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试卷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2分,共60分)1.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
”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主张只谈一分钟、一秒钟,一立方米,二立方米,而不必承认“时间”、“空间”这样的概念。
他们的共同错误是A.否认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抹杀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这意味着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5.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句话说明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6.“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10题)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10题)一.判断题(共10小题)1.(2023•浙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即古水”,强调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判断对错)2.(2023•宁波二模)ChatGPT的出圈表明人工智能具备部分人的意识。
(判断对错)3.(2022•鄞州区校级模拟)思维统一于存在,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判断对错)4.(2022•浙江模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一观点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的。
(判断对错)5.(2023•浙江模拟)利用传统旱地也可以进行水稻种植,说明人们可以突破规律的限制造福社会。
(判断对错)6.(2023•杭州二模)参加学校组织的“走进农田”的活动,能让同学们获得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直接经验。
(判断对错)7.(2023•金东区校级模拟)“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这说明认识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判断对错)8.(2022•杭州二模)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判断对错)9.(2023•越城区校级模拟)“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判断对错)10.(2022•浙江)“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说明实践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判断对错)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判断题(共10小题)1.(2023•浙江)“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即古水”,强调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判断对错)【分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解答】“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即古水”,强调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

13、右图漫画《绊脚石与踏脚石》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
④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14、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某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①表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说明只要抓关键,问题和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③体现了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启示我们应坚持矛盾分析法,正确解决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大农村改革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2015年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时候,曾把具体科学比作小鸟们在白天各处飞翔的足迹,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它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简答题及答案.do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简答题及答案三、简答1、劳动在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4、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论基础。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7、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8、掌握“度”的实际意义。
9、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内容,以及两种类型生产关系的区别。
10、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论的根源。
1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2、意识能动性的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4、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15、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6、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认识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意义是什么?17、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1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历史的统一。
20、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21、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关系?22、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2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具体表现。
2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25、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2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7、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28、什么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29、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30、简述在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练习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
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
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
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
D本身错误。
答案:B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⑤⑥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主观的东西,而生产关系则是客观的,故④⑥不选。
答案:C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解析:即万事万物唯一的共同的特点。
答案:D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D.构成因素相同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A、B、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世界的物质性C.自然界的物质性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答案:B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
A、C、D三项都是对“物质”的错误理解,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
第六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习题及答案

期末系列练习题二:第六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班级姓名成绩一、客观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2.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内在矛盾性3.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不一致的名言是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5.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
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老鼠。
由此可知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6.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7.2010年11月28日召开的第一届基层党建创新论坛强调,要把基层党建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8.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就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知识点唯物主义辩证法自测题及答案

新东方在线考研资料免费下载中心精华资料推荐:《研途研语》2012年考研电子期刊免费下载考研英语【考研英语词汇】新东方考研词汇刘一男词根简单记忆刘一男:考研英语动词讲义最新版【考研英语阅读】新东方考研英语25个阅读模版新东方范猛老师推荐背诵的考研阅读真题【考研英语完型】考研完型填空常考固定搭配【考研英语写作】新东方英语写作点睛之笔200句考研英语写作必背句型考研政治【考研政治真题】新东方在线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考研政治模拟题】2011年考研政治理论全真模拟试题(1)【考研政治马政经】新东方考研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考研政治思修法基】考研政治思修法律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考研数学【考研线性代数】2012考研数学线性代数复习题2012考研数学线性代数超强总结【考研高等数学】考研高等数学复习侧重点与典型题型分析【考研数学公式】考研数学初等代数公式大全考研数学常用平面几何公式考研数学常用平面三角公式2012考研数学概率公式整理汇总(超全)考研专业课【高校生存手册】中央财经大学高校生存手册名校周边备研生存手册之中国传媒大学篇【专业课真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真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真题解析日测内容:辩证法星期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重点的观点C.同一观点和斗争观点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C.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4.“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C.和谐包含着矛盾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5.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7.《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答案】B
【解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5.【答案】A
【解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
6.【答案】B
【解析】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故选B。
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实践目的是指( )
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
C.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
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C.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D.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星期三:填空题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实践是__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
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
C.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星期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日测内容:认识论
星期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
C.辩证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唯物的观点
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
7.价值的特性有:价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______,更重要的在于______。
星期四:分析题
1.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第二,要勤奋刻苦学习。第三,要勇于艰苦创业。第四,要培养高尚品德。在谈到要勤奋刻苦学习时指出,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长远看是青年素质的竞争。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的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紧迫。广大青年一定要在学习上下更大的力气,只争朝夕地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打牢知识基础,培养严谨学风,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知识;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广泛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自觉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既学识广博又能干实事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2.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_______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_________唯心主义路线。
3.认识是主体对___的反应,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应,都是以____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
4.____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应。_____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
9.【答案】A
【解析】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7.【答案】D
【解析】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就是真理。谬误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
8.【答案】C
【解析】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D.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6.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正确说法有( )
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识活动
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调动主体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
C.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
D.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 )
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
10.【答案】A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星期二
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的掌握。这是一道综合知识选择题,需要考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一个全面把握,本题有一定难度。实际上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每个选项之后,就会发现ABC三项是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必须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即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从这一前提出发必须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当然也就必须承认真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所以ABC三项是必选无疑的。而D项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独有的观点。这样ABCD选项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星期五:一周解析
星期一:
1.【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观点,它把实践看作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为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最根本的区别。
2.【答案】D
【解析】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3.【答案】D
【解析】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即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反映论是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
请回答: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联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论述当代青年学习的重要性。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认识论含义、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你认为学习有哪些途径。
2.材料1
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5.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由_____到_____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_____到_____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6.真理是人们对于_____及其____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真理也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____,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