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使用说明

合集下载

小胶质细胞ZEB1的上调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ZEB1的上调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脑损伤

Cre/loxP系统来源于F1噬菌体,可以介导位点特异的DNA重组。该系统含有 两种成分:①一段长34bp的DNA序列,这段34bp序列是重组酶识别的位点, 被称为loxP位点。②Cre重组酶(cyclizationrecombination),它是一种由343个 氨基酸组成的单体蛋白,可以引发loxP位点的DNA重组。任何序列的DNA, 当其位于两个loxP位点之间的时候,在Cre重组酶的作用下要么被缺失(两个 loxP位点的方向相同),要么方向发生倒转(两loxP位点的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发现ZEB1-KD小鼠ZEB1 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调。然而,脾单核细胞中 的ZEB1表达没有下调。
与ZEB1-KD小鼠不同,ZEB1-TG小鼠中的小神经胶质ZEB1表达与野生型 (WT)相比上调。 Z
EB1-KD和ZEB1-TG小鼠发育正常,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不育或行 为异常征象。大脑结构或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数量也没 有差异。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小胶质细胞ZEB1的差异表达不影响外周免疫 细胞亚型的数目。
最后,我评估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凋亡和增殖速率。 在这个实验中,小胶 质细胞被称为CD11b + CD45low。 检查小神经胶质细胞凋亡和增殖的程 度揭示WT,ZEB1-TG和ZEB1-KD小鼠之间无差异。
总体而言,这些数据表明,在缺血性中风后,ZEB1与具有更多分枝形 态和较少反应性表型的小胶质细胞相关联。
ZEB1过表达介导小胶质细胞反应,通过TGF-b1依赖途径抑制星形胶质细胞 CXCL1的产生。 CXCL1降低导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入大脑减少,从而减少CNS炎 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ZEB1在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减 少中风引起的神经损伤的潜在手L1

BV-2 小鼠小胶质瘤细胞

BV-2 小鼠小胶质瘤细胞

BV-2 小鼠小胶质瘤细胞
简单介绍
BV-2 小鼠小胶质瘤细胞,ATCC细胞|细胞系|细胞株|肿瘤细胞株|细胞|贴壁细胞|悬浮细胞|;细胞库管理规范,提供的细胞株背景清楚,提供参考文献和最优培养条件;
BV-2 小鼠小胶质瘤细胞的详细介绍
BV-2 小鼠小胶质瘤细胞
培养条件:
完全培养基:RPMI 1640+10%胎牛血清
培养条件:37.0C carbon dioxide(CO2),5%
传代方法:
收到细胞后,取出培养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一)如果细胞未长满,用75%酒精喷洒整个瓶消毒后放到超菌台内,严格无菌操作,打开细胞培养瓶,吸出培养液,仅留下10ml培养液在瓶内继续培养。

(二)如果细胞已长满,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具体步骤如下:
1. 弃去培养液,用PBS(不含钙,镁离子)洗1-2次。

2. 加1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M EDTA)于培养瓶中,倒转放于37度培养箱1-3分钟预热,然后又将培养瓶倒转大约30秒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情况,若细胞大部分变圆分散,轻敲几下培养培养瓶,细胞随即脱落下来。

3. 加入6-8ml完全培养基,吸出,分到新的培养瓶中。

一传二。

注意:传代后一半用我们的培养基,一半用你们的,以免细胞不适应而造
成生长不好。

冻存方法:冻存液:95%完全培养液,5%DMSO
储存:液氮储存。

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一、简介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类重要细胞,主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两种类型。

它们在神经元周围形成支持和保护神经元的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神经活动、清除代谢废物、维持离子平衡等功能。

二、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胶质细胞,形状呈星形,有丰富的细胞突起。

它们主要在神经元细胞体周围形成星形胶质细胞区,通过支持和包裹神经元维持其结构完整性,参与形成血脑屏障,与神经元之间进行代谢物质交换等。

三、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是另一类重要的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相比,它们的细胞体较小,细胞突起较短少,主要分布在低密度神经元区域,主要功能是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清除细胞外代谢产物和维持离子平衡等。

四、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神经元:小胶质细胞通过包裹和支持神经元,维持神经元的结
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2.清除代谢产物: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和分解细胞外代谢产物,保持
神经环境的清洁。

3.维持离子平衡:小胶质细胞参与调节神经元周围的离子浓度,保持
适当的神经兴奋性。

4.调节神经元活动:小胶质细胞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和其他信号分子,
参与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和调节神经元活动。

五、结语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支持、清除、调节等多方面的功能。

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使读者对小胶质细胞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胶质细胞的研究方法

小胶质细胞的研究方法

小胶质细胞的研究方法小胶质细胞是一类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神经元细胞,它们在神经发育、维持神经环境稳定以及参与神经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小胶质细胞的方法对于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小胶质细胞研究方法。

一、细胞培养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培养是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基础方法之一。

细胞培养可以提供一个受控的实验环境,使得研究者可以对小胶质细胞进行多种实验操作。

通常,从小鼠或人脑中分离小胶质细胞,然后将其培养在含有合适培养基和生长因子的培养皿中。

通过细胞培养,可以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形态、生理功能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响应等方面的特性。

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小胶质细胞的方法。

通过标记特定的抗体,可以检测和定位小胶质细胞中的蛋白质或其他分子。

例如,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小胶质细胞的特定表面标志物,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细胞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还可以用于检测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反应和功能改变。

三、转录组学分析转录组学分析是研究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方法。

通过RNA 测序技术,可以全面地了解小胶质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小胶质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疾病状态或受到不同刺激时的基因表达差异,进而揭示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中的作用。

四、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是研究小胶质细胞基因表达和分布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标记适当的探针,可以检测和定位小胶质细胞中具体基因的mRNA。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小胶质细胞中不同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分布情况,进一步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五、功能性研究为了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影响,研究者还可以使用多种功能性实验方法。

例如,通过细胞钙成像技术可以监测小胶质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从而研究其对于神经信号传导的调控作用。

此外,还可以利用细胞电生理技术记录小胶质细胞的膜电位变化,以及使用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等方法研究小胶质细胞中特定基因的功能。

小胶质细胞流式标记

小胶质细胞流式标记

小胶质细胞流式标记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胶质细胞,它们在维持神
经系统正常功能、代谢调节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流式标记
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析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对细胞表面或内
部分子进行标记,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和检测。

针对小胶质细胞的流式标记,可以选择特定的抗体来标记它们。

常用的小胶质细胞标记抗体包括CD11b、CD45、CD64等。

CD11b是
一种细胞表面标记,它通常用于标记单核细胞系的细胞,包括小胶
质细胞。

CD45则是一种白细胞常见的标记,用于区分白细胞和非白
细胞。

CD64是单核细胞的标记,也可以用于小胶质细胞的标记。

在流式标记实验中,首先需要对待测样本进行细胞表面标记,
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析。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对细胞进
行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析,得到细胞表面标记的情况,从而对小
胶质细胞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除了单一细胞表面标记外,还可以结合细胞内标记进行更全面
的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荧光染料或荧光蛋白标记小胶质细胞内部
的特定蛋白或分子,以实现对小胶质细胞功能和代谢状态的分析。

总的来说,小胶质细胞的流式标记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分析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抗体和标记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小胶质细
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参与的生理过程
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

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

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

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时间:15天试剂:出生后1-2天的新生C57BL/6小鼠(斯莱克)9只DF12培养基(GIBCO,C11330)90ml胎牛血清(FBS)(10%) (GIBCO,10099)5ml解剖液50ml1 x胰蛋白酶(0.25%)(Gibco,25200-072)10ml10mg/ml DNA酶70ul75%酒精200ml器材:酒精棉球1杯(20个)装有75%酒精的敞口容器1个原代解剖器械盒(2把中号镊子,1把中号剪刀,1把眼科弯镊,1把眼科直镊,1把眼科剪,2把显微镊,1把显微剪)洗净消毒后小瓶3个(带盖子)小平皿4个(带盖子)解剖镜+冷光源消毒后卫生纸12张1ml移液器1把+枪头1盒10ml玻璃离心管3个T75大培养瓶3个消毒后吸管3根紫外消毒白大褂1件试剂配制:中和胰蛋白酶用的完全培养基:DF12 45ml和FBS 5ml混合而成。

步骤:1、取出生后1-2天的新生C57BL/6小鼠9只,泡在酒精中消毒后取出大脑,置于放有解剖液的小平皿中,在解剖镜下剥离血管膜关键:注意无菌操作;剥离血管膜要完全2、将剥离完血管膜的大脑放入预置有1ml解剖液的青霉素小瓶中,用显微剪剪碎(<1mm3)关键:剪碎效果较用枪头吹吸好,要剪得尽量碎3、加入两滴DNA酶和1ml胰酶(胰酶终浓度为0.125%),于37℃孵箱中孵育15分钟关键:每5分钟可略微晃动一下以助于消化4、取出小瓶,将液体倒入离心管中,加5ml完全培养基,离心(1000rpm*5分钟),取出离心管,吸出上清,再加入5ml无血清培养基,吹打后静置沉降20分钟,将上清用吸管吸出,加入T 75大培养瓶中,放入孵箱中培养,3小时后换液。

关键:静置沉降后吸取上清液时吸取中层(最上层和最下层均不要),避免杂质吸入培养瓶中5、每7天换一次液,培养14天后取出,在摇床中培养6小时(200rpm ,37o C),取上清加入离心管中离心(400g*8分钟),弃上清,加入4ml无血清培养基轻轻吹打重悬,均匀滴加于24孔培养板的中央4个孔中,于孵箱中培养半小时使小胶质细胞贴壁,取出,吸出上清,再每个孔加1ml培养基,即得较纯净的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小胶质细胞的定义、结构、功能以及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一、小胶质细胞的定义和结构小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脊髓)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维持神经元轴突的髓鞘。

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中“oligo”意为“少量”,“dendron”意为“树”,即少量的树突状分支。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种类之一,它们分布在脑胶质中,在成年人的大脑皮层中,每个小胶质细胞大约可以维护30个轴突。

小胶质细胞通常有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可以接触多个轴突。

每个细胞体一般有1-5个分支,而每个分支都能覆盖多个轴突,这使得单个小胶质细胞能够同步髓鞘化多个轴突。

二、小胶质细胞的功能1. 产生和维护髓鞘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维护神经元的轴突的髓鞘。

髓鞘是由小胶质细胞形成的脂质层,包裹着神经元轴突的外部。

髓鞘是一种神经保护层,有助于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在髓鞘中的脂质层充当着电绝缘体的作用,使得神经冲动能够快速传递。

2. 营养供应和废物清除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还起着重要的代谢功能。

它们可以分泌和吸收有机物、真菌等物质,维护神经元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清除。

此外,它们还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如白介素-1(IL-1)、起源返祖细胞特异蛋白(SOX2)等,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3. 维持神经元连接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结需要依靠突触的形成,而小胶质细胞正是维持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的重要角色之一。

此外,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应用突触吞噬技术,维护着神经元之间的正常连接和稳定性。

三、小胶质细胞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小胶质细胞能够很好地生产和维护正常的神经元髓鞘。

但是,当他们发生异常时,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

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bv2小胶质细胞是一种常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细胞系,它是从小鼠大脑中的胶质细胞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培养得到的。

在研究神经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bv2小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

准备培养基和培养器具。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DMEM/F12、FBS、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其他补充物。

培养器具包括细胞培养板、离心管、移液器等。

接下来,收集小鼠大脑组织并分离胶质细胞。

可以选择小鼠的新生仔或成年小鼠进行实验。

将小鼠的大脑取出,去除外膜和血管,并切成小块。

将切好的组织块转移到含有消化酶(如胰蛋白酶)的消化液中,然后在37摄氏度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消化。

消化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根据组织的大小和样本量进行调整。

消化结束后,用培养基停止消化反应,并用离心将细胞沉淀下来。

将沉淀的细胞用培养基重新悬浮,并通过筛网过滤掉组织碎片和大颗粒。

然后,将细胞计数,并根据实验需要进行稀释。

将细胞悬浮液均匀分配到预先涂有培养基的细胞培养板中,使其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

将细胞培养板放入培养箱中,调节温度为37摄氏度,湿度为95%,并提供适当的CO2气氛(一般为5%)。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并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当细胞达到80%的密度时,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的健康状态。

细胞应该呈现出典型的胶质细胞形态,即星形或梭形,并有良好的附着性。

如果细胞呈现不正常的形态,或者细胞死亡较多,可能是培养条件不适合,需要进行调整。

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细胞的污染问题。

保持培养器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真菌等污染源的进入。

如果发现培养基出现异常,如呈现黄色或浑浊,可能是细菌污染,需要立即更换培养基。

在bv2小胶质细胞培养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如细胞增殖实验、分化实验、细胞活力检测等。

这些实验可以进一步研究bv2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_实验报告

神经胶质细胞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

2. 学习神经胶质细胞的鉴定方法。

3. 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二、实验原理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调节活性物质、吞噬损伤细胞等功能。

本实验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神经胶质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雄性,体重20-25g)。

2. 实验试剂:胰蛋白酶、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GFAP)、荧光素标记的二抗、DAB显色剂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细胞培养箱、细胞培养瓶、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离(1)处死小鼠,取出大脑。

(2)将大脑置于D-Hank's液中,去除血管和脑膜。

(3)将大脑组织剪成1mm×1mm×1mm的小块。

(4)加入胰蛋白酶,37℃消化30分钟。

(5)加入胎牛血清终止消化,离心收集细胞。

(6)将细胞沉淀重悬于DMEM培养基中,制成细胞悬液。

2. 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1)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

3. 神经胶质细胞的鉴定(1)取生长良好的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

(2)加入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GFAP)孵育,洗涤。

(3)加入荧光素标记的二抗,洗涤。

(4)用DAB显色剂染色,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离成功分离出细胞,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密度较高。

2. 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细胞生长良好,呈单层铺展生长。

3. 神经胶质细胞的鉴定细胞呈阳性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出现明亮的荧光信号。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和鉴定了神经胶质细胞,证明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2.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调节活性物质、吞噬损伤细胞等功能,对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3.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基础。

BV2(小鼠小胶质细胞)说明书

BV2(小鼠小胶质细胞)说明书

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Procell Life Science&Technology Co.,Ltd.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全国免费电话:400-650-3656销售电话:************销售邮箱:*****************.cn官方网站:CL-0493BV2(小鼠小胶质细胞)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您身边的细胞培养专家Copyright ©2020-2021 Procell Life Science&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细胞株培养扩增技术服务申明本公司受贵单位委托,进行细胞株的技术服务工作,并收取相应细胞株技术服务费用,细胞株技术服务具体项目清单见订购合同。

本公司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收到产品后处理方式及相应售后条款参见《细胞售后条例》。

收到常温细胞后如何处理?(细胞培养详细操作步骤请参照《普诺赛细胞培养操作指南》)1. 收到常温细胞后,及时拍照记录有无漏液/瓶身破损现象。

2. 用75%酒精擦拭细胞培养瓶表面,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

先不要打开培养瓶盖,将细胞置于细胞培养箱内静置培养2-4小时,以便稳定细胞状态。

3.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贴壁特性(贴壁/悬浮)、细胞形态、所用基础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传代比例、换液频率等。

4. 静置完成后,取出细胞培养瓶,镜检、拍照,记录细胞状态(所拍照片将作为后续服务依据);建议细胞传代培养后,定期拍照、记录细胞生长状态。

5. 管内离心,吸去上清,管底沉淀加入80%,可接回原瓶培养,若大于80%6. 培养瓶或用移液器轻轻吹打使其脱落,若通过吹打的方式不易脱落的细胞则需要用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传代。

7. 注意事项有疑问的,可跟我们的技术支持交流。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脑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细胞,也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

用经典的金属浸镀技术(银染色)显示此类胶质细胞呈星形,从胞体发出许多长而分支的突起,伸展充填在神经细胞的胞体及其突起之间,起支持和分隔神经细胞的作用。

细胞突起的末端常膨大形成脚板或称终足,有些脚板贴附在邻近的毛细血管壁上,因此这些脚板又被称为血管足或血管周足,靠近脑脊髓表面的脚板则附着在软膜内表面,彼此连接构成胶质界膜。

那么星形胶质细胞如何进行培养呢,下面介绍下此细胞的培养方法。

一、实验器械和试剂器械有剪刀、小镊子、小毛刷等,试剂DMEM/F12培养液、胎牛血清、胰蛋白酶、PBS液、青霉素、链霉素、培养皿等。

二、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取新生SD小鼠若干只(出生24h),在无菌条件下断头,迅速剪开颅骨,取出脑组织与预冷的PBS液中反复冲洗以去除血污,再移入另一盛有PBS的培养皿中,用小毛笔轻轻刷去脑组织表面的脑膜和血管,用PBS冲洗后剪去脑干仅保留大脑半球,用小剪刀充分剪碎脑组织,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0.05%胰蛋白酶,再移入50ml的离心管中,用吸管反复吹打消化至无明显的脑组织块为止,然后加入DMEM/F12完全培养基(含10%的胎牛血清、100U/ml青-链霉素)终止消化,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1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加入一定量的完全培养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4h后更换一次培养液,以后每3天换夜一次,注意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三、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将培养于培养瓶中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液弃去,用PBS清洗2遍,加入0.25%的胰酶于培养箱中消化,在镜下观察至细胞脱落,然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1000r/min离心5min,将细胞沉淀重悬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稳定1天后,再恒温摇床200r/min振摇2h,吸取上清液(去除一些小胶质细胞和部分少突胶质细胞),贴壁细胞用0.25%的胰酶消化,方法同上,然后用完全培养基重悬接种到培养瓶中,稳定1天后用于后续实验。

小鼠单细胞分群出的各个细胞的marker基因

小鼠单细胞分群出的各个细胞的marker基因

小鼠单细胞分群出的各个细胞的marker基因最近几年,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小鼠细胞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

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表达数据,并且能够进行细胞分群,从而揭示出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异。

在小鼠单细胞分群的研究中,marker基因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用来鉴定和描述不同细胞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小鼠单细胞分群中常见的细胞类型及其marker基因。

1.神经元细胞:神经元细胞是大脑的基本功能单位,主要负责信息传导和处理。

在小鼠单细胞分群中,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marker基因来鉴定神经元细胞,比如Tubb3、Snap25、Syn1和Nefh等。

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它们的表达水平可以鉴定出神经元细胞。

2.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的非神经细胞,主要承担起支持、维持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在小鼠单细胞分群中,神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marker基因来鉴定,比如Aqp4、Gfap、Optc等。

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它们的表达水平可以鉴定出神经胶质细胞。

3.免疫细胞:小鼠的免疫系统中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 细胞、巨噬细胞等。

在小鼠单细胞分群中,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marker基因来鉴定免疫细胞的不同亚群,比如Cd19、Cd3d、Cd68等。

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免疫细胞的特定表面标记物或功能酶,通过它们的表达水平可以鉴定出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

4.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在小鼠单细胞分群中,还可以鉴定出一些干细胞和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组织发育和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些常见的marker基因如Sox2、Olig2、Nestin和Pax6等,它们主要参与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通过它们的表达水平可以鉴定出干细胞和前体细胞。

总的来说,小鼠单细胞分群的研究中使用了许多marker基因来鉴定不同细胞类型。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小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和维护神经元生存、供能以及调节神经元活动等功能。

原代培养和分离纯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重要实验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和仪器:1.小鼠(新生仔小鼠)2.离心管、培养皿、显微镜3.无菌生理盐水、套管、吸头4. DMEM/F12培养基、FBS、胰蛋白酶、DNase I5.离心机、试管摇床、显微镜、离心管架6.显微针、细胞计数板、加热振荡器实验步骤:1.小鼠的准备:a.使用新生仔小鼠,从母鼠的子宫中取出。

b.将小鼠头部朝下放在无菌生理盐水中,用套管轻轻吸出小鼠颅内的脑组织。

c.将脑组织转移到含有DMEM/F12培养基的离心管中,并用离心管摇床低速振荡15-20分钟使细胞均匀分散。

2.细胞分离:a.将离心管架放在显微镜下,用显微针将脑组织均匀挫碎。

b.将脑组织转移到含有DMEM/F12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c. 添加0.25%胰蛋白酶和10 U/ml DNase I,37°C孵育30分钟。

d.轻轻吸入含有酶切的脑组织,并用吸头轻轻洗涤脑组织,收集上清液。

e.将上清液通过0.22μm的滤网过滤,除去大颗粒的细胞。

3.细胞培养:a. 将滤过后的细胞悬液计数,计算细胞密度并将其稀释至10^6细胞/ml。

b.取DMEM/F12培养基,添加10%FBS,将稀释后的细胞悬液转移到培养皿中。

c.在培养皿中加入5%CO2,37°C孵育。

d.每两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细胞至80%~90%的密度。

4.纯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a.将培养皿中的细胞收集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b.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细胞,去除不附着的细胞和残留的培养基。

c.将洗涤后的细胞用DMEM/F12培养基重新悬浮,计数并计算细胞密度。

d.用磁层细胞分选仪,通过细胞表面标记的抗体对细胞进行阳性选择,分离纯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

原代小胶质细胞提取

原代小胶质细胞提取

原代小胶质细胞提取简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非神经元细胞,主要起到支持和修复神经元的作用。

提取原代小胶质细胞是进行相关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原代小胶质细胞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材料和仪器•新鲜解剖的小鼠或大鼠脑组织•离心管和离心机•细胞培养液(DMEM/F12等)•消化酶(如胰蛋白酶和DNA酶)•细胞培养皿或培养板•显微镜•血红蛋白溶解液•离心管和适当的离心速度方法步骤1.将新鲜解剖的小鼠或大鼠脑组织置于含有细胞培养液的离心管中,并使用显微镜进行清洗和去除非脑组织部分。

2.将脑组织放入含有消化酶的细胞培养液中,使用离心机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消化。

消化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消化酶的种类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为37摄氏度下1-2小时。

3.在消化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用吸管轻轻地反复吸取和释放溶液,以充分分散细胞和加速消化过程。

4.消化完成后,用细胞培养液洗涤细胞多次,以去除消化酶和细胞碎片等杂质。

5.将洗净的细胞转移至含有细胞培养液的细胞培养皿或培养板中,置于带有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通常在37摄氏度下培养48-72小时。

6.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或培养板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并进行必要的培养液更换。

7.当细胞达到适当状态后,使用血红蛋白溶解液进行裂解,以释放胶质细胞内的胶质酸球。

8.使用离心机将细胞裂解物离心,以去除细胞碎片和核酸等杂质。

9.取得清除杂质的细胞裂解物,即可得到纯净的原代小胶质细胞。

结论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提取到纯净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研究要求对提取步骤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保持细胞培养的良好条件和适当的观察,有助于获得质量优良的小胶质细胞,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以上是关于原代小胶质细胞提取的详细步骤和方法介绍,希望对相关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小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小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5、0.01% L-多聚赖氨酸溶液的配制:称量 10mg L-多聚赖氨酸,溶于 100ml 灭菌去离子水,0.22µm 正压滤器过滤分装,-20保存。
6、0.4%台盼蓝溶液的配制 台盼蓝 4 g PBS 少许(研磨) PBS 定容至 100ml,滤纸过滤,室温保存。
7、4%多聚甲醛的配制: 多聚甲醛 4 g PBS 溶液 100ml 加热至 60,边滴加 1mol/L NaOH 边搅拌,至液体澄清。
2、小鼠小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
(1) 75%(体积分数)酒精消毒新生 24h 内的清洁级小鼠,在无菌条件下断头,剪开头皮及颅骨,取出脑组织,置于盛冷的pH7.2,无 钙、镁的D-Hank's液的平皿中(下置冰袋)。
(2) 无菌剥离脑组织,除去小脑、海马、大脑髓质,分离大脑皮层,仔细剥离脑膜及血管。 (3)用虹膜剪将组织剪切成 1mm3左右的组织块,0.125%胰蛋白酶消化,37作用 20min,期间振摇 2~3 次。 (4)弃去上清液,加入完全接种液终止消化,漂洗两次。巴斯德吸管轻轻吹打至肉眼观察无明显的脑组织团块,静置 2min。 (5)悬液收集于新的离心管,离心(1000r/min,10 min,4),弃去上清液。加入完全培养液重悬,200 目不锈钢网过滤。根据实验需要 接种于若干个25cm细胞培养瓶或培养皿中。 (6)置 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后更换一次培养基,以后每3d换一次液,并在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
(3)离心管配平,1000r/min, 离心5min, 弃上清;加定量完全培养再次吹打成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包被的置有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置于 CO2恒温细胞培养箱(37度)培养。
生长24h后吸掉培养液,以去除未贴壁的少突胶质细胞,加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胶质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进行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是研究其功能和机制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是一份关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1.小鼠主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1)准备培养基:将DMEM/F12培养基配制好,添加10%胎牛血清(FBS)、1%青霉素/链霉素(P/S)和20ng/mL生长因子(如EGF和bFGF),混匀即可。

将培养基过滤灭菌。

(2)小鼠灭菌和解剖:选取3-5天龄的小鼠,进行表面消毒处理,解剖小鼠颅脑组织。

(3)组织分离:将解剖得到的小鼠颅脑组织放入培养皿中,使用去髓针将组织剪碎,加入2mL预先配制好的DMEM/F12培养基。

(4)消化组织:使用0.25%胰酶溶液和0.05%胆汁酸溶液进行组织消化,将组织置于37°C的恒温槽中,用胶性吸管轻轻吹泡,约30分钟后停止消化。

(5)细胞分离:用离心机将细胞分离,将上清液收集到新的离心管中,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稀释后离心。

(6)细胞计数: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进行细胞计数。

(7)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预先涂有胶原的培养皿中,加入预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37°C、5%CO2培养。

2.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分离纯化(1)胶质细胞去除:在培养2-3周后,使用轻轻摇晃的方法将胶质细胞除去,以保留星形胶质细胞。

(2)非星形胶质细胞去除:使用超声波分离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提纯,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离心管中,使用超声波技术使星形胶质细胞聚集起来,再次离心。

(3)细胞计数和分装: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进行细胞计数并分装到新的培养皿中。

(4)鉴定纯化程度: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如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特定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确定纯化程度。

(5)细胞培养:将纯化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继续培养,并进一步进行功能和机制的研究。

小鼠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

小鼠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

小鼠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它们在维持神经系统健康、调控神经传递以及修复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小鼠小胶质细胞作为胶质细胞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特定环境刺激下能够发生激活形态,这一过程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1. 胶质细胞概述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非神经元细胞类型,它们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富贵胶质细胞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小胶质细胞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区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结构支持、维持离子平衡以及清除神经元周围的废弃物质。

2. 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的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形态可以通过多种刺激因素诱导,其中包括细胞因子的释放、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及神经元的损伤等。

在这些刺激下,小胶质细胞会发生形态的改变,表现为胞体肿胀、突起的增加以及突起的长度增加等。

3. 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的功能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的出现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激活后的小胶质细胞能够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在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损伤修复以及神经元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小胶质细胞还能够吞噬神经元周围的病原微生物和细胞垃圾,清除神经元损伤后的碎片,从而有助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4. 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与神经系统疾病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产生过多的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加剧。

这种现象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观察到,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 调控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的策略为了控制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策略。

其中包括使用化学物质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来控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干预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策略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论小鼠小胶质细胞作为胶质细胞家族的一员,在特定刺激下能够发生激活形态,其扮演着调控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角色。

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操作方法

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操作方法

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操作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实验准备在进行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步骤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步骤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步骤神经胶质细胞是一种非神经元细胞,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包括脑和脊髓。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和保护神经元,同时也参与了神经元的代谢和信号传递。

在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特性时,我们需要进行细胞培养。

下面是神经胶质细胞培养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培养基和试剂神经胶质细胞培养需要使用特定的培养基和试剂。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DMEM/F12、Neurobasal和MEM等。

此外,还需要添加一些生长因子和血清,如神经营养因子(NGF)、基本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胶质细胞衍生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

第二步:收集组织样本神经胶质细胞可以从小鼠或大鼠的脑组织中分离出来。

首先需要将小鼠或大鼠处死,然后将脑组织取出并放入含有PBS的离心管中。

接着,用剪刀将组织切成小块,并加入含有酶的消化液中,如胰酶和DNA酶等。

将消化液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消化。

第三步:分离细胞消化液中的细胞需要通过离心分离。

将消化液离心10分钟,然后将上清液吸出,留下细胞沉淀。

接着,用含有培养基的离心液将细胞沉淀悬浮,然后将悬浮液过滤,去除残留的组织碎片和细胞碎片。

第四步:培养细胞将分离出的神经胶质细胞放入含有培养基和血清的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和添加生长因子,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五步:观察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也可以使用细胞染色技术观察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是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和特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神经胶质细胞,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步骤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步骤

神经胶质细胞培养步骤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cells)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类型之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参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研究神经学和神经生物学领域,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实验方法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步骤。

材料和仪器准备:1.细胞培养培养器皿(如培养瓶、培养皿、多孔板等)2.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基(含有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3.显微镜4.无菌操作台和器具(如无菌架、无菌套、培养器具等)5.离心机6.细胞计数器步骤:1.无菌操作准备:首先,在无菌操作室准备好所有的材料和仪器,并确保它们是无菌的。

洗手,戴好手套和口罩,使用紫外灯照射操作台和仪器,以确保无菌条件。

2.器皿涂层:在培养瓶、培养皿或多孔板中涂覆组织胶质或其他与神经胶质细胞黏附相容的涂层物质(如聚-L-赖氨酸或明胶涂层)。

涂层后,将器皿在37℃的培养箱中孵育至少2小时以促进涂层物质的固化。

3.细胞分离:将小鼠或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取出,通常是大脑和脊髓。

将组织放入无菌PBS(磷酸缓冲盐溶液)中,用剪刀剪碎组织,然后离心收集组织碎片。

将组织碎片转移到含有消化酶(如胰酶)的消化液中,并在37℃下消化一段时间,以分离细胞。

4.筛选和培养胶质细胞:经过消化的组织混悬液通过筛网或过滤膜进行过滤,以去除大块组织碎片。

收集过滤液,将其离心以沉淀细胞。

将沉淀的细胞重悬于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基中,并将其转移到事先涂层的器皿中。

将培养皿放入37℃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5.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箱中维持恒温和湿度,并使用细胞培养基按照指定的时间间隔更换培养基,通常为2-3天一次。

根据实验要求和研究目的,可以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和抗生素到细胞培养基中。

6.细胞观察: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细胞,注意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情况和细胞表型。

同样,能够观察到细胞的汇集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触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

研发的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

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产品简介:
1、产品名称: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
2、组织来源:小脑组织
3、产品规格:5×105cells / 25cm2培养瓶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细胞简介: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分离自正常小鼠小脑组织,主要功能:
(1)神经胶质出现在大脑发育早期向成熟阶段转化的过程中。

(2)当程序性细胞死亡时,或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受到病理损坏时,神经胶质可做为大脑的巨噬细胞。

(3)胶质细胞能在II类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CD4阳性T细胞时表达抗原,能进行Fc介导的巨噬作用,并且与造血细胞和巨噬细胞组织共享抗原。

本公司生产的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细胞总量约为5×105cells/瓶,细胞纯
度可达80%以上,且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培养基信息:
1)培养基类型:DMEM
2)添加因子:10% 优质胎牛血清、细胞生长因子等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使用方法:
1. 取出冻存管,浸入37℃温水浴中,并不时摇动令其尽快融化,注意管口不要没入水面以下,以免造成污染。

2. 从37℃水浴中取出冻存管,打开盖子,吸出细胞悬液,转移到离心管并加入10倍以上培养液,混匀。

离心,1000rpm,5min。

3. 弃去上清液,加入含10%优质胎牛血清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接种培养瓶,37℃温箱静置培养。

次日更换一次培养基,继续培养。

4. 待细胞达到80%汇合时准备进行传代培养:
1) 吸出25cm2培养瓶中的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一次;
2) 添加0.125%胰蛋白酶消化液约1mL至培养瓶中,37℃温浴3min左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变圆后吸弃消化液,再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
3) 用吸管轻轻吹打混匀,按1:2或1:3等适当的比例进行接种传代,然后补充新鲜的完全培养基至5mL,放入37℃,5% CO
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
4) 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培养观察。

之后每隔2-3天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注意事项:
1.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请注意保持无菌操作。

2. 传代培养过程中,胰酶消化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细胞贴壁及其生长状态。

3. 该细胞只可用于科研。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其他相关小鼠原代细胞:
小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
小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大隐静脉内皮细胞
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小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小鼠骨细胞
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小鼠滑膜细胞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细胞
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表皮细胞
小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小鼠真皮成纤维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破骨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皮肤肥大细胞
小鼠肺大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前脂肪细胞
小鼠肺动脉成纤维细胞小鼠成骨细胞
小鼠肺大静脉内皮细胞小鼠关节软骨细胞
小鼠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小鼠胎儿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
小鼠胰岛细胞小鼠成年表皮角质形成层细胞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小鼠皮下脂肪细胞
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小鼠内脏脂肪细胞
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小鼠脑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腮腺细胞小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小鼠脑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胰腺上皮细胞小鼠脑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小鼠甲状腺上皮细胞小鼠脑膜细胞
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小鼠神经胶质细胞
小鼠淋巴成纤维细胞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小鼠脑成纤维细胞
小鼠食管上皮细胞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
小鼠食管平滑肌细胞小鼠雪旺氏细胞
小鼠肠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小脑颗粒细胞
小鼠肠静脉内皮细胞小鼠嗅鞘细胞
小鼠肝实质细胞小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肝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小梁网细胞
小鼠肝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鼠小肠血管内皮细胞小鼠视网膜muller细胞
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小鼠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小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小鼠角膜上皮细胞
小鼠肝窦内皮细胞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小鼠肝星形细胞小鼠角膜成纤维细胞
小鼠直肠平滑肌细胞小鼠脉络膜血管细胞
小鼠小肠平滑肌细胞小鼠牙乳头细胞
小鼠结肠平滑肌细胞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
小鼠肠上皮细胞小鼠肝Kupffer细胞
小鼠肠微血管细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肠巨噬细胞小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小鼠睾丸支持细胞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子宫颈上皮细胞小鼠真皮微血管上皮细胞
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小鼠卵巢上皮细胞小鼠心脏干细胞
小鼠子宫成纤维细胞小鼠神经干细胞
小鼠卵巢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
小鼠肾实质细胞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
小鼠肾系膜细胞小鼠肾足突细胞
小鼠膀胱上皮细胞小鼠肾小管平滑肌细胞
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小鼠肾成纤维细胞
小鼠肾动脉内皮细胞小鼠尿道上皮细胞
小鼠肾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输尿管上皮细胞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小鼠肾管状上皮细胞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小鼠心肌细胞
小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小鼠肾上皮细胞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小鼠膀胱成纤维细胞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