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加油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培训PPT
1.火灾、其它爆炸
(3)加油区 加油站场地安装有加油机专为各种机动车辆加油的作业区域。由于人员、车辆 流动频繁,不安全因素较多,是加油站事故多发、高发的危险场所。譬如:未 熄火加油、油箱漏油、加油过满溢出、加油机漏油、加油作业过程中发生电气 故障、修车或机械碰撞产生火花等原因,均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当违章用油枪往塑料桶(瓶)注汽油,都可能引发爆炸与火灾事故的发生。 2.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分为三种:一是外界火源引燃电缆引起的;二是电力线路 短路引发的;三是电缆过载导致的。 发生电气火灾的因素有:①各建(构)筑物内外固定电缆敷设不规范(随意敷 设、未穿管、绝缘老化、缠绕牵挂在金属物上等);②临时用电存在隐患(随 意拉线、无防止碾压的措施、绝缘老化或者损坏、接头多、无漏电保护措施等 );③遇明火或其他高温物体与电缆接触时,极易引起电缆着火,且电缆着火 后蔓延速度极快,从而使与之相连的电气仪表、设备烧毁,酿成火灾。
2.中毒和窒息
汽油属麻醉性毒物,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障碍,高浓度时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吸入柴 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该站在经营过程中可能 造成人员汽油、柴油中毒事故的危险因素主要 是油气挥发,人在密闭空间短时间内吸入大量 汽油蒸气引起中毒和窒息。加油站中毒和窒息 事故一般发生在油罐内部(清罐作业)和人孔 操作井等有限空间内。
11.灼烫
加油站冬季采暖用NQ-3C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若操作不当、配套设备未维护或误接触高温设备及 管道等,有可能发生灼烫事故。
二、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
1.评价方法
本次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对本厂事故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其基本原理是根 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分数值
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幻灯片PPT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岱庄矿全员培训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三、职业病的种类
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 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具体有:
1、尘肺
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 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 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岱庄矿全员培训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 废气、废水和废渣等,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 等。
2)物理因素。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 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 辐射等。
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 及在作业环境中的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f.职业性皮肤病
包括: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 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等8种。
g.职业性眼病
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 白内障3种。
h.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包括:噪声聋、铬鼻病菌、牙酸蚀病3种。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岱庄矿全员培训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岱庄矿全员培训
一、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中毒:
在劳动过程中,人体通过不同途径吸收了生产性毒物而 引起的中毒。可分为: (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 引起的中毒。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这种中毒少见,往往发 生在生产过程出现意外时。 (2)慢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 。这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在较短时 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危害因素辨识
个人卫生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防 止病从口入等不良习惯的养成
。
心理、社会危害因素的控制与预防
01
安全生产
02
职业健康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监测,及时发现 和处理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
03
心理健康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 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
环境保护与职业卫生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环境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包括工作压力、职业病危害等。
其他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
社会治安领域
包括犯罪、社会安全等。
交通运输领域
包括交通事故、车辆伤害等。
教育领域
包括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等。
危害因素辨识的概念
危害因素辨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预防职业 病和工伤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政 策、标准和规范的重要依据。
危害因素的类型与分级
危害因素的类型
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 性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VS
危害因素的分级
根据危害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将危 害因素分为不同级别,如一般危害因素、 重大危害因素和特别重大危害因素。
农业生产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
生物因素
包括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等。
环境因素
包括土壤肥力不足、农药残留污染等。
机械因素
包括农用机械故障、事故等。
医疗卫生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环境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课件
3. 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 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 在 0.5μm以下 , 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 的烟。
此外, 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 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 , 以及沉 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游于空气中 (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7. 尘肺 , 例如煤尘、砂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 为严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 全国累计检出各类尘肺患者58万多,现 存活44万余(不含社会患者)。
2)毒气泄漏事故
(2)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 日,浙江省温州某厂突然发生液氯钢瓶 爆炸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直 接经济损失63万元人民币。
(3)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源化工 厂氯气泄漏事故。导致15万余人疏散。
3)火灾爆炸事故
美化工厂连环爆 炸致命毒气扩散 万人撤离爆炸现 场火光冲天。当 地时间10日晚上, 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南部城市约克 的一家化工厂 (粘合剂厂)发 生连环大爆炸, 随后,火势迅速 蔓延,引发大火, 工厂附近方圆5 公里内的近万居 民被迫紧急在政 府组织下逃离现 场。
1. 全身中毒性 , 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
2. 局部刺激性 , 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 等粉尘 ;
3. 变态反应性 , 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 烟等粉尘 ;
4. 光感应性 , 例如沥青粉尘 ;
5. 感染性 , 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 附有病原菌 ;
6. 致癌性 , 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 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 吉林石化股份公司101厂双苯 车 间 发 生 爆 炸 事 故 ,6 人 死 亡,2人重伤,疏散群众1万余 人,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 江,对下游水域哈尔滨等沿江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造 成严重影响。
此外, 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 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 , 以及沉 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游于空气中 (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7. 尘肺 , 例如煤尘、砂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 为严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 全国累计检出各类尘肺患者58万多,现 存活44万余(不含社会患者)。
2)毒气泄漏事故
(2)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 日,浙江省温州某厂突然发生液氯钢瓶 爆炸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直 接经济损失63万元人民币。
(3)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源化工 厂氯气泄漏事故。导致15万余人疏散。
3)火灾爆炸事故
美化工厂连环爆 炸致命毒气扩散 万人撤离爆炸现 场火光冲天。当 地时间10日晚上, 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南部城市约克 的一家化工厂 (粘合剂厂)发 生连环大爆炸, 随后,火势迅速 蔓延,引发大火, 工厂附近方圆5 公里内的近万居 民被迫紧急在政 府组织下逃离现 场。
1. 全身中毒性 , 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
2. 局部刺激性 , 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 等粉尘 ;
3. 变态反应性 , 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 烟等粉尘 ;
4. 光感应性 , 例如沥青粉尘 ;
5. 感染性 , 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 附有病原菌 ;
6. 致癌性 , 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 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 吉林石化股份公司101厂双苯 车 间 发 生 爆 炸 事 故 ,6 人 死 亡,2人重伤,疏散群众1万余 人,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 江,对下游水域哈尔滨等沿江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造 成严重影响。
危险源辨识培训完整ppt课件
结合燃气行业特点,经试点公司实践,最终确定华润 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各成员公司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采用安 全检查表法(SCA)、预先安全性分析法(PHA)、工作 安全分析法(JSA)。
方法名称
适用范围
工作安全分析法 (JSA)
具有安全生产特性的各项工作任务(如:调压器维修、管 道焊接作业等)
预先安全性分析 根据工艺流程可单独划分的工作单元(如:加臭单元、脱
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 全行为 如:进入 危险区域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 全状态 如:保护 装置失灵
环境因素
作业环境 缺陷 如:场所 亮度不够
管理因素
管理缺陷 如:工作 时间安排 不当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不 安 全 行 为 1. 操 作失误 、忽视 安全、 忽视警 告 1.1 未 经 许 可开 动 、关 停 、移 动 机器 1.2 开 动 、 关停 机 器未 给 信号 1.3 开 关 未 锁紧 、 造成 意 外转 动 、通 电 等 1.4 忘 记 关 闭设 备 1.5 忽 视 警 告标 志 、警 告 信号 1.6 操 作 按 钮、 阀 门、 扳 手等 错 误 1.7 供 料 或 送料 速 度过 快 1.8 机 器 超 速运 转
1.9 酒 后 作 业
1.10 冲 压 机 作业 , 手伸 进 冲压 模 1.11 工 件 固 定 不 牢 1.12 用 压 缩 空气 吹 扫铁 屑 2. 造 成安全 装置失 效 2.1 拆 除 安 全装 置 2.2 调 整 错 误造 成 安全 装 置失 灵 3. 使 用不安 全设备 3.1 临 时 不 固定 设 备 3.2 无 安 全 装置 设 备
全面识别危害因素, 准确评价风险、控制重 大风险,是日常活动风 险控制的基础。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总结词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或化学反应。
详细描述
常见的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物质、 腐蚀性物质等。这些物质可能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等事故 ,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总结词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够引起传 染病的微生物、寄生虫和动物等。
详细描述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 破坏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行 为等方面的危险因素。
详细描述
初步危险源辨识通常采用经验法和专家调查法,而详细危 险源辨识则采用风险矩阵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模式 与影响分析等方法。
风险评价与分级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风险评价与分级是确定危险源可能造成事 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案例三
总结词:定期检测
详细描述:该案例要求企业定期对食品进行 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
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案例三
总结词:强化培训
详细描述:该案例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的卫生和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过程 中的卫生和质量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05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未来 发展与展望
概念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人机 工程、社会、行为等方面。
辨识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了解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制定相应 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组织安全生产 水平。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ppt
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
01
02
03
潜在性
危险有害因素本身不会直 接导致事故发生,只有在 一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化 为事故发生的条件。
复杂性
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和影 响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和 方面,如物理、化学、生 物和心理等方面。
可控制性
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 术措施,可以控制危险有 害因素的发展和影响,从 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风险评估
总结词
风险评估是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和 影响。
详细描述
风险评估通过概率-后果分析,计算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乘积,从而得 出风险值。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以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序和优先处理。
事故隐患评估
总结词
事故隐患评估是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 评估的过程。
生产过程Hale Waihona Puke 险有害因素识别工艺流程风险
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工艺流程风险,如反应 失控、物料泄漏、高温灼 伤等。
机械伤害
识别可能存在的机械伤害 风险,如转动设备、输送 设备、切割设备等可能对 员工造成的伤害。
电气危险
分析可能存在的电气危险, 如触电、电击、电气火灾 等。
环境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自然灾害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 整改安全隐患。
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 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 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个体防护措施
01
02
03
04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为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 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课件
化学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粉尘、液体和固体化学物质等,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潜在 危害,如吸入、接触或摄入。
物理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噪音、振动、高温、辐射、电磁场、压力等,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 响。
生物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体,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或食物
1
检测和测量
通过监测空气质量、噪音水平、辐射剂量等数据,识别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
职业病调查
调查员工的职业病发生情况,发现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危害因素。
3
作业场所观察
通过观察工作场所的条件、工艺流程等,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1 个人防护装备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常见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了解它们的分类、 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什 么?
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危害的 物质或因素。它们可能来源于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 应的控制措施,例如改进工艺 流程、排除危险源或设置防护 设备。
监测和维护
定期监测工作环境,确保控制 措施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 维护,以防止危害因素的再次 暴露。
结论
通过识别、防护和管理常见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 创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安全面具、手套、耳塞等,减少对员工的影响。
2 工程控制
改变工作场所环境,降低危害因素的浓度或接触方式。
3 培训和教育
这些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粉尘、液体和固体化学物质等,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潜在 危害,如吸入、接触或摄入。
物理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噪音、振动、高温、辐射、电磁场、压力等,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 响。
生物危害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体,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或食物
1
检测和测量
通过监测空气质量、噪音水平、辐射剂量等数据,识别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
职业病调查
调查员工的职业病发生情况,发现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危害因素。
3
作业场所观察
通过观察工作场所的条件、工艺流程等,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1 个人防护装备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常见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了解它们的分类、 识别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护和管理措施。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什 么?
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危害的 物质或因素。它们可能来源于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
常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制定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 应的控制措施,例如改进工艺 流程、排除危险源或设置防护 设备。
监测和维护
定期监测工作环境,确保控制 措施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 维护,以防止危害因素的再次 暴露。
结论
通过识别、防护和管理常见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 创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安全面具、手套、耳塞等,减少对员工的影响。
2 工程控制
改变工作场所环境,降低危害因素的浓度或接触方式。
3 培训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酒后作业
1.10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1.11 工件固定不牢 1.12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2.1 拆除安全装置 2.2 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3.1 临时不固定设备 3.2 无安全装置设备
序号 不安全行为 4. 用手代替手动操作 4.1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4.2 用手清除切屑 4.3 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5. 物件存放不规范 6. 进入危险场所 6.1 进入吊装危险区 6.2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6.3 冒险信号
风险和风险评价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风险)=C(可能性)*S(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HSE管理中的“事前管理”
危害因素和危险源
定义 危害因素 :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伤 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 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 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
风险评价
假定计划或现有措施适当, 对与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 主观评价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针对已修正的措施重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新评价风险,并检查 风险是否可承受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 中发现的、需要重视 的任何问题
危害及害识别角度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 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 装置的缺陷。
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有: 1. 物理性;2. 化学性;3. 生物性;4. 心理与主观性; 5. 生理性;6. 行为性;7. 其他 。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
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 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 (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 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 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 管理。
序号 不安全状态分类 2.8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2.9 设备带病运行 2.10 设备超负荷运转 2.11 设备失修 2.12 地面不平 2.13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3.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3.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3.2 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 4.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4.1 照明不足 4.2 烟尘弥漫视线不清 4.3 光线过强、过弱 4.4 通风不良 4.5 作业场地狭窄 4.6 作业场地杂乱 4.7 地面滑 4.8 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 4.9 环境潮湿 4.10 高温、低温
审查改善
危害辨识
检查纠正
持续改进
风险评价
改善计划
否
或管理控制
维持管理
是否可承受 的风险?
是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基本步骤)
考虑谁会受到伤害 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害
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包括 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 并收集有关信息
判断计划或现有措施 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 住并符合法律要求
7. 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9. 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忽视使用防护用品 12. 防护用品不规范 12.1 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 12.2 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 13.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危害辨识—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 4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不安全状态分类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 1. 无防护罩 1.2 无安全保险装置 1.3 无报警装置 1.4 无安全标志 1.5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1.6 电气未接地 1.7 绝缘不良 1.8 危房内作业 1.9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1.10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1.11 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1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2.2 制动装置缺陷 2.3 安全距离不够 2.4 拦网有缺陷 2.5 工件有锋利倒棱 2.6 绝缘强度不够 2.7 机械强度不够
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表1 表2 表3 表4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6种)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34种)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1种) 有毒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61种)
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过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 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收集资料
事故类型
影响因素、事故机制
监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测
事故的严重度
风险值确定
审
风险分级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查
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 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如下图所示:
危害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 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不安全行为 1.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1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1.2 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1.3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 1.4 忘记关闭设备 1.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1.6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1.7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1.8 机器超速运转
1.10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1.11 工件固定不牢 1.12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2.1 拆除安全装置 2.2 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3.1 临时不固定设备 3.2 无安全装置设备
序号 不安全行为 4. 用手代替手动操作 4.1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4.2 用手清除切屑 4.3 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5. 物件存放不规范 6. 进入危险场所 6.1 进入吊装危险区 6.2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6.3 冒险信号
风险和风险评价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风险)=C(可能性)*S(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HSE管理中的“事前管理”
危害因素和危险源
定义 危害因素 :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伤 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 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 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
风险评价
假定计划或现有措施适当, 对与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 主观评价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针对已修正的措施重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新评价风险,并检查 风险是否可承受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 中发现的、需要重视 的任何问题
危害及害识别角度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 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 装置的缺陷。
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有: 1. 物理性;2. 化学性;3. 生物性;4. 心理与主观性; 5. 生理性;6. 行为性;7. 其他 。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
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 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 (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 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 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 管理。
序号 不安全状态分类 2.8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2.9 设备带病运行 2.10 设备超负荷运转 2.11 设备失修 2.12 地面不平 2.13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3.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3.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3.2 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 4.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4.1 照明不足 4.2 烟尘弥漫视线不清 4.3 光线过强、过弱 4.4 通风不良 4.5 作业场地狭窄 4.6 作业场地杂乱 4.7 地面滑 4.8 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 4.9 环境潮湿 4.10 高温、低温
审查改善
危害辨识
检查纠正
持续改进
风险评价
改善计划
否
或管理控制
维持管理
是否可承受 的风险?
是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基本步骤)
考虑谁会受到伤害 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害
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包括 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 并收集有关信息
判断计划或现有措施 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 住并符合法律要求
7. 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9. 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忽视使用防护用品 12. 防护用品不规范 12.1 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 12.2 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 13.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危害辨识—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 4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不安全状态分类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 1. 无防护罩 1.2 无安全保险装置 1.3 无报警装置 1.4 无安全标志 1.5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1.6 电气未接地 1.7 绝缘不良 1.8 危房内作业 1.9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1.10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1.11 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1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2.2 制动装置缺陷 2.3 安全距离不够 2.4 拦网有缺陷 2.5 工件有锋利倒棱 2.6 绝缘强度不够 2.7 机械强度不够
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物质。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表1 表2 表3 表4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6种) 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34种) 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21种) 有毒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61种)
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过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 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收集资料
事故类型
影响因素、事故机制
监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测
事故的严重度
风险值确定
审
风险分级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查
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 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如下图所示:
危害辨识—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 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不安全行为 1.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1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1.2 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1.3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 1.4 忘记关闭设备 1.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1.6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1.7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1.8 机器超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