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备课时间]:2012年3月12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能力目标: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关键] 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课型] 新课[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1、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完整__性和___独立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容易饲养,繁殖周期智短,有许多相对性状(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a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X 染色体上,而Y 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案

恩平第一中学课时教案
200 8学年第二学期
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加深理解〞类比推理〞]
声具有波动性,因其具有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
现在,光也具有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那么能推断,光也是具有波动性的吗?
实验结果说明,这样的推理是合理的.这样的科学方法就叫类比推理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练习]又如a // b, c//a,那么b//c
[新课推进与过渡] 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其正确与否,还需要经过观察与实验的检
验.
正如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上〞这一
结论,他是如何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让全
世界的人都相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呢?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证据1:果蝇杂交实验证据
[学生自学讨论与交流]
[设问]美国的科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学生是怎样开展这个实验的.他们选择了什么材料进行实验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材料呢?
[关于果蝇的介绍] 果蝇的生存环境介绍;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实验中研究了果蝇的眼色的性状.(红眼[W]为显性性状,白眼[w]为隐性性状);果蝇染色体组成的情况.
[设问]果蝇杂交实验图解的解释:。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PPT+教学PPT课件) (2)

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PPT+教学PPT课件) (2)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看蝗虫由精已母学细的胞减减数数分第裂一和次孟分裂后期的 照片,然后德将尔孟分德离尔定分律离引定出律新中课的。遗传因子替 换成同源染由色从学体而生,激的感发认受学知一生产下的生是学冲否习突有兴,什么疑问, 因此可以联想到什么。趣。
之后提出疑问:基因位于我们细胞中的哪里呢?
如果得出的结论?结论正确吗?
由于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与 通染过色尝体试的运相用似类,比我推们理可以得出基 的方法得出基因位于染 色因体与上染的色方体法行,为让存学在生明显的平行 学关会系类,比那推么理我。们以可此以来推测出一些
突破重难点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基因与
染色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之后告诉学生萨顿也是这样得出
因为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因此生物学家都常用 果蝇来作为遗传学的研究实验材料。在这个实验 中摩尔根选用的是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相对性状。
2. 摩尔根的第一个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与分离 定律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
摩尔根第一个实验发现从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 性状来看F1都为红眼,F2都为白眼,这都符合分 离定律,说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
2.摩尔根的第一个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与分 离定律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如何验证呢? 3.如果由我们来做这个验证实验,你有几种推 想?哪个推想比较正确呢?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 释
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 再来重新解读一下孟德尔的遗传 规律,同学们思考一下,孟德尔 的遗传规律是不是有前提条件的 让 尝学试呢运生?用通思过考合问作题学、习归来 请纳同分学析们的之能间力按小组讨论、孟德 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应该是怎么样
二、萨顿的假说
给出一段材料:蝗虫的体细胞中 通过给有出2文4条字染材色料体,,让但自是生殖细胞中 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 通过归只纳有、1总2条结染从色而体得。出精子和卵细胞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详案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基因在染色体上(优质教学课件)

基因在染色体上(优质教学课件)

方法:类比推理法
推论:
基因在染e俛上
©想一想
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
他的果蝇
樱桃中的果蝇
果蝇的特点:
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比较多
作为实验动物,果蝇还有很多优点: 如: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少且形态有明显差别
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称为魂染色住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阅读p28..p29思考分组讨论
阅读p28-.p29思考分组讨论
1、 摩尔根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白眼性状的遗传表现 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吗?若有联系,则果蝇白眼的遗传 可能与什么染色体遗传有关? 2、 摩尔根设想: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 )在X染色 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你能用基 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从亲代一F]代果蝇杂交遗 传 图解吗?
每C新) 课导入 回到19世纪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人们才意识到 遗传因子(基因)是客观存在的
基因在哪里呢?
阅读P27 “萨顿的假说”,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杂交过程中
基因的行为 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的行为 也有:相对稳定的形 态
结构
体细胞中存在 形式
在配子中
成对 存在
只有成对基因 中的一个
1、实验:
摩尔根的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分析
P 红眼
?Leabharlann X白眼红眼 (")
成对 存在
只有成对染色体 中的一条
体细胞中的 来 源
成对中的基因 _个 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 —条来 自父方 —条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 组 合方式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一、萨顿的假说: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生物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课程标准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兴趣。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奥,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过程与方法(1)掌握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实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实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宋翠一、教学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之一。

此外,新课程理念中还倡导探究性学习,认为只有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努力以这些新课程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活动,立体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阐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所体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与安排: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补充有关性染色体的内容,最后对孟德尔定律的升华关键在于应用,容量大,难度高,所以本节课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回顾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第二课时则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新的发现去深入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

其中第一课时是我本次要讲的内容。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能够概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研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一种假说的正确与否;【情感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切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严谨,初步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努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公开课】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本模块“学业要求”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按照科学史的顺序进行编排。

科学家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是从寻找基因的物质实体,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似现象开始的。

教材首先介绍萨顿基于上述相似现象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教材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这是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基因与染色体体都属于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的核心概念。

在必修二第一章中已经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了深入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了充分的掌握.在第二章的第一节教材介绍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变化有了- -定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说必修二教材前面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介绍已经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充分理解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的平行关系,从而得出萨顿假说的内容。

其次了解相关科学史,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假说演绎法,充分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后面如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学习。

可以说本节内容既是必修二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后面相关内容的开端和基础。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枯燥,而且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可能在开始进行思维探究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思维发散的现象,对问题的思考不够聚焦,因此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做好知识铺垫,降低理解难度,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

《第2章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2章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干系,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真实的;掌握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在遗传学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科学观点,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分析,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真实的,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表达的干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诠释遗传学现象,建立染色体与基因的正确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染色体染色实验的试剂和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台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以辅助教学。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第一课时,时间安排为45分钟。

4. 安排学生预习: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谱,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物质可能存在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染色体染色实验,观察染色体与DNA的干系,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讲解观点:详细诠释基因和染色体的观点,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基本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同时,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4. 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并分析这些差别与生物性状的干系。

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染色体的干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是如何通过染色体传递给下一代的,以及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干系。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人类遗传病与基因的干系,提高他们的医学素养。

6. 总结与反馈:最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要性和意义。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 教案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 教案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染色体分离
阅读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杂交过程中
指导学生学会基因的表示方法: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3对:ⅡⅡ,ⅢⅢ,ⅣⅣ
雌性同型:XX
雄性异型:XY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而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把核心概念形成概念图,如下:色体上,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

作业布置
Homework
2.2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案
板书设计Blackboard Designs 1、萨顿假说
2、摩尔根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学解释
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s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重点把握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联系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进一步学习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图解。

课件名称或课件网址
Name or Website of CaseWare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教学教案必修二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必修二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自学质疑:1、基因在染色体上是谁提出的?2、为什么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他推论的依据是什么?3、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推论,萨顿的推论的方法是什么?摩尔根的推理方法与谁相同?4、通过图2—8你可得出什么结论?5、通过图2—9你可得出什么结论?6、试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图2—97、用什么方法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8、谁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和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四、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2、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B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3、在XY 型性别决定中,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细胞是( )A 、精子B 、卵细胞C 、初级精母细胞D 、初级卵母细胞4、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的B 、F1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5、如图所示某生物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

请回答(1)同源染色体是 ;(2)非同源染色体是 ;(3)等位基因是 ;(4)非等位基因是 ;(5)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因是 ;(6)不能进入同一配子的基因是(7)形成配子时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是;(8)此图除表示卵原细胞外,还可以表示 细胞。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板书设计设计思想:本课题的设计思想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表达“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新课程理念。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究,积极交流,在发觉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各种信息的反应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减数分裂之后,沿着遗传学开展史的顺序,本节主要安排了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也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根底。

我听过很多老师讲这节课,发觉她们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的处理大都是在引导学生发觉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及跟性别有关之后,教师就出示了摩尔根的假设,然后用假设来解释他所做的实验,再用 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的杂交作为检验假说的测交。

这种处理方法使得科学家经过那么困难的思维过程才得出的结论现在被我们不费任何力气就得到了,而且还出现了对测交理解的错误。

既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也没有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纯粹是教条地讲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我教的三班四班是好班。

学生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

喜欢挑战自我,享受探究问题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已养成商量合作学习的习惯。

而且三四班的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根底。

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法不同,所以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做好对应意外生成的打算。

教学条件分析:1.提前安排学生培养观察果蝇。

2.由于课时紧张,肯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最大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提出问题:1)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单个?)存在?染色体呢?在配子中,二者又如何存在?
2)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非等位基因会?
同源染色体会?非同源染色体会?
3)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你有什么发现?
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
投影绍,讲述一段摩尔根实验的趣事,摩尔根为什么一定要用果蝇来做实验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播放果蝇资料介绍。(包括其材料优点,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录制好的摩尔根与果蝇的故事有关视频,引出本节问题“基因在哪里”。
观看视频,了解科学发展史中的趣闻轶事。
采用会生会影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摩尔根与果蝇的故事”的微视频
讲授
展示任务:完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1产生配子的图解”、画出“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示意图”。
本节主要探究“基因位于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我采用微课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本节的重难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学案上设计了遗传图解的分析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可以采用虚拟实验的方法录制成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虚拟实验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大胆提出合理假说,逐步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在实践中检验了假说演绎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
2、观察果蝇杂交实验现象,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江苏省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江苏省一等奖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扬州中学生物教研组刘鸿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于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等能力等,如何使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是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思考问题和加以履行的职责。

基于对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如何汲取前人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找寻实验依据,启发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以新的高度、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原有的知识内容,锻炼思维的批判性。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实践过程作为案例,介绍笔者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人教版教学教案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紧扣教材,以学生为主)

人教版教学教案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紧扣教材,以学生为主)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温故而知新】回忆:1、染色体的组成成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同源染色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条染色体。

3、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一、萨顿假说1、假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据: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体现在:(填空)3、方法:________________(1)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2)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法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1、果蝇杂交实验P:_________(雌)×_________(雄)F1 _______(雌、雄)F1雌雄交配(自交)F2 _______(雌、雄)_________(雄)3/4 1/42、解释:(遗传图解)3、测交——验证4、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22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22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1.科学思维——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科学探究——运用“假说—演绎法”,理解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事实和证据。

3.生命观念——依据减数分裂过程,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知识点(一)| 萨顿的假说(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4)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1.(科学思维)萨顿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类比推理?提示:(1)体细胞中成对出现: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2)配子中单个存在:单个基因、单条染色体;(3)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

2.(生命观念)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提示:并非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在原核生物中,细胞内无染色体,其内的基因位于拟核区的DNA上或者质粒DNA上;病毒中有基因,但无染色体。

1.类比推理2.图示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选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范本模板】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范本模板】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2)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归纳“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基因的物质基础。

(2)参与讨论、探究、分享,形成合作、交流的能力.(3)认识科学的本质,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之后,对遗传规律、遗传图解等知识已经比较熟悉,而学习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对于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也已经了解,通过“类比推理”方法的介绍,只要稍加点拨即可得出两种存在平行关系,因此此块内容不存在太大难点。

而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学生存在的难点是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或Y上?抑或是两者都有?此内容正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遗传图解自己探究,既可以突破难点,又可加深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辅为主,顺利地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萨顿的假说”、“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等几个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较多,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列表比较、探究、分组合作等方法展开学习,辅以一定的讲解和课件展示,适时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度和理解.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已有知识的准备。

一、萨顿的假说思考与讨论推理”.举例:由“我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我们都讲中国话”等,能推测出“我们都是中国人"。

问题:1.类比推理有科学的必然性么?2.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什么?师:1903年,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生殖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所用的方法即“类比推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不仅在观念上逐渐认同,在知识结构上也获得了科学知识。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画有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

2.教学课件。

[情境创设]教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孟德尔分离定律,有哪位同学能够回忆出来?学生: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师:很好。

这就是说配子中只含有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那同学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成对的等位基因是如何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的呢?教师显示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

教师:我们知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结果配子只含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有何相似之处?学生:都存在分离现象:等位基因分离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只有原来的一半:配子只含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和只含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教师:没错。

基因与染色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师生互动]1.萨顿的假说教师:有同学看了这一节的标题以后会想,“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将分离定律念一遍,看看这样替换是否有问题。

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学生阅读,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没有问题。

是否可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师:是否可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对于这个问题,由同学们自己去探究。

现在如果我们把等位基因标在同源染色体上,并以此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

看看结果如何?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图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随机叫两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图。

教师:经过画图,同学们可发现基因和染色体有何相似的地方?学生:精原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但配子只含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也只是有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另外,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教师:根据画图和大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教师:正确。

那么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主要有哪些平行关系呢?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并表述。

教师根据学生的简述情况进行引导、补充、肯定和鼓励,并逐个显示基因与染色体的4点平行关系。

教师:我们可以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能够推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叫做类比推理。

在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方面,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应用类比推理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用蝗虫细胞作材料,发现有一种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只有12条染色体。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又具有24条染色体。

蝗虫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双亲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子代体细胞中的这24条染色体,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萨顿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萨顿做出了与大家完全一样的假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有缜密的思考和严谨的推理,我们一样能得出与伟大遗传学家一样的结论。

但问题是如果萨顿的推论成立,它应该能够解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课本P28的“思考与讨论”所提供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在染色体上标注出相应基因,看看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图情况,并利用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随机叫1名学生上讲台画图。

教师:解释是否成立?学生:成立。

教师:那是否就可以认为我们利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呢?其实,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如何用实验证明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是怎么做的。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教师:摩尔根一开始对待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抱不相信、怀疑的态度,他认为以上两个学说是主观的臆测。

但是尽管如此,他没有批评、挖苦,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科学家这种对待科学的态度和高尚的人品,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摩尔根实验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果蝇。

教师显示果蝇的照片,并简要介绍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的优点。

教师:从1909年开始,摩尔根就开始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并利用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做了如下的杂交实验。

教师显示课本P29“图2-8 果蝇杂交实验图解”,并简要介绍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教师:根据实验,果蝇红眼和白眼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如何判断?学生:符合。

因为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

教师:那通过哪一个杂交组合可判断果蝇的显性性状?学生:亲本雌性红眼果蝇和雄性白眼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全部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

教师:很好。

根据果蝇杂交实验图解,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学生:只有雄性才出现白眼。

教师:是的。

那为什么会这样?教师显示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介绍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分类与数量,重点提示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同为XY型,且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结合果蝇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我们又可以作出什么样的设想?学生:控制白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教师:当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也是这样假设的,他们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并假设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如是,雌性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怎么写?按照前面学过的知识,写成WW正确吗?学生:不对。

教师:那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因为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染色体有关,应先把性染色体写出来,如雌性应先写出XX,然后把控制红眼的基因写在两条性染色体的右上方,所以雌性红眼果蝇应写成X W X W。

教师:那我们又该如何去表示一个雄性白眼果蝇的基因型呢?写成X w Y w对吗?学生:不对。

因为我们已经假设Y染色体上没有与X配对的基因w,所以不能写成X w Y w。

因此雄性白眼果蝇的基因型应该表示为X w Y。

教师:很好。

请同学们画出果蝇杂交实验的基因遗传图解。

学生画图,然后逐步显示下边的分析图解,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教师:从图2-2-1的图解可以看出,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

但能否就说以上的解释是正确的呢?图2-2-1学生:不能。

还需要通过测交实验加以证明。

教师:没错。

后来摩尔根他们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以上解释。

正是他们的工作,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教师: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以后,人们又在思考: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只有4对,但被人们研究过的基因就达数百个;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只有23对,但携带的基因大约有几万个。

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说明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

教师:没错。

摩尔根与其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

教师显示课本P30“图2-11 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教师结合课本图解简单介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研究成果。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用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获得科学知识。

如可引导学生分析等位基因是如何并在何时分离的,或组织学生将两对等位基因标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画出遗传图解,解释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教师精讲]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没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