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1.前朝后寝
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 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 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 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 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 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 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2.轴线对称
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 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繁琐细致,匠心独运,不但有 美感而且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可以称得上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布局设置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 形式不可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采用了诸 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 创造等。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 第二,花木种类繁多,布局有法。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她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各种 各样的建筑赋予 了江南园林无穷无尽的美。江南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些建筑里面可以学 习到一些精湛的工艺,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江南园林点滴,更加有意义。
墙大多白色,屋檐和房瓦等
门窗、柱和栏杆大多漆广漆。
淡灰色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工艺技术
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 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 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 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 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 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 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

提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不得不说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k㎡,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

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宫廷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勤政殿)为代表的宫廷区,包括勤政殿、二宫门两进院落等,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

占地0.96公顷,占全部面积的0.33%。

山前湖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占地255公顷,为全部面积的88%,是颐和园的主体。

前山即万寿山的南坡,东西长约1000m,南北最大进深,山顶相对水体平面高出60余米;前湖即昆明湖,南北长1930m,东西最宽处1600m,湖中布列一条长堤,三个大岛,三个小岛。

长堤“西堤”及其支堤将前湖划分为里湖、外湖、西北水域等三个面积不等的水域,“里湖”面积最大,约129公顷,“外湖”水面约74公顷。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顶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锁,气势磅礡。

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

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形态互异。

颐和园分析——精选推荐

颐和园分析——精选推荐

颐和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颐和园⼀、园区简介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位于北京城西北郊约10 km。

其中,以昆明湖为主的⽔⾯占全园总⾯积的3/4, 以万寿⼭为主的陆地占全园总⾯积的1/ 4。

全园有各种形式的古建筑3000余间,各种乔灌⽊10万多株。

园内有清如明镜的湖⽔,葱郁秀丽的⼭峦,⾦碧辉煌的宫殿,精巧别致的亭阁;规模庞⼤,⽓势宏伟,景⾊怡⼈,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讲求虽由⼈作,宛⾃天开的典范,也是举世罕见的古典园林珍品。

颐和园是现存最完整,也是造园艺术极⾼的⼀所⼤型古典皇家园林。

⼭⽔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因素之⼀,像颐和园这种⼤园当然更不例外,不使⽤写意的⼿法凿⼭造⽔,完全是⽤⾃然之⼭⽔。

⼆、历史回放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宫,前⾝为清漪园。

颐和园是三⼭五员园中最后兴建的⼀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积290公顷(4400亩),⽔⾯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带,已建起了四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这四座园林⾃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泊”成了⼀⽚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带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把两边的四个园⼦连成⼀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长达⼆⼗公⾥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遭⼋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颐和园重建⼏次虽然在某些局部上逊⾊于当年的清漪园,但总体上还是沿⽤了乾隆年间清漪园的规划与布局。

1:⾦明时期北京西北郊原有瓮⼭,为燕⼭余脉,⼭下有湖,称七⾥澧、⼤泊湖、瓮⼭泊、西湖。

⾦朝贞元元年(1153年)⾦主完颜亮在此设置⾦⼭⾏宫。

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需要,⽔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源,引昌平⽩浮村神⼭泉⽔及沿途流⽔注⼊湖中,使⽔势增⼤,成为保障宫廷⽤⽔和接济漕运的蓄⽔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罗⽒在瓮⼭前建圆静寺,后荒废。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文学家陈从周最爱写作的话题之一。

陈从周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他以颐和园为题材,写了许多描写此园林的文章,其中《颐和园》是他最有名的一篇。

《颐和园》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颐和园的美景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表达了陈从周对皇家园林的敬畏之心。

陈从周提到不同季节,颐和园的风景也不同,春天的园林里有芬芳的花瓣,夏天有碧绿葱翠的叶子,秋天满园金黄的果实,冬天则是白雪皑皑的一片。

此外,他还描写了颐和园里的石头廊柱、茶轩、书房等建筑,记录了园林中的建筑、场景,其中也特别提到了其中的许多石雕作品。

第二部分中,陈从周以自然植物为主题,描写颐和园里的花草树木,叙述了一种清新宜人、宁静典雅的感觉,表达了园林景色给他的感受,包括山水、湖泊、草坪、竹丛、芳草的香气、鸟儿的叫声等,他甚至描述了古柏树的生长,把古柏树的功能和形式做了细腻的表达,叙述让人无不体会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部分中,他描写了颐和园里猴子戏水的情景,他写道,猴子戏水之时,活泼欢快,如同一群孩子在游玩,极富童趣活力,令人忍俊不禁。

他还提到了园林里的鱼儿,清澈的湖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儿,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加宜人动人。

《颐和园》是陈从周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他在文章中把园林中的景物及其细微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他对颐和园整个环境的描摹颇为精确,可谓刻画细致,淋漓而自然。

他运用婉转优美的语言,把园林各个角落得以完整地呈现出来。

由此可见,陈从周在此次描写中,把颐和园描绘得既生动又贴近实际,有时也会想象出更多的丰富元素来补充设定,使得整体意境变得更加圆满完美。

除此之外,陈从周在其文章中也融入了许多历史文化知识,让读者可以在欣赏颐和园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色彩,把阅读带入另一个层面。

总之,《颐和园》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其中对颐和园的描绘既生动又细腻,令人流连忘返,有时也会加入历史文化知识,让读者有无限遐想。

巧设精境 读悟结合——人教版四年级《颐和园》教学精彩片段赏析

巧设精境 读悟结合——人教版四年级《颐和园》教学精彩片段赏析
写 法
精 妙 ,充 分 感 受 颐和 园景 色 的 优
美 ,取 得 了很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片段 一
欲 望
师 :进 了 大 门 , 你 们 想 去 哪
儿 玩 ?
巧 析 路 线 ,渗 透 游 记
巧 设 情 境 。 激 发 游 览
生 :长 廊 。
师 :颐和 固里 有这 么 多景点 ,
游 览路 线 的 四个 句 子 。)
前 世 界 上 规 模 最 大 、 保 存 最 完 整 、 画 :万 寿 山 )
文化价值 最 高的 皇謇 园林博 物馆 。
1 9 年 , 颐和 因 被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98
生 t佛 香 阁 。
师; ( 课件 出示表示作 者游览
师 :你 们 瞧 !这 就 是 — — 佛 香 路 线的 四个句子 。)同意 吗? 你们
情 境 ,让 学 生 在 浓 厚 的兴 趣 中 走 进 穿 全 文 ,使 整 堂课 轻 松 又 不 乏 严 的游览路线奠定 了基础 。整个教学
文本 赏读 、美读 、趣读 ,边读 边想 谨。】 象画面 ,抓关键词体会语言 文字的
片段二
环 节 简 洁 、扎 实 、高效 ,一 举 多
巧贴 版 画 .一 举 多 得 得 。 】 片段 三
殿 京西郊。 ( 音效 :汽车声 )瞧 !颐 这 个 “ ” 字 写 的 时 候 可 要 注 意 邓 老 师 先 请 学 生 读 书 找 出 四个 表 示
和 园到 啦 。 ( 件 :颐和 园大 门 ) 课
了 。这 一 笔 是 横 折 弯 ( 笔 描 红 ) 作 者游览路 线的甸子 ,这 四个句 子 红 ,
篇 游 记 。 大 家 通 过 预 习 。 对 颐 和 固

颐和园赏析

颐和园赏析

颐和园赏析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到了293公顷。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精美的建筑群,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颐和园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前半山区、后半山区和后山区。

前半山区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万寿山,这座人工山以其秀丽的山势和精致的建筑而闻名。

登上万寿山,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在山上还有众多的建筑,如佛香阁、长廊和宝塔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后半山区是颐和园的核心区域,也是最具特色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和园林景观,如十七孔桥、石舫、乐寿堂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乐寿堂,它是一座仿古建筑,内部陈设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乐寿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后山区是颐和园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具野趣的地方。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各种野生动植物。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同时也可以参观一些庙宇和古迹,如玉澜堂和步云桥。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它们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致的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除了建筑和景观外,颐和园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字画、瓷器和玉器等。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除了观赏和欣赏,游客还可以参与一些特色活动。

例如,可以在颐和园的湖泊中划船,欣赏湖光山色;可以在园内的广场上观看传统表演,如京剧和杂技等;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北京小吃和茶文化。

这些活动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和生活。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古代皇家园林,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瑰宝。

人教版小学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颐和园》课文原文及赏析《颐和园》课文原文: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

它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赏析:这篇课文以游览的顺序,详细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首先,文章通过对颐和园的位置和规模的介绍,让读者对颐和园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着,作者引领读者走进颐和园,通过描绘长廊的特色和画作的丰富多样,展示了颐和园的艺术魅力。

然后,作者引导读者来到万寿山下,通过描绘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展现了颐和园的建筑之美。

在登上万寿山后,作者以佛香阁为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颐和园的美景。

通过对昆明湖的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湖水的宁静和碧绿。

最后,作者以向东远眺的景象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深远的想象空间。

整篇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描写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独特魅力。

同时,文章也寓含了对祖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北京颐和园赏析

北京颐和园赏析

北京颐和园赏析北京颐和园赏析一、简介北京颐和园是一座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面积达到290公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一直备受赞誉。

因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极具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二、由来颐和园的建筑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中叶,当时的清朝皇帝雍正开始在这里修建一个名为“万园之园”的大型宫苑。

后来,该宫苑先后经过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光绪等多位皇帝的修缮和改建,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三、景点1. 昆明湖颐和园的核心景点“昆明湖”,是一个人工湖泊,由一系列的水渠和河道组成。

作为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昆明湖有许多精美的景观,如鹿鸣喷泉、龙亭、苏州街等。

游客可以在湖上划船,欣赏周围景色。

2. 万寿山位于颐和园中心,是颐和园的主峰。

从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园区,尽览风光。

登顶万寿山,可以看到蹬蹬山、畅春园、长廊等诸多景观。

3. 迎宾殿迎宾殿又称前殿,位于颐和园入口处。

它是颐和园主要的建筑之一,也是颐和园对外开放的建筑之一。

迎宾殿是一座典型的清水砖木结构,采用单檐歇山顶,它是作为夏季工作和接待外宾的地方而建造的。

目前,迎宾殿内设有展览厅,展示的是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4. 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宫殿群的中心建筑,也是颐和园皇家花园的核心。

它是以宣德殿为中心,建造的一座三层高的建筑。

乐寿堂的前门有一对大型铜狮子,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艺术品。

5. 万春园万春园是颐和园园内主要的花卉展示区,从四月到十月,每年都会有不同种类的花卉在这里展出。

园内种植的花卉主要有牡丹、菊花、玫瑰等品种,色彩斑斓,格外美丽。

四、赏析颐和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园林,更是一部人类文化艺术史。

这里汇聚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雕刻、园林石、画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精华。

颐和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中国园林建筑与造园艺术。

古典园林赏析 颐和园

古典园林赏析 颐和园
间造, 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由十七孔圈组成,长 150米,飞跨于东堤 和南湖岛之间,状如 长虹卧波。其造型兼 有北京卢沟桥,苏州 宝带桥的特点,桥上 石雕有神态各异的狮 子,大小共五百四十 四个,两桥头还有石 雕异兽,十分生动引 人。
长 廊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画廊,是中国廊建筑中最 大、最长、最负盛名的长廊。

唐 太 宗 说 过 , 皇 帝 如 船 , 老 百 姓 如 水 , 水
石舫
谢谢观赏!
制作人:张成 2010.9.13
古典园林赏析—颐和园
三组:李小龙、郭攀亚 王乔齐、张成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 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 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 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 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 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 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 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谐 趣 园
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仿江苏无锡慧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心园。嘉庆十六年(1811年) 重修。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改称今名。后毁于英法联军, 光绪时重修。为慈禧观荷垂钓之所。园中央为荷花池,环池有涵远堂,瞩 新楼,知春堂,澄爽斋等十三座楼台堂榭,并用百间迂回曲折的游廊相沟 通。室外廊边花木扶疏,竹影参差,山泉急湍,富有江南园林情趣。
湖装 小饰 息, 之精 处巧 。华
丽 , 为 慈 禧 夏 日 游 玩 光 赏 昆 明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一、简介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二、历史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

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

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

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

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

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

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

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

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

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步步高升,气派宏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

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葱郁、掩映”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欣赏长廊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交际,在交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

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

2、板书课题。

请你用心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

3、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 [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说感受 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

板书:()的颐和园 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颐和园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颐和园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颐和园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清代作者:王国维原文: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中兴年。

联翩方召升朝右,北门独对西平手。

因治楼船凿汉池,别营台沼追文囿。

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下水流清。

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河水号昆明。

昆明万寿佳山水,中间宫殿排云起。

拂水回廊千步深,冠山傑阁三层峙。

隥道盘行凌紫烟,上方宝殿放祈年。

更栽火树千发,不数名珠彻夜悬。

是时朝野多丰豫,年年三月迎銮驭。

长乐深严苦敝神,甘泉爽垲宜清暑。

高秋风日过重阳,佳节坤成启未央。

丹陛大陈三部伎,玉巵亲举万年觞。

嗣皇上寿称臣子,本朝家法严无比。

问膳曾无赐坐时,从游罕讲家人礼。

东平小女最承恩,远嫁归来奉紫宸。

卧起每偕荣寿主,丹青差喜缪夫人。

尊号珠联十六字,太官加豆依前制。

别启琼林贮羡余,更营玉府蒐珍异。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

但祝时平边塞静,千秋万岁未渠央。

五十年间天下母,后来无继前无偶。

却因清暇话平生,万事何堪重回首。

忆昔先皇幸朔方,属车恩幸故难量。

内批教写清舒馆,小印新镌同道堂。

一朝铸鼎降龙驭,后宫髯绝不能去。

北渚何堪帝子愁,南衙复遘丞卿怒。

手夷端肃反京师,永念冲人未有知。

为简儒臣严谕教,别求名族正宫闱。

可怜白日西南驶,一纪恩勤付流水。

甲观曾无世嫡孙,后宫并乏才人子。

提携犹子付黄图,劬苦还如同治初。

又见法宫冯玉几,更劳武帐坐珠襦。

国事中间几翻覆,近年最忆怀来辱。

草地间关短毂车,邮亭仓卒芜萎粥。

上相留都树大牙,东南诸将奉王家。

坐令佳气腾金阙,复道都人望翠华。

自古忠良能活国,于今母子仍玉食。

宗庙重闻钟鼓声,离宫不改池台色。

一自官家静摄频,含饴无异弄诸孙。

但看腰脚今犹健,莫道伤心迹已陈。

两宫一旦同绵惙,天柱偏先地维折。

高武子孙复几人,哀平国统仍三绝。

颐和园建筑特色

颐和园建筑特色

颐和园建筑特色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今天,让我们一同探索颐和园的建筑特色,领略这座园林的神秘之处。

1. 尊重自然的理念颐和园倡导的是尊重自然的理念,古人讲究园林设计要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而不是人为的修饰。

颐和园中的池塘、山石、树木等都是自然存在的,园中的建筑物也被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美感。

2. 庭院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颐和园的庭院与建筑的结合是其建筑特色的关键之一。

园中的宫殿、亭台楼阁、廊道等建筑物都紧密地与庭院相连,相得益彰。

游人在穿行于园中时,不仅能够欣赏到建筑物的独特风格,还能够感受到庭院的宁静和美丽,仿佛进入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卷。

3. 古代建筑的艺术精髓颐和园内的建筑物体现了古代建筑的艺术精髓,特别是泰庙、宜芸馆、寿康宫等建筑,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拱形门窗、琉璃瓦、金碧辉煌的装饰等元素,展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

这些建筑物的独特之处在于,即便经历了岁月的侵蚀,仍然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和魅力。

4. 水上建筑的独特魅力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中,水上建筑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园中的长廊、亭台等建筑物常常建在水上,其美妙之处在于建筑与水景的完美融合。

水面上的倒影和建筑物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游人可以在长廊上漫步,欣赏水中荷花的绽放,感受水景带来的宁静与愉悦。

5. 浓郁的文化内涵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

园中的建筑物大多以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为主题,例如八大美人和长廊中的彩绘故事等。

这些建筑物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在游览颐和园时,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园林景色,还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颐和园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园林,其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都是其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从建筑与庭院的完美结合到水上建筑的独特魅力,再到古代建筑的艺术精髓和浓郁的文化内涵,颐和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涵着许多形式美。

园林的美在于其意境美、不同的性格美、整体的构思与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以及独特的空间组织艺术手法。

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中,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四种美的存在形态巧妙的整合为一体,天人合一,是讲授美学的绝佳场所。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

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处处蕴涵着形式美的特性。

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

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入园后,看不到一点园林的景致,只见一座座华丽的宫殿有序排列,均衡对称。

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

绕过封闭对称的仁寿殿后,峰回路转,两三步间,一幅高阁、平湖、远山的壮丽图景呈现在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产生强烈对比。

颐和园的设计就处处体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匠心。

其中每一亭殿,下部都由挺拔、坚实的立柱支撑,以直线为主;而上部的房顶则由犬牙交错的飞檐组成,以曲线为主;殿宇轮廓多呈长方形,而中央顶部的穹窿藻井则为圆形,直曲、方圆巧妙统一。

就全园布局宏观来看,颐和园里的宫殿区中,用来朝见的“仁寿殿”是以东西向轴线为中心,而用来寝居的“乐寿堂”、“玉澜堂”等则改为南北向轴线布局,并紧贴湖面。

这同故宫所有宫殿一律南北向为轴的格局就有所不同,表现出统一中的变化,更能适应帝后休养避暑的需要。

《颐和园》片断赏析

《颐和园》片断赏析

《颐和园》片断赏析[教例]四年级《颐和园》小黑板出示下面两句话:“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刚才,通过朗读,我们明白了这两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静”与“绿”。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边说边擦去“滑”,换成“划”。

)(课堂上显现片刻沉默,学生们在摸索。

)生:我认为不行。

假如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我和妈妈在玄武湖划过船,我发觉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浪;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如此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

因此我认为不能改用“划”字。

(教师赞扬地点了点头,一时刻,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还有一个理由。

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明白,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专门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专门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如此的好处了。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

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

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专门光滑,那个地点应该用“滑”字。

生:老师,我想对前面同学的发言作一个总结。

这儿应该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写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

用“划”不但写不出“静”,反而破坏了“静”。

师:(将“划”还原成“滑”)同学们的发言都专门杰出!从一个“滑”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期望同学们在平常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词语,把作文写生动。

(学生再次朗读上面两句话。

)[评析]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亦是思维的训练过程。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有意设谬,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地摸索。

学生在联系上下文驳谬的过程中,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发散性也得到了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得。

不但如此,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

陈从周《颐和园》赏析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美丽的建筑,其中最杰出的就是颐和园。

它是一座宏伟精美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前身是明代时期朱元璋修建的万寿山庄。

明末清初清朝皇帝们改建和扩建了万寿山庄,形成了颐和园这一优美宫殿庭院。

颐和园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群,占地面积达290公顷,并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五星级(AAAAA)”文物保护单位,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了解清宫文化的绝佳去处。

颐和园的建筑多么精致美丽,是经历两百多年改建和增建造就的。

它位于北京西郊,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一波波翠绿茵茵,一池池明绿,一片片植被交织,与大自然完美融为一体,演绎着西湖八景的优美。

外观上,颐和园的五大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庭院,分别是乾清宫、御花园、养心殿、太清宫和马厩,每一处都有着不同的特色。

乾清宫的建筑采用了明清式建筑的风格,其四合院的构成复杂,彩绘华丽,窗户上的穹顶精巧古朴,传统的宫殿风格让人流连忘返;御花园是皇家花草种植和景观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景物错落有致,让人叹为观止;养心殿为了纪念闻一多,建有宏大的碑林,为他的功绩永存于史册;太清宫既体现了清宫皇家风范,又刻画了传统中国文化,两者相互融合,错落有致,让人着迷;马厩建筑示意了清宫的宏伟,它是清代皇家庆典活动的地点,展示的是皇帝的非凡待客之道。

此外,颐和园还有着诸多的艺术资源,包括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内部装饰艺术以及景观艺术等,每一处都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例如,乾清宫的牌坊是颐和园的象征,它集结传统汉字文化和清宫建筑文化,犹如一首浓墨重彩的诗篇,传递着皇帝高贵宏辉的大气;御花园中的园林以及湖水岸中的舞台和满树梨花,更是极具创意的艺术作品,那些精美的雕塑更是凸显出宫廷的高贵威严;太清宫的内部装饰也是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分布在殿堂、厅所等各处,恢宏堂皇,色彩斑斓,将明清宫廷文化得以延续。

总之,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展示出中国宫廷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巧妙地交融在一起,演绎出绚丽多彩的美景,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和艺术史。

颐和园景明楼对联赏析

颐和园景明楼对联赏析

颐和园景明楼对联赏析摘要:一、引言二、颐和园景明楼简介三、对联赏析四、对联背后的历史故事五、对联的艺术价值六、结论正文:【引言】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

园内的景明楼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建筑,其对联更是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本文将对颐和园景明楼的对联进行赏析,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艺术价值。

【颐和园景明楼简介】景明楼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南麓,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

楼内悬挂有一副对联,堪称园林一绝。

【对联赏析】对联为:上联:云锦翠峦蒸瑞气下联:霞光碧水映长春横批:景明楼此对联字迹端庄,气势磅礴,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上联以“云锦翠峦”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下联以“霞光碧水”寓意皇家园林的昌盛,横批“景明楼”则点明了建筑的主题。

整幅对联寓意着皇家园林的壮美景色和永恒的昌盛。

【对联背后的历史故事】据传,这副对联为乾隆皇帝亲自撰写。

当年,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深感江南美景与皇家园林的景色相得益彰,于是提笔创作了这副对联,以表达自己对美景的喜爱和对皇家园林的期许。

【对联的艺术价值】这副对联不仅寓意深刻,且书法造诣极高。

字迹飘逸、遒劲,给人以视觉享受。

同时,对联以典雅的语言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彰显了皇家园林的气派。

可以说,这副对联是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

【结论】颐和园景明楼的对联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对联,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皇家园林的辉煌景象,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颐和园匾额赏析

颐和园匾额赏析

颐和园匾额赏析颐和园德和园⼤戏楼匾额 德和园⼤戏楼宽17⽶,⾼21⽶,上下共分为三层,分别代表福、禄、寿。

最上层的匾额题⽈“慶演昌⾠”,中层匾额题⽈“承平豫泰”,下层匾额题⽈“歡臚榮曝”。

今天我先谈谈最下层的匾额:驩臚榮曝(简体字为:欢胪荣曝)。

 “驩臚榮曝”这四个字⽐较难懂。

⾸先,我们从构词法则来分析。

在“驩臚榮曝”⼀词中,“驩臚”和“榮曝”两词结构相同,都是偏正结构。

“驩”修饰“臚”,“榮”修饰“曝”。

我们先分析⼀下“驩臚”。

查《康熙字典》,可知“驩”字具有如下的意思。

第⼀,马名。

第⼆,马和乐貌。

第三,与歡同。

此处“驩”同“歡”。

臚”字是什么意思呢?《⽟篇》臚,陳也。

《廣韻》陳,序也。

《爾雅·釋⾔》臚,敘也。

《正韻》傳也。

总结起来,“臚”的意思包括:陈述、宣布、传、传语、陈列、罗列等。

特别注意的是,严格来说,只有当上级传语给下级时,才能⽤“臚”。

也就是"上传语告下为胪"。

在中国古代,机构有鸿胪寺、官职有鸿胪卿等。

因此,“驩臚”在此处的正确意思应该是:慈禧太后⾼兴地传话,钦点所演的戏⽬。

那么“荣曝(pù)”⼜指的是什么呢?这⾥⽤了⼀个典故,出⾃《列⼦.杨朱》篇。

原⽂如下: 昔者宋国有⽥夫,常⾐缊(yùn)幩(fén),仅以过冬。

暨春东作,⾃曝于⽇,不知天下之有⼴厦隩(yù)室,绵纩(kuàng)狐貉。

顾谓其妻⽈:”负⽇之暄,⼈莫知者。

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之富室告之⽈:“昔⼈有美戎菽,⽢枲(xǐ)茎芹萍⼦者,对乡豪称之。

乡豪取⽽尝之,蜇于⼝,惨于腹,众哂(shěn)⽽怨之,其⼈⼤惭。

⼦此类也。

” 故事讲的是⼀个贫穷的农夫很喜欢在春天⾥通过晒太阳来取暖,并且以为别的⼈不知道这条⽣活经验,于是准备将这条经验奉献给宋国的国君。

故事在表现农夫愚昧⽆知的同时,也彰显了他对国君的爱戴之情。

后来,⼈们就⽤“献曝”这个典故作为贡献物品或者建议的⾃谦之词。

园林赏析颐和园

园林赏析颐和园

主要景点——万寿山
后湖癿河道蜿蜒亍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癿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不宫墙癿局 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幵不南岸癿真山脉绚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癿地貌。 河道癿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泌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 出色癿幽静水景。 后山癿景观不前山迥然丌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癿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 幽邃。除中部癿佛寺“须弥灵境”外,廸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不周围环境组成 精致癿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 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廸癿“买卖街”遗址。 后山癿廸筑除谐趣园呾霁清轩亍光绪时完整重廸之外,其余都残缺丌全,叧能凭借断垣 颓壁依秲辨认当年癿觃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廸成癿一座园中园。全 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癿厅、堂、楼、榭、亭、轩等廸筑,曲 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亍 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癿诗情画意。

主要景点——长廊
• 长廊位亍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 ,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 亭,全长728米,兯273间,是中国园林 中最长癿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 最长癿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纨录” 。廊上癿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兯有图 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 鸟鱼虫、人物典敀等。画中癿人物画均 取材亍中国古典名著。
主要景点——佛香阁
佛香阁位亍在万寿山前山中央 部位癿山腰,廸筑在一个高21 米癿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 三层四重檐癿廸筑;阁高41米 ,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 ,结构复杂 佛香阁为古典廸筑 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 )被英泋联军烧毁后,光绪十 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 子重廸,光绪二十年(1894年 )竣工,是颐呾园里最大癿工 秳。阁内供奉着“接引佛”, 供皇室在此烧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颐和园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位于玉泉山静明园与圆明园之间。

这里原有一座平地突起的瓮山,山前的水面原称“瓮山泊”,这块山水园林宝地元朝时就得到开发了。

清漪园始建于1750 年,以瓮山与水泊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进行改造和规划。

酷爱山水园林的乾隆曾六下江南,每次都到杭州,可见他对西湖的钟爱。

改造过程中,将水泊扩大挖深,并用挖出的泥土增大瓮山的山体,进一步形成了山临水、水抱山的背山面水形式;仿照西湖苏堤在西水域留出一道南北向的长堤,加上斜出的支堤,将湖面水域一分为三。

同时又在山北挖凿溪河,使之与山前湖水相连,形成山嵌水抱的地貌。

改造后的瓮山称“万寿山”,山前之湖称“昆明湖”。

从清漪园的布局可以明显看出,万寿山与昆明湖的相互关系、昆明湖水域的划分乃至形状、湖中西堤的位置及走向都与杭州西湖十分相像。

园中景点大多依傍万寿山和昆明湖而建。

万寿山南麓,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溢彩流光,巍峨高耸的佛香阁统领全园。

登临佛香阁远眺,昆明湖碧波荡漾,蜿蜒迤逦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十七孔桥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

湖畔岸边,还造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景点建筑。

万寿山北麓,仿西藏寺庙建造的四大部洲建筑群雄伟庄严。

山脚湖水随山型地貌演变为一条舒缓宁静的河流,顺地势而开合。

两岸树木郁郁葱葱,雕梁画栋时隐时现,后溪河中游的买卖街建筑错落有致。

沿河东游至水尽处,忽闻溪流淙淙,不觉已经来到了精致典雅的谐趣园。

清漪园内可分为宫廷区、前山前湖区与后山后湖区三部分景区,总面积290 公顷,其中水面即占据了四分之三。

宫廷区清漪园与畅春园和圆明园一样都属于离宫型的皇家园林,为适应皇帝听政的需要,都专有一个宫廷区域,而且都处于园林的主要入口位置。

清漪园的宫廷区在全园东北部,地处万寿山东南角下,西临昆明湖,东宫门为主要大门。

宫廷区之所以选择在这个位置,是因为此处距离圆明园最近,便于帝王来往于两园之间,而且北靠万寿山,西临昆明湖,紧邻山水游览区,符合前朝后苑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清晏舫是借用西洋火轮外形的园林船景东宫门位于宫廷区的正前方,连同门前的广场、影壁、牌楼,显示出皇家建筑的气魄。

进东宫门迎面就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仁寿殿群体,由仁寿门、大殿及左右配殿组成。

仁寿殿是皇帝在园中上朝听政的场所,殿内设有御座,殿前还列有麒麟、铜香炉和水缸等摆设,颇有几分宫殿的威仪;但是这里毕竟是离宫园林中的宫廷,所以在大殿前的院落中还是种植了松、柏、海棠等花果树木,设立了栽种牡丹花的国花台,摆设着供观赏的湖石,布置成园林庭院。

万寿山上的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仁寿殿周围有宜芸馆、玉澜堂、乐寿堂等几组四合院建筑,是帝王的居住地,在宫廷区内属于后寝部分。

前山前湖区这个景区包括万寿山山脊以南和山前整个昆明湖区域,是清漪园最主要的风景区,面积占全园的88%,又可以分为前山与前湖两部分。

万寿山东西长1000米,山脊高60米,前山部分山势相对较陡,它面朝南方,前临昆明湖,有广阔的视野,所以成了园内主要风景建筑的集中。

园内最主要的建筑是庆祝皇太后寿辰的大报恩延寿寺,安置在万寿山前山的中央部位。

这组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佛香阁、众香界牌楼、智慧海殿等组成,从临湖的山脚,依着山势,一直排到山脊,南北呈一条纵向的中轴线。

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重建时,将南半部分改建为朝会用的排云殿建筑群,但其占据的中轴位置并没有改变。

在这条轴线的东、西两侧还有转轮藏、慈福楼和宝云阁、罗汉堂两组建筑群构成的左右两条次轴线。

这样,由这三条主次轴线组成的庞大建筑群耸立于万寿山前的中央,高踞台座上的佛香阁和山脊上的智慧海重点突出,成为这组建筑群的主体。

排云殿、佛香阁都是黄、绿琉璃瓦顶,梁枋上施满彩画,红柱红门窗,色彩鲜艳,形象华丽。

牌楼与智慧海更是通身用彩色琉璃装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在这组建筑群的东西两侧还散布着十多处不同的景点建筑。

东面山脊的湖山是西望玉泉山及西山借景的极佳观景点;东面山脊的景福阁则是俯瞰昆明湖景的好去处;西侧山腰上的“画中游”不但可尽览湖山美景的楼阁,而且还以其华丽形象成为前山西侧的重点景观;东侧山脚下的乐寿堂,临水的水木自清与两旁的粉白花墙以及它们在湖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处极富江南情调的景观。

这些散置的景点,在满山常青的松柏树木衬托下,或隐或显,将前山装点得明艳动人。

更为出色的是在万寿山的脚下自东向西的那条长廊,它全长728 米,梁枋上全部用彩画装饰,彩画中绘制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等古典小说中的故事场面和各种动、植物形象,近千幅的彩绘画面几乎无一雷同。

漫步于长廊中,远眺廊外一片湖光山色,玉泉山、西山烟雨迷蒙;近观龙王庙、十七孔桥飘浮水面,还可见万寿山脚下四合院的门头花墙,山腰上的佛香阁、智慧海;廊里更可观赏那满绘于梁枋间的历史画卷。

长廊将远近景观联成一幅山水长卷,既可以防雨、遮阳,更是一条出色的游廊、绚丽的画廊。

昆明湖东西最宽处1600 米,南北长近2000 米,提供了从东往西和从南往北的纵深景观距离,在客观上保证了宫廷区和万寿山这两个最主要观景区的景观效果。

昆明湖采用一池三山的布局,三山中最重要的当属南湖岛,岛上有一座龙王庙叫“广润祠”,岛东有十七孔桥和东岸相连,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

石桥东端还建有一座体量庞大的八角形重檐屋顶的廓如亭。

这一岛一桥一亭组成的一幅横向画面是昆明湖中最主要的景观。

同时岛上的涵虚堂二层楼阁突出于岛的北面,与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隔水相望,互为对景。

伫立阁上,可观赏万寿山全貌,向西更可遥望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玉峰塔影。

另外两个岛屿上分别建有楼阁和殿堂,既是西边水域的主要景点,又是观赏远近山水景观的好去处。

昆明湖的西堤是完全模仿杭州西湖苏堤建造的,其位置和走向都与苏堤相仿,堤上也建造了六座桥,不过这些桥除了一座圆形石拱桥外,其他几座桥上都加了形象各异的亭子而成为亭桥,仿佛一粒粒珍珠镶嵌在长堤上。

远眺万寿山、昆明湖。

后山后湖区清漪园改建时主要扩大的是山前的水泊部分,而山后差不多只是在山脚处围以院墙,限制了园林在北面的发展。

但是就在山后这狭长的地段中,造园者精心构思与经营,仍然创造出一处别具特色的景区。

后山后湖景区最主要的标志是后溪河,这是一条位于万寿山北麓,从西向东挖掘出来的溪河,挖出的土方堆筑成土山,与万寿山形成两山夹一河的格局。

由于地势的限制,溪河的河道当然不可能太宽,在这东西长达1000米的狭长河道上,造园者有意识地将它们作了宽窄相间的处理,窄处不过10 余米,宽处有70 多米,形成了一个小小湖面,并且还借北侧的山势与之相配合,河道宽处山势低缓,河道窄处山势高峻。

舟行河上,由西往东,左右两山夹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水面忽窄忽宽,一路蜿蜒而行,时而轩榭亭台伸临水边,时而殿宇楼阁隐现山腰,浓绿的松柏,橙红的栾枫,景色清幽而绮丽。

雕梁画栋的长廊更有特色的是在溪河的中段有一段仿照苏州、南京等地河边市肆建造的买卖街。

进入这段长约270 米的河街,只见两岸店铺鳞次栉比,各商家招幌迎风飘动,每遇皇帝出游,则令宫中太监临时扮作店员与顾客,一时间人群熙攘,好像到了江南水乡的闹市。

后山的山势平缓,同前山一样建有十多处建筑群。

其中最主要的是居于后山中心位置的须弥灵境寺庙,这是离宫型皇家园林中最大的佛寺建筑,既满足了皇帝礼佛的需要,也起到了团结藏、蒙等少数民族的作用。

寺庙前半部包括牌楼、广场、大雄宝殿、配殿等,后半部仿照西藏著名古庙桑耶寺的形制建成的庞大的宗教建筑群,高高的大红台,富有特征的日、月殿与喇嘛嗒,形象鲜明,处于后山中轴线上。

修复后的买卖街须弥灵境喇嘛庙在须弥灵境建筑群的两边,还有十多处大大小小的建筑群。

在这些建筑之间,有一条处于半山腰的山间道路贯穿东西,山道曲曲折折,两旁古松林立。

众多的建筑群有的邻近路边,有的隐于山林深处,以林间小径与道路相联。

如果把前山前湖与后山后湖两个景区的景观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到,前者的景观是广阔的、开放的,后者则是幽静的、内敛的——站在佛香阁的平台上,前面一片湖光水景,连接着无边无际的田野;左右则一边是林木葱郁的园林区,一边是玉泉塔和雾霭中的西山远景;视野辽阔,环境开朗。

前山上无论是中央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还是两侧的“画中游”与乐寿堂、夕佳楼都建于山前、湖滨,建筑体前都有广阔的空间供人观赏。

而后山后湖却不同,溪河蜿蜒于两山夹峙之间,山道穿行于林木丛中,众多的建筑群大多隐没于林木茂密的山凹中,不论是山区、溪河的大环境,还是建筑群的小环境都趋于清幽与深邃,与前山前湖区在视觉与意趣上形成了的强烈反差。

精致、紧凑的谐趣园全景在万寿山东北的山脚下有一座小园林,这是一座仿照无锡寄畅园建造的相对独立的园中之园。

乾隆在第一次下江南巡视时,对寄畅园的园林艺术赞不绝口,并命画师将园景摹画成图带回北京,于是在建造清漪园时选择了这块幽僻的角落仿建成惠山园,后改称“谐趣园”。

谐趣园与寄畅园一样,也以水池为布局中心,在水池的一边集中人工的石堆山景,另一边则以建筑为主,共同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园林小环境。

园中心的水池与寄畅园水面面积差不多,水池一角是仿寄畅园“知鱼槛”而建的“知鱼桥”,它横跨水上,造成小水湾,与寄畅园池中的七星桥手法及位置都相同。

在谐趣园北岸,将后溪河水引到石造假山上,利用水位落差造成逐层叠落的玉琴峡流泉,取得了与寄畅园八音涧相同的音响效果和视觉形象。

现在的涵远堂为后来加建的,如今在涵远堂东北面假山环绕的“寻诗径”还保持了原来石山幽径的意境。

万寿山南北两侧建筑群谐趣园的亭、榭、廊等园林建筑形式多而不雷同。

亭有方亭、圆亭、重檐亭、凌水驾空的长亭等,廊有空廊、随墙廊、折廊、弧形廊、水廊等,尽管采用的是北方宫苑式建筑形制,但却避免了皇家建筑那种凝重感,显得比较轻巧,在山水植物配置下组成了一个颇具江南园林气息的环境。

这些建筑全部以廊相联,组成一条环池而行的游览路线,人行其中,左顾右盼,通过亭榭廊间,以梁柱为景框,可以观赏到景色各异的画面。

4月初春,沿池的绿柳新芽轻抚水面,7月仲夏,满塘莲荷盛开,园内景色就更迷人了。

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最后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它既将天然山水与人工胜景共冶一炉,又兼具皇家园林的宏伟与江南园林的精致,在园林整体规划、构思、创意,以及景点的丰富多彩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显示了清朝园林建设的高度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