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f8bcc67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7.png)
尺度小
五带的划分
自然带的分布
秦岭的阴坡和阳坡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组成要素的差异 导致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地 域分异规律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它是永久性积雪与 季节性积雪的界限。
(夏季,山上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雪线
夏季冰雪带的下限
冬季冰雪带的下限
雪线-雪线的影响因素
1.气温(热量和纬度)
阳坡 阴坡
坡向-雪线阳坡高于阴坡
冰川带 ① 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融雪快,
雪线
雪线高
草甸带 ② 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低,融雪慢,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一、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 能量运动的结果。
1.地域外部条件
①太阳辐射量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 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 同,使得水循环、生物 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 青藏高原区 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 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相对高度越大
5km
4km
3km
相对高度越小
2km
1km
0
高山冰川 高山荒漠 高山草甸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冰川带 草甸带 森林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通用5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4571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e.png)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通用5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篇11、作为一名新老师带领毕业班,我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并且经常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而调整自我。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7ba1d2efa417866fb94a8e22.png)
北极圈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地中海气 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荒漠带
亚热带常 草原带 绿硬叶林 北回 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 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二、自然地理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基础: 热量
(2)地域分异: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二、自然地理分异规律 2、由沿海向内陆
(1)形成基础: 水分
(2)地域分异: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Hale Waihona Puke 二、自然地理分异规律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形成基础: 水热
山地水热变化主要由海 拔和坡向决定:迎/背 风坡、阴/阳坡。 (2)地域分异:
垂直分异
二、自然地理分异规律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特征:
①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②由山麓向山顶自然带变化与 由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③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 带谱越多。
④山地不同坡向由于水热差异,自然带形成差异。
雪线:冰川积雪下限(0°C)。
影响因素:气温、 降水、坡度。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差异性
1、含义: 地球上不同地方,自然环境不同。
2、形成
纬度差异 海陆差异 海拔差异
水热 差异
气候 差异
植被 差异
土壤 差异
3、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 区分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植被类型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f908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2.png)
自然保护区设计
自然保护区设计是地理环境差异性在实践中的另一重要应用。通过合理设计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维 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以上三个尺度的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及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人类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理 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03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纬度地带性
总结词
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分布不均,从而形成不同纬度带的气候、 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究,提高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02
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分析和模拟,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03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地理环境差异性数据进行深
度挖掘和学习,提高研究效率和精度。
地理环境差异性研究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资源可持续利用
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详细描述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特征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 高,气候逐渐变冷,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同时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垂直地带性在地球表 面的高山、高原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04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实践 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地理环境差异性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22f6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1.png)
讲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组成的环境。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规划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通过图表和案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人类的影响。
一、气候差异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显著影响。
1.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湿润,温度变化较小。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水稻、香蕉等。
然而,热带地区也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和台风的袭击,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威胁。
2.温带地区:温带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适合一些粮食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玉米等。
同时,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也适宜人类生活,人口较为集中。
3.寒带地区:寒带地区位于地球的极地附近,气候寒冷干燥,温度极低。
这种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寒带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如北欧国家的养殖业。
二、地形差异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貌特征。
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影响着水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的便利性等。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的发展。
许多平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产地,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美国的中西部大草原等。
2.山地地区: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山峰重叠,水资源丰富。
山地地区适合林业和水资源利用。
例如,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重要的林业区,靠近山脉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峡谷地形建设水坝发电。
3.高原地区:高原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高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如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三、自然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更具发展潜力。
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矿产资源差异巨大。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054e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9.png)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一、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以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球表层的规律和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性。
本教案将从气候、地貌和水文三个方面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气候差异性1.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特点是温度高、年降雨量大、季节性明显。
热带气候对农业产生良好的条件,很多热带地区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均匀。
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也为工业和居住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位于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条件恶劣,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较大,但也有少量原始居民适应了这种环境。
三、地貌差异性1.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美国的中西部大平原。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拥有广阔的耕地和水资源。
2.山地:山地是指地势高、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山地地区地形复杂,对农业和交通有一定的制约,但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旅游业。
3.高原:高原是指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安第斯高原。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畜牧业发展,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水文差异性1.河流系统:河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不同地区的河流系统差异很大,如亚马孙河和尼罗河的流量差异很大,对当地的交通和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地下层的水体,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差异会影响到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等诸多方面。
3.降水分布:降水分布是指降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
降水分布的差异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例如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a3f1837c6bd97f192379e965.png)
冰原带
注意: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
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 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 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 针阔混交林-山地寒温性针叶林 带-亚高山寒温性灌丛草甸带高山寒冻草甸垫状植被带-高山 寒冻冰碛地衣带-高山冰雪带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怎样?呈 现何种自然带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大致沿水 平(等高线)延伸,垂直变化。 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异 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
大陆东西两侧自 然带分布纬度位 置的差异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 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 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 地下水 绿洲)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 大陆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
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 湿,大陆东岸寒流流经降
分布纬度低
温减湿
影响因素 水分条件的 变化
洋流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北极熊、海豹
北极圈
驯鹿、北极狐
驼鹿、紫貂
松鼠、 黑熊
阿尔卑 斯山羊
黄 羊
双 峰 驼
旱 獭
松鼠、 黑熊
猕猴、 灵猫
北回归线
袋鼠、单峰驼 长颈鹿、羚羊
大象、 孔雀
赤道
猩猩、河马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的概念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 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这就是地域分异。
(完整)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完整)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0f557a349ec3d5bbfc0a7446.png)
【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二、教学目标:1、陆地自然带的涵义;2、地域差异原因;3、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三、重难点讲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知识点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a、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6b6b9603b7360b4c2e3f64bf.png)
E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C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23.5° 10° 0°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G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F
B
A
热带季雨林带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的概念: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 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 差异。
直地域分异图。
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
发育高山草甸草原。
(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
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
所需的水热条件。
答案
探究点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 北坡? 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 北坡多,雪线低。 (4)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南坡 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
差异性 原因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
水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也不同
陆地自然景观(自然带)
二、世界陆地自然带
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
90° 70° 60° 40° 30°
L k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极地(苔原、冰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I J 温带荒漠带 H
温度:南坡纬度低,温度高;南坡是阳坡,温度高 降水: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
ABCD四座山峰,山顶均有冰川积雪带,判断
S
N
S
N
S
N
S
N
A
B
C
D
⑴位于北半球的山峰是(AB ) ⑵南坡为迎风坡的是(BC ) ⑶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DABC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71eef6879b6648d7c0c74627.png)
东非高原 北欧 秘鲁沿海
地带性因素理想状况
非地带性因素现实状况
有亚带草原 带
改变为温带荒漠带
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分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 异规律(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狭长型自然带分布
热带雨林带
改变为热带草原带
同纬度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延伸
热带草原带
分布空间: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典型植物:银杏、梧桐、枫树等 植被特征: • 冬季寒冷/光照不足→落叶 • 雨热同期→阔叶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是落叶林? 1、由于纬度高,极端气温常常较低; 2、冬季降水偏多,光照不足,植物营养供给不足。
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布空间: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南半球没有) 典型植物:松树、杉树等 植被特征: • 气候寒冷→树种单调;针叶 • 光热稀缺→立木端直;高大乔木
90°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7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0°
温带海洋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性气候
40° 地中海
气候
30°
热带沙漠气候
20°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10° 0°
热带雨林气候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冰原带/苔原带
(寒带冻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
温带落叶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存在空间分布规律
陆地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相似的区域→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相似:大气、水文、土壤、生物…… 以直观且稳定的植物(植被)命名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空间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和水分条件制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fe6d7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f.png)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PPT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c9b6b6172ded630b1cb66e.png)
自然带沿海拔变化的方向更替(由山麓 向山顶更替) 产生原因:海拔高度变化导致的水热变化
28
思考:垂直自然带分异和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的表现有无相似性?有何相似性?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29
规律一:相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 直 分
(一)
(二) (三) (四)
10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总结呈南北方向分异的各自 然带更替规律?
随沿 纬纬 度线 变延 化伸
11
12
(三)
(二)
(一)
请将景观图片按 说一说你 形成这样地域 照合理的次序放 发现了什 差异的主要因 到底图相应位置。 么规律? 素是什么?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更替:沿经度变化 方向。 延伸:沿经线方向。
垂直地带性
更替:沿海拔 变化方向。
图 示 纬度高低引起热量
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 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成 同时也受水份条件 因 的影响。在高纬和 低纬地区表现得明 显。
距海远近引 起水分差异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 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同时也受温度的影 响。在中纬地区表 现得明显。
干湿度地带 沿经度变化方向 分异规律 (东西方向)
水分
非洲大陆
欧洲西海岸
15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0依次向南、向
北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200E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垂直带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 热量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https://img.taocdn.com/s3/m/063bf9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e.png)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当我们观察地球时,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现象:自然地理环境在各个地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还涉及到地形、水文、生物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为我们的星球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多样性,也对我们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气候的差异性。
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
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炎热干燥,有的地方寒冷潮湿。
这种气候的差异性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区受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所导致的。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由于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间较长,因此具有热带气候的特点,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则具有寒冷的气候特点。
此外,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通常较低,而盆地地区则具有相对温暖的气候特点。
其次,地形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因素。
地球上的地形多种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
这些不同的地形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了植被和土壤的形成。
例如,平原地区的土壤通常较为肥沃,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种植,而山地地区的土壤则较为贫瘠,通常适合林业的发展。
此外,水文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对自然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靠近河流的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同时也可能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海洋地区则具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最后,生物多样性也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生物种类。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是地球上生物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而极地地区则生物种类较少。
这些不同的生物种类不仅为我们的地球增添了多样性,也对自然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种差异性使得我们的地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
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
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
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
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
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
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
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这里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
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谱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
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地域差异;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知识结构八、教学设计第1课时【引入新课】1.从复习提问入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2.用景观图片引入。
教师出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或者,教师提问学生旅游经历,将不同学生到过的不同地区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对比)3.设问引入。
教师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然后问学生是否认可这种观点。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
【承转、过渡】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1【设问、分析】: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
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打出投影胶片图5.6或利用挂图,并板书简单图示如下)(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画出上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5.6完成右半部分内容。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2课时【引入新课】(提问)请几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当地的景观和我们中山有什么不同。
并指出这种不同就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
并复习自然带的分布。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师]比如说我们如果坐火车从中山出发到北京,一路上会依次看到什么自然带的景观呢?[生]依次会出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景观。
1.(进一步设问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
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读图]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结合上述分析将课本两幅景观图5.7、5.8粘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生]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师]对,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
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2.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图5.9、5.10两幅景观图,[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
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3.(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5.11)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
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
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分析、讲解】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
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呢?(学生回答)对!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这样的地方就叫绿洲。
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还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引导学生读5.6图分析)。
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
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布规律不同最后可以把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成下面一个表格,方便学生巩固记忆。
【课堂小结】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
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
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
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
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概念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分异规律⑴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⑵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中纬度最明显⑶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十、练习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4.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6.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7.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B.亚寒带地区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