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环境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环境与自然经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关注。
4、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起作用的各人物、时间、理论、著作等。
环境经济学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1967);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济问题研究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第5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 62 12.8 10.5 2.9 2.2 1.8 1.5
菲律宾 0.8 埃及 0.7
各 国 人 口 前 位
( 亿 人
10
土耳其 0.7 泰国 0.6
7 俄罗斯联邦
8 孟加拉国 9 日本 10 尼日利亚
) 2002
1.4
1.4 1.3 1.2
澳大利亚 0.2
年
法国
0.6
世界
新加坡
46 意大利
191 马来西亚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3. 自然资源条件
一般,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 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
为突破口,高效利用有 限资源。
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和产
业结构。
美国政府从1975年开
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人口爆炸,环音污染等现实背景以
及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直接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的形成,第一个标志是:1972年以梅多斯为首的专家小组向 罗马俱乐部提交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 限》。这一报的问起,标志着人类地传统增长方式理论上的 怀疑,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也印证了 这种怀疑:①南北差距继续扩大;②人口剧增;③生态环境 恶化。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形成了贫困—— 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的恶生循环。
5.1.2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1. 人口条件
(1)人口规模要合理。 (2)人口增速要稳定。 (3)人口结构要合理。
性别比例失调将影响人口
增长率的稳定。 幼龄化和老龄化人口结构 都不利于人力和智力资源的 高效率持续开发利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2.环境要素 (1)物理系统 (2)生物系统 (3)社会经济系统 3.科技与信息要素
技术通过人化和物化的形式在环境系统 和经济系统的结合中对其中的物质、能量和 信息的交换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信息的充 分和流动,可以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 间相互关联达到协同运动。
指所有权主体拥有的对物的受益权。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二、资源产权的性质 (一)资源产权的价值性 (二)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 (三)资源产权的历史延续性 (四)资源产权的国际分配性 (五)资源产权的经济性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第三节 资源产权基本模式
一、设置资源产权制度的原则 1、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 2、必须考虑到国家宏观方面的情况 3、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需要清晰界定 4、选择产权制度必须结合资源本身的特点 5、单纯的公、私有产权都应当避免 6、产权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 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作为典型的公共品 可以无偿使用,在经济活动中没有考虑对地 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长期影响。然而地球资源 是有限的,环境使用的无偿性必导致资源数 量的下降,这将反过来制约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产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第二节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一、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 • 1.人口要素 • 在环境经济系统中,人口要素居于主体地
力量 (2)经济、技术力量通过自然规律发挥作用 (3)经济技术投入参与了自然物质循环 2.工业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3.生产和生活消费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经济学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重商主义幼稚产业贸易保护主义超保护贸易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二、单选题1.重商主义起源于()世纪至()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A.12 15 B.14 16 C.15 17 D.16 182.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以()论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
A.贸易差额斯塔福 B.贸易差额托马斯•孟C.货币差额托马斯•孟 D.货币差额斯塔福3.晚期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
A.货币价值论B.贸易差额论C.财富价值论 D.货币差额论4.李斯特认为,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从短期看,消费者的利益将()。
A.遭受损失B.得到保护C.不会改变D.增加5.凯恩斯主义认为,()可为一国带来黄金,可以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这有利于国内危机的缓和与扩大就业量。
A.贸易平衡B.贸易逆差C.贸易顺差D.贸易赤字6.与自由贸易主义学说不同,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主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是()。
A.动态的B.劣势中较小的劣势C.不可改变的D.由生产成本决定的7.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规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为保存有限的天然资源,()。
A.不允许对贸易加以限制 B.鼓励天然资源自由贸易C.不允许天然资源的进出口贸易D.允许对贸易加以限制8.各种各样的经济贸易同盟,几乎无一例外地(),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A.在内部实行严格保护而对外实行自由贸易B.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C.在内部和外部都实行严格的保护D.在内部和外部都实行自由贸易三、简答题1.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有哪些异同?2.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3.超保护贸易主义有哪些政策主张?4.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哪些表现?课外思考实践题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有哪些主要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实施了贸易保护主义?2.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挑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贸易保护理论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环境管理)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第二节经济效率的实现第三节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第四节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第五节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其要点有:以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
其要点有: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的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
于是,人们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价。
⏹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经济政策或经济制度是否合意。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
消费者偏好⏹一、商品组合⏹例:消费者每月购买食物与衣服的组合⏹ A 食物20 衣服30⏹ B 食物10 衣服50⏹ C 食物40 衣服20⏹ D 食物30 衣服20⏹ E 食物30 衣服40⏹ F 食物10 衣服40二、基本假定⏹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第5章 循环经济
实施3R原则的顺序
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
37
三个历程
(1)最初人类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由于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终于被抛弃,人类认识到 不能排放废物污染环境,而应该通过处理(末端处 理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2)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实质是资源浪费,因此进一步 从单纯处理废物到利用废物(通过再使用和再循 环); (3)人们认识到利用废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 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从利用废 物到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降低废物 的产生。
循环经济则在系统内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 换,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资源和能源, 从而能够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12
四 类 主 要 行 为 者
资源开采者 产品制造者 消 费 者 废物处理者
∵存在反馈式、网络状的相互联系 ∴系统内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可以远远高于 出入系统的物质流。
例如,一个地区集中供热比地区内各单位分别
供热将节约大量投资、能源和运行费用。
46
集约使用的途径
提倡合伙使用或共享使用。
例如科研院所、大学内的大型仪器应对单位内、
社会开放使用;偶尔使用的汽车应该供多个驾驶
员使用;办公室等基础设施也可以安排让偶尔需
要的职员共享;发展租赁业可以加强物品的利用
循环经济第二个原则——再利用原则(反复利 用原则)
希望人们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地 延长使用所购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可以防止 物品过早成为垃圾。
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形 式被多次使用和反复使用,它属于过程性方法, 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
09资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分类:可以分为非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Renewable可再生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非再生资源: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1)专有资源或可控资源: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2)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建设所形成的环境。
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1)耕地危机2)森林危机3)淡水危机;环境恶化: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3)温室效应;生态失衡:1)物种灭绝2)寂静的春天3)病菌的肆虐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备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人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结果必然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经济学05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 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 要素的数量与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 关系,记为
Q f (L, K, ,T )
它表示厂商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Q)取决 于劳动(L)、资本(K)等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和技术水平(T)。
5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两大基本特征
21
22
高效率的消费过程
在生产可能性线上任选一点d,由d点向W轴和C轴 引的两条垂线,就确定了一个商品组合Wd-Cd(即 确定了商品最大可能供给量)。在由OWddCd组成的 矩形内,以对角的形式放入个人1和个人2的无差异 曲线,显然,这样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对。向矩形 右上角移动时,个人1的效用增加而个人2的效用减 少;向左下角移动时,个人2的效用增加而个人1的 效用减少。
考察效用边界线,可知:
①代表效用水平的点置于效用边界线之外是不可能 的;
②代表效用水平的点置于效用边界线之内是低效率 的;
③效用边界线是由一段段不同的效用可能性线组成, 因而不是真正的曲线。
32
效用边界线
在效用边界线上,可以排除以下几点: 生产契约曲线之外的投入组合 消费契约曲线之外的所有商品分配方式; 没有落在效用边界线上的所有效用可能性
19
高效率的生产过程
需要注意:
①在生产契约曲线上仍然有无穷多个切点,因 而有无穷多种高效率资源配置状态。因此仅从 生产过程无从确定经济效率。
②如果某种资源投入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市场价 格过低(例如,环境物品),也会扭曲资源配 置的效率。
20
高效率的消费过程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W和C的一 种产出量,因而可以把该曲线在以W为纵轴, C为横轴的坐标系上描点,得出生产可能性 线。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2.重、难点提示(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2)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2.重、难点提示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5学时)1.教学内容(1)一般产权理论(2)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3)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4)资源产权的基本分配(5)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2.重、难点提示(1)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2)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模式;(3)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不可再生资源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1)资源产品价格
资源产品价格可以有两种途径考察:
资源产品价格——市场价格; 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于劳动力
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2) 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
❖ 资源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长, 即所谓的李嘉图效应。
q(t) 表示自然资源的稀缺租或边际使用者成本 在特定市场条件下,稀缺租可理解为资源开采每增
加一个单位的资源开采时必须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 “绝对地租”或使用费
资源社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
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资源的边际价值)= 失去的环境价值+边际开采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
从社会整体出发,为保证资源能够给人类带来最大的 福利,需要确定每一时期的最优资源存量规模。当增 加一个单位资源的保有的利益与所付出的成本相等时 (Hotelling rule),资源才有可能得到保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主要内容介绍:
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社会最优开采、竞争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最优开采模
型的区别及其对资源开采路径的影响 勘探开采活动决策模型 稀缺性、贴现率和风险等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征税对资源开采的影响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举例? 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又可以称
为非再生资源 举例? 不可再生资源又可以分为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非再
生资源,前者如各类金属矿产资源,后者如石油、煤 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再分类有何意义?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基本特征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1.外部成本:2.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4.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5.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6.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与外部不经济性。
7.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
8.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与企业合并。
9.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10.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11.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 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12.产权的特点?①产却务必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者排他性③务必安全④可实行的13.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docd受害者开始缺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小于oabd的补偿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π→d受害者缺失fhiQπ降低污染者收益fgQπ降低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π大于fgQπ的补偿③E为帕累托最优14.庇古手段的局限性?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熟悉企业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者税率通常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的时候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15.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靠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通常只获得环境效益。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一、引言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当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并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教案旨在为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巧;3. 理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资源经济学导论1.1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2 资源的分类与特征1.3 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分析1.4 资源配置与效率2. 第二单元:环境经济学导论2.1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2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2.3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2.4 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3. 第三单元:资源环境价值评估3.1 资源环境价值的概念与分类3.2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方法与工具3.3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案例分析4. 第四单元:资源与环境的市场失灵4.1 外部性与环境损害4.2 公共物品与资源的非竞争性4.3 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5. 第五单元: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5.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5.2 资源环境政策的设计与实施5.3 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论文:学生独立撰写一篇关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问题的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课堂演示:学生小组展示一篇论文或案例分析,以便增加实际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导论》(第三版),作者:XX2. 课件:教师将准备针对每个单元的课件,供学生掌握课程重点内容。
环境经济学
三、环境评价方法 根据信息的可得性,有三种环境评价方法: 1、费用效益分析 2、费用效果分析 3、影响分析
1、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是经济学家用来评价项目合理性的最普通的 方法,也是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的主要的评价技术。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环境影响进行价值评估,把人们对环 境的关注纳入到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中。 在经济学中,项目评估与费用效益分析是两个可以相互替 代的概念。费用效益分析有时又称为成本效益分析、效益费用 分析、经济分析、国民经济分析或国民经济评价。 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都采用费用效益分析作为主要 的项目评估方法。 经济分析:评价项目对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包括对 就业、收入分配、外汇及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影响。 狭义的费用效益分析只对直接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进行 评估; 广义的费用效益分析还要考虑对自然系统和环境资源造成 的直接后果以及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间接影响。
环境经济学框架 视角:生态经济系统观——人与环境的关系 参照系:物质平衡理论、三种生产理论、 经济效率理论、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 方法:环境资源价值与环境评价方法 政策: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污染防治手段
一、环境资源价值 要评估某项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与效益,特别是环境费用 与环境效益,首先必须了解环境资源价值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给予充分的评价。 环境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环境资源的价值的?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三部分: (1)使用价值(use value)或有用性价值(instrumental value) current personal active direct or indirect use (2)选择价值(option value) potential future use (3)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或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non-personal passive use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进展100连年以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可是直到环境问题开始要挟人类自身的生存以后,经济学家才真正全面、认真、深切地试探这一问题。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只是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
可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示人类以后的一面镜子。
在1722年的复活节,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温(Roggeveen)乘阿雷纳号船到了一个无名岛屿,成为访问该岛的第一个欧洲人。
复活节岛也因此而得名。
使欧洲人感到震惊的是岛上600余尊高大的石雕像和一个极为掉队野蛮的原始社会,二者形成鲜明对照。
那时岛上大约有3000人,都生活在破烂的芦苇棚或山洞中。
为了生存,岛民之间整日械斗不断,因为食物极度匮乏,人们乃至同类相食。
后来不断有来自欧洲的探险者登上复活节岛,包括闻名的库克船长(1774年)。
1770年,西班牙人占据了复活节岛,可是由于距离遥远,人口稀少,资源匮乏,西班牙对那个地址从未实行真正的殖民统治。
所有的来访者无不为岛上存在的文明遗迹与掉队野蛮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庞大反差而感到困惑。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并以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抵达复活节岛,那时已是全世界大迁移的晚期。
最先的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南亚,公元前1000年抵达汤加岛和萨摩亚岛,公元后约300年东迁到马克萨斯岛,然后分两路进一步迁移。
东南路迁到复活节岛,北路迁到夏威夷。
专栏1-1 得活节岛之谜关于复活节岛600多尊高度超过6m的神秘雕像,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20世纪初,当考古学家开始研究复活节岛的文化和历史时,他们一致认为,这些雕像不可能是18世纪贫穷落后的复活节岛显然有过一个文明和发达的历史。
但是谁是这个文明的创造者,却成了一个谜。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着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部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方法: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第二章1.说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着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答: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应导去实现公众的最后福利;结论: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对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而竞争市场比非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更有效;2.何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怎样理解P26答:帕累托最优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是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由此可以得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用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3.说明需求与供给曲线的意义和画法;P26答:左图表达的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P,这一价格是在一个既定供应量下买方付出的价格;横轴表示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商品数量Q;当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市场出清,这时称市场达到均衡,图中P0和Q0即为均衡价格和数量;市场在价格P0和数量Q0处没有存货;需求和供给并不总是均衡的,当市场状况突然发生变化时,一些市场或许不能很快出清,但其趋势是市场出清;在更高的价格P1处,有剩余产生,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在P2处,发生短缺,价格就会上扬;4.何为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P27答: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效用估价不同,所以他们的支付意愿也不一样;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5.举例说明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征;P30答:与私人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道路、广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是供给的普遍性、消费非排他性;6.何为外部性影响分为几种试举例说明;P32答:当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反应在市场价格中时,就表明存在外部性;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经济性的典型事例如上游居民种树,保护水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这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外部不经济性的典型事例例如上游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洪水泛滥和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农业、灌溉、运输和工业产生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 ----------第三章1. 举例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外部经济性和不经济性;P37答: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321n i m i i i i i X X X X X f F , ,i ≠j,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 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 存在外部影响;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前者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益,希望j 能增加nj X ;例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则是指i 因为nj X 的存在而受损,希望j 能减少n j X ;钢铁企业排放的烟雾及含硫气体损害当地人的财产和健康,但受害者并不能得到补偿,这种污染就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2.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有什么区别与联系P41答:不管外部性是货币的还是技术的,最终的效果可能是一些相关变量的价格和价值的变化;但是,两者的实质性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技术外部性介入以后作为一个自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作为一个因变量,改变了生产者的产出水平或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故比较一个投入向量在有技术外部性和没有技术外部性两种状况下的分配,所有经济成员都会产生差异;相反,货币外部性介入以后,如果所有资源投入像以前一样使用,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以补偿作为外部性调节手段的价格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所有经济成员将保持他们原来的效用水平;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格变化转化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灵;技术外部性是不会反映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P43答:图为某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对其燃煤发电量的影响;当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时,n X j 的价格为零,电价为e P ,发电量为e Q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例如要求发电厂支付大气污染物排放费,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成本,使供给曲线e S 左移,到达'e S 的位置,形成'e P 和'e Q ;从国民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因为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e P 和'e Q 都是高效率的;4.什么是产权它与外部性有何联系P46答: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由于物的存在及其关于它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的本质是规定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准则;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哪一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能够通过重新明确财产所有权解决外部性带来的问题;5..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是否有效请说明理由;P47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如图所示;在图中,横轴是A 的活动水平,曲线CD 是A 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益,曲线JK 是由于A 的活动对B 产生外部性而造成的边际损害;在没有任何特别刺激的情况下,A 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活动水平OD,此时,A 的边际效益为零;在CD 与JK 相交的F 点,社会边际效益为零,对A 的边际效益正好被对B 的边际损害所抵消;因此当A 的活动保持在OE 水平时,是帕累托最优产出;在科斯交易的背景下,B 可以付钱给A,使其把活动削减到OE;由于任何位于OE 右边的活动,对B 的边际损害超过对A 的边际效益,因此,B 可以从交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科斯均衡是OE, F 点位有效率的社会产出;然而,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 所造成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 得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MN 表示A 完税后的边际效益;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 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 转为OG,A 的活动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6.假设:某炼油厂是某地区水的主要污染者;汽油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汽油的供给需求函数分别是:供给函数 P=10+需求函数 P=Q 的单位是千桶/天,P 表示每桶油的价格边际外部成本 MEC=,不存在消费的正外部性;求:1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这时的效率均衡度; 2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效率均衡点;答:1⎩⎨⎧-=+=QP Q P 125.042075.010 联立解得,P=12,Q=160 则,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的效率均衡度为P=12,Q=160;2MSC=MPC+MECMPB=MSB所以,MSC=10+ 即,10++= 解得,P=26,Q=128则,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效率均衡度为P=26,Q=128----------第四章1.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形式都包含哪些方面P54答: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都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2.古典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认识方面的代表学说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P51 答:1绝对稀缺论语相对稀缺论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等资源产出却呈算术级数增长,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就会导致灾难;马尔萨斯虽然没有强调,甚至忽视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人口实施控制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自我设置的“生存困境”2约翰·穆德的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想穆德对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资源稀缺观点全部进行了吸收,并从技术进不上加以发展和给予更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穆德还提出了关于人类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界限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食物缺乏和自然美景消失的现象出现;这是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表明其已经意识到,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自然所允许的限度,社会就会出现失衡;3.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P52答:1资源绝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在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2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资源质量是变化的;不存在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仅有资源质量下降的相对稀缺;当资源被消耗时,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使特定资源存量出现暂时的、不断增加的相对性稀缺,但不会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约束;4.历次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了解----------第五章1.作图说明高效率的生产过程过程;答:在矩形内有无数条代表W和C的等产量线,向右上角移动时,C的产量增加而W的产量减少,向左下角移动时,W的产量增加而C得产量减少;矩形内任意一点P可表示为资源的一种配置状况和产出情况;但是P点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只有当P点恰好是W等产量线和C等产量线的切点时,才能得到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最高的产出量,也就是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由于矩形内有无数条W和C的等产量线,这些等产量线总是两两相切,因而必然产生无数个切点,连接位于矩形之内的所有切点,就可以得到一条从O W至O C的曲线,此即生产契约曲线或称高效率生产线;2.效用边界线是如何得到的P63答:高效率生产可能性在线有无穷多个点,每个点都代表一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而都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消费契约曲线,在效用空间把它表示出来,又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效用可能性线;故对应于生产可能性线可以得到无数多条效用可能性线,如图,将这些效用可能性线位于最外侧的部分连接起来,就得到效用边界线;即图中加粗的部分;3.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是什么P64答:设有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SWF=fU1,U2,…,U n;式中U1,U2,…,U n表示个人1,2,3的效用水平;从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大社会福利点;因为效用边界在线只有该店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所以其在全部帕累托最优点中是最理想的;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1该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充分条件是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4.比较说明效率与最优的区别;P69答:一效率与最优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效率评价可以站在多个角度,而最优标准却是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二站在社会的角度,效率与最优也是有区别的;效率是指由效用边界线所确定的效用最大化的区间,在此区间内的任何一个资源配置组合都是有效率的;而最优则是既满足效率又满足公平的效用边界在线的一个点;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5.最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P70答:最优与可持续发展有相通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公平,还包括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第六章1.科斯关于外部性的问题的主要论点有哪些P74答:其一,损害问题具有相互性,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要以社会产值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其二,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产值最大化;但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权利的初始界定,即如果不存在这种界定,就不会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2.作图说明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P76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在左图中,MPC和MSC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MPR和MSR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在没有环境污染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按照MPC=MP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为Q2;当该厂商的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时,如果污染所导致的边际外部成本MXC不需要他本人承担,则厂商仍会把产量确定为Q2,但由于厂商的污染行为导致了边际外部成本MXC,从而使边际社会成本由MPC移至MSC;此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应按照MSC=MS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应为Q1;可见,由于污染所导致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2与按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1严重偏离,从而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因此,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生态林的建设则是环境问题中正外部性的典型;在右图中,投资者的私人边际收益MPR低于社会边际收益MSR,此时,投资者按照MPR=MPC的原则确定它的产量Q1,而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的产量MSR=MSC决定的Q2,很明显生态林建设等保护环境的投资行为,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供给严重不足;3.关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和科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P73答:庇古认为,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以消除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科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就是把外部性问题转变成产权问题,然后讨论什么样的产权才最有效率;4.产权交易是否能实现环境资源合理定价P85答:刚刚进入市场的稀缺资源的初始产权结构往往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其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偏离;但由于产权的可交易性,则可实现博弈均衡;资源合理定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产权交易,通过产权合约的自由选择;只有通过产权交易,在重复多次的博弈过程中,才能获取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才能克服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不断地对产权合约进行纠正,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价格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就是产权主体对不同产权合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资源的市场价格在不断选择中被不断纠正,在重复多次的产权交易中逐渐向其相对价格靠近;因此,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偏离的重要途径;----------第七章1.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什么答:2.什么是最优环境管理政策答:3.什么是循环经济答:4.循环经济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环境经济学5 生产成本与环境成本
三、机会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的条件:
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 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入作为机会成本
例如:热狗公司在年末结算时获得了22000美元的利润,但是如 果这些所有者能找到另外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获得年收 入45000美元的利润。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产生了机 会成本。
所谓的机会成本只是相对机会成本,而没有绝对机会成本。当一 个人正在从事的工作收益比较低时,相对于你所从事的更高收益 的工作来说,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边际产量递增:当产量比较高时,增加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 量大于产量比较小时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不变:每增加一单位投入品所增加的产量相同,投 入品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一条直线。
产量 边际产量递增
产量 边际产量不变
劳动
精选课件
劳动
第2节 生产函数
生产最优化 ➢等成本线 假设只使用两种投入品:资本K和劳动力L; 劳动:以劳动小时计算,劳动价格为工资率w; 资本:以使用机器小时计算,资本的价格为租金率r; 假设劳动和资本都是从市场上雇佣到,价格不变。 等成本线是指给定成本条件下购买资本和劳动的所有可 能组合,若给定成本为C,则 C=w·L+r·K
精选课件
替代原理的几个例子
汽车行业
机器l
发展中国家 的工人
精选课件
替代原理的几个例子
汽车行业
便宜的原材料
(天然气…)
昂贵的原材料
(石油、收税的煤炭)
精选课件
替代原理的几个例子
如果政府对高污染的 生产工艺征税,那么由于替代原理,
企业就会转向低污染的生产 工艺以节省成本。
精选课件
替代原理的图形分析
精选课件
成本最小化原理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目
录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
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 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有形或无
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
能力。 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 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但服务、
功能与产品三者是紧密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是构建生物有机体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环境价值(费用效益)评估是环境经济学建立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 环境经济学家将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total economic value, TEV)
使用价值(use value, UV)
非使用价值(non use value, NUV)
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 候,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 能力。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
使用价值:如粮食、果品、畜禽、水产品、林木等。
生人民生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的“生态资源”产生的生 态效益,具有如下特征: 1.整体有用性 4.持续有用性
2.空间固定性
3.用途多样性
林业 农业 畜牧业 渔业 医药业 工业 消耗性利用价值
间接价值 有机物质生产
潜在使用价值 潜在选择价值 潜在保留价值
存在价值
服务价值:
旅游观光价值 科学文化价值 畜力使役价值
维持大气CO2 和O2的平衡 营养物质循环 与贮存
水土保持 涵养水源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
1.直接价值
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 消耗性使用价值 指没有经过市场而被当地居民直接消耗的生物资 源产品的价值,如薪柴和野味肉品等。 生产性使用价值 指经过市场交易的那部分生物资源产品的商品价 值,如木材、药材、薪材、野味等产品,对国民 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以生物资源提供给人类的直接产品形 式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举例? 不可再生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又可以称为 非再生资源 举例? 不可再生资源又可以分为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非再 生资源,前者如各类金属矿产资源,后者如石油、煤 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再分类有何意义?
借助经济指标来考察资源的相对稀缺 程度。主要指标有: 1) 资源产品价格 2) 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 3) 边际使用者成本(稀缺租金)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1) 资源产品价格 许多可耗竭资源的价格一般遵循U型轨 道变化,当新资源发现趋于困难,成本难 以降低,价格则趋于上升。因而一定程度 上价格可以衡量现在和预测未来的资源稀 缺状况。
因为较好开采的已被开采,开发品位较低的资源的 成本随之上升,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也有技术和规模经济的问题存在。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3)租金
是资源产品现价与边际开采费用之差,也称原 位资源价格、矿区使用费或使用者成本( user cost) 租金实际上是存量资源的影子价格,所以该指 标可以成为度量资源稀缺的较适当指标。但边 际开采成本难以观察。 常用资源的勘探成本衡量稀缺程度
由需求形成经济价值:D ( y ( t ), t ) dy 自然资源的存量所提供的环境价值:A ( s ( t ) ) 两部分构成社会经济效益 用图表示经济价值?! 环境价值可能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社会最优开发利用模型
MAX∫∞0 [∫R(t)0 D(η(t), t) dη + A (s(t))-WL (t)] e-rt dt
一、不可再生资源的基本特征
汪丁丁的比喻:是一个初始量给定,只能流出不能流进 的水池;最优开采的问题就是最优放水的问题.
两个特性: 非再生特性; 非再生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 (消耗掉的矿藏量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到原储量水平)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致的在经济上表现 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2)动态:年利用量以r的比率增长,则在t年 时,资源利用量Rt为: Rt= R0ert R(T) = ∫0t R(t)dt = ∫0t R0ertdt R与使用年限Y(1)的关系很密切。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约束条件如下: t s(t) = s(0) -∫ 0 R(t) dt s(t) ≥ 0
用 W 代表劳动和资本的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价格) r表示时间的贴现率
amiltonian Function,得到以下函数式: H =∫R(t)0 D[(η(t), t) ]dη+ A[s(t)] -WL[t] -q(t)R(t)
四、社会最优开采决策
资源产品需求函数 P ( t ) = D ( R ( t ), t ) P ( t )资源产品的价格, t 为该期由于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而引 起需求方面的变化。
四、社会最优开采决策
社会经济效益函数 SB (t) =
∫R(t)0 D (η( t ), t ) dη + A ( s ( t ) )
q(t) 表示自然资源的稀缺租或边际使用者成本 在特定市场条件下,稀缺租可理解为资源开采每增 加一个单位的资源开采时必须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 “绝对地租”或使用费
资源社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5章
诸培新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土地)管理学院
主要内容介绍:
不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社会最优开采、竞争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最优开采模 型的区别及其对资源开采路径的影响 勘探开采活动决策模型 稀缺性、贴现率和风险等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征税对资源开采的影响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1)资源产品价格 资源产品价格可以有两种途径考察:
资源产品价格——市场价格; 资源产品的相对价格,反映资源相对于劳动力 和资本而言的稀缺状况。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2) 资源开发费用或开发成本
资源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长, 即所谓的李嘉图效应。
状态。
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两类方法: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资源稀缺的经济度量
二、不可再生资源稀缺与度量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 储量的类型 - 资源稀缺的物理度量 1)常用静态耗竭年限指标来衡量不同资源 在一定时期的稀缺程度。 Y=S0/R0 Y :使用年限;S0 :当前的储量; R0:资源当前一年的开采量
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决策
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包括三个阶段: 勘探:exploration 确定存量和地质特性 开发:development 准备场所,设备 采集:extraction 从地下取出资源
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或边际 成本变化都会影响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决策 什么联系?!
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决策
个人和企业与社会的最优的开采决策 最优开采决策存在差异 社会最优利用考虑资源利用或存在的环境价值(伦理 学/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考虑资源跨世代配置的福利效果 社会最优利用也可以成为一个优化问题
四、社会最优开采决策
最优开采离不开成本效益分析:
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
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
资源产品需求函数
社会经济效益函数
基本形式!?
四、社会最优开采决策
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 R (t) = g ( L (t), S (t), t ) R (t) 自然资源产品产量 S (t)资源存量对当期资源产品生产的影响 L (t)劳动和资本的投入 t该时期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