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B )A.逼迫蒋介石下台B.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C.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0.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C)A.中共的努力工作B.蒋介石态度的转变C.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D.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1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C )A.九一八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七七事变爆发D.南京大屠杀12.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经历了多少年(C)A.六年B.七年C.八年D.九年13.中共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D)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C、海外华侨业参加抗战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14.国共两党能够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D)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15.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的主要原因是(D)A.英美支持其抗战 B.全国人民要求抗日C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 D.日本扩大侵略威胁其统治1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焚毁汉文书籍,其目的是(D)A、用以加强法西斯统治B、强制推行教育制度改革C、列日语为必修的国语课D、妄图以此摧毁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17.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D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B、实行中日经济提携C、转嫁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18.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蒋介石一再强调:“制裁共党活动,就在运用民众力量,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高温使核酸变性。

C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A-C。

答:(D)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0.06-13.6nm。

B250-280nm。

C300-400nm。

答:(B)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50%。

B70%。

C90%。

答:(B)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62-63℃30min。

B71-72℃30min。

C60-70℃30min。

答:(A)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消毒。

B灭菌。

C防腐。

答:(B)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稀释平板法。

B滤膜培养法。

C稀释培养法。

答:(A)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A稀释平板法。

B滤膜培养法。

C稀释培养法。

答:(B)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A.血球板计数法。

B.涂片计数法。

C.比浊计数法。

答:(B)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20-40℃。

B25-37℃。

C35-40℃。

答:(A)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A0.3-0.4V。

B+0.1V以上。

C-0.1V以上。

答:(A)60985.黑曲霉在pH2-3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主要积累草酸。

B主要积累柠檬酸。

C主要积累乙酸。

答:(B)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A0.001%。

B0.1%。

C1%。

答:(B)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5-10%。

B10-15%。

C15-20%。

答:(B)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破坏膜的结构。

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阻碍70S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答:(C)60989.丝裂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B阻碍核酸解链。

C切断DNA链。

答:(B)二、判断题60990.在10分钟内杀死某微生物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微生物的致死温度。

安全生产试题第六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试题第六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表现分为几类(B)。

A、2 类B、3 类C、4 类D、5 类2、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是属于(B)的表现形式。

A、物的危险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C、管理上的缺陷3、隐患分级的标准不包括(D)。

A、隐患的整改B、治理和排查的难度C、影响的范围D、安全事故大小4、发生重大事故隐患,应当采取的措施(A)。

A、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B、边整改边生产C、发现事故隐患后即可生产5、导致事故的根源是( D)。

A、物的危险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C、管理上的缺陷D、隐患6、对排查出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按( A)进行登记。

A、事故隐患的等级 B、事故隐患的信息 C、事故隐患责任7、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开展事故排查工作的参与人员可以不包括(A)。

A、生产管理人员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工程技术人员D、其他相关人员8、( C)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政府单位B、中介机构C、生产经营单位D、其它社会机构9、(A)的危害较大、整改难度也较大,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重大事故隐患B、较大事故隐患C、一般事故隐患1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就当建立健全( D),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A、监督管理制度B、行政处罚制度C、约谈制度D、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C),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

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A、事故隐患报告制度B、举报奖励制度C、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12、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 B),并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A、承租合同B、安全生产管理协议C、生产管理协议13、( D)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六章学习迁移试题

第六章学习迁移试题

第六章学习迁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审题技能的应用,这是一种(A)。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进行划分,迁移分为(B)。

A正迁移和负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3、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境之中,这是一种(C)。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4、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写“森、磊、品”,这是一种(D)。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具体迁移5、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B)。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具体迁移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而知新”属于(A)。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7、关系转换理论是由(A)提出的动机理论。

A格式塔心理学家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贝尔8、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B)。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9、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的是(C)。

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10、美国心理学家嘉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C)。

A认知结构说B关系转换说C经验类化说D相同要素说11、当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属于(B)。

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2、心理学家陆钦提出的“量杯”实验证明了(D)。

A迁移现象B学习现象C一般迁移现象D负迁移现象13、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迁移理论是(C)。

A经验泛化说B认知结构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14、格式塔派日认为迁移的决定因素是(D)。

A相同要素B心灵的官能C认知结构D顿悟15、形式训练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桑代克B贾德C沃尔夫D奥苏贝尔16、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B)。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题-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题-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0.8mol·L-1变为0.2mol·L-1,则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02mol·L-1B.0.02mol·L-1·s-1C.0.06mol·L-1·s-1D.0.06mol·L-1·min-1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冰融化成水①胆矾受热分解①三氧化硫溶于水①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①石灰石高温分解①CO2+C 高温2CO①Ba(OH)2•8H2O与固体NH4Cl混合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3.由下列实验中的操作及现象,不能够推出相关结论的是A.A B.B C.C D.D4.将镁片、铝片用导线连接并插入NaOH溶液中,关于该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装置使用的铝片不需要处理表面的氧化膜C.电子由镁片向铝片移动D.NaOH溶液更换为任何电解质溶液,铝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5.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g)B(g)+3C(g)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AB .BC .CD .D6.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22Ba OH 8H O ⋅与4NH Cl 晶体的反应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D .Na 与2H O 反应7.已知某反应为放热反应,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 .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能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C .可能是一个燃烧反应D .一定是在常温就能发生的反应8.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市售暖贴的发热原理是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B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利用了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C .减少燃煤的使用改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 .明矾能用于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吸热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放热反应的活化能B .用NaOH 溶液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pH=7C .向NaOH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小D .用23Na CO 溶液处理水垢中4CaSO 的离子方程式:2233Ca CO CaCO +-+=↓ 10.SO 2既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又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如可生产SO 3并进而制得硫酸等,其反应原理为:2SO 2(g)+O 2(g)=2SO 3(g) ΔH=-196.6 kJ·mol -1。

心理学题库第6章

心理学题库第6章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2、任务开始之前设定奖赏的方法最好用于以下那种情境( B)。

A、创造性任务B、常规性任务C、偶发性任务D、艺术性任务3、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C )。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高级学习动机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C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7、下列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是( A)。

A.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B.老师告诉学生必须按计划学习C.学生为超越同桌的成绩而发愤图强D.学生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失误是因为能力欠缺8、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C )。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0、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11、下列不属于内部归因的描述是(C )。

宏观经济学试题第六章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试题第六章  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价格水平下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并使LM曲线右移B、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并使LM曲线左移C、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LM曲线右移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LM曲线左移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3、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 )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4、长期总供给曲线(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5、当(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C. 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D.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6、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的财政政策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7、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 )A.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8、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9、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10、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关系是()A.总是相等的B.实际GDP总是低于潜在GDPC.实际GDP总是高于潜在GDPD.实际GDP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潜在GDP,一般情况下,实际GDP总是小于潜在GDP二、判断题1、AS-AD模型是决定实际GDP和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之间关系的模型。

经济学原理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测试题

经济学原理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测试题

经济学原理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完全竞争市场: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均收益: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边际收益: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成本递增行业: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产者剩余: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停止营业点: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行业: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

[单选题] *A.向下倾斜的直线B.向上倾斜的直线C.向下倾斜的曲线D.等于既定市场价格的水平线(正确答案)2.如果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单选题] *A.亏损,立即停产B.亏损,但继续生产(正确答案)C.亏损,但生产不生产都可以D.不亏损3.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

[单选题]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正确答案)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4.完全竞争市场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

[单选题] *A.水平直线(正确答案)B.自左向右上倾斜C.垂直于横轴D.自左向右下倾斜5.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单选题] *A.MR=MPB.MR=MC(正确答案)C.MR=MUD.MR=AC6.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即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被称为()。

第6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试题

第6章  非战争军事行动试题

第六章试题一、名词解释(2)反恐怖行动抢险救灾二、填空(8)1.______________就成为战争能量通过和平途径释放的重要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既能够达成政治目的,又可以免于巨大破坏。

2.目前,我军已将遂行非战争行动纳入军队职能范围以及相对和平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范畴,2001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为部队的必训科目。

3.在和平时期,通过___________体现政治意图,则是最常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方式。

4.中央军委在大力加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对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____________,为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

5.在战争手段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选择_______、__________等非军事领域的方式以及通过非战争军事行动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成为国际军事斗争领域的新趋势。

6.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够防止___________,并为战争创造有利态势。

7.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两大功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当今世界两大祸害:一是,二是。

三、单选(20)1.在战争手段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选择政治、外交等非军事领域的方式以及通过()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成为国际军事斗争领域的新趋势。

A.战争手段B.国外恐怖势力C.非战争军事行动D.外交谈判2.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意味着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高风险,也使()成为谨慎的选择。

A.战争手段运用B.非战争军事行动C.打击恐怖主义D.维护社会稳定3.在不用战争手段就可以达成战略目的的情况下,()提高了达成战略目的的效费比。

A.战争手段运用B.维护社会稳定C.打击恐怖主义D.非战争军事行动4.在不用战争手段就可以达成战略目的的情况下,()是推进和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途径。

A.维护社会稳定B.非战争军事行动C.军事威慑D.国防建设5.()是履行我军新使命的内在要求。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试题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试题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1、(单选题)出入境证件签发机关、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对恐怖活动人员和恐怖活动嫌疑人员,有权作出的决定不包括()。

A.决定不准其出境入境B.宣布其出境入境证件作废C.决定将其驱逐出境D.不予签发出境入境证件正确答案:C2、(单选题)下面关于检验检疫机关发现涉嫌恐怖活动物品后的做法正确的是()。

A.应当依法扣留,在五日内将物品送交国家安全机关B.应当依法扣留,在五日内将物品送交公安机关C.可以将物品扣留D.应当依法扣留,并立即将物品移送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正确答案:D3、(单选题)为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有关机关批准,可以根据其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遵守下列一项或者多项约束措施,其中不包括()。

A.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指定的处所B.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活动情况C.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D.两年内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从事特定的活动正确答案:D4、(单选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判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依法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

A.最高人民法院B.有管辖权的基层以上人民法院C.有管辖权的高级以上人民法院D.有管辖权的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正确答案:D5、(单选题)下面关于反恐怖主义工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B.惩罚为主、惩防结合C.保持主动的原则D.坚持先发制敌的原则正确答案:B6、(单选题)下列关于公安机关的职权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B.发现恐怖活动嫌疑,需要调查核实的,应当迅速进行调查C.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对了解有关情况的人员只能在公安机关进行询问D.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员进行盘问、检查和传唤正确答案:C7、(单选题)下列关于在罪犯刑满释放前接受安置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置教育机构应当每年对被安置教育人员进行评估B.罪犯在刑满释放前必须接受安置教育C.被安置教育人员无权自行申请解除安置教育D.被决定安置教育的人员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正确答案:A8、(单选题)下列关于采取技术侦察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实数-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实数-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5是25的算术平方根B .1是1的一个平方根C .(-4)2的平方根是-4D .0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都是02)A .9B .±9C .±3D .33.14的算术平方根是()A .12±B .12-C .12D .1164的值约为()A .3.049B .3.050C .3.051D .3.0525.若a 是(﹣3)2()A .﹣3BC 或﹣D .3或﹣36.在22π72-,六个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A .4B .3C .2D .17.正方形ABC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A 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正方形ABCD 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 所对应的数为2;则翻转2016次后,数轴上数2016所对应的点是()A .点CB .点DC .点AD .点B8.已知﹣2,估计m 的值所在的范围是()A .0<m<1B .1<m<2C .2<m<3D .3<m<49.的相反数是()A .2-B .22C .D .10.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是8的立方根B .±4是64的立方根C .-13是-127的立方根D .(-4)3的立方根是-4二、填空题11.若a 2=(-3)2,则a=________。

12________.13=-7,则a =______.14______15.在实数220,-π13,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中,有理数的个数为B ,无理数的个数为A ,则A -B =_____.16.若两个连续整数a、b 满足a b <<,则a b +的值为________三、解答题17.若|a|=4,b =34,求a -b +c 的值18.如果一个正数m 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 -3和a -9,求2m -2的值.19.(1)(3x+2)2=16(2)12(2x﹣1)3=﹣4.20.求下列各式的值:;21.阅读材料.点M,N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m和n,我们把m,n之差的绝对值叫做点M,N之间的距离,即MN=|m﹣n|.如图,在数轴上,点A,B,O,C,D的位置如图所示,则DC=|3﹣1|=|2|=2;CO=|1﹣0|=|1|=1;BC=|(﹣2)﹣1|=|﹣3|=3;AB=|(﹣4)﹣(﹣2)|=|﹣2|=2.(1)OA=,BD=;(2)|1﹣(﹣4)|表示哪两点的距离?(3)点P为数轴上一点,其表示的数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BP=,当BP=4时,x=;当|x﹣3|+|x+2|的值最小时,x的取值范围是.22.将一个体积为0.216m3的大立方体铝块改铸成8个一样大的小立方体铝块,求每个小立方体铝块的表面积.参考答案1.C【解析】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是成对出现的.【详解】(-4)22.D【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详解】,又∵(±3)2=9,∴9的平方根是±3,∴9的算术平方根是3.3.故选:D .【点睛】考核知识点:算术平方根.理解定义是关键.3.C【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解析:∵211()24=,∴14的算术平方根为12+,故选C.4.B【解析】首先根据数的开方的运算方法,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结果精确到0.001即可,求出≈3.050.故选B .5.C【解析】分析:由于a 是(﹣3)2的平方根,则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得a 的值,进而求得代数式的值.详解:∵a 是(﹣3)2的平方根,∴a =±3,.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误认为平方根是﹣3.6.B【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概念解答即可.【详解】π2,是无理数.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7.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转一周后,A 、B 、C 、D 分别对应的点为1、2、3、4,可知其四次一次循环,由此可确定出2016所对应的点.【详解】当正方形在转动第一周的过程中,1对应的点是A ,2所对应的点是B ,3对应的点是C ,4对应的点是D ,∴四次一循环,∵2016÷4=504,∴2016所对应的点是D ,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解本题的要点在于找出问题中的规律,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以推测出答案.8.B【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不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得:3<4,3﹣2﹣2<4﹣2,即1<m <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3<<4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实数的性质.10.B【解析】根据立方根的意义,由23=8,可知2是8的立方根,故正确;根据43=64,可知64的立方根为4,故不正确;根据(﹣13)3=﹣127,可知﹣13是﹣127的立方根,故正确;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可知(﹣4)3的立方根是﹣4,故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解题关键是明确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是a的立方根,由此判断即可.11.±3【解析】【分析】利用a2=(-3)2求得a2的值,再求a的平方根即可.【详解】a2=(-3)2=9,a=±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关键是两边平方,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解.12【解析】【分析】,再求出3的算术平方根即可.【详解】,3.【点睛】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13.-343【解析】解:∵3(7)343-=-,∴a =-343.故答案为-343.14.0【解析】【分析】原式各项利用立方根定义计算后,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原式=0.3﹣0.2﹣0.1=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熟练掌握立方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1【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出A 、B 的值,进而得出结论.2,﹣π,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多一个0)是无理数,故A =3.013,是有理数,故B =4,∴A -B =3-4=-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16.5【解析】【分析】,求出a 、b 的值,即可求出答案.【详解】∵23,∴a =2,b =3,∴a +b =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17.17或9.【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 ,根据实数的运算,可得答案.【详解】a 4=,得a 4=或a 4=-,4c 16==,,当a 4=时a b c 431617-+=-+=,当a 4=-时a b c 43169-+=--+=.故a b c -+的值为17或9.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得出a 的值是解题关键.18.48【解析】【分析】根据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求出a 的值,利用平方根和平方的关系求出m,再求出2m-2的值.【详解】解:∵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3和a-9,∴(2a-3)+(a-9)=0,解得a=4,∴这个正数为(2a-3)2=52=25,∴2m-2=2×25-2=48;故答案为48.【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19.(1)x 1=23,x 2=﹣2;(2)x=﹣12.【解析】【分析】运用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解方程即可.【详解】(1)(3x +2)2=16;开平方得:3x +2=±4,移项得:3x =﹣2±4,解得:x 123=,x 2=﹣2.(2)312142x -=-().两边乘2得:(2x ﹣1)3=﹣8,开立方得:2x ﹣1=﹣2,移项得:2x =﹣1,解得:x 12=-.【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开方的方法求解.20.(1)-10;(2)4;(3)-1.【解析】【分析】利用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原式=﹣10;(2)原式=﹣(﹣4)=4;(3)原式=﹣9+8=-1.【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熟练掌握立方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1)4,5;(2)点A与点C间的距离;(3)|x+2|;2或﹣6;﹣2≤x≤3.【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几何意义解答;(3)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填空.【详解】(1)BD=|﹣2﹣3|=5;(2)数轴上表示数x和数﹣3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x+3|;(3)当x<﹣1时,有﹣x+3﹣x﹣1=6,解得:x=﹣2;当﹣1≤x≤3时,有﹣x+3+x+1=4≠6,舍去;当x>3时,有x﹣3+x+1=6,解得:x=4.(4)当x=1时,|x+1|+|x﹣1|+|x﹣3|有最小值,此最小值是4.故答案为5,|x+3|,﹣2或4.4,1.【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实数与数轴,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两点间距离的几何意义.22.每个小立方体铝块的表面积为0.54m2.【解析】试题分析:设小立方体的棱长是xm,得出方程8x3=0.216,求出x的值即可.试题解析:解:设小立方体的棱长是xcm,根据题意得:8x3=0.216,解得:x=0.3则每个小立方体铝块的表面积是6×(0.3)2=0.54(m2),答:每个小立方体铝块的表面积是0.54m2.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单元测试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小明家的厨房里有一个恰好能装下1kg水的玻璃瓶子,现有汽油、酒精和硫酸三种液体,它能够装下1kg的哪种液体()(已知ρ汽油<ρ酒精<ρ水<ρ硫酸)A.汽油B.酒精C.硫酸D.都能装下2.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绘制了有关铁的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3.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经过二十多天的任务后,成功将装有1731g月球土壤的密封样本罐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成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中国航天再一次创造了新的历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地球环境比月球环境湿润,月球土壤质量变大了B.1kg的月球土壤比1kg的地球土壤的质量小C.1731g月球土壤在月球上称量应该是2000gD.将月球土壤从样木罐里取出,质量为1731g4.根据生物学家的报告,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70%,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A.1kg B.10kg C.40kg D.70kg 5.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hB.韶关市初中八年级学生质量普遍约为100kg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D.我们正常交谈时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根据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块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B.干松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相同体积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质量大D.相同质量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体积大7.水平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烧杯,烧杯里都装有水。

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浸没在三个烧杯的水中,三个烧杯的水面恰好相平(水均未溢出)。

已知金属的密度(ρ铜>ρ铁>ρ铝),则三个烧杯里装水多少的情况是()A.放铜块的烧杯最多B.放铝块的烧杯最多C.放铁块的烧杯最多D.三个烧杯一样多8.关于物体的质量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质量变小了B.宇航员在地球上质量大,在太空中质量小C.1kg棉花和1kg铁块的质量相等D.把铁块加热再锻压成铁片,质量变小9.在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没有必要的是()①测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②将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并读出示数③测此时量筒和酱油的总质量④测倒出酱油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质量A.①B.②C.③D.④10.用天平测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B.把一粒米放在一杯子中,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出其平均值D.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每粒米的质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某品牌牛奶包装盒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cm3,现测得该牛奶的密度为1.2×103kg/m3,则这盒牛奶的质量为g;喝掉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安全生产试题第六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doc

安全生产试题第六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doc

--第六章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表现分为几类(B)。

A、 2 类 B 、 3 类 C、 4 类 D、 5 类2、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是属于(B)的表现形式。

A、物的危险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C、管理上的缺陷3、隐患分级的标准不包括(D)。

A、隐患的整改 B 、治理和排查的难度C、影响的范围 D 、安全事故大小4、发生重大事故隐患,应当采取的措施(A)。

A、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B、边整改边生产C、发现事故隐患后即可生产5、导致事故的根源是( D )。

A、物的危险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C、管理上的缺陷D、隐患6、对排查出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按(A )进行登记。

A、事故隐患的等级 B 、事故隐患的信息 C、事故隐患责任7、生产经营单位定期开展事故排查工作的参与人员可以不包括(A)。

A、生产管理人员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工程技术人员D、其他相关人员8、( C )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政府单位 B 、中介机构C、生产经营单位D、其它社会机构9、( A)的危害较大、整改难度也较大,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重大事故隐患B、较大事故隐患C、一般事故隐患1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就当建立健全(D),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A、监督管理制度B、行政处罚制度C、约谈制度 D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1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C),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

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A、事故隐患报告制度B、举报奖励制度C、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12、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 B ),并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A.改革开放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D.实现共同5BCC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 )。

A.和平与发展B.革命与战争C.世界多极化D.经济全球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四项基本原则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D )。

A.科学发展观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五位一体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 A)。

A.改革开放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四项基本原则D.发展市场经济6.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 A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B)。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B)。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 C)。

A.提升经济总量B.增强综合国力C.一切为了人民D.发展生产力10.最先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是( B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二、多项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CD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AB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3.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
A人口多,耕地少 B自然资源贫乏
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我国将长期处于
A人民生活的小康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渡时期
5.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
A五十年 B一百年 C二百年 D三百年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
A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C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9.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是
A 前资本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 新民主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0.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的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我们
A 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 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
C 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
D 既积极发展,又防止急躁情绪
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A.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B是从实际出发的内在要求
C.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D.是认清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小康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有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
A“两个基本点”要围绕着“一个中心”
B “一个中心”离不开“两个基本点”
C “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首次提出的。

2.生产力的发展无法跳跃,因而我国也必须要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

3.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

4.反腐工作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5.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

6.我国的发展战略步骤是在“十二大”上确立下来的。

7.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基础上没有本质区别。

8.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身力水平总体不高。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了性质和程度的统一。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体现。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如何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五、论述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2.怎样理解“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B
3.D
4.B
5.B
6.B
7.D
8.C
9.D 10.B
二、多选题
1. ACD
2.ABCD
3.ABC
4.ABCDE
5.ABCD
三、判断题
1.T
2.F
3.F
4.F
5.T
6.F
7.F
8.T
9.T 10.T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的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中为心,坚持项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如何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据:
第一,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本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

第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四,社会主义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也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正确结论。

(2)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二,必须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三,必须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四,必须注意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1)内容: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
第一,这个基本纲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这个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第三,这个基本纲领对于在现阶段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实现这个基本纲领,与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五、论述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是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基本国情;
我国现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我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依据;
为了避免和克服过去不切实际、超越阶段、急躁冒进的错误,使我国脚踏实地,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埋头苦干,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怎样理解“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地统一于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只有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别的中心,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关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经济建设开辟道路,提供动力。

坚持改革开放能促进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