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遗址公园植物配置探究——以唐城墙遗址公园高新区段为例
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作者简介:袁从丽(1998.9.29-),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
唐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是基于西安市第二轮总体规划中的“唐城绿带”概念,即“城市发展避让重大遗址,用绿化公园的形式保护重大遗址,在西安市的西南到南部,沿着历史上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城墙的走向,规划宽度约100m ,总长约17km 的城市公共绿地”[1]。
随着周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唐城绿带上相继建设了明德社区段、高新区段、曲江新区段以及西安牡丹苑等4个城墙遗址公园。
高新区唐城绿带设计,是目前整个唐城绿带中唯一实现全面考古、唯一实现遗址保护工程、以及唯一实现遗址标识展示与现代城市生活结合的典型案例[1],所以选择高新区段唐城墙遗址公园(以下简称遗址公园)作为研究对象。
遗址公园位于西安高新区唐延路与沣惠南路之间,南北长约3700m ,东西宽约120m ,总面积约44.4m 2。
原为唐长安城(隋称“大兴城”)外郭城的西城墙南段,城墙遗址地表建筑早已无存,仅有3处残存地下约0.6~1.4m 深的夯土墙基。
遗址公园的建成,既体现了对历史遗存的充分尊重和保护,又体现了亲民性的思想,为西安西南一隅打造了1处供市民休闲放松的美丽风景。
公园南北纵横的步道将公园分成4个带状区段,标识出当时的护城壕沟、当时的城墙、当时的顺城街道、当时的里坊。
历史上,这一段唐城墙由北向南经过了7个里坊,这7个里坊依次是崇化、丰邑、待贤、永和、常安、和平、永阳,在这些节点处都有象征性的表现。
1遗址公园植物配置特征以城墙遗址为界,通过不同的绿化、铺砌等技术手法将公园划分成“城内”和“城外”2个不同区域,强调“城内”布局风格的规整秩序和“城外”风格的自然野趣[2]。
公园自西向东有4条南北纵横的道路,依次为自然式曲线形道路(以下简称道路一),原为隋唐城墙所在处的直线形道路(以下简称道路二),原为顺城路的直线形道路(以下简称道路三)和原为里坊所在地的折线形道路(以下简称道路四)。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文本--------------------------------------------------------------------------------会理会议遗址公园详细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1.规划背景会理会议遗址公园位于会理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7.5公里,有直达景区道路。
交通较为便利,旅游资源相对丰富,是会理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点建设景区和优先开发项目,是会理县域旅游业、凉山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分。
本详规从项目策划和布局设计入手,根据《会理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进行会理会议遗址公园各子项目内容构成和空间布设的详细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通过对景点的整理修缮和重新设计以及旅游活动项目和服务设施的扩建,让游人多方位、多层面地接触红军山、融入会理,在体验具有会理特色的休闲度假中,既获得愉悦身心的旅游经历,又增进对会理历史文化、民风习俗的了解。
同时,充分考虑投资方的机会和风险,以费用——效益理念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公园二期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河道公园二期建设规划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河道公园建设档次,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江滩”公园的指示精神,根据《河道公园建设整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功能清晰、地域特色、人水和谐”的原则,将河道公园规划建设延伸至滨河路,着力打造县城的“江滩”,建设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人与水和谐发展的旅游新景点。
二、规划方案㈠规划范围公园二期工程,滨河路路口(东)至水镜公园一期工程(西);蛮河左岸河堤(南)至防洪堤(北)。
总长度880米,平均宽度80米,总面积70400平方米。
㈡规划目标沿蛮河河堤为轴线,从东到西规划布局6个功能区:健身广场、生态树林、儿童乐园、生态水系、休闲茶社和蛮河堤防观景台。
㈢建设内容1、健身广场。
建设群众休闲健身广场一个,长127米,宽36米;配套健身器材;建花坛2个,规格10米×20。
2、生态树林。
以现有树林为基础,规划建设生态树林区,长130米,宽50米;整治树林环境,建林荫道一条,长150米,宽1.5米;建林中休闲石椅4套。
3、儿童乐园。
建儿童乐园一个,长118米,宽60米;建景观钟一个,长60米,宽40米;地面垫方高50厘米,配套建设排水系统;景观钟四周预留4个平台(20米×20米)建游乐设施;配套建人行道路和绿化。
4、生态水系。
利用现有的5个水塘,将水塘串联,变死水为活水,规划建设400米长的生态水系;进行清淤整治、护岸建设,规划建设凉亭3个、塘中观景走廊一条;周围空地做绿化。
5、休闲茶社。
规划建设休闲茶社一座,长55米,宽30米;配套建设仿古戏台一个;地面硬化。
6、蛮河堤防观景台。
沿蛮河堤防建3座亲水观景平台,进行护坡整治。
2号吊桥处建上堤台阶,建80米上堤道路;改建滨河路至2号吊桥临时小桥,建仿古拱桥一座。
7、清理整治。
对2号吊桥至防洪墙东头300米河道进行清淤整治,河道南边做2米高挡水墙,河岸做护栏。
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 (4)1.1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4)1.2项目概况 (5)1.3承办单位及概况: (5)1.4报告编制单位 (5)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2.1项目提出的背景 (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3.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2)3.1发展规划分析 (12)3.2产业政策分析 (18)3.3行业准入分析 (21)4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22)4.1建设地址 (22)4.2气候条件 (22)4.3地质状况 (23)4.4交通设施 (23)4.5市政配套设施 (24)5.项目建设方案 (25)5.1设计目标 (25)5.2景观格局规划 (25)5.3交通流线规划 (25)6.投资估算 (26)6.1项目概况 (26)6.2流动资金估算 (26)6.3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 (26)6.4资金筹措 (28)7. 项目预期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29)7.1项目投资与产出 (29)7.2项目可行性分析 (30)7.3财务评价效益 (32)8. 结论及建议 (33)1.总论1.1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风景名胜区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绿化条例》;《南沙地区发展规划》;《南沙地区河道岸线综合利用规划》《南沙万顷沙分区控制性规划》;《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项目概况1.2.1.项目名称南沙“水鸟世界”城市生态公园项目1.2.2.项目定位项目目标为在本地区兴建一座占地面积达350亩,以繁育水禽、涉禽、湿地植物为特色,以亲水、赏鸟为独特游憩风格,展现南沙“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环境特色的保护型城市生态公园。
赵王城遗址公园景观规划分析
赵 王城 遗址公 园景观规 划分析
杨 思勇
( 河北省邯 郸市园林局 ,河北 邯郸 0 60 ) 502
摘 要:总结赵 王城遗址 公 园的景观规 划原 则、规 划布局 ,重点 分析 生态景观 区域 的布局 及植物造 景特 点 ,可供
遗址公 园保护 及其景观 设计参考 。 关键 词:赵王城 ;遗 址公 园;景观设 计 遗址 公园是基于考 古遗 址本体 及其环境 的保 护与展示 , 融 合教育 、科研 、游览 、休 闲等多项 功能 的城 市公共 文化 空 间 。实践证 明 ,遗址公 园是 一种切 实有效 的大 型遗址 保 护和 利用模式 ,可 改善 当地 民众的生 活条 件 ,美化城 市环 北 1 4 0余m。城 内保 存有大 小夯土 台8 ,位于 西城 中心 4 个 偏南 最大 的夯土 台称 “ 台” 龙 ,台底基东 西宽2 7m,南北 6 长 2 6 m,残高 1 9 7 m,四周均为 梯 田状 ,顶 部平坦 ,是 典 型 的战 国高 台回廊建 筑基址 ,也 是 同时期规 模最大 的建 筑 基 址 。 “ 台 ”与其北 编号 为2 、3 的夯 土台形 成一 条 龙 号 号
东 、西3 个小 城组成 ,平面成不规 则 “ 品”字 形 ,遗址 总面 积 5 1 m .2 k ,是 目前我 国同时期规 模最 大 、保 址公 园 。分 为遗 址保护 展示 区 域和生态 景观 区域 2 大部 分 ,互为依托 ,相互融 合渗透 ,共 同构成遗址 公园丰 富的人文及 自然景 观。
展示理 念 ,突 出城 市文化 特色 ,形成 优美生 态环境 l重视
促进 经济社会 发展 ,改善 民众现 实生 活 ,积 极动 员社会 各 界参与 ,努 力寻找 适合我 国国情和现 实需要的大遗址 考古 、
《城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2018年修订稿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修订课题组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资料2017年7月14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重庆目录第一部分修编工作说明. (4)一、工作背景. (4)二、修编原则与思路. (4)三、修编依据. (5)四、主要内容. (6)五、工作过程. (8)第二部分《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说明. (10)第三部分《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正文. (11)1 城市总体规划. (11)1.1 总体规划 (11)1.2 城镇群规划 (13)1.3 城乡统筹规划 (13)1.4 多规合一 (13)2 分区规划. (14)3 详细规划. (15)3.1 控制性详细规划 (15)3.2 修建性详细规划 (16)4 风景区规划. (19)4.1 风景区规划大纲 (19)4.2 风景区总体规划 (19)4.3 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4.4 风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21)5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1)6 城镇体系规划. (23)7 城市设计. (24)7.1 总体城市设计 (24)7.2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25)7.3 专项城市设计 (26)7.4 其它 (27)8 镇规划. (27)8.1 镇总体规划 (27)8.2 镇详细规划 (28)9 乡、村规划. (28)9.1 乡规划 (28)9.2 村庄规划 (29)1.5 村庄整治设计 (29)10 交通规划. (30)3.3 综合交通规划 (30)3.4 交通详细规划 (32)3.5 交通详细设计 (33)3.6 轨道交通规划 (35)3.7 交通专项规划 (42)3.8 交通改善规划 (44)3.9 交通影响评价 (44)3.10 交通量化分析 (45)11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6)4.5 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46)4.6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47)4.7 综合管线规划 (48)4.8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48)12 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及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49)7.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49)7.6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50)7.7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51)7.8 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52)7.9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保护整治规划 (54)13 其他类专项规划. (55)8.3 公共服务类专项规划 (55)8.4 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 (57)8.5 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59)8.6 生态环境景观类专项规划 (59)8.7 更新改造类专项规划 (60)14 规划选址与规划设计条件. (61)9.3 规划选址、选线. (61)9.4 规划设计条件. (64)15 信息技术服务. (66)15.1 信息咨询服务 (66)15.2 信息加工处理 (67)15.3 信息系统开发. (67)15.4 智慧“城市规划” (69)16 研究型规划. (69)16.1 研究型规划—总体层面 (69)16.2 研究型规划—实施层面 (70)16.3 研究型规划—工程层面 (71)17 规划咨询. (72)17.1 顾问咨询服务 (72)17.2 开发策划 (73)18 编制标书. (74)19 规划标底. (75)第一部分修编工作说明一、工作背景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
XX县城总体城市设计
陕西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榆林市年平均风速分布图(m/s)
县城高程分析图
县城坡度分析图
黄土文化 红色文化 边塞文化
1 规划背景 城市发展与空间演变
定
边
产
城市发展阶段不均衡、与经济兴衰息息相关
业 结
构
变
定边的城市发展沿公路而发展,国道307历史上承担了城市发展主轴的作用,2000年前,定边城区沿国道
化 情
相对于多层建筑,高层 建筑已有不小的比重,整体布 局散乱,局部集聚成片。
商务办公
高层居住
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低层建筑
1 现状分析 门户空间
门户特色凸显,功能性不足
定边县城对外交通方式较多样,有公路、高速、铁路以及规划中的机场。城市四边均有入口门户,包括3个公路入口、1个机场入口、1个高速下口、1个火车站。 现有门户标志物特色鲜明,雕塑突出了本地特色的主题,但文化涵盖面不足。依靠雕塑提升门户形象的做法略显单调。
天主教堂
清真寺1 新清真寺
孙德昭
张献忠
高桂滋
牛化东
天主教堂
1 现状分析 自然基底与开敞空间
林地
县城林地主要包括东南侧的马莲滩森林公园以及在县 城外围划定的北部生态水源保护区及西部草滩绿地。
湿地
湿地主要集中在定边县城北部,风景秀丽,是定边 特有的旅游资源。
开敞空间
公园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广场多设于商业中 心及大型公共建筑旁边,缺少适于居民活动的社区广 场。
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道路网密度为4.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占比为15.9%,路网 平均宽度为31.8米,属于典型的“宽路疏网”。
在300m*400m左右,局部地块更大。
现状路网
以城南新建区域为 例,在250m*250m左 右。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张良庙、闸口石-营盘片区)详细规划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区(张良庙、闸口石-营盘片区)详细规划∙
∙
∙∙
∙
∙
∙
∙
∙
概况
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地处秦岭南坡,陕西省留坝县西北部。
留坝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地质地貌特征独具特色,历史文化沉淀丰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风景区最重要的景点是汉张留侯祠古建筑群,俗称张良庙,亦是我国早期道教活动胜地之一。
项目定性
以紫柏山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生物的多样性为特色,以丰富的西汉、三国历史文化内涵为依托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功能定位
风景区植被、气象条件十分适宜避暑、度假、休(疗)养。
区内地形地貌丰富,为度假型的中小建筑组团提供了理想的三维空间。
沟谷、河畔、草甸、林区、村边等都是难得的露营、野炊、夏令营活动场地。
同时,风景区又为多门类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室”。
主要分区规划
张良庙文化观光区局部调整规划
紫柏山生态观光区游览体系规划
营盘休闲度假区详细规划
闸口石综合服务区分区规划
狮子沟露天野营区游览体系规划。
2024年整理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施工方案(游客中心与停车场设计)
《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施工方案(游客中心与停车场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风景区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风景区的服务质量和形象,本次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
该旅游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然而,目前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游客中心规模较小,设施陈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停车场容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因此,本次施工方案的实施对于提升景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步骤1. 游客中心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 对游客中心建设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场地平整。
-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场地填方和挖方,使场地达到设计标高。
(2)基础工程- 进行基础开挖,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基础的位置、尺寸和深度。
- 浇筑基础混凝土,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 进行基础回填,分层夯实,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
(3)主体结构施工- 搭建主体结构的脚手架和模板。
- 绑扎钢筋,确保钢筋的规格、数量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 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振捣密实的方法,确保主体结构的强度和质量。
- 拆除模板和脚手架,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查和验收。
(4)装饰装修工程- 进行内外墙的抹灰和粉刷,确保墙面平整、光滑。
- 安装门窗,确保门窗的尺寸、位置和开启方向符合设计要求。
- 进行地面铺设,选择防滑、耐磨的地面材料,确保地面平整、美观。
- 进行吊顶安装,选择合适的吊顶材料,确保吊顶的平整度和美观度。
(5)设备安装工程- 安装电气设备,包括照明、插座、配电箱等,确保电气设备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 安装给排水设备,包括水龙头、马桶、洗手盆等,确保给排水设备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 安装通风设备,包括空调、排风扇等,确保通风设备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2. 停车场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 对停车场建设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场地平整。
胜芳镇公园规划方案
胜芳镇公园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人们对健康、休闲需求的增加,城市公园已成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胜芳镇,公园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胜芳镇公园规划方案,为该镇的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二、规划概述以胜芳镇为中心,将公园规划分为三大部分:北部公园,中部公园和南部公园。
其中,北部公园面积为15公顷,中部公园面积为25公顷,南部公园面积为20公顷,总面积为60公顷。
1. 北部公园北部公园主要以山丘地形为基础。
规划的主导口号是“青山就是金山”。
在规划设计上,着重突出北部公园的生态属性,园内多采用天然花木培育,塑造成自然山水、丘陵景观,并在公园中规划建设远足路线和观景台等。
2. 中部公园中部公园是整个公园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规划目标是将中部公园打造成为活力游乐场。
园内设有大型草坪,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和野餐,在公园内还会设施球场、游泳池、跑步道、儿童游乐和自行车道等,满足公园游客的各种娱乐需求。
3. 南部公园南部公园上下起伏,地形多样,特别适合休闲度假。
规划目标是将公园打造成为度假休闲场所。
园内将规划建设沙滩、游泳池、沉香园、植物园等关于温泉和花卉的设施。
三、规划要点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胜芳镇天然氧吧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公园规划要充分利用胜芳镇的自然资源,建设成生态式公园。
2. 强化游客互动体验在公园规划中,游客体验是一个关键点。
规划建设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跑步道、儿童游乐场、滚动山地自行车道等多种运动、娱乐设施,吸引游客,增强游客互动性。
3. 独具特色的景观通过规划设计,以打造多彩的景观为目标,在公园内营造出自然、生态、美丽、实用、清新等特征的景观。
4. 合理整合现有设施在公园规划中,合理整合原有的公共设施或升级现有设施是必要的。
例如,公园内的公共厕所可以通过独立建筑、视觉延伸等形式进行优化改造;公园入口的设置和规划,对游客的入园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濉溪老城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濉溪老城公园规划方案概述濉溪老城公园是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濉溪县城区中心的区域公园,占地约50亩。
本规划旨在以生态环境优化和功能完善为主线,提升老城公园的整体形象,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本规划设计的范畴包括公园的道路、绿地、植物、游憩设施、文化设施等方方面面,力求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公园文化空间。
设计思路公园设计以“环保、生态、景观、文化” 为核心理念,旨在创造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景观特色的公园。
在保留原有场地基础上,精心规划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设施,提供更加舒适和美好的休闲空间。
环保公园环保是本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
通过带状绿化,增强公园环境的生态价值,使公园充满自然气息。
同时,在路面设计上采用透水混凝土、花岗石和绿植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雨水的净化和收集效果,减少热岛效应。
在可行的情况下,还将尝试设置太阳能供电设施和充电设施,提高公园绿色化水平。
生态公园将以植被种植和水生生态的综合建设为主要手段,增加公园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品质。
在植物方面,结合濉溪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制定合理的植被方案,并在公园内设置具有当地特色的花坛、花海等景观。
在水生生态方面,规划设置莲花池、荷花池等水景,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比例。
同时,引入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种具有自然生态调节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生态系统。
景观公园景观是设计的关键之一。
公园内将增加不少人性化景观,配合公园主题,以增强景观效果。
具体设计方案有:1. 景观灯光,通过灯光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氛围;2. 木桥、小径等观赏设施,使游人可以更好地欣赏自然美景;3. 室外音乐喷泉,既可以扮演娱乐功能,同时也增强公园的文化底蕴。
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中的文化设施上。
本规划将设计景区为一个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公益宣传、社会教育的平台。
规划景区内建筑物,打造出“智慧濉溪”、“传统文化”、“自然科普”等主题,以增加公园的文化内涵。
定州北城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定州北城公园规划方案前言定州市北城公园是定州市重要的城市中心公园,位于定州市北城区域内,总占地面积约285,000平方米。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本次公园规划将科学、合理、安全地配合城市发展需求,满足市民健康、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为打造美丽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规划目标为满足市民需求,本次规划的目标如下: 1. 以公园为中心,配套城市休闲娱乐;2. 打造区域性绿心;3. 增加绿地覆盖率,缓解城市气候热岛效应;4. 引进精品文化、体育、娱乐等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和生态旅游品质;5. 依据市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开放空间和活动设施。
建设布局方案公园将分为主、次、支三个级别,并根据公园分区功能分布规划不同场所,分为文化艺术展示区、运动休闲区、花园绿地区、游乐娱乐区、湖泊水景区、公共服务区六个分区,详情如下:文化艺术展示区此区域主要面向公园中央,是公园核心区域。
规划内容包括: 1. 中央文化中心:建设展览馆、会议中心、小剧场等多功能区域; 2. 中央广场:以中央喷泉为中心,配合音乐喷泉,设置绿地、休闲椅等,可用于舞蹈、精品展演等文化活动; 3. 文化长廊:设置文化墙、雕塑等,展现定州市独有的文化; 4. 湖心亭:绿树环绕,营造江南别样的美景; 5. 水景广场:水景特效呈现灯光秀,营造迷幻、浪漫的视觉效果。
运动休闲区此区域主要面向北侧,以满足市民健康休闲需求为重点。
规划内容包括: 1. 健身区:设有多种健身器械,如单杠、双杠、平衡木等; 2. 青少年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自习室、成长课堂等; 3. 儿童运动场:安全设施完善,提供乐高玩具、攀岩等设施; 4. 熏衣草花园:栽种薰衣草、普罗旺斯薰衣草等多种藤本植物,为广大市民提供自然、健康、美丽的环境; 5. 径步道:设置慢跑、散步道,为市民提供放松身心的环境。
花园绿地区此区域主要面向西侧,以丰富城市绿化为主要目标。
规划内容包括: 1. 玫瑰花园:集中种植欧美各种珍稀玫瑰,为市民提供花海漫游的环境; 2. 草坪广场:绿草如茵,是进行公园活动和文体比赛的场地; 3. 公共绿地:市民互动设计,提供人与自然互动的生态绿地空间; 4. 冷却点:绿树成荫,为市民提供夏日降温的好去处; 5. 养生区:种植中草药,市民可在此学习、品尝和制作中药。
东陵公园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东陵公园景观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东陵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部,是一个占地广阔,自然风景优美的大型公园。
作为邯郸市的城市绿心,东陵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邯郸市重点打造的文化休闲景观区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东陵公园的游客数量日益增加,公园景观工程也亟待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公园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二、项目概况东陵公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其中包括多个景点和设施,如湖泊、水系、绿地、步道、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包括花卉、乔木、灌木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公园周边是一些居民区和商业区,因此公园不仅是邯郸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周边居民的重要休闲生活区域。
三、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保持公园原有的生态特色,增加植物多样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 功能原则:结合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文化原则:结合东陵公园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和艺术品。
4. 可持续发展原则: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设计公园景观工程,注重公园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四、设计内容1. 水系景观设计东陵公园内有数个湖泊和小溪,水系景观是公园的重要特色。
在设计中,将通过加强湖泊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提升水体环境品质;同时增加水生植物、水中花卉等,丰富水系植被,形成自然、生态的水系景观;此外,在湖泊周边增设休闲平台、散步栈道和观景亭,方便游客观赏水景,提升游憩体验。
2. 绿地景观设计公园内绿地面积较大,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
在设计中,将通过改善绿地植被、增加鲜花和花坛、布置休闲座椅、增设无障碍通道等方式,提升绿地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时,根据公园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对绿地进行分区布局,划分出活动草坪、观景草地、休闲广场等多种类型的绿地,增加公园的功能性和灵活性。
3. 步道景观设计步道是公园内重要的交通和连通设施,也是游客休闲锻炼的重要场所。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二零一二年五月•西安第1章建设背景61.1.区域背景 (6)1.1.1.地理位置: (6)1.1.2.自然条件: (6)1.1.3.人口概况: (6)1.1.4.土地利用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经济与产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9〕3号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意见正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9〕3号陕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呈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18——2030)(修编稿)的请示》(陕文物字〔2018〕10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暂不同意所报规划。
一、所报规划尚需作以下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一)应系统梳理、总结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经验成果,客观分析存在问题,结合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推进陕西省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进一步明确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整体思路、规划原则、主要目标等,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切实加强与考古单位的沟通,收集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科学认定汉长安城遗址的分布范围、格局、重要遗迹位置和规模等,注意分析汉长安城选址及周边山形水势特点、汉长安城遗址与西安市的空间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文物构成和保护对象。
(三)应深化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内容,客观评价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的示范意义。
同时,应系统梳理、全面分析文物保护规划执行情况,客观分析规划范围内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等因素,为修订文物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四)应综合考虑文物保护管理需要、遗址保存现状和西安城市建设发展等,科学划定保护区划及其具体边界,通过规划措施引导城市建设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规范民众日常生产生活。
建议调整城墙保护范围的具体边界;统筹考虑南郊礼制区的整体保护,制定保护管理专章;细化建设控制地带分类,制定差别化控制性要求和具体控制指标;强化霸城门等3座城门两侧的控制强度,进一步降低新建建筑高度;明确景观控制区的控高要求,充分论证村庄建设控制高度12米的可行性。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留坝厅故城遗址东西城墙保护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留坝厅故城遗址东西城墙保护修缮
工程立项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文物局
•【公布日期】2022.08.16
•【字号】陕文物函〔2022〕377号
•【施行日期】2022.08.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留坝厅故城遗址东西城墙保护修缮工程立
项的批复
汉中市文物广电局:
你局《关于留坝厅故城遗址东西城墙保护修缮工程立项的请示》(汉文广字〔2022〕54号)收悉。
经我局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我局原则同意留坝厅故城遗址东西城墙保护修缮工程立项。
二、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本工程应以现状保护为主,工程范围为留坝厅故城遗址东西城墙文物本体修缮。
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严格控制工程规模。
2.加强现状勘察,进一步明确东西城墙病害范围及程度,准确分析病害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
3.拟采用工程措施应注意与遗址环境风貌相协调。
请你局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上述意见,组织编制保护修缮工程方案并报我局审批。
此复。
陕西省文物局2022年8月16日。
(2023)汉中留坝营盘山地运动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一)
(2023)汉中留坝营盘山地运动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一)汉中留坝营盘山地运动旅游度假区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概述•项目名称:汉中留坝营盘山地运动旅游度假区•项目地点:汉中市留坝县•项目建设规模:约30平方公里•项目主要内容:山地运动、旅游、度假等•项目投资额:约30亿元环境影响分析自然环境影响•土地生态系统:部分土地面积将被开发,可能对当地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植被: 报告书指出,因为项目建设需要砍伐部分植被,即使在后期进行恢复也难以实现原本的自然植被覆盖。
•湿地水生态系统:松岭河为近年来汉中市的重要生态打工,当地生态环境及生产承载力极为薄弱。
项目建设会加大生态保护的难度,容易影响汉中市生产发展和环境质量。
社会环境影响•种群文化习俗:因为项目建设区域居住着当地的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体,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尽量保护和发扬当地的种群文化习俗。
•生产生活:工程建设期人员需求高峰和旅游业期节后,交通需求增加,可能造成城镇空气质量等变糟。
以及此项目的推动,对闹市区居民的生活形象有深远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修复及保护:在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将引进先进的植物覆盖方式进行自然植被恢复,及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控机制。
•遗产保护:严格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定,通过旅游文创、游客安全提醒、禁止盗掣文物等方式,切实保护地方文よう遗产;。
•周边环境监管:对项目周边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管,对环境污染加强执行管理。
结论本报告书指出,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但在进行实施之前,需要仔细研究项目建设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论证结果做出科学决策,严格防止征地乱象、噪音污染,进行专业评估,切实保护环境。
实施建议•制定详细的环评方案,遵循严格的施工标准,从源头上保障环境保护。
•建立项目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环境保护设施,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
•确定项目开发的优先发展方向,限制项目建设规模,减少破坏性的工程建设。
国家文物局关于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道路及服务设施建设方案涉及统万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道路及服务设施建设方案涉及统万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7.03.24•【文号】文物保函〔2017〕561号•【施行日期】2017.03.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道路及服务设施建设方案涉及统万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选址的批复文物保函〔2017〕561号陕西省文物局:你局《关于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道路及服务设施方案设计的请示》(陕文物字〔2017〕6号)收悉。
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道路及服务设施建设方案涉及统万城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选址及建设方案。
二、该建设项目选址应注意避免占压地下文物遗存,并应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严格控制拟建道路及建筑的规模、体量和高度等,外观设计注意与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相协调。
三、请你局组织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在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道路及服务设施建设方案涉及统万城遗址的拟建区域进一步开展全面的考古勘探和必要的考古发掘工作,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请你局加强管理,确保工作质量和工地安全,遇有重要发现,请组织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和保护方案,并报我局批准后实施。
考古发掘项目需另行填报考古发掘申请书。
四、待考古工作结束后,请你局指导设计单位根据考古结果和文物保护的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选址及建设方案,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五、施工中,请你局组织专业机构做好对工程建设的全程监管,并督促工程部门切实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国家文物局2017年3月24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花海绿廊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花海绿廊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正文:----------------------------------------------------------------------------------------------------------------------------------------------------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花海绿廊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邯郸县、武安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邯郸市花海绿廊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8月邯郸市花海绿廊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按照高宏志市长关于“花海绿廊建设要试点先行”的指示精神,根据有关县(市)实际情况及紫山胜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布局,提出如下方案。
一、建设目标在邯郸县、武安市和紫山胜境风景名胜区选择三片区域,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和高水平管护等一系列工程管理措施,打造具备一定规模、生态效益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突出的油菜花景观示范区域,为全市推进“花海绿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和示范经验。
二、实施方案(一)项目示范区分布。
1.邯郸县示范区:面积1200亩。
位于紫山主路以东、309国道以北区域。
属缓坡丘陵地带,土地利用现状为次耕地。
2.紫山示范区:面积400亩,位于紫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规划山门两侧周边地段,属缓坡丘陵地带,土地利用现状为次耕地。
为提高紫山花海的整体效果,309国道肖河收费站至紫山风景区两侧绿化参照市区到肖河收费站两侧绿化标准升级改造。
3.武安市示范区:总面积5000亩,包括以下两个区域:(1)青兰高速二期(武安段)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部分缓坡丘陵地段,面积700亩。
其中,300亩方田位于青兰高速淑村段沿线上流泉村、白马寺村、云台村行政区域内;400亩方田位于伯延段沿线山庄村、杨二庄村行政区域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零一二年五月•西安第1章建设背景101.1.区域背景101.1.1.地理位置:101.1.2.自然条件:101.1.3.人口概况:101.1.4.土地利用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经济与产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历史文脉111.1.8.环境资源11第2章现状分析 (12)2.1.基地现状综合分析122.1.1.自然条件分析122.1.2.建设现状分析122.1.3.景观资源分析122.2.外围环境分析122.2.1.留坝县国民经济概况122.2.2.留坝县旅游发展策划122.2.3.留坝县城市总体规划122.3.旅游市场分析132.3.1.留坝县旅游消费市场综合分析132.3.2.厅城遗址公园客源市场定位132.4.SWOT分析132.5.旅游市场最新发展趋势142.5.1.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142.5.2.散客自驾车旅游时代到来142.6.太平山片区开发项目策划与分析142.6.1.市场导向理念142.6.2.城墙遗址公园的研究142.7.规划依据142.8.游人容量计算142.8.1.容量计算标准142.8.2.游人容量估算152.9.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152.9.1.规划目标152.9.2.规划指导思想152.9.3.规划原则15第3章规划构思 (16)3.1.规划思路163.1.1.文化旅游发展思路163.1.2.休闲旅游发展思路163.2.规划定位163.2.1.总体定位163.2.2.形象定位163.2.3.功能定位163.2.4.市场定位163.3.设计策略163.3.1.挖掘地方文化,传承场地文脉——创造活的“文化绿色有机体”163.3.2.游玩、艺术、自然的融合——创造活的“艺术绿色有机体”163.3.3.通过双功能的规划,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163.3.4.村落风貌再塑173.4.规划布局173.4.1.功能分区173.4.2.规划结构183.5.道路交通规划183.5.1.线路规划的基本要求183.5.2.路网结构193.5.3.道路等级193.5.4.停车场规划193.6.视线关系分析193.7.游憩活动项目布置分析193.8.旅游线路组织规划193.8.1.指导思想193.8.2.规划原则193.9.竖向规划203.10.绿地系统规划203.10.1.种植规划原则203.10.2.重点区域的植物配置203.11.风貌规划213.11.1.总体风貌控制导引213.11.2.建筑风貌导引213.11.3.项目规划实施建议21第4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23)4.1.给水工程规划234.1.1.规划依据234.1.2.规划原则234.1.3.用水量估算234.2.排水工程规划244.2.1.规划依据244.2.2.规划原则244.2.3.排污量预测244.2.4.排水体制244.2.5.排水管网布置244.2.6.污水处理254.2.7.雨水量预测254.2.8.雨水管网布置254.3.电力工程规划254.3.1.电力现状254.3.2.规划依据254.3.3.规划目标254.3.4.规划原则254.3.5.用电量及负荷预测254.3.6.电源规划264.3.7.配电线路264.3.8.室外照明系统规划264.4.电信工程规划264.4.1.现状概况264.4.2.规划原则264.4.3.电信规划264.4.4.电信管线规划264.4.5.广播有线电视规划264.5.管线综合规划264.5.1.地下敷设一般规定264.5.2.直埋敷设准则274.5.3.架空敷设27第5章环境保护规划 (27)5.1.现状环境质量275.2.环境质量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275.3.规划执行标准275.4.水源地保护规划275.5.环境保护总目标27第6章节能规划 (28)6.1.现状286.2.规划28第7章防灾系统规划 (28)7.1.防灾现状;留坝县厅城遗址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87.1.1.防灾规划28第8章环境卫生规划 (29)8.1.水源地保护规划298.2.环卫设施定额指标与规划298.2.1.环卫设施指标与规划29第9章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 (30)第10章分期建设规划 (31)10.1.一期建设项目3110.2.二期建设项目31第11章建设投资估算 (31)11.1.工程建设成本3111.1.1.投资估算依据3111.1.2.工程建设内容31第1章 建设背景1.1. 区域背景1.1.1.地理位置:留坝县地处陕西省西南部,位于汉中市以北、秦岭南坡紫柏山麓。
地理坐标东经106°38´~107°18´,北纬38°17´~33°53´,东西长46.4公里,南北宽67.2公里。
留坝东邻汉中市城固县、洋县,西接汉中市勉县,北靠宝鸡市凤县、太白县,南与汉中市汉台区相连。
316国道(川陕公路)和210省道从境内穿过,县城距汉中市85公里,距西安市367公里。
1.1.2. 自然条件:留坝地处秦岭南麓腹地,境内群峰环绕,沟壑纵横。
由于秦岭山地抬升的主轴偏北分布,故整个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海拔2610.2米(紫柏山主峰),最低海拔585米(青桥驿蔡家坡谷底)。
南部山陵陡峭、河谷深切,多为“V ”形谷,沟地狭窄;北部褒河支流沿线,河谷切割较浅,山势开阔,多为“U”形谷,沟地较宽,形成串珠状的坝。
县境地貌总体上东、西、北三面山岭环抱,中部、南南地势较低,形如簸箕。
可按地貌特点分为:西北部高山区、中部中山区、南部中低山区。
山区多为山垭、沟谷、山洞。
1.1.3. 行政区划:留坝县域总面积1970平方公里,总人口44571人。
全县辖5镇4乡、9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340个村民小组。
留坝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城关镇。
1.1.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9年留坝县内生产总值为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 %。
其中,一产增加值15232万元,同比增长8.1%;二产增加值9844万元;同比增长11.5%;三产增加值20238万元,同比增长14.8%。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286元,比上年增长24.0%。
1980年以后,留坝县实行改革,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指定性计划项目减少,多为指导性计划。
虽然财政收入方面留坝的财政收入增加很快,但由于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财政支出大幅增加,收不抵支的状况一直在延续,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009年留坝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489万元,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8万元,增长56.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8元,净增560元,增长22%。
1.1.5.基础设施建设一、道路交通留坝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是大西南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地,也是汉中的北大门;316国道、210省道横贯其中,在沟通川、陕、甘等地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9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84.65公里,已通公路61个村,不通公路37个村,硬化道路31个村。
形成了以留侯、武关驿、江口、马道等为主的“Y ”字型公路主骨架,以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
城区现有汽车站一个,即汉运司留坝车站,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66.8万人次。
二、市政基础设施500010000150002000025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单位(元)城关镇武关驿镇留侯镇马道镇江口镇玉皇庙乡青桥驿乡桑园坝乡火烧店乡2009年留坝县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1、电力设施现状留坝县境内有汉中供电局的330kv马汉线通过,县城有汉中供电局所属110kv留坝变电站一座,双电源供电,坐落在城关镇淘沙坝村,占地4.2亩。
主变容量为2MvA×2台,自汉中引入的110KV留汉线全长61.08km,由宝鸡市凤县三叉引入的110KV留三线全长89.00km,线径为120mm2。
该变电站35KV出线有太白部队备用专线留林线和留坝县电力局所属的留江线、留马线,另有为我县供电的10KV间隔4个,分别对留坝电力局所属的城关线、城西线、农庙线、农南线供电。
城关线全长6.60km,城西线全长5.28km,线径为95mm2,农庙线全长65.53km,农南线全长75.94km,线径为35mm2。
2、电信设施现状留坝县邮政业务主要包括函件、包件、汇兑、特快专递、报刊发行、集邮、邮政储蓄、速递、物流、代理及中间业务等。
从总业务量来看,其发展是呈上升趋势。
2009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23.6万元,单程邮路总长度314公里,邮政局所6处,从业人数35人。
截止2009年12月底,累计完成邮政业务175万元,邮政储蓄余额达到7138万元,累计净增1000万元。
留坝县邮政网是由邮政局和邮政所二级体系构成的农村网络。
邮政局是具有营业全功能和投递功能的综合局,属邮政企业自办性质;邮政所以营业功能为主,只办理部分邮政业务。
有1个县级局、5个邮政所。
邮运系统和投递系统基本为“运投合一”,各邮政网点间以公路衔接。
3、燃气设施现状留坝县至今为此还未通天然气,现在正在施工建设的天然气管线从汉中市引入留坝县,预计天然气城区气化工程至2015年供应居民约1.2万人和相应的公建商业、工业用户,总用气量约186.04万Nm3/年,其中居民用户85.35万Nm3/年,商业68.34万Nm3/年,工业23.05万Nm3/年,不可预见的9.30万Nm3/年。
1.1.6.历史文脉留坝县历史悠久,先民在此生息迄今已有6000余年。
夏时,本境域为雍、梁二州交界处。
西周时并梁入雍,境域属秦地雍州。
春秋时期,境内由羌人所居。
秦统一后,境属秦汉中郡,因地势险要,后划归陇西郡,统称“故道汉地”。
汉代为汉中郡褒中县地,因境内有“汉张留侯祠”,遂有“留坝”之称。
三国时期,本境成为魏蜀争夺要地。
汉至元代,行政归属多变,尤其在南北朝、五代、宋金时期,本境为南北政权分界处,以今县城南武休关为界,南为汉中郡褒中县地,北为凤洲梁泉县地。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留坝巡检司,属凤翔府凤州。
清代初,本境沿用明代建置。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汉中府水利通判迁驻留坝,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5)十二月,设置留坝厅。
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留坝厅为留坝县,隶属陕西省。
民国3年(公元1914年)1月,废汉中府,设汉中道,留坝县属之。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撤汉中道,直属陕西省。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汉中设为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留坝县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