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21年度课题申请指南
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21年度课题申请指南一、开放基金简介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
实验室坚持以基础研究为重点,以高起点、高水准和高质量为准则,围绕我国极地考察的国家需求和极地科学研究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在极地雪冰与海洋环境研究、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研究、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研究、南极天文观测研究和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资助项目80余项。
2021年拟资助强度为5万元/项,资助项目4项,执行期为两年(2022.01-2023.12)。
二、开放研究基金的资助范围为了促进极地科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的交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层次极地科技人才,本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资助极地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实验室2021年重点支持围绕全球变化主题开展的研究课题。
开放研究基金目前着重资助的研究范围为:(一)极地雪冰与海洋环境研究方向在长期连续的野外观测、卫星遥感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基础上,通过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重点研究极地冰盖、冰川、冰架、海冰、海洋、大气的关键物理化学过程及其变化,探索冰冻圈与其它圈层的相互作用机制,认识极地雪冰与海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主要包括:雪冰物质平衡与海平面变化研究、冰-雪-气现代过程研究、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海冰变化与物理过程研究、极区海洋特征水团与环流变异过程研究、海冰-海洋-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研究、极地海洋、雪冰遥感观测研究、极地地球系统模拟重点资助以下方向:1.南极冰盖雪冰环境和不稳定性研究2.极地海洋/海冰过程及其气候效应研究3.极地地球系统模拟研究(二)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研究方向发挥我国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处于地球极隙区纬度并构成磁共朝的地理优势,对极区空间环境进行连续监测,开展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研究,进一步认识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对太阳活动响应的关键过程,探索利用极区地面观测台站现报和预报空间天气的物理方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模式探索
ISSN1006-7167CN31-1707/TRESEARCHANDEXPLORATIONINLABORATORY第40卷第3期 Vol.40No.32021年3月Mar.2021 ·国家重点实验室·DOI:10.19927/j.cnki.syyt.2021.03.028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模式探索李可伦, 脱金华, 张 烁, 史孝霞, 张徐祥, 钱 瑜(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摘 要:开放课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开放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设立开放课题的目的是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利用实验室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储备。
通过文献查阅方法及实践探索,依据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现有管理制度,探讨开放课题“设立、执行、结题”三步走的管理模式。
课题的设立围绕国家需求,面向大众,力争做到类型多元化;在执行过程中,做到管理信息化,加强实验室对课题的参与及监管;结题管理采用灵活的方式,规范评价指标。
开放课题的优化管理推进其在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21)03-0133-03ExplorationonManagementModefortheOpenProjectofStateKeyLaboratoryLIKelun, TUOJinhua, ZHANGShuo, SHIXiaoxia, ZHANGXuxiang, QIANYu(SchooloftheEnvironment,StateKeyLaboratoryofPollutionControlandResourceReuse,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Abstract:Openprojectisoneofthekeystrategiestocarryouttheopenpolicyofthestatekeylaboratory.Withlarge scaleinstrumentsandequipment,openprojectnotonlyencouragestheelitesfromhomeandabroadtoactivelyengageinthescientificinnovation,butguaranteesastrongtalentpool.BasedonliteraturereviewandtheexistingmanagementexperienceandthecurrentsituationoftheopenprojectoftheStateKeyLaboratoryofPollutionControlandResourceReuse,thearticleexploresatentativethree stepmanagementmodeof“establishing,implementingandconcluding”.Openprojectinvolvesnationaldemand,coveringadiversifiedrangefromallwalksoflife.Intheprocessofimplementing,theStateKeyLaboratoryparticipatesintheopenprojectsupervisionthroughinformatizationmanagement.Openprojectisassessedinaccordancewiththespecifiedcriterionandcanthusbeconcludedinaflexibleway.Theoptimalmanagementmodeofopenprojectwilldefinitelyplayapositiveroleinthedevelopmentofscientificresearch.Keywords:statekeylaboratory;openproject;managementmode收稿日期:2020 06 20基金项目: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PCRRF19040)作者简介:李可伦(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科研管理工作。
重庆市主要科研机构简介
重庆市主要科研机构简介全市有市属以上独立科研院所有51家,其中,中央在渝科研院所有16家,市属公益类院所有25家,市属转制开发类院所有10家(不含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的8家)。
一、中央在渝科研院所有16家1、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3、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重庆材料研究院)4、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6、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7、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8、电子科技集团第24研究所9、电子科技集团第26研究所10、电子科技集团第44研究所11、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1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13、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4、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15、中国舰船研究院重庆科技交流中心16、中国石化集团重庆一坪高级润滑油公司二、市属公益类院所名单:1、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3、重庆市农业科学院4、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6、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7、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8、重庆市中医研究院9、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10、重庆市畜牧科学院11、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12、重庆市体育科研所13、重庆市肿瘤研究所14、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15、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16、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7、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18、重庆社会科学院19、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20、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1、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原重庆市医学情报研究所)22、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23、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24、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25、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三、市属独立转制类院所10家1、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重庆市化工研究院4、重庆钢铁研究所5、重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6、重庆电子技术研究所(重庆电气科学研究院)7、重庆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8、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9、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10、重庆市城市害虫防治研究所四、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的转制院所8家1、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2、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3、重庆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4、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5、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6、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7、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8、重庆市机械工业理化计量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一、自然科学领域
1. 北京矿冶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冶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固体力学等。
2.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工程技术领域
1.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8年,专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2.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航天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
三、医学领域
1. 北京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
2. 广州人类健康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人类健康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致力于人类健康领域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研究。
以上是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这些实验室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附件: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建设承担单位单位负责人实验室代码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符习勤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袁隆平李晓红2011DA770014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喻树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喻树迅娄源功2011DA125024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卢孟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张守攻杨传平2011DA169034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西南大学王小佳2011DA105044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DA105054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保善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唐纪良陈晓阳2011DA790064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2011DA131078—1—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书章2011DA V00088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家豪南京医科大学陈琪2011DA690098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庾石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蒋建东2011DA131108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萍中国药科大学吴晓明2011DA105118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孟伟2011DA144123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2011DA121133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匡尚富2011DA126143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童金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2011DA105153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2011DA17316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和平2011DA173173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曦2011DA173183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志标兰州大学周旭红2011DA105194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偲2011DA173203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兴国2011DA173213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段吉安中南大学黄伯云2011DA105227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占成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2011DA105237 —2—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2011DA105247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熊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2011DA124257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段献忠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2011DA105267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2011DA105277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晓红重庆大学林建华2011DA105287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2011DA173295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敏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1DA105305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飞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东琳2011DA173315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柴天佑东北大学丁烈云2011DA105325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建东复旦大学杨玉良2011DA105331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王子镐2011DA105346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1DA105356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钟登华天津大学李家俊2011DA105367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2011DA173372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其坤清华大学顾秉林2011DA105382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德振宣明2011DA173395理研究所—3—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镛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2011DA105406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和生侯建国2011DA173412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姜宗林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樊菁2011DA173422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鞠熀先南京大学陈骏2011DA105431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南开大学龚克2011DA105444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学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晓亚2011DA173454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家淮厦门大学朱崇实2011DA105464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2011DA173474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杏忠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2011DA173484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上海交通大学张杰2011DA105494—4—。
GLP实验室简介
GLP实验室简介叶惠权台北荣民总医院教学研究部一、前言医药卫生之科技可以反应一个国家之现代化水准。
过去由于医药环境、政策、与人才等因素,我国生技制药产品之自制能力不足。
廿年来台湾经济快速成长,也相当成功地渐渐由劳力密集之加工中小企业转向高收益之科技制造业。
随着半导体、电子、信息、奈米科技之成功发展将成为世界级之高科技产业,政府为了确保未来经济之永续发展,也将生技制药订定为我国八大重点发展科技之一,并于一九九四年将新药研发、中药科学化林列于廿三项重点研发项目之中。
近年来,政府推动两兆双星政策,更将使国内生技制药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世界各国为避免在进行医药品研发过程中,研究实验无谓的重复与浪费,研究实验室多采用一致性的国际认证标准-GLP。
国际上有关医药品的GLP,目前主要由美国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所制订。
所谓GLP,就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的缩写,我国行政院卫生署翻译为「优良实验操作规范」。
是对于从事实验研究的计划、执行、监督、纪录、报告和档案的实验室,针对其组织架构、工作方法和有关条件所提出的法规,目的就是提高试验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
而符合GLP规范的研究实验室,称为GLP实验室。
卫生署为促进我国生技制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进军国际,加速我国成为亚洲的科技研发中心,促使生技产业起飞,再造经济奇迹,亦于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告「药品非临床试验优良操作规范」,要求药品研发过程中执行之非临床试验皆须参照此规范。
二、历史背景七十年代以前,欧美国家都订定相关法规,例如美国的联邦食品法、药品法、化妆品法等,严格规定生产厂商对生产的药品、动物用药和医疗器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食品和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负责;同时,授权政府相关部门,如:美国政府的食品暨药品管理局(FDA),负责查核厂商的测试结果,并证实其产品是否安全、有效,只有经过这些机构认可核准后,方可上市。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1.1简介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地质体中有机质分布、迁移、富集与转化的科学。
生物死亡后的有机质演化及其地球化学过程均属其研究范畴。
有机地球化学是当代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发展壮大,与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紧密相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机地球化学已形成石油地球化学、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等三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获批准建设,1992年11月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张干研究员。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2人,其中科研人员53人,技术支撑人员18人,行政秘书1人。
现有在站博士后2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3名。
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
实验室总面积7700平方米。
现有11类大型/超大型仪器/设施、18个专业实验室,截至2017年底,大中型仪器设备原值逾2.2亿元。
“十三五”期间,实验室主要在油气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两大研究领域,在深层油气资源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与评价、环境有机污染过程与风险管控原理、大气环境化学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原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承担重大研究任务,组织和部署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同时,亦针对区域与全球环境变化,开展有机生物地球化学探索性研究。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精神,是“学,思,锲而不舍”(已故傅家谟先生的座右铭)。
实验室的使命,是成为国际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卓越中心,服务于化石能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为国家能源安全供给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2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陶澍副主任:彭平安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丁仲礼马永生王子健王铁冠朱永官朱伟林朱利中刘文汇刘丛强江桂斌肖贤明余刚张水昌张文正张林晔陈建民金之均赵进才郝吉明郝芳钟宁宁俞汉青贺克斌骆永明耿安松秦勇翁焕新郭正堂陶澍盛国英梁狄刚彭平安戴金星实验室主任主任:张干副主任:王云鹏(常务)、王新明、于志强、田辉主任助理:丁翔、吴亮亮室务会成员:张干、王云鹏、王新明、于志强、田辉、胡建芳综合办公室:周佳怡汪立新冯文彪1.4研究方向“十三五”期间,实验室将主要在油气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两大研究领域,在深层油气资源与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与评价、环境有机污染过程与风险、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机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争取重大研究任务,组织和部署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工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国家和地方环境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于1984年开始实施。
截至2003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计161个,固定人员5000余人,仪器设备总值30多亿元,覆盖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
经过20年的发展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实施,对于稳定一支精干队伍,在若干领域攀登科学高峰,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向全国开放和共享;促进了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重视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利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技实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
许多国家已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发展战略,把建设一流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84年开始,我国先后建设了17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前期的全面建设到一定发展阶段的总量控制,再到现阶段的学科规划布局与质量提升,到目前为止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部署和协调发展。
点击年份可查历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重大原始创新“摇篮”[科学时报] (2005-01-04 14:57:35)据新华社电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161个,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已成为我国重大原始性创新的“摇篮”。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通过国家计委专家认证,并确定为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2年后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共129万美元,购置了实验室建设初期的要紧设备与基础设施,1992年10月对外开放。
1995年通过了教育部与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实验室是国家对外开放的软件新技术、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基地。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与学术委员会评审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1997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由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董韫美教授担任主任。
本届学术委员会成员中的二位外籍专家,分别来自日本筑波大学与德国马普计算机研究所。
1996年以来,实验室基于对软件产业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确定了“面向软件产业进展的主战场,瞄准软件基础研究的世界前沿,突破研制大型软件的关键技术,深化原创性的软件基础研究”的进展战略。
在这个进展战略的指导下,实验室根据自身多年的学术积存与研究特色,并结合国际学科前沿研究与进展趋势,以原创性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以研制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平台为总目标,设立了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基础、高速网下的协同工作环境与面向领域服务的软件支撑技术三个有特色、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自1996年以来,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共156项。
其中,国家科学基金项目14项,攀登计划(子课题)1项,973计划项目1项(4个课题),863计划项目23项,部委级重点项目11项,其他课题及横向协作项目94项,科研经费共计8065万元。
实验室取得的要紧成果有:在软件基础研究方面:1)在国内率先倡导将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传输与处理的研究作为软件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制定了全面的研究计划。
1999年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海量信息的组织、处理与传输的理论与方法”正式立项启动,实验室主任李未院士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浙江大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附件2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简介一、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我国能源战略与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开展研究,并已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黄其励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骆仲泱教授。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总数5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38人,院士1人,教授27人,副教授15人,博导24人,硕导38人。
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 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 人、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 人、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5 人、国家跨世纪及新世纪人才7 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人,优博提名2名。
2004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近年来共承担“973”项目首席项目1项,二级课题7项,“863”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杰出青年基金5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创新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7项,攻关计划项目7项,“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10项,国际合作项目19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48项。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2篇。
研究方向:1、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利用2、新能源及先进能源系统3、低品位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4、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迁移、测量及控制5、复杂反应系统中的理论模拟及数值试验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研究领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理论、算法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
实验室的基本定位是: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开展原始性创新研究及应用集成开发研究,使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术交流的基地和高技术的辐射基地。
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
针对入侵受损自然生态系统危害评估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获得环境保护科学 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与发展规 划”等专项规划报告,支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办发[2017]55 号)的出台。
3.在研究方向上已取得的技术突破或重大成果等
序号 1 2
3 4
技术突破或重 大成果名称 生态文明理论 框架与评估技 术方法
初步构建“入侵容忍”理论,完善 “克隆整合”理论,丰富“群落可入侵 性”理论,验证了“转基因渐渗遗传规
图片
3-1 生态文 明发展水平 评估结果 3-1 生态文 明发展战略 技术思路
3-2 关于发 布《中国生 物多样性红 色名录-大型 真菌卷》的 公告 3-2 关于发 布县域生物 多样性调查 与评估技术 规定的公告 3-3 中国三 江源国家公 园规划范围 图
项重大技术研发任务,研发出沙化草地修 植被覆盖图 与污染控制关
复等生态修复技术 10 余项,并在沙地植被
键技术
恢复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沙尘暴履 约和“一带一路”环境合作提供重要技术
支撑。研发河流、湿地植被修复和生境营
建成套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植物物
种保守系数的河流生态完整性评估技术,
有效支撑江河湖海岸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划
定工作。
4.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的重要支撑序号ຫໍສະໝຸດ 1重要管理支撑 生态保护红线
成果简介 承担的环保公益《国家生态安全重大
生态屏障红线划定》(2011-2015)课题, 以中国生态系统交错区、江河湖海防护 带、沙漠化扩张区为对象,研究风蚀沙化 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以及石漠化敏感 性评估方法,研究了河流湖泊生态红线划 定的方法,划定了中国海岸带生态屏障范 围。以此成果为基础,参与编写了《生态 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在内蒙、江 西、广西、湖北等 4 省,开展生态红线划 定技术方法试点。支持环保部开展国家生 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负 责西北、华北、华东等片区省份的红线指 导,参与《生态红线管控办法》的制定,
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0.09.19•【文号】国科发基[2010]571号•【施行日期】2010.09.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0〕571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有计划、有重点地新建和调整国家重点实验室。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一五”规划和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在农业、医学、能源、资源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若干重要基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开展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方向(一)农业领域。
1. 杂交水稻。
2. 棉花生物学。
3. 林木遗传育种。
4. 家蚕基因组学。
5. 旱区农业逆境生物学。
6.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二)医学领域。
7. 心血管疾病。
8. 肾脏疾病。
9. 生殖医学。
10.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
(三)资源与环境领域。
11.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
12.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
13.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
14.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
15. 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
16.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17. 热带海洋环境。
18. 森林与土壤生态。
19. 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2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四)制造领域。
21. 高性能复杂制造。
22. 流程工业自动化。
23. 钢铁冶金新技术。
24.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五)能源领域。
25. 新能源电力系统。
26.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
27.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
(六)信息领域。
28. 计算机体系结构。
29. 光子学与光通信。
30. 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管理。
(七)材料与工程领域。
31. 聚合物分子工程。
32.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33. 硅酸盐建筑材料。
34.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
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外科研 人 员开 展 科 学研 究
重 点 实验 室承 办 国 际 性 学术会议 。
尤和 汇 聚 高层 次专业 人 才 , 不 断提 升 科技 创 新 能 力 , 加 快 学 堑设 , 扩 大 实验 室 在 国 内学 术 界 的影 响 , 为 区 域 生 态 建设 和 奇续 发展 提 供 强 有力 的科 技 支 撑 。
重 点 实验 室 参加 国 际 学术 交 流 与 合 作
r)
璺曼葶卑妻科垫誓步
了面 做 出 突 出贡献 。 共 承 担省 部级 以 上 科研 项 目 5 5 项 经 , 费 2 3 0 0 余万 元 ;发 表 学 术论 文 1 7 0 篇 , 出版专著 9 部 ;
青专利 1 0 项 , 获 得 各级 奖 励 2 0 项 其 , 中 国家科技进 步 二 等 奖 1 项 , 内治 区 科 技 进 步 一
其 中教 授 2 4 人 , 博 士 2 2 人 , 博 士 生 导 师 5 人 ,获 国家百 千万 人 才丁 程 4 人 , 国 务 院特殊 津 贴 4 人 , 教育部新 世 纪
实验 室 自立 项 以 来 , 在 承 担科研 任 务 、 重 大成 果 产 出 、 人 才 培养 、 学 位 点 及 重 点 学 科 建设 、 服 务 地 方 经 济社 会 发
?北退化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省 部共 建教 育部
重 点实验 室简介
西 北 退 化生 态 系统恢 复 与重 建重
点 实验 室 以 西 部生 态 与生 物 资源 开 发
联 合研 究 中心 为依托 , 整 合农学 院 、 土 木与水利 工 程学 院 、 西部发展研 究 中
心 等相关单位科研 力量 , 围绕土 地 退 化机理 与荒漠化 防治 、 草地 资源 生 态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佚名
【期刊名称】《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
【年(卷),期】1995(0)S1
【摘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实验室是在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大会上提出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cnSystem,GIS)倡议和1983年...
【总页数】1页(P136-1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4
【相关文献】
1.地球信息科学的摇篮——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J],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J],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J],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J],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1)实验室简介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的开拓者和摇篮。
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与目标:
1) 建立融图形思维、模型计算、知识推理于一体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形成时空数据挖掘、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分析的方法体系,发展国际一流的时空数据分析模型,服务于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2) 研究多源遥感信息的时空融合方法,建立高精度、定量化、高效率遥感智能计算与遥感地学分析模型,实现全国覆盖、高时序的地表参数反演与特征分析,服务于国家资源环境管理与生态建设;
3)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时空信息可视化系统软件,为国家地学信息格网建设和公众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4) 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并发展成为国家级地学数据集成与共享中心,实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网络共享,服务于地学科研环境的信息化;
5) 构建以数据平台、地学模型平台、地学计算平台和虚拟可视化平台为基础的区域环境模拟网络平台,实现地学分析的超级计算和地学过程的动态模拟,服务于国家宏观管理、应急响应和科学决策;
6) 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建立和发展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与示范系统,促进地球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深化。
(2)组织机构
6个研究室: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主要开展时空数据分析与建模方法、地表过程模式挖掘与知识发现研究。
·地图学研究室:以地图认知、传输和表达为核心,发展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为资源环境和相关领域提供可视化的应用服务。
·生态环境信息学研究室:主要开展星地一体化高精度地表建模方法研究,建设生态环境信息学理论体系。
·海岸带海洋信息系统研究室:主要开展海洋时空多维模型、综合分析、表达与集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服务于国家海洋开发战略。
·地球数据科学与共享研究室:主要开展地球数据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体系、地学数据共享与信息化科研环境研究,建设和运营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资源环境数据与分析研究室:主要开展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生成、处理及应用分析方面的研究,构建区域、国家层面、周边国家及全球长时间序列资源环境空间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