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检测练习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文言文阅读(12分)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

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

众人异.之,或问其故。

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

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

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

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

子瞻见之,大笑。

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

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

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注:①鬻(yù),卖。

②端,长度单位。

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积三十年不辍.辍:收拾B.众人异.之异:认为……奇怪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假:借D.凡有欲染皂.者皂:黑色12.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B.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D.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

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八上16三峡含解析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八上16三峡含解析

16 三峡北魏·郦道元(1)体会南北朝写景散文韵律和谐的特点。

本文句式骈散结合,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2)文章谋篇布局严整紧凑,文脉贯通。

可为写作中的谋篇布局技巧提供借鉴。

(3)语言简洁洗练,形象性强,片言只语,蕴含无穷意味。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略无阙处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原意为:霜,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3. 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②绝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_③哀转久绝.F ______________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⑤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⑥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⑦天下独绝.F(《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_(2)清:①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②清.荣峻茂 __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略无..阙处略无:____________略:______________(2)隐天蔽日.日F:____________(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____________亭午:____________夜分:____________(4)不见曦月...见F:____________曦月:____________曦:______________(5)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___陵:______________(6)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溯:______________阻:______________ (7)有时朝.发白帝朝F:_____________(8)其间.千二百里间F:_____________(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乘F:_____________疾:______________(10)则素湍..绿潭素湍:_____________素:______________湍:______________(11)回清..倒影回清:_____________回:______________ (12)绝.多生怪柏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飞漱..其间飞漱:___________漱:_____________(14)清荣.峻茂荣:______________(15)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16)每至晴初霜旦....晴初:____________霜旦:___________旦:_____________(17)林寒涧肃.肃:______________(18)属引凄异....属引: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_引:_____________凄异:___________(19)空谷传响.响:______________(20)哀转..久绝哀转: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_(1)自②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_(2)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3)或.王命急宣 ______________①其.间千二百里 ______________(4)其②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5)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6)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7)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8)春冬之.时 ______________(9)则.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10)故.渔者歌曰 ______________(11)故渔者.歌曰 ______________针对训练文言文阅读。

【最新制作】2021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巩固精品推荐

【最新制作】2021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巩固精品推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①迥异:相差根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

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辈。

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

⑬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举出。

⑯去:距。

⑰枵腹:腹中空虚。

⑱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时文固不可不读(2)若朝华夕落(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4)然后思通其义蕴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

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7.固:本来; 若:像; 尽:全、都; 通:通晓、理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

中考语文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1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读书之境》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读书之境》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读书之境》原文翻译及答案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读书之境读书须明窗净几,案头不可多置书。

读文作文,皆须宁神静气,目光炯然①。

出文与题之上,最忌坠入云雾中,迷失出路。

多读文而不熟,如将不练之兵,临时全不得用,徒疲精劳神,与操空拳者无异。

作文以握管②之人为大将,以精熟墨卷百篇为练兵,以杂读时艺③为散卒,以题为坚垒。

若神明④不爽朗,是大将先坠云雾中,安能制胜?人人各有一种英华光气,但须磨炼始出。

譬如一草一卉,苟深培厚壅[yōng]⑤,尽其分量,其花亦有可观,而况于人乎?况于俊特⑥之人乎?天下有形之物,用则易匮。

惟人之才思气力,不用则日减,用则日增。

但做出自己声光⑦,如树将发花时,神壮气溢,觉与平时不同,则自然之机候⑧也。

读书人独宿是第一义,试自己省察。

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⑨,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

以之读书则有益,以之作文必不潦草枯涩⑩。

真所谓一日胜两日也。

(选自清·张英《聪训斋语》)[注释]①炯然:形容明亮。

②握管:执笔。

③时艺:即时文,八股文。

④神明:指人的精神。

⑤壅[yōng]:在植物的根部培土或施肥。

⑥俊特:德才出众。

⑦声光:此处指文章的风采。

⑧机候:适宜的时机。

⑨漏下二鼓:夜晚二更时分。

⑩枯涩:文思呆滞迟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皆.须宁神静气皆:(2)但须磨炼始.出始:(3)如树将发.花时发:(4)待.日出早起待:2.下列选项中,与“其花亦有可观”的“其”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C.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D.其.真无马邪(《马说》)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是大将先坠云雾中,安能制胜?(2)惟人之才思气力,不用则日减,用则日增。

4.在第二到四段中,作者认为写好作文的前提有哪些?(3分)5.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参考答案:1.(1)全,都(2)才,方才(3)开放(4)等待2.D3.(1)就像大将先坠入云雾之中,怎么能够取得胜利呢?(2)只有人的智慧和气力,不用就会日益减损,常用就会日益增长。

【团队整理】2021年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精品素材

【团队整理】2021年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精品素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

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注释)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

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

谥“文忠”。

②啻:止,仅仅。

③球: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表被动。

48.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4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祁称其“笔力遒婉”/其真无马邪(《马说》)B.今披阅遗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D.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5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精]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

[精]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1.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景德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

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好贤,奖掖后进,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范仲淹、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笃学工诗,凡书简【1】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

子晏几道,聚书益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有类乞儿搬漆碗。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

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

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

既命酒,果实蔬茹【2】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

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

稍阑即罢,遣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

”乃具笔札【3】,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

又俾诵一诗,大为赞赏,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

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下。

时春晚,已有落花。

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

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

”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

”自此辟置【4】馆职,遂跻侍从矣。

——以上语段均选自《宋人轶事》注释:【1】简:书信;信函。

【2】茹:蔬菜的总称。

【3】笔札:毛笔与简牍,亦泛指书具。

【4】辟置:征聘人才,置为僚属。

1.给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停顿处用“/”断开,限断三处。

从他“喜宾客”“每有佳客必留”“相与赋诗,率以为常”可见他谈笑之间有鸿儒,喜欢与同道之人切磋技艺,在切磋中得以长进。

从他“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可见他非常在意对诗词的推敲和斟酌,不肯轻易对句。

从他听到王琪的诗作大为赞赏并力邀其同食同游,还向王琪请教“弥年不能对”的词句可见他求贤若渴,能虚心向有才能的人请教。

2.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严植之传》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严植之传》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严植之传》原文翻译及答案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严植之,字孝源,建平秭归人也。

少善《庄》《老》,能玄言,精解《丧服》《孝经》《论语》。

及长,遍治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

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天监四年,初置五经博士,各开馆教授,以植之兼五经博士。

植之馆在潮沟,生徒常百数。

植之讲,五馆生必至,听者千余人。

七年,卒于馆,时年五十二。

植之自疾后,便不受廪俸,妻子困乏,既卒,丧无所寄,生徒为市宅,乃得成丧焉。

植之性仁慈,好行阴德①,虽在暗室②,未尝怠也。

少尝山行,见一患者,植之问其姓名,不能答,载与俱归,为营医药,六日而死,植之为棺殓殡③之,卒不知何许人也。

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云姓黄氏,家本荆州,为人佣赁④,疾既危笃,船主将发,弃之于岸。

植之心恻然,载还治之,经年而黄氏差⑤,请终身充奴仆以报厚恩。

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其义行多如此。

(节选自《梁书·儒林传》,有删改)[注释]①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②暗室:特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③殓殡(liàn bìn):入棺待葬。

④佣赁:受雇于人。

⑤差(chài):病愈,后作“瘥”。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4分)(1)遍治.郑氏《礼》(2)妻子..困乏(3)生徒为市.宅(4)卒.不知何许人也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性淳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

(2)植之不受,遗以资粮,遣之。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二段严植之的具体行为。

(2分)5.选文中严植之的什么特点最令你敬佩?(2分)参考答案:1.(1)研究(2)妻子儿女(3)买(4)最终2.尝缘栅塘行/见患人卧塘侧/植之下车问其故。

3.(1)他性情淳朴孝敬,恭谨厚道,不凭自己的长处凌驾于别人之上。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唐太宗传》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唐太宗传》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唐太宗传》原文翻译及答案二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龄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

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

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家国之庆也。

”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曰:“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

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太宗曰:“然。

”[注释]①司空:古官职名。

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

③擢:提拔。

④戒勖:劝诫勉励。

⑤愆过:罪过;过失。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未尝.识人间情伪尝:(2)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行:(3)德义不修.修:(4)皆反,其故.何也故: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足肤皲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泉香而.酒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非臣下之过欤?(2)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

(1分)5.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曾经(2)品行(3)修养(4)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尝”联系《核舟记》中“尝贻余核舟一”可判断,意思是“曾经”。

(2)这句话的意思“功臣的子弟大多没有才能品行”,所以“行”在这里是名词,品行。

(3)“修”联系《诫子书》中“静以修身”可判断,意思是“修养”。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桓荣勤学不倦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桓荣勤学不倦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桓荣勤学
不倦
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

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


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
,表疑问。

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
即哪敢。

二、指难道
,表反诘。

如岂吾不若人
,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义犬冢》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义犬冢》原文翻译及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义犬冢》原文翻译及答案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

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①说。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

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

某下骑,趋路侧私②焉。

既,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歘然③复来,啮骡尾足。

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

忽跃在前,愤龁④骡首,似欲阻其去路。

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⑤。

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

及扪腰橐⑥,金亡其半。

涔涔⑦汗下,魂魄都失。

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

候关⑧出城,细审来途。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逡巡⑨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

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注释]①郡关:州府。

②私:小便。

③歘(xū)然:忽然。

歘,火光一闪。

④龁(hé):咬。

⑤回骑驰逐之:勒转骡头驱赶它。

⑥腰橐(tuó):钱袋。

⑦涔涔(cén):汗流不止貌。

⑧候关:等候城门开放。

⑨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将诣.郡关说诣:(2)犬始奔去.去:(3)益.怒益:(4)金亡.其半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则所养黑犬从之./先帝称之.曰能B.乃.以石投犬/乃.不知有汉C.感其.义/其.真不知马也D.人以.为义犬冢云/不以.物喜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

(2)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4.品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犬”行为异常的原因。

(2分)5.读完本文后,有人拟写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提示,将空余的部分补充完整。

(2分)上联:孝子;下联:舍弃生命护银。

参考答案:1.(1)到(2)离开(3)更加(4)丢失,失掉2.A3.(1)(此人)整晚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忽然想到狗咬阻拦必有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检测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一)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从流飘荡②横柯上蔽2.翻译下面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对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的高洁志趣。

(二)萧瑀,贞观初为左仆射。

太宗谓之曰:“武德六年已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未定也。

吾当其日,实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大功而不蒙赏。

卿不可以厚利诱,不可以刑戮惧,真社稷臣也。

”因赐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贞臣。

”又谓之曰:“卿之守道眇身,古人无以过也。

然善恶大明,有时而失。

”瑀谢曰:“臣特蒙训诫,惟死忠良。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十七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

(选自《大唐新语》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太宗谓之曰②古人无以过也5.翻译下面的句子。

然善恶大明,有时而失。

6.选文中的萧瑀是一个怎样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炎帝神农氏,起于烈山①,亦日烈山氏。

以火德②王天下,故为炎帝。

古者民不粒食,未知耕稼,于是因天时,相地宜,始作耒耜③,教民艺五谷,故谓之神农。

民有疾病,未知药石④,乃味草木之滋,察其温寒之性,而知君臣佐使⑤之义。

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间而遇七十毒。

神而化之,遂作方书⑥,以疗民族,而医道自此始也。

(选自郑樵《通志》)【注释】①烈山:今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

②火德:古人认为,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与五行相关,火德即五行属火性、火运。

③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④药石:药草。

⑤君臣佐使: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⑥方书:一般指医书。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尔辈不能究物理(2)但知其一(3)皆口尝而身试之(4)遂作方书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味草木之滋,察其温寒之性。

3.联系语段【甲】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4.语段【甲】炎帝神农氏能发现各种草药的药性,与语段【乙】中老河兵能对河中石兽的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一)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杂然而前陈者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二)欧阳晔破案冯梦龙欧阳晔治鄂州①。

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②而饮食③之。

食讫④,悉劳⑤而还之狱。

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⑥变而惶顾。

欧阳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

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泣涕服罪。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注释】①欧阳晔:欧阳修之叔父。

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

治鄂州:治理鄂州。

②桎梏:枷锁。

③饮食:让……吃饭。

④讫:完。

⑤劳:安慰。

⑥色:脸色。

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狱久不决(狱:监狱)B.去其桎梏(去:除去)C.留者色变而惶顾(顾:泛指看)D.囚佯为不知所以(所以:……的原因)5.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6.本文介绍了一个破案故事,主角欧阳晔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智慧的头脑成功破案。

它告诉我们:断案。

参考答案一、1.①跟、随②树木的枝干2.山峦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3.追求功名利禄之徒避世退隐4.①对……说②超过,超越5.但是善恶分得太清楚了,有时也失去分寸。

6.正直高洁、自律克己(严于律已)、忠君爱国(忠诚)【参考译文】萧瑀,贞观初年担任左仆射。

太宗对萧瑀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储君的心思但是还没有确定。

我在这个时候确实不能够被兄弟们容忍,的确功劳很大却不能得到奖励赏识。

你却能够不被丰厚的财物引诱,不因为刑罚杀戮而恐惧,真是国家的人才啊。

”于是赐诗道:“大风能够知晓劲草的品格,患难能够考验大臣的忠心。

”(太宗)又对他说:“您守志不移刚直不阿,古人也无法超过。

但是善恶分得太清楚了,有时也失去分寸。

”萧瑀感谢说:“我承蒙您的训诫,只有誓死效忠,虽死犹生。

”贞观十七年,萧瑀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像被挂入凌烟阁。

二、1.(1)事物的道理、规律(2)只(3)全,都(4)于是,就2.(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2)于是神农氏尝遍各种草木的滋味,考察它们的寒温之性。

3.“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

“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4.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说明:或都重视实践,都亲自尝试等。

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乙】炎帝,为神农氏。

他生于烈山,所以也叫烈山氏。

以火运而称王于天下,所以称炎帝。

古代人起初不吃粮食,也不知道如何耕种,于是炎帝根据气候,考察合适的土地,发明了农具,又教会百姓如何种植五谷,所以被称为神农。

百姓有了疾病,却不知道用药草(医治),于是神农氏尝遍各种草木的滋味,考察它们的寒温之性,知道了用药的君臣佐使的意义。

他寻找药草,都是用嘴巴尝,用身体试,曾一日之内遇到七十种毒草,但他都神奇地化解了这些剧毒,于是他就将体验写成医书,用来治疗百姓的疾病,医书从此诞生了。

三、1.①情趣②摆开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示例: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4.A(狱:案件)5.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

6.既要用科学,也要用智慧。

【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

百姓中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件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来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

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地左右看。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这个囚犯没有话回答了,只能一边流泪一边认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