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3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0787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b.png)
低碳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绿色发展政策的目标是降低碳排 放、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
发展。
绿色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绿 色税收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绿
色产业政策等。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进一步与地 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 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探索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拓展国际视野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国际比较和
合作研究,以应对跨国界的资源环境问题。
加强政策应用研究
03
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政策
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的成本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 本。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的制定
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 、市场机制、政策措施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和市场失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政策制定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落实。
资源税费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 征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 排污收费等。
绿色发展政策的目标是降低碳排 放、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
发展。
绿色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绿 色税收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绿
色产业政策等。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进一步与地 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 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角。
探索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拓展国际视野
0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国际比较和
合作研究,以应对跨国界的资源环境问题。
加强政策应用研究
03
为了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政策
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的成本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成 本。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资源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政策措施的制定
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 、市场机制、政策措施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和市场失灵,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政策制定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落实。
资源税费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 征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 排污收费等。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资源环境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dd77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6.png)
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 需求持续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 快。
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 污染。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措施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 济。
政策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生态 补偿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01
02
03
资源节约利用
企业应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 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环保技术创新
企业应积极投入环保技术 研发,推动绿色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 的环保竞争力。
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 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 有效执行。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 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
06 结论与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的建议
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 性学科,旨在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规律。
资源环境经济学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 资源配置和环保政策,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 环境的有限性,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04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应用与 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105c668ba1aa8114531d930.png)
n 如:国防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公共产品的分类
表2-2 物品的分类
类型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竞争性
①纯公共产品, 如路灯 ②共有资源,如海洋中的鱼
排他性
③自然垄断(俱乐部产 ④私人产品, 如食物 品),如有线电视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具有局部非竞争性和局部的非排他性
部门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Q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价
格
•SS 社会供给
P
•PS 部门供给 •P
•P1
•SD 社会需求
•O
•Q
•Q1
•生产量 Q
•图2-2 外部不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n 外部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l 外部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单个企业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导致该企业产出太 少,资源投入不足。而社会其他企业产出过多, 资源配置状况不是最优,出现低效率现象。( 图 2-3)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 二章
2020/12/18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第1节 外部性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外部性的内部化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n 外部性的概念
l 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外部效应 ,源 于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 提出来的“外部经济” 的概念。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l 产品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n 排他技性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产品的性质。 如: 灯塔是公共产品, 但如果灯塔收到信号后才能发光, 就变成了私人产品。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公共产品的分类
表2-2 物品的分类
类型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竞争性
①纯公共产品, 如路灯 ②共有资源,如海洋中的鱼
排他性
③自然垄断(俱乐部产 ④私人产品, 如食物 品),如有线电视
•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具有局部非竞争性和局部的非排他性
部门最优产量:Q1 社会最优产量:Q Q1>Q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价
格
•SS 社会供给
P
•PS 部门供给 •P
•P1
•SD 社会需求
•O
•Q
•Q1
•生产量 Q
•图2-2 外部不经济性对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n 外部经济性与资源配置
l 外部经济性对单个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单个企业外部经济性的存在,导致该企业产出太 少,资源投入不足。而社会其他企业产出过多, 资源配置状况不是最优,出现低效率现象。( 图 2-3)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 二章
2020/12/18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第1节 外部性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3.外部性的内部化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1.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
n 外部性的概念
l 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外部效应 ,源 于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 提出来的“外部经济” 的概念。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l 产品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
n 排他技性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产品的性质。 如: 灯塔是公共产品, 但如果灯塔收到信号后才能发光, 就变成了私人产品。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讲义(ppt 17页)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讲义(ppt 17页)](https://img.taocdn.com/s3/m/10e5a76a52ea551811a68765.png)
庇古提出征收排污费和排污税的方式纠正外部性,费用等于造成 的损害。但现实中难以确定具体损害的货币衡量水平。而且,管 理者也更关心一个环境可承受的排放量,而非税收多少,毕竟环 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完全不允许排放一方面 不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效率,浪费自然资源本身的消化污染物的 能力。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 两个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 相互之间的关系∶两种市场 其中没有环境。
家庭
劳动力市场
提供劳动力
企业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限资源的配置∶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 生产
环境经济大系统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
劳动力市场
环 境
提供劳动力
家庭
企业
环 境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非使用价值: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相当于遗产的福 利。存在价值。与物种存在必要性,伦理道德相关。
克鲁蒂拉《自然保护的再认识》:之前的自然资源研究多集中于开采 型资源(可耗竭资源的最佳开采速度和规模),提出舒适型资源。
三、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命令控制型(行政手段)——环境标准和强制规章 市场激励(经济手段)——环境税费和可交易许可证。
第七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环 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 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2方法 定位于经济学科,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 学是不是科学,看不见的手原理)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 两个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和家庭 相互之间的关系∶两种市场 其中没有环境。
家庭
劳动力市场
提供劳动力
企业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限资源的配置∶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 生产
环境经济大系统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
劳动力市场
环 境
提供劳动力
家庭
企业
环 境
提供产品
产品市场
非使用价值: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环境,相当于遗产的福 利。存在价值。与物种存在必要性,伦理道德相关。
克鲁蒂拉《自然保护的再认识》:之前的自然资源研究多集中于开采 型资源(可耗竭资源的最佳开采速度和规模),提出舒适型资源。
三、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命令控制型(行政手段)——环境标准和强制规章 市场激励(经济手段)——环境税费和可交易许可证。
第七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 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把环 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 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
2方法 定位于经济学科,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 学是不是科学,看不见的手原理)
环境经济学课件(PPT 48张)
![环境经济学课件(PPT 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a14432d7c8d376eeaeaa3199.png)
27
思考题
下列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A.收费的高速公路 C.路灯
)
B.收学费的学校 D.私人经营的商店
28
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
无市场 价格
无人生产 供给不足
市场失灵
29
市场失灵
市场不能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
价格不能调节资源配置
消费公共物品不必购买,可以搭便车(即免费消费)
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基础教育、基础设施
(2)、消费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 除 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的这种性质,使得私人市场缺 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商品和服务。
25
进一步来理解公共物品的性质
第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给供给者 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海上照明的灯塔)
第二,边际拥有成本为零。
第三,公共物品的非拒绝性
3
二、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不是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 穷欲望而言的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为了解决稀缺性的问题而产生和存在的
4
三、机会成本
是指人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 一种东西的数量或价值
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我们要生产一种产品,就 要放弃生产其它产品,选择了一种机会就同时放弃 了其它机会。
37
贴现值的计算
未来第n年获得的效益和费用的现值:
B n PV (B ) n n 1r
C n PV (C ) n n 1r
累计n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B i PV (B ) i i 1 r i 0
n
C i PV (C ) i i 1r i 0
39
例 某建设项目有两个投资方案,其投资、经营成本及效益见 下表(贴现率日 r=8%): 年 方案一 方案二
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fa7d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c.png)
第一节 资源与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使用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口
增长,另一方面则是非农业占用了越来越多的 土地,每年因建厂、修路、扩大城市面积约失 去0.5亿公顷可耕地。 二是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主要包括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和地质退化等。据统计,目前耕地 面积仅有18.45亿亩,就宜农土地而言,约有5.3 亿亩。其中一等地仅占8.9%,二等地占22.5%, 三等地占68.6%。
环境退化与贫困
• 贫困是造成环境退化的 重要原因。穷人比富人 更依赖于自然资源,越 是贫困的地区,其对自 然资源和环境的依赖程 度越高
环境退化与国际贸易
• 自由贸易会增加市场失 效的可能性,并使外部 性在国家之间传递。穷 国正成为富国转移污染 的场所,即所谓的污染 避难所假说
环境退化与经济
发展水平
环境恶化还与经济发展 阶段密切相关。过去几 十年中,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印度等新兴 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进 程加速,导致环境恶化 加重
一、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环境对经济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生命支持
2.舒适服务的提供 3.自然资源的供给
4.废弃物的吸收
• 环境提供了人类赖 以生存的生物的、 化学的和物理的系 统,这个系统包括 大气、河流、土壤 肥力、森林和动植 物多样性等。
• 环境也给家庭提供 了舒适感,风景如 画的自然风光会给 人以美的享受,给 人类带来快乐和满 足。
国际合作
•一是制度和法律建设上的合作 •二是技术和资金上的合作 •三是发达国家应当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来提高资源的使用 效率,并减少资源的消耗
第十四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第一节 资源与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环境与经济发展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课件5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4604a23358f5f61fb63666e7.png)
国际环境条约
国际环境条约是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已经成立的国际环境条约超过 170 项 高效的国际环境条件有六个特征:① 国际政治机构存在并具备建立、执行和加强集体协议的权威性和能力时;② 受影响的国家越少,在文化上 越相似;③ 采取对策的控制费用越低;④ 采取对策的效益越高;⑤ 对于采取对策的费用和效益,其不确定越小;⑥ 将采取对策的费用合理地进 行国际分配,相对越容易达成共识;满足上述六个特征,政策的国际协调就越容易
关税和从价关税,前者指对每单位进口商品征收固定的税额,后者则指按进口商品的价值收取一定比例的关税,无论是哪种情形,最终的结 果都是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
单边环境政策
• 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带有明贸易限制性质的环境法律法规 • 核心思想是限制不符合本国环境标准、可能危害当地环境产品的进口 • 由于这一措施往往会触及出口国的根本利益,因而它也是造成国际贸易争端的原因之一
2. 逐底竞争理论 逐底竞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每个国家都担心他国采取比本国更低的环境标准而获得国际竞争的优势,致使本国 产业处于竞争劣势,因而为避免遭受竞争损害,国家之间会竞相采取比他国更低的环境标准;当各国均采取次优 的环境政策时,最终的均衡结果便是每个国家都会采取比没有国际经济竞争时更低的环境标准,并最终加剧全球 环境的恶化
14.1.1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复杂关系论 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代表性研究证据如 Tsigas (2002)指出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是 复杂的,而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净效应也是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的。Tsigas 基于西半球国家的研究指出自由贸易确实提高了经 济效率,但是贸易并不能保证环境质量的提升或是下降,其具体的环境效应并不明确,取决于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 Creason(2005)利用美国环境保护机构的贸易与环境评估的模型(TEAM),借助数值模拟来验证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 Creason 主要分析了 2002 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撤销对美国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进口限制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实 证结果表明,尽管贸易自由化对美国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是有利的,但并非每个州的环境质量都得到改善。美国南部许多州随着贸易的 开放污染排放有所下降,而北方和中部各州的结果则完全相反。Creason(2005)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也并非一致。
国际环境条约是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已经成立的国际环境条约超过 170 项 高效的国际环境条件有六个特征:① 国际政治机构存在并具备建立、执行和加强集体协议的权威性和能力时;② 受影响的国家越少,在文化上 越相似;③ 采取对策的控制费用越低;④ 采取对策的效益越高;⑤ 对于采取对策的费用和效益,其不确定越小;⑥ 将采取对策的费用合理地进 行国际分配,相对越容易达成共识;满足上述六个特征,政策的国际协调就越容易
关税和从价关税,前者指对每单位进口商品征收固定的税额,后者则指按进口商品的价值收取一定比例的关税,无论是哪种情形,最终的结 果都是提高了进口商品的成本
单边环境政策
• 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带有明贸易限制性质的环境法律法规 • 核心思想是限制不符合本国环境标准、可能危害当地环境产品的进口 • 由于这一措施往往会触及出口国的根本利益,因而它也是造成国际贸易争端的原因之一
2. 逐底竞争理论 逐底竞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每个国家都担心他国采取比本国更低的环境标准而获得国际竞争的优势,致使本国 产业处于竞争劣势,因而为避免遭受竞争损害,国家之间会竞相采取比他国更低的环境标准;当各国均采取次优 的环境政策时,最终的均衡结果便是每个国家都会采取比没有国际经济竞争时更低的环境标准,并最终加剧全球 环境的恶化
14.1.1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复杂关系论 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代表性研究证据如 Tsigas (2002)指出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是 复杂的,而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净效应也是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的。Tsigas 基于西半球国家的研究指出自由贸易确实提高了经 济效率,但是贸易并不能保证环境质量的提升或是下降,其具体的环境效应并不明确,取决于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 Creason(2005)利用美国环境保护机构的贸易与环境评估的模型(TEAM),借助数值模拟来验证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 Creason 主要分析了 2002 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撤销对美国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进口限制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实 证结果表明,尽管贸易自由化对美国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是有利的,但并非每个州的环境质量都得到改善。美国南部许多州随着贸易的 开放污染排放有所下降,而北方和中部各州的结果则完全相反。Creason(2005)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在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也并非一致。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 65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 65张)](https://img.taocdn.com/s3/m/cdcbb9e8d5bbfd0a7956733d.png)
选择确定变量数值的一些实际变量; 决策者主体并不对受影响者进行补偿或收费, 某些效益被给予或某些费用被强加给没有参加 这一决策的人。
外部性与帕累托效率
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广义的外 部性概念说明了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一种 不满足帕累托效率情况下的一种低效率状态。 当受影响的一方希望行动的一方改变经济活动数量或水平 时就存在着相关外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通过市场 来调节。只有当以这样一种方式改变经济活动水平或数量, 即使得受影响的一方得到好处,同时又不让行动一方受损 失时才可以说存在帕累托相关外部性,也即存在没有实现 的潜在帕累托效率改进。 外部不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都是一种低效率资源配置状态, 而且游离于市场之外。
外部性类型-2
依据物品性质 公共外部性(不可减少) 供给的普遍性、消费的非排他性 私人外部性(可减少) 竞争的外部性 可转移的外部性 受害者有机会向第三方“转移”外部性,以避免 外部性对自己损害的现象。
外部性类型-3
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 货币外部性:在纯粹竞争的条件下,当一个人 的活动水平影响另一个人的财务状况时,不一 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货币外部性产生于经济 活动中一些投入和产出的价格变化,但不会改 变生产函数,假外部性 技术外部性: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生产者的生 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 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失效
外部性计量:外部费用和外部效益
外部费用和环境费用
社会费用与私人费用之差 社会费用是该经济活动带来的社会真正承担的全部 费用。 当外部费用表现形式主要是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或 其它环境问题恶化现象时,这种外部费用就是环境 费用。 边际私人费用和边际社会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交换。 四、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在环境经济系统中十分重要表现: 1.信息传递是环境经济系统的重要特征 2.人类的经济活动实际上业是信息活动
20
五、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关系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值和信息传
递是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系统的四大功能,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资 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发展。其中物流、能量 流是物质基础,价值流体现了物质与能量 流动的有效性,并使系统变化和发展。人 们通过信息流控制和调节速度、流量和方 式。
4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 经济学的拓展
传统经济学
资源
无限供给
经济系统 外部性
仅含作为劳动对象 的环境资源
个体行为对社会其 他人的影响
经济增长模式 速度型经济
经济人
自身经济利益最优
帕累托
现在最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稀缺 整个环境系统
环境资源无偿性 环境影响时空差 可持续经济 后代及社会利益 长期最优
15
第三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
• 一、物质循环 (一)自然物流向经济物流的转化
1.在采掘业和捕捞业中的转化:从自然界直 接获取生活资料的转化方法 2.在农业中的转化 (基础产业) 3.在工业和采掘业中的转化 (二)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16
• 1.农业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 (1)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善转化为自然物质
6
•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一)重视经济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融合
• (二)重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双重 属性特征
•
1、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
•
2、人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形成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 (三)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的研究
7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8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14
• 二、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 •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多种资源环境
经济要素按照特定的环境经济关系,组成资 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方式。它的结构基础是生 态环境,而它的主体是经济系统。生态环境 系统和经济系统虽然有着各自的运动过程, 但通过社会再生产,耦合为共同的运动过程。 这种耦合机制包含: • 1.人类的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原动力 • 2.生产活动是基础 • 3.科学技术是手段
• 一 传统经济系统 (图一)
商品市场
家庭
厂商
要素市场
9
•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系统抽象为 家庭、厂商两个基本部门和商品、要素两个 基本市场。家庭部门是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作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作为要素提供者,追求收入最大化。厂商部 门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生产要素使用者,追求 利益最大化。
• 传统的经和整体协调性
10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
生产
消费
原材料
废弃物接收器 土地
环境公共消费品
太阳
11
•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公共消费品(空 气),同时也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作为 生产活动投入的自然资源。人们生产和消费 的废弃物也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
• 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作为典型的公共品 可以无偿使用,在经济活动中没有考虑对地 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长期影响。然而地球资源 是有限的,环境使用的无偿性必导致资源数 量的下降,这将反过来制约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产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
12
第二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一、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 • 1.人口要素 • 在环境经济系统中,人口要素居于主体地
3
•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 (一)时代背景: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
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境危机 (二)理论源泉:1 帕累托最优
2 外部性理论 (三 )实践背景:一方面 工业正在大量制造 过剩的私人物品,另一方面公共物品变得稀缺。 牺牲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也促进了人 们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内容结构
第四层次 土地资源经济 矿产资源经济
林业资源经济 环境经济
第三层次 资源环境税 资源环境贸易
资源环境投融资 循环经济
第二层次 资源环境产权理论 资源环境价值理 论与方法 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一层次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理论
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资源环境经济思想 • 1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 2 马尔萨斯:绝对稀缺论 • 3 李嘉图:资源相对稀缺论 • 4 穆勒:静态经济
位。环境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 前提;同时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 人口存在,环境经济系统同样不能发展。 •
13
2.环境要素 (1)物理系统 (2)生物系统 (3)社会经济系统 3.科技与信息要素
技术通过人化和物化的形式在环境系统 和经济系统的结合中对其中的物质、能量和 信息的交换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信息的充 分和流动,可以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 间相互关联达到协同运动。
自然能流转化为经济能流的方式: 1.直接获取现实的自然能源 2.通过种植业生产将太阳能流转化为经济能流 3.现代能源生产把地下埋藏的化石能源开掘
18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能量的传递和转移是逐渐消耗的
19
三、价值增值 价值流的形成和增值必须经过的三阶段: 1.准备阶段:物化劳动和信息的准备 2.物化阶段:将劳动物化于产品中 3.实现阶段:产品通过包装、储存、运输
力量 (2)经济、技术力量通过自然规律发挥作用 (3)经济技术投入参与了自然物质循环 2.工业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3.生产和生活消费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17
二、能量流动 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能流:一是自然能流,包括
太阳能流,生物能流,矿物能流和潜在能流。二是 经济能流,指自然能流被开发投入到经济系统中, 按照人类经济活动的意图,通过开采、运输、加工、 储藏、消耗到废弃的序列过程进行传递和转化。
5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内容及方法
•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资源与环境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
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 学科,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 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实质就 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喝工具来分析如何 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 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传递在环境经济系统中十分重要表现: 1.信息传递是环境经济系统的重要特征 2.人类的经济活动实际上业是信息活动
20
五、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关系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值和信息传
递是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系统的四大功能,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资 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发展。其中物流、能量 流是物质基础,价值流体现了物质与能量 流动的有效性,并使系统变化和发展。人 们通过信息流控制和调节速度、流量和方 式。
4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 经济学的拓展
传统经济学
资源
无限供给
经济系统 外部性
仅含作为劳动对象 的环境资源
个体行为对社会其 他人的影响
经济增长模式 速度型经济
经济人
自身经济利益最优
帕累托
现在最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稀缺 整个环境系统
环境资源无偿性 环境影响时空差 可持续经济 后代及社会利益 长期最优
15
第三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
• 一、物质循环 (一)自然物流向经济物流的转化
1.在采掘业和捕捞业中的转化:从自然界直 接获取生活资料的转化方法 2.在农业中的转化 (基础产业) 3.在工业和采掘业中的转化 (二)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16
• 1.农业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 (1)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善转化为自然物质
6
•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一)重视经济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融合
• (二)重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双重 属性特征
•
1、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
•
2、人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形成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 (三)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的研究
7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8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14
• 二、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 •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多种资源环境
经济要素按照特定的环境经济关系,组成资 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方式。它的结构基础是生 态环境,而它的主体是经济系统。生态环境 系统和经济系统虽然有着各自的运动过程, 但通过社会再生产,耦合为共同的运动过程。 这种耦合机制包含: • 1.人类的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原动力 • 2.生产活动是基础 • 3.科学技术是手段
• 一 传统经济系统 (图一)
商品市场
家庭
厂商
要素市场
9
•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系统抽象为 家庭、厂商两个基本部门和商品、要素两个 基本市场。家庭部门是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作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作为要素提供者,追求收入最大化。厂商部 门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生产要素使用者,追求 利益最大化。
• 传统的经和整体协调性
10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
生产
消费
原材料
废弃物接收器 土地
环境公共消费品
太阳
11
•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公共消费品(空 气),同时也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作为 生产活动投入的自然资源。人们生产和消费 的废弃物也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
• 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作为典型的公共品 可以无偿使用,在经济活动中没有考虑对地 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长期影响。然而地球资源 是有限的,环境使用的无偿性必导致资源数 量的下降,这将反过来制约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产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
12
第二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一、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 • 1.人口要素 • 在环境经济系统中,人口要素居于主体地
3
•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 (一)时代背景: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
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境危机 (二)理论源泉:1 帕累托最优
2 外部性理论 (三 )实践背景:一方面 工业正在大量制造 过剩的私人物品,另一方面公共物品变得稀缺。 牺牲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也促进了人 们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内容结构
第四层次 土地资源经济 矿产资源经济
林业资源经济 环境经济
第三层次 资源环境税 资源环境贸易
资源环境投融资 循环经济
第二层次 资源环境产权理论 资源环境价值理 论与方法 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一层次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理论
2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资源环境经济思想 • 1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 2 马尔萨斯:绝对稀缺论 • 3 李嘉图:资源相对稀缺论 • 4 穆勒:静态经济
位。环境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 前提;同时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 人口存在,环境经济系统同样不能发展。 •
13
2.环境要素 (1)物理系统 (2)生物系统 (3)社会经济系统 3.科技与信息要素
技术通过人化和物化的形式在环境系统 和经济系统的结合中对其中的物质、能量和 信息的交换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信息的充 分和流动,可以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 间相互关联达到协同运动。
自然能流转化为经济能流的方式: 1.直接获取现实的自然能源 2.通过种植业生产将太阳能流转化为经济能流 3.现代能源生产把地下埋藏的化石能源开掘
18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能量的传递和转移是逐渐消耗的
19
三、价值增值 价值流的形成和增值必须经过的三阶段: 1.准备阶段:物化劳动和信息的准备 2.物化阶段:将劳动物化于产品中 3.实现阶段:产品通过包装、储存、运输
力量 (2)经济、技术力量通过自然规律发挥作用 (3)经济技术投入参与了自然物质循环 2.工业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3.生产和生活消费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17
二、能量流动 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能流:一是自然能流,包括
太阳能流,生物能流,矿物能流和潜在能流。二是 经济能流,指自然能流被开发投入到经济系统中, 按照人类经济活动的意图,通过开采、运输、加工、 储藏、消耗到废弃的序列过程进行传递和转化。
5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内容及方法
•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资源与环境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
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 学科,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 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实质就 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喝工具来分析如何 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 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