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能辨别不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

4.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与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投影仪、图片、地图。

教学素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不同地理环境的思考与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

并结合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向学生深入解释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3.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了解,比较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动植物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4.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提问。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拓展(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与地理环境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深入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1.列举你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处差异,并解释原因。

2.你认为保护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举例说明。

六、课后作业1.写一篇文章,就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2.收集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和资料,以展示形式呈现。

参考答案:1.山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比如在海拔不同的山区,气温、雨量和植被类型都会有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山地地理环境的高度和陡峭造成的,高处气温低,陡峭的山坡容易引发滑坡等自然灾害。

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实用教案

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实用教案

【对上一题探究(tànjiū)】
整体性是地理环境两大特征之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xiānghù) 作用、相互(xiānghù)制约、相互(xiānghù)渗透的重要体现,把握这一特征的基本 思路主要有两点:
第一,可以从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等五大要素中 选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 而把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亚 寒 带 大 陆 性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温带季风气候
66°34N
中 纬 度 地 区 (dìqū)
地中海 气候
亚 热 带 季 风 气候
西岸
冰原带
苔原带
中部
亚 寒 带 针 叶 林带
温 带 落 叶 阔 叶林带
温 带 草 原 带
温带荒漠带
温 带 落 叶 阔 叶林带
亚 热 带 常 绿 硬叶林 带
亚 热 带 常 绿 阔叶林 带
大气
第9页/共45页

地貌
第十页,共45页。
【重点要点探究】
例.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答.案水(d系á à(snh)】uǐxì)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燃料、滥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大气
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2 CO
地壳中碳 元素减少
气温
气候
极冰
增多
升高
变暖
融化
海平 面上 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聚焦考纲】1.了解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熟记自然带名称,能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你的知识框架】【考点梳理】一、自然要素与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进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大气中的的形成与生物生命活动有关;改造水圈:改变陆地水的和陆地的;改造岩石圈:参与形成岩,加快岩石,促进土壤形成。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各要素通过、、等方式,进行着迁移和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和相互的整体。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如、。

2. 整体性的表现主要表现举例说明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变是统一的(一要素演化伴随其他各要素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西北地区过度樵采对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北半球分布模式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自然带更替形成影响显著景观变化气候陆地自然带植被和土壤分异规律基础因素地区以大陆西岸为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垂直带谱与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基带与一致。

拓展:雪线高度雪线,在高纬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气温:一般背阴坡气温低,雪线低;纬度越高,山脉雪线越低;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降水量:一般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主要是因为南坡降水多。

地形: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起伏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____________山系)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典型例题1】读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1)-(2)题。

§5.1.2.《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5.1.2.《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重 难
点 点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由 、 、 、 、土壤、 等 地理要素组成。这些各要素之间的形成了相互 、相互 和 相互 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主要的功能有 和 。 在海洋生物作用下, 大气中的 和海水中的溶解的钙, 加速形成 沉淀, 这是减缓大气 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和 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它是以 为基础, 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在全球自然带中以 和 最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它是以 为基础, 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在全球自然带中以 最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由于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组合不同而形成的。 当地所处的自然带与山麓的自然带 。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与山地所在 的纬度、高度密切相关,一般海拔、相对高度越 , 垂直自然带数越 多, 越完整;纬度越 ,垂直自然带越多。 【小结】 略 【课堂训练】
读 P73 图 板块分布
P74 学生独 立思考后 完成
学生自己 总结 P81 独立完 成【活动】
一 选择题 学生独立 1.从我国的南部沿海开始到吉林的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属于-----------( ) 思 考 后 完 A. 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成总结 2.从我们吉林市到乌鲁木齐市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 ) A. 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每天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 中二氧化碳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 ) 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D 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4.下列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森林破坏无关的是( ) A.某河流近年含沙量增大 B.某地区地下水被污染 C.某山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D.地表水土流失加重,气温年较差增大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探究】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__________进化即__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最显著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__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自主探究】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__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__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__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导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标展示: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 地理要素间进行这物质与能量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和等。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温馨提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

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其他要素的改变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温馨提示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和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和土壤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呈分布重要记忆内容: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气候类型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海陆分布水热状况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典例剖析例一:下图为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试说明要求: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主要知识点:1、自然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相互和相互的整体。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改变;(2)改变的化学成分,改善的水分状况;(3)加快了的分化,促成了的形成。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了新功能,如功能和功能。

4、生产功能是指的能力,主要依赖于作用,是自然环境的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5、平衡功能是指,的能力。

6、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的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7、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及的改变,即“”。

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试说明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主要知识点:1、地球表面相应的、和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呈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地域分异规律3、山地垂直带是在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带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海拔越,垂直带数目越,垂直带谱越。

4、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使得农业生产产生了地域差异,这是因为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一个根本原因。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教师版)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教师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学习目标】1.能识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能识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3.能背出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重点】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易错易混点】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知识归纳】【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1.自然环境的组成(1)圈层: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生物圈、E土壤圈、人类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自然环境整体性含义及主要表现(1)整体性含义: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表现①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①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②强弱:取决于各组成成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a.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b.弱: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4)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典例1】【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材料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

1.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基岩裸露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二、三、四章分别学习了大气、水、地貌等相关内容。

而本节重在向学生揭示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看书自学、讨论。

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砍伐森林的图片,思考乱砍乱伐会出现什么后果?【设计意图】用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引入,实用性强,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说一说:根据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说图中都反映了哪些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思考: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思考学科素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探究:根据课本P86图5-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探究: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认识到地理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2. 使学生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3. 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4.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一定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综合体。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原因:地球表层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结果。

3.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形成:受地球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表现: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的差异性。

4.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例子: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表现和原因;2. 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3. 利用图表和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2. 讲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表现,解释整体性的原因;3. 讲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差异性形成和表现,引导学生理解差异性的原因;4. 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以区域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问题;六、教学实践与探究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分析所考察地区的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概念的理解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应用实例中的表现;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实际应用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二、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条件的制约。

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的高度不同(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具体如下图所示:(3)雪线在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

(4)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一般排列顺序:基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带→带。

有的中间会存在过渡带。

(5)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纬度位置愈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 (纬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迎风坡(高于、低于)背风坡;阴坡(高于、低于)阳坡。

雪线高度问题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3~5题。

3.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4.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5.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性17.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___________因素为基础的。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目标定位】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形成相互 _________ 、相互 __________ 和相互 ______________ 的整体。

2. 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归根结底:光合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圈 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 水圈 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促进土壤的形成水循环 生物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 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 续运动的过程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 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过程吸收作用、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 岩浆的过程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 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 重熔再生物 质 循 环 简 图」丨M 降发水1 I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 重力能(降水、径流)T V--/Vic PH 能- 冬zee 竹訂冃化学能呼吸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 力能、岩石、生物、 ___________ 、地形等。

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各要素1拉物环境浆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3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⑴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课时教案学科:高一地理授课教师:吕亚东单位:济军生产基地中学【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1课时【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能力目标:掌握解决地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环境的整体观及科学、正确的环保观。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

【重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难点】1、掌握解决地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方法】讲议结合法【教具】多媒体材料【教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外部环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内部环境)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地理环境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呢?<讲授新课>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生复习>同学们回忆地理环境的四大循环过程。

<教师强调>(1、过程。

2、参与者。

3、意义。

)<播放媒体材料>师生共同完成四大循环的相关问题。

<提问>:四大圈层的关系怎么样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三个相互)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并自然推导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播放媒体材料>师生共同完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

<应用>1、环境保护: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学生举例说明)<总结>“牵”一发而“动”全身。

2、解决地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要从题干给定的有限信息通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分析出这一区域的总体的自然环境特点。

即从表象信息———→隐含信息。

而往往隐含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播放媒体材料>由该景观图你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补充。

<总结>“给”一发而“知”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程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程教案

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十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途径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过程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统一性4.理解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5.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本讲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本讲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地理环境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续运动的过程重熔再生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

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

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

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

[ 经典例题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分解作用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图10-1(1) 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④,⑤,⑥,⑦ ,⑧,⑨,⑩。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

3. 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3.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4.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

2.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原因和表现。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原因。

3. 实例分析: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和表现。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环境调查,深入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地理环境研究的心得与经验。

3. 开展地理环境主题的课外活动,如摄影、实地考察等。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2
【教材分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依据课程标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主题而设计的。

本章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是在学生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之后安排的,是对本章学习的总结和提高,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地理观念,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该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实例比较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

(2)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冷季型草坪给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带来的影响及产生的原因。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化的可行性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植被带分布及名称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分析:
①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②比较珠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③想一想,珠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知识点归纳总结: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不完全一致。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小越简单。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4.影响雪线(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雪线海拔高;纬度越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练习: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森林,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
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
(2011江苏卷)图7是某山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4、5题。

4.这座山可能是
A. 喜马拉雅山
B. 乞力马扎罗山
C. 太行山
D.天山
5.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6:下图四山地自然带红色虚线表示雪线,完成下列要求:
①判断纬度高低
②最可能位于的半球位置
③判断迎风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