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比较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3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
4 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
A 西汉时期 B 秦朝时期 C 战国时期 D 东汉时期
5 如果你生活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的汉朝,你不可能吃
到的食物是( C)
A 水稻 B 麦 C 葡萄 D 豆
西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他开辟; 公元以前六十年,西域都护来设立; 中西贸易西汉始,新疆从此归统一; 班超经营西域时,甘英派往大秦去; 大秦使者来东汉,中欧交往自此启.
课堂检测
填空题
1.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_玉__门__关____和
_阳__关___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
地方,称为_西__域___。
2. 公元前_6_0_年,西汉政府设置了总管西 域事务的_西__域__都__护___,从此_今__天__新__疆_地区 正式归在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
1.两汉时期,西域指的是
公元前60年,设置 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的军事政治,保护 往来商旅。
意义:标志着
今新疆地区正式 归属中央统辖, 成为我国领土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时 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 的
联络大月氏,
访问西域各国,
夹击匈奴
建立友好关系
成 熟悉了西域地理环
果 境和风土人情,想
D.汉光武帝
4.“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是
A.玉门关 B.甘肃 C.长安 D.敦煌
5.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是在
A.元朝 B.东汉 C.秦朝
D.西汉
现代丝绸之路
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抵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作者:易水寒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6年第17期易水寒发生在公元前二世纪的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正是由于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才沟通了西汉王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同时也为“丝绸之路”的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
张骞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今天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不可不追忆这位九死一生,开辟“丝绸之路”的先贤。
一、事情的起因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社会安定、人民休养生息,经济上得到了较大发展,军事实力也有了显著增强。
这使得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始有条件考虑解决北方的匈奴汗国频频侵扰边境的问题。
如何战胜匈奴,汉武帝首先想到了一个国家,即大月民国。
这个国家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是一个游牧民族。
然而,强暴的匈奴看到这个国家势单力薄,于是开始侵略并征服这个国家。
他们击斩了大月氏国王,并用他的人头当酒碗去喝酒。
大月氏无奈,只得怀着对匈奴的深仇大恨往西迁移,他们起初迁移至伊犁河一带,后又迁移到今阿富汗的东北部一带。
基于大月氏如此的经历,汉武帝和他的朝臣们想到,如果能和大月氏取得联系,让他们从西面进攻,我们从东面夹击,一定可以把匈奴打败。
计谋商定后,汉武帝于是发令征召前往大月氏的使节。
当招贤榜在全国贴出后,汉中郡(今陕西南郑)人张骞挺身而出,愿意担此重任。
汉武帝看到这个年轻小伙机灵且很有头脑,于是就决定张骞担任使节,出使西域。
二、被扣匈奴张骞被汉武帝任命为使节后,稍作准备,即带着一百余人的使节团开始了西行,他们穿过了黄沙千里、白昼鬼哭的戈壁,随后即踏入了匈奴汗国的土地。
可踏入匈奴汗国土地不久,即遇上了匈奴汗国巡逻的骑兵,匈奴骑兵不让他们走,非让他们去见匈奴单于(相当于汉朝的皇帝),张骞等一行在单于面前把奉汉朝皇帝之命去大月氏的情况陈述了一遍,匈奴单于一听就火了,说:“这是什么话,月氏王国在匈奴之西,中国怎敢越过匈奴,跟他们来往?如果我派使节去中国之南的南越国(今广东一带),中国可准许通过?”匈奴单于虽表面上声色俱厉,但内心却对张骞等人的英雄壮举充满了钦佩,于是他让人给使节团每人介绍了一位匈奴姑娘做妻子,让他们在匈奴安家立业。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

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经典传说丝绸之路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丝绸之路故事传说:出使西域的张骞汉中城固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出使月氏任务。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从长安到西域,必须通过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被拘留和软禁。
张骞在此被迫娶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至公元前129年,敌人的监视渐渐有所松弛,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
这种逃亡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
幸运的是,在匈奴的十年留居,使张骞等人详细了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他们穿上胡服,很难被匈奴人查获。
因而他们较顺利地穿过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
月氏人被迫又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大概了解到这一情况。
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精品教案1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精品教案1一、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简析: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
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
三、教学目标: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目的、经过及结果间的异同;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阅读教材,能够正确识读历史地图,能自主分析探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根据“一带一路”的推行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和历史材料,复述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措施,认识到开发边疆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新课讲授(一)导入新课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目睹这满目的黄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
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跟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
(二)讲授新课:1.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①提出问题: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里我们一起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展示西域的图片)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②教师讲述:西域,听起来那是一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
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
西汉初年,西域地区是怎样的社会情况呢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
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总结:经过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汉匈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成熟。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颁布《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
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之比较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之比较老师:汉朝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东汉的“光武中兴”,都是汉朝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的写照。
汉朝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
在这方面,西汉的张骞和东汉的班超,功不可没。
他们都对西域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出使和经营西域有何不同之处?请老师从出使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作一下详细介绍。
张炜同学:张骞和班超都对西域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所以他们出使的背景、目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出使背景: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武帝时,汉朝经历了“文景之治”和“休养生息”后,到汉武帝时,国家财力达到鼎盛,汉武帝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等武将打击匈奴,另一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让西域归附汉朝,以摆脱匈奴的控制,削弱匈奴的力量。
而班超出使西域发生在东汉明帝时,此时匈奴已分裂成南、北匈奴。
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并且一度控制了西域各国,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
目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9年,目的是想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虽历尽艰辛,辗转到大月氏,但他们已西迁,不愿再同匈奴打仗,这次出使目的没有达到。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19年,是劝说乌孙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以“断匈奴右臂”,虽预期的目的没达到,但张骞出色地完成了一大任务,那就是增进了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打下了基础。
班超出使西域发生在公元73年,为攻击北匈奴,重建西域都护,恢复对西域的管辖,班超曾立豪言壮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最终用少数人马战胜了占人数优势的匈奴人,恢复了对西域的管辖。
影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开启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打下了基础。
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

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初中学业考试新疆地方史考点知识复习解答考点1 汉朝与乌孙的和亲---西汉前期1、目的:共同抗击匈奴2、事件:细君公主嫁乌孙昆猎骄靡:解忧公主嫁乌孙昆莫军须靡。
3、作用:既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政治目的,又促进了彼此经济文化交流。
考点2 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武帝时期1. 张骞出使西域(1)第一次:1.时间:公元138-公元前126年。
2.目的:联合与匈奴有宿仇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
3.结果:历时13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物产和人民的生活情况。
(2)第二次: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进一步联系乌孙,“断匈奴右臂”。
3.结果:未实现与乌孙结盟的目的,但乌孙等国派使节随张骞至汉答谢,“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考点3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汉时期1.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了西域,在乌垒城(今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统辖西域诸国,2.意义:西域都护府是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从此,西域纳人汉朝的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考点4 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东汉时期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使鄯善、于阗、归附中央。
3.第二年,公元74年又使疏勒归附东汉。
4.公元74年,东汉政府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
其后,班超一直留在西域,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使西域重新与内地联为一体。
5.公元91年,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汉和帝为褒奖其功绩,封他为“定远侯”。
6. 班超在任期期间,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
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考点5 丝绸之路的拓展1. 背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建立起来了。
2. 线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西行,经鄯善,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逾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
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知识点对照

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知识点对照中考历史新疆地方史知识点对照一、汉代西域1、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结果:他以汉使身份与西域各国交往,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目的:劝乌孙东归故地,与汉夹击匈奴结果:未达到目的,但却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的联姻。
2、乌孙与汉联姻联姻:昆莫猎骄靡聘娶汉朝细君公主为妻;昆莫军须靡又聘娶汉朝解忧公主为妻作用: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公元前60年建立: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统辖南北二道各地,都护府设在乌垒台(今轮台东北)性质: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意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国家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4、班超在西域公元73年,东汉政府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74年,东汉政府重设西域都护府,恢复对西域的统治;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
5、汉朝治理西域的措施⑴派遣官吏,设置统治机构;⑵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⑶屯田;⑷修筑城垒和烽燧台。
6、经济与文化的交流⑴农业方面:西域→中原:①农作物品种的苜蓿、胡麻、胡豆(蚕豆)、大蒜、葱、芫荽、石榴、核桃等,丰富了内地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②西域的良种马,成为军事、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经济特别是养马事业的发展。
中原→西域:先进的农具和耕作、开渠、凿井等技术,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⑵手工业方面:西域→中原:毛纺织业发达,毡、毯等毛织品深受中原人民的喜爱中原→西域:先进的冶炼、铸造等手工业技术,促进西域手工业生产的发展⑶文化方面:西域→中原:①乐器如竖箜篌、琵琶、唢呐等,丰富了中原人民的文化生活②西汉末年,印度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原中原→西域:汉朝的礼仪、制度、服装、建筑等,对西域有很大影响各族人民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交往⑷“丝绸之路”的形成:汉朝统一西域后,我国同西方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历史趣谈:张骞几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的影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骞几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的影响导语:张骞是西汉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发有着很大的贡献。
他多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各国长期建立友好的关系,不仅开拓了通往张骞是西汉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发有着很大的贡献。
他多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各国长期建立友好的关系,不仅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还从西域带回了汗血马,石榴,葡萄,鸵鸟等,也从西汉带去很多物资。
张骞为西汉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骞除了有显著的外交能力,在军事方面也颇有成就。
他身材魁梧,性格开朗,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因为军功卓著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
在偶然一次机会中,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国家。
他们在出使的途中,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不想在途中却被匈奴袭击,张骞被抓,为了能够是张骞归顺匈奴,他们让张骞在西域结婚生子,耐得住性子的张骞身在朝营心在汉。
他按兵不动在西域生活了十年,只为等一个时机逃出匈奴之地,肩负在身上的出使大月氏之命十年来从未忘记。
偶得契机,张骞顺利逃离匈奴之地,从车师国到焉耆,又经过龟兹等地,翻越山岭,最后到达大月氏国家。
虽然最后大月氏并没有答应张骞与汉联合攻打匈奴,但是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有余,回去的时候为了避开匈奴,开辟了另外的道路,不料,张骞等人又碑匈奴抓获。
一年以后,张骞趁匈奴内乱又带着妻子孩子逃回汉朝。
汉武帝听闻张骞这十多年的经历,非常高兴,封他为太中大夫,后来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这就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
众所周知,张骞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冒险家。
他所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为大汉与西域之间的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
没有张骞生活常识分享。
张骞通西域习题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
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
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
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请回答:(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2)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3)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还有哪些?(4)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何意义?(5)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样的精神?阅读材料:“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请回答:(1)两汉时期的“西域”指今天的什么地方?(2)请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作用。
(3)(3)“安有佳种自西来”反映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怎样?请举例说明这种关系。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张骞通西域1.读教材68页内容,说说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原因是什么?2.要到达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哪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找到大月氏了吗?2 3.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又是什么?4.根据地图,结合当时的情况,你能想象出一路上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5.在张骞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样的宝贵的精神品质?6.结合以上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张骞出使西域公考常识

张骞出使西域是指中国汉代时,张骞两次率领使团出使西域,开通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域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
他于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他带领100余人的使团从陇西出发,试图联合大月氏国对抗匈奴,途中遭遇匈奴骑兵被俘,被关押十年之久。
但他并未放弃,观察匈奴转移和备战,等待逃跑机会,最终成功找到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国,并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与汉共同抵抗匈奴。
他的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建立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出使西域,并带回了葡萄、石榴、黄瓜等作物,其中黄瓜、核桃、葡萄、香菜、胡麻、石榴、蚕豆、大蒜等,丰富了我们的饮食。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为后来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空间。
他的使团访问了西域36国,其中包括乌孙、大宛、康居等国,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与汉共同抵抗匈奴。
张骞的西域考察报告让汉武帝爱不释手,被司马迁收录在《史记·大宛列传》中。
汉宣帝任命卫司马郑吉为西域都护,驻守在乌垒城,正式设置行政机构,这是中国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的重要步骤。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影响深远。
他所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交通要道,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和欧洲,西方的葡萄、香料、金银器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
这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经历13年被俘虏囚禁,最终成功逃回长安复命,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为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他的事迹在民间被广泛传颂,被视为一位英勇的英雄。
浅析张骞出使西域与汉朝“断匈奴右臂”策略

浅析张骞出使西域与汉朝“断匈奴右臂”策略摘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汉匈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是汉朝出使西域的第一人, 也是汉朝“断匈奴右臂”策略的首倡者。
汉武帝及其继任者通过在河西屯田置郡,攻打楼兰、大宛,与匈奴争夺车师以及结盟乌孙等一系列行动,将匈奴的势力逐步从西域驱逐出去,最终建立西域都护府。
关键词:张骞乌孙匈奴策略张骞是汉武帝派出的第一个通西域的政治使节,其足迹踏遍天山南北、葱岭东西,史称“凿空”。
张骞出使西域前后两次,关于第二次的出使目的,《汉书·张骞传》中说得非常明确——断匈奴右臂。
然而前后两次内在联系是什么,汉朝统治者在张骞去世后是否实践了断匈奴右臂的策略?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展开阐述和分析。
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动因西汉王朝自建国起,在西北乃至整个北方面临着匈奴的严重威胁。
从秦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匈奴一直都处在发展的上升期,势力范围由漠北逐步发展到漠南地区,向东占领东胡,向西占领河西,还控制着西域诸城郭,成为控弦之士数十万的强大游牧帝国。
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反映出匈奴强盛西汉虚弱的不争事实。
囿于国力不济,为缓解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建信侯娄敬提出“冀以救安边境”①的和亲政策,被汉高祖刘邦采纳,这构成了西汉前期对匈奴的基本国策。
然而和亲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侵扰汉朝的脚步,无奈的“和亲”政策持续了汉朝五代皇帝。
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刘彻登基时汉朝已兵强马壮、国库充盈,《史记·平准书》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守闾阎者食粱肉。
”②这为汉武帝反击匈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改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决心“惩艾匈奴,拭此国辱”③,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一方面选拔卫青、霍去病等一批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开展军事反击。
另一方面政治结盟,寻求政治盟友共同夹击匈奴,《汉书·张骞传》记载:“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张骞通西域》教案教材与学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3.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及根据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张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1.西域风情电视片。
2.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导课1.投影新疆风情图片,从今天新疆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的开辟

历史趣谈:汉朝西域都护府的意义 结束了匈奴的统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朝西域都护府的意义结束了匈奴的统治
导语:汉朝西域都护府是历史上出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都护也就是汉朝时期在当地最高的一个官职,因为西域地区历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所以才
汉朝西域都护府是历史上出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都护也就是汉朝时期在当地最高的一个官职,因为西域地区历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所以才会设立一个这样的机构,其实实际上这个机构和郡县级别的区域是一样的。
汉朝西域都护府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主要的任务就是守护边境地区的安宁和稳定,并且可以将西域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更好,以防止其他地区的势力发动战争,简单说起来就是要守护西域地区的秩序,保证丝绸之路一直顺畅下去。
在汉朝西域都护府成立之前张骞曾经两次出使到这个地区,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汉朝的势力才会更加顺利的渗透到西域地区,尽管那时候汉朝并没有能力完全掌握西域的政权,但是却已经有了比较先进成熟的统治思想,所以非常重视和政权有关的一些机构,希望通过这些机构的设置可以将汉朝的一些制度通过整编在西域地区实行,从而将西域渐渐融合到汉朝的统治中来。
在西域都护府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汉朝曾经多次派出使者来往于两个地区之间,汉朝也为了这个地方的安宁和顺畅制定了许多的政策,包括设立了第一个使者校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前60年,这时候的汉朝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于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统治和管理西域地区,便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个机构,开始自由的有序的实行国家的政策,并且更好的掌控政权。
西域都护府地图
生活常识分享。
张骞出使西域之我见

张骞出使西域之我见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当时主要在新疆境内的西域有乌孙、龟兹、焉耆等36个小国。
西汉初年,由于连年征战,尤其是来自匈奴的入侵,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采取的措施是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国力开始强大,为了对匈奴进行反击,想要联合曾经居住于河西走廊之敦煌、祁连山之间,但已被匈奴驱逐至西方的大月氏国,联手夹击匈奴,所以汉武帝招募了当时任郎官的张骞,奉皇命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38年,带着100多人从长安经陇西向西进发,历时13年,经过千辛万苦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公元前119 年其随行300余人,牛羊万头,钱币和绢帛数千巨万开始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 年回长安。
虽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均未达成目的,但是却具有重大意义,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论文标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中外经济交流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当时主要在新疆境内的西域有乌孙、龟兹、焉耆等36个小国。
西汉初年,由于连年征战,尤其是来自匈奴的入侵,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采取的措施是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国力开始强大,为了对匈奴进行反击,想要联合曾经居住于河西走廊之敦煌、祁连山之间,但已被匈奴驱逐至西方的大月氏国,联手夹击匈奴,所以汉武帝招募了当时任郎官的张骞,奉皇命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38年,带着100多人从长安经陇西向西进发,历时13年,经过千辛万苦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公元前119 年其随行300余人,牛羊万头,钱币和绢帛数千巨万开始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 年回长安。
虽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均未达成目的,但是却具有重大意义,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首先,沟通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8b3cf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e.png)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一:[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
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
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è-zhī)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
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
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
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胳膊吗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月氏去联络。
当时,谁也不知道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
要担负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青的郎中(官名)张骞(音qiān),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
有他一带头,别的人胆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应了征。
有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
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
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围住了,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
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
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没找到月氏,却闯进了另一个国家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当地人懂得匈奴话。
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交谈起来很方便。
他们见了大宛王,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很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
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
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
2020九年级历史复习:张骞通西域

2020九年级历史复习:张骞通西域(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受汉武帝委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1、背景:西汉前期,匈奴控制西域,奴役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不时南下,威胁西汉都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准备对匈奴动武。
为了稳操胜券,汉朝也希望找到一位盟友与其协同作战。
因此,汉武帝想到了哪一个国家?(学生答:大月氏)对,汉武帝从匈奴投降者口中了解到匈奴打败大月氏时,曾以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饮酒器。
大月氏逃到向西方后,深恨匈奴而图报复,但苦于找不到盟友。
于是汉武帝下令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
张骞挺身而出,自愿前往。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各大月氏夹击匈奴。
时间是公元前138年,那么他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线呢?大家看图(显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指图、讲解)。
3、主要经历: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在长安辞别汉武帝,张骞一行100多人,由奴隶出身的匈奴人堂邑父作向导,很快进入河西走廊。
可一出玉门关就被匈奴骑兵抓获,并把张骞扣押起来,为了笼络软化张骞,匈奴为张骞娶妻成家,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张骞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
他一直保留汉朝使者的符节,时时想着伺机逃脱。
十年后,他乘匈奴人疏忽,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同堂邑父一起逃走了。
张骞逃走后,毅然继续西行。
他们穿过千里荒漠、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翻越葱岭,抵达大宛(今中亚细亚)。
大宛久幕汉朝富庶、欲通使一得。
忽见汉朝使节来到,喜出望外。
他特意派翻译和向导陪同张骞到达康居(咸海以东,今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境内)。
再由康居到达月氏。
大月氏征服了大夏(阿富汗北部),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四周没有强敌,大月氏乐得其所,加上和汉的距离又太远,因此大月氏人不愿反乡复仇。
张骞没有达到与大月氏联盟的目的。
于是他便从大月氏来到大夏,在此考察滞留了一年多后,只得重新踏上归途。
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南山(昆仑山)经羌中(青海)而行,但路途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匈奴内乱,张骞才乘机逃脱。
汉武帝为何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

汉武帝为何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是写进教科书的⼤事件,要知道我国历史悠久,发⽣的重⼤事件不计其数,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能⼒压群雄写进教科书?⽽且汉武帝为什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为什么在历史上的评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流程、作⽤、影响。
word错误报告、ie缓存位置、youtube视频第⼀个问题就是汉武帝为什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古代王朝煞费苦⼼打通西域的⽬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友有他们的独特视⾓,他们认为是异域风情吸引了帝王,⽐如说:这个原因确实很有说服⼒,江郎都⼼动了。
但是对于皇帝来说,权⼒远⽐⼥⼈重要,尤其是汉武帝这种权⼒欲望超强的⼈。
为了权⼒,汉武帝都快诛杀⾃⼰三族了,他这种⼈不太可能会被⼥⾊吸引。
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国际形势影响,当时匈奴频繁南下掳掠,汉朝边患⾮常严重。
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受了不少侮辱,汉武帝年轻⽓盛⾃然不⽢受此侮辱,所以想⽅设法的反击匈奴。
在长期的⽃争中汉朝逐渐意识到事情的棘⼿程度,为了更好的解决匈奴问题,他们决定让全世界⽆产阶级联合起来。
通俗来讲就是拉拢那些受匈奴压迫的国家,然后形成统⼀阵线,共同反抗匈奴。
汉武帝从匈奴降兵的⼝中得知了⼀条重要消息,那就是⼤⽉⽒和匈奴有世仇。
敌⼈的敌⼈就是朋友,汉武帝在经过⼀番分析后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联合⼤⽉⽒共同夹击匈奴。
双拳难敌四⼿,匈奴再厉害也难以两线作战,双⽅轮流放⾎⼀定能拖垮匈奴。
但是当时汉朝也没⼈深⼊西域,对西域的情势并不了解,⼤⽉⽒在哪⾥都不知道。
这项任务困难重重,⽽且很有可能死在半道上,对于这种任务⼀般⼈都是敬⽽远之的。
世⼈往往都只会佩服英雄,但是他们不愿意去做英雄,因为英雄都是要流⾎、要牺牲的。
这个时候张骞站出来了,主动请缨去西域。
于是汉武帝配备了⼀些⼈马(翻译、向导、谈判⼈员、安保⼈员),让他去西域试试。
建元⼆年,满载着汉武帝希望的张骞出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学习
张骞出使西域有何意义? ①内地和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去东 来的人员增多。 ②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西
狭义: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 以东的广大地区。(今新
域
疆地区)
的
含
义
广义: 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 地区。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出发 点 任务
成效
长安
长安
联合大月氏夹击 联合乌孙,进攻匈奴 匈奴
了解西域各族希 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望同汉王朝往来 与西域的联系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