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律师如何做好庭前准备

合集下载

行政诉讼一审庭审规范

行政诉讼一审庭审规范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操作规范为了规范我院行政审判工作,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我院行政审判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范。

收到立案庭转来的案件材料后,应及时登记收案,将案卷交承办法官。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并发出通知书,通知书应送达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口头方式告知双方当事人,由当事人签字。

人民法院对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形式的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依职权调查采集。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 日提出证据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申请人提供担保,通知书应送达申请人,也可以口头通知申请人并记大笔录,由申请人签名。

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保全,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进行了审查。

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作出证据保全的民事裁定,并送达申请人以及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或者相关第三人。

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作出驳回证据保全申请通知书并送达申请人签字。

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依照最高法院《关于合用简易程序审埋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关于审理前准备的规定进行。

一、豫备庭操作规范根据案件的实际需要,法庭可以在开庭前召开豫备庭。

案情简单不需要召开豫备庭的,法庭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或者以送达的方式进行证据交换。

豫备庭由审判长或者审判长指定的法官、法官助理主持。

决定召开豫备庭的,应当于开庭前三日通知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预人。

为了避免诉累和减轻当事人差旅费用负担,豫备庭和正式开庭可以连接进行。

豫备庭庭审程序和操作规范如下:1、庭前准备工作。

(1)书记员检查诉讼参加人出席的情况,核对其身份。

(2)书记员确认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专家出庭情况和核对其身份,并请其退席,等候传唤。

(3)主持人入席后,经确认诉讼参加人身份无异后,宣布开庭。

2、组织当事人陈述。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在国家行政机关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纠纷时,行政诉讼程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途径。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程序,并阐述其中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立案阶段1. 起诉状的提交:当申请人准备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行政法院递交起诉状。

起诉状应包含以下内容:标明所在地行政法院的名称、申请人和被申请机关的名称、具体的请求事项和理由、相关证据证明材料等。

2. 立案审查:行政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将对起诉状进行审查。

审查的目的是确定起诉状的形式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并判断是否满足立案的条件。

3. 立案决定:行政法院在审查起诉状后,会作出立案决定。

如果满足立案条件,行政法院将受理该案件,并发出立案通知书;如果不满足立案条件,行政法院将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二、庭前准备阶段1. 传唤和告知:行政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传唤当事人到庭,并告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法院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要求。

2. 调解和和解: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鼓励当事人进行调解和和解。

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行政法院会制作和解书,并在协议内容上签字或盖章,使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3. 证据交换:在行政诉讼中,证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要求双方交换相关证据材料,并制定证据交换清单。

双方应按照行政法院的要求,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4. 举证期限: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明确确定举证期限,并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如果当事人逾期未提供证据,行政法院将不予考虑追加的证据。

5. 庭前质证: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安排双方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以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为庭审提供依据。

三、庭审阶段1. 开庭通知:行政法院在确定开庭时间后,会向双方发出开庭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指定时间到庭参加庭审。

2. 庭审程序:行政法院在庭审中按照程序进行,首先由原告陈述起诉的理由和请求,被告对起诉进行答辩,双方质证证据,举证人作证,法庭质询当事人等。

行政诉讼法庭审判程序

行政诉讼法庭审判程序

一、行政诉讼法庭审判程序1、开庭前准备阶段。

准备事项主要有:(1)召开合议庭准备会议。

(2)传唤、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3)公告。

2、出庭情况审查阶段。

3、法庭调查阶段。

当事人在法庭上有权提出新的证据,还可以要求重新鉴定、调查或者勘验,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如果合议庭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审判长即可宣布法庭调查结束,进入辩论阶段。

4、法庭辩论阶段。

5、合议庭评议阶段。

6、公开宣判阶段。

行政案件无论是否公开审理,都应当公开宣判。

7、闭庭。

由审判长宣布闭庭。

行政诉讼法庭审判程序二、行政诉讼开庭后多久判决1、这个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层面的规定。

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只是规定一审普通程序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6个月内审结。

建议程序在45日内审结。

二审需要在3个月内审结。

2、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行政诉讼受理时间1、一般诉讼时效。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步骤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步骤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步骤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的步骤大致如下:
一、申请人提起诉讼:
1.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申请人向法院提出申请书与证据,证明其有理由及必要权利提起诉讼。

二、法院受理诉讼:
1.法院收到申请人的申请书及证据,询问相关情况,受理行政诉讼案件。

2.法院宣告案件受理,将案件登记入案,并宣布开庭审理。

三、庭前准备:
1.法院就案件受理程序、事实主张、法律适用等准备庭审。

2.申请人准备证据并认真准备庭审口头答辩。

四、开庭审理:
1.法官向申请人及被告人宣读诉状,法官进行审理,询问证据,比较原告与被告双方之间的利害关系。

2.法官经认真比较及审议,作出具有确定性的判决。

五、有关部门执行判决:
1.法院把判决发到有关部门,要求其依法执行。

2.如果被告未按判决执行,申请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院强制执行。

律师事务所办理行政案件操作规程

律师事务所办理行政案件操作规程

律师事务所办理行政案件操作规程为规范律师办理行政案件的执业行为,提高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及其他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律师承办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案件以及行政许可、行政听证、行政裁决等其他行政案件的代理。

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案件(一)律师接受委托前的准备工作1.律师应认真细致地听取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并做好接待谈话笔录,笔录的内容应记载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简要的案件事实经过,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和要求。

2.律师应当明确告知当事人,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活动的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律师依法独立执业,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和组织、个人的非法干涉。

3.律师应当告知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代理原告的,告知原告对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在起诉被告人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及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政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代理被告应诉的,应告知其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并且告知被告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将被认定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4.律师根据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供的证据审查下列事项:原告有无诉权;行政争议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应当先申请复议的,审查当事人是否已经申请复议;诉讼主体是否准确;有否超过法定起诉期限;诉讼请求是否合法,有否有相关的事实证据;管辖的法院是否正确;被告对于原告的起诉是否合法、有理;针对原告起诉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否相应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5.律师经审查后分别下列不同情形作如下处理:⑴委托人陈述的事实证据确实,请求合法合理的,应当接受委托,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合同权利义务,包括收费等事项,并让委托人出具授权委托书,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代理期间;⑵情况属实,请求合理,但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依法不能接受委托,告知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⑶依法必须先行复议的案件,应告知委托人依法先申请行政复议;⑷对于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起诉的,应告知委托人,该起诉可能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⑸对被告一般应当接受委托,在发现法院管辖不当的,应告知当事人可以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管辖权异议;⑹诉讼请求显然无理的,应当拒绝接受委托;⑺诉讼请求部分有理、部分无理的,应说服当事人放弃无理部分。

如何打行政官司?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打行政官司?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打行政官司?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要注意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以便法庭交代回避权时,能及时正确决定是否申请回避。

2、明确诉讼请求,并充分收集相应的证据材料,以便庭审中认真做好陈述。

3、开庭时携带笔和纸,在法庭上,应记下被告答辩的要点,以便在辩论中,对应该辩驳的内容。

如果行政机关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也是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但一般因为被告是行政机关,所以败诉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在诉讼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般来说,赢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

小编整理了如何打行政官司的相关资料,希望能为您解惑。

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官司,老百姓称之为“民告官”,它是“官民矛盾”的化解机制。

由于行政诉讼当事人双方地位的不对等,使得老百姓谈“行”色变。

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也以“两难”而著称(立案难、胜诉难)。

但是随着我国行政诉讼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行政诉讼也慢慢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并成为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一把钥匙。

▲一、如何打行政官司开庭审理,是行政诉讼中的主要阶段。

原告做开庭审理的准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要注意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以便法庭交代回避权时,能及时正确决定是否申请回避。

2、明确诉讼请求,并充分收集相应的证据材料,以便庭审中认真做好陈述。

3、开庭时携带笔和纸,在法庭上,应记下被告答辩的要点,以便在辩论中,对应该辩驳的内容,根据事实和法律,运用逐一辩驳,从而维护自己的诉讼请求,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行政官司中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首先,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以下八类侵犯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分别是: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法律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律师办理行政诉讼案件操作指引

律师办理行政诉讼案件操作指引

律师办理行政诉讼案件操作指引律师办理行政诉讼案件操作指引信息来源:上海市律师协会时间:-01-25 作者:业务部本指引于XX年x月x日市律协业务研究与职业培训委员会讨论通过,公布试行一年试行期间,如对本指引有任何建议,请点击此处发表您的建议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律师办理行政诉讼业务及行政非诉执行业务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他相关的规定,上海市律师协会特下发本操作指引第二条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案件,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勤勉尽责,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受行政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第三条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案件,依据当事人的委托,在被委托的权限内依法履行代理职责,不应损害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第四条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案件,应保守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按有关规定宜向主管司法行政机关通报案情及已失密或已解密时除外律师将代理的案件在撰写专业文章中引用时,需要公开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内容的,宜事先征得当事人的明确同意第二章收案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五条收案是指律师事务所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当事人订立聘请律师合同,以律师事务所名义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并指派1至2名律师作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律师不宜私自接受委托律师事务所宜向委托人介绍其指派的律师,取得委托人的同意律师事务所尽可能满足委托人的指名委托要求第六条对于获得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律师事务所宜按照法律援助机构的意见指派律师承办,并与当事人办理委托手续第七条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要求委托律师的,律师事务所宜与其法定代理人办理委托手续第八条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宜编号并办理收案登记第九条委托手续包括以下内容:委托人与律师事务所签署《聘请律师合同》一式两份,一份交委托人,一份交承办律师附卷存档;委托人与律师事务所签署授权委托书一式三份,一份交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一份交承办律师附卷存档,一份委托人留存;委托人与律师事务所签署的聘请律师合同及授权委托书,宜记明具体的委托事项和权限,委托权限宜注明是一般授权还是特别授权变更、放弃、承认诉讼请求,提起上诉,转委托,签收法律文书,行政赔偿程序中的调解,宜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未注明的,视为一般授权出具律师事务所函,呈送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第十条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宜终止代理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承办律师不履行或者因特殊情况不能履行代理义务的,律师事务所宜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及时调整承办律师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事务所不宜接受委托:已经接受同一案件中对方当事人或有利益冲突的第三人委托的;已经在一审程序或二审程序中为一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的,二审程序或再审程序中对方当事人又来委托的;具有违反《律师执业避免利益冲突规则》的规定,不能接受委托的其他情形第二节接受原告委托第十二条接受原告的委托,宜在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原告的起诉,或者原告拟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能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其起诉符合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第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拟提起诉讼的,律师事务所不宜接受其委托: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调解行为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第十四条公民被限制人身自由而无法提起诉讼和办理委托律师手续,其近亲属、相关社会团体及组织依其口头或书面委托以该公民的名义提起诉讼的,律师事务所可以与受托的近亲属、相关社会团体及组织办理委托律师手续前款的“近亲属”,包括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第十五条同案原告为5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宜告知同案原告可以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同案原告已经推选出诉讼代表人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诉讼代表人的,被推选或被指定的诉讼代表人具有代表同案其他原告聘请律师的权限的,律师事务所可以与诉讼代表人办理委托手续;被推选或被指定的诉讼代表人不具有代表同案其他原告聘请律师的权限的,律师事务所宜与同案原告分别办理委托手续第十六条律师事务所在接受拟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时,宜按照《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审核其是否具有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拟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具有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律师事务所可以接受其委托: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与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第十七条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作为原告委托律师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与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原告委托律师第三节接受其他当事人委托第十八条接受被告或第三人的委托,宜在人民法院向被告或第三人送达起诉状副本后,或者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时办理委托手续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因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列为共同被告的,共同被告聘请同一律师或同一个律师事务所的不同的律师,宜与各被告分别办理委托手续第十九条接受上诉人、被上诉人或其他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二审代理人的,宜在一审判决、裁定送达后办理委托手续,但已代理一审并与委托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当事人未在一审判决送达后15日内,或者未在一审裁定送达后10日内提出上诉的,律师事务所不宜接受委托第二十条接受再审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宜在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办理委托手续,但已代理原审并与委托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当事人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2年后提出申请再审,要求委托律师代理再审的,律师事务所不宜接受委托第二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行政损害赔偿要求委托律师的,律师事务所宜根据下列情形,分别办理: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接受该当事人的委托,指派律师担任其行政赔偿案件的代理人;当事人请求行政损害赔偿,但尚未由行政机关先行解决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接受该当事人的委托,指派律师担任其向行政机关请求赔偿的非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损害赔偿处理不服,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接受该当事人的委托,担任其行政赔偿诉讼的代理人具体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确认为违法的,或被复议机关决定撤销的,或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自行撤销的,当事人就该具体行政行为请求行政损害赔偿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接受该当事人的委托,指派律师担任其行政赔偿案件的代理人第三章证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十二条律师调查、收集、提供证据,宜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第二十三条律师不宜伪造、变造证据,不宜隐匿证据,不宜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不宜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不宜诱导当事人伪造证据第二十四条律师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宜由律师事务所出具介绍信,并出示律师执业证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律师向证人调查取证时,一般以两人以上共同进行为宜第二十五条律师收集书证、物证宜收集原件、原物收集原件、原物有困难的,可以复制、照相,或者收集副本、节录本,但对复制件、照片、副本、节录本宜附证词或说明视听资料,宜说明其来源第二十六条律师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宜保密,不宜在公开开庭时出示,向法院提交时宜作出明确标注第二十七条律师认为需要进行鉴定的证据,宜及时告知委托人并代理其向有关鉴定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或请求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第二十八条律师不能及时调查、收集证据的,宜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并申请延期提交该证据第二十九条担任被告代理人的律师,宜协助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担任第三人代理人的律师,宜以维护第三人利益为原则提供证据第二节向委托人收集证据第三十条律师接受原告委托,宜要求委托人提供其所知道的案件的一切事实,并提供以下证据: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证据以及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依据;依法宜经复议才能起诉的,宜提供已经过复议程序的证据;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但被告宜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及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的除外;在一并提起行政赔偿的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反驳理由的事实依据第三十一条律师接受被告委托,宜要求委托人提供其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下列证据和材料:证明被告有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职权依据;证明被告执法程序的事实依据和相应的程序性规范依据;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的证据;被告执法目的合法的依据;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认为原告宜复议前置而未申请复议或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证据;在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主张不作为理由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其他相关证据和材料第三十二条对委托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律师宜制作谈话笔录,并宜由陈述人签名第三十三条委托人能够提供证据及证据线索而不提供的,在告知其不提供证据及证据线索将会产生法律后果后,委托人仍不提供的,视为委托人隐瞒事实真相,律师可以拒绝代理;也可在向委托人讲明法律后果后,以已有的证据、事实完成代理第三节向证人调查和收集证据第三十四条担任原告代理人的律师,可以向证人调查、收集证据,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五条担任被告代理人的律师,在诉讼过程中,不宜自行向证人收集证据,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的,并且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人民法院认为应由被告在判决前调查取证的担任被告代理人的律师征得人民法院准许向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的,宜遵循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第三十六条律师在向证人调查、收集证据时,宜首先告知律师身份,出示律师执业证;告知证人宜如实反映与本案有关的情况,并向其讲明作伪证宜负的法律责任第三十七条律师向证人调查、收集证据,可以由证人自己书写证言内容证人不能自己书写的,可由他人代为书写,由证人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证人证言宜注明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并注明出具证言日期,附上证人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有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宜由单位加盖印章第三十八条律师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可以采用制作调查笔录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调查笔录宜载明调查人、被调查人及其基本身份情况、被调查人与本案当事人的关系、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内容、调查笔录制作人等基本情况;还宜载明律师身份介绍,律师要求被调查人实事求是作证等内容,以及调查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与本案有关的情况第三十九条律师制作调查笔录,宜全面、准确地记录调查内容,并交由被调查人阅读或向其宣读如有修改补充,宜由被调查人在修改、补充处签名或加盖印章或其他方式确认经确认无误后,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盖章或其他方式确认,并署上日期第四十条律师在向证人调查、收集证据时,如需录音、录像,宜征得证人的明确同意第四十一条律师从国家机关抄录、复制与本案有关的材料时,宜尊重事实和忠实于原件,并经该国家机关确认第四节向对方当事人调查和收集证据第四十二条律师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向其调查、收集证据,制作调查笔录第四十三条律师经对方当事人明确同意,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可以录音、录像第四十四条担任被告代理人的律师,在诉讼过程中,不宜自行向原告收集证据,但是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并且人民法院认为宜或者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除外第四十五条律师向对方当事人调查和收集证据时,除遵守本节规定外,仍宜遵守本章第三节的规定第五节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第四十六条担任原告或者第三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宜及时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该证据律师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宜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递交书面申请,并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线索申请书宜写明证据持有人的姓名或名称、住址等基本情况,拟调取证据的内容;申请调取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案件事实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应提供而无法提供证据原件或者原物的,律师宜告知当事人或者代理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该证据第四十八条人民法院接受申请调取该证据时,要求律师协助调查收集证据的,律师宜予以协助第四十九条担任原告或者第三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根据案情需要或者委托人提出需要勘验物证现场、重新勘验物证现场的,或者需要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重新鉴定的,宜依授权及时代理委托人向人民法院书面提出勘验申请或者鉴定申请,并说明申请的理由第六节证据保全第五十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律师宜在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及时代理其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第五十一条申请证据保全宜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提出,并说明证据的名称和地点、保全的内容和范围、申请保全的理由等事项第七节证据的审查、整理和提交第五十二条对收集的证据,律师宜审查其是否符合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审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证据的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和合法;证据形成和制作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和合法;证据的内容是否清楚而无歧义,能否证明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各个证据间的关系是否互相印证,有无彼此矛盾之处;证据提供的基本情况及其与本案或本案当事人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证据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或形式第五十三条对收集的证据,律师宜进行整理,编制证据目录,载明证人名单或证据名称及其拟证明的事实第五十四条担任原告或者第三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宜把收集的证据,在开庭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向一审人民法院提交法律或者人民法院另行规定提交证据期限的,宜在该规定期限内提交第五十五条担任被告代理人的律师,宜在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将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或收集到的其他有关证据向一审人民法院提交人民法院准许被告补充相关证据的,宜在人民法院规定期限内提交第五十六条当事人在法定提交证据期限内有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律师可代当事人书面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并阐明理由第四章一审程序中的律师代理第一节确定管辖第五十七条律师接受原告委托,代为提起诉讼的,宜根据下列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二条的情形,分别确定案件管辖人民法院第五十八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未经复议而直接起诉的,宜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五十九条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向该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且对定性产生影响的;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第六十条下列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宜向被告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专利行政诉讼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的案件,但以县级人民*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其他重大、复杂的案件下列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宜向被告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或者被告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反倾销行政诉讼案件;反补贴行政诉讼案件第六十一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宜向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基于同一事实既对人身又对财产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没收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上述行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受诉人民法院一并管辖第六十二条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宜向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第二节代理起诉和应诉第六十三条代理原告起诉,宜遵循下列第六十四条至第七十条的规范第六十四条律师依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为其代写起诉状起诉状宜根据起诉的事实和理由,分别提出下列诉讼请求:请求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请求判决变更显失公正的被诉行政处罚;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请求判决被告在法定期限内履行法定职责;请求判决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无效,并可同时请求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宜的补救措施提出上述诉讼请求的同时,可根据原告遭受损害的事实和理由,一并请求判决被告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第六十五条律师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下列时限内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经原告签署的起诉状:未经复议程序,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宜在原告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经过复议的,宜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宜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复议机关决定延期的,在延期届满前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宜在复议期满或延期届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宜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宜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宜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当事人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按上述第项办理;当事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宜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不宜超过XX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不宜超过5年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第六十六条律师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同时提交能够证明原告主体资格和具体行政行为可诉性的有关证据材料,以及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函。

律师办理行政案件操作规范

律师办理行政案件操作规范

律师办理行政案件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律师办理行政诉讼业务及行政非诉讼法律业务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律师有权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依据行政法律规范,从事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以及其他行政案件的代理业务,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条律师承办行政案件,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律师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四条律师承办行政案件,应当诚实守信、审慎及时、勤勉尽责、积极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律师承办行政案件,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第六条律师承办行政案件,依法履行代理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律师承办行政案件,依法独立执业,不受非法干涉。

第二章接受委托第八条律师承办行政案件,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委托代理事项。

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

第九条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承办律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代理。

但承办律师发现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隐瞒事实,或者委托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致使律师无法正常履行代理职责的除外。

第十条承办律师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委托人同意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委托手续。

第十一条律师应当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行使代理权。

第三章律师代理行政复议案第十二条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行政复议案件的代理人。

第十三条律师应依法审查确定申请的事项是否属于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

第十四条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五条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庭审流程

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庭审流程

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庭审流程《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庭审流程:一场法律的好戏》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庭审流程,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好戏呀!一开场,就好像大戏拉开帷幕一样。

法官大人端坐审判席,那威严的气势,让人心生敬畏,就好像舞台上的主角闪亮登场。

这时候,原被告双方也都精神抖擞,准备大干一场。

原告那可是带着满肚子的委屈和不满来的呀,就好比是一个受了气的“小媳妇”,要在法庭上讨个说法。

被告呢,通常是行政机关,也得正儿八经地应对,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这是在“舞台”上,众目睽睽之下呀。

然后就是双方举证环节啦,这就像是亮出各自的“秘密武器”。

原告拿出各种证据,试图证明自己的冤屈,边说还边比划,那神情仿佛在说:“看,铁证如山,你还能狡辩?”被告也不示弱呀,拿出自己的证据来反驳,那场面,就像两大高手过招。

接着就是质证环节,双方对对方的证据进行挑刺儿,这时候,那可真是针尖对麦芒呀,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

感觉就像两个小孩在争一个糖果,谁也不让谁。

法庭辩论环节那更是激烈,双方律师那口才,简直了!说得是天花乱坠、唾沫横飞,就像是两个超级演说家在比赛。

他们引经据典,各种法律条文信手拈来,让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法官大人宣布休庭,去“后台”思量思量怎么判案。

等再开庭的时候,那就是宣布判决结果啦,这就像是大戏的高潮和结局。

原告和被告都紧张地等着,心里头那是七上八下的呀,不知道这出戏最后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

参加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庭审真的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它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严肃和庄重,但同时也有着它有趣的一面。

就像一场精彩的舞台剧,有主角、有配角、有冲突、有和解。

在这里,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权益或者职责而努力,而且还能学到好多法律知识呢!总之呀,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庭审流程可真是充满了趣味和挑战,让人既紧张又兴奋。

下次要是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想再去凑凑热闹,再看一场法律的大戏!。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审前程序设想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审前程序设想

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设想摘要:目前行政审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本文笔者将从行政诉讼审前程序完善的角度,提出一些完善行政诉讼程序的设想,使得行政诉讼程序的运行更加趋于合理和科学。

关键词:行政诉讼审前程序完善“行政诉讼审前程序,是指从提起诉讼直至开庭审理前,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指挥和主持下,为开庭审理和解决纠纷而依法采取一系列审前准备行为的诉讼阶段。

”⑴行政诉讼审前程序是为开庭审理和解决纠纷而进行的一些准备行为,那么题中之义便是效率的价值。

另外行政诉讼审前程序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程序诉权的实现。

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主体享有较多的权力,二者具有不对等、不平衡的关系。

在行政诉讼中,为了实现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地位的一种平衡,有必要给予处于弱者地位的行政相对人以更多的程序保障。

行政诉讼的审前程序即可以实现对行政相对人程序权利的保障,具有程序正义的价值。

一、我国行政诉讼审前程序的现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这项规定,目前只能称之为”审理前的准备”,而不能称之为”审前程序”,更不用说关于审前程序运行的独立性和程序性保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行政诉讼法未作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因此,我国行政诉讼庭前准备基本上沿用了民事诉讼庭前准备模式,没有考虑到行政诉讼的具体特点。

”⑵参照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规定,当事人将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受理以后,案件并不是直接进入庭审阶段,而是法院以及当事人要做一些准备,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活动: 1、向当事人发送起诉状和答辩状副本;2、组成合议庭并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及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3、审核诉讼材料,调查和收集证据;4、更换和追加当事人;5、确定开庭审理的时间、地点,并通知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参加庭审活动。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行政诉讼程序解读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行政诉讼程序解读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行政诉讼程序解读在法律服务领域,行政诉讼程序是一项重要且常见的工作内容。

本文将对行政诉讼程序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程序的具体流程和相关要点。

一、行政诉讼程序的概述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通过提起诉讼,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行政行为的非法性,并追究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的一种程序性规定。

二、行政诉讼的主体和适用范围行政诉讼的主体分为原告和被告。

原告可以是受到行政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被告则是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行政诉讼程序一般适用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例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裁决等。

三、行政诉讼的诉前程序在提起行政诉讼之前,原告通常需要履行一些诉前程序。

这包括首先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审查和决定相关行政行为。

若行政复议未能解决争议,原告方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行政诉讼的立案条件行政诉讼的立案需满足一定条件。

首先,原告必须是具有诉讼资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其次,被告必须是行政机关。

此外,行政诉讼还需满足诉讼请求具体、明确,并符合法定的诉讼时限。

五、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的诉讼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立案: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经过法院审查符合受理条件后立案。

2. 受理和传唤: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传唤,并告知其参与诉讼的权利和义务。

3. 举证和质证:双方当事人在开庭过程中分别举证和质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4. 审理和辩论:通过法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对案件进行辩论,法院对相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审理和判决。

5. 判决和执行: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并宣布判决结果,若有必要,可对判决进行上诉。

六、行政诉讼的特点和意义行政诉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程序性,要求按照特定程序进行;二是强制性,当事人有义务参与;三是公开性,公民可以全程参与和监督;四是不可撤销性,一旦起诉就无法撤回。

律师开庭注意事项

律师开庭注意事项

律师开庭注意事项作为律师,开庭是承担重要职责的一项工作。

在开庭前,律师应该准备充分,掌握案件的相关法律和事实,积极准备好辩护和证据材料。

同时,律师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了解案情:在开庭前,律师应该仔细阅读与案件相关的文件和证据材料,并全面了解案情。

这样律师才能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辩护。

2.按时到庭:律师应该提前到达法庭,以便与当事人商议、与对方律师交流,并充分准备自己的辩护词和证据。

3.着装得体:律师在庭审中需要保持正式、庄重的形象。

合适的着装能够给人专业、可信赖的印象。

4.尊重法官和法庭程序:在庭审中,律师应当严格遵守法庭的秩序和程序,尊重法官的权威地位,并对法庭的决定予以尊重。

5.注意言谈举止:律师在庭审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使用过激或侮辱性的语言,保持冷静、理性,与法官和其他当事人进行适当的交流。

6.主动提出有效证据:律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主动提出必要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辩护观点。

这需要律师事先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并熟悉证据的内容和法律效力。

7.熟悉争议焦点:律师应该对案件的争议焦点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在辩护中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和证据。

8.注意控制庭审节奏:律师应该尽可能控制好庭审的节奏,避免过于拖延或者过于冗长,以便使庭审过程更加高效、有序。

9.灵活应对:在庭审中,律师应该根据法庭的情况和对方律师的辩护策略,灵活应对,及时调整自己的辩护策略,并准备好回应对方的问题和质疑。

10.提交法律文件:律师应该按照法庭的规定,准时提交各种法律文件和书面材料,以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

11.特殊情况的应对:在庭审中,有时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证人不能到庭或者有紧急情况发生。

律师需要灵活应对,并根据案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与当事人保持沟通:律师应该与自己代理的当事人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告知案件的进展和可能的风险,以便当事人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

总之,律师在开庭前应该准备充分,熟悉案情和相关法律,同时保持专业形象,尊重法庭程序,灵活应对庭审中的各种情况,并与当事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律师在庭审中应当注意哪些技巧

律师在庭审中应当注意哪些技巧

律师在庭审中应当注意哪些技巧庭审是当事人评判律师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律师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

如果将诉讼比作考试的过程,庭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考试前的学习和复习,庭审就是律师向自己的当事人交的答卷,判决就是法官打的分数。

庭审技巧是律师在参与法院开庭审理案件过程中,为提高庭审质量而采取的具有共性和可操作性的技能。

庭审技巧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开庭质量,让法官更容易接受律师提出的观点,让当事人更加认可律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律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因此律师在法庭审理中应当注意适当运用一些技巧,提高庭审的质量。

一、庭审技巧的基础庭审技巧当然要建立在对案件的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之上,如果只强调技巧而忽视对案件本身的调查、分析、研究,那么所谓的技巧只会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因此,在庭审之前,至少在这几个方面已做了充分的工作:1、就案件事实和纠纷形成过程已充分询问过当事人,特别是庭审中法官有可能向已方询问的事实。

2、就案件已做了充分的调查取证,对双方所提交证据的内容、证明力和证据间的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

3、对方有可能对证据提出的异议,反驳观点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依据。

4、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的判例。

5、已方所依据的法律原理、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及学理解释。

6、法官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对案件产生的意见。

二、庭审技巧至少表现在以下方面:1、质证对证据的质证是庭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一般的案件中,法官在质证结束后基本上就会产生倾向性的意见,所以质证不仅是双方展示证据的过程,还是感知法官审理思路的过程。

法官看待证据,有点象在做拼图游戏,一份份证据就象一块块零碎的图版,法官将这些图版衔接起来,就出现了一幅完整的图画,也就还原出了案件的事实。

质证就是拼图的过程。

质证是围绕双方提供证据的三性(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来展开的,双方对证据的争议往往会集中在证据的关联性上面。

在陈述证据的关联性时,律师很容易将其与已方的主要观点联系起来,但是,有的法官将质证理解为是对证据本身的意见而不应涉及最终的观点,所以有时会打断律师的发言,要求在辩论阶段再陈述。

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

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

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行政诉讼案件是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行为。

在正式开庭审理前,各方当事人和法院要进行一系列的庭前准备工作,以确保审理的顺利进行和公正裁决。

本文将从行政诉讼案件庭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程序及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行政诉讼案件庭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是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的重要环节。

它承载了诉讼各方当事人以及法院的共同责任,在案件审理前充分了解事实、法律和证据,从而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庭前准备工作有助于各方当事人做好充分准备,提供充足的证据和论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通过事先明确自己的诉求,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和材料,并充分论证自己的理由,当事人可以更有利地维护自身权益,增加胜诉的机会。

其次,庭前准备工作有助于法院对案件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和审理。

法院通过召开庭前会议、研究案件材料,了解各方意见和主张,可以更好地掌握案件事实、争议焦点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情况,提升裁判质量和司法公正性。

最后,庭前准备工作还为当事人提供了和解、调解等解决争议的机会。

借助庭前程序,当事人可以就争议事项展开充分的协商,努力达成和解或调解,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

二、行政诉讼案件庭前准备工作的程序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程序。

1. 立案阶段当诉讼请求符合法定立案条件时,申请人向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申请人可以选择自行起草申请书或请律师代为起草。

法院在收到申请书后,经审查查明符合条件,即受理该案件,并发出受理通知书给申请人。

2. 庭前准备程序法院在受理案件后,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安排庭前准备程序。

这包括召开庭前会议、征询意见、举行调解等程序。

庭前会议是主要的庭前准备程序,法院将通知各方当事人出席并明确会议目的,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并预先沟通可能达成的和解或调解方案。

3. 证据交换在庭前准备程序中,各方当事人可以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质询,并可以申请法院出具调查笔录、取证函等。

庭前会议律师需要准备什么

庭前会议律师需要准备什么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庭前会议律师需要准备什么导读:庭前会议律师需要做的准备主要有了解案情,认真阅卷,对卷宗进行全面分析,从卷宗当中找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意见,精心制作庭审辩护提纲,做好庭前预测,增强庭审抗辩能力。

庭前会议本来就是在开庭之前的一种基本准备工作,专业的律师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庭前会议ls需要准备什么?一、了解案情1、全面细致的听取被告人陈述案件事实。

2、认真分析犯罪原因,查清有无排除犯罪的事由。

3、了解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态度,区分故意、过失或意外。

4、了解是否有自首、立功表现等法定从轻、减轻的情节。

5、了解被告人个人及家庭情况二、认真阅卷,全面分析、掌握案情,从中找出问题。

(1)做好阅卷笔录,详细摘录案情;⑵全面审查证据,发现疑点,找出疑点,予以突破。

审查证据要注重细节,凡是涉及案件性质、情节、危害结果、悔罪表现的一切方面都得引起高度的重视,不得敷衍塞责。

(3)拟好庭上向证人、被告人、被害人发问和质证的提纲,从发问当中揭示对被告人有利的情节和事实。

三、精心制作庭审辩护提纲。

辩护提纲制作要注意:1、立足全案证据。

包括控方的证据和辩方的证据。

司法实践中,完全忽视案件的证据、脱离案件证据的辩护方案,没有哪一个法院的法官敢支持,其辩护效果可想而知。

2、辩护方案应符合法律规定。

刑事辩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辩护方案涉及实体法、程序法以及证据,无论是无罪辩护还罪轻辩护,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辩护方案不能脱离法律规定而自行其是。

3、注重实效,确保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

四、为了提高刑事辩护人在庭审时的应变能力,还要搞好庭前预测,增强庭上抗辩能力。

前准确预测公诉人的公诉意见,对公诉意见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对刑事辩护人的成功辩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刑事辩护人的庭前预测应做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方能保证庭上的辩论的“百战不殆”。

庭审律师预案范文

庭审律师预案范文

一、案件背景案件名称:张某某诉李某某合同纠纷案原告:张某某被告:李某某案由:合同纠纷案件简介:张某某与李某某于2020年10月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李某某将其位于某市的房屋出租给张某某,租赁期限为一年。

合同签订后,张某某按约定支付了租金,但李某某未按合同约定交付房屋。

后张某某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李某某退还租金及赔偿损失,李某某拒绝,故张某某诉至法院。

二、庭审预案1. 开庭前准备(1)熟悉案情:详细查阅案件卷宗,了解案件事实、证据情况,掌握被告的答辩意见。

(2)整理证据: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整理,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制定庭审策略:根据案情,制定相应的庭审策略,包括质证、辩论、法庭调查等环节。

(4)准备发言稿:根据庭审策略,准备详细的发言稿,包括法庭调查、质证、辩论等环节。

2. 庭审过程中(1)法庭调查1)宣读起诉状:向法庭陈述案件事实,明确诉讼请求。

2)宣读被告答辩状:向法庭陈述被告的答辩意见,明确被告的抗辩理由。

3)证人证言:如有证人出庭作证,组织证人陈述证言,并针对证言进行质证。

4)书证、物证:对原告提供的书证、物证进行宣读,并对被告提出的异议进行质证。

5)鉴定结论:如有鉴定结论,向法庭陈述鉴定结论,并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

(2)质证1)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针对被告的异议,提出反驳意见。

2)对被告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针对原告的异议,提出反驳意见。

(3)辩论1)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阐述被告的抗辩理由,提出反驳意见。

2)针对被告的抗辩理由,阐述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支持意见。

3. 庭审结束后(1)提交书面答辩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答辩状,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详细答辩。

(2)提交证据材料:提交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3)跟进案件进展:关注案件审理进度,及时与法官沟通,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三、庭审预案具体内容1. 法庭调查阶段(1)宣读起诉状尊敬的法官、审判员:今天,我代表原告张某某,就与被告李某某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向法庭陈述案件事实,并明确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

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

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行政诉讼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庭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行政诉讼的概念、庭前准备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行政诉讼的概念行政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方式,其特点是诉讼主体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争议。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是否合法合规。

第二部分:庭前准备工作的内容1. 取得诉讼资格:行政诉讼主体必须具备法定的诉讼资格,包括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利害关系人或有诉讼代理权的合法代理人。

2. 检查行政行为是否符合诉讼条件:行政诉讼的基本条件包括行政法律关系的实体性、特殊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法性和丧失诉讼请求权的法定情形等。

3. 诉前调解:行政诉讼的一项重要庭前准备工作是诉前调解。

行政机关在被诉前可以与诉讼申请人主动进行调解,以化解矛盾、减少诉讼成本,并尽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准备诉讼材料:行政诉讼的申请人必须提交一系列诉讼材料,包括申请书、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相关证据材料等。

这些材料需要充分准备,确保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5. 委托辩护人或律师:在行政诉讼中,申请人可以自行辩护,也可以委托合法的辩护人或律师参与诉讼。

辩护人的职责是维护申请人的诉讼权益,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意见。

第三部分:庭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庭前准备工作的充分进行对于行政诉讼的顺利进行和申请人的成功诉讼至关重要。

首先,庭前准备工作是行政诉讼流程的基础。

只有在庭前准备工作充分完成的前提下,行政诉讼过程才能正常进行。

缺乏充分的庭前准备工作将导致案件无法受理或无法进一步审理。

其次,庭前准备工作能够为申请人提供更多的诉讼机会。

通过充分准备诉讼材料、筹备辩护意见,申请人可以更好地阐明自己的诉讼主张,提高胜诉的几率。

最后,庭前准备工作有助于实现行政诉讼的调解和和解。

律师开庭前的准备要点

律师开庭前的准备要点

律师开庭前的准备要点一、案件事实方面的准备(一) 熟悉案件事实情况1. 理清案件表面事实案件的表面事实是整个诉讼过程的面纱,虽然面纱是能够用肉眼就能看到的东西,但是也需要律师用较好的逻辑思路将整个案发过程进行串联,有利于法官、书记员等非案件当事人能够清楚整个过程。

2. 从表面事实中找出法律事实揭开的案子外层的面纱之后,作为法律人就必须清楚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有哪一个或者哪些。

在庭审开始前,法官作为居中裁判者,对诉讼双方所主张的事实,均是不确信的。

律师首先要学会讲故事,这个故事的法律事实要有相应的证据予以印证,并能形成逻辑,自圆其说。

在开庭前,准备好开庭提纲,用简练的语言,把故事的主要脉络讲清楚,在法官面前呈现事实基本轮廓。

3. 归纳案件无争议点和争议焦点归纳案件的无争议点和争议点,有助于参与庭审人员可以更快、更明确地获得本案的关键信息,站在法官的角度来说,这样也可以让法官看到律师的专业性和逻辑性。

其中可以概括的争议焦点可以有事实争议、证据争议、适用法律争议等。

诉讼最大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如何确定争点是决定案件胜败的关键,把握了案件的争议点就抢到了案件的主动权。

请求权基础固定后,通过明确基础规范、分析构成要件并确定要件事实,接下来就是要整理案件的争点并加以固定。

争点是不是原告诉讼请求的简单归纳呢?显然不是,争点包括事实争点和法律争点。

对于符合法律规范构成要件事实的,一方主张,一方否认或抗辩,即形成事实争点;法律规范冲突、模糊词语意义的确定及法律空白的补充等,则会形成法律争点。

4. 细节决定成败不可以放过案件的任何一处蛛丝墨迹,在考虑本案事实情况的时候,不仅可以站在自己代理的当事人一方的角度,还可以站在对方当事人一方的角度去思考。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二) 了解当事人诉讼请求1. 与当事人密切沟通,明确其诉讼请求关于诉讼请求的确定,律师必须与当事人及其家属明确其诉讼请求,切忌出现庭上当事人与律师诉请不一致的情况。

律师出庭最全指引

律师出庭最全指引

律师出庭最全指引民事案件出庭指引1.总则1.1为了规范本团队律师的出庭行为,体现律师的专业性,赢得法庭尊重,并使已方观点获得法庭支持,特制订本指引。

1.2出庭的任何行为,均应当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促使已方观点获得支持为目的。

1.3律师出庭必须遵循的原则:(1)装扮简洁大方、举止得体、表现专业敬业、态度不卑不亢;(2)遵守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误导当事人;(3)尊重法庭及对方。

2.庭前准备2.1出庭前,必须充分论证和推演已方观点,充分掌握和熟悉已方观点、所用证据、适用法律、论证方法;同时充分预测对方可能采取的策略,以及法庭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应对方案。

2.2检查是否已经按法庭的要求,提交了足够份数的诉状、答辩状、证据清单(举证意见)、质证意见等,以及是否准备了上述文件的电子版,以便开庭时提交给书记员。

2.3检查当事人是否按要求准备了证据的原件,以供对方及法庭核对原件。

2.4如果需要证人出庭作证,是否已经告知了法庭,并通知了证人开庭时间和出庭作证应当注意的事项。

2.5如果有两位律师出庭的应当进行分工。

分工按事实调查和法律适用进行,一般由内向稳定的律师负责案件事实调查,由外向活泼的律师负责有关法律适用方面的论证。

2.6如果当事人出庭的,应当明确律师与当事人间的分工。

同时,应当充分预测,法庭可能有要求当事人独立回答的问题,制订应对策略。

除非法律、法庭有特殊要求,或有必要,或已经进行了充分准备,原则上不建议当事人出庭。

2.7开庭前,应当向法庭确认对方当事人是否有提交新的证据或答辩意见等,以及法庭在审庭中的其他特殊要求。

2.8核实提交给法庭的资料是否与拟在庭审中展示的资料一致。

2.9出庭时应当带齐身份证、律师执业证、所函、委托书、纸笔等,而且应当提示随从的出庭人员或旁听人员带齐身份证件。

2.10开庭应当提前不少于15分钟到达法院,提前不少于10分钟到法庭(应当核对所到法庭与法院通知的法庭一致),以避免迟到并协助法庭做好庭前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