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1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1.基本概念(P4)信息系统是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如下图。
从信息系统的定义可知,信息系统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它通常是一个为组织或企业的各层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服务的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P13)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初级互联阶段和公共服务阶段(1)孤岛式计算机系统阶段:是早期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其特点是以部门划分,各级部门之间没有数据往来,只为部门内部提供信息服务。
(2)初级互联阶段: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联成网络并组成大型的数据中心,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了统一的政府公共应用平台、公共数据库等。
(3)公共服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是通过公共的IT基础设施满足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逐渐建立较完善的电子政务。
第二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19)(1)系统规划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规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目标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同时包括研究建设拟建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的选择以及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定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3)系统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以系统分析中的新系统逻辑方案为依据,惊醒总体结构设计和代码设计、数据逻辑与物理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详细设计,提出系统详细设计方案,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资料信息安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信息安全,面向数据的安全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获性;面向使用者的安全则是鉴别、授权、访问控制、抗否认性和可服务性以及基于内容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的保护。
总之,现代信息安全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
安全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技术手段,如密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防火墙技术、防病毒防黑客入侵等安全机制,更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做保障。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在一定时期内为处理信息自由传播与有限利用的矛盾而制定的一系列行政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它以国家意志为后盾,以政策为指导、法律为手段,对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管理具有宏观导向和监督制约作用。
自由词与受控词标引区别所谓标引即在文献的处理过程中,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用检索标识符加以标识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使文献管理者能够有效地组织文献并使文献的利用者能够迅速地查找文献。
受控词是一种事先规范化的语言,取自于主题词表、叙词表、分类表等。
所谓自由词,顾名思义,是不受词表控制的词,取自于文献篇名、文摘和非受控索引字段,如作者字段、机构字段等。
自由词标引,它是直接使用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 作为描述和表达文献内容主题的一种标引。
受控词标引,它是经过优选和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汇,作为描述和表达文献内容主题的一种标引。
进行自然语言与受控语言的比较:自然语言在这里是指索引词汇直接来自系统所处理的文献或提问本身,使用前未经优选和规范化处理的一类检索语言。
受控语言指索引词汇在使用前经过优选和规范化处理,并且整个语言经常处于某种权威机构或检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之下的各种检索语言的总称,又称规范化语言。
受控语言按索引词汇的组配特征来划分,又可分为先组式语言和后组式语言两大类型。
控制索引词汇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它们的歧义性,保证信息表示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词间语义关系由隐含的转变为显性的,并把全部索引词汇组织成某种知识体系,以便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和组织功能。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1、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特性)依据:(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又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其他学科没有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如何理解:(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首先是一个过程。
作为过程,它是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的。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网络活动。
作为网络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还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还是对所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落实。
2、信息资源配置(布局)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含义: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特征:(1)层次性: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
(2)动态性:信息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
(3)渐进性: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影响因素:(1)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信息资源管理立法:信息资源税是一种经济财产,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资产、运行媒介和支持工具。
(3)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可缺少的手段。
(4)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信息资源使用者的偏好倾向、接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的传统都会影响信息资源的配置。
(5)技术条件:信息资源越丰富,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越趋于合理和有效。
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四种模式外在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使组织成员可以识别、共享和利用;结合化: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把相关的外显知识按一定方式联系、组合起来,从中开发或推导新知识;通过结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内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1、1962年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任职的霍尔发表了《系统工程方法论》一书,被认为是系统工程方法的奠基性著作。
2、WSR方法论分为7个步骤:①理解意图;②形成目标;③调查分析;④构造策略;⑤选择方案;⑥协调关系;⑦实现构想。
3、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相似性。
4、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系统工程: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综合地应用各种技术,分析解决复杂而困难的问题的工程方法。
6、系统方法论:是指在一定的系统哲学思想下,人们处理问题的步骤、方法、原则和工具。
7、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物理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
(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3)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
(4)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
8、试述系统工程方法:(1)问题定义:系统研究首先要进行需求研究和环境研究。
(2)目标选择:是对问题定义的逻辑结果形成一个愿景,需要对系统目标的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研究,并确定评价最优系统的标准,即描述一个理想系统所具有的目标及其特性。
(3)系统综合:是要综合前人知识和经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提出一组解决问题的方案。
(4)系统分析:就是依照系统目标和评价标准对系统综合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对方案的推理、演算得出结论,并将结论与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获知不同方案对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下一阶段的最有系统选择打下基础。
(5)最优系统选择:根据系统分析的计算结果对所有可选方案进行比较后选择最优方案,这是一个系统评价决策过程。
(6)实施计划:根据最后选定的优化方案组织系统的具体实施。
霍尔德系统工程思想的贡献在于明确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评价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这些概念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二、1、人进行信息处理的特点:①人需要反馈;②人需要一些多余的信息;③人们需要信息的压缩;④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口味各异;⑤人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
最新02129信息资源建设复习资料
从信息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将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的减少的科学家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著名数学家(申农)。
2
经济学界认为,信息是反映事务特征的形式,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3
我国著名的信息科学家钟义信教授从认识论的角度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个层次。
140
国外选书理论的主要流派:价值论的代表人物杜威,需要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普尔﹒克特)。综合计分法的提出者麦考文。
140
早在17世纪,法国的诺德在(关于如何创办图书馆的意见)艺术中专门论证了选书的问题。
144
肩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国家图书馆,在进行电子出版物采访时遵循的原则:针对性与可靠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延续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
26
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必然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发生了重要变化,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也显露了它的一些局限性。
首先,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已不局限于馆藏的物理形态的文献,各种形式的电子化或数字化的信息迅速地涌入图书馆。
(5) 修改政策草案(6) 报批政策草案(7) 公布政策文件
130
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
131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时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采访理论,其中《求书之道有八论》是我国古代有关藏书建设的经典系统论述,是宋代著名目录学家(郑樵)提出的。
135
藏书状态稳定理论::“藏书稳定状态理论”是1975年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公布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提出的理论,其要点是,图书馆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时,不应无限制地继续发展其藏书的数量,而应该控制藏书增长的速度,使藏书整体在一定时限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稳定状态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文档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2.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 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又有诸多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包括: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 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1.可以根据哪些标准来划分信息资源类型?一,二,三次信息资源之间有何联系?(1)按信息载体划分(按载体材料和存储技术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2)按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联系:一次信息是指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者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的,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又称为原始文献或者第一手资料。
二次信息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的信息,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者积累起来的工具性信息资源,又称为二手资料。
三次信息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
2.文本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文本类信息资源按出版形式划分,可分为:1. 图书2. 期刊3. 会议文献4. 学位论文5. 专利文献6. 研究报告7. 政府出版物8. 标准文献9. 产品资料10. 文书档案3.数据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资源的来源。
经济数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4.简述数据挖掘的过程,方法,应用领域。
过程:数据集成→数据简约化→实施挖掘→评价→表示方法:采用较多的技术有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章)第⼆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本章是⼀个⾮常重要的章节,要求不仅要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还要达到综合应⽤的层次,也就是要利⽤本章的知识点,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案。
1.【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有哪些?(P45)(1)调动好相关的⼈⼒资源,借助适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相应的信息系统;(2)对信息实⾏有效的管理,达到开发与利⽤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的。
2.【识记】组织战略的定义是什么?(P46)(名词解释)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案。
3.【识记】组织战略⼀般包括哪三类(结构)?(P46)组织战略⼀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1)总战略描述组织总的⽅向,如专⼀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2)经营战略描述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
(3)职能战略是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它们通过整体能⼒的优化,帮助组织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标。
4.【识记】组织战略的制定包括哪些基本过程?(P46)(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2)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案。
组织的战略决策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确定可达到的⽬标,形成组织的战略指南。
(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战略决策形成后,要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
在具体的执⾏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的认识不⾜,可能使战略偏离实际,因此要进⾏调整和完善,形成指导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
5.【识记】组织战略的规划⽅法有哪些?(P47),[201104名词解释,201107单选](1)SWOT矩阵法SWOT矩阵是由波⼠顿咨询公司提出的,也称波⼠顿矩阵,是全⾯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具。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
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收录的完备性、信息更 新周期、检索结果的输出方式、标引语言、 标引的网罗度 信息检索者 信息用户:知识水平、环境、语言、用户心 理
查准率
查准率:它是指系统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 相关文献量与检出文献总量的比率,是衡量信息 检索系统精确度的尺度,它反映每次从该系统 文献库中实际检出的全部文献中有多少是相关 的。可用下式表示: :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制定信息政策规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制定信息政策规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赋予信息资源管理权威定义 设置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和官员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 多个公司、 多个公司 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 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 即诺兰模型。 即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 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诺兰阶段模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 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 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 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 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 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建设。 段特征来指导 建设
学派 信息系统学 派
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
特点
1.将信息视为组织资源。 将信息视为组织资源。 将信息视为组织资源 2.以组织作为信息资源 以组织作为信息资源 管理的载体。 管理的载体。 3.注重信息系统理论同 注重信息系统理论同 管理理论的结合。 管理理论的结合。 4.注重案案例研究和集 注重案案例研究和集 体研究。 体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1、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特性)依据:(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又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其他学科没有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如何理解:(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首先是一个过程。
作为过程,它是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的。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网络活动。
作为网络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还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还是对所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落实。
2、信息资源配置(布局)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含义: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特征:(1)层次性: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
(2)动态性:信息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
(3)渐进性: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影响因素:(1)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2)信息资源管理立法:信息资源税是一种经济财产,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资产、运行媒介和支持工具。
(3)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可缺少的手段。
(4)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信息资源使用者的偏好倾向、接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的传统都会影响信息资源的配置。
(5)技术条件:信息资源越丰富,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越趋于合理和有效。
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四种模式外在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使组织成员可以识别、共享和利用;结合化: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把相关的外显知识按一定方式联系、组合起来,从中开发或推导新知识;通过结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内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
环境信息系统知识讲解
环境信息系统知识讲解在当今这个时代,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环境信息系统作为处理和管理环境相关数据的重要工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环境信息系统究竟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运作和发挥作用的。
环境信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专门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环境数据的系统。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环境数据仓库”,将各种各样与环境有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准确、及时的环境状况认知。
那么,环境信息系统都包含哪些部分呢?首先,它要有数据采集模块。
这就好比是系统的“眼睛”和“耳朵”,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以及人工调查等方式,获取大气、水、土壤、生态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有的来自固定的监测站点,有的则是通过移动设备或者卫星遥感获得。
采集到数据后,就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这部分就像是系统的“大脑记忆区”,将海量的数据有序地存储起来,并建立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索引,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和调用所需的数据。
同时,还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有了数据,接下来就是分析处理了。
这是环境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趋势和潜在的问题。
比如,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预测水质污染的可能发展方向,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等等。
分析完数据,结果的展示也非常重要。
这就像是系统的“嘴巴”,要把分析的结果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可以是图表、地图、报告等形式,让决策者、科研人员、公众等都能够清晰地了解环境状况。
环境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环境保护领域,它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通过分析大气污染数据,政府可以决定是否采取限行、限产等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在环境规划方面,它能够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方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环境信息系统
特点
26/29
参考文献
[1]曾向阳,陈克安,李海英等.环境信息系统[M].科 学出版社,2005,59-79. [2]吴江涛,唐文浩,栾乔林,岳平,杨仁富.我国环境 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学报,2009,12(3):59-62. [3]张桥,陈学民,伏小勇.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J].计算机工程,2007,33(7):276-278. [4]田静毅,王立新,储健,王继斌.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4):500-502,510. [5]冯锐,班显秀,胡伟,张玉书,陈刚.东北地区气候 资源与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水土保持通 报,2006,26(5):82-9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信息系统包括:
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 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管理系统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
17/28
3.我国的环境信息系统
中央级环境信息系统 中央各部门环境管理机构
省市级环境信息系统
省市各部门环境管理机构
地市级环境信息系统
地市各部门环境管理机构
环境要素
污染源
区、县、乡管理机构
15/29
2.1美国的环境信息系统 特点
开放性好 建设已具 规模,覆 盖面大 用户接口较 好,数据库 对外公开
服务功能强
16/29
2.2跨国环境信息系统 主要有欧盟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设的 有关系统 欧盟的环境信息系统包括:
环境化学品数据和情报网 欧洲环境和健康信息源超级数据库 欧盟自然和生态资源信息协调项目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24 颗人造卫星和地面 站组成的全球无线 导航与定位系统。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综合考试》期末复习题(仅供参考)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综合考试》期末复习题(仅供参考)《综合考试》期末复习题本次《综合考试》将考6道简答题和4道论述题,请同学们做好期末复习。
⼀、简答1、⼟地开发整理有哪⼏⽅⾯的效益,⽤哪些指标量化?答:1)⼟地开发整理是指在⼀定区域内,按照⼟地利⽤总体规划、⼟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标和⽤途,通过采取⼟地平整、农⽥⽔利、农⽥道路和⽣态防护等⼯程、⽣物和技术等措施,对⽥、⽔、路、林、村进⾏综合治理,提⾼⼟地利⽤率、⽣产率、劳动⽣产率,改善⽣产、⽣活条件和⽣态环境的活动。
2)⼟地开发整理的效益有:(1)⼟地整理的社会效益:(2)⼟地整理的⽣态效益(3) ⼟地整理的经济效益(4)进⾏⼟地整理项⽬投资效益评价,必须建⽴⼀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全⾯反映⼟地整理项⽬从准备、决策、实施、验收⾄经营全过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情况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程度,从⽽得到科学的评价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技术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和景观⽣态环境效益指标,以便对⼟地整理项⽬的实施过程、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作出客观评价。
2、下图为⼟地开发整理项⽬费⽤构成图,填上相应空格。
答题顺序:间接费、利润、税⾦、不可预见费、直接⼯程费、措施费、规费、前期⼯作费、⼯程监理费、竣⼯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地清查费、项⽬可⾏性研究费、⼟地勘测费、项⽬设计与预算编制费。
设备购置项⽬费⽤⼯程施⼯费其他费⽤不可预见⼯程监拆迁补偿业主管前期⼯⼟地清查费项⽬可⾏性研⼟地勘测费项⽬设计与预算项⽬招标费重⼤⼯程规划编竣⼯验利润税⾦间接规费企业管理直接费措施冬⾬季施⼯增施⼯辅助费夜间施⼯增加特殊地区施⼯增临时施⼯费直接⼯⼈⼯材料施⼯机械使⽤3、《⼟地开发整理项⽬预算定额》包含哪些⼯程(10项),各写出⼀个本项⼯程的定额编号?答:(1)⼟⽅⼯程、⽯⽅⼯程、砌体⼯程、混凝⼟⼯程、管道⼯程、农⽤井⼯程、设备安装过程、道路过程、植物过程、辅助过程。
(2)定额编号: 1-1-1 ⼈⼯挖⼟⽅或者 1-2-2 ⼈⼯挖基坑(⼀、⼆类⼟),2-1-1 ⼈⼯⼀般⽯⽅开挖,3-1-1 砂⽯铺筑,4-2 溢流堰, 5-1-1 铸铁管安装(青铅接⼝),6-1 农⽤井成孔---松散层Ⅰ类,7-1-1 平⾯钢闸门,8-1 路床压实,9-1-1 栽植乔⽊(带⼟球),10-1-1 塑料薄膜铺设或者 10-1-2 ⼟⼯布铺设4、⼤陆地壳与⼤洋地壳的区别?答:1)从地壳厚度上看,陆壳⼀般要厚于洋壳,从岩层新⽼上看,洋壳⼀般要新于陆壳,因为形成新岩⽯的⼤洋中脊在洋壳上.2) ⼤陆地壳覆盖地球表⾯的45%,主要表现为⼤陆、⼤陆边缘海以及较⼩的浅海。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第三章一、名词解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
对象的属性:反应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
对象的方法: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
封装性:面向对象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时封装在一起的,对象作为一个实体,期操作隐藏在方法中,期状态有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并且只能通过对象中的“方法”来改变,从而外界无从得知。
二、解答题:1.、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有哪些?(1)文化、社会因素,(2)科学理论因素,(3)技术方法因素,(4)专业领域知识因素,(5)环境多变因素,(6)组织管理因素,(7)经济效益因素2、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划分?(1)初装阶段,(2)蔓延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6)成熟阶段3、简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部门(IT)部门的组织功能?(1)应用程序的开发,(2)系统支持,(3)用户支持,(4)数据库管理,(5)网络管理,(6)web支持。
4、简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包括的内容?(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张凯.doc
—语义信息:出于主体只有理解力,能够领悟食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是语义信息。
—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认识论层次上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二看息资洛「人类社会活动屮经过开发、组织与利用并大量积累起来的信息及其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日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利用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信息采集:根据舟户的特定需求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舟科学方法收集、检索和获取特定信息的活动过程。
是信息资源干里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信息加工:指将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H和组织而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
—信息存储:指将经过科学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资源(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将这些载体按照一定特征和内容性质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
—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采集方法。
信息检索根据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检索过程、方法和技术,从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屮查出所需的信息,生成川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
—信息服务:信息机构向用户按一定方式提供信息的过程—信息政策法规:用来调整信息在生产、搜集、处理、累积、存储、检索、传递和消费活动屮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规则的总和,它以信息领域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它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以及调整信息领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是国家用于调控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涉及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以及信息行业的发展规划,组织与管理等综合性问题。
环境信息系统
数据:是一组可识别的符合、包括字母、数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
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环境信息系统(EIS):指将一切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系统都称为环境信息系统。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用空间离散网格来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数据模型。
栅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分割成规则的格网,每一个格网作为一个像元,像元的位置由所在的行号和列号确定,像元所含的代码表示地理实体的属性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
元数据:元数据(Metedata)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者说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
如图书馆的图书卡片、出版图书的版权说明、磁盘的标签等都是元数据。
拓扑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的邻接关系、包含关系和关联关系。
拓扑邻接是指空间图形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拓扑关联是指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拓扑包含关系是指空间图形同类不同级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叠置分析:是指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数据质量:GIS的数据质量主要是指作为GIS输入的数据的质量,主要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度、不确定性以及数据的比例尺和空间分辨率等。
简述EGIS的几种主要数据模型,并进行各自优缺点分析:答:(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来表示实体及其联系。
优点:1.结构灵活,可满足所有用布尔逻辑运算和数字运算规则形成的询问要求;2.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3.加入和删除数据方便;4.适宜地理属性数据的模型。
缺点:许多操作都要求在文件中顺序查找满足特定关系的数据,若数据库很大的话,这一查找过程要花很多时间。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绪论1、IRM的发展历程三阶段说与四阶段说三阶段说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认为,IRM 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资源管理时期。
安徽大学的谢阳群博士认为,IRM 经历了文献管理阶段、数据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
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依据IRM 历史沿革划分为传统管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三中国科学院的霍国庆博士提出IRM 的萌芽阶段, IRM 形成阶段和IRM 的发展三个阶段。
四阶段说美国的信息资源管理专家马钱德和克雷斯莱以及中国南开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四阶段说。
马钱德和克雷斯莱--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大约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50年代末期):信息的物理控制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南开大学的钟守真等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历史演变经历了传统管理阶段、系统管理阶段和资源管理阶段,目前正步入知识管理阶段。
2、IRM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3、IRM的分类信息资源的类型可以根据多种标准来划分。
以开发程度为依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潜在的信息资源与现实的信息资源两大类型。
潜在的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事物的过程中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它可能会随着个人大脑的忘却过程而消失,另一方面又无法为他人直接利用,因此它是一种有限再生的信息资源。
这种信息资源必须通过交流和表述,使其具有一定的公用性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现实的信息资源是指潜在的信息资源在经过个人表述和与他人进行交流之后,能够为他人所利用的信息资源。
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公用性,通过特定的符号表述和传递,可以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广泛地、连续往返地为社会公众所利用。
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
1、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2、(简答)管理信息系统特点:(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3、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属结构化的问题;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非结构化问题;管理控制层所决策问题的性质,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
4、管理信息系统分类: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型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性管理信息系统。
5、MRPII的核心在于各级计划系统;企业的经营计划是计划的最高层次。
6、ERP的经营理念(1)采用精益生产方式(2)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3)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4)ERP的内容在发展7、(名词解释)数据处理: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过程。
8、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9、数据库系统的构成:(1)计算机系统(2)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系统(4)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程序员、用户】10、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2)通过制定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3)指导MIS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11、诺兰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初装(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第二阶段:蔓延第三阶段:控制(第三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第四阶段:集成第五阶段:数据管理第六阶段:成熟12、(简答)诺兰阶段模型意义:(1)诺兰阶段模型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道成熟的成长过程;(2)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3)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信息的定义: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三要素:目标←功能←系统信息处理的四个过程:收集、储存、检索、加工信息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知识: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策略与过程。
知识管理目标:实现知识共享信息收集的三个过程:①信息整理-分类、排序②浏览审阅③再次审理(最终得到全信息)全信息的三个层次: ①语法信息②语义信息③语用信息隐性信息转化为显性信息:隐性信息三大特征:人类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隐性信息转化为显性信息的转化管理程序:梳理、导入、持续改进信息资源管理的三层次:个人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在传递过程中要保护信息财产信息资源管理的条件(要素):技术、组织、环境、服务企业信息财产:产权、版权、文献、资料、挖掘到的竞争对手的信息政务信息强调公开透明、高效政务信息属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掌握越多越好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数量大、价值高、储存分散、或排他性、搜寻难等特点怎样保证政务公开:1\司法——公开审理2\在省级重要报刊、电台、电视台放出。
以保证最大化的公之于众。
在网上建立专门发布新消息的一栏,并由专人负责收集相关反馈意见信息资源配置三手段:①有形杠杆(经济手段)②无形杠杆(行政手段)③法律手段信息政策:是指国家用于调整信息也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划的准则,他涉及到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信息业的发展规划、组织和管理等综合性问题。
信息法规:是通过法律程序对各项信息政策予以确立,使之规范化,具有约束力,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法律手段,国家或政策府是信息政策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1、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概念、发展历程、特点、概念:是指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信息传播以及辅助管理的决策系统。
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有: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3S技术(GIS、RS、GPS)、图像处理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等。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面向资源和环境应用领域的信息技术系统。
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遥感技术开始出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开始形成。
7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提出,加拿大建设世界上第一套CGIS系统。
8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90年代,资源环境信息与信息技术产业化。
美国就业人口中52%从事直接信息产业。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世界各国响应,数字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国土……等概念纷纷提出,国家级信息工程纷纷上马。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建成了水质档案系统;保加利亚开发的农业综合管理系统(Integrated Computeriz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CAMS)系统从80年代初开始运行;198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1989年美国土壤保持局运用土壤信息系统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控制土壤污染;1994年我国完成第一个省级环境信息系统;全球性环境信息系统:国际环境资源查询系统、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源信息数据库等。
特点: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
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概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为手段,进行环境空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和表达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环境空间信息支持和管理决策依据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多技术集成特性、环境空间特性、动态变化特性、广泛实用特性、可视化特性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科学研究工具的应用模式;作为环境管理的应用模式;作为公共服务的应用模式。
3、环境数据分类:环境监测数据、工业污染与防治数据、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数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数据、环境管理数据。
4、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GIS的主要数据源,而其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环境监测体系。
目前环境监测大体分为三个类型:①要素型:按不同的环境要素建立的监测网络;②管理型:按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监测网络,我国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③混合型:上述两种网络的综合,如重点流域,长委、黄委。
5、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的分类环境GIS涉及的空间信息主要有三大类:污染源空间信息、环境质量空间信息和自然生态空间信息。
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查询和处理是环境GIS应用的最基本的功能。
①环境质量空间信息:环境质量测点发布信息查询与处理、水质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空气质量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区域噪声监测信息查询与处理、历年环境质量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②污染源空间信息:点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线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面状污染源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背景基本信息查询与处理、废水、气、渣排放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能源消耗信息查询与处理、工业用水量信息查询与处理、污染源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与制图③自然生态空间信息:生态环境区划信息查询与处理、土地覆盖现状与动态变化信息查询与处理、土地退化信息查询与处理、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信息查询与处理、生物多样性信息查询与处理。
6、GIS与面源模型集成的方法: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
松散集成的方法依赖于GIS与外部模型程序之间数据文件的传输与交换。
GIS与面源模型都有自己的系统和数据管理能力,并没有结合为统一的系统。
松散集成的前处理模块和后处理模块都是为使各种形式的软件之间数据能相互匹配和交换而设计。
前处理模块使GIS数据格式能适应特定面源模型的需求,后处理模块使模型输出文件的格式与GIS软件相匹配。
这种繁琐的格式转换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容易出错。
所以松散集成虽然需要的编程较少,但由于数据格式转换等问题,使这种集成常常不能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是一种较低水平的集成方式。
紧密集成是指GIS和面源模型的数据管理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
紧密集成的方式能充分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数据传输的速度较快,是一种较高水平的集成。
对于复杂的应用这一集成方式比较适用。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待改善,如宏语言功能相对较弱,使用环境复杂等。
GIS的编程环境应易于使用,应该能提供与其他程序语言同样复杂、完善的功能。
同时也存在数据结构匹配和数据格式转换的问题。
集成时,面源模型可位于GIS外部、GIS内部或完全集成为一体。
7、采样点空间采样点分布的选择:规则采样、随机采样、断面采样、成层随机采样、聚集采样、等值线采样方法:边界内插、趋势面分析、局部内插8、环境空间信息查询与处理需求分析内容1)污染源空间信息查询与处理;2)环境质量空间信息查询与处理;3)自然生态空间信息查询与处理。
环境GIS需求分析主要表现在:1)环境GIS业务需求;2)环境GIS应用需求;3)环境GIS功能需求。
9、环境GIS应用需求分析污染控制应用、环境监测应用、建设项目管理应用、环境规划应用、环境质量远程监控应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用、环境变化调查分析应用、城市定量考核应用、应急预警预报应用、流域管理应用10、环境GIS功能需求分析:环境空间数据处理功能、环境空间数据分析功能、环境空间数据维护功能、环境应用功能11、系统分析定义、目标、具体内容定义:是指针对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和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可行的逻辑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达到预定的目标。
系统分析目标:基于用户需求和现有技术条件的调查分析,确定所开发系统的方法、目标和思路,形成相应的系统方案书,为下阶段进行物理设计、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
系统分析的具体内容: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基础分析、可行性分析、系统方案书编写用户需求分析:总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用途)、所期望的功能(有哪些功能)、系统环境要求(运行对硬软件环境的要求)、可靠性和质量的要求(运行的稳定性、数据精度等)、成本与进度考虑(软件开发所需的经费、时间)、安全保密要求(软件使用权限、防止数据外流等)、用户界面与操作需求(界面字体、颜色、图案等)、将来可能有哪些扩充(功能上扩充、数据扩充等)、其他(行业标准、规范等)用户基础分析:软硬件设备、数据积累、已有研究工作可行性分析:可行性是指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的条件下,建立新系统的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
可行性分析步骤: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2)明确用户主要功能需求;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4)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5)确定系统方案和开发计划;6)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四个要素: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环境、人的要素。
可行性分析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报告是可行性分析最终形成的文档,其核心内容包括:1)概述(编写目的、背景、定义、参考资料);2)系统目标(近期目标、长远目标);3)对现行系统分析:运行状况、资源情况、开发条件、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4)建议的新系统:功能要求、技术指标、性能要求、新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变革;5)可行性分析结论。
系统方案书的内容:引言、系统目标和任务、系统总体结构、技术路线与方案、人员组织、计划与进度、经费预算、附件(如可行性研究)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书: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项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项目的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研究基础和可行性分析、项目预期成果、项目进度安排12、环境GIS设计的目标与技术路线环境GIS总体设计的目标:充分利用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环境信息系统。
环境GIS设计的根本任务:将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转化为相应的物理模型系统总体设计的三个部分:功能部分、数据库设计、应用设计环境GIS的设计原则:实用性、标准性、先进性、动态性、开放性、经济性、安全性环境GIS设计的技术路线:环境GIS的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自底向上法、面向对象法、“演示和讨论”方法13、环境GIS的数据模型-ArcSDE(了解)数据模型是什么?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GIS中有哪些常用的数据模型?①混合模型:空间(图形)数据由文件管理系统管理;属性数据由关系数据库管理。
②扩展模型:扩展现有的关系模型,使其容纳空间(图形)数据③面向对象模型:以面向对象的思想为基础,支持复杂对象的表示和操作的高层次抽象模型,把空间(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封装在一起统一管理。
14、环境GIS开发技术路线:包括三个方面即环境GIS开发的实现方式、环境GIS技术平台、环境GIS开发具体技术路线。
1)环境GIS开发的实现方式GIS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以某一专业、领域或工作为主要内容,包括专题GIS和区域综合GIS;二是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GIS工具包,如MapInfo、ARC/INFO等。
环境GIS(应用型GIS)开发的实现方式:独立开发、单纯二次开发、集成二次开发独立开发指不依赖于任何GIS工具软件,从环境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到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结果输出,所有的算法都由开发者独立设计,然后选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如Visual C++、Visual Basic、Delphi等,在一定的操作系统平台上编程实现。
单纯二次开发指完全借助于GIS工具软件提供的开发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
集成二次开发指利用专业的GIS工具软件,如ArcView、MapInfo Professional等,实现GIS的基本功能,以通用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isual C++、Visual Basic、Delphi、PowerBuilder等为开发平台,主要采用OLE Automation(对象嵌入自动化)技术,或利用DD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
实现方式优点缺陷独立开发不依赖于任何GIS软件人力、时间和财力投入较大,产品竞争力不强单纯二次开发投入的时间和财力较少实现的功能相当有限技术性强,要求高集成二次开发功能更强大,可靠性高、易于移植,便于维护2)环境GIS技术平台3)环境GIS开发具体技术路线15、从软件工程方面出发,环境GIS开发与实现流程:1)环境GIS系统分析;2)环境GIS 系统设计;3)环境GIS系统实施;4)环境GIS系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