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
仰韶文化时期,社会经济尚处于原始的氏族公有制时期,氏族成员享有平等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氏族或部落开始有了剩余财产,首领和贵族便利用权 力攫取原本属于集体的财富,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差别日益加大,社会分化不断 加剧。 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 龙山后期,墓葬的等级分化以山东龙山文化和陶寺文化最为突出。 襄汾陶寺墓地已发掘的数百座陶寺文化早期墓葬中,大、中、小墓种类齐全。 太湖地区的贵族墓和贫民墓每每分处。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 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
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战国山字镜
青铜器的分类——鼎
大盂鼎
商兽面纹鬲
商青铜甗
周武王“天亡簋”
战国齐陈曼簠
红山牛河梁遗址
在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以女神头像最为珍贵。 这尊头像是典型的蒙古利来人种,与现代华北 人的脸型近似。眼珠是用晶莹碧绿的圆玉球镶 嵌而成。
为岫岩软玉雕琢而成,面部以阴刻表现 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 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出土时位于死者 胸部,专家猜其不仅为佩饰,很有可能 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
“图腾”(Totem)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部落, 意为“亲族”;那里的人把自己的氏族看做是源 于某种动物或植物,于是便使用它们的名字作为 氏族的徽号,把它们当做氏族神来加以崇拜
《左传〃昭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 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 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它以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容为基础。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华夏族群在此时蓬勃发展,形成了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经验。
早期的中华文明主要表现为农耕文明,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在农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定居生活和社会组织。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在起源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历史时期,中华文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交替,形成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中华文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还表现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
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极具特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扩大了人类的知识和交流范围。
三、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作品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以其独特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世界各国。
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传统产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的发展还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亚诸国的文化、文字、宗教等方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例如,日本的汉字写作系统就源自中国,韩国的礼仪制度也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启迪。
中华文明不仅为世界文明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宝贵资源。
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
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可以指古今中国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其中中华人是中华文明的主体。
本文所谈的中华文明仅指古今中国(含非大一统中国和大一统中国)国家历史,包括口传历史(即所谓史前史)和文传历史,这涉及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性质(也可以说是形制)的演变。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生命力最顽强的人类文明之一,中华文明还是从古至今唯一延续不断的、古老又年轻的文明。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对于我们坚定文化与文明自信及理论与道路自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华黄帝帝国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一、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华上古时代中华文明即中国历史,起源于中华上古时代,即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距今有五千多年到一万年左右的历史了,其中九千年以前的历史,也可以归之于远古时代。
从中文字符(汉字)“或”即“国”的本字之本义可以推知,原始国家含义和构成并不复杂:原始国家就是指有军队武装保卫的人口所组成的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成国家的其它要素,如政权中枢和政治核心及国号特征、国都所在、人口的多少和部族与民族的构成、国界乃至疆域的大小、财富的多寡、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等等,都是构成国家文明的重要因素和发展进步因素,但都不是最初要素。
西方主流学界之所以不承认中华文明中夏朝的存在,更不承认中华黄帝帝国的存在,主要理由是迄今没有提供相关的文字历史和国都、宗庙遗址、大型青铜器等予以证明。
我认为这是对人类文明史探源的误导,是把成熟国家的标准强加在原始国家头上,是对人类原始国家文明的忽视。
中华上古时代文明是中华人类筚路蓝缕,艰难开拓,从远古野蛮时代经跨越式发展而开创的崭新时代文明,是在亚欧大陆东部(以东亚、中亚、北亚、南亚各一部共同构成)广阔的大陆和半岛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方东部文明。
中华上古原始文明是随着第四纪冰川时代和大洪水泛滥期的基本结束而逐渐出现的,这和古印度河文明、古西亚两河文明、古埃及尼罗河文明等产生的地理背景都有相似之处(后来的古希腊海洋、海岛与城堡文明,波斯、蒙古等游牧文明,都是强大的次生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
B、黄帝时代,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如确定 历法算数;提倡原始农业;发明医药;创 造文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仓颉创造的 文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有了文字, 中国历代的文明创造才能经过文字载体而 世代流传。
二、史前社会的农业、手工业
• 1、史前农业 史前农业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 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就种植的谷物种类来看,粟和稻是中国 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谷物种类。 主要农具:包括耕作农具铲、耒和锄, 收割农具刀和镰,谷物加工用具磨盘和磨 棒。
• 2、文明起源的探索加深了对历史传说的 新认识 考古材料的不断发现,为传世古籍中 “三皇五帝”的传说增添了新的注解。
• 就“五帝”来说,则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 (2)黄帝及其贡献 《史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 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 洵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二 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的贡献:A、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 片土地,成为中原大地部族联盟的首领。 (涿鹿之战、阪泉之战)
龙山时代,除良渚文化外的各类考古文化遗 址中都已发现了铜器和炼铜渣。已发现的此期间 的铜器绝大多数为红铜,有个别黄铜和青铜。铜 器中以锥为最多,其次是刀、匕,还有斧、镯、 指环、铃、镜等。从青海、甘肃、陕西到河南、 山西、河北、京津、内蒙古以至山东,都曾发现 铜器的遗存。它们是中国青铜文化之根。
• 2、文字的出现 符号有固定的位置,一般在陶钵口 外面的黑色带缘上。晚于半坡类型的其 它文化,也有类似的陶器符号。 3、城市的出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连续的文明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史前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经历了多次兴起、变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社会制度。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史称“八千年黄河流域文明”。
当时,黄河流域的部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业聚落,人们开始从事粮食种植和手工艺制作。
这些聚落之间通过贸易和交流联系,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范围的共同文化体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皇五帝时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萌芽阶段。
尧、舜、禹等统治者在这个时期出现,他们致力于发展农业、改善社会秩序,并制定了一些基本的礼仪制度。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政治和文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1. 农耕文明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农耕密切相关。
在古代,农耕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人们通过耕种土地获得粮食,建立起农业经济基础。
农耕文明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定居聚落的形成,同时也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体系。
儒家思想主张尊重家庭、尊重长辈、尊重传统,提倡仁爱、义务和忠诚。
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家族和家庭的重要性在中华文明中,家族和家庭一直被视为社会组织的核心单位。
家族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尊重祖先,重视家族的传承和血脉相传。
这种观念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持续到现代,家庭的稳定与和谐被看作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三、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体现:1. 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体系,通过丝绸之路和其他方式向世界传播。
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等信仰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影响,塑造了这些地区的价值观和社会伦理。
七年级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文化艺术等,为后世中华文 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源泉。
对世界文明贡献及意义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所创造的汉字、四大发明等,对世界文 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对世界文化的交流
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所形成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促进了 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长江流域文明发祥地
1 2 3
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
长江流域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水利条件,为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独特 的环境。
古代文化遗址
长江流域也发现了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如良渚文 化、河姆渡文化等,揭示了长江流域文明的悠久 历史和丰富内涵。
长江文明的特点
长江文明以稻作文化为特色,注重水利建设和商 业交流,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和科 技成就。
商朝时期,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主要的 经济活动,同时畜牧业和手工业也有 一定的发展。商业活动开始萌芽,出 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周朝分封制与礼乐制度
分封制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 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同时也为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埋下了伏笔。
03
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所形成的“大一统”观念,为后世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对后世经济文化发展影响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所形成的农耕文化,为后世农业经济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技术和经验支持。
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中华文明起源时期所创造的手工业技术和商业贸易,为后世手工业 和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中华文明起源
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掌握了火的使用技术,并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这些进步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6000-5000年),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形式,如仰韶文化、瓦片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
这些文化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农业时代,人们开始耕种、养殖,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
同时,陶器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储存和烹饪食物,进一步提高了生活水平。
在公元前21世纪末至公元前16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转变。
这一时期被称为夏商时代,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阶段。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文明社会的开始。
夏代的王朝统治者使用象形文字纪录历史事件和政治决策。
据传,在夏代末期,夏王的统治开始衰落。
帝位传给了商朝的创始人商汤。
商朝进一步发展了文字和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商朝末期,商帝国逐渐衰落,周公旦率领西周联军终结了商朝的统治,并建立了东周王朝。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重要阶段。
东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于封建制度,贵族家族被赋予了地方统治权。
同时,礼乐典章也被制定和推广,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东周时期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256年)。
这一时期的中国充满了分裂和动荡。
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和争霸。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他们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想,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帝国-秦朝。
秦朝实施了苛刻的法律和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如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李叔同《祖国歌》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何说起?
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 5000多年的历史。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早期国家与文明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 发展
原始农 业产生
开始定 居生活
出现贫 富分化
农业、畜牧业发展,人口增长并向区域中心集中
私有制 产生
富有的
人控制
阶级分
公共高产耸的城化墙产生 品宽阔的城壕
大型水利设施
形成 早期城市
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
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
出现
掌握权力的王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形成 早期国家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传说中制 造兵器的人,又传为主兵之神,与黄帝、炎帝并称 “中华三祖”。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的传说
VS
阪泉之战
炎帝失败,归顺皇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
VS
涿鹿之战
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 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化晚期玉钺 石家河文化玉兽面
金沙遗址 十节玉琮
大汶口文化 晚期玉钺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石家河文化 玉兽面
➢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 文明,彼此不断交流、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 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格局开始形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神农氏
黄帝炎帝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 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 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 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 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 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 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 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 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 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在 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 医学、算数都先后发明,并得到发展, 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 “人文初祖”。关于黄帝的历史资料十 分稀少。
工具的改进,新石器 或磨制石器的出现。
考点1:原始农耕(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内容
①栽培谷物; ②驯养牲畜
粟
稻
黍
稷
豆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考点1:原始农耕(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特点
南稻北粟
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
同时出现,南北并立
稻
粟
考点1:原始农耕(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意义
①标志着 人类实.学会制造陶器 B.原始农业发展 C.开始种麻织布 D.学会建造房屋
5.炎黄的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他们所
处的时期大致是( B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6.学习本课后,你认为以下对中国文明起源的阐述 较符合史实的应是( D )
A.起源于黄河流域 B.起源于长江流域 C.起源于珠江流域 D.起源于多个地区
7.考古资料表明,距今4-5千年前,中华大地上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统治, 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明朝:郑和下西洋,对外交 流频繁,同时,明成祖永乐 大典的编纂,是中华文化的 一大贡献。
清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 迁,但也出现了如《四库全 书》这样的文化巨著。
03
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就
章节副标题
四大发明
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使文化传播不再受材料的限制 印刷术: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
华北地区:早期人 类活动的遗址,如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 址等,见证了中华 文明的起源。
西南地区:早期人 类活动的遗址,如 元谋猿人遗址等, 也是中华文明起源 的重要区域之一。
02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夏商周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商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周朝:实行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为后世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学:商高提出了勾股定理,祖冲之精算圆周率至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
天文:留下了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等的丰富记载,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 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医学: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独特医疗保健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文明的起 源和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中华文明的起源
02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03
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就
04
中华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05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06
中华文明的未来展望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A.禅让制
B.世袭制
6.右图是小明同学编写的《夏、商、西周大事年表》,请你将不完整部分 填写完整,其中①处填写的历史人物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平王 D.秦始皇
和现代人 掌握了磨光 人工取火 约3万年 和钻孔技术 差不多
专题二: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七千年左右) 定居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五六千年左右)
原 始 农 耕 分 布 图
1.生活地区:
长江流域 七千年左右 磨制石器 (耒 耜)
河 姆 渡 的 原 始 农 耕
( 河 姆 渡 原 始 居 民 )
5.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问题二:“三星堆”文化(青铜文化)
盛行时间: 盛行地区: 代表文物: 与商周同期 成都平原 ①青铜面具 ②大型青铜立人像 ③青铜神树
位 于 成 都 平 原
“都江堰”现在状态图
手工业
农业
畜牧业
商 业
形成了我国夏、 商、西周灿烂 的青铜文明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问题三: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
品种 农 业: 技术 工具 品种 畜牧业: 方式 牧场 “五谷”已经齐备(商周) 已掌握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农业生产) 已有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 建有牲畜圈栏 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商
业: 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舍
试一试,你会了多少?
1.假如你去北京旅游,你可以参观的原始人类遗址是(
7.原始饲养业:
饲养家畜(如猪、狗等)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堂探究——早期国家如何形成?
良渚文化 剩余产品
私有制出现
贫富分化 阶级社会 手工业专业化
神权
区域性国家
王权 都邑性城市
组织力动员力 公共权力
红山文化
公共空间和公共权力
墓制等级高
社会分化加大 进入阶级社会
仰身直肢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有玉器陪葬
龙山文化
王权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过着群居生活 ③采集和渔猎 ④会使用火
新石器时代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家畜饲 养、养蚕缫丝 ③大量使用陶器(火 的应用) ④使用玉器 ⑤城墙、祭坛和神庙
何以文 明——文 明起源的
标准?
何以文明——文明起源的标准
中国标准
• 社会分工(玉器、高等级陶器、青铜器制作) • 阶级分化,出现王权、神权。 • 都邑性城市。 • 国家(公共权力)。
课程标准:
•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 征。
一、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 二、文明的曙光——早期国家的诞生
一、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时期
生活状态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③饲养家畜
④定居生活
④养蚕缫丝
⑤大量使用陶器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5000~2000年)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⑥城墙、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陪葬品
⑦使用玉器
良渚古城——早期区域性国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人类的文明起源可以追溯到数以万年计的历史长河之中,而中华文明则是其中之一的亮点。
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从而揭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中华文明的初现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继出现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这两种文化可以视为中华文明的初现。
大汶口文化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标志着人类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
在大汶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农具,显示出远古人类在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水平。
仰韶文化则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陶器和石器制作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河流域的典型文化:夏、商、周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夏、商、周是该地区的典型文化。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传说中的大禹,为夏代的开国君主,他治理水患、开展农业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商代则是以殷墟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商代人民善于冶铸、制瓷等手工艺,强大的商朝政权更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商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周代,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它建立了封建制度,这种制度体系影响了后来数千年的中国社会。
三、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注重礼仪、儒家思想的倡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首先,中华文明注重礼仪,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推崇五常的价值观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基础。
其次,中华文明中的科学技术成就丰富多样,包括历法、水利、农业、造纸等方面的发展,为世界科技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华文明的艺术成就也是其他文明难以媲美的,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音乐等领域的杰出表现。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0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就是石器。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出现)(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1)概念: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我国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2)文化遗存:①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主要代表: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私有制。
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B.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蛋壳陶)。
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
3.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中华文明的形成)1.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①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②禅让制:根据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尧的地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③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
初中历史必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初中历史必修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一直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华夏时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国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逐渐形成。
当时,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向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居住在定居点,形成了最早的村落和聚居点。
2.商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展时期,商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比较集中的政治权力。
商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
同时,商代的政治和宗教制度也有所发展,这些制度对后来中国王朝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3.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封建制度的大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积累的巨大进步。
周代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顶峰,国家机构变得更加完善,周天子开始采取分封制度来管理各地,并逐渐形成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
同时,在周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深刻的积累和发展,诸多文献的编撰、音乐的演奏和规范、礼仪制度的建立等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变动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思想家、学院和学派相继出现,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体系开始形成和发展。
同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分裂和战争,为将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整个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础。
政治制度的逐渐确立和文化的不断积累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和文化繁荣铺垫了道路。
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1.中国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中原地区的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融合和发展。
中华民族的形成始于古代,沿着黄河和长江流域,各个民族相互影响、融合,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族群体,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我国大地上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直立行走和熟食,打制石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左右,生产比北京人发达,磨制石器,人工取火,氏族生活,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河姆渡氏族村落——距今约1万年,水稻。
母系,干栏式半坡氏族村落——距今约6千余年,粟母系,半穴居彩陶大汶口氏族村落——距今约5千-4千年父系私有财产黑白陶历史之最我国大地上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禅让时代的尧舜禹——大禹治水。
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奴隶制国家,从此,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开始,即我国古代由野蛮时期进入文明时期。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秦,西晋。
统一的封建王朝有——秦,西汉,东汉,西晋。
民族大融会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前2070—前1600年禹阳城前1600—前1046年汤亳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镐京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西晋265----316 司马炎洛阳东晋317----420 司马睿建康南朝:(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为“北朝”秦统一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秦,西晋。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青铜工艺:司母戊鼎数学:《九章算术》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医学: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陀科技著作:《水经注》《齐民要术》伟大工程:都江堰、长城//造纸术的改进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思想:孔子、老子,百家争鸣宗教: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文学:《诗经》屈原、汉赋和乐府、曹操、陶渊明和田园诗史学:《史记》《汉书》艺术:书法(王羲之)绘画(顾恺之)雕塑(秦陵兵马俑)石窟艺术(云冈、龙门石窟)商汤用伊尹、周文王用姜尚、齐桓公用管仲、秦孝公用商鞅、秦始皇用李斯、汉武帝用董仲舒、刘备用诸葛亮、苻坚用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