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数据库安全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acl e 数据库安全综述
邓明翥 2007061035
摘要信息时代,数据安全性和日俱增。对于企业数据库来说。安全性和系统性能同样重要.一旦数据丢失或者非法用户侵入,对于任何一个使用系统来说都是致命的问题.提高Oracle数据库安全性就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文章从Oracle 入手从安全机制和安全策略两个角度分析其安全,并给出一些安全管理操作的具体方法,最后通过对比给出其安全策略的优点。
1数据库系统简介
1.1背景介绍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数据库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至今,也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数据库中由于数据大量集中存放,且为众多用户直接共享,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五十年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理论上得到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广泛地投入到财务、教育、电子政务、金融等领域中得到大规模的使用。目前,市场上不仅有能满足个人用户需要的桌面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有能提供大规模数据管理功能、使用在网络环境的大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1.2数据库系统产品简介
随着大规模数据组织和管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数据库系统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市场价值,许多公司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面对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两款数据库系统做简要介绍。
1.2.1SQL Server简介
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并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由于Microsoft公司强大的开发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自1988年起,不断有新版本SQL Server推出并迅速占领中小型数据库市场。根据来自BZ Research2007年数据库整合和统计报告的数据,SQL Server的市场占有率为74.7%,高居第一。其中,SQL Server2000的用户群最为庞大,SQL Server2008是最新版本。本文所提及的SQL Server,如未特别指出,都指的是SQL Server2000。
SQL Server具有典型的C/S结构。使用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更加直观、简介。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为用户进行程序
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由于SQL Server和Windows NT完整集成,利用了NT的许多功能,使得配置维护比较简单;在Windows安全机制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安全管理,有着较良好的安全性。
1.2.2Oracle Database简介
Oracle Database,又名Oracle RDBMS,或简称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Oracle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由于其采用了独特的资源管理和索引技术,得以在低档软硬件平台上用较少的资源就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而在高档平台上就可以支持成百上千个用户。Oracle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管理。在数据库管理功能、完整性检查、安全性、一致性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同时,提供了和第三代高级语言的借口软件PRO*系列,能在C、C++等语言中嵌入SQL语句以及过程化(PL/SQL)语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纵,加上它具有许多优秀的开发工具如POWER BUILD、SQL *FORMS,易于移植,因此在许多大型商务系统中得到使用。
2数据库系统安全概述
数据库系统安全是指为数据库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数据库系统软件和其中的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本章将针对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评估标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需求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机制展开阐述。
2.1安全威胁
当前对数据库的主要安全威胁有物理威胁和逻辑威胁:①物理威胁主要是像各种外力,如:911恐怖事件,火灾等造成的数据库服务器故障或数据库中存储介质的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②逻辑威胁主要是指对信息的未授权存取,如:恶意用户侵入某银行数据库系统窃取信用卡数据信息。
2.2数据库安全技术
目前对数据库安全物理威胁的主要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备份/恢复、数据导入/导出、数据库的灾难恢复,计算机的集群和磁盘阵列等技术,在此本文不进行讨论。本文以Oracle数据库为例阐述对逻辑威胁的主要解决方法,包括身份认证、存取控制、网络加密、数据加密、审计等技术。
2.3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评估标准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根据军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要,制订了《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标准》(Trusted Secure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TCSEC)以及该标准的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简称TDI),形成了最早的信息安全及数据库安全评估体系。TCSEC/TD1将系统安全性分为4组7个等级,分别是D(最小保护)、C1(自主安全保护)、C2(受控存取保护)、B1(标记安全保护)、B2(结构化保护)、B3(安全域)、A1(验证设计),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依次增高。
9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安全评价通用准则》(Common Criteria,简称CC)被ISO接受为国际标准,确立了现代信息安全标准的框架。这些标准指导了安全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安全数据库及其使用系统研究。
我国从80年代开始进行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安全数据库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系统的研制。2001年,军队制订了《军用数据库安全评估标准》;2002年,公安部发布了公安部行业标准——GA/T 389-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根据2004年底的统计,极大国外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5%,国产数据库的总市场容量大约为3.5%,其它开源产品大约占1.5%。国外的数据库产品不提供源程序代码,也很少有可供公开调用的内核接口,这些都加大了自主安全保护的技术难度。加之发达国家限制C2级以上安全级别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对我国的出口,研究开发数据库安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4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需求
和其他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求相类似,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需求可以归纳为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
数据库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物理完整性和逻辑完整性。物理完整性主要包括物理完整性和逻辑完整性。物理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库的数据不受物理故障,如硬件故障、掉电的影响,并有可能在灾难毁坏时重建和恢复数据库。逻辑完整性是指对数据库逻辑结构的保护,包括数据的语义完整性和操作完整性。前者主要指数据存取在逻辑上满足完整性约束,后者主要指在并发事务中保证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库的保密性指不允许未经授权的用户存取数据;数据库的可用性则是指不应拒绝授权用户对数据库的正常操作,同时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并提供用户友好的人机交互。
一般而言,数据库的保密性和可用性是一对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分析和解决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模型和一系列安全机制的主要目标。
2.5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模型是用于精确描述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需求和安全策略的有效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系列数据库安全模型和原型得到研究。80年代末开始,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如何在数据库系统中实现多级安全,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