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PDF.pdf
(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doc
附件1
说明:1.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教材厅函[2017]6号)要求: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要求: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3.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4.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有关要求,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完成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附件3
说明:1.普通高中2017级、2018级学生执行上表,2019级学生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
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指导意见(试行)(讨论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
现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请各学校参照执行。
一、课程目标1.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2.以学校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确定学校课程的基本内容,使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时代发展同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结构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与其它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学校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五个领域:1.民族文化领域。
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为了确保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山东省教育厅制定了课程安排计划表。
该计划表详细规定了各年级每周的课程数、每天的上课时间、节假日安排等。
课程安排计划表规定了各年级每周的课程数。
根据规定,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周总课程数为26节,其中语文10节、数学8节、外语4节、科学2节、体育2节。
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周总课程数为30节,其中语文10节、数学10节、外语6节、物理3节、化学3节、体育4节。
每天的上课时间也有明确规定。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每天上课时间为上午8:00-11:30,下午1:30-4:30;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每天上课时间为上午7:30-11:30,下午1:30-5:00。
课程安排计划表还规定了节假日安排。
每年法定节假日共11天,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另外,每年寒暑假各两周,寒假为1月20日至2月20日,暑假为7月1日至8月1日。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安排计划表执行,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各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为了提高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计划表旨在规划并实施一系列的课程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广东省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
推动教育公平: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减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第一章:学校课程设置1.1 小学阶段课程设置1.2 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第二章:小学课程安排2.1 小学一年级课程安排2.2 小学二年级课程安排2.3 小学三年级课程安排2.4 小学四年级课程安排2.5 小学五年级课程安排2.6 小学六年级课程安排第三章:初中课程安排3.1 初中七年级课程安排3.2 初中八年级课程安排3.3 初中九年级课程安排第四章:选修课程设置4.1 小学选修课程设置4.2 初中选修课程设置第五章:课程衔接与转换5.1 小学至初中衔接课程设置5.2 初中至高中衔接课程设置第六章:课程安排实施细则6.1 课程周学时安排6.2 课程教材使用规定6.3 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第七章: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7.1 课程质量监控机制7.2 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第八章:附件8.2 部分课程教材8.3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注释:1.小学阶段: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部分,包括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
2.初中阶段: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部分,包括初中七年级到初中九年级。
3.课程衔接与转换:指小学和初中之间,初中和高中之间课程的衔接与过渡安排。
4.课程周学时安排:指每个学科每周的学时分配情况。
5.课程教材使用规定:指对于每个学科所使用教材的规定和要求。
6.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指对于每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规定和要求。
7.课程质量监控机制:指对于课程质量监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8.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指对于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的具体规定。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2:部分课程教材附件3: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义务教育:指国家对所有公民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阶段课程设置:指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对课程进行设置和安排。
●选修课程: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的非必修课程。
●衔接课程:指不同阶段之间的课程连接和过渡安排,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字【2012】号各市教育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施已经十年,在我厅200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鲁基教字【2002】19号)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我厅根据我省基础教育实际,对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制订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请认真贯彻实施。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附件1: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附件1: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每学年按35周计;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设为两周,正常授课时数按33周计;3.表格内各门课程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试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总课时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一、本次课程设置调整遵循的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性。
2.均衡课程设置。
3.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4.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二、本次课程设置调整情况依据及说明调整依据: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中关于课程门类及所占课时数的比例。
2. 我厅关于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
3. 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鲁基教字【2002】19号)文件。
4. 周总课时数与九年一贯课程设置的总课时数所占比例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
调整说明:1.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由原来的3课时均调整为2课时。
周课时数由原来的22课时调整为20课时,所占九年课程比例由原来的8.0%调整为7.3%,符合国家7~9%的比例要求。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1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该学年按33周计算上课时间)。
3.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4.地方与学校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包括国家要求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
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
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2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
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2020年整理).pptx
选修Ⅰ:在美术表现系列或者选修Ⅰ中选 0-5 个模块。选修Ⅱ:其他模块
体育与健康 必修 12 个模块,选修Ⅰ:除必修之外选修 0-18 模块;选修Ⅱ:其他模块
综 考察探究 包含研究性学习活动、研学旅行、野外考察等,至少完成 2 个课题(或项目)
合 活动
实 社会服务 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为主,三年不少于 25 个工作日
践 活动
活 职业体验 其中,军训 1 学分;职业行业体验 3 学分,合并到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中一并实施
学海无 涯
动 活动
党团教育
活动
1 学分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学分,占用选修Ⅱ学分,高一、高二每周 1 课时;学生发展指导 4 学 分,其中占用综合实践活动 3 学分,占用选修Ⅱ1 学分,高一、高二每周 1 课时。 学校可利用选修Ⅱ学分,开设不少于 9 学分的校本课程。
历史与 /
历史与 社会
/ //
// 3 3 3 9 9
3.2%
社会 历史 / / / / / / 2 2 2 6
10 3.6% 地理 / / / / / / 2 2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 科学 1 1 2 2 2 2 4 6 5 25 25 8.9%
学
生物 / / / / / / 3 3 / 6
物理 / / / / / / 化学 / / / / / /
/ 2 3 5 14 / /33
8.6%
语文
8 8 7 7 6 6 5 4 5 56 56 20%
数学
4 4 4 4 5 5 4 4 5 39 39 13.9%
外语
/ / 2 2 3 3 4 4 4 22 22 7.9%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doc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该学年按33周计算上课时间)。
3.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4.地方与学校课程(含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包括国家要求开设的信息技术课课时。
1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
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
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
说明:1.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教材厅函[2017]6号)要求: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要求: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3.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4.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有关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完成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附件:1.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六三学制)
2.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
附件1
附件2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必修课程课时安排。
2(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pptx
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 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 36 周计算,约为 1600 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
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 18 或 36 课时。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
山东省义务教育段课程设置方案
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课程
小学
初中
占九年课时
周总课时(节)
一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计比例(%
品德与生活
33
6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3
3
2
8
22
2
2
2
2
8
7.9%
历史 历史与社会
地理Βιβλιοθήκη 2223
2
6 11
5
4.0%
科学
2
2
2
6
生物
3
3
1
7
科学
物理 化学
教师开发的学校课程方案应经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过,或委托其它学校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通 过,并报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六、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要将本校开发的学校课程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择;并在学生选择的基础 上,确定学校课程的设置。学校课程设置的课时总量一般不要超过地方课程。
七、关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撤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地方课程进行评价,淘汰不受学生和学 校欢迎的地方课程。学校也要对学校课程定期进行评价,取消不受学生欢迎的学校课程。
课程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工作的通知_(潍教明电[2009]96号)
潍坊市发电发电单位:潍坊市教育局签批盖章:张国华等级:·明电潍教明电[2009]96号潍机发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有关直属单位、学校:为深入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山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的通知》(鲁教基字[2002]19号)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08]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从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学起,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执行共 6 页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课程安排(见附件1),此前市教育局《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的通知》(潍教字[2008]24号)不再执行。
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和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组织教育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二、义务教育学校如实行大小课时制(大课时每节课40分钟,小课时每节课30分钟,每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可按《潍坊市义务教育学校课时安排表》(见附件2)执行。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除“信息技术”外的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中除“必修地方课程”外的课时可合并使用。
小学可每周一个下午3课时连排、初中可2课时连排,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使用。
四、按要求积极认真地开好必修地方课程。
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要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公布潍坊市2009至2010学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及学前教育用书选用结果的通知》(潍教办字[2009]61号)精神,配好师资,开好课程,上足课时,用好教材,切实保证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等4门必修地方课程的实施(必修地方课程的设置内容及课时要求见附件3)。
五、各中小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并以选修课形式尽可能多地开设学校课程,努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选择需求,大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鲁教基字[2003]12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各大企业教育处:现将《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二〇〇三年七月四日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规定,指导学校认真设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现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和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总数。
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范围。
我省的地方课程设置民族文化、社会探究、自然探究三个领域,每个领域下分设若干个课程科目,每个课程科目一般为18或36课时。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科目,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作为学校课程单独安排,也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安排。
三、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地方课程科目方案,组织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学习指导书的审定,下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目录》,负责编制《山东省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地方课程时参考。
四、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从《地方课程选用指南》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
学校也可以把省定的地方课程科目作为学校课程的资源库,从中选择部分课程作为学校课程。
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予以指导,但不要规定学校必须选择的课程。
(2020年整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pptx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 素 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 基本 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 全面发 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 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 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 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 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 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1-2 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 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 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 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 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 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
山东省小学课程课时设置表(全面完整版)
山东省小学课程课时设置表(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山东省小学课程课时设置表(五四分段)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足课时(详见下表《山东省小学课程设置表》)。
不随意增减周课时数。
山东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设置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__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2~3mL即可中毒,30~50mL可致死;吸入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
A.汽油B.苯C.四氯化碳D.正己烷2、普通凿井法是在稳定或__的地层中采用钻眼爆破或其他常规手段凿井的方法。
A.含水较少B.含水较高C.砂石D.粉性土3、__主要由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热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生产性热源造成,热带地区或夏季漏填作业,也是造成高温作业的原因之一。
A.噪声污染B.高温作业C.化学污染D.光污4、__是应用最广泛的非定型设备。
A.换热器B.精馏设备C.反应器D.搅拌器5、基于头脑风暴原理发展起来的安全评价方法是__。
A.安全检查表法B.故障假设分析方法C.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D.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6、__足以一个单位工程或一个交工的系统工程为对象而编制的。
A.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B.施工组织总设计C.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变压器运行时上层油温一般不应超过__。
A.90℃B.85℃C.80℃D.75℃8、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地方政府领导人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法__。
A.给予民事制裁B.给予行政处分C.承担赔偿责任D.追究经济责任9、__应当在劳动就业上给予特殊的保护。
A.女工和来成年B.有残疾的职工C.女工怀孕期间D.未成年工和有特殊情况的工人10、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__的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鲁教基字〔2002〕19号
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各大企业教育处:
现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转发给你们。
根据我省实验区的实际,我厅对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做了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请认真贯彻实施。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各实验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附件: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
书山有路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9年级授课时数为33周);
3、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
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制定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提供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
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
1.表1为义务教育(1-9年级)课程设置,表2为对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的要求,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
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并报教育部备案。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3.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些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5.小学阶段的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综合或分科课程,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
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以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的课程中。
7.1-6年级设体育课,7-9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9年级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8.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