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
然而,心理咨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纠纷。
本案例以一起心理咨询法律纠纷为背景,对心理咨询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情简介甲(化名)因工作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遂寻求乙(化名)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乙为甲提供了一系列心理咨询服务,包括面询、电话咨询等。
在咨询过程中,甲向乙透露了自己的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乙在了解到甲的困扰后,表示愿意帮助甲解决心理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甲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
然而,甲在咨询结束后,发现自己的一些隐私信息被乙泄露给了其同事。
甲认为乙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遂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三、争议焦点1. 乙是否侵犯甲的隐私权?2. 乙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1. 乙是否侵犯甲的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在本案中,甲向乙透露了自己的隐私信息,乙作为心理咨询师,有义务对甲的隐私信息进行保密。
然而,乙将甲的隐私信息泄露给同事,违反了保密原则,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2. 乙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乙侵犯了甲的隐私权,给甲造成了精神损害。
因此,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来说,乙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赔礼道歉:乙应向甲公开赔礼道歉,以消除甲的负面影响。
(2)赔偿精神损失费:根据甲的精神损害程度,法院可判决乙赔偿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失费。
(3)停止侵权行为:乙应立即停止泄露甲的隐私信息,确保甲的隐私权不再受到侵害。
五、结论本案中,乙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泄露了甲的隐私信息,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的压力与困扰,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帮助人们排解问题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心理咨询的一个案例展开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这个案例涉及一位名叫小玲的年轻女性。
小玲在工作中十分优秀,但她却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感到痛苦和焦虑。
她总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害怕犯错,甚至担心自己会被辞退。
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她在工作中难以全力以赴,影响了她的职业发展。
在与小玲进行初步咨询时,咨询师首先为她提供了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
咨询师倾听了她的困惑,并通过深入交谈了解到小玲的自我认知存在偏差的问题。
小玲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曾多次被人贬低和冷落,这一系列的经历导致了她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负面的看法。
接下来,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方法来指导小玲。
通过CBT,小玲学会了更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意识到负面自我评价是无根据的。
同时,咨询师还帮助小玲学会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放松练习和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些策略有助于小玲增强自信心,减轻焦虑和自卑感。
此外,咨询师还建议小玲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与一些具有积极价值观的人建立良好的友谊。
这样不仅可以让小玲感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还可以有助于她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从他人身上获得启发与帮助。
通过几个月的咨询,小玲逐渐恢复了自信,开始更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她学会了挑战自己的负面思维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小玲重塑了自己的自我形象,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咨询,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解决内心的困惑与焦虑,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同时,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心理咨询从业者而言,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需要关注个体的背后因素。
在小玲的案例中,她的自卑感和焦虑源于早年的负面经历。
因此,心理咨询师需要展开更深入的咨询,了解个体的背景和经历,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例8,尹××,男,41岁,大学文化, 工程技术人员。因感到妻子身上有放射线 发出而不敢与之见面而就诊。
单位陪诊人员介绍:该同志业务水平 很高,工作努力,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只 是长期不敢回家,觉得妻子身上有射线发 出,使自己浑身难受,紧张出汗。开始时 ,不能与妻子同在一室,后来不能见面, 再往后听到妻子的脚步声就浑身发抖,这 样一来,工作也受影响。
为了帮他提高一下水平曾多次向他提出要
求,但他都觉得无价值。意见上的分歧使他不 再像以前那样热情,有时在一起时无话可谈, 他只表示性要求,我有一种被污辱感。有一天 他突然向我提出中断恋爱关系并且告诉我他又 有了新爱,我当时就气得说不出话来,后来又 觉得是一种解脱,决定断关系。可再往后一想 又觉得没路可走,因为我已经不是处女,将来 再找朋友结婚肯定会受歧视,越想越没路。想 不到在生活道路上蒙受这么大的冤屈,又难以 启齿诉说,连父母我都不愿告诉,没活路就去 死,省心。
当事人:(会心地一笑),其实,我知道原因。
但不知如何克服。原来在大学读书时有一位女朋友, 相处很好。后来分配两地也有信件往来。假期也能见 面,正式恋爱已有五年了,现在在一起工作的又有一 位女同事,对我很好,她也知道我有女朋友,所以与 我相处只是一般关系,可是由于经常在一起,互相照 顾,彼此也很真诚,不知为什么渐渐地对她产生好感 ,我向她表达爱慕,她也欣然接受。这样一来我却陷 入了矛盾的境地,无法自拔。最近又接到原来女朋友 的来信,忽然觉得信的内容平淡,我突然觉得她变得 陌生了,不如身边工作的这个女孩亲切,我回信也很 冷淡。事后又觉得我这样做不对,伤害了对方,思想 斗争激烈,不知怎么处理。
姨几句出出气,可又不敢,我也不会骂人 , 心理委屈得很。从那以后,我觉得穿平 底鞋也走不好路了,姿势难看。我姨常到 我家,她一来我就跑出去,跑不掉时也坐 在椅子上不站起来,更不在她面前走路。 不知咋的,后来在大街上也觉得走路姿势 难看,怕人笑话。我想摆脱这种想法,可 越想摆脱越摆脱不了。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讲解
心理咨询经典案 例讲解
目录
• 案例一:焦虑症 • 案例二:抑郁症 • 案例三:强迫症 • 案例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案例五:人际关系问题
01
案例一:焦虑症
案例描述
患者情况
心理测试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长期感到焦虑、 紧张和不安,对未来充满担忧,经常 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过心理测试,发现患者的焦虑水平 明显高于正常范围,需要进行心理咨 询和治疗。
02
案例二:抑郁症
案例描述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长 期处于工作压力和家庭责 任之下,感到情绪低落、 焦虑和无助。
症状表现
患者表现出失眠、食欲不 振、精力减退等症状,对 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甚 至有自杀念头。
诊断结果
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患 者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咨询过程
建立信任关系
探索根源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还鼓励 求助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 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咨询结果
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逐渐克服了自 卑心理,与同事和家人的关系得到改 善。
求助者对咨询师表示感激,并愿意将 心理咨询的经验分享给身边的人。
求助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获得了晋 升和嘉奖。
THANKS
患者背景
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遭遇车祸后,长期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的困扰。
主要症状
患者经常出现噩梦、闪回、逃避行为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 工作。
求助原因
患者感到无法自行应对心理创伤,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帮助。
咨询过程
建立关系
咨询师与患者建立信任 关系,了解患者的基本
情况和症状。
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病 人:有件事情还没讲:高三复读前,听别人讲我同桌女同学有了男朋友。 我问过她,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她当时就否认。我说是某某告诉我的。 后来把那个同学找来,那人又说否认自己说过此事。这个女生很生气, 并扬言要自杀,要写遗书,且要别人知道如果她死了是我害的。
【个人背景】2姊妹,排行第二,上面是哥哥,其父为 高中教师,母亲是工人。记忆中,小时侯父母经常吵架, 因母亲文化程度低,父亲有文化,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又 母亲脾气太大、敏感、多疑、犹豫不决,父母争吵时患者 总是站在父亲一边,喜欢父亲些,对母亲很反感,觉得她 既可怜又可恨,母亲总对自己不放心,记得有一次放学回 家晚一点,母亲就到学校去找,弄得自己在同学面前很不 好意思。高三时与同桌一女生要好,有次听同学说她找了 男友,便问她是否是真的,女生否认并很生气,要患者把 告诉她这个消息的同学,但这同学反口否认,于是这女生 便威胁说“要自杀”“要写遗书”,并要对人说如果她死 了就说是她害的等等。患者曾将此事告诉过老师及父亲, 且父亲找到一位熟人法院院长跟她解释过,说这女生如自 杀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患者对此事仍感害怕,以至当 年的高考落榜。
很多是树、花之类模棱两可回答,有的经常合起来
分析总结:
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
与父母关系:对父母有爱、恨双重感觉(doublebind)。
对性的冲突:在牵涉到人际关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别是对男女 之间的问题显得敏感。一方面意识到性的内容 (如与男生在一起认为是谈恋爱,可能自己对对 方有好感,至少有性的想法),内心恐惧而否认, 加之对父母这种异性关系的失望,处于焦虑紧张 矛盾中。
心理咨询师8个案例分析
⼼理咨询师8个案例分析案例⼀当事⼈由母亲陪同前来咨询。
当事⼈是⼀个10岁男孩,⼩学三年级,活泼可爱,聪明。
在3岁时,看到⼩猫⼩狗不害怕,喜欢摸它们,但5岁时,母亲带着他到野⽣动物园玩,被散养的⼩猎狗抓伤,缝了40多针,此后开始对动物感到害怕。
刚开始对⼩飞⾍、⼩宠物都很惊恐,但后来随时间推移,稍有好转,但对⼩狗、⼩猫仍害怕。
另外,此事对孩⼦的母亲也有⼀定影响,从此后她带孩⼦外出都会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提问:1、如何进⾏⼼理治疗?2、对于当事⼈的母亲应该作怎样的指导?答案要点:1、当事⼈的⼼理问题是简单恐怖症。
是对特殊的物体或现象的恐怖,当事⼈是惧怕⼩狗、⼩猫,⼀接触到这些事物,就会惊恐不安,并极⼒回避。
这些在常⼈看来很普通的事物,却给当事⼈带来巨⼤的痛苦和烦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活。
2、治疗:①倾听当事⼊对病情的诉说,准确把握其第⼀次发病的情景,分析当事⼈性格特点与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找出导致疾病的不良条件反射⽅⾯的原因,并加以安慰。
必要时可陪同病⼈⾯对其所恐怖的对象,让其观察、体验医⽣的正常反应,并⿎励其也做出正常的反映。
,②让患者学会通过系统脱敏法进⾏⾃我治疗。
⽬的在于消除恐怖刺激物与恐怖反映的条件性联系,并对抗回避反应。
系统脱敏可通过默想(想象)或情境脱敏来实施。
·③⾏为疗法中的放松法也可以使⽤,催眠治疗也可以考虑。
④针对母亲:应帮助当事⼈的母亲也摆脱恐惧,否则由于榜样作⽤,孩⼦在母亲的影响下恶性循环,也越来越对动物感到害怕。
母亲的⾏为实际上⽀持并⿎励了孩⼦对恐怖对象的逃避,这不利于孩⼦⼼理问题的解决。
应该让母亲真正理解孩⼦的⼼理问题的解决途径,是需要正视和⾯对的,不能⼀味逃避。
案例⼆当事⼈,男,⼤学⼆年级学⽣,在⾼三的时候,他与⼀位男同学交上了朋友,但不是⼀般的朋友关系,⽽是⼀种带有相思⾊彩的感情。
后来毕业分开了,这种情感逐渐淡化,但假期同学聚会,见到对⽅,当事⼈依然会有⼀种异样的冲动之感。
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2)
案例三:魏某,⾼中男教师,30岁。
他和⼀位⾮常优秀的⼥教师恋爱了。
但因为曾经和⾃⼰班⾥的⼥⽣有过超越师⽣的关系,所以⾮常担⼼⼥友⽇后知道这件事。
现在他对⾃⼰过去的作为也⾮常后悔,⾃述:“回想起来真的好像恶梦⼀样,当时明明知道是在做错事,但却⽆法左右⾃⼰的⾏为。
”现在魏某很爱⾃⼰的⼥友,既怕⽇后⼥友知道后会指责⾃⼰欺骗她,⼜怕现在坦诚相告后⼥友不会原谅⾃⼰,因⽽⼗分苦恼。
分析:魏某的问题属于双趋冲突。
由于担⼼曾经和学⽣的关系影响⾃⼰与现任同事的恋爱,在是否应该⽴即坦⽩实情上产⽣困扰,可每⼀种选择都带有潜在的威胁,⼜必须择其⼀才能避其⼆,因此产⽣⼼理冲突。
咨询思路:⾸先对魏⽼师的内⼼困惑表⽰同感,对于其⾃责当初所发⽣的“错事”应当避免道德评价⽽给予⽆条件接纳,以降低由此带来的⼼理压⼒。
然后进⾏事实情况的了解,⽐如现任⼥友的个性、两⼈相识相知的过程,感情的牢固度等等,⽤以确定吐露真情以后对⽅可能的反应以及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就他与那位⼥⽣的事件进⾏回顾,必须确认“超越师⽣的关系”具体是指什么?达到什么严重的程度?(这⼀步的前提是前⾯同感和接纳等过程让来访者对咨询师产⽣了⾜够的信任感)以及此事⽬前知晓的⼈数,以分析今后可能会给魏⽼师的感情⽣活乃⾄其他各个层⾯的⽣活造成的影响。
针对其⾃述的话,应当给予积极关注,赞赏其能够从过去⼀时冲动的⾏为中解脱,希望能够重新开始理性的恋情,并以通过专业知识向对⽅解释在特定情景下⼈的本能的确会产⽣不能⾃控的冲动⾏为,尽量降低在讲述事件的过程中产⽣的阻抗,并能让来访者不⾄于对此事的后果过分夸⼤。
在了解了以上信息的基础上,与来访者⼀起系统地总结两种选择可能产⽣的后果,且每⼀种后果都需要通过质疑等⽅式进⼀步确认,帮助来访者做出⼀个相对消极影响较⼩的选择。
在此过程,注意来访者是否表⽰出过分苛求完美的倾向,否则需要进⾏⼀些认知层⾯上的⼲预,让来访者明⽩没有⼗全⼗美的⽅案,只能选取相对利多弊少的抉择。
心理咨询技术经典案例
心理咨询技术经典案例心理咨询技术在人们的心理健康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咨询工作中,有一些经典案例,展示了心理咨询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案例,以说明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
案例一:情绪调节技术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小明是一位焦虑症患者,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
他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学习了一系列情绪调节技术,如深呼吸、积极思考、放松训练等。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小明认识到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教导他如何运用情绪调节技术来减轻焦虑感。
通过几个月的咨询,小明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术,焦虑症状明显减轻,他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
案例二:认知重构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小红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她常常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感到无助和自卑。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她学习了认知重构技术。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小红发现她负面思维的误解和不合理之处,并教导她如何通过重新评估和重构负面思维来改变她的情绪和态度。
通过两个月的咨询,小红逐渐改变了她的认知方式,抑郁症状明显减轻,她开始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案例三:行为疗法技术在恐慌症治疗中的应用小王是一位恐慌症患者,他在某些情境下会突然出现明显的恐慌和体验到身体不适的症状。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他学习了行为疗法技术。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小王逐渐面对他害怕的情境,并教导他如何通过逐步曝露和反应阻断来减轻恐慌症状。
通过几个月的咨询,小王的恐慌症状明显减少,他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
以上是几个经典案例,展示了心理咨询技术在不同心理问题治疗中的应用。
当然,每个案例的效果取决于个体的情况和治疗的具体实施。
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心理咨询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仅包括了情绪调节、认知重构、行为疗法等技术方法,还涉及到人际关系、自我探索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第一篇: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健康存在着误区,简单地以为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所以很排斥这方面的知识。
而在上了大学之后选了这门课我才逐渐清晰地认识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绝不仅仅是指心理有问题,一个正常人同样可能存在着这些问题,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但我们也不能将他们列为神经病、精神有问题这些范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在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在自己身上存在着很多大学生普遍都有的心理问题,在这之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心态,甚至会焦躁不安、感到羞愧,不敢让别人知晓。
但是渐渐地我能正确看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同学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关系、学习上的压力、自我认知低下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把它压抑在心里,只会愈演愈烈。
以下我就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结到一位同学身上,以她为典型来分析这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
同时为了保证同学的隐私,我会以姓代替名字来进行陈述。
王同学:女,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做班干部,学习很好,所有任课教师、系领导对她评价都很高,是那种大家都认可的“优秀学生”,并且顺利考上了心仪的浙江大学。
主要个性特征:(1)内向与外向并存,内省理智,与人友善;(2)感情自制力好,情感不易外露,好胜心强,追求完美,做事井井有条:(3)敏感,多虑,遇事过于细致严肃,易从消极方向进行归因:(4)不安于现状,易产生内心冲突,对自己要求很高:(5)执着,具有坚持性。
状态:大一,入学快一年了,却发现自己却怎么也融入不进大学生活,产生了许多烦恼。
原本在高中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本来以为到了大学也会混的如鱼得水,却发现在学习上问题很多,不懂的题目也找不到老师询问,不像高中老师常常来班级辅导,又不好意思向同学询问,怕丢脸。
和同学们的关系不融洽,班级上的同学都很陌生,平时都见不到面。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经典案例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和体悟。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有效地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经典的心理咨询案例,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小李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龄三十多岁,事业有成,但他总是感到压力巨大。
他在工作中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失去耐心,导致和同事发生争吵。
此外,他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要求极高,即使是获得了成功,他也很难满足并享受其中的成就感。
这些问题开始影响到他的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
分析与解决方案1. 压力管理小李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因此首要任务是帮助他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压力。
通过与小李的对话,我们发现他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时刻担心自己的工作出现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建议他关注于自己能够控制的事物,并分清楚重要与不重要的事情。
此外,我们还启发他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身体活动,以减轻压力。
2. 自我认知小李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评价感到不足和负面。
为了帮助他改变这种态度,我们与他一起梳理了他的过去经历。
通过反思这些经历,他逐渐理解到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并意识到他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
我们鼓励他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并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
3. 情绪管理小李往往由于情绪不稳定而影响他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因此,帮助他提升情绪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方面,他需要学会更好地表达情感,而不是把痛苦或不满埋藏在内心。
另一方面,我们建议他积极寻找支持系统,如与家人和朋友聊天或寻求专业咨询。
此外,我们还介绍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情绪日记和情绪释放练习。
4. 沟通技巧为了改善与同事的关系,我们帮助小李提升了他的沟通技巧。
我们培养他倾听他人的能力,并教导他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不是陷入争吵和冲突。
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他练习沟通技巧,让他在实际情境中更好地应对与他人的交流,从而改善工作氛围。
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
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第一篇: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1强戒人员王某心理咨询个案分析一、一般资料来访者:强戒人员王某,已婚,初中文化,吸毒型,“二进宫”,2010年2月因吸食毒品被强制戒毒1次,2012年4月复吸,2012年8月6日入所,现实表现一般,曾因打架被罚分一次。
二、来访者自述(一)主诉头疼,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伴有睡眠障碍三月余。
(二)个人陈述我6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异,母亲改嫁,我一直随父亲生活,他脾气非常暴躁,先后离过三次婚,我母亲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我母亲改嫁后,我父亲再婚,父亲经常酗酒,回家后就打我,甚至继母打我的时候他还在边上帮腔,好不容易熬到初中毕业,我就离家出走闯社会了,从此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家。
在我步入社会的时候认识了朋友李某,刚开始我不知道他吸毒,有一次我头疼发作,他拿了毒品给我吸食,说可以镇痛,当时我还不到十八岁,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就跟上他一步步吸上了瘾。
2010我强制自己戒了毒,可是在2012年后头疼的老毛病有犯了,我心存侥幸的又吸了几次,想着头不疼了就不吸了,结果就被抓了。
我现在时常想起小时侯父亲打我的情景,正因为他那时候那么狠的打我才迫使我离家出走,也是因为他经常打我让我落下了头疼的毛病,导致我有家不能回,一想这些我就头更疼,心也烦,就想在哪发泄一下,我太恨我的父亲了,是他毁了我的一生。
我想是心理出问题了。
三、观察了解的情况来访者王某,性格外向,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心情好时非常热情,心情不好时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曾因一个碗与其它学员发生口角导致打架被罚分,事情过后又表示非常后悔。
2013年6月得知妻子被抓,孩子没有人照顾,王某忧心忡忡,焦虑不安,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每天申请看病,称自己头疼的厉害要所外就医,经常不完成生产任务,大对民警谈话多次,效果不佳。
来访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目光呆滞;来访者自述头疼,经医生确诊未发现脑内器质性病变,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案例一:抑郁症的心理咨询简介:小王,男性,28岁,IT工程师。
面临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和食欲减退等抑郁症状。
咨询过程:小王在咨询开始时表现出情绪低落、消沉,并谈及自己工作压力大、与同事关系紧张等问题。
在初步评估中,小王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咨询师采取的策略包括:1. 倾听和支持:咨询师以积极的姿态倾听小王的内心痛苦和困扰,传递理解和关怀,使小王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2. 指导情绪管理:咨询师帮助小王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教授相关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以帮助小王调节情绪。
3. 探索问题根源:咨询师通过与小王的交流,深入了解其工作和人际关系问题,并找出导致其抑郁症状的根源,如工作压力过大、与同事之间的冲突等。
4. 培养积极心态:咨询师通过积极心态的培养,帮助小王重新审视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并为其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
5. 制定行动计划:咨询师与小王一起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包括改善工作环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
成果:经过几个月的咨询过程,小王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睡眠和食欲也逐渐恢复正常。
他对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态度也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与同事的关系。
小王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案例二:焦虑症的心理咨询简介:小李,女性,35岁,经历过一次车祸,后出现焦虑症状,如惊恐发作、自主神经症状和持续担忧。
咨询过程:小李在第一次咨询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她描述了自己经历车祸后的恐慌和担忧,并表达了对再次发生车祸的恐惧。
在评估中,小李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
咨询师采取的策略包括:1. 提供安全感:咨询师以温和、安全的环境和方式与小李建立关系,以帮助她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探究灾后反应:咨询师与小李一起回顾并探究她在车祸后的情感经验和思维过程,帮助她理解焦虑症状的来源和维持因素。
3. 教授放松技巧:咨询师引导小李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呼吸调节和冥想等,以帮助她应对焦虑情绪和恐慌发作。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心理分析报告一、自我成长分析对于我来说,只有24年单薄的人生----生活贵在体验,在成长过程中塑造一个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健康的自我。
在这个尚未完成的成长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走过的24年的路程中,有17年都在做学生。
成长史单调的基本就是学校、同学、课本、分数妈妈是人民老师,由于当时师资缺乏的缘故,八岁以前我们没有稳定的住所,都是跟着妈妈来回调动,住在妈妈的学校里,我那个时候没有听说过幼儿园,学校里倒是有个半年级,现在想来道理是差不多的吧。
比一般孩子都早早的接触了校园生活的我,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脑,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得意的学生。
不知不觉,小学就在跟着妈妈工作调动的过程中读完了。
现在想想,这段搬家、换学校的经历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磨练我的适应能力,使我能迅速融入新的环境,新的人群,新的教学条件及方法,对于我的性格及自信心的形成也产生不小的影响。
我在初中开始了住宿生活,对于许多生活琐事要自己去打理,短短的初中生活简单而又复杂,让人困惑让人开心更让人回味。
高中三年是到目前为止比较自豪的一段,那个时候我选择了我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直把它做到底。
高一升高二要分文理班,我报的理科,后来一个晚自习偶然听到同学们在议论学校的美术班要利用这两节晚自习招生考试的事,就打听着去了,其实当初一方面是一时贪玩,不想坐在闷闷的教室里上自习,另一方面也是兴趣所致。
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很矛盾,美术班是文科,当时报文理科的时候也算是给自己定了教材,后来跟家里商量,家里表示大力支持,我的艺术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进入大学后,满含热情的填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锻炼自己,很充实也很快乐!那个时候开始学会换角度看世界,开始试着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开始学做一个XXXX。
心理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
心理治疗案例分析来访者主要信息: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
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
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
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
”之类的话。
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
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学习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③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二、目标设定阶段针对来访者,通过以上分析,制定相对应的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的自卑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逐步的改善人际关系。
以平常心看待学习,努力了就好。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来访者的自信心,让来访者相信自己。
三、方案探讨阶段通过三次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咨访双方的努力,使来访者逐渐改变原来自卑的心理,慢慢变得更自信,更相信自己。
四、治疗/运动阶段共进行三次咨询,每次咨询时间为60分钟,每隔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后期随访三个月。
第一次咨询: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对来访者叙述的理解,使来访者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适当鼓励来访者正视自己的优点,五、评估/结束阶段评估通过三次咨询,来访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对所制定的目标进行评估,评估完成情况。
咨访关系建立之后,来访者与咨询师成为朋友,咨询师在咨询结束之后向来访者表现出自己是开放的,来访者随时可以与咨询师取得联系或再来访。
逐渐延长来访的周期,直至终止咨访关系。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合集五篇)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合集五篇)第一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案例分析一一、个人资料陈××,女,18岁,中专二年级学生。
二、主诉内容期末考电脑操作时出现紧张、手足发冷、动作僵硬、以致操作考试不能完成。
本人自述:应对考试时,从来就会有发挥失常,考试成绩不好的现象,尤其在升学考、毕业考、期末考时更为突出,所以初中升高中考试失利,只能读中专。
同她一起来的同学说:她(陈××)平时学习认真,不贪玩,上课认真笔记,课后作业完成得好,电脑操作平时能打的字,这时也打不出来了,越急越迷糊。
本人自述:电脑课练习时还可以,自己模拟考试时成绩是能合格的,考试铃一响就心慌,一直在那里发抖,根本无法进入到考试的操作系统,自己手脚都冰冷。
三、谈话内容…… ……师(咨询老师,以下简称“师”):你父母是不是很关心你的学习?生(学生,以下简称“生”):是的,很关心我们的学习。
师:你有几个兄弟姐妹?生:4个。
师:他们读书怎么样?生:哥哥考上大学了,妹妹们读书还可以吧。
师:哥哥考上大学对你们的学习有榜样作用吗?生:算是的吧。
师:你的妹妹们也会有考试紧张得做不题的现象吗?生:没有。
师:你几时发现自己考试特别紧张的?生:好像在初中二年级时就有。
师:你哥哥现读大学几年级?生:在读大三(大学三年级)师:你有找过考试紧张的原因?生:有。
师:找到什么原因吗?生:可能是父母对我的要求太严,我又太想考好,或者是身体不好,其实我也说不清。
师:你哥上大学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生:也许吧。
师:你哥上大学对你是一种压力吗?生:(沉默)也许吧。
师:我想以我的看法,对你的考试紧张情况发表二点意见,行吗?生:好哇。
师:你是一个受传统教育的女孩,很听话,上进心又强,怕落人后,想把学习成绩搞好,这个想法既是你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你学习的压力,尤其是你哥考上大学以后,对你就形成了无形的压力,你怕你读书比你哥差,你哥成了你们学习的榜样,你也要你自己成为妹妹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你父母也是这样要求你的,你更怕你父母说你成绩不好,赶不上哥哥。
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心理案例分析范文患者简况:患者小明,男性,25岁,大学生。
患者在家庭中排行老大,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小明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最近,小明的父母发现他整天闷闷不乐,不愿意与人交流,开始担心他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步诊断:小明被送到心理咨询师处进行咨询。
经过初步的观察和交谈,心理咨询师发现小明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过度的紧张和恐惧,害怕被他人评价和否定,因此会避免与他人交流,甚至出现明显的回避行为。
症状分析:小明在咨询中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他对于与陌生人交流感到非常紧张,甚至在一些正常的社交场合中也会感到不安。
他害怕被别人看出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因此会选择回避社交,避免与他人交流。
在家庭中,他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力很大。
这些症状表明小明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
潜在原因分析:小明的社交焦虑症可能与他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有关。
作为家中的长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这种期望给小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感到自己需要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否则会让父母失望。
这种压力导致小明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和焦虑,害怕被别人看出自己的不安和脆弱。
此外,小明的内向性格也使他更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症。
治疗方案:针对小明的社交焦虑症,心理咨询师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首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改变他对社交的负面认知,减少对于他人评价的过分在意。
其次,通过暴露疗法,让小明逐渐接触社交场合,减少对社交的回避行为。
同时,心理咨询师也建议小明与家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减轻家庭压力对他的影响。
疗效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社交焦虑症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社交场合,与他人交流的紧张感明显减轻。
在家庭中,他也开始更加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篇)
心理咨询案例(精选5篇)第一篇:心理咨询案例个案辅导一、来询者基本情况:小丁现在高二了,上初中时,他的学习方法较好,成绩名列前茅。
中考很顺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进入高中后,他住进了学生宿舍。
整天都和同学们在一起,有了很多接触的机会,先后有了很多好朋友。
但是,正是由于朝夕相处,很快发现了同学们身上的一些缺点。
于是,慢慢的和同学们疏远了。
并且,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开始对有些同学的做法看不惯、想不通,郁积在心中,整天很苦闷。
高一时学习成绩中等,父母都很失望,小丁自己也无法置信。
那个寒假,他是在痛苦和焦躁中度过的,自信心降到了极点,什么都不想做,而且突然之间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了。
有时候,头痛欲裂,自己觉得得了什么大病……开学以后,情绪更加低落,郁郁寡欢,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
同学们好像也看不起我。
而小丁的抵触情绪还没有消除,整天在自我压抑中度过。
二、辅导过程:1、收集信息:⑴来访者的家庭与社会背景:家庭成员情况,成长经历;与家长的关系,沟通情况,家庭教育模式以及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等。
⑵来访者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的经历和事情发生;⑶来访者一般的思维模式,有没有非理性的信念。
2、分析原因:仅仅从以上的案例提供的内容来看,来访者出现问题的原因有:⑴青春期的孩子情感非常丰富,道德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嫉恶如仇。
他们追求公平,一旦发现有私心杂念,就嗤之以鼻,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高二的小丁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这个时期的男孩非常注重人际交往,渴望交朋友,但又不善于沟通交流。
对同伴的和自己产生的各种矛盾与困惑不知如何处理,也没有及时处理,以致造成矛盾加深,影响了友情的进一步发展。
⑵从以上案例中反应的情况看小丁的可能有不适合的价值观,即有不合理的信念。
例如不能容忍同学身上的缺点,对有些同学的做法看不惯、想不通。
所以当事人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对周围的人要求太高,同时缺乏宽容,不能容纳他人,不能容纳他人的缺点。
积极心理治疗案例分析(共5则)
积极心理治疗案例分析(共5则)第一篇:积极心理治疗案例分析幻灯片1 性梦非真——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某男,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从没有和哪一个女孩子特别亲近。
然而不久前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和别人发生了性关系。
梦醒后他愧疚不已,感到犯了乱伦的罪过,无颜面对他人。
后来又做了一个梦,梦中和班中的女团支书发生了关系。
潜意识中似乎在证明什么,他不相信自己道德如此败坏,竟这样下流无耻,担心团支书因此受到伤害,以至于不敢面对她,只要她在教室,他就看不下去书,如果单独与她不期而遇,一天便会心神不宁,强烈的罪恶感使他不能安心学习。
他担心自己要变成性犯罪分子,有时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精神病,为什么会如此不正常。
心理的负荷使他不敢入睡,生怕“旧梦重温”,讲又讲不出口,想也想不开,忘更是忘不掉,万般苦闷中他走向咨询室。
幻灯片2 λ[原因分析]λ使这位大学生苦恼不已的梦叫做性梦。
这位大学生之所以不能自拔的原因是荒诞怪异的梦中带有乱伦性质和不存在的可能,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内疚心理,以至于怀疑自己,害怕睡觉。
人之所以会做性梦,是生理和心理综合活动的结果。
梦中的情景,都与梦者平时经验和思想活动有关。
由于梦是一种典型的无意想象过程,所以性梦不免荒诞离奇。
在性梦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性恋动作与性对象既不表明其人格特征,也不表明性梦者的伦理道德修养水平。
因而性梦之后完全没有必要自责。
幻灯片3 λ[解决方法]λ1.用认知领悟疗法,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和内疚。
并对他的性梦做个性分析。
λ从他的情况看,青春期后唤起了对异性的亲近感,而社会规范又使人们必然约束性欲,生理欲望受到心理自律的压抑后,往往会以性梦的方式得以实现。
性梦仅仅是梦而已,并不是现实的,既不受梦者的控制,也不会伤害所涉及的人,更谈不到人的人格、道德。
λ幻灯片4 λ 2.加强性格基础的培养,使自己的生命能量得到积极合理的宣泄。
平时行动多注意以下方面:λ第一,积极扩大人际交往。
心理学咨询与治疗案例分析
不愿放弃的爱,何去何从?一、案例呈现梅与平从初中起就同班.平一直是梅心中仰慕的偶像。
平那么聪明,成绩那么好,发誓将来要考到清华、北大去。
梅那么渴望跟平在一起,但从来没有机会让平对自己多看两眼。
她拼命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与平一样的学校,与他继续同班。
她如愿以偿地与平考上同一所高中,但是高考还是把他们俩分开了。
平果然去了北大,梅留在本省读一所普通大学。
梅只能默默地关心平的消息。
大一的寒假,梅听说平在北大有女朋友了,想来应该跟平一样优秀吧。
大二的寒假,同学聚会时,梅得知平交往了一年多的女友分手了。
平显得郁郁寡欢,梅很心疼,试图安慰他。
两个人同学这么多年,第一次单独谈了许久。
第二天,平又来找梅。
没过几天,他们就在一起了。
梅不知道这算不算冲动,反正她是认真的。
她甚至已经在打算要不要考研到北京去,陪平一起奋斗。
短暂的寒假结束,两个人开始了异地恋。
梅渐渐感到关系有了一点变化,寒假时的亲密感被平淡的互相问候所取代。
梅有点不安,问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提出要去北京看望他。
平回答说这样淡淡地交往没什么不好。
又一个月过去了。
有一天晚上,平在电话里说,这段时间以来与梅的相处,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她,两个人差异太大了,他的志向是发奋学习以后学有所成,会过得很辛苦,而梅向往的是宁静温馨的生活,他说还是分手吧。
梅听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里像被重重地击了一下,呼吸都不顺畅了。
她哭了三天,不知道该怎么办。
舍友和中学好友都劝她,让她接受现实,她做不到。
她回忆起寒假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平也流露出对家乡美景的留恋,对大都市的竞争压力也心有戚戚。
她还检讨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表现跟平的前女友差距太大,不够优秀,让平失望了。
她心里想,如果平能给她一个机会,让她表现得更好,也许平就不会觉得两个人差异大了。
她还想,也许追求卓越的平内心里也是向往温馨生活的吧。
二、案例分析与治疗过程这是一个只进行了一次会谈的咨询。
来访者因突然失恋的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来访者主要信息:
求治者是一名高三男孩。
他有一位好友,从初一至今都在一个班,初中时关系很好,高一后两人关系开始冷淡起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大不如以前。
而且在这时他觉得好友总在打击他。
比如,当他专心学习时,好友时常和其他同学在旁边议论“专靠勤奋死念书在高中已不顶用了,并不羡慕靠死念书拼出的几分成绩。
”之类的话。
他认为,这些议论是针对他、打击他。
之后,他们的关系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他们的座位离得很近,这使他更在乎好友,总觉得在受好友的影响,这个包袱影响着自己的学习。
来者不知该如何扔掉这个包袱。
另外,来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上台讲演易脸红,声音颤抖;又如晚上迟睡,第二天早晨总在想:“糟了,今天的学习效率又低了。
”他总在担心失眠会影响身体。
但是越想越无法摆脱这种困扰。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情绪较低沉,不敢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
一、问题探索阶段
来访者只有一位好友,而且高一后关系开始冷淡,自己学习成绩也大不如前。
他敏感的认为好友总是在打击他,但他又很在乎好友,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
并且在生活还有一些其他问题。
从以上来访者信息中可以了解到,来访者心理自卑,面对挑战主要采取回避和退缩的态度,对自己不自信,害羞,敏感,焦虑。
来访者主要表现出:
①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②除了至亲之外,只有一个好朋友或知心人;
③行为退缩;
④心理自卑;
⑤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⑥过多的忧虑及担心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①自我认知不足过于低估自己。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了自己。
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常觉得“我不行”,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学习工作效果必然不佳。
③挫折的影响。
有的人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二、目标设定阶段
针对来访者,通过以上分析,制定相对应的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缓解来访者的自卑和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逐步的改善人际关系。
以平常心看待学习,努力了就好。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来访者的自信心,让来访者相信自己。
三、方案探讨阶段
通过三次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咨访双方的努力,使来访者逐渐改变原来自卑的心理,慢慢变得更自信,更相信自己。
四、治疗/运动阶段
共进行三次咨询,每次咨询时间为60分钟,每隔一个星期进行一次,后期随访三个月。
第一次咨询: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对来访者叙述的理解,使来访者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适当鼓励来访者正视自己的优点,鼓励来访者对自己要有信心。
咨询结束时对来访者提出一些建议:
(1)来访者要消除自卑心理,要善于肯定自己,不要因为好友的指责就低估了自己,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要增强自信心。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
(3)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多给自己创造一些机会在公共场合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多与周围的人沟通聊天。
(4)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通过体力上的劳动减轻精神压力。
(5)来访者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学习方法,以一颗平和的心面对学习。
不要跟别人比,只要跟自己以前的学习成绩比,稍有进步就要鼓励自己。
(6)不要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好友身上,可以请老师帮助调换一下座位,使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在学习上;或者找好友谈一谈,也许一切误会便会消除。
(7)在上台演讲之前要充分地做好准备,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多锻炼几次就好了。
最后,要使自己的精神适当放松一下,比如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听听音乐,看看杂志,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放下学习包袱,失眠的症状将会有所缓解。
第二次咨询:观察来访者与第一次咨询时的改变,肯定来访者的改变,通过与来访者的交谈,指出一些不足之处,鼓励来访者按第一次咨询所给的建议继续做大更好。
第三次咨询:让来访者自己表述自己发生的变化,并予以肯定。
鼓励来访者更深层地挖掘自我潜能,相信自己。
在咨询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鼓励来访者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困惑。
其次,要重视来访者的感受与想法,善于发现来访者的改变。
要随时根据情况对制定的目标进行改变。
五、评估/结束阶段
评估通过三次咨询,来访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对所制定的目标进行评估,评估完成情况。
咨访关系建立之后,来访者与咨询师成为朋友,咨询师在咨询结束之后向来访者表现出自己是开放的,来访者随时可以与咨询师取得联系或再来访。
逐渐延长来访的周期,直至终止咨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