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七_1《植树问题(两端栽树)》教案设计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7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手种树,初步感知1、创设情景2、理解题意[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师:了解了信息,请同学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你可以用这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其中每一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我们用它来表示1米长的小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来表示小树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一画。
比一比,谁画得快种得好,老师就聘请他作学校的环境设计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反馈交流师:根据你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
那他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设计师们给大家作一下介绍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距离,在这份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间隔距离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有4个这样的间隔距离。
像这样间隔距离的个数我们又把它叫做间隔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四年级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和《分数和小数》等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可能存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忽略数学模型的建立等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树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总结。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如道路绿化、电线杆等。
2.准备数学模型,如直尺、彩笔等。
3.准备PPT,用于展示案例和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道路绿化、电线杆等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两端都栽树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案例中有哪些数学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数学问题:在一条长度为12米的路上,每隔3米种一棵树,两端都要种,请问需要种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
如:在一条长度为15米的路上,每隔4米种一棵树,两端都要种,请问需要种几棵树?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植树的棵数 = 总长度 ÷ 间隔 + 1。
4.巩固(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的路,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及第118页做一做。
2.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彩笔。
2. 学具准备:学生尺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公路两旁植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让学生想象在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3)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的直线,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一条5米长的直线,每隔2米植一棵树,需要植几棵树?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2. 引导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如: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两端都要栽树,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公式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公式。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公式。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公式的推导。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植树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节,了解植树的重要性。
2. 提问:植树节是为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参与植树活动?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树节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二、探究1.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树,那么植树的数量与间隔有什么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植树的数量与间隔的关系。
4. 教师总结:植树的数量 = 间隔数 1。
三、应用1. 教师出示应用问题:在一条100米的直线上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选取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巩固1. 教师出示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总结解题方法。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公式及其应用。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作业1. 教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公式及其应用。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植树问题”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现实生活中与之类似的有很多,它们都隐藏着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教材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模型研究,总结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栽(一端栽)情况。
本节课“两端都栽”是这一系列问题的起始课,例1通过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隔与树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初步具备简单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但是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并不容易,“总长÷间隔长=?”“两端都栽时,间隔数与棵数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索,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的指导,确立本节课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猜想,试验,验证等探究活动,发现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中隐含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在简单问题中发现并概括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1=棵数” 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采用“生活中感知间隔—动手操作中找规律一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经历猜想、试验、验证的过程,最终解决问题。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西充县张澜学校—马继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学术语:间隔数、间隔长。
2.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形成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构建数学模型(线段图)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激发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谜语导入(一)谜语导入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猜谜语的高手,那老师出一个谜语来考一考大家,仔细听哦。
师读谜语,出示课件: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打一人体器官)学生来猜出谜底——双手(出示手的图片)。
(二)观察手指师:我们的双手不但会做事情,还隐藏许多数学问题,打开你的一只手,张开,仔细观察,五根手指之间都有什么?预测学生回答空隙或间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间隔”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在数学上,我们把两点之间的空隙叫做间隔。
间隔的长度叫做间隔长。
师:数一数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4个)藏起你的大拇指,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呢?(3个)3根呢?(2个)2根呢?(1个)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手指数总要比间隔数多1。
(三)学生举例老师引导学生举例。
间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举出例子吗?学生说完后,再出示课件:有间隔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间隔”。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学习例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师:说一说植树都有什么要求?预设学生回答:全长100米、每隔5米种一棵。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
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
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7.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7.1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2. 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提问:植树问题中,什么是两端都栽?什么是只栽一端?什么是两端都不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特点。
3.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3)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4.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3. 教学案例:提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础与基本技能,了解基本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基于此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想想,说说,画一画,议一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且渗透了“转化”“数形结合”两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情及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植树问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直线上植树,一种是在封闭曲线上植树。
在直线上植树又分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这是学习在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知识基础上说,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这类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或者练习中都接触过数字较小,表达比较简单的生活原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上看,四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但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的基础上去探究发现总结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我认为是可行的。
【教学目标】1、知道段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三种植树模型。
3、渗透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模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间隔数 1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植树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而引出植树问题。
2. 新课内容(1)出示教材例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树,亲自动手摆一摆,验证植树棵数=间隔数 1的规律。
(3)总结规律,板书计算公式:植树棵数=间隔数 1。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例2,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解题思路。
(2)出示变式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植树问题的理解。
4. 实际应用出示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5. 总结延伸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内容”部分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植树棵数与间隔数关系的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重要过渡,对于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以及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至关重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一个课题。
这个课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以及植树问题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两端都栽树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分析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在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两端都栽树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两端都栽树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个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个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问题。
2.引导发现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优秀9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117例1二、教学目标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2、难点: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小棒、课件、练习本、表格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1、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知道吗,在你的手上,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伸出左手找找看,你找到了吗?〔预设生:有5根手指生:有4个空〕像刚刚同学们所提到的2根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2、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存在着间隔,你能找到吗?〔预设生1:树木之间有间隔生2:队伍之间生3:栏杆之间也有〕指名3人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播放课件〕过渡:看来与间隔有关的事物太多了,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规律1、①课件出示请看题“学校准备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谁能响亮的读题?②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这条小路总长20米生2每隔5米种一棵〔5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间隔长〕生3:两端都栽〔什么是两端都栽?2人说〕〔板书两端都栽〕生4:一旁③能试着列列算式来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列在练习本上。
〔指名板演〕〔预设生1:20÷5+2=6〔棵〕生2:20÷5+1=5〔棵〕〕还有不一样的吗?也上来写写说一说你的想法④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有一步却是相同的,找到了吗?20÷5是什么意思?指名2人说〔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齐读1次2、①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2.学会分析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思考技巧。
4.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纸笔和计算器。
3.准备植树问题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通常情况下是描述一个区域,在两端都植入若干树木,要求求解如何在该区域内进行树木种植,使得树木之间的距离最小化或最优化的问题。
2. 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两端都栽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是采用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来求解。
可以通过计算距离、面积计算等方式来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 案例分析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植树问题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讲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3.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案例分析: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总结教学内容,梳理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练习成绩: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水平。
3.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掌握情况。
4.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教学结束后,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同时展望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以上就是本节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的内容,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
这节课结束后,我将会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会回顾课堂的互动情况。我将会考虑学生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如果发现学生们对某个概念或活动不够积极或困惑,我将重新设计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植树问题定义:板书将简要概述植树问题的定义,强调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
2. 计算公式:板书将呈现植树问题的计算公式,即树的数量等于间隔的数量加1。
3. 步骤提示:板书将列出解决植树问题的步骤,包括确定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间隔的大小、计算间隔的数量、根据两端都栽的情况计算树的数量等。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植树问题的概念:植树问题是指在一条直线上,按照一定的间隔种植树木,求解树的数量或者间隔的问题。
2. 两端都栽的情况:当树木在一条直线的两端都要种植时,树的数量等于间隔的数量加1。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植树问题”知识点和技能。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年级《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4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孩子透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潜力。
3、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必须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
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1、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透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此刻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孩子自学探讨。
(师巡视)3、班内交流。
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1、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
订正时说说怎样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122页第2题。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1、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植树问题(两端栽树)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问题入手的思想,让学生有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说明如下:
1.让数学走进生活。
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谜语导入,以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能清晰地看出手指的根数与间隔数之间相差1,让学
生认识并总结出间隔数和手指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借助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从探究发现规律到应用规律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内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2.介绍间隔。
(1)找一找。
师:勤劳的人们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的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伸出你的左手,你看到了什么?
(2)数一数。
师: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3)讲一讲。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空叫做间隔,手上每两根手指之间都有一个间隔。
也就是说,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4)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3.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
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分析题意,猜测结果。
(课件出示教材106页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学生读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
①怎么理解“一边植树”?(生自由发言)
②能解释一下“两端要栽”吗?
③“每隔5 m栽一棵”你是怎么理解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说明:相邻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可以看作一个间隔。
(3)学生根据题意,动笔尝试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4)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板书)
解法一 100÷5=20(个) 20+1=21(棵)
解法二 100÷5=20(个) 20+2=22(棵)
解法三 100÷5=20(棵)
2.小组探究,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大胆地猜想,算出了这么多种结果,到底要栽多少棵树呢?下面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1)化繁为简。
①课件出示。
用一条线段表示100 m长的小路。
两端要栽,我们从线段的最左端开始栽上一棵树,然后隔5 m再栽一棵树,再隔5 m栽一棵树,再隔5 m栽一棵树,照这样一棵一棵地栽下去……
②教师引导。
师:如果一棵一棵地栽,栽到100 m,太麻烦了。
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栽树,现在我们就以20 m为例,看一看20 m长的小路一边可以栽几棵树。
(2)合作尝试。
师: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仿照老师的课件演示,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独立完成“在20 m长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隔5 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师:有几个间隔?栽了几棵树?(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汇报结果)
(4)拓展探究。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独立计算出“在25 m长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隔5 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汇报,集体订正)
(5)总结规律。
师:从上面的这些例子中,同学们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规律了吗?(棵数=间隔数+1)
(6)应用规律。
应用发现的规律口答:30 m、35 m长的小路一边要栽多少棵树?
3.应用规律,解决例题。
(课件出示教材106页例1)
运用上面学习的知识说一说例1的三种解法中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当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或画示意图的方法来帮助思考分析,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自行探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教材109页1题。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明确:间隔数=银杏树的棵数)
2.教材109页3题。
(学生尝试解题,教师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全课总结
以儿歌对全课进行总结。
(小树苗,栽一栽,两端都栽问题来,间隔数多1是棵数,棵数少1是间隔数,怎样求出间隔数?全长除以间隔长度)⊙布置作业
教材109页2、4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栽树)
100÷5=20(个) 20+1=21(棵)
棵数=间隔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