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2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学生能够学会感恩和回报父母的爱。
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爱的故事。
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为了子女的幸福和健康成长,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2.2 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如“无私的爱”、“感恩”、“回报”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句型,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我们应该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这个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3.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点词语或句型,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对彼此的表现和进步的观察。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课文文本。
5.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可以用来辅助教学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如父母与子女的温馨场景等。
5.3 作业布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作、阅读等,以巩固学习成果。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永生的眼睛》一、教学目标认识 6 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营造氛围。
(2)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器官捐献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器官捐献有关,它的题目是《永生的眼睛》。
(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思考: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③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父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话。
(2)学习第二部分(第 6-8 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温迪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她是怎么做的?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③引导学生理解“温迪的话”的含义,体会温迪的善良和爱心。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温迪的话。
(3)学习第三部分(第 9-11 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思考:琳达为什么说父亲的眼睛是永生的? ②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③引导学生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含义,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琳达一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2)拓展延伸:同1. 2. 3. 4. 1. 2. 1. 2. 3. 1.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琳达一家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他人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和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背景。
2.2 课文梗概概述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3 课文细节分析分析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自主学习。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合作和交流。
3.4 教师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写作任务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作者和相关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教学多媒体素材使用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深入理解课文。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学生能够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培养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关于生命、爱和勇气的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作者母亲的故事,母亲在临终前决定捐赠自己的眼睛,为他人带来光明。
故事中,作者通过与母亲的交流和思考,逐渐理解了母亲的决定,并对母亲充满敬爱和怀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要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要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关于器官捐赠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可以思考和讨论关于生命、爱和勇气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和讨论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选择。
学生能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奉献和选择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无私的奉献和乐观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2.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引导,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3.2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含义。
3.3 表达与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6.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
6.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
永生的眼睛教案(优秀3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文章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 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北京版《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北京版《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
掌握难认难写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器官捐献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理解课题: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3.资料交流:(1)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3)听了这些资料,你对器官移植有什么看法?二、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1)认准生字词。
自主学习生字词。
(2)文中谁捐献了角膜?(3)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屡签署萦辍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栩栩如生酷爱屡屡温迪热泪盈眶签署(2)积累本课的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重见天日(3)课文中谁捐献了角膜?板书:母亲父亲女儿(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在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1.指名分别读母亲父亲女儿捐献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用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想想你为什么感动,把原因写在句子边上。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屡签署萦辍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酷爱温迪签署热泪盈眶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指名读这一部分。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3.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器官捐赠知识的学习。
3. 小组讨论和报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器官捐赠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情节、主题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器官捐赠的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生的眼睛》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器官捐赠知识的资料。
3.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3. 器官捐赠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概念、意义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器官捐赠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小组报告:各小组依次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的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课堂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
九、课后辅导: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2. 组织课后讨论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机会。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线索进行推理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课文中所涉及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永生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亲情和奉献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爱和奉献精神。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和学习。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永生的眼睛》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关于课文作者和背景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
5.3 教学多媒体素材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准备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6.2 课中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或者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和学习。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 永生的眼睛 2教案 北京版
永生的眼睛一、学习目标1.认识“屡、签、署、萦、辍”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5.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二、阅读资料,交流感受1.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投影出示)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三、熟读精思,探究文本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可贵,懂得关爱家人和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关爱他人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永生眼睛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可贵,教育学生关爱家人和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在情感教育方面,我通过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可贵,教育学生关爱家人和他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说课稿:《永生的眼睛》是一篇六年级语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眼睛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可贵,教育学生关爱家人和他人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情感教育等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我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永生眼睛的思考。
接着,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doc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中“永生”的含义。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中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的人物形象。
2、激发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理解题目中“永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角膜活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由信切入,触发情感。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封信。
请听:课件配音: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
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l 2、全班交流汇报:(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对于捐献眼睛,父亲是如何看待的?(12)(说到哪句就出示哪句。
)课件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
况且当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时候,又会多么骄傲。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读读这几个句子。
注意读出感情,感动自己,也让别人感动。
(1)你想读哪句话?你有什么感受?(2)谈谈你对“最珍贵”这个词语的理解。
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送人了,还可以买回来,可是有一样东西,送了就再也买不回了。
那是什么?(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师:父亲认为这份礼物对于谁是最珍贵的?(这份礼物对于盲童来说是最珍贵的,对于盲童的家人来说是最珍贵的。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故事,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
2. 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永生的眼睛》,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
2. 调查身边人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态度,简要总结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讨论器官捐赠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理解程度,包括主要内容、观点和情感态度。
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能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写作能力、调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学生能够理解并接纳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2 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巧。
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3.2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3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和表达,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和解读。
4.2 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读,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
提供课文原文,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文章、视频等资源,供学生拓展学习和参考。
5.3 教学工具和设备。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进行教学展示和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可以进行课前调查,了解身边人的眼睛捐献经历或观念。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阅读故事并讨论主要人物和情节。
分析故事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背景和情节。
分组讨论和分享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和思考。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永生的眼睛》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和教育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3.3 教学方法使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和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文学价值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永生的眼睛》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理解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价值。
分组讨论和分析故事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5.1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关于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和案例分享。
3.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的理解。
2. 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的讨论。
四、教学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分享器官捐赠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具体情况和意义。
3. 分组讨论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与眼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眼睛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永生的眼睛》。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准备进行分享。
6. 小组分享:让学生代表各自小组分享讨论的结果,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讨论结果,强调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参与器官捐赠相关活动。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形式,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永生的眼睛2_北京课改版
父亲的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你能给予别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 你自身的一部分, 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 这样的死才是具有意义的。
这些话体现了琳达的父亲为他人着想, 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父亲的话: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 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 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 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
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新的生命,新的世界! 所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中国是世界盲人最多 的国家,约有500万,占全世界盲人口的18%, 低视力者600多万,儿童斜弱视者1000万; 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超 过70%.同时,每年我国新增45万盲人,专家指 出,如果允许目前的趋势继续保持不变,到 2020年预期中国的盲人将增加4倍。因此,防 盲治盲情形不容乐观。
体会这两段话的深刻含义; 4、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
讨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4:50:29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62021/8/262021/8/26Aug-2126-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62021/8/262021/8/26Thursday, August 26, 2021
永生的眼睛2 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挂图、有关背景资料。
预习要求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指名朗读课文。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1、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3、学习课文6-7自然段。(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三、课外延伸: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四、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母亲 父亲 女儿 (捐赠角膜)(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
掌握难认难写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器官捐献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理解课题: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3.资料交流:
(1)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3)听了这些资料,你对器官移植有什么看法?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
(1)认准生字词。
自主学习生字词。
(2)文中谁捐献了角膜?
(3)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屡签署萦辍
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栩栩如生
酷爱屡屡温迪热泪盈眶签署
(2)积累本课的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才华横溢重见天日
(3)课文中谁捐献了角膜?
板书:母亲父亲女儿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在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指名分别读“母亲”“父亲”“女儿”捐献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用“”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想想你为什么感动,把原因写在句子边上。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屡签署萦辍
角膜给予琳达肺气肿
酷爱温迪签署热泪盈眶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指名读这一部分。
(2)思考:当父亲同意捐献母亲的角膜时,“我”为什么痛苦难忍?
(3)齐读父亲说的那几句话: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有意义的。
”
①父亲认为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
“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你体会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④为什么说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写父亲心愿的句子。
思考:
①父亲的心愿是什么?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我们”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后,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4)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一片骄傲!
①“一片骄傲”指的是什么?父亲所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②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
(5)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全班齐读。
(2)理解句子:
这时,我仿佛看到……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
1.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捐献器官行为的看法。
(1)先把看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看法,补充自己的观点。
(3)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征集家长对捐赠器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