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ppt (18)[29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化产品的外部性理论、表现类型
文化产品的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文化产品的正外部性不仅为产生主体(生产 者)实现经济价值,而且会为外部主体(社会大众)带来额外的福利,而福利接受者无需承担 相应成本(付费)。文化产品的负外部性给产生主体(生产者)带来个体收益,但给接受主体 (社会大众)带来负面影响或危害,而前者无需为此支付相应成本(补偿)。
文化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缺陷,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1.文化商品难以实现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统一。 2.文化生产资料难以实现有效流通和集聚。
(二)竞争机制运行不畅
文化市场竞争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文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市场竞争 的形式很多,如产品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服务质量竞争、消费引导竞争,部门之间的竞 争、同行之间的竞争等。在宏观层面上,文化市场的有序竞争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系,有利于推动区域文化保护、传承。在微观层面,文化市场主体通过合理的市场竞争将有效 提升自身行业技术水平,推动文化产品(服务)实现多样化发展。
第二节
文化产品的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理论
一、文化产品的外部性
(一)外部性基础理论 外部性理论属于经济学理论范畴。学界关于外部性的诸多定义,可归纳三点共性:一是, 外部性发生在两个及以上的经济主体之间;二是,外部性的产生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影响到外部 性的接受主体的生产曲线或消费曲线的变化;三是,外部性的产生主体没有对产生的外部性承 担相应的责任或者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简言之,外部性是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 生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又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最终因无法实现资源有效配 置造成市场失灵。
(三)生产要素分配不均衡
文化生产要素市场涵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系统,其中以人才和资本为核心的 生产要素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区域性、行业性的分配差距。
生产要素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文化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1.文化市场资本介入困难、融资渠道不畅。 2.文化市场人才供需不平衡,分布不合理。
二、政府干预及其表现形式
第九章 文化规制与制度变迁
目录
A
第一节 文化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B
第二节 文化产品的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理论
C
第三节 产权经济下的版权保护
D
第四节 制度变迁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 文化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一、文化市场失灵的诱因、作用机制及表现
(一)自我调节功能缺陷 市场经济下,文化市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地实现 对市场要素的优化组合,但市场并非万能的。在宏观层面, 文化市场无法解决区域文化产业总量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合 理导向、市场垄断及一系列社会公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文化市场主体行为往往会发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利 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很难有效结合的矛盾。 在微观层面,文化市场自我调节的重要对象是隐含市场 需求的文化商品。文化商品既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对象,也是 重要的市场客体。从经济学的角度可将文化商品市场划分为 文化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一)政府干预的理论走向 政府干预的作用机制可理解为,政 府针对“普遍同质性”的市场发挥征税 能力、禁止力、奖惩力等“强制性权力 ”,试图解决或改善市场的局限性、不 稳定性和不协调性。但因市场失灵只是 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导 致“第一,市场失灵并不是非得要政府 干预,有些非政府组织也可以解决;第 二,政府干预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市场 失灵问题,政府自身也存在失灵”
(二)文化市场的政府干预与失灵
文化的开放性特质导致文化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有序利益交换和自我调节的理想形态 ,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调节和干预,但又因文化商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安 全的必要性与市场的开放性之间存在矛盾点。因此,在保障市场最优秩序和满足最大需要的前 提下,政府有必要对二者关系更为特殊的文化市场实施合理干预。
文化产品的正外部性
文化产品的负外部性
文化产品的外部性通过社会文化背景和运作机制,以各种形式对经济、社会及文化的未来 产生深远的影响。ຫໍສະໝຸດ Baidu
1.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2.代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 3.制度的外部性和科技的外部性。
二、公共物品理论与公共文化产品
(一)公共物品概念及其特征 萨缪尔森认为对于纯粹的公共物品,“每
产品两种形态,具有明显的“公共性” 和普遍的“受益范围”。公共产品可分 为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的公共资源、具有排他性和非竟争性的 准公共物品。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的存在,除少数纯公共产品由政府直接 生产和提供外,绝大多数准公共产品采 取由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更多的表现为:
第三节 产权经济下的版权保护
个人消费均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 马斯格雷夫提出界定公共物品的两大标准:非竞 争性和价格排他原则的非实用性,即任何人都可 同等消费,不管付费与否。在此基础上,学界将 公共物品定义为非商品性物品,具有非竞争性、 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特征。
(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 公共文化产品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
1.国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规划和规则 ,社会自发形成需求,非营利性机构能提供竞争性服务加以满 足的,国家不干预;
2.不能自发形成需求并得到满足而需要进行干预的,国家 能间接干预就不直接干预(如采取英国式“文化理事会”方式 保持“一臂间距”)。
这样的制度让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范围及质量将得到充 分保障。
1.实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 2.完善法制保障和监管体系。 3.加大政策扶持和导向力度。 4.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干预行为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现象,造成政策调节的迟滞与 低效、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等诸多问题,文化市场中的政府失灵常见 原因有:
1.政府干预过程中出现角色错位。 2.政府在干预过程出现职责越位。 3.政府在干预过程出现管理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