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合集下载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辨证施治原则及方法
辨证分型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将盆腔 炎分为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寒 湿凝滞型等。
施治方法
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内服 、外敷、灌肠等治疗方法,以清热利 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为主要治 则。
经典方剂选用依据
经典方剂
根据盆腔炎的辨证分型,选用经典方剂如银甲丸、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 加减治疗。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盆腔炎概述 • 中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 日常生活调养建议 • 药物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盆腔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 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患者满意度
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案的接受度高,普遍认为护理 手段温和、无副作用,对疾病康复有积极帮助。
3
疗效持久性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治疗中的疗效持久,患者 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护理方案普及度不足
01
当前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尚未普及,需加强宣
传推广,提高患者认知度。
方剂依据
经典方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组方严谨、配伍合理,能够针 对盆腔炎的病因病机进行有效治疗。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80%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 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盆 腔炎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关元 、气海、三阴交等。
100%
拔罐治疗
在背部膀胱经和督脉上拔罐,能 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除 湿,对盆腔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 助作用。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失去治疗时机转化而来。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炎症比较顽固,西药抗生素治疗常达不到远期疗效,易产生耐药性或药物毒副作用,给患者增加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祖国医学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理论,把本病分成: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三型,并拟了清热活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三个活血汤剂进行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1 、湿热瘀结型:临床症状常见低热或无热,腰酸腹痛,行经或劳累时加重,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带下赤白或色黄秽臭,胸闷纳差,口干心烦,多梦易醒,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活血汤:双花10~20g,连翘10~15g,公英15g,丹皮10g,赤芍10g,红藤12g,虎杖12g,生地15g,桃仁6g,益母草12g,车前子12g,土茯苓15g。

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绝者减桃仁,加黄芪15g,白术12g,仙鹤草12g,升麻6g,柴胡9g,甘草9g。

2、血瘀气滞型:症见腹痛拒按经期加重,腰酸腿软,腹部可触及包块,白带量多色黄赤,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B 超检查示:盆腔或附件区有炎症性包块。

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用行气活血汤:香附12g,木香9g,郁金9g,桃仁9g,红花9g,元胡9g,丹参9g,路路通12g,鸡血藤15g,皂刺12g,当归12g,川芎12g,益母草10g,牡蛎12g,山甲9g。

3、寒湿凝滞型: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行经或劳累时更甚,小腹及四肢有冷感,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或经闭不行,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温经活血汤:小茴香10g,干姜9g,制乳香9g,制没药9g,桃仁9g,当归12g,乌药6g,香附9g,元胡9g,川楝子12g,五灵脂9g,三棱6g,莪术6g,牛膝9g。

外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

外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受到细菌感染所致,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生活、社会工作带来影响。

笔者对2008.05~2010.12我院妇科门诊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行中药外治法治疗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l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0例符合文献[1,2]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都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都经腹部B 超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结核等。

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4.42岁,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

1.2治疗方法1.2.1药物组成:蛇床子、苦参、紫花地丁、蒲公英、三棱、丹皮、苍术、白芷、土茯苓、桂枝等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散结的功效。

1.2.2中药保留灌肠法: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d 开始1次/d ,10d 为l 疗程。

上述药物加水1000ml ,浓煎成100ml ,冷却为38~40℃,倒入无菌输液瓶内,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肛管。

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 ,会阴部垫橡胶布及治疗单,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缓慢插入肛门深度20~25cm ,点滴法灌肠,30滴/min ,保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捏紧肛管拔出,轻揉肛门片刻。

1.2.3中药外敷法:利用灌肠药渣布包药渣凉至40~45℃备用。

患者保留灌肠后取平卧位,药袋敷于下腹部,并用电磁波照射,以病人感觉温热为准。

热敷30min ,1次/d ,10天为一疗程。

1.2.4分组: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以中药灌肠与外敷法治疗;护理组除中药灌肠与外敷法治疗外,并加以护理。

1.3护理1.3.1情志护理: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思想压力大,多抑郁、焦虑,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安慰、体贴患者;其次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介绍应用此种疗法的目的及已取得的经验及疗效,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Page 3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 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适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检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 中医护理方案
主讲人:张英梅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增多,色黄。舌质红, 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 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淤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淤滞正: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有月经量 少或后期痛经。气质暗,苔白腻。 (四)肾虚血淤证:下腹绵绵作疼,腰骶酸痛,带下色白 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暗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 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Page 4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8、艾灸(详见附录2) 9、中药外洗(详见附录2) 10、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Page 9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引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常见于女性。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体内寒湿或湿热等病邪所致,具有反复发作、症状多样化的特点。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定。

常用的中药有:1.温经活血类: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症状。

2.清热利湿类:如茵陈蒿、石韦、金银花等,能够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助于排除湿热病邪。

3.补脾益肾类:如黄芪、党参、山药等,能够补益脾肾,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进程。

4.散寒化湿类:如独活、苍术、陈皮等,能够祛寒化湿、舒筋活络,改善盆腔局部的寒湿环境。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

同时,中药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食物、寒凉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辅助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针灸疗法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的发生。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机体的作用。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推拿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等。

推拿按摩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慢性盆腔炎中医护理论文

慢性盆腔炎中医护理论文

浅谈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0-01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器官炎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妇女健康[1]。

现就其中医护理浅谈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33例,年龄19~43岁,中位年龄39.7岁;病程5个月-12年。

1.2临床特点:主要症状为小腹痛、腰酸、反复发作,劳累及行经时加重、口干不欲饮食、带下量多、色黄个别也白;查体;下腹有深压痛,反跳痛不明显。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或片状增厚、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

舌淡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或弦数[2]。

2护理措施2.1情志护理:听取患者主诉,安慰体贴患者,消除其烦恼、忧虑,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有规律。

经常与患者交谈,介绍本病机制、主要表现及诱发和加重因素等,尤其是治疗后多倾听、讲解让患者感到亲切、熟悉。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本病的疑虑,并使患者配合治疗,并能及时准确地把治疗的体会、效果作出反馈,以利整理和总结。

介绍已取得的经验和疗效,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2.2中药灌肠护理:每晚睡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去枕左侧卧位,暴露臀部,且抬高10~15cm,取中药汤剂150ml倒入灌肠筒作为保留灌肠液。

液面距肛门≤30cm,肛管插入15~20cm,将药液缓慢灌人,灌肠完毕,患者膝胸卧位l0~20rain后再抬高臀部卧床休息2h,有利于药物保留以及使药物在炎症部位充分吸收发挥作用。

灌肠液用量不能过多,温度应适宜,温度过高会损伤肠黏膜,过低使肠管收缩,腹痛加剧,影响药液在肠道吸收。

肛管要灭菌或使用一次性肛管,避免感染,灌肠高度≤30cm,注药时应缓慢。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调理及护理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调理及护理

Tr i o l Ch n s e i i e c n to i n r i a e 0 ev c i fa ad t na i e e m d cn o d i n ng a d nu sng c r f p l i n mma o y d s a e i i l tr es i
Meh d 5 a in swe e gv n c n e t n r ame t se d cn Ch n s dii e c n i o i g ts r u d Nu sn .Re u t :Cu e f r 0 c s s t o s: 0 p te t r i e o v n i a te t n tr me ii e ol we n i e e me c n o d t n n tg o p a r i g i e n sl s r a e o4
Ke r s P l i n a y wo d ev c i f mmao y d s a e; a i o a h n s d c n 佣 d t n “ Nu sn l t r i s Tr d t n C i e e me ii e c e i l i o ig; r i g i
2 2 2 发热护理 ..
邪毒壅盛型 的患者 多伴 高热 , 可配合针 刺
甲 8g 以上为基本方 , , 需根据 临床症 状加 减 , 汤药 6 0m , 煎 0 l 口服该 中药每 日3次 , 每次 10m , 5 l饭后 3 i 0m n服用 , 剩下 的
10m 中药 于 晚 睡前 保 留灌 肠 。 5 l
. 护 复发作 , 从而严重影 响妇女的生殖健康 , 且增 加家庭与社 会经 2 2 ‘ 理
Abt c O jci : bev eTa ioa hn s e in odt nn n l i l fcc f u igo a etwt e i if m tr i ae sr t bet e O sret rdtn l i em dc ecn io igadcic i yo mn npt ns i pl c n a ma yds s. a v h i C e i i n ae a n i h v l o e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治疗及护理33例临床分析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治疗及护理33例临床分析

疗慢性盆腔炎3。 1 天为一疗程, 3例, 0 连用三个疗程, 与单纯 口 服中药的患者4 例, 0 配合临床护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采用综合治
疗及护理的3 例患者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单纯口服中药组( 00 , 00) 3 P< .1P< . 。结论: 5 中药综合治疗及护理慢性盆
( 苓、 猪 茯苓 、 泻 、 泽 薏苡 仁 、 夏 、 半 白术 、 红藤 、 柏 、 黄 败 酱草、 腥草 、 丹皮 、 芍 、 胡 索、 棱 、 术 、 鱼 牡 赤 延 三 莪 甘
草 ) 煎 服 , 剂/ , 2次服 ,0天 1 , 1 天 分 1 个疗 程 , 连续 3个 疗程 。 12 2 观察 组 : 对 照 组 治疗 的基 础 上 。 用 本 院 自 .. 在 采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 医 20 07年 1 第 2 2月一 2卷 第 l 2期
CG T M D cm e 07 V l 2 1 J M C ee br 0 .o 2 .2 2
.7 . 7
异常 , 制亢进 的 血 小板 功 能 , 利 于 自由 基 的清 除 。 抑 有
香附 调理气 血 。全 方协 同 , 消化 性 溃 疡 的 临床 主症 对
慢性 盆 腔 炎 的 中药 治疗 及 护 理 3 3例 临床 分析
李红 霞 河 南省 漯河 市 中 医院 河 南 , 河 (6 0 0 漯 420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其护理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中药口服、 灌肠、 微波照射、 提肛运动综合治
性, 改善 胃黏膜 营养 , 复 正 常 的 黏膜 屏 障 功 能 。2白 恢 [
芨生 肌敛疮 , 连 、 萸 、 黄 吴 乌贼 骨 制酸 , 公 英 清 胃 。 蒲 现 代药 理学 研究有 杀灭 H , 制 胃酸 分泌 的作 用 。 白 P抑 ] 芍、 炙甘草 和 营止 痛 ,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二 药 组 合 有 消 现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瘀结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

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气滞血瘀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3、寒湿瘀滞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4、肾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黯,脉弦细。

5、气虚血瘀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净水不振,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评估与月经有无关系,是否伴随腰酸、发热等。

2、取舒适体位,指导放松,缓慢呼吸。

3、注意腹部保暖。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腰骶痛时选用上髎、关元俞,5、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神门、脾;配穴:内分泌和肝。

,8、遵医嘱给予物理疗法:微波或红外线治疗。

9、遵医嘱热敏灸治疗,带脉、肾俞等。

(二)带下过多1、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色、质、味及外阴、阴道情况。

2、保持外阴干燥清洁。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气海、带脉、子宫、曲池、次髎。

4、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疗法。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三)发热1、指导患者多饮水,忌辛辣、油腻厚味的饮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2 效 果
1 术 前的心 理干 预。由于患者 对手 术过 程 缺乏 了解 , 成手术 前 . 2 造 恐 惧和 焦虑 心理 较 强 , 因术后 改 变 了原 有 的排 便 方式 , 又 担心 手 术 能否 成 功和术 后效 果 , 以及对 今 后 的生 活 质量 的影 响 , 有些 患 者 担心手术 后期 治疗 费用较 高 , 家庭 的经济 负 担 。针 对患 者 加重 的这种心 理 , 必须 由专 门护 士负 责 , 于患 者 的沟 通 , 立 良好 注重 建 的护患 关 系 , 得患 者 的信 任 , 取 并告 知 患 者造 口只是 排 便方 式 的 改变, 对患 者 的生 活不会 有太 大 的影 响 , 深入 了解 患 者心 理动 态 , 与 家属 一起 安 抚患 者 , 时 调整 患 者情 绪 反应 , 及 控制 其 不 良情 绪 良好的言谈举止 , 友好诚实的眼神 , 本着关心爱护患者的人文精 的发生 。 1 术 后的热 心关 怀 。患者 清醒 后 向患者 及 家属 说 明手术 过程 中 神 , 关 怀融 于实 际 工作 之 中 , 使 患 者 的心 理生 理得 到最 大 . 3 将 定会 从而 回归社 会 实现 自身 应有 的价值 。 手术室的巡回和洗手护士一直守护在患者的身边 , 患者术 中配合 的康 复 , 良好 , 针对 患者 术后 的造 口的 问题 进行 护 理 干预 , 后 常 规观 察 参考 文献 术 1 】 高 结 3 中 造 口有 无 异常 , 护好造 口周 围皮 肤 , 口与 皮 肤愈 合 后 改用 人 [ 俞德 洪, 辛元 . 肠 造 口 16例 临床 研 究. 国肛 肠 病 杂 志 , 保 造 工 肛 门袋 , 根据 其理 解程 度 对患 者 及 家属 通 过适 当的方 法 ( 黑 1 9 ,6 4 :3 如 9 6 1 ( ) 1. 板报, 图片 等 ) 释造 口的 部位 , 能 和护 理 知识 , 排 手术 成 功 『 陈 惠荣, 慧娥 . 文 关 怀在 手 术 室 护理 中的 实施 . 解 功 安 2 ] 冯 人 中国 医药导 20 33 )17 的患者与其 交流 , 减轻心 理 负担 。[ 3 1 患者 饮食 要 规律 节制 , 指导 定 报 ,0 6,( 5 :4 .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得中医护理方案(汇总)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主症: 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 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 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及腰骶疼痛1、观察患者腹痛得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得变化。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单病种)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病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次症:神疲乏力,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小便黄,大便于燥或溏而不爽。

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胀痛或刺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

舌质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小腹疼痛或胀痛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诱因等。

若出现剧痛难忍,应立即告知医师,配合抢救。

2.体位护理:急性期以半卧位卧床休息为主,恢复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3.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或穴位贴敷,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子宫、三阴交等。

5、观察排便情况,避免便秘及腹泻。

6、中药保留灌肠。

湿热瘀结证:五味消毒饮加减予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予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带下量多1、检查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

2、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

3、使用苦参洗液会阴护理,予以清热利湿、止痒。

(三)月经不调1、从周期、月经量、月经血方面观察月经不调的症状,若患者出现月经量多不止、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状,应及时告知医师,配合处理。

2、尽量避免引起月经不调的诱因,如寒冷、情绪、节食、嗜好烟酒等刺激,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多吃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

3、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4、痛经时可使用暖宫贴外敷于神阙穴,或使用艾灸神阙。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湿热瘀结证:甲莲盆腔胶囊(院内制剂),3片/次,一天三次;7天一疗程;(2).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中药一日三次,一次100-200ml。

2、注射给药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从操作流程、护士的角色和责任、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护理效果评估以及护理后的宣教工作等方面探讨了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过程。

通过对护理意义、挑战和改进建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护士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术和对患者的关爱,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评估、宣教工作、护理意义、挑战、改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不规则的月经、性交疼痛等症状。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溶液直接滴入直肠,可以有效改善盆腔炎患者的症状。

目前,中药直肠滴入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承担起相关的责任。

护士还需要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及时解决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在护理结束后,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护理方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为此,有必要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建议,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护理工作的实践与总结,进一步探讨中药直肠滴入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护理中的操作流程、护士的角色和责任、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护理中的效果评估以及护理后的宣教工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意义,挑战和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分析及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分析及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分析及护理【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传统中医治疗盆腔炎具有独特优势。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药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加速康复。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有显著疗效,操作简便且安全。

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加强护理工作可以提高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和技术需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发展的治疗手段,护理工作对于疗效的关键性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关键词: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传统中医治疗,临床应用,疗效,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护理措施,疗效,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

1. 引言1.1 慢性盆腔炎概述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炎症,多发于女性。

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腹部疼痛、盆腔不适、白带异常等。

慢性盆腔炎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方式。

传统的中医治疗盆腔炎在疗效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能够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身体。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近年来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借助中药的药性和灌肠疗法的作用原理,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盆腔内的病毒、细菌等致病因素,修复受损组织,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有着独特的优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传统中医治疗盆腔炎的优势传统中医治疗盆腔炎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蕴结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治疗盆腔炎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治疗应该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针对病因病机,综合施治。

传统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多样,包括草药熏洗、针灸理疗、中药膏药敷贴等,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的特点。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本病在中医痛经、带下、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月经不调等疾病中有类似慢性盆腔炎的描述。

运用中药及针刺综合治疗效果理想,现简介如下。

治疗方法:①针刺疗法:由于病位在下腹部,首先以中极、维道、三阴交、太冲针刺。

其中维道向前下方针刺,待针感出现并向下传导方可。

除中极外均双侧取穴,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

中极、维道分别从三个方向疏通腹部瘀滞。

上症多在1周明显减轻,对伴有附件增厚增粗者施以强刺激手法加强局部的气血疏通。

经期停止针刺治疗。

②中药外敷:外敷方:巴戟天10g,防风20g,穿山甲10g,血竭15g,大黄10g,沉香10g。

以上药煎取药液适量,浸于厚毛巾上(4层左右)热敷,以不烫为度,越热越好,敷至皮肤花白,约30分钟。

③调护:慎饮食,忌辛辣肥甘之品,同时要均衡营养;节房事,保养精气,慎起居;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病历资料患者,女,36岁,4年前于流产后1个月时感左下腹疼痛,以经期及劳累后明显,伴低热,间断以抗菌消炎治疗,四年来上症反反复复。

妇科检查:白带量多,质黄味臭,子宫稍大,后位,宫颈举痛,左侧附件可触及条索状增厚、压痛。

b超:左附件处可见条索状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粗细不一致。

中医诊断:腹痛、带下证。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治疗:首先,以上法针刺,并加足三里、关元调动机体能动性,提高抵抗力。

1次/日,5次后症大减,改2次/日巩固,共10次。

经期停针。

其次,由于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以外敷方日3剂外敷,共10剂。

同时嘱患者从饮食、情绪、房事、劳作等方面自我调理,并每日以温白开水加少许盐清洗下部,阻止感染进一步逆行向上发展。

经治疗,自我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稍有增厚,压痛不显,b超对比显示左附件处条索状无回声区明显缩小。

本例患者虽已病四年,加之日常劳作辛苦,正气已虚,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增强抵抗力的足三里、关元进行全身调节,大补元气,疏通全身气血,以面带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炎性渗出的吸收,取得满意疗效,也突出了中医整体辨证的讨论本病病位在下焦,为肝肾所主;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生理特点为肝郁血虚;且本病迁延日久多瘀多痰,故以活血化瘀、化湿通络、补肾健脾舒肝为治疗之大法。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中医护理方案在盆腔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作者:张莉瑶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24期[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盆腔炎;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4-0027-02患者在感染急性盆腔炎后由于没能进行彻底治疗,病症反复发作,病程治疗延误很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炎。

所谓盆腔炎指的就是女性生殖器官和周围组织引发的慢性炎症,是当前常见的妇科疾病。

基于当前人工流产、宫腔镜等宫腔操作增加,如果女性没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造成慢性盆腔炎疾病发生率的增加,由于这一疾病的病情存在较强的反复发作特点,严重影响了女性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主要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治疗,现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9年在某院接受盆腔炎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为全面掌握护理方案准确性,借助计算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1例。

入选指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等症状。

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两组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其中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5.25±2.33)岁。

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45.16±2.16)岁。

辩证分型:9例为气虚血瘀,6例为寒湿瘀滞,15例为气滞血瘀,16例为肾虚血瘀,36例为湿热蕴结。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有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在循序渐进原则下开展相应的盆腔康复训练。

实验组接受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内容为:其一,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给予其相应的饮食指导。

其二,由于绝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月经异常、疼痛等症状,所以还要指导患者加强腰腹部保暖,保证经期卫生,有效观察月经周期和月经量、色、质的变化,尽可能穿宽松、透气的衣裤。

其三,中医技术,包括:①灸法:对患者关元穴、气海穴进行电子灸治疗;②穴位贴敷法:将含有远红外物质的磁贴,贴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治疗;③中药封包治疗法:将中药研成粉末,敷在患者下腹部疼痛部位进行治疗;④穴位按摩法:在准确的穴位按摩过程中,力度也要从轻到重,直至患者感到酸、麻、胀、痛,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不宜过短也不能过长,一般控制在5~15分钟左右。

中医科盆腔炎护理常规

中医科盆腔炎护理常规

妇人腹痛(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甚至剧痛,或腰舐疼痛,高热,白带增多,呈脓性秽臭,月经异常,低热。

二、临证护理
(1)脾虚者勿劳。

(2)淤互结证,中药灌肠,药液为38°插入直肠14厘米,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治疗。

三、饮食护理
(1)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为宜。

(2)忌食辛辣、油腻、煎烤之物。

四、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湿补脾肾、去湿之药这,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酒。

(3)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五、并发症护理注意休息,巩固治疗,防止迁延成慢性。

六、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寒湿,勿劳,节房事。

(2)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内裤清洁。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汇总)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及腰骶疼痛1.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的变化。

2.疼痛明显者嘱患者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活,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按摩或热敷缓解疼痛。

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直肠给药、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遵医嘱用药:5.穴位按摩或灸法,常用穴位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6.康复操干预: 1~2次/日,经期暂停。

(二)带下量多、色、味异常1.观察患者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定时更换床单被褥。

3.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并更换裤。

4.中药外洗:以中药方煎水300~400ml或中成药按比例配成300~400ml,温度39~41度以冲洗外阴,每天1~2次。

(三)情志抑郁或烦躁1.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气滞血瘀证”患者尤需注意,如有情绪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建议患者在家属陪伴下每天慢走20~30分钟,以舒缓情绪。

3.保持病室环境空气流通、舒适、安静,以利于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4.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介绍同种疾病的治疗康复情况,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协助消除患者的不安、恐惧情绪。

6.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相应的音乐体感治疗。

7.耳穴贴压情志调理:可选择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位以疏肝理气,调和气血。

(四) 月经异常(如周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痛经)1.注意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如经量过多,持续时间较长,伴头晕目眩、神倦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注意经期卫生,勤换护垫、裤,衣裤宽松透气,不用不洁卫生用品。

3.劳逸适度、节制房事、防止损伤冲任。

4.配合气功、太极拳等体育锻炼、以助气血运行、维持妇女的正常生理功能。

5.指导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自我月经周期,配合治疗。

6.痛经者遵医嘱予耳穴贴压,取穴:神门、交感、分泌、生殖器(子宫)。

7. 腹部冷痛者、经血淡黯或夹块者遵医嘱予辨证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服药物(1)根据医生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湿热瘀结证患者,中药汤剂可每日2剂,宜饭后偏凉服下;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患者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

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2. 注射给药(1)根据医嘱给予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注,详见附录1。

(二)特色疗法1.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经期停用。

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 详见附录2。

4.药熨: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 详见附录2。

6.中药熏蒸: 详见附录2。

7.炙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针灸、雷火灸等疗法。

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详见附录2。

7.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中频离子导入等。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 病室宜安静,衣被适中,指导患者腹痛加剧时应半卧位休息,促进炎症的吸收。

2.指导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不滥用不洁代用品。

3.指导门诊巩固治疗。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禁房事、盆浴、游泳。

4.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5.白带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夫妇同治,衣原体、支原体转阴前禁房事,两周后复查白带。

6.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7.劳逸结合,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

8.消除致病因素,注重养生保健,提高机体免疫力。

(二)饮食指导1.饮食宜以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及各种新鲜蔬菜。

忌辛辣、煎炸、燥热、刺激之品,忌食虾、蟹等海腥食物。

2.辨证饮食:(1)湿热瘀结证:宜食清淡易消化、清热利湿之品,如瘦肉、鸡蛋,土茯苓、茵等煲瘦肉。

忌油腻、甜粘助湿之品如:汤圆、糯米、肥肉、羊肉、狗肉等。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湿毒之品如:辣椒、芒果、菠萝、荔枝、榴莲、烟、酒。

(2)气滞血瘀证:宜食田七佛手炖瘦肉,佛手玫瑰花汤。

忌辛辣酸涩食物,如:乌梅、柠檬。

(3)脾虚湿瘀互结证:宜食健脾化湿止带之品如:茨实莲子羹,莲子银杏淮山汤,党参炒扁豆薏仁煲瘦肉。

(4)寒湿凝滞证:宜食散寒利湿之品,可予黄芪党参煲瘦肉,白术茯苓煲瘦肉,忌生冷寒凉食物。

(5)肾虚血瘀型:宜多食补肾化瘀之品,如核桃田七煲鸡。

(三)情志调理1.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思想顾虑较重、多与患者沟通,消除烦躁、焦虑、紧等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坚持治疗。

2.初发患者,告知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治疗彻底,减少复发的几率。

3.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取得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调畅情志、避免劳累和七情刺激。

五、护理难点(一)顽固性盆腔疼痛。

解决思路:1. 针对盆腔炎所致的持续性盆腔疼痛,坚持中医的综合治疗。

2.坚持每天康复(盆腔)操锻炼。

3.疏导情志,定期组织讲座加强患者及家属知识宣教,开放公共网络区域,自愿参与,提供成功治愈案例,促进患者互相交流,增强治愈信心。

4、普及科普知识,宣传养生保健,介绍中医传统治疗的优势,达到坚持治疗的目的,提高依从性。

(二)反复发作的防治。

解决思路:1.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容,进行患者的生活规律、经期卫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平和心态、戒烟酒等方面干预逐步改善生活方式。

2.改善体质: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防治,提出以中医“治未病”为指导思想,重视防治并重,防重于治的原则,阻断反复发作的病因。

3.坚持治疗:结合中医传统治疗形成以食疗、足疗、耳穴等为一体的综合预防方案。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盆腔炎性病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他:.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评分标准:根据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综合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在措施实施后:好:评分减少5分以上。

较好:评分减少2分以上。

一般:评分减少1分或不改变。

差:评分加重. . .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一、中药灌肠:毛冬青保留灌肠液1.操作流程评估患者,准备用物:配制灌肠液复方毛冬青灌肠液50毫升加入温开水50ml中,温度39~41℃,核对,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问二便,屏风遮挡,根据病情取体位,臀部用枕头垫高,铺中单将装好药液的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润滑肛管,连接肛管并排气嘱患者放松,深呼吸,将肛管插入10-15cm,固定肛管打开调节器,使灌肠液缓慢注入肠腔观察患者反应完毕,夹闭并拔出肛管,擦净肛门,嘱患者卧床休息,保留1小时后排便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并记录2.中药灌肠注意事项(1)灌肠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必要时关好门窗。

(2)插管动作要轻柔,药液宜缓慢灌入,每次灌肠药量不超过200ml。

(3)灌注过程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询问便意,如果便意强烈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嘱患者深呼吸,必要时置便盆于床上排便。

(4)脱证、脑疝患者及不配合者慎用。

(5)灌肠前嘱患者排空二便。

二、中药热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1.操作流程将药物放置于锅中炒热至65~70℃或用微波炉加温装入小布袋中扎好将药熨袋放在热熨部位顺时针旋转推熨,力量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速度减慢药物温度过低时可换药袋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2.注意事项(1)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注意保暖、体位舒适。

(2)药熨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

操作前先让患者试温,以能耐受为宜。

(3)药熨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温热度,有无烫伤。

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观察皮肤有无烫伤或起小水泡,及时处理。

(4)药物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中药1周可反复加热。

(5)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及水泡者禁用;各种湿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禁用;孕妇、腹痛性质不明禁用,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知觉处忌用。

三、中药贴敷:四黄水蜜外敷1.操作流程评估患者发病部位,症状,相关因素,解释,取得配合准备用物(四黄散、透明玻璃纸、一次性治疗巾、胶布、绷带、剪刀、棉花)暴露敷药部位,检查、清洁皮肤摊好的药物试温合适后敷于患处,根据部位选用胶布、绷带、多头带固定交待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2.四黄水蜜外敷注意事项(1)药量摊制约1cm厚,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