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陶》课件
论原始社会各时期各地域彩陶纹样PPT课件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经由初级阶段 的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 发展 到比较成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再到原始 文化彩陶衰落,前后经历了四千多年的 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彩陶纹 饰随社会原始形态和原始人类审美意识 发展,由最初的在器物口沿涂抹一道简 单的黑色或红色宽带纹, 到出现由直线和 折线为主的三角形纹或环折纹,继而出现 了较为写实的动物或人物图像。总体看 来,彩陶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 单纯到丰富, 由简练趋向繁琐的漫长过程。 而与此同时中国彩陶纹样有着一定程度 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 这是人类艺术渊源 流传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第4页/共9页
0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彩陶
旋涡纹彩陶
舞蹈纹彩陶
彩陶双连杯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距今约4600多年,由庙底沟型发展分化而来。半坡 型与庙底沟型彩陶多以敞口盆、钵为主,而马家窑型陶器则多是小口的壶、罐。其装饰多用同心圆 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效果,装饰花纹多用玄纹、波浪纹、同心圈纹、 网格纹、点纹、旋涡纹等。马家窑型装饰大多都布满器体,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一大特点, 配以外部的旋涡纹,产生流畅、旋动的感觉,是马家窑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罐的肩部描绘的那 种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旋涡纹使我们仿佛看见当时黄河水流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彩 陶的作者从奔流不息的河水中获得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并给以物质的体现,变为艺术的形象,因此特别 富有感染力。
第5页/共9页
马家窑型彩陶又一杰作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盆中装饰有三组舞蹈人物,每组五人, 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部有辫子,每人后部都有一尾状装饰,围成一圈,翩翩起舞。每组人物的两端以 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 还有倾斜叶片纹装饰。我们透过这些抽象化的图案,可以想象出原始时期,虽然 生产力低下,但是氏族社会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生产生活都很愉悦的社会状况。
第20课 中国彩陶(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20课中国彩陶(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彩陶的装饰纹样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彩陶艺术的欣赏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艺术特点,掌握彩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运用彩陶的装饰纹样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彩陶装饰纹样的设计与应用,培养学生对彩陶艺术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中国彩陶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彩陶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基本概念与历史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彩陶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彩陶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彩陶的发展历程。
3. 艺术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彩陶的图片,总结彩陶的艺术特点,如造型、装饰纹样等。
(2)学生讨论彩陶艺术特点的形成原因,如制作工艺、审美观念等。
4. 制作方法与步骤(1)教师示范彩陶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如制陶、绘制、烧制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彩陶制作,掌握基本制作技巧。
5. 创作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彩陶的装饰纹样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独特的彩陶作品。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彩陶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从创意、造型、装饰纹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彩陶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彩陶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国陶瓷文化》课件
烧制技术
烧成温度
根据不同陶瓷种类和用途,控制 烧成温度在800℃-1300℃之间,
确保陶瓷的硬度和稳定性。
烧成气氛
根据需要,调节烧成气氛,如氧化 气氛、还原气氛等,以获得不同的 陶瓷效果。
烧成时间
控制烧成时间,确保陶瓷充分烧结 ,避免出现裂纹、变形等问题。
装饰技术
彩绘装饰
利用彩绘技术,在陶瓷表面绘制各种 图案和花纹,增加艺术美感。
文化价值挖掘
深入研究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提升对陶瓷文化的 认识和认同感。
保护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仿冒和侵权行为,维护陶瓷产业的合法权 益。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装饰美
总结词
中国陶瓷的装饰美是其重要特色之一,通过各种装饰手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 特色。
详细描述
中国陶瓷的装饰美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纹样和图案上。如青花瓷的蓝白相间、五彩瓷的 艳丽夺目、粉彩瓷的温婉柔美等,这些装饰手法都充分展现了中国陶瓷的装饰美。此外 ,陶瓷上的图案和纹样也富含文化内涵,如吉祥图案、山水风光、花鸟鱼虫等,都体现
中国陶瓷的国际影响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如欧洲的“中国热”和日本的“陶艺革命”。
中国陶瓷的工艺技术、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等也对其他国家 的陶瓷发展产生了影响,如韩国、越南、泰国等国家的陶瓷 艺术都受到中国陶瓷的影响。
PART 06
中国陶瓷的未来发展
REPORTING
彩瓷
总结词
彩瓷是指在白瓷的基础上施以彩绘,再进行烧制的陶瓷艺术品。
详细描述
彩瓷以其色彩丰富、图案精美而著称。常见的彩瓷有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等。彩瓷的起源可追 溯至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器,但真正意义上的彩瓷是在元代景德镇发展起来的。彩瓷融合了绘画 、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国彩陶 详案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
中国彩陶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陶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彩陶艺术的美感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
3. 通过探究彩陶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彩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彩陶的特点及艺术价值3. 彩陶的制作工艺及流程4. 彩陶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5. 彩陶鉴赏及实践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彩陶的起源、发展、特点、制作工艺及鉴赏。
2. 教学难点:彩陶的制作工艺及实践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彩陶的起源、发展、特点及艺术价值。
2. 演示法:展示彩陶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彩陶,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彩陶制作的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彩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彩陶的特点、艺术价值及制作工艺。
3. 展示:展示彩陶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实践:分组进行彩陶制作,教师现场指导。
5. 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感悟。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彩陶起源、发展、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彩陶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3. 学生参与彩陶制作实践的情况及作品完成质量。
4.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心得和感悟的充分性和深度。
七、教学资源:1. 彩陶实物或高清晰度图片。
2. 彩陶制作工具和材料(如泥板、釉料、画笔等)。
3. 相关文献资料、教科书或教育软件。
4. 投影仪、白板、绘图板等展示设备。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应设置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 桌椅布局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作品。
3. 确保通风和光照充足,以便于学生舒适地学习和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彩陶的起源和发展、艺术特点。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陶瓷篇
1
前言
一、什么是美术 二、什么是工艺美术 三、工艺美术的门类
2
第一章 原始陶器
——陶器的起源 背景分析 中国美术的历史源头——史前社会 旧石器时代 已经有意识的装饰自己,表达原始的思维活动
新石器时期 史前美术清晰印象的主要来源
3
要了解造型艺术历史, 就必须研究打制石器 的造型和发展。旧石 器时代早期的先人们 还是从实用生产的要 求出发,对造型样式 有了一定的认识,初 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 艺术。
33
商后期白陶雷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盛水器
殷 人 尚 白 , 白 色 在 商 代 礼 制 中 地 位 较 高
34
商代几何纹白陶瓿
35
原始青瓷鸟盖罐(西周)
所谓“原始青 瓷”,因当时制 瓷处于初创阶段, 产品还带有原始 性故名。在制作 上虽已用高岭土 为胎,但胎泥不 纯,淘洗不精, 施釉不匀,造型 纹饰单一,存在 诸多缺陷,看上 去古朴而又不精, 原始状特明显。
在南方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是後 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北方釉陶——铅釉——软釉 南方釉陶——青釉——硬釉
63
第四节 制瓷技术的成熟
东汉时,完成了由原始瓷向成熟瓷器的过渡,出现 了真正的瓷器。所谓瓷器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 件: 1、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 2、在1300或以上的温度烧成。 3、在器物胎体上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7
陶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位置,是原
始时期的主要标志。因为它的出现,标明了新石器
时代的开始,是人类生产能力的一大进步。
8
第一节、彩陶 一、制作方法
将陶土过滤清洗,加以细砂与石粉末.因陶土含 铁,烧成后呈黄色或红色,再涂上天然的原料, 最后把表面呀磨亮.
三年级美术上册18中国彩陶课件浙美版(2)
当时的文面习俗。眼 特的装束,大概是在
睛细而平直,鼻梁挺 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
直,神态安详,嘴旁 化妆形象,而稍有变
分置两个变形鱼纹, 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
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 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 条小鱼,构成形象奇
表人格化的独立神 灵——鱼神,表达出
特的人鱼合体,表现 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
出丰富的想像力,人 的主题。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 韶文化遗物。
于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西安 市半坡村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历 史收藏馆。高16.5厘米,口径 39.8厘米。人面鱼纹彩陶盆,是 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 的结晶。
相关资料 人面鱼纹彩陶是新
石器时代陶器珍品。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
图腾崇拜:古代半坡 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 有鱼纹和网纹图案,
马家窑类型彩陶,根据时间先后或黑白彩作画。器 形以壶、罐最为常见。花纹以水波纹用得最多,常 变幻不同的形象,活泼新颖,律动感很强,在这其 它文化的彩陶中是罕见的。此外,还有网纹,圆点 纹,曲线纹,宽带纹,同心圆波纹,叶纹,飞鸟, 变形蛙纹等多种纹饰。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 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
I.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 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 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 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 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 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 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 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 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 图腾崇拜的主题。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有一件舞蹈人物 彩陶盆,其内沿画着一圈3组、每组5个人手挽手跳舞的 情景,5个相同的人物形象和朝向的统一,表现了舞蹈的 整齐节奏,透露出欢快热烈的气氛。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 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 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 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每组 人物之间和人物脚下的各种线条变化自然,富有抒情的意 念。
中国陶瓷ppt课件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艺术
总结词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
详细描述
唐宋时期,中国陶瓷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唐三彩、青瓷、白瓷等品种丰富,工艺精湛。宋代 则以汝窑、官窑、哥窑等名窑为代表,追求釉色之美。元明清时期,陶瓷发展更加多元化,如元代的 青花瓷、明清时期的五彩瓷和珐琅彩等。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艺术
近现代陶瓷的变革与创新
总结词
近现代的变革与创新
详细描述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中国陶瓷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新型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使得陶瓷制作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一些传统工艺和特
色品种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近现代陶瓷的变革与创新
总结词
现代应用与价值
VS
详细描述
现代的中国陶瓷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 在建筑、家居、礼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 和收藏价值。一些珍贵的古董陶瓷更是成 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宝贝。
05
中国陶瓷的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国陶瓷的国内外市场分析
国内市场
中国陶瓷在国内市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国内消费者对陶瓷产品有着深厚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依恋。随 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国内市场对高品质、个性化、创意性的陶瓷产品需求不断攀升,为 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外市场
白瓷
总结词
白瓷是中国陶瓷的另一经典品种,以其洁白如玉、细腻 透明的质地而闻名。
详细描述
白瓷以瓷土中的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经过高温烧制后呈 现出洁白如玉的色泽。其质地细腻、透明度高,给人以 清新脱俗的感觉。白瓷的烧制技术难度较高,需要严格 控制烧制温度和气氛,因此品质优良的白瓷价值较高。 其造型也十分丰富,常见的有杯、碗、盘、瓶等。
浙美版美术三上第18课《中国彩陶》课件1
彩陶的绘画技巧
图案设计
根据彩陶的用途和风格, 设计出相应的图案,如几 何纹、动植物纹等。
色彩搭配
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搭配 ,使图案更加鲜明、生动 。
绘制技巧
采用不同的绘制工具和技 法,如点、线、面等,表 现出图案的层次感和立体 感。
彩陶的烧制技术
烧制温度
控制好烧制温度,以保证彩陶的 质地坚硬、色泽鲜艳。
价值。
彩陶不仅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实用 器皿,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 ,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
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状况。
彩陶在中国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 地位,对后来的陶瓷艺术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彩陶的特点与风格
彩陶的材质特点
彩陶的材质主要是粘 土,经过烧制后变得 坚硬,具有良好的耐 久性。
对象。
随着人们对彩陶的认知和研究的深入, 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在不断被发掘
和提高。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彩陶的鉴赏与鉴别
如何鉴赏彩陶
观察造型
研究纹饰
彩陶的造型往往简洁、优美,鉴赏时应关 注其线条的流畅、比例的协调以及整体的 美感。
彩陶的纹饰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鉴赏时 应仔细观察纹饰的构图、色彩搭配以及其 反映的文化内涵。
彩陶的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也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文 化水平,如制陶技术和绘画技 巧的发展。
彩陶上的符号和文字可能记录 了古代人们的语言和历史,为 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 的资料。
彩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课件资料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
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 中发掘出用蚌壳堆塑的 龙虎图,距今6000年左 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 的重视,被誉为“中华 第一龙”。1958年甘肃 甘谷县西坪出土的一件 彩陶瓶,上面描绘了一 条鱼龙的形象,可以说 是陶器上 最早的龙纹。
11/4/2018
1975年出土于庄浪县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
11/4/2018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彩陶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状况。
2.能够感受古代彩陶艺术的艺术特征与审美
风格,并对其进行欣赏与评价。 3.能够体会与品位中国古代彩陶艺术的魅力,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11/4/2018
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两大 源头和三大体系。 两大源头:一是中国,二是西亚。从目 前考古材料看,世界各地大多数新石器遗 址都有陶瓷出土。
11/4/2018
动 物 纹 彩 陶 壶 希 腊 公 元 前 7 世 纪 末
11/4/2018
阿甲利斯与阿扎克斯战后休息 BC6世纪
双耳陶瓶局部 图
11/4/2018
红 绘 式 彩 陶 瓶 希 腊 公 元 前 5 世 纪
11/4/2018
各 种 造 型 的 彩 陶
11/4/2018
各 种 纹 样 的 彩 陶
女娲神话
女娲捏黄土造人是中国最古老的创
世神话。 两点暗示:
1. 2.
母系氏族社会成员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育被神化了。 其时人类已经能熟练地制造陶器。
11/4/2018
女娲捏黄土造人是中国最古 老的创世神话。天神女娲用黄 土捏成了一个一个灵巧的活人, 甚至用藤子搅拌泥浆,甩向地 上,溅落的泥点也变成了人。 从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这 个神话至少对应于两个史实: 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成员只知其 母不知其父,生育被神化了。 二是其时人类已经能熟练地制 造陶器。生殖崇拜是原始彩陶 艺术的主要母体。中国历史博 物馆藏有一件新石器时代马家 窑文化的《人形彩陶壶》,就 是以生殖崇拜作为装饰母题的 典型制品。
神秘的中国彩陶
神秘的中国彩陶一这是中国大西北司空见惯的风沙它在肆虐着这里的草木生灵的同时也偶尔会悄悄撩开大地的一角时不时地泄漏出一些人类历史遗留的痕迹。
多年以前黄土高原上流传着一种“鬼罐”的说法。
原来每当风沙刮过之后田野里经常就会露出一些来历不明的陶罐不少当地人认为这些跟白骨埋在一起的陶罐不吉利一见到就砸碎久而久之很多村庄周围都布满了碎陶片。
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人知道这些“鬼罐”的秘密也没有人留意过这些彩色碎片上诡异的图案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这个尘封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揭开。
在河南省西部渑池县一座非常普通的小村庄——仰韶村。
与周边山区的许多村庄一样仰韶村被黄土丘陵所环绕千百年来沿袭着古老而平静的农耕传统很少与外界接触。
但这座树立在田间地头的石碑却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事情。
1921年深秋的一天这个偏僻的小村庄迎来了一支考古挖掘队带队的人竟然还是一个凹眼窝高鼻梁的西方人。
这个不远万里而来的外国人究竟是什么人他怎么会在那个年代出现在那样一个中国小山村呢他们到底在挖掘什么呢安特生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
1918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因为发现了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而名声大噪。
此后他的兴趣更多的转向了考古学。
由于西方在上世纪初叶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地层学考古方法因此安特生这次在河南的行动事实上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第一次正式考古挖掘。
而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挖掘挖出了中国第一批彩陶揭开了中华史前文明神秘的面纱。
这个千百年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从此名震中外考古学的历史上从此出现了一个专有名称“仰韶文化”。
迷人的红陶与黑彩的结合便是仰韶文化彩陶最大的特点。
根据考古学测定彩陶的年代距今在7000年到6000年左右。
在地下深埋了如此之久却依然光彩夺目栩栩如生。
奇特的造型神秘的纹饰这扑面而来的远古气息仿佛使我们触摸到了祖先的文化血脉但又似乎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让人难以读解。
彩陶上那些奇特的纹饰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或者可以向我们描绘些什么样的故事呢伴随着第一批彩陶的出土对中国大地上早期人类生活状况的进一步探索才刚刚开始。
中国彩陶 详案 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
中国彩陶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彩陶的出现时间、分布区域和主要特点。
(2)掌握彩陶的分类及其代表性作品。
(3)学会欣赏彩陶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彩陶艺术的发展历程。
(3)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彩陶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彩陶的概述(1)彩陶的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
(2)彩陶的分布区域:黄河流域。
(3)彩陶的主要特点:纹饰丰富、色彩鲜艳、造型独特。
2. 彩陶的分类及代表性作品(1)半坡类型:以《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为代表。
(2)庙底沟类型:以《花瓣纹彩陶盆》为代表。
(3)仰韶文化:以《人面鱼纹彩陶盆》为代表。
(4)马家窑文化:以《舞蹈纹彩陶盆》为代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彩陶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彩陶艺术。
(2)教师简要介绍彩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彩陶的基本知识。
(2)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彩陶的分类及代表性作品。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彩陶的分类、特点及艺术价值。
(2)教师通过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彩陶艺术的发展趋势。
4. 欣赏与讨论(1)学生分组欣赏彩陶作品,探讨其艺术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创作(1)学生动手制作彩陶作品,体验彩陶艺术的魅力。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彩陶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欣赏、分析、创作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彩陶相关章节。
2. 图片:各类彩陶作品。
发现之旅――中国彩陶(一)
发现之旅――中国彩陶(一)多年以来,黄土高原上流传着“鬼罐”的说法。
每当风沙刮过之后,田野里经常会露出一些来历不明的陶罐。
不少当地人认为这些跟白骨埋在一起的陶罐不吉利,一见到就砸碎,久而久之,很多村庄周围都布满了碎陶片(图1)。
(1)田野中随处可见的破碎陶片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人知道这些“鬼罐”的秘密,也没有人留意过这些彩色碎片上诡异的图案,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这个尘封已久的秘密才开始被慢慢揭开。
河南省西部渑池县有一座非常普通的小村庄――仰韶村。
与周边山区的许多村庄一样,仰韶村被黄土丘陵所环绕,千百年来,沿袭着古老而平静的农耕传统,很少与外界接触。
一座树立在田间的石碑却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不同寻常的事情。
1921年深秋的一天,这个偏僻的小村庄迎来了一支考古挖掘队,带队的人竟然是一个凹眼窝高鼻梁的西方人。
安特生,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1918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发现了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头盖骨而名声大噪。
此后,他的兴趣更多地转向了考古学。
西方在20世纪初叶已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地层学考古方法,安特生这次在河南的行动,事实上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第一次正式考古挖掘。
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挖掘,挖出了中国第一批彩陶,揭开了中华史前文明神秘的面纱。
这个千百年来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从此名震中外,考古学的历史上从此出现了一个专有名称:“仰韶文化”(图2)。
(2)安特生的考古队揭开了中华史前文明仰韶文化的神秘面纱迷人的红陶与黑彩的结合是仰韶文化彩陶的最大特点。
根据考古学测定,仰韶彩陶的年代在距今7000年~6000年左右(图3)。
(3)图组:仰韶彩陶的最大特点是红陶与黑彩的结合在地下深埋了如此之久,却依然光彩夺目,栩栩如生。
奇特的造型,神秘的纹饰,这扑面而来的远古气息仿佛使我们触摸到了祖先的文化血脉,又似乎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让人难以读解。
彩陶上那些奇特的纹饰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或者可以向我们描绘些什么样的故事呢?伴随着第一批彩陶的出土,对中国大地上早期人类生活状况的进一步探索才刚刚开始。
中国原始陶器——彩陶
中国原始陶器——彩陶在世界所有文明的早期阶段,几乎都经历过一个陶器的时代,最早的中华文明也是如此。
在中国早期陶器艺术中,最精彩的就是起源于六七千年以前的彩陶艺术,其中以仰韶文化(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几乎遍步于华北各地区,而以黄河中游为中心)遗存的以橙红色或棕红色绘有深红或黑色花纹的彩陶最惹人注目,所以仰韶文化也有“彩陶文化”之称。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图案,是在陶器未烧之前画上去的,烧后彩纹固定在陶器的表面不易脱落,彩绘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
有的地区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衬底,以使彩绘花纹更加鲜明。
彩陶的主要纹饰有花卉图案、几何图案和动物图案。
这些图案多装饰在细泥陶钵、碗、盆和罐的口、腹部,而在器物的下部或往里收缩的部分是不施彩的,这种设计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联系。
因为新石器时代家居条件还相当原始,通常席地而坐或者蹲着,所以彩陶纹饰的部位大都在人们平视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再往下因为看不到,也就没有装饰了。
新石器时代的兽形红陶壶彩陶颜料的成分,经光谱分析表明:赭红彩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黑彩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和锰。
白彩中除含少量的铁以外,基本没有着色剂。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有学者推断赭红彩料可能是赭石,黑色彩料可能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红土,至于白色彩料可能是一种配入溶剂的瓷土。
陶器的造型既讲究实用又讲究美观,其外形线条流畅、均匀,加上丰富多彩的纹饰,显得优美而充满艺术感。
陶器的种类较多,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其中以小口尖底瓶最为突出。
这些陶器往往由于年代的早晚或地域的差别,在器形和纹饰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据研究,彩陶的成型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捏制法这是最早的手工制陶方法,也是最简便、最容易的方法。
这种方式比较粗糙,成型不规则,但方便灵活,因此常被用于制作小型陶塑,而在制作日常器皿时较少使用。
泥片贴筑法和捏制法一样,也是一种较早使用的手工制陶方法,是用粘湿的泥片在一个类似内模的陶垫外面,一块一块地敷贴成一个陶器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