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2课 鱼类(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第2课 鱼类(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12鱼类授课时间:月日【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二课,学生在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看到鱼的身影,对于鱼类有常识性的认知。

然而对于鱼类的共同特征、鱼鳍与鱼鲤的作用等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

为此本课首先通过展示鱼类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分析、归纳鱼类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形成较全面系统地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活动对鱼鳍、鱼鲤结构与作用展开探究,学会思考生物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赏析我国的珍贵鱼类资源,激发对鱼类研究的兴趣,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鱼类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生物,学生非常熟悉鱼儿游动的画面,但是鱼如何协调有序完成这一过程却不太清楚,教师可以顺势激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观察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观察鱼的外部形态,鱼口的开闭,但是常常忽略蛆的作用,对于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不明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应用直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养成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和交流讨论,能初步归纳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科学的掌握识别鱼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研究鱼类在水中游动情况,认识鱼鳍结构特点与作用。

3.通过观察研究鱼类在水中呼吸后,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认识鱼鲤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

联系生存环境、呼吸方式、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鱼的游动与呼吸,认识鱼鳍与鱼鲤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鱼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鱼》,在水中生活着这样一种精灵,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2.揭示课题:它们是动物界中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鱼类》。

[设计意图:通过鱼的视频导入,让学生能在轻松的话题讨论下进行鱼类话题的科学学习,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丰富的关于鱼的感性认识。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适用年级:初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3. 能够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鱼类。

教学内容:1. 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鱼类的形态特征:有鳞、有鳃、有鳍、体呈流线型等;- 鱼类的分类:软骨鱼和骨鱼,鱼类的分类依据。

2.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鱼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以各种小生物为食,有些鱼类喜欢洄游,有些鱼类生活在深海等;- 鱼类的生态意义:鱼类在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3. 各种不同类型的鱼类的区分:- 举例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如金鱼、鲤鱼、鲈鱼等;- 示范如何根据鱼类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和区分。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践操作;2. 多媒体辅助教学;3. 学生讨论和展示。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鱼类的认识。

2. 讲解:介绍鱼类的特征和分类,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3. 操作:让学生观察实物鱼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区分。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展示他们对不同类型鱼类的理解和区分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内容:- 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各种不同类型的鱼类的区分课后练习:1.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鱼类的三种基本特征。

2. 列举一些常见的鱼类,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

3. 怎样根据鱼类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和区分?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鱼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

初中生物生物教案鱼类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生物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殖方式等;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生长发育等;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生物特征;2. 鱼类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观察鱼类的生物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鱼;2. 如何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不同种类的鱼;3.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鱼类标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鱼类展开讨论,了解他们对鱼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鱼类的生物特征,包括鱼类的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2. 讲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行为习性等。

三、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鱼类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鱼类的细胞结构和特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物特征。

四、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保护鱼类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保护自然生物的重要性。

六、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鱼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短文,并自行搜索更多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扩展活动:1. 前往水族馆或自然生态园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2. 组织学生进行鱼类观察和摄影比赛,以提升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未来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自然生物的认识和热爱。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信息技术使 用微能力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 境、提出问题 新课导入
师:课件展示鱼与蝗虫的
对话情景
A5 技术支持
生:两个同学模拟情景 的课堂导入 思考小鱼上岸会怎样?
学生置身情景, 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 4—
1.体形 师:课件展示梭子的图片
生:观察鲫鱼的体形并用 手模仿鱼的身形,体会梭 形的作用。
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养成认真、仔细观察
的好习惯。
—1—
解读 教材
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其形态结构比无脊椎动 物更复杂、更高等,与人类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是学习 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鱼类的外部形态结构,呼吸器官 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以及鱼类的主要特征三个部 分。
保护鱼类资源
的课堂讲授
生:了解鱼类养殖技术,
思考保护鱼类资源的措
施。
从实例进行情 感教育,学生感 受越强,体会越 深
三、巩固训 练、熟练技能
学生分享课 堂收获 当堂练习
师:答疑解惑 生:分享收获
1. 完成课后作业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2.吃鱼时观察鱼骨
学生分享,查缺
无பைடு நூலகம்
补漏,增强学习 成就感
— 6—
一.外部形态 鱼鳍的作用
鱼类
二.鱼的呼吸
水 六、板书设计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管 二氧化碳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
—7—
教材安排了两组简单易行的探究实验:第一组探究 实验是从观察游动中的鲫鱼开始,安排学生观察鲫鱼的 体色、体形、鳞片、侧线以及鱼鳍的着身部位和摆动方 式,希望通过指导学生主动观察游动的鲫鱼,让学生尝 试举例鲫鱼外部形态中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 教材分析 分析并得出初步的生物适应性和统一性的基本概念。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

初中生物《鱼类》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鱼类的特征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2. 掌握鱼类的分类方法;3. 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鱼。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征;2. 鱼类的分类。

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种类的鱼。

教学准备:1. 准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鱼;2. 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鱼类的特征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鳞片、呼吸等;2. 介绍鱼类的分类方法,如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等;3. 讨论不同种类的鱼,如金鱼、鲨鱼、鲤鱼等。

三、实践与体验(20分钟)1. 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或实物,尝试区分不同种类的鱼;2. 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鱼的特征。

四、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一种鱼类的资料并写下总结。

反思范本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鱼类的特征和分类方法还存在一些混淆和模糊的地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同时,我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关于鱼类的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鱼类的特征和分类。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对生物学科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鱼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鱼类》
四.基础训练,延展提升
科学实验册第二页
1.写出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
2.画出你观察到的鱼的外形,并标出鳃和鳍。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鱼鳃和鱼鳍,了解了鱼鳃和鱼鳍的主要作用,知道了鱼是靠鱼鳃呼吸的,鱼的尾巴是提供动力和控制方向的,鱼鳍是控制平衡的。
学生给动物分类,观看视频
(给学生美的享受,引起学生对鱼类的观察兴趣。
明确本课所研究的问题。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鱼的共同特征。
请学生简单介绍海鳗、鳐鱼、河豚的资料。
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鳃和鳍的作用
学生按要求仔细观察鱼儿的游动,全班交流,预设:
学生做一做
应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鱼类的特征。




2、鱼类
1.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
2.有鳃(呼吸)和鳍(保持身体平衡、运动)
3.生活在水里
4.是脊椎动物
教学
反思
2.观看鱼类的美丽视频。
二.问题出示,自主探究
鱼类有哪些共同特征?
探究活动一:认识常见的鱼
1.同学们,你见过哪些鱼?他们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鱼。
2.刚刚我们提到的都是常见的鱼儿,在水中还有一些外形比较奇特的鱼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的三种鱼类,了解这三种鱼的外形特点,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小结
探究活动二:认识鱼鳃和鱼鳍
1.出示课本第7页图片,初步了解鱼的外形结构。鱼鳃和鱼鳍各有什么作用呢?
2.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鱼鳃和鱼鳍各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三: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
探究活动四: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2.引导:刚刚我们探究了鱼鳍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鱼是怎么呼吸的。

1.2《鱼类》(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1.2《鱼类》(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2)开展一次鱼类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鱼类模型,加深对鱼类特征的认识。
(3)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河流、湖泊观察鱼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开展一次鱼类保护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关注鱼类保护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邀请鱼类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深入的鱼类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当堂检测:
1.请简要描述鱼类的基本特征。
2.请列举两种软骨鱼类和两种硬骨鱼类。
3.请根据提供的图片,判断下列鱼类属于软骨鱼类还是硬骨鱼类,并说明理由。
4.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鱼类具有哪些特征。
5.请谈谈你对鱼类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并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1.鱼类的基本特征包括体型、鳍、尾、皮肤和鳞片等。
(3)网络资源:访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官方网站、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等,了解鱼类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
2.拓展要求:
(1)阅读材料:请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鱼类百科全书》或《鱼类的世界》,完成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鱼类知识。
(2)视频资源:请学生在课后观看《蓝色星球》或《海底世界》,完成观后感,表达自己对鱼类生活环境的感受和认识。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鱼类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1.2《鱼类》(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第四节《鱼类》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
一、 分类
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
二、 主要特征:1生活环境 水中
2、 形态:流线型 鳞片
3、 呼吸:鳃
4、 运动:尾、躯干、鳍
三、 与人类的关系
七、教学特色
为在有限的生物课堂上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用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进入新课 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活动,出示观察的问题,利用“微实验”的直观、形象,引 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进行自主学习。

利用问题展示,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活化教学内容,使生物课堂蓬荜生辉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当堂达标
六、板书设计
播放视频,组织学生交流课 前收集的有关我国鱼类资
源现状的资料,引导学生分 析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的原因。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 获。

出示练习题,检测、反馈所
学知识。

有兴趣的同学,可饲养几条 金鱼,进一步观察探索鱼类 的相关知识
小组展示并交流资料,加 深对我国鱼类资源现状
的认识,认识保护鱼类资
源的迫切性和具体做法。

完成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了解课后任务,认 真阅读。

播放视频,进一步加
强环保意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
固检测
实践实验,培养学生 动手动脑的习惯和 高雅的生活情操。

新苏教版四上科学1-2《鱼类》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上科学1-2《鱼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2《鱼类》教学设计2、观察鱼的鳍都生长在哪些部位?3、观察鱼鳃有什么特点?明确: 丝状,红色(充满毛丝血管) 4、猜猜鳃和鳍有什么作用? 猜测归纳: 鳃:呼吸 鳍:运动 二、实验观察 (一)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1、观察要求 ①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鳍是怎么动的? ②前进时哪些鳍在动? ③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2、观察发现 鱼游动时,不是一种鳍在运动,而是多个鳍相互作用。

鱼前进时尾鳍摆动,鱼拐弯时胸鳍摆动。

结论: 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二)研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1、实验材料 水槽、鲫鱼、小烧杯、红色液体、滴管、水 2、实验步骤和方法 ①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②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③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观察交流猜测观察鱼的游动特点交流观察发现认识实验材料按步骤实验通过观察,了解鳍的运动作用。

实验探究鳃的呼吸作用你早已憋死啦!”青蛙跑来作证。

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

”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

请问:(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岸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的多,鲫鱼为啥还会憋死?五、作业布置小组合作,捆绑某一部分鱼鳍,观察鱼在水中的变化,注意不要剪掉鱼鳍。

阅读回答:鱼离不开水。

鱼是用鳃呼吸的。

知识的实际运用继续探究鱼鳍的作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知道鳃和鳍是鱼的重要器官。

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鳃的呼吸作用和鳍的运动作用,激发我们对鱼的研究兴趣。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3《鸟类》教学设计是鸟。

但翅膀退化,不会飞翔。

二、研究鸽子的羽毛鸽子的羽毛主要有两种:正羽和绒羽。

1、知识卡片:鸽子的羽毛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

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

绒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鱼类》教学设计word精品文档5页

《鱼类》教学设计word精品文档5页

《鱼类》教学设计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

之前,学生在对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学习过程中,有了“观察蚯蚓”、“观察蝗虫”两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所以对于“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实验活动同学们来说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并总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目标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

方法阐释“鱼类”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探究过程中,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鱼的骨骼标本;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活鲫鱼,清水,红墨水,水槽。

【课堂实录】环节一:视频展示海底世界师:在这段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动物?生:鱼类师:对,视频中既有小巧玲珑的小丑鱼,也有凶猛庞大的大鲨鱼,虽然他们形态各异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水中。

师:那我们人类能不能长期生活在水中呢?生:不能。

师:对,鱼类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许多形态、结构特点。

那鱼类到底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呢,今天咱们就以鲫鱼为例对这些问题做一个详细的探究。

(板书――鱼类)环节二:探究鱼的体形、体色、体表特点:(幻灯片2)首先咱们进行探究一,大家仔细观察水槽中的鲫鱼,看一看鲫鱼在体形、体色、体表方面分别有哪些特点?想一想这些特点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呢?生:积极回答(1)体形:梭形,减少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鱼类》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鱼类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掌握常见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学会运用分类法进行归类和比较分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鱼类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2. 难点:理解鱼类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引用一些与鱼类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见过什么样的鱼?它们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 鱼类特征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鱼类的特征,包括:体型流线型,具有鳞片,有腊皮维护皮肤湿润,有鳃呼吸,背部有鳍等。

请学生做好记录。

Step 3: 鱼类的分类(15分钟)教师介绍鱼类的分类,主要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其中,硬骨鱼类可分为两类:条鳍鱼类和梭形鱼类。

教师可用图片辅助说明各类鱼类的特征,并让学生观察并计数不同种类的鱼。

Step 4: 常见鱼类的介绍(20分钟)教师以常见鱼类为例,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例如:鲤鱼、鲈鱼、鳗鱼、鲨鱼等。

教师可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学生对这些鱼类的认识和了解。

Step 5: 鱼类的适应环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鱼类在不同水域的适应性。

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总结鱼类在淡水、咸水和寒冷海域的适应特点,并与陆地动物进行比较。

Step 6: 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鱼类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要求学生观察所选鱼类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等,并利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Step 7: 展示和总结(1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类鱼类的特征和共同点,并帮助学生归纳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小组展示的表现。

初中生物_鱼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鱼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鱼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鱼类》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中的一节课。

关于鱼类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书占有重要的地位。

旧教材讲述鱼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解剖实验的内容占较大篇幅,而新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大幅度删减了原教材的内容,才可能有效地保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有无脊柱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但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根本没有这种概念,只有首先通过直观图片了解脊椎动物的骨骼,再进一步归纳脊椎动物概念,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再通过实例列举,让学生掌握脊椎动物概念。

鱼类是学生常见的生物,但很少仔细观察。

学生利用分组实验了解鱼类运动和呼吸,其中重要的方法是观察法。

首先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环节,了解鱼类的外形和外部结构。

再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运动和呼吸,但是单一的观察,无法了解具体的运动过程和呼吸过程,因此需要辅助实验来证明鱼类的运动和呼吸过程。

鱼类的呼吸中鳃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点至关重要,利用合作讨论来理解其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在呼吸过程中,血液和水的成分改变也十分重要,通过实验的演示来了解其成分变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鱼类的利用和保护是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直接以情境问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最直接的了解鱼类的生存环境及保护措施,再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多姿多彩的鱼类及其利用保护。

二、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大都在十三四岁,好奇心强,好动。

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难以理解的生物生理动态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学》第七章第一节《鱼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生理结构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详细内容涉及鱼类的体型、鳍的特征与功能、呼吸方式、繁殖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

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及其生物学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生物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如体型、呼吸方式等。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2.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3. 知识拓展:鱼类的生理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

(2)解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列举三种鱼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2)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结合课堂讲解。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掌握较好,但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鱼类资源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可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或开展鱼类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主题《鱼类》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介绍鱼这个动物类群,与前三节无脊椎动物不同,鱼是脊椎动物,因此,本节对于学生生疏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分格外重要。

作为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教材把鱼类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学习脊椎动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格外重要的地位。

在鱼的特征局部,可以从鱼适应水生环境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把握鱼的主要特征。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鱼比较生疏,个别同学应当还有过养鱼的经受。

所以鱼的实物比较简洁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课堂参与的乐观性应当较高。

但,他们对鱼的了解往往是只知其外,不知其里。

他们只留意观看鱼的外部形态,观看鱼口的闭合,却简洁无视鱼鳍及鳃的作用。

对于鱼鳍及鳃的作用、鱼到底为何能适应水中生活,应当还不清楚。

这,自然成为本节课吸引学生的亮点。

三、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分。

2.概述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力气目标:1、通过观看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以及鱼的主要特征。

2、培育学生的观看、探究、合作、沟通、思维及概括力气。

〔三〕情感目标:1、确立生物体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 字“微试验”观看,为高质量完本钱课重点,最大化突破难点。

使用视频导入,让学生认真观看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微试验”视频,结合实物,让学生全面观看、生疏鱼。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常见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3.了解鱼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4.培养学生对保护鱼类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0分钟)a.鱼类的外部形态:鳞片、鳃、眼睛等。

b.鱼类的内部结构:鱼鳔、鱼腹、鱼心等。

c.鱼类的分类: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等。

2.常见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30分钟)a.淡水鱼和海水鱼的生活环境和适应能力。

b.底栖鱼和游泳鱼的生活方式和习性。

c.冷水鱼和热水鱼的生长环境和适应能力。

3.鱼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和作用(20分钟)a.鱼类是食物链中的中下游消费者。

c.鱼类的捕食方式与捕食对象。

4.保护鱼类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30分钟)a.的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b.过度捕捞对鱼类资源的破坏。

c.保护鱼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途径。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意图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以及常见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观察鱼类的鳞片、鳃等特征,培养学生对鱼类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鱼类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保护鱼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和手段1.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展示鱼类的图片、示意图和视频资料等。

2.实验器材:显微镜、鱼类标本等。

3.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学生课本和相关的科普读物。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和贡献等。

2.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读懂教材中的案例,完成鱼类相关的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六、拓展延伸1.安排实地考察或参观:组织学生到水族馆或鱼类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了解鱼类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

七年级生物上册《鱼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鱼类》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情感态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较浓,但可能对生态保护意识相对淡薄。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4.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分类及生态作用。
(4)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食物链的传递、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鱼类特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分类技能。
(1)能够观察并描述鱼类的形态特征,如体型、颜色、鳞片等。
(2)学会使用生物分类方法,对鱼类进行分类。
(3)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解释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鱼类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鱼类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鱼类知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书面作业,以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设计一项关于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中生活特点的研究方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同学提问、讨论,共同学习。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等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鱼类知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安排学生进行鱼类分类练习,提高学生的生物分类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2.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鱼类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鱼类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鱼类苏教版鱼类苏教版教学设计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世界的运行规律,还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设计一堂有关鱼类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鱼类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3. 理解鱼类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课件、图片资料、鱼类模型。

2. 学生准备:科学笔记本、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类图片,并请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1. 看到了哪些鱼类?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 鱼类的身体结构和我们的哪些部位相似?3.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看过或接触过鱼类?步骤二:鱼类的特征和分类(15分钟)在课件或黑板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鱼类的特征,并简要解释:1. 鱼类的呼吸方式和特点。

2. 鱼类的身体结构和外部特征。

3. 鱼类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的举例。

步骤三: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请一位代表到前面展示他们准备的海报或图片,介绍其中一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

教师可以辅助提问:1. 这种鱼类属于哪类生活习性:淡水鱼、海水鱼还是两栖鱼?2. 它们生活的环境对它们有什么要求?3. 这种鱼类主要以什么为食物?步骤四: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 怎样的环境对某种鱼类最有利?2. 河流、湖泊、深海等不同环境对鱼类有哪些不同的要求?3. 鱼类如何适应河流水流速度和湖泊水质的变化?步骤五:实践探究(30分钟)1.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部分水,要求小组通过观察、探究鱼在水中的运动情况,思考鱼适应不同水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理机制。

高中生物鱼类教案

高中生物鱼类教案

高中生物鱼类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鱼类的特点和分类;2. 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3. 掌握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

教学重点:1. 鱼类的特点和分类;2. 鱼类的生活习性;3. 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

教学难点:1. 鱼类的分类特点的理解;2. 鱼类的生活习性的掌握;3. 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的分析。

教学内容:一、鱼类的特点和分类1. 鱼类的特点:冷血动物、具有鳞片、具有鳃、有鳍、呼吸通过鳃、以姑息性方式生活等;2. 鱼类的分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的分类特点及典型代表。

二、鱼类的生活习性1. 鱼类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水中、生长发育过程、觅食方式、繁殖方式等;2. 鱼类的生态地位:食物链中的地位、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

三、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1. 鲤鱼的生态习性:食性、繁殖方式等;2. 鲑鱼的生态习性:迁徙习性、水生环境的要求等;3. 鳗鱼的生态习性:栖息地、捕食方式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鱼类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掌握知识点;2. 实验法:利用实验展示鱼类的生活习性,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3. 讨论法:通过讨论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和视频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并向学生提出鱼类的特点和分类。

二、讲授(15分钟)1. 讲解鱼类的特点和分类;2. 介绍鱼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鱼类的实验,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四、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并展示相关案例。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鱼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在实验环节可能存在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同时,对于部分重要鱼类的生态习性的讨论可以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教学设计引言:鱼类是一类非常丰富多样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水中,具有特殊的呼吸、运动和繁殖方式。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鱼类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对象,通过对鱼类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生态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鱼类教学设计的详细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鱼类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基本生态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对鱼类和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态特征和分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鱼类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鱼类,引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探究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

a.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前往附近的水体,观察鱼类的栖息地、行为和食性等特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b. 实验设计:在实验室或教室进行实验,可以选择一种常见的鱼类,例如金鱼,进行解剖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3. 归纳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地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总结鱼类的生态特征、分类、结构和功能,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对比。

4. 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与鱼类相关的话题,如鱼类和水体环境的关系、鱼类的适应性进化等。

5. 课堂作业(10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如鱼类的分类练习、鱼类展板制作等,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1. 进行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1.2鱼类(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

1.2鱼类(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

2.鱼类(教学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核心素养科学观念:※识别并观察些常见的鱼,归纳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鱼在水中游动的情况,描述鳍的作用。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知道鳃的作用。

态度责任:※归纳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

重点※通过观察鱼的游动和呼吸,认识鳍和鳃的作用。

难点教学内容鱼类是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运动、以颌取食的变温脊椎动物。

本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概括鱼类的共同特征,认识鳍和鳃的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一些常见的鱼或者鱼的图片,讨论和思考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补充认识鱼的一些特例。

活动二,鳍和鳃是鱼类特有的器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鳍和鳃的外形与功能。

在观察鱼游动情况的过程中,认识鳍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在观察水进出鱼身体情况的过程中,思考鳃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鱼、水槽、滴管、红色食用色素。

教学过程活动一:你见过哪些鱼?它们有什么共同点?1.鱼类的共同点。

鳜鱼、黑鱼、花鲢鱼和鲫鱼都属于鱼类,它们的外形都近似于中间粗大、两端细小的纺锤形,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身体的一些位置长有各种鳍,用于运动。

嘴总是不停地开合,眼睛长在头部两侧。

这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水中生存。

结论鱼类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结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表面有鳞,一些位置长有各种鳍,头部有鳃。

2.判断下面三种动物是否属于鱼类。

海鳗鳐河豚结论虽然上述鱼类的样子千奇百怪,但是它们都生活在水中,都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的摆动以及绪的协调作用游动、用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活动二:认识鱼的鳃和鳍,猜想它们的作用。

鳃生长在鱼头部的两侧。

鳍是鱼类的外部器官,内有附肢骨骼支持,通常分布在躯干和尾部,具有运动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一般的鱼类都具有鳃和鳍,它们对鱼类的生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够识别某一动物类别的前提是认识这一动物类别的共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6-07-21T09:59:49.7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作者:张树娜[导读]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三中学253100
摘要:《鱼类》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三部分内容。

本节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提炼鱼类主要特征,隐含生物进化观点。

关键词: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

之前,学生在对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有了观察蚯蚓、观察蝗虫两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所以对于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实验同学们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并能够总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因此,根据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目标
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

【方法阐释】
“鱼类”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探究过程中,总结归纳鱼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鱼的骨骼标本。

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活鲫鱼,清水,红墨水,水槽。

课堂实录:
情境导入:视频展示海底世界(大家首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在这段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动物?生:鱼类。

师:对,鱼类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而且人们还赋予了它“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究一下鱼类的主要特征(板书——鱼类,生读学习目标)。

师:大家先来思考一个问题:鱼类和我们以前学的腔肠动物、环节动物以及节肢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鱼体内有脊柱。

探究一:鱼类属于脊椎动物。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鱼骨骼标本,是不是非常明显?下面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手中的脊柱,看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是由一节节的脊椎骨组成的。

师:所以说鱼是脊椎动物(过渡语: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鱼类为什么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呢?那它到底有哪些特点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呢?今天咱们就以鲫鱼为例对这些问题做一个详细的探究)。

探究二:鱼的外部形态。

探究过程分三步来进行,边探究边填写报告册,时间是3分钟。

下面同学们开始探究(生探究,师巡视、指导)。

学生积极回答。

师:下面我们观察鱼身体的两侧,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发现两侧各有一条线。

师:对,那大家知道它的名称吗?生:侧线。

师:那同学们知道侧线是怎样构成的吗?现在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侧线的构成。

生:侧线是由鳞片上的许多小孔构成的。

那侧线的作用是什么呢?生: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师:因为这些小孔与鱼体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相连,它能把水流引起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及时地传到鱼的大脑,从而使鱼迅速地做出反应。

所以即便是在浑浊的河水中,鱼类也不会迷失方向或者撞到暗礁上。

师:鱼在水中逃避敌害和寻找食物都离不开运动,它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呢?生:鳍。

探究三:鱼的运动器官:鳍(幻灯片3)。

师:好,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鳍的名称,并数一数它们的个数。

生指认各种鳍,并说出各种鳍的个数。

师:那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我们只凭观察能不能得出准确答案?同学们有没有更有说服力的办法呢?生:做实验。

师:好,应设置什么样的实验呢?生:对照实验。

师:非常好。

大家还记得对照实验的原则吗?生:保证唯一变量。

师:下面就是制定方案的环节了,也就是说你究竟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控制变量?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实验方案。

生:用纱布绑定其中一条鱼的背鳍,另一条不做处理。

师:对,比如我们想探究背鳍的作用,变量是什么?生:变量就是背鳍。

师:那对于这两条有什么要求吗?生:两条鱼在种类、大小、活泼程度上应该一致。

师:另外,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小鱼的呼吸,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用纱布或脱脂棉包住小雨的头部。

师咱小组分工进行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胆大心细、轻拿轻放。

师: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生(一组):捆绑胸鳍,发生侧翻。

师:这说明胸鳍具有什么作用呢?生(一组):胸鳍具有保持平衡的作用。

生(二组):捆绑背鳍,出现侧翻。

说明背鳍具有保持平衡、防止侧翻的作用。

生(三组):捆绑尾鳍,运动速度明显减慢,多次碰壁,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

说明尾鳍能够保持前进的方向。

生(四组):捆绑腹鳍和胸鳍,摇摇晃晃,不能直立于水中。

说明胸鳍和腹鳍都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师:有些同学的实验现象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同学们表现出的相互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师(总结归纳):我们已经充分观察了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那现在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一下,鱼类到底有哪些特点是适应水生生活的呢?(生积极回答。


以上我们总结了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那是不是生活在水中的都是鱼呢?生积极回答。

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

师:除了鲫鱼以外你还认识其他鱼类吗?生举例。

师出示幻灯片(各种鱼类)。

当堂检测。

出示课外实践作业:给鱼安个家。

出示幻灯片:谢谢!(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