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经济学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 需求持续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 快。
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 污染。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 济。
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01
02
03
资源节约利用
企业应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环保技术创新
企业应积极投入环保技术 研发,推动绿色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 的环保竞争力。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 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
06 结论与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的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规律。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0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 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综合概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综合概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企业决策、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领域
资源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01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问题
02
能源经济学:研究能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03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
3
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资源与环境管理理论和实践,包括资源规划、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等
6
选修课程
03
环境政策与法规:研究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02
资源经济学:研究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01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04
资源管理与规划:研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01
毕业生可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03
毕业生可在环境咨询公司、环保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从事咨询、评估、投资等工作。
02
毕业生可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从事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项目实施等工作。
04
谢谢
04
发展趋势
0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热门专业
02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
03
跨学科合作日益增多,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04
研究方法不断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进行研究
3
专业主要开设院校
国内知名院校
国外知名院校
院校排名
清华大学
01.
北京大学
01.
0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更长的时期的情况。
保留不变边际开采成本的假设,把时间延长为n年。
如果可开采资源的总量为Q,那么n年中资源的最优动
态配置问题可用下式表示:
Maxqt
n i1
aqi
-
(b/2)q
2 i
-
cqi
(1 r)i-1
(Q -
n i1
qi )
假设资源总量Q小于需求量,动态最优配置必须满 足下列条件:
a - bqt - c - 0
二、资源的跨时间有效配置:可再生替代资源的情况 考虑如下情况:在使用非再生资源的同时,有一
种固定开采成本的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先使用成本 较低的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转移到可再生替代资源。
假定存在一种可再生的、完全替代的、供给量无 穷多的资源,其单位成本为d=6元。令qt为t年开采的、 固定边际开采成本的非再生资源的数量;qst为固定边 际开采成本的完全替代可再生资源的数量
二、环境资源的划分 环境资源丰富而复杂、其分类方式也有多种 按所有权划分,自然资源分为共享资源和所
有权资源(或称为专有资源)。
按资源的服务方式划分,自然资源可分为积贮性 资源和流失性资源。
流失性资源--如果不用,它会随时间流失而浪费, 如水能资源、环境容量资源、景观资源等。
积贮性资源则是以其实体提供服务的,如矿产资 源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环境资源分类及特点 一、环境的资源属性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其具体说明如下: (1)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活动所必需的原材料; (2)环境提供为人类及其他生命体提供生存的场 所; (3)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扩散、贮存、 同化和分解的作用,即环境对污染物具有净化作用; (4)环境为人类提供景观服务。

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

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

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引言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如何实现人类的福祉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探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意义,以及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前景和挑战。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定义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并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并通过设计合理的经济政策来调节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战略规划和政策设计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制定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指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它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例如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引导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环境法规来保护环境。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比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来评估不同政策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用于评估环境影响的方法。

它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便制订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评估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例如碳交易市场和水权交易市场,可以激励经济主体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生态学和经济学是两个独立学科,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经济学关注的是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资源和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学科,它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两个方面介绍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关键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分配的学科。

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所需的具有一定稀缺性的物质和能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资源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资源稀缺性、资源替代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稀缺性是指资源的供给有限而需求无限,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资源替代性是指某种资源可以替代另一种资源来满足相同的需求,因此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需要考虑其替代性。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在资源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效用变化,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资源的成本变化。

机会成本是指利用某种资源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资源。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它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密切相关。

二、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防治,旨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环境成本。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对所有人都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如清洁空气和水资源。

环境成本是指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如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费用。

在环境经济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工具,如排污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

排污权交易是指政府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配额限制,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污染减排的经济效益。

环境税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征收的税费,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

价值和影响
环境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自然风景、休闲 旅游、新兴产业等。
环境影响
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物 种灭绝等。
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平衡发 展,是未来可持续生存必要条件。
基本原理
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2
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高效配置。
环境问题是外部性问题,市场不能实现
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干预可以改善市 场失灵。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使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可通过法规、税收、补贴等手 段强制或引导市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应用
污染控制
政府通过排污许可证和污染交 易制度等手段控制污染。企业 内部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和清洁 生产等手段减少污染。
自然资源管理
政府管理自然资源的方法包括 产权制度、招标授权、区域管 理、生态保护等。
可持续发展
推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绿 色消费等,实现经济环境社会 协调发展。
挑战
1 数据收集和分析
长期可靠数据的缺失,数据统计方法的不完善,使得研究受限。
2 政策制定和实施
环境和资源的管理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避免政策冲突。
3 公众意识与参与
公众了解、支持和参与环境和资源的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发展新的研究领域
可再生能源、碳排放市场、生态 补偿等,将推动资源与环境经济 学领域发展。
技术创新
解决全球性问题
智能城市、信息技术、大数据等, 将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技术 支持。
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 性保护等,需要国际合作和技术 创新。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及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及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及实践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包括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的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中国,深入研究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1.资源约束理论资源约束理论是资源环境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它指出,资源是有限的,无限的人类需求会引起资源缺乏。

此外,资源的有效使用必须满足最大化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2.环境外部性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认为,由于环境的公共性和生态复杂性,环境质量不能用市场交易机制来处理。

因此,政府应该引入正确的环境政策,从而消除环境外部性。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新时代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必须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使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不会被破坏,同时确保了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

4.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是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人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并关注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资源环境经济学实践1.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的重要实践领域。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探索出更为合理、科学和有效的政策和手段。

比如,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在西部山区实行“水源林地”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开发的同时增加收入。

2.环境的保护管理保护环境是资源环境经济学实践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

当前,全球热带雨林的消失、海洋垃圾污染以及空气等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严峻。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管理环境问题,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来促进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个涉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学科,其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来管理和保护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3000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源的产量、消费和利用的经济规律,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调控等方面。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这就意味着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张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最大化资源的效益。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经济分析、数学建模、实证研究和政策评估等。

其中,经济分析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础,它依靠供求关系、边际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理论和方法,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数学建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资源和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演化规律,并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化和评估。

实证研究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和统计等方法,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

政策评估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性应用,它通过对政策措施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来指导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决策和规划。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动态(3000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资源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是资源的供给、需求和利用的经济规律,以及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等问题。

在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环境污染和损害的经济效应,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1. 引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

2. 就业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找到就业机会:2.1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毕业生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资源和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测。

政府对于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2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理想选择。

毕业生可以参与各类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研究项目,进行数据分析、政策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研究机构通常与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有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高校高校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

毕业生可以申请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成为高校的教师或研究人员。

高校通常会提供稳定的职位和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毕业生有更多机会深入研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领域。

2.4 企业企业也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环境咨询公司、可持续发展部门等企业工作。

在企业中,毕业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和资源利用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3. 就业前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

以下是就业前景的几个方面:3.1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都在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力度,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

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2 产业需求随着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在增加。

毕业生可以在相关企业从事战略规划、市场分析和环境评估等工作。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

1、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范围不同。

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一种服务功能,资源来源与环境,是环境组成的一部分,可见资源的范围小于环境,环境的范围小于生态系统。

(2)结构不同。

(3)功能不同。

(4)研究目的不同。

联系:(1)统一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资源仅指土地到资源学中将环境纳入资源范畴;环境是工业化中后期污染加剧后感到很稀缺而约束经济增长时才引起重视和研究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拓展到了有机物以外的物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促成了生态与经济在稳定机制与增长机制矛盾中的概念整合。

资源开发以产生利润,以产生社会效用;环境能净化污染物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生态系统以调节控制功能是生态经济系统稳定而持续发展。

(2)统一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人们关注自然界的“物质”的可获得性时,就关注资源问题;当人们着眼于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生存空间和“介质”的质量时,就关注环境问题;当自然界自然界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共同约束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人类就更关注生态系统及其平衡问题了。

(3)通过人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一在生态系统中。

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是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的根本动力;资源、环境和经济是实现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构成生态流的基本要素;资源的过度开发超过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会产生资源与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失衡;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功能和还原净化和反馈功能,成分是资源,介质是环境,供需是经济,手段是技术,效果是生态经济平衡;实现生态平衡的原则是要追求综合效益、取于平衡、用养平衡、最小消耗和不超过生态承载力,这些都会不断优化资源与环境经济的运行机制。

2、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1)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

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到1988年的“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体系”,从资源与环境价值核算由粗到细、由事物型的物资资产核算转向无形的生态价值核算,由单纯的估算向科学计算的方向发展;(2)绿色GDP核算;(3)排污收费与环境税收。

经济学的资源环境经济学

经济学的资源环境经济学

经济学的资源环境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凸显,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重要理论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定义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它探讨经济活动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如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资源。

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资源环境问题。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经济学建模和定量分析。

经济学建模可以用来分析资源的供需关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率以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定量分析则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来评估环境政策的效果、资源的效用和可持续利用性。

三、资源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在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一些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用于解释资源环境问题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理论:1. 内部化外部性理论:该理论认为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是市场经济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通过内部化外部成本,即对污染者进行经济惩罚或对环境进行经济补偿,可以实现资源环境保护目标。

2. 环境估价理论:此理论旨在通过经济学方法对环境和资源进行评估,以确定它们的经济价值。

通过环境估价,可以更好地权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3. 温室效应理论:这是研究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的重要理论。

它将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暖联系起来,并探讨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政策的经济效果。

四、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政策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一些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相关的政策:1. 资源征税政策:通过对资源开采和利用进行征税,可以激励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绿色能源发展
可再生能源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 补贴政策: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补贴,降低其成本 • 税收优惠:为可再生能源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提高其竞争力
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应用
• 德国可再生能源政策:通过补贴政策,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 •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规范研究方法:价值判断与政策制定
规范研究方法: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政策建议
• 价值判断:对经济现象进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评价 • 政策制定:根据价值判断,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 绿色生产:提出实现绿色生产的政策建议 • 环保政策:提出实现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方法: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案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0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学 科
• 关注资源的稀缺性、分配与利用 • 研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经 济影响 • 探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的途径
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源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与精神 价值
• 生态产品:如食物、药物等,满足人 类生活需求 • 生态功能:如气候调节、水源保护等, 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通过评估自然资源 的价值,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 市场价值:通过市场价格反映自然资 源的价值 • 非市场价值: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等非 市场途径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
1.自然资源概念?
自然资源:(狭义)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产生社会效用的稀缺的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和自然物品的总称。

2.自然资源属性?
自然属性包括:社会效用性和稀缺性
3.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三者的关系?
4. 资源,环境,生态系统三者的联系?
◆统一人类对自然地认识的深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者统一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通过人类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一在生态经济系统中
5.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功能?
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综合功能
基本功能有如下几条:
◆资源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为经济系统提供原料
◆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地理空间,同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环境作为资源的载体,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承载力
◆环境作为公共物品,为人类直接提供友好服务
◆环境作为废弃物的容纳场所,为经济活动提供环境容量
◆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产生保护和破坏两种效应
综合功能有如下几条: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价值增值
◆信息传递
6.帕累托最优理论概念?
帕累托最优理论:指社会经济达到这样状态,不可能在至少某一成员
受益的同时,不使其它成员受损,这时经济资源达
到最高效率,且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制。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源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一、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与环境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环境的外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资源的供给总量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环境的外部性是指个体的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参与活动的市场主体,而是会造成其他人或其他地区的成本或效益的变化。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为后代子孙保留足够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二、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原理1. 稀缺性原理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价值与供需关系。

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所以人们必须进行选择和配置,以满足不同需求和优先级。

2. 机会成本原理资源的使用涉及机会成本,即为选择某种用途而放弃了其他潜在用途所产生的代价。

资源的正确配置应该考虑到其机会成本,以获取最大效益。

3. 外部性原理个体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影响到个体自身,还会对其他人和地区产生外部性效应。

资源环境经济学通过内部化外部性,即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使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协调。

4. 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它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生态平衡的统一。

三、资源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政策工具。

它通过经济价值的测量和资源的可替代性分析,为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资源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实践之一。

通过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将环境成本纳入到市场经济中,引导企业和个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一、前言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环境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资源环境经济学概述1. 定义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在不同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经济活动的类型、规模和行为,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2. 基本假设资源环境经济学假设了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相等、人在理性经营资源和环境问题方面的行为等。

3. 有关政策:政府介入的角色、市场方案和规制、目标和效果、公共参与和策略制定等。

三、资源环境经济学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到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包括:1. 产量分析法:估算不同的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生产的影响;2. 回归分析法:利用经济数据分析环境和资源的市场行为;3. 支出调查法:调查家庭、企业和政府的资源和环境支出。

四、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1. 自然资源经济学分析该分析与自然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有关,通过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来保护资源和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来提供优惠支持和鼓励研究和开发。

2. 环境经济学分析该分析关注环境财产观念、外部性和公共财产问题,其重点关注成本和效益,以及在利益决策方面的考虑。

其中,提供激励措施,例如税收和交易水平方案,通常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有效方法。

3.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分析该分析是整合自然、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要素,以发展长期策略来实现世代继承。

五、结论资源环境经济学是帮助政府和企业理解和应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的有效工具。

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促进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不损害未来代际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

这需要解决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发展清洁能源和更好的管理方法,构建坚实的政策基础并推动跨行业合作。

06332资源环境经济学

06332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资料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帕累托最优 1、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2、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供给:量。

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均衡: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需求、共给、均衡三者关系三者关系:需求、共给、均衡三者关系:1、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移动 2、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移动,均衡数量同方向移动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图):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 1.垄断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技术上的低效率。

垄断不仅使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移,而且还涉及制造和竭力防止这类转移的成本。

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谋求垄断利润的组织,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减少,并造成社会性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1、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范围不同。

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一种服务功能,资源来源与环境,是环境组成的一部分,可见资源的范围小于环境,环境的范围小于生态系统。

(2)结构不同。

(3)功能不同。

(4)研究目的不同。

联系:(1)统一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资源仅指土地到资源学中将环境纳入资源范畴;环境是工业化中后期污染加剧后感到很稀缺而约束经济增长时才引起重视和研究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拓展到了有机物以外的物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促成了生态与经济在稳定机制与增长机制矛盾中的概念整合。

资源开发以产生利润,以产生社会效用;环境能净化污染物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生态系统以调节控制功能是生态经济系统稳定而持续发展。

(2)统一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人们关注自然界的“物质”的可获得性时,就关注资源问题;当人们着眼于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生存空间和“介质”的质量时,就关注环境问题;当自然界自然界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共同约束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人类就更关注生态系统及其平衡问题了。

(3)通过人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统一在生态系统中。

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是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的根本动力;资源、环境和经济是实现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构成生态流的基本要素;资源的过度开发超过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会产生资源与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失衡;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功能和还原净化和反馈功能,成分是资源,介质是环境,供需是经济,手段是技术,效果是生态经济平衡;实现生态平衡的原则是要追求综合效益、取于平衡、用养平衡、最小消耗和不超过生态承载力,这些都会不断优化资源与环境经济的运行机制。

2、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进展:(1)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

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到1988年的“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体系”,从资源与环境价值核算由粗到细、由事物型的物资资产核算转向无形的生态价值核算,由单纯的估算向科学计算的方向发展;(2)绿色GDP核算;(3)排污收费与环境税收。

主要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税收制度理论体系,进而研究设计出符合中国情的环境税收制度基本框架;(4)排污权交易;(5)生态补偿。

主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6)环境投融资政策。

在以后的发展中提高环境保护投资的资金效率,拓宽融资渠道使其多元化,以及创新融资手段等;(7)循环经济研究;(8)国际贸易与环境。

在资源环境经济配置方面,全球化进程,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在逐步得到重视;(9)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九五”以来,科技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气象局等部门的专题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全球变化所造成的实物性影响评价等。

3、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1)层次性(是指系统的区域范围由全球、国家和地区和更小的单位的区域单位构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等级结构)。

(2)差异性(是指各个系统存在结构和功能质和量的差异)。

(3)开放性(是指区域生态系统在经济规律下,进行不同的区域内外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形成产品贸易、资源贸易、环境、劳动力流动乃至跨界污染)。

(4)协同性(是指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能协调而稳定的发展)。

(5)动态性(是指整个系统在自然规律和人文活动的影响下,内部各成分之间不断竞争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推动着系统进行时空演化)。

(6)可控制性(是指人类可以用各种手段控制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方向、流速和流量,降低系统的混乱度)。

4、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人工生态系统显著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一是结构的不完整性,生产者尤其是分解者数量短缺;二是开放性强,与系统外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交换;三是寄生性,结构简单化使其对系统外的依赖性增强;四是脆弱性,系统需要合理的人工调控才能使系统达到相对平衡。

5、环境资源价值包括哪些?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1)按价值产生的原因,可把环境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又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实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又分为存在价值、遗赠价值和选择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能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从生产和消费活动中间接获得的效益)(2)按环境价值的来源,可以把环境价值分为自然价值和附加价值两部分。

(自然价值是功能性的资源价值既有直接利用价值还有间接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而附加值是需要劳动力价值和投入资本)(3)按环境价值所依附的形体,可以把环境价值分为实价值和虚价值。

(前者是比较实得有形的物质性的商品价值,后者是无形的舒适性的服务价值)6、资源产权交易应具备哪些条件?(1)资源产权交易首要条件是产权明晰化;(2)资源产权交易的必要条件是健全的产权市场;(3)资产及评估是资源产权交易的基础环节;(4)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资源产权交易的基本保证。

7、环境标准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1)环境政策与产品竞争力成正比。

因为实施环境成本内在化会刺激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形成价格比较优势;同时,企业树立了珍爱环境的形象,提升了品牌魅力,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同样会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2)环境标准与产品竞争力成反比。

环境标准是影响环境成本的重要因素,一国的环境标准越严格,其环境成本就越大;反之环境成本就越小。

(3)环境标准与产品竞争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为环境成本在总成本中间所占的比例很小,环境政策之间的差异对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影响很小。

8、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基本功能:P39—41(一)基本功能:1.资源作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为经济活动提供能源和原料;2.环境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地理空间,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3.环境作为资源的载体,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承载力;4.环境作为公共物品,为消费者提供直接友好的服务;5.作为废弃物的容纳所,环境为经济活动提供环境容量;6.经济活动对环境系统产生保护和破坏两种效应。

(二)综合功能:1.物质循环;2.能量流动;3.价值增值;4.信息传递。

9、资源与环境政策的经济手段的特征:(1)对经济主体具有诱导性而不是强制性作用。

主要是政府预先设置各种能使企业或个人调整行为规范的规定,通过对经济主体的利益刺激和诱导,引导企业或个人遵从政府的环境资源偏好,使经济主体对环境作出有力的反应。

(2)作为一种经济手段总是与成本收益相比较联系。

即要么选择在生态环境效益相同时的政策手段成本最小的一种手段;要么在政策手段成本既定下选择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建立在市场竞争基础之上,是企业选择空间更大,市政府管理成本更低。

局限性:(1)并非所有的环境问题都能转化为市场问题;(2)现实中垄断的存在、产权不明晰导致的公共产品现象,使经济手段扭曲;(3)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有时也会导致企业的资源配置偏离社会需求的最佳点,影响社会福利的提高。

10、资源与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功能:P210—211(1)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它可以利用市场或者是创建市场,使价格信号在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中发挥基础作用,使环境问题的根源外部性得以内在化,实现资源优化和环境治理成本最小。

(2)公平分配资金。

(3)理性激励行为。

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通过环境经济政策,给市场经济主体施加一定的经济刺激,从而促使人们主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

(4)11、分析科斯定律与产权配置效率:P75科斯第一定律指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出事产权是谁的,资源和配置都是有效的。

科斯认为:无论初始产权界定给何方,只要初始产权界定是清楚的,市场交易的成本可以忽略或较低,那么通过市场的交易,资源的利用就会达到最优状态。

纵轴表示边际成本MR或MNPB表示边际私人收益MR E MEC表示编辑外部成本BDGCO q1 Q* q2 Q 污染物排放量假设受害者拥有不被污染权,而排污者就没有权利污染。

双方谈判的起点为原点。

假设双方移动到q1点,排污者将得到OABq1的净收益,受害者将付出Ocq1的成本,由于OABq1>Ocq1,排污者可以支付给受害者大于Ocq1小于OABq1的费用以补偿受害者的损失,排污者和受害者都能受益。

因此如果受害者拥有产权,通过谈判,有Q*移动的自然趋势。

同理,假设Q为起点,则如果排放着拥有产权,通过谈判,也有Q*移动的自然趋势。

12、可耗竭资源的动态配置:P169—171可耗竭资源在不同时期的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即实现利用净效益的现值最大。

对于可耗竭资源来讲,需要合理分配不同时期的资源使用量。

可耗竭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现在多使用一个单位的资源就会产生边际使用成本,即边际上失去成本的现值,就意味着放弃未来使用该资源的净收益。

所以,只有限制或节制开发现有的耗竭性资源才能将它预留给后代人。

图示(a)时期一的资源量(b)时期二的资源量6 a13、图示并说明确定最优污染水平:P206—208环境容量的有效利用(或有效率的污染水平最优污染水平)可以从私人净效率最大化角度和从损害成本与污染治理成本最小化角度来确定。

(1)从私人净效益最大化角度确定最优污染水平X成本和收益MNPB代表边际私人净效益MNPB MEC MEC代表编边际外部成本MNPB以下的面积表示总私人净效益,MEC以下的面积表示总外部成本。

社会的目的是使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最大,从图中可以得出,只有MNPB=MEC时,即经济活动水平为Y D Q*时,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最大。

此时,两者之O B C 差即净效益由三角形OXY表示,相应的最Q* Q 经济活动水平QQW优经济活动水平为Q*,最优外部效应由三角形OYQ*代表。

而MPC+MEC即为边际社会成本(MSC)或边际社会机会成本。

社会最优的污染水平就是边际私人净收益等于边际污染外部损失时,即MNPB=MEC,两曲线相交于Y时,达到最优污染排放水平。

环境的自净能力由MEC曲线的起始点表示,外部效应在经济活动量为Qa点时开始产生,在此点左侧,外部效应为零,污染物被环境吸收。

可见,零污染不是最优污染,最优污染量并不一定是经济活动为零时的污染量。

污染物的排放量WOO 污染治理量QW0代表环境能够自净的污染排放量,W*代表有效配置的污染水平。

社会最优的污染水平就是社会总成本最小时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即当边际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污染外部损失时,即MAC=MEC两曲线相交于E时,达到最优污染排放水平。

14、分析中国主要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P52—54(一)自然资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