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团
队
成
员
正高
魏 平、李立萍
副高
任春辉、彭晓燕、甘露、唐续
中级及以下
张花国、李万春、廖红舒
团队名称
电子对抗与雷达抗干扰
研究领域/方向
电子对抗技术与系统
雷达抗干扰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
唐 斌
团
队
成
员
正高
唐 斌
副高
王 军、熊 英
中级及以下
皇晓辉
团队名称
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
研究领域/方向
副高
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
中级及以下
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
团队名称
雷达与定位
研究领域/方向
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
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
负责人
沈晓峰
团
队
成
员
正高
杨万麟、万 群
副高
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
中级及以下
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
团队名称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
鲍景富、唐宗熙
团
队
成
员
正高
鲍景富、唐宗熙
副高
宋亚梅
中级及以下
尹世荣、张彪、吴韵秋
团队名称
集成前端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
杨 涛
团
崔红玲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开题报告方式。
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3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作出考评意见。
(3)开题报告内容。
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
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交学院研究生科保存,以备检查。
(4)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
2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的学业。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6)论文开题通过1年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论文工作。
3.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负责人杨建宇团队成员正高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团队成员正高何子述、韩春林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负责人汪学刚团队成员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研究领域/方向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负责人沈晓峰团队成员正高杨万麟、万群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团队成员正高鲍景富、唐宗熙副高宋亚梅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团队成员正高杨涛副高杨自强中级及以下刘宇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团队成员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负责人钟洪声团队成员正高钟洪声副高唐广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研究领域/方向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负责人何松柏团队成员正高何松柏副高张徐亮、陈客松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研究领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负责人聂在平团队成员正高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研究领域/方向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负责人李乐伟团队成员正高李乐伟、康凯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负责人徐锐敏团队成员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樊勇团队成员正高樊勇、张永鸿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研究领域/方向微波设备、天线系统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负责人韩周安团队成员正高唐璞、王建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团队成员正高唐小宏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团队成员正高胡皓全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团队名称微波测试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团队成员正高李恩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子对抗研究领域/方向电子侦察与干扰、信号分析识别谱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无源定位负责人魏平、李立萍团队成员正高魏平、李立萍副高任春辉、彭晓燕、甘露、唐续中级及以下张花国、李万春、廖红舒团队名称电子对抗与雷达抗干扰研究领域/方向电子对抗技术与系统雷达抗干扰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与系统负责人唐斌团队成员正高唐斌副高王军、熊英中级及以下皇晓辉团队名称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信息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负责人解梅团队成员正高解梅副高漆进、罗俊海中级及以下祝崇今、王忠荣团队名称智能识别与视觉感知研究领域/方向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视频监控、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与智能挖掘机器学习、数字高清技术、视频编解码、图像传输负责人程建团队成员副高程建中级及以下肖忠、王章静、蒲恬、张萍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信息工程系(科研团队二)团队名称智能视觉信息处理与通信研究领域/方向图像/视频处理、视频编码、模式识别、多媒体通信负责人李宏亮团队成员正高李宏亮副高刘光辉中级及以下王正宁、曾辽原、许林峰团队名称数据通信与视频处理研究领域/方向数字视频、宽带传输、嵌入式系统负责人陈伟团队成员副高樊丰、伍瑞卿中级及以下陈伟、顾庆水团队名称数字音像研究实验室研究领域/方向数字音视频及数字广播负责人黄晓革团队成员副高黄晓革、甘涛、周南中级及以下范满平、黄俊、陈新宇、兰刚团队名称抗干扰信号处理与测控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负责人张扬团队成员正高张扬副高吕明、胡永忠、徐政五中级及以下王晓阳——其他研究生导师姓名职称研究方向薛红喜教授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及集成技术朱策教授图像、视频信号压缩编码与传输、三维视频,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多媒体信号处理及流媒体习友宝教授集成系统芯片李荣宽副教授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系统王锡良副教授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崔荣副高无线电技术刘欣刚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段惠萍副教授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朱红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李雷副教授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康祝圣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PF-MEMS 及系统集成、高线性高效率射频微波发射机技术崔红玲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李颖副高集成系统芯片熊万安副高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陈学英副高集成系统芯片付炜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集成系统芯片注: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科技大学信软学院科研团队2015
职称 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高工 讲师 研究员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教授 副教授 高工 讲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龙 郭建东 朱清新 刘勇国 吴晓华
单独 单独 单独 单独 单独 单独 单独 单独 单独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高工 副教授 副教授 博导 博导 副教授
学院科研团队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导师姓名 秦志光 张凤荔 耿技 何兴高 陆庆 聂旭云 吴劲 王佳昊 刘梦娟 罗绪成 钟婷 刘峤 赵洋 曹晟 蓝天 熊虎 陈伟 丁熠 周尔强 刘瑶 周帆 秦臻 王瑞锦 雷航 桑楠 江春华 廖勇 詹瑾瑜 郝宗波 郭文生 杨霞 江维 周瑞 饶云波 陆鑫 唐雪飞 李晓瑜 吴佳 蔡竟业 管庆 于永斌 王琳 邓建华 左旭舟 所属团队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网络与数据安全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嵌入式实时计算 数字信息处理 数字信息处理 数字信息处理 数字信息处理 数字信息处理 数字信息处理 职称 博导 博导 教授 高工 高工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工程师 博导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工程师 待定
电子行业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
电子行业电子科技大学成果介绍1. 引言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UESTC)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学为主体,工、理、管、文、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校。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高等学府之一,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行业取得了众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成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行业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
2. 成果介绍2.1 无线通信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该校的研究团队设计和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新型无线通信系统。
该系统具有高速传输、低功耗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物联网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2.2 人工智能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展示了强大的研究实力。
该校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人脸识别系统。
该系统在准确性和速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可以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门禁、安防监控以及人脸支付等领域。
2.3 微电子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在微电子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该校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芯片。
该芯片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和快速运算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和智能设备等领域。
2.4 信息安全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该校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量子密码体制。
该体制通过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实现了加密通信的绝对安全。
该成果对于保护重要信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未来展望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深入开展电子行业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未来,电子科技大学将在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为推动电子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科大抗干扰实验室移动通信团队导师
026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导师姓名:李少谦出生年月:1957年01月职称:教授属性:专职学术经历:1984-1994,电子科大信息所任讲师、副教授 1994-至今,电子科大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副教授、教授、博导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信学科评审组成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学科带头人个人简介: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3方向:无线与移动通信06方向:通信抗干扰技术03方向:无线与移动通信06方向:通信抗干扰技术026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导师姓名:唐友喜出生年月:1964年08月职称:教授属性:专职学术经历:2004年,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3方向:无线与移动通信05方向:卫星通信技术11方向:通信RFIC及SOC技术03方向:无线与移动通信05方向:卫星与空间通信技术08方向:通信专用IC技术026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导师姓名:刘皓出生年月:1969年04月职称:研究员属性:专职学术经历:个人简介:博士招生专业硕士招生专业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3方向:无线与移动通信10方向: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026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导师姓名:唐万斌出生年月:1973年06月职称:研究员属性:专职学术经历:1998年于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于重庆邮电大学从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工作;1998年4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工作;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从事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个人简介:1993年和1998年于电子科技大学分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兴趣包括抗干扰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无线和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各科研团队情况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
傅志中
1970.3
副教授
硕士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
周宁
1966.4
副教授
硕士
图像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
刘洪盛
1966.11
讲师
硕士
信号处理
罗欣
1977.3
讲师
博士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一十二、陈福深团队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研究方向
陈福深
1945.5
教授
硕士
集成光学
陈开鑫
1972.9
副教授
林水生
1967.2
教授
博士
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通信集成电路
李强
1979.7
教授
博士
模拟/射频/混合集成信号与系统
阎波
1973.4
副教授
硕士
通信ASIC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
郭志勇
1875.2
讲师
在职博士
信号处理、通信ASIC设计
周亮
1979.8
讲师
在职博士
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ASIC设计
杨海芬
明
1956.2
教授
硕士
网络协议设计
雷维礼
1946.10
教授
硕士
无线自组织网
冷甦鹏
1973.10
副教授
博士
无线自组织网
马立香
1964.9
副教授
学士
无线自组织网
蒋体刚
1976.12
副教授
博士
无线自组织网
段景山
1974.10
讲师
硕士
无线接入网
杭电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简介
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简介曹海燕,女,1975年10月出生,安徽枞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讲师。
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院长韦岗教授。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信息论与编码、扩频通信理论。
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申请专利一项,目前正在参与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陈华华,男,1975年10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博士,副教授,现为通信工程学院教师。
199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电路与系统,获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4月任讲师,2007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
曾担任《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与仿真》、《多媒体技术》等本科生课程和《现代通信技术》、《IP交换技术》等研究生课程的主讲教师。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模式识别、无线传感网络。
曾先后参与国防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 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
陈颖,女,1978年9月出生,浙江省东阳人,讲师。
2006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学位。
毕业后在无线通信教研室任助教、讲师。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技术、通信ASIC设计、数字通信技术。
主要从事通信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为通信、电子专业本科生开设了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课程。
主持院级课题4项,参与中科院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电子科技大学周军教授团队在芯片奥林匹克会议ISSCC发表人工智能芯片论文
n C tinfo 网域SECURITY动态2021年第4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科技大学周军教授团队在芯片奥林匹克会议ISSCC发表人工智能芯片论文近日,在芯片领域奥林匹克会议ESCC2021上,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周军教授团队宣读了团队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最新工作BioAJP:A Reconfigurable Biomedical AI Processor with Adaptive Learning for Versatile Intelligent Health Monitoring。
该论文是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第一篇ISSCC会议论文。
ISSCC是芯片领域会议,该论文被ISSCC处理器Session接收,该Session工业界参与程度很高,其他接收的论文分别来自三星、日立、瑞萨电子、联发科,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公司和高校。
电子科技大学为该论文唯一单位,周军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刘嘉豪为第一作者,周军教授为通讯作者,芯片设计团队共包含12位成员,芯片的前后端设计工作均在团队内完成。
未来可穿戴/植入式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Y核心模块是生理信号AI处理芯片。
一方面,现有的通用AI处理芯片功◎般在毫瓦级别,不适合超低功耗可穿戴/植入式健康监测。
另一方面,已有的生理信号AI处理芯片只能支持单一的AI健康监测任务(如心电识别、癫痫检测、运动感知、情绪监测等)。
此外,生理信号可能存在较大的病人间差异性(Patient-to-PaiientVariation),在实际应用中,预先训练好的生理信号AI分类算法可能会对某些病人的识别准确率大幅下降。
为解决以上挑战,周锣授团队研发了一种超低功耗、可重构、支持自适应学习的生理信号AI处理芯片(名为BioAJP)o在该芯片中,研究人员设计了具有硬件重构能力的神经网络处理引擎,可以完成不同的神经网络结构讨篡,从而支持不同的生理信号AI处理算法。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各科研团队情况
1967.2
教 授
博 士
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通信集成电路
李强
1979.7
教 授
博 士
模拟/射频/混合集成信号与系统
阎 波
1973.4
副教授
硕 士
通信ASIC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
郭志勇
1875.2
讲 师
在职博士
信号处理、通信ASIC设计
周 亮
1979.8
讲 师
在职博士
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ASIC设计
徐杰
1981.2
讲师
博士
宽带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混沌及其加密技术
孙健
1969.6
讲师
硕士
光互联网及交换技术
刘健
1977.8
讲师
博士
无线通信理论与应用技术
徐进
1971.11
讲师
博士
无线/移动信息网络 网络应用与电信增值业务
三、李广军团队
姓 名
出生年月
职 称
学 历
研究方向
李广军
1950.9
教授
硕 士
通信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EDA/SOC/SOPC设计、通信ASIC设计
研究方向
李晓峰
1963.10
教授
硕士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
傅志中
1970.3
副教授
硕士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
周宁
1966.4
副教授
硕士
图像处理、信号检测与估计
刘洪盛
1966.11
讲师
硕士
信号处理
罗欣
1977.3
讲师
博士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十二、陈福深团队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负责人
解 梅
团
队
成
员
正高
解 梅
副高
漆进、罗俊海
中级及以下
祝崇今、王忠荣
团队名称
智能识别与视觉感知
研究领域/方向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
智能视频监控、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与智能挖掘
机器学习、数字高清技术、视频编解码、图像传输
负责人
程 建
团队成员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
团队名称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
鲍景富、唐宗熙
团
队
成
员
正高
鲍景富、唐宗熙
副高
宋亚梅
中级及以下
尹世荣、张彪、吴韵秋
团队名称
集成前端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
杨 涛
团
樊 勇
团
队
成
员
正高
樊 勇、张永鸿
副高
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
中级及以下
陈其科、赵明华、张波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二)
团队名称
微波技术与天线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设备、天线系统
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
负责人
韩周安
团
队
成
员
正高
唐 璞、王 建
副高
韩周安、陈波、冯梅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负责人杨建宇团队成员正高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团队成员正高何子述韩春林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研究领域方向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负责人汪学刚团队成员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研究领域方向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沈晓峰负责人团队成员正高杨万麟万群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鲍景富唐宗熙研究领域方向负责人团队成员正高鲍景富唐宗熙副高宋亚梅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研究领域方向负责人团队成员中级及以下团队名称研究领域方向负责人团队成员团队名称集成前端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杨涛正高杨涛副高杨自强刘宇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张洪斌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电子信息系统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钟洪声负责人团队成员正高钟洪声副高唐广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何松柏研究领域方向负责人团队成员正高何松柏副高张徐亮陈客松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一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研究领域方向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负责人聂在平团队成员正高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研究领域方向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负责人李乐伟团队成员正高李乐伟康凯副高唐红艳陈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团队介绍目录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 (2)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 (4)物理电子学院“高功率毫米波”团队介绍 (5)物理电子学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团队介绍 (7)物理电子学院“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团队介绍 (8)物理电子学院“理论物理”团队介绍 (11)物理电子学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团队介绍 (12)物理电子学院“强辐射实验室”团队介绍 (14)物理电子学院“太赫兹”团队介绍 (14)物理电子学院“微波仿真”团队介绍 (17)物理电子学院“微纳光学研究”团队介绍 (17)物理电子学院“先进材料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团队介绍 (19)物理电子学院“真空微电子及微波能应用研究”团队介绍 (21)注:团队排列先后按照团队名称首字母。
物电学院“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超宽带电子学及应用现有教师机工程技术人员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工程技术人员1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50-60岁教师2名,40-50岁教师3名,30-40岁教师2名。
超宽带电子学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研究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理论与技术,新型光控光电导器件工作机理、研制工艺及应用。
(2) 电波传输与天线研究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理论与技术,超宽带天线理论与技术。
(3) 生物电磁学研究肿瘤电穿孔疗法的机理及应用,电穿孔效应在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4) 微波电路与系统研究高功率微波电路与系统在冲击雷达、探地雷达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团队导师介绍三、毕业学生就业去向团队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主要去向包括国内一些研究所(如南京14所、成都29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和一些知名公司、企业(贝尔、华为、中兴等)。
物理电子学院“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介绍一、团队简介大功率毫米波行波管研究团队是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努力自然形成的,现有成员50余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研究员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3人,在读博士13人,研究生30人。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材料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材料介绍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电子科技大学最具知名度的学院之一。
学院建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和“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拥有国家级通信与信息系统示范实验中心,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通信与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了科研项目两百多项,其中,自然基金50余项(一项杰出青年基金、4项重点基金),民口863项目11项,民口973项目子课题3项,预研项目11项,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
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
共发表论文1000余篇,SCI、EI收录三百余篇。
2001-2010年共申请专利1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0多项。
学院与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及科研院所都有项目合作,例如德州仪器、摩托罗拉公司、美国Freescale公司、美国MOI公司、华为、中兴、锋火、许继、九洲、电子十所、五十四所、631所、611所等等。
研究领域:光纤传感技术及微纳光子器件光通信与传输技术通信数模混合ASIC/SoC设计技术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通信与处理技术宽带通信网技术互联网理论和技术无线及移动信息网络来访人员:除来访人员外,电子科技大学还带来其他专家团队的成果,包括:✓邱昆教授团队——新型光通信、光接入网技术、军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涂晓东副教授团队——FC交换、网络存储等✓李晓峰教授团队——视频处理、移动终端(手机)、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处理✓彭启琮、李玉柏教授团队——导航芯片、数字信号处理、移动终端、雷达信号处理、视频信号处理等✓黄炜教授团队——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测✓隆克平教授团队——有线/无线网络体系结构、电信应用、三网融合等✓李乐民院士、王晟教授团队——网络路由/优化/规划、下一代网络、网络仿真、网络应用、移动/手机终端应用相关产业:光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智能电网、多媒体处理、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安防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导师联系方式
由刘顺兰指导戴明增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2008年度浙江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另有一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获2011年度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招收硕士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技术。
E-mail:liushunlan@
游林(1966-),男,博士,教授,江西临川人,中国密码学会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密码学学会理事。国际EI期刊“Internal Journal of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编委。
已主持完成“十五”、“十一五”军事预研项目各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人才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及其他各类项目十余项。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信科学等国内一级或核心刊物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主编教材3部,其中,“移动通信”被列入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团队概要介绍
通信导师介绍RTRT要预报名了哈,发上来大家参考参考。
1、移动通信研究团队李少谦教授、唐友喜教授、刘皓副教授、唐万斌副教授、武刚副教授、何旭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面向信号处理方向,偏向程序、算法、仿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MIMO,OFDM等2、通信信号处理与专用集成电路研究团队胡剑浩教授、凌翔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面向硬件,FPGA,芯片设计等3、无线网络技术团队郭伟教授、冯刚教授、余敬东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层,Ad-hoc5、编码技术研究团队周亮教授、张忠培教授、文红副教授研究方向:编码技术、密码学4、网络技术研究团队(严格来讲,雷维礼教授、、马立香副教授是宽带实验室,而非抗干扰)雷维礼教授、毛玉明教授、冷甦鹏副教授、马立香副教授研究方向:通信网与宽带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宽带无线信息网络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划分1、光纤技术与光电子器件研究室饶云江教授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光电子器件2、光通信技术研究室邱昆教授、陈福深教授、许渤副教授、武保剑副教授、周东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型光通信理论与技术、光接入网技术、军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3、宽带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团队1:宽带通信网研究组李乐民院士、王晟教授、许都副教授、虞红芳副教授、徐世中副教授研究方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技术、宽带通信网中的交换技术、宽带无线网络技术团队2:网络行为学与网络安全课题组胡光岷教授、姚兴苗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行为学研究、网络安全研究团队3:现代通信网技术及应用李兴明教授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网理论、网络的优化设计技术.、电信网络管理、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团队4:光互联网及移动信息网络研究中心隆克平教授、阳小龙教授、邝育军副教授、彭云峰副教授研究方向:光互联网络、移动信息网络4、通信电路设计与信号处理研究室团队1:多媒体通信团队李晓峰教授、傅志中副教授、周宁副教授、张敏副教授研究方向:(无线)多媒体通信与终端、图像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信号处理与信息处理、视频图像压缩、跟踪与模式识别团队2:无线通信与RF集成电路团队文光俊教授、蔡竟业教授、朱学勇副教授、刘镰斧副教授研究方向:RF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频谱检测与估计团队3 :DSP研究团队彭启琮教授、李玉柏教授、邵怀宗副教授、管庆副教授研究方向: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DSP技术团队4:电子科技大学-飞思卡尔无线通信与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李广军教授、林水生教授、阎波副教授研究方向:通信信号处理及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与无线传感器网络、ASIC设计与IC设计方法学。
电子科技大学导师团队情况更新
隆克平团队
孙健
电信网络 4
李晓峰 周宁 傅志中 张敏 刘洪盛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李晓峰团队
多媒体通信、图 像、视频处理 5
邵振海 蔡竞业 王文钦 刘镰斧 朱学勇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蔡竞业团队
邵振海
GPS、微波、雷达 5
姓名 毛玉明 冷甦鹏 马立香 雷维礼 花欣 蒋体刚 李龙江
职称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教授 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 副教授
团队负责人 团队日常负责人
团队所属系别
团队人数
毛玉明团队
马立香
网络工程系 7
李乐民 王晟 许都 徐世中 虞红芳 廖丹 章小宁 王雄
院士 教授、博导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博导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文光俊团队
分别 4
彭启琮 李玉柏 管庆 邵怀宗 何春 武畅 林静然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彭启琮团队 (李玉柏)
7
7
李广军 林水生 杨海芬 郭志勇 阎波 李强
教授、博导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教授、博导
李广军团队
硬件 6
周东 1
1 贾宇明 教授 贾宇明 贾宇明 1 邝育军 教授、博导 邝育军 邝育军 1 马争 教授、博导 解梅 解梅 1
王晟团队
徐世中
通信网络
8
饶院 冉曾令 张伟利 龚元 王子南 郑建成
教授、博导、长江学者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饶院团队
吴慧娟
光学器件 5
胡光岷 于富财 姚兴苗 鲁才 钱峰 张翔
电子科技大学电工学院导师介绍集成电路系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
团队成员
正高鲍景富、唐宗熙
副高宋亚梅
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
团队成员
正高杨涛
副高杨自强
中级及以下刘宇
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
团队
成员
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
图像处理、量子物理
负责人钟洪声
团队成员
正高钟洪声
副高唐广
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何松柏
团队成员
正高何松柏
副高张徐亮、陈客松
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
注:1、以上导师名单均以科研团队的形式介绍
2、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科 2012-4-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伟教授、余敬东副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层,Ad-hoc
4、网络技术研究团队(严格来讲,雷维礼教授、、马立香副教授是宽带实验室,而非抗干扰)
雷维礼教授、毛玉明教授、冷甦鹏副教授、马立香副教授
研究方向:通信网与宽带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宽带无线信息网络
5、编码技术研究团队
研究方向:(无线)多媒体通信与终端、图像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信号处理与信息处理、视频图像压缩、跟踪与模式识别
团队2:无线通信与RF集成电路团队
文光俊教授、蔡竟业教授、朱学勇副教授、刘镰斧副教授
研究方向:RF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频谱检测与估计
团队3 :DSP研究团队
彭启琮教授、李玉柏教授、邵怀宗副教授、管庆副教授
3、宽带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室
团队1:宽带通信网研究组
李乐民院士、王晟教授、许都副教授、虞红芳副教授、徐世中副教授
研究方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技术、宽带通信网中的交换技术、宽带无线网络技术
团队2:网络行为学与网络安全课题组
胡光岷教授、姚兴苗副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行为学研究、网络安全研究
团队3:现代通信网技术及应用
周亮教授、张忠培教授、文红副教授
研究方向:编码技术、密码学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划分
1、光纤技术与光电子器件研究室
饶云江教授
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光电子器件
2、光通信技术研究室
邱昆教授、陈福深教授、许渤副教授、武保剑副教授、周东副教授
研究方向:、新型光通信理论与技术、光接入网技术、军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
通信团队介绍
1、移动通信研究团队
李少谦教授、唐友喜教授、刘皓副教授、唐万斌副教授、武刚副教授、何旭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面向信号处理方向,偏向程序、算法、仿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MIMO,OFDM等
2、通信信号处理与专用集成电路研究团队
胡剑浩教授、冯刚教授、凌翔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面向硬件,FPGA,芯片设计等
李兴明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通信网理论、网络的优化设计技术.、电信网络管理、高速信息传输技术
团队4:光互联网及移动信息网络研究中心
隆克平教授、阳小龙教授、邝育军副教授、彭云峰副教授
研究方向:光互联网络、移动信息网络
4、通信电路设计与信号处理研究室
团队1:多媒体通信团队
李晓峰教授、傅志中副教授、周宁副教授、张敏副教授
研究方向: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DSP技术
团队4:电子科技大学-飞思卡尔无线通信与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
李广军教授、林水生教授、阎波副教授
研究方向:通信信号处理及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与无线传感器网络、ASIC设计与IC设计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