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和土壤ppt课件
地质环境和土壤113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Leabharlann 地质环境和土壤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地质与土壤PPT课件
土壤成分:固体50%;液体和气体:各占 15-35% Nhomakorabea壤的坡面图
土壤过程只能通过与水体的混合间接地为植物提供营养
土壤类型:根据土壤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土体构型、土壤属性 和肥力特征的异同,进行类比和区分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土壤形成因素
• 土壤性质是有土壤形成和土壤流失动态平衡的结果。
母质:岩石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及其隆起和风化的速 率影响土壤性质
地形地形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微粒的运输进而影响土壤坡度坡向加利福尼亚沿岸年轻海成阶地高磷低碳氮草地红杉林几十万年积累有机质和氮时间潜在的生物区系生物有机体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地质与土壤
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植被从完全不同的环境获取资源:空气与土壤。
作用: 1. 为植物、微生物提供水分、养分(通过水分间接的提供营养); 2. 为根系提供物理支持; 3.为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提供生存环境
植物通过根把矿物质营养从土壤下层移到土壤表层,
土壤动物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而影响土壤性质
人类活动
• 直接:氮输入、灌溉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微生物环境的变化 和增加土壤侵蚀性流失;
• 间接:焚烧化石燃料改变大气成分,改变生物多样性
土壤流失的控制因素
侵蚀:将风化和生物 活动的物质移走
地形:陡坡比缓坡侵蚀 速度快
土壤性质:细质土比质地粗糙的土壤更容易被侵蚀
含水量:少量的水能增强颗粒间的内聚力,但是高水分含量导致 土壤块体液化,驱动块体坡移
土壤覆盖度:植被覆盖良好的缓坡由于根的固着作用减少侵蚀
• 水分离开的形式:地下水流、浅层潜流或地表漫流
风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是植物决定了土壤的性质还是土壤的状况决定了植物的组成?
第六章 土壤——自然地理学课件PPT
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无机和有机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 。
6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的类型
▪ 原生矿物 ▪ 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的分布规律
▪ 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较多的氧化铁、氧化 铝和氧化钛等较为稳定的矿物;
▪ 热带亚热带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水铝石、高岭 石等为主;干旱寒冷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伊利 石、蒙脱石、蛭石为主。
15
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 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称为有效水。
▪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 ▪ 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 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
16
土壤水吸 力
土 壤 颗 粒
12
膜状水
▪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 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 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 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 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 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 分子持水量
▪ 中子土壤水分仪
• 通过测定反映慢中子云的密度与水分子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确定土 壤含水量。
• 不破坏土壤,可测量土壤深达30米的剖面含水量,但是不能用于 表层土
• 缺点:垂直分辨率较差,表层测量困难,且辐射危害健康
▪ 张力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
• 通过安装在土壤中的张力计,测量土壤水的吸力,然后依据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 20
第四章地质环境和土壤
第四章地质环境和土壤1. 引言地质环境和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环境包括了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质历史等方面的因素,而土壤则是由岩石、水、空气和有机物质等因素经过长时间作用和转化形成的。
地质环境对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地质环境和土壤的关系,探讨地质环境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土壤的特征和分类。
2. 地质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中各种构造形式和构造作用的总称。
地壳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是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地震和地壳运动会造成土壤的破碎和重新堆积,从而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成分。
此外,断裂和褶皱的形成也会改变地下水位和水流方向,进而影响土壤的湿度和养分含量。
2.2 岩石类型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会对土壤的质地、颜色、养分含量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石灰岩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容易形成碱性土壤;花岗岩则富含硅酸盐和矿物质,是土壤发育的理想基质。
2.3 地质历史地质历史是地质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地质历史可以了解土壤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地质历史中的地质事件如冰期、古地震等会对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冰期的到来会造成土壤冻结和融化的循环过程,从而影响土壤质地和养分循环。
3. 土壤的特征和分类3.1 土壤的特征土壤是由岩石、水、空气和有机物质等因素经过长时间作用和转化形成的,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质地:反映了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包括沙粒、粉砂、黏土等。
•颜色:与土壤中的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含量相关,不同颜色的土壤反映了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和养分含量。
•湿度:反映了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pH值:表示土壤的酸碱程度,不同酸碱程度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类型的植物。
3.2 土壤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土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高中地理:土壤与地理环境 (共24张PPT)
④生物→土壤: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 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生物是土壤有机 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 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 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 殖化的有机质。
森林生命周期长,大量 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 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 物归还量并不很大。
7.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8.土壤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①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 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②人类遣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 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8.土壤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
土壤形成过程即:有机质的积累过程,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 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 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潮湿、寒冷有利于积累
累和分解
干燥、炎热有利于分解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 、冻土
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低纬度地区 气候炎热,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再循环旺盛,再加上 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肥力差。
②气候→土壤: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 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 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 直接影响: 水热状况;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间接影响:形成和发育
自然地理学之土壤精品PPT课件
土壤水分重量 土壤固相重量
100%
◆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微空隙和毛细管的水分, 能够抵抗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那部分水量。 ◆凋萎系数:指土壤中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那 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凋萎系数或凋萎点。 ◆吸湿系数:指土壤中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 以自然蒸发的那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吸湿系数。
2、土壤水分类型
粘粒
100 0
土壤质地三角分类法
①砂质土:砂粒含量在
②
70%以上。结构松散, 通气和排水条件良好, 但保水保肥能力弱。
0
砂粒
①
100
100 粉 0砂
②粘质土:粘粒占优势,粘粒含量不低于40%, 结构较紧密,湿粘干结,通气和排水条件不佳, 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③壤质土:砂粒、粉砂粒和粘粒三者含量相对 均匀,特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农业价值较高 的土壤大都属于壤质土。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 亚热带大陆西岸与温带大陆 内部。
9、寒带森林土壤 ——灰化土
是典型的灰化过程所形 成的土壤。灰化土层属于强 酸性土壤,养分缺乏,对农 业利用不利。 分布较广泛,在欧亚大陆北 部和北美北部,东西向延伸 形成连续的土壤分布带。
10、苔原土壤——冰沼土
是在严寒湿润气候和苔原植被下发育形成的 土壤。土层浅薄(一般<50cm),质地较粗,下 面是基岩或永冻层,基本无农业利用价值。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土壤的自净作用
➢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群落的降解、转化及生 物固定作用; ➢ 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降解与合成; ➢ 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配位和沉淀作用; ➢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 土壤的机械阻留作用; ➢ 土壤的气体扩散作用。
两个基本概念
土壤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 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⑤ 根据污染物的数量、性质、环境特点、土壤性质、环境标准, 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规律,分析污染物积累趋势、 估算土壤容量、预测土壤质量变化及规律;
⑥ 给出明确结论和污染防治措施
6-1 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的主要因素
土壤的主要特征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圈、 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交接地带;
不均匀的水型污染土壤的田块,一般取10个以上样点; ▪ 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块,采样
点较多; ▪ 扇型采样:适宜于在工厂周围的大气型污染的田块。
(3)样品制备: 土样运回实验室,摊在塑料薄膜或搪瓷盘内,风干后,去
除杂物,用木棍在木板上碾细,过10目尼龙筛。将过筛样品 用四分法取100g左右,用玻璃研钵研磨,再过100目尼龙筛, 然后分装,备用。
占用土地资源; 采用被石油烃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挥发进入大气的
石油烃通过沉降作用进入土壤等造成土壤的污染。
END
Thank you!
6-3 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土壤退化现状评价
现状调查 1、土壤环境调查的范围 ▪ 包括水、大气等污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一般包括水、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土壤》地理教学PPT课件
空气
土壤中各成分的特征及作用
TU RANG ZHONG GE CHENG FEN DE TE ZHENG JI ZUO YONG
土壤
成土母质
地形
生物
气候
稳定
活跃
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
形成肥力
有机质
水、热状况
物理、化学过程
物质、能量
再分配
野外观察土壤的内容
YE WAI GUAN CHA TU 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重点)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重难点)
学习目标
观察土壤
GUAN CHA TU RANG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固相、液相、气相俱全的一种独特的自然体 。
土壤中各成分的特征及作用
TU RANG ZHONG GE CHENG FEN DE TE ZHENG JI ZUO YONG
土壤的刨面结构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自然土壤
耕作土壤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TU RANG DE ZHU YAO XING CHENG YIN SU
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TU RANG DE ZHU YAO XING CHENG YIN SU
自然土壤
灌溉土壤
灌溉
耕耘
收获
施肥
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
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