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含答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1。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
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2。
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
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3.“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综合性D.区域性4.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5.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6.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B.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8.自然林无人施肥,仍能生长茂盛,其重要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充分B.位于沿海地带,降水丰富C.大多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周围,二氧化碳含量高,有利于有机物的形成D.林中枯枝落叶被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土壤9.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最不合理的是()A.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B.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C.排干湖泊、沼泽,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D.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10.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的还田速度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D.江南丘陵地区使用石灰等物质,中和土壤酸度11.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属于(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2.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14题:13.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A.北坡是阳坡B.南坡是阴坡C.北坡是迎风坡D..南坡是迎风坡14.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到()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15—17题:15.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A.热带雨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6.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度的自然带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位于米以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1—3题。
1.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3.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 m以下B.1000~1500 mC.2000~2500 m D.3000~3500 m【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生长季末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长季是生长季始期到生长季末期的时间,因此图示海拔越高生长季越短,故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A错误、C正确;秦岭山区的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生长季始期较早,生长季末期较迟,因此B、D错误。
故选C。
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B正确。
故选B。
第3题,随着海拔升高,山坡面积缩小,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秦岭山顶附近,在4个选项中,选项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顶附近,故选D。
【答案】(2020·河北衡水高三期末)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
增强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阔叶灌丛D.落叶阔叶林5.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A.P植被类型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D.高寒蒿草杂类草草甸6.该河流可能是( )A.岷江B.珠江C.湘江D.淮河【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EVI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始向上下减少,说明P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P处可能是灌丛,C正确。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的陆上溶洞,后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蓝洞形成时期生物发展的主要事件是A.哺乳动物时代B.人类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孢子植物时代【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洋蓝洞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是人类出世并迅速发展时代,故选B。
【2】材料中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B.臭氧层被破坏C.地壳下沉D.全球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人类活动燃烧矿物质燃料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故选D。
2.下列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海生藻类D.孢子植物【答案】A【解析】在地球历史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岩石、构造、古生物、地磁、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生物始现于中时代的是爬行动物。
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这一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和公平的观念B.公平和环境的观念C.环境和权利的观念D.发展和权利的观念【答案】B【解析】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故而对于全球性气候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巴黎协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和环境的观念。
【点睛】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可持续发展代人的利益。
4.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mm—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选择题(题文)下图甲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1】A. 地势高低B. 纬度高低C. 迎风背风D. 距海远近【2】(小题2)图乙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1】B【2】【2】A【解析】试题分析:【1】【1】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图a 、图b海拔相同,自然带种类也相同,但图b的基带分布海拔范围低,说明纬度较高。
图c的海拔低,根据山麓自然带判断,图c纬度更高。
因此图中的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B对。
地势、迎风坡、距海远近,不是基带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
【2】【2】读图乙,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15度,属于热带。
降水量大,各月都较多,应是热带雨林气候。
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甲植被类型中,A对。
根据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其它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B、C、D错。
选择题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温带荒漠带D. 针阔混交林带【2】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纬度位置B. 山体坡度C. 大气环流D. 海拔【答案】【1】C【2】B【解析】【1】天山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北坡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在山腰上降水较多,故在山腰形成森林,向上海拔高形成高寒草甸及冰雪带,向下降水越来越少,逐步过渡为山地草原、山麓温带荒漠,甲正处于从山腰上森林向下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山麓荒漠地带,所以C正确,【2】要形成丰富完整的自然带,就需要一定水热条件,而从海陆位置的角度看,该地深处内陆,水汽到达少,而北坡受西风影响,且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有利于西风进入,产生降水,中纬度温带加海拔高,使其在垂直方向上有差异的可能,大气环流(西风)带来一定的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天山南北坡的坡度没有很大的差异,影响最小的为坡度,故选B。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更”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更”,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2.当公转速度为N时A.漠河市民----欢庆“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疆----冰山座座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处于雨季3.若某城市与M点同纬度,则其所在国家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口增长模式应当是A.亚寒带针叶林原始型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传统型C.亚寒带针叶林现代型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代型【答案】1.B2.A3.C【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公转速度的变更规律和读图综合分析实力。
依据甲图0°纬线上的自转速度为1670KM/h,而M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故推断其位于60°纬线。
图乙中N点时为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公转经过远日点时(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故推断N点为7月初。
2.由上题可以推断地球公转至N点时,为每年的7月初,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且起先向南移动,北极圈旁边还是有极昼现象的,所以A正确;新西兰此时处于冬季气候暖和潮湿,不行能出现太多的冰川,B错误;我国处于夏半年,松花江不行能有银装素裹,C错误;悉尼此时为冬季,气温低,降水少,D错误。
3.若某城市与M点同纬度,南半球该纬度没有该城市分布,只能是位于60°N。
则其所在的国家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亚寒带针叶林。
该纬度所经国家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应当是现代型,C对。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A.①降水稀有,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足够,植被类型为荒漠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潮湿和半潮湿地区 D.④水热足够,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其次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C.③到④人口密度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更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答案】4.C5.B【解析】4.①位于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属于内流区,但不全是内流河,A 错误;②位于半干旱区,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B错误;③位于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潮湿和半潮湿地区,C正确;④水热足够,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误。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试题1(含答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2.造成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位置3.亚欧大陆东岸35°N~50°N之间和西岸40°N~60°N之间的自然带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下列自然带中,生产量最大的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温带荒漠带5.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①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②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更替③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或条带状④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6、在我国大陆东部,坐汽车从北向南,看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分异现象7、非洲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分异现象8、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9.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A..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B.是以土壤为基础的C.是以水份为基础的 D.是以地形为基础的10.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距海洋远近不同C.地势高低起伏 D.受寒暖流影响不同11.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 m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2.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植被变化依次为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结合自然带分布的模式图可以判断该自然带沿大陆西岸的经线方向,由高纬向低纬变化;甲地年均温15 ℃,年太阳辐射较强,年降水量约600 mm,属于亚热带地区,因此甲植被应为常绿硬叶林。
第2题,由图可知,植被变化依次为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常绿林—荒漠,结合自然带分布的模式图可以判断该自然带沿大陆西岸的经线方向,由高纬向低纬变化,故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4.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5.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答案 3.C 4.D 5.B解析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4题,天然白桦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的分布,说明其温度较同纬度低,由图示可知地形为主导因素。
第5题,喇叭沟门的纬度、海拔比香山高,所以同时期气温比香山要低,因此观赏金黄色树叶美景的时间比香山最佳观赏期应略微提前些。
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被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自然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与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试题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试题1.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陆分布的影响D.地形的影响【答案】D【解析】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是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东侧受安第斯山对西风的阻挡,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沙漠。
因此东西两侧植被的不同是受地形的影响。
故选D【考点】自然带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成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结合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位置,分析两侧降水不同的原因。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基础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植被【答案】B【解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表现在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的差异,进而导致水分的差异,那么水分的差异就是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基础。
故选B【考点】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点评:本题考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理解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3.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A.喜马拉雅山B.乞力马扎罗山C.阿尔泰山D.落基山【答案】B【解析】山地中自然带的带谱多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纬度越低,带谱越多;海拔越高,带谱越多。
对比四座山,乞力马扎罗山纬度最低,海拔最高,那么带谱最多,自然带最复杂。
故选B【考点】垂直自然带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因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明确四座山的位置及海拔。
4.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答案】C【解析】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异;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属于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而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研究JW鲤择塑卜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m)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4章检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
第四章检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辽宁二模)热融湖塘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因温度升高导致地表土层沉陷,融水汇聚于洼地形成的湖泊。
青藏高原是我国热融湖塘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湖塘周边的原生植被多为高寒草甸。
热融湖塘的形成与发展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
据此完成第1~2题。
1.近年来,青藏高原热融湖塘的面积趋于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冰川融化B.退耕还牧C.地面沉降D.冻土消融2.随着青藏高原热融湖塘面积的扩大,湖塘周边的高寒草甸()A.向荒漠转变B.向耕地转变C.向灌丛转变D.未发生转变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昆虫物种之一,一般生活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下筑巢中。
蚂蚁喜热,在15~40℃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生长气温为25~35℃,低于10℃就进入冬眠。
蚂蚁生存的土壤湿度为10%~2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
下表为我国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垂直带蚂蚁群落重要指标。
据此完成第3~4题。
3.影响高黎贡山南北段蚂蚁物种数目、个体总数和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热量C.降水D.光照4.高黎贡山南段山顶蚂蚁物种数目、个体总数和密度都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形平缓B.热量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2021广西摸底)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
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关于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B.随土层深度增加,南、北坡有机碳浓度差值增大C.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幅度小于南坡D.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低于南坡6.同一土层深度,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比南坡大的原因是北坡()A.热量条件好,植被茂盛B.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率高C.蒸发强,植被少D.微生物分解旺盛,有机质积累多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堂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B.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B.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C.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山脉与乙河构成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A.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B.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5.下列分界线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A.秦岭—淮河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线D.黑河—腾冲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①②两地区的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7.③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和下列哪条线基本吻合()A.400mm年等降水量线B.800mm年等降水量线C.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D.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我国各地物产不同,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结合石家庄和南昌两地的美食,可以判断两地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A.小麦、水稻B.小麦、谷子C.水稻、玉米D.玉米、青稞9.到新疆旅游,羊肉串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新疆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原因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气候干旱,草场众多D.河湖密布,水源丰富10.读我国地理区域示意图(甲、乙、丙、丁代号分别代表四大区域),回答问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解析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巩固】(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完成第1题。
1.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A【解析】1.读图可知,①②所在的区域为美国东北部,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相同,A正确。
③区域地处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区域地处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误。
故选A。
(2020·安徽高三月考)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随着海拔上升,该地()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3.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土壤变化B.降水变化C.气温变化D.坡度变化4.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蒸发条件【答案】2.D 3.C 4.A【解析】2.随海拔上升,木本植物丰富度波动减少,AB不对。
随海拔上升,草本植物丰富度在2900米时最低,然后又增加,故呈先减后增的趋势,C不对,D对。
3.根据图示,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木本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都在降低,故影响因素是气温降低导致的热量不足,C对。
土壤、降水、坡度变化也会影响物种的丰富度,但是无法确定在该海拔范围内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如一般来说降水应该是先增多后减少,ABD不对。
故答案选C。
4.海拔3100米以上木本植被的丰富度较低,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则说明是木本植被的减少使草本植被获得了更多的光照,A对。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答案】B【解析】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古生代比太古宙晚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 ACD错误 B正确故选B2.(1)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是()2.(2)瓦尔德斯半岛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有寒流流经降水少B. 纬度较高气温低C. 地处西风背风地带降水少D. 距海近风力强劲【答案】C【解析】A、东部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影响小B、位于中纬度错误C、森林生长耗水量大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原因是地处西风背风地带正确D、距海近错误【答案】C【解析】A、根据材料最高处海拔仅100米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B、岛内面积约3625平方公里地势起伏小故B错C、根据材料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有良好岛生物种类栖息环境D、瓦尔德斯半岛与南美大陆相连故D错3.(1)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3.(2)构成阿图什天门的岩石在地质历史时期是()3.(3)在图中所示时刻拍摄者位于太阳的什么方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 喀斯特地貌B. 丹霞地貌C. 雅丹地貌【解析】【答案】【解析】4.(1)温带雨林中占绝对优势的树种最可能是()4.(2)热带雨林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多的主要原因是()A. 季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答案】D【解析】【答案】B【解析】5.(1)澳大利亚的兔子破坏植被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5.(2)治理澳大利亚兔子泛滥的措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环保志愿者的干扰②兔子适应性强③缺少自然天敌④森林资源丰富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地域性【答案】A【解析】(1)由材料并结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之一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可知兔子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期的破坏这充分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故选A【答案】B【解析】(2)由“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之势”可知兔子适应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加之澳大利亚缺少猎杀兔子的自然天敌如狼、狐狸、鹰等所以造成兔子泛滥②③正确故选B6.(1)该地区优势物种及原因正确的是()6.(2)该地区放牧强度增大地下生物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 灌丛热量需求量小B. 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C. 高寒草甸耐寒力强D. 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答案】B7.(1)图中②表示()7.(2)蕨类植物明显衰退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开始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是()A. 太古代B. 元古代C. 古生代D. 中生代【答案】B【解析】(1)读地质年代简图由②的时间跨度可知②表示的是元古代 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蕨类植物是在古生代的末期明显衰退的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开始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末期读地质年代简图由③的时间跨度可知③为古生代因此可知蕨类植物明显衰退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开始茂盛生长的地质年代是③末期 C正确故选C8.(1)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8.(2)推测与驯鹿迁徙原因最相似的是()A. 常绿阔叶林带B. 常绿硬叶林带C. 亚寒带针叶林带D. 温带草原带【答案】C【解析】(1)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北部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北部大部分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半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驯鹿迁徙路线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迁徙路线)”可知驯鹿寻找的“南方”是指亚寒带针叶林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东非草原上动物的迁徙原因是随着雨带的移动寻找水源 A错误驯鹿迁徙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这与候鸟在南北方间的迁徙相类似 B正确鲑鱼的洄游原因是产卵地和生长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属于动物习性 C错误秘鲁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是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D错误故选B9.(1)加利福尼亚州气候特点有()①全年高温②夏季高温③年降水量北多南少④年降水量北少南多9.(2)这里植物易燃烧是因为()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1)读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地区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而北部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所以降水多南部地区降水少 C正确故选C【答案】C【解析】(2)根据材料“第一是干燥的气候第二是有易燃烧的植物” 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为了适应夏季高温干燥的环境减少水分蒸腾植被叶片有蜡质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易燃烧故选C10.(1)①、②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10.(2)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A. 光照B. 温差C. 热量D. 土壤【答案】C【解析】(1)图中②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①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气温高有利于农业生产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造成的热量差异故选C【答案】C【解析】(2)图示③为横断山区纬度低且山脉的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树种丰富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11.(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11.(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答案】特征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原因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解析】观察图中的山块植被和图例山块植被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根据题意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因此发育植被较好为乔木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因此更替为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答案】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具有“干岛效应”)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具有“热岛+湿岛效应” 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解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是山顶发育山块顶部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沟谷【答案】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解析】东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该地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造成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12.(1)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12.(2)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12.(3)恐龙曾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有的恐龙为草食动物有的恐龙为肉食动物在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结束了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答案】(1)古生【解析】(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答案】(2)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解析】(2)由所学知识知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陆地环境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为恐龙的生存提供了条件【答案】(3)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以外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在地球表面会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地震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破坏了地球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气候变化说受板块运动等的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环境逐渐演变为寒冷干燥的环境导致恐龙灭绝【解析】(3)陨星撞击说科学家指出 6500万年以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地球扬起大量烟尘遮蔽天空地球环境进入“核冬天” 太阳被遮蔽致使气温严寒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缺乏氧气让一度支配地球的恐龙走向衰亡火山爆发说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从而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进而引起了陆地气候的变化因此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维持生存的恐龙等动物的生存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大量释放含盐元素导致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气候变化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13.(1)夏尔西里的云杉主要分布在南坡还是北坡请分析原因13.(2)分析夏尔西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的原因13.(3)有人提出夏尔西里地区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答案】(1)北玻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且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适宜云杉生长【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坡为迎风坡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和来自北冰洋的气流能够顺着山口进入向南碰到山地北坡抬升从而形成地形雨产生降水北坡的降水量要多于南坡使得北坡的水分条件比南坡要好且北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适宜云杉生长样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没有人类和动物进入受影响小【解析】(2)“天然基因库”原因可以从生物种群多及受干扰少等方面分析夏尔西里气候较湿润光照充足生物种类繁多境内沟壑纵横地貌类型多样物种多样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没有人类和动物进入受影响小【答案】(3)支持当地野生中药材品种多品质好发展中药材产业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或反对野生中药材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大量采挖、种植中药材容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受损)【解析】(3)夏尔西里地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应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支持当地野生中药材品种多品质好发展中药材产业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反对野生中药材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大量采挖、种植中药材容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受损14.(1)说明秦岭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4.(2)判断①、②线分别对应的坡向(南坡或北坡)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随海拔高度升高降水逐渐增多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降水减少地形造成气流抬升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产生降水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空气中水汽减少【解析】(1)变化特点秦岭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减少且北坡最大降水高度高于南坡原因秦岭为东西走向且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地带奏岭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南侧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不断抬升抬升到一定高度形成降雨再往上暖湿气流水汽减少降雨量也随之减少奏岭北坡为西北季风迎风坡北侧受冷气团影响较大冷气团势力强于暖气团爬升高度高于南侧的暖气团因此最大降水高度高于南坡【答案】(2)①为北坡②为南坡夏季北坡为背风坡存在焚风效应①线夏季气温直减率高与背风坡下沉增温的焚风效应一致(其他表述合理均可给分)【解析】(2)⑩线为北坡②线为南坡判断理由南坡是阳坡且是东南季风迎风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幅度小于北坡且南坡在夏季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遇冷凝结时释放热量使山顶与山麓的温差减小因此②线变化幅度较小且夏季气温直减率较低故为南坡北坡在夏季是背风坡气流经过山脉时空气沿背风坡下沉增温产生焚风效应使山麓与山顶的温差增大气温垂直递减率升高故①线为北坡。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一、选择题[2024·陕西安康阶段练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较为脆弱,区域植被带谱发育典型、独特性强、地带性分异明显。
如图示意青藏高原地区及其周边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示X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森林B.冰川C.草原D.沼泽答案:C解析:从图中东南到西北一线可以看出,按照植被演替渐变的规律推测,植被带应该依次为森林、灌丛与草甸、草原、荒漠,故X为草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光照D.土壤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降水渐少,生物量渐少,故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A正确;热量、光照、土壤对该区植被分异有影响,但非主要因素,B、C、D错误。
故选A。
3.关于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秋季落叶多B.乙处人类活动多C.乙处季风更显著D.甲处生物量较大答案:D解析:甲、乙两处同为森林景观,但甲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森林为热带季雨林,乙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甲生物量更大,D正确;甲处植被四季都有落叶,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落叶最多,A错误;乙处为我国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人类活动少,B错误;甲、乙两处都以西南季风影响为主,但甲处距海洋更近,受西南季风影响更明显,C错误。
故选D。
[2024·辽宁葫芦岛联考]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
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该地区内水热分布不均,植被带呈垂直分布。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
如图示意伊犁河谷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伊犁河谷南坡山麓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因为()A.植被稀疏B.牧民放牧C.降水量大D.作物消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一、单选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流A.位于南半球B.甲地北岸比南岸侵蚀严重C.甲河段径流量大,水能丰富D.湖泊上游河段径流量变化比下游小2.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可能为A.热带季风气候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海洋性气候近年来,多肉植物以“天然呆、无公害、治愈系”风靡中国。
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
回答下面小题。
3.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A.高温多雨B.四季分明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D.降水充沛4.该地区8、9月份“百花盛开、生机再现”反映了当地A.晴天多昼夜温差小B.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C.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D.太阳直射,光照强5.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A.白令海峡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马六甲海峡读“我国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自然带甲—乙—丙的这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D.在中低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7.图中乙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针阔混交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8.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大致特征为()A.由南向北倾斜B.由东北向西南倾斜C.由东向西倾斜D.由西北向东南倾斜9.《中国诗词大会》以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赛事举办方也到三中开展选拔。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体现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有()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0.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1.(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4—6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①23°08′13.3 28。
4 40。
0 210.0 1614.1②39°48′-4。
7 26。
0 2。
6 196.0 682。
9③48°58′3。
5 18.4 54.3 53.6 647。
4④54°17′1。
8 13。
4 225.0 117.0 2399。
04.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 30度附近5。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
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
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6。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 新高考版
考点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五年(2018-2022)高考地理真题专项汇编卷新高考版水丰水库位于鸭绿江上,发电为其主要功能。
绿江村位于库尾的一个半岛上,该村形成了季节性淹没的“水没地”景观。
下图为“绿江村‘水没地’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江苏卷)照片中河流对岸裸露带形成的原因是()A.岸坡崩塌B.开山采石C.水位涨落D.崖壁贫瘠2.(2022江苏卷)与图中L线高程接近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3.(2022江苏卷)下列月份中,该村“水没地”淹没在水下面积最大的一般是()A.2月B.5月C.7月D.10月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
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海拔②土壤含水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土壤含盐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2022湖南卷)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6.(2022湖南卷)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
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1河北卷)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A.I—Ⅱ—ⅢB.I—Ⅱ—ⅣC.Ⅱ—Ⅳ—ⅤD.Ⅳ—Ⅴ—Ⅵ8.(2021河北卷)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①风速大②坡度大③土层薄④蒸发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中国地域文化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2020·盐城模拟)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解析:1.D 2.A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我国秦岭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和乙的自然带分别代表()
A.雨林带和针叶林带
B.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和冰川带
4.影响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
A.海陆位置和纬度B.海陆位置和地形
C.纬度和地形D.地形与洋流
解析:3.B 4.C第3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甲位于秦岭以南的山麓地带,因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乙接近主峰,位于针阔混交林带与灌丛草甸带之间,因此为针叶林带。
故B正确。
第4题,该图自然带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水平方向上从南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取代;垂直方向上,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上升,针叶林取代针阔叶林,然后灌丛草甸取代针叶林。
因此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纬度和地形。
故C正确。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
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
据此完成5~6题。
5.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B.东部
C.南部D.北部
6.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解析:5.C 6.A第5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
C正确。
第6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
A正确。
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两侧山坡植被密度有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7~8题。
7.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B.位于山地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C.位于山地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D.位于山地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8.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7.D8.D第7题,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位于山地南坡,是谷地的北坡,是阳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水分条件差,D对,C错。
山地北坡,是谷地的南坡,是阴坡,蒸发少,水分条件较好,A、B错。
第8题,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是局地小范围特征,反映的是非地带性现象,D对。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都是地带性分异规律,A、B、C错。
(2020·潍坊质检)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
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
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
据此完成9~11题。
9.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
C.地形D.人类活动
10.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A.地处内陆B.纬度低
C.地势高D.降水多
11.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A.武汉B.南宁
C.海口D.台北
解析:9.D10.C11.A第9题,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废热,造成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因而福州城区降温速度慢,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晚。
福州城区与郊区海陆位置、纬度和地形等相差较小。
第10题,广西北部地形以丘陵、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相应提前。
广西南部濒临南海,海陆位置与广东相差不大;广西与广东纬度相当,两地降水都较丰富。
第11题,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
分解,使树叶呈黄色。
选项所列4个城市中,武汉的纬度最高,降温最早且气温最低,位于图中日期等物候线以北,因而是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山地不同坡向的热量、降水、光照、坡地面积等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变化图,下表为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湖南省各海拔段地形信息表
序号海拔范围/m 面积/km2
1 <100 51 407.8
2 100~300 5
3 971.5
3 300~500 7
4 440.0
4 500~700 8 641.8
5 700~900 7 338.5
6 900~1 100 12 217.8
7 1 100~1 300 1 572.8
8 1 300~1 500 1 138.8
9 >1 500 1 097.3
(1)描述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
(2)指出湖南省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湖南省1 500 m以上海拔段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
(4)湖南省大多数山地南坡物种丰富度高于北坡,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湖南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要从变化趋势、最大值两方面分析。
第(2)题,表中数值海拔高度间隔相同,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 m,
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
第(3)题,1 500 m以上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所以物种丰富度低。
第(4)题,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是气温、降水因素。
答案:(1)(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500 m(或600 m)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500 m(或600 m)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500 m(或600 m)以上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若答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增多,后减少也可)
(2)平均坡度最小海拔范围为300~500 m。
依据:表中坡地面积最大的海拔范围为300~500 m,说明该海拔段平均坡度最小。
(3)该海拔段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也低。
(4)南坡为阳坡,光热条件好;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冬季,南坡为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好。
13.我国国土辽阔,跨经纬度大,海陆差异、地形起伏造就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景观。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某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
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
(1)图中②线路体现出了哪种地带性分异规律?说出其影响因素。
(2)“寻访秋天”活动计划驾驶越野车或自行车沿线路一路“追秋”,从四条线路行程安排的时序性角度考虑,不可行的是哪一条,试说明理由。
(3)归纳我国入秋时间的空间变化规律,并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角度解释原因。
解析:第(1)题,②线路沿线自南向北随纬度变化,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
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
第(2)题,由图中时间可知③线路经过地区中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因此入秋时间先早后晚,随后由晚变早。
故沿③线“追秋”不可行。
第(3)题,由图中时间可知,我国入秋时间东部地区由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
原因:东部地区相对地势低平,因此入秋时间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从南向北太阳辐射递减,气温逐渐降低,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海拔高处气温低,入秋早,海拔低处,气温高,入秋晚。
答案:(1)纬度地带性。
热量。
(2)③不可行。
经过地区的入秋时间先早后晚,随后由晚变早。
(3)规律:东部地区由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
原因:东部地区相对地势低平,受纬度地带性影响,太阳辐射从南向北递减,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海拔高处入秋早,海拔低处入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