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震撼人心的54句临终遗言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临终遗言 历史上著名遗言

三国演义中的临终遗言 历史上著名遗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演义中的临终遗言历史上著名遗言导语: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那曾经处心积虑所获得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不值一提时,人们才往往会看破人世,才会不加掩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那曾经处心积虑所获得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不值一提时,人们才往往会看破人世,才会不加掩饰地说出心中的真实。

从古到今,无数的古人在弥留之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话语,那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体悟!最搞笑的遗言:"吾儿奉先何在喊出这句话的,便是恶贯满盈的董卓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横行朝野,穷凶极恶,滥杀无辜,人神共愤,纷纷欲除之以为快。

司徒王允设计,派人对董卓假说汉献帝要禅位与他。

董卓听后大喜过望,高兴得昏了头,立马从老巢郿坞出发,乐颠颠的到京城登基。

进宫后,董卓发现进了王允布下的伏击圈,顿时感觉大事不妙,马上向他的干儿子兼卫队长吕布喊出了那句话:"吾儿奉先何在?"他没料到的是,吕布早已被王允事先利用美女貂蝉离间并成功策反,而且已经成为伏击他的一支重要力量。

没喊来帮手,倒叫来了杀手。

当董卓喊出这句话后,吕布大喝一声"有诏讨贼",然后挥动自己的成名兵器方天画戟刺进了他的咽喉。

估计董卓在弥留之际,一定会用一只手捂着正在汩汩冒血的脖子,另一只手指着吕布,用眼神死死盯着他,似乎在质问"怎么会是你!"可笑董卓不舍得一个女人却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临终还留下了这么一句搞笑的遗言。

最愚蠢的遗言:"谁敢杀我魏延必反,这是诸葛亮生前就一直断言的果然,诸葛亮刚死,魏延就开始扯杆子造反了。

魏延的武功极高,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 最尴尬的遗嘱武则天

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 最尴尬的遗嘱武则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皇帝们的遗言之最最尴尬的遗嘱武则天
导语:最淡定的遗言刘邦英布目睹了韩信和彭越之死,害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于是暗中起兵谋反。

汉太祖刘邦亲赴前线镇压叛乱,不料被流矢
最淡定的遗言——刘邦
英布目睹了韩信和彭越之死,害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于是暗中起兵谋反。

汉太祖刘邦亲赴前线镇压叛乱,不料被流矢所伤。

因为国事太多,箭伤一直没有痊愈,后来几十年的老朋友卢绾叛乱,刘邦气急攻心箭疮复发,眼看就不行了。

为了不让自己丈夫去见如来佛祖,吕后寻医问药,遍访名医。

可能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刘邦此时显得异常淡定。

当吕后把神医带到刘邦床前时,刘邦拒绝治疗,意味深长地对吕后说:“我就是沛县一个小亭长,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已经满足了。

即便是扁鹊在世,也不能改变天意”。

临死前刘邦召集群臣,杀了白马,把血涂在嘴上盟誓:第一、只要跟着我老刘家好好干,各位封妻荫子永享富贵;第二、异姓不得封王,没有军功不得封侯,违反者人人得而诛之。

随后告诉吕后,萧何死后曹参接替,再然后是王陵,陈平和周勃可平乱。

安排好一切,刘邦安心的走了,淡然地接受了死神的邀请。

失败的遗言——刘备刘邦心思缜密,临死前巧妙地平衡了吕后和权臣间的势力,使得大汉王朝得以绵延三百七十年。

刘备的水平可比老爷爷刘邦差了好大一截。

东吴就杀了他好兄弟关二爷,这让刘备感觉面子上非常挂不住,决心出兵讨伐东吴。

起先蜀军势如破竹,不料因一时疏忽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兵败退回白帝城后,刘备一病不起。

临终前叫来了诸葛亮说:“兄弟你才高八斗,十个曹丕都比不过你,如果阿斗扶不起来,
生活常识分享。

Removed_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Removed_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豫让:“嗟乎!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智瑶的死纯属咎由自取,但豫让却执意要为他报仇。

为了杀掉仇人赵襄子,豫让不惜毁了自己的面容,吞炭烧坏自己的喉咙,想尽了各种刺杀的方法,可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赵襄子抓住。

襄子欣赏豫让的侠义,每一次都不为难他。

最后,豫让也知道自己杀不了赵襄子,就要求襄子能够让他刺一下衣服,以表明自己为主人报仇的心意。

襄子答应了他。

豫让遂“拔剑三跃而击之”,最后仰天大叫:“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然后横剑自杀。

据说当时赵国的志士们听到豫让死的消息,皆痛哭流涕。

像豫让身上的那种重义轻利,为知己者可奋不顾身的任侠精神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豫让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而他遗言中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令后世忘恩负义者汗颜!李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谁也不能否认李斯在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中所做出的贡献,尤其在统一文字方面,他的功绩更是无人能及。

可是谁也不能否认这个满脑子只想着出人头地的家伙,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又做了数不尽的恶事。

他残害自己的同学韩非;为了保住丞相的位子,他辜负了秦始皇对他的信任,和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了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来,又为了迎合胡亥,屡屡上书附和秦二世的暴政。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被同谋赵高陷害了,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在冷森森的屠刀向着他父子而来的时候,李斯对自己的儿子说出了上面的遗言,曾经的轰轰烈烈在这一刻变得一文不值,曾经认为不值一提的生活,在这一刻又变得是那么的珍贵和遥不可及。

千年过后,读来让人慨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项羽:“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曾经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在乌江边走投无路,从横扫天下无对手,到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项羽短暂的一生演绎了一出经典的英雄悲歌。

但是这位霸王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他太过自信自己的力量,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最终身死国灭,还不自知。

中国史上最震撼人心的30个临终遗言

中国史上最震撼人心的30个临终遗言

中国史上最震撼人心的30个临终遗言纵观华夏五千年,细数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伟人或英雄的临终遗言,其中的爱与恨、喜与悲、慷慨与悲凉、遗憾与悔悟,却让人看到在这最后的契机面前,作出回答的往往是一声叹息——太多的人,纵然打动人心,他们的生命面前所横亘的,依然是一面执迷的墙。

德行高洁者的担当和骨气,与智者的心地光明,只是其中的灵光一闪。

当我们被他们面对死亡时的言语与心境所深深震撼的时候,更应抱有一份深深的思考,和体悟。

思考和体悟的对象,是人生,是生命,是所有的迷与悟。

1.伍子胥: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

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

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史记·伍子胥列传》)2.豫让:嗟乎!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卿智瑶(智伯)家臣。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

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自己成为哑巴,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却未遂,而为赵襄子所捕。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

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据说当时赵国的志士们听到豫让死的消息,皆痛哭流涕。

在中国的历史上,像豫让这样的刺客是不为正统所容的,但是他们身上的那种重义轻利,为知己者可奋不顾身的任侠精神却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豫让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他“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令后世忘恩负义者汗颜!(《史记·刺客列传·豫让》)3.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古人有名的临终遗言,看看哪一句最令人感慨

古人有名的临终遗言,看看哪一句最令人感慨

古人有名的临终遗言,看看哪一句最令人感慨古人并非不惜命,然而相对受过生命教育的现代人来说,对待不期而至的死亡似乎更加淡定,往往能留下一些发自内心的话语。

作为一生的最后交待,自然意义不同寻常。

一些有名的临终遗言,短短的只字片语,准确了表达死者当时的心境,读来意犹未尽,感慨万千。

(一)决绝之言——嵇康: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相貌不凡,才华横溢,崇尚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是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的骨干和精神领袖,拥有众多的支持者。

嵇康身处于曹魏末年,司马氏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凌驾于皇帝之上。

眼见以晋代魏代的趋势不可逆转,嵇康难以接受,却又无力改变,只好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以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和同为竹林骨干的阮籍相比,嵇康的这种态度过于明显和激烈,也让当权的司马昭越来越不满。

司马昭的红人钟会本想结交嵇康,却受到嵇康的冷遇,因此心中怀恨,便抓住嵇康被卷入好友吕安家事官司的机会,构陷嵇康曾参与毌丘俭的反叛。

司马昭考虑嵇康终究不能为己所用,而在当时的影响力又很大,终于下定决心处死嵇康。

嵇康对这一结果应该早有心理准备,事发前就以书信的形式公开和山涛绝交,却又私下托孤于山涛,保护朋友又保全亲人,考虑得比较周全。

临刑前嵇康请人取琴来弹奏一曲,叹息道:以前袁孝尼向我请求学这首广陵散,但我没有教他,“广陵散于今绝矣”。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嵇康没有任何畏惧和慌乱,非常从容淡定,死得很有尊严,甚至让人觉得这本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句话,道出了嵇康唯一的遗憾,更说明嵇康已经没有其他牵挂,心里非常决绝。

(二)愤怒之言——檀道济:乃坏汝万里长城!檀道济是南朝刘宋名将,跟随宋武帝刘裕征战多年,立有大功。

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后,认为檀道济能征善战,已形成了自己的班底,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便起了猜忌之心。

有几年刘义隆久病不愈,担心自己死后无人能制约檀道济,终于决意杀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436年),刘义隆以自己病危为由,召回已在还镇路上的檀道济,借机将其收捕。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

震撼人心临终遗言

史上最震撼人心临终遗言,至今读起仍振聋发聩本文由读史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人之将死,其言也真,有时候还会带点幽默。

想读更多此类好文章请加微信:mr6281奇妙的是,临终遗言经常还能与一个人的职业、地位、性格联系起来,充满个性和智慧。

以下是20位名人的临终遗言。

人这一生从告别了童年开始就学会了一次又一次地用谎话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直到有一天大限将到,那曾经处心积虑所获得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不值一提时,人们才往往会看破人世,才会不加掩饰地说出心中的真实。

从古到今,无数的古人在弥留之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话语,那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体悟!大彻大悟类:1.王阳明(1472—1529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阳明年谱》)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阳明年谱》记载了王阳明临终时的情形。

当时他召弟子周积进来,过了很久,才睁开眼睛看着他说:“我走了!”周积眼泪落了下来,问:“有什么话留下来吗?”王阳明微微笑道:“此心光明,还用说什么?”片刻后,溘然长逝。

2.苏轼(1037—1101年)西方不无,着力即差。

(《东坡纪年录》)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大师苏轼在常州病逝。

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

”(端明学士应该不要忘记西方啊)苏轼喃喃回应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西方世界不是没有,但却是不能使力的)。

好友钱济明也凑近他的耳朵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

”(先生一生都在践行于此,此时更应该使力)苏轼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

”(使力就全错了)佛家讲不执、随缘。

大半生向佛的东坡居士,用生命中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终极领悟。

最后的遗言

最后的遗言

• 何秀玲嫌白色的T恤 显胖。在她要求下, 警方给她换上了黑色 的衣服 。 • 不然看出狱警和她相 处得很好。
• 这是何秀玲的“最后 的晚餐”。 • 她强装着笑容……
• 第二天清早,临刑前 她正往指甲上图红指 甲油。 • 显然,旁边的女狱警 眼眶红得都湿润了。 • 试问,这种人到底还 有什么社会危险性, 法律为什么一定要剥 夺她的生命?
可惜,像何秀玲这样的犯人还 很多……
他们犯罪的动机、方式各异。
• 但一样的是,
• 他们都再也没有改过从来的机会 了……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众所周知的 案例:
• 这就是马加爵杀人案件。 • 一般人都认为,小马无 非是个神经有问题、心 理畸形的大学生而已, 被判死刑也是罪有应得。
历史上经典的遗言
• 早晨7时,何秀玲眼 见大限已到,不禁泪 流满面。 • 也许此时,大家应该 和我有同样的心情, 为什么不能给他一次 悔过自新的机会?
• 她走向了刑场…… • 死刑就是这样,从根 本上断绝了犯人再犯 的可能性,也剥夺了 犯人改过的机会。就 像邱教授讲的,我认 为这不是正当的,也 不应是我们的刑法所 追求的正义!!
古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 将亡,其鸣也哀。
1.既生渝,何生亮?
2.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Hale Waihona Puke 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9.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8、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经典吧)
这位伟人的名字使任何其他的话都显 得多余——马基雅维里的墓志铭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九句遗言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九句遗言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九句遗言作者:观博海来源:《课外阅读》2009年第05期从古到今,无数的古人在弥留之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话语,那是他们生命的体悟!豫让:“嗟乎!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博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博,则魂魄不愧矣!”在中国历史上,豫让身上的重义轻利的仁侠精神永远都受到人们的敬仰,他遗言中“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让后世忘恩负义者汗颜!李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谁也不能否认李斯在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中所做出的贡献,同样,谁也不能掩盖他为了荣华富贵做出的无数恶事。

在冷森森的屠刀袭来之时,李斯对自己的儿子说出了上面的遗言。

千年过后,让人慨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戎马一生的刘玄德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面对着三国鼎立,唯蜀最弱的局面,他只得把恢复汉室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而他不会想到他的这句遗言在后世被用来教导了无数的孩子!宗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过河!过河!过河!”南宋小朝廷一味地投降退让,让宗泽的北伐大业最终变成了泡影。

在弥留之际,宗泽随口吟唱出了杜甫的名句,他用尽所有的力气发出最后的声音:“过河!过河!过河!”宗老将军高呼的三声“过河”激励着岳飞、韩世忠等人与金人殊死战斗,最终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目,家祭无忘告乃翁!”86岁的陆游最终没有看到恢复中原之日,即使是到了风烛残年,他仍然为收复旧山河而奔走呼号。

从此他的声音就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每到民族危亡之时,都回响在为国赴死的仁人志士耳边!文天祥:“孔日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已经不单单是在为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尽忠,而是用他的死向世人展示中国士人的最高境界。

他的遗言道尽了一个读书人读书的终极目的和人生的最终追求,连同他的《正气歌》和《过零丁洋》两篇诗作一起,都是永垂不朽的宣言书!袁崇焕:“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令人大彻大悟的孔子临终遗言

令人大彻大悟的孔子临终遗言

御民者,缚其魂为上,囚其身为不得已,毁其体则下之。授男子以权羁女子,君劳半也。授父以权辖子,君劳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
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闻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
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则民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我给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悟出来的,但你们必须记住:只有行动才能事业昌盛,只是空谈便一事无成。把一个想法真正地付诸实施了,胜过把一百个想法写在竹子上。今后那些有作为的君王,肯定会按照我的办法管老百姓,并且为我修庙塑像,把我当作老百姓顶礼模拜的精神偶像。然而,他们并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说教,不过是借我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王位罢了。
你们跟我学的那些东西,都是些为了巩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着是歌颂君王的学说。但君王听不进道理,美妙的音乐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麻雀喜鹊乱叫。他们随便给了我一个司空的官来糊弄我,是对我的莫大侮辱。这样的君王不会长久。我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因为我只知道给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当主子。手中没有权利,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智慧,这一点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鲁国啊,你是我当官路上的伤心之地呀。你们可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当不成国王,也要当侯,再不行也要成为大商人。当教书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饭吃,还不如江洋大盗活得滋润。
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切切。
言毕,子逝。
其实本文的语言的风格更像出自庄子。
但是,本文确实很精彩。我也懒得追究了。
转给大家一起看看吧~
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寥寥行者,或栖武者帐下,或卧奸雄侧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概言之,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智者起事皆言为民,故从者众。待业就,诺遁矣。易其巧舌令从者拥主,而民以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势。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

中国历史上十大绝命诗词

中国历史上十大绝命诗词

中国历史上十大绝命诗词绝命诗,是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内心的呐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义士在临终前夕都曾发出永叹,成了后世的绝命诗章。

梦回千年前,看风流人物,一起探索中国历代以来最著名的十首绝命诗!何人!何时!何悲叹!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

他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助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得楚国一度出现富国强兵的局面。

后因遭楚国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领兵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交加,一生志愿不得,于是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投江前夕,屈原写下流传至今的绝命诗:王都望断几多愁,博带峨冠立水洲。

耿耿从来依北斗,营营总是赴东流。

余生报国双行泪,孤掌回天两鬓秋。

只把微躯殉国难,渔人休竞木兰舟。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字次非,战国末期卫国人,后游历燕国成为太子丹门下剑客,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

公元前227年,随着秦国灭赵国,秦国铁骑兵团直指燕国南界,燕国举国上下一片恐慌,太子丹震惧,荆轲为报太子丹知遇之恩,决定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明知不可为之,却偏偏逆天而行,为了不让燕国遭受灭国之灾,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只身前往秦国,易水饯别之际,记于《易水歌》中,荆轲所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被誉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秦朝末年,暴君当政,百姓民不聊生,人人得而诛之。

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兵揭竿而起,推翻暴秦,自封为西楚霸王。

而后,仗势分天下,册封十八路诸侯。

乱世之中,尔虞我诈,诸侯之间互相吞并厮杀。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人经典遗言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人经典遗言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人经典遗言下文为中国历史上十大经典遗言,虽然这些遗言只有短短几个字或几句话,但多少年来,它们却打动过无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或遗憾,或无奈,或不甘,或豪迈。

下面我们不防来看看其魅力所在!1、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

之后几经展转灭的大大小小数个诸侯。

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

果然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时,兴奋之余孙刘联盟节立灭曹,但是终归在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

可怜的周瑜还不知道…想要一举占据曹操的荆州势力,但却被聪明的诸葛亮抢了先。

尽管他妄图强攻但是还是被赵云的部队射回,而且他也中了箭,周瑜总是不甘心,几次追要荆州总是无功而反,孙权爱惜周瑜让鲁肃替他去要荆州但仍是无功而反。

情急下周瑜想到了美人计,但是反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其陪了夫人又折兵。

当周瑜再次与刘备方面谈判时,刘备以取下西川为约再度粉碎了周瑜的思想。

终于,他要和刘备翻脸了。

他想借假道伐蜀之计,灭了刘备。

但是这个计谋还是逃不过诸葛亮的眼睛,终于周瑜又失败了!但是聪明的诸葛亮却认为还是不够,因为他要去掉这个劲敌,于是乎诸葛亮又落井下石的在信中讥讽周瑜。

终于,随着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周瑜去了!以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来历。

当然在现在他的寓意已经引申为叹息一山还比一山高的意思了。

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君子所不齿。

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

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不好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试想,如果他能正确的以一颗谦虚诚挚的心去接纳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岂不多了一段佳话?2、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译: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史上最震撼人心临终遗言,至今读起仍振聋发聩

史上最震撼人心临终遗言,至今读起仍振聋发聩

史上最震撼人心临终遗言,至今读起仍振聋发聩人之将死,其言也真,有时候还会带点幽默。

奇妙的是,临终遗言经常还能与一个人的职业、地位、性格联系起来,充满个性和智慧。

人这一生从告别了童年开始就学会了一次又一次地用谎话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直到有一天大限将到,那曾经处心积虑所获得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不值一提时,人们才往往会看破人世,才会不加掩饰地说出心中的真实。

从古到今,无数的古人在弥留之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话语,那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体悟!以下是13位名人的临终遗言。

大彻大悟类:1.王阳明(1472—1529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阳明年谱》)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阳明年谱》记载了王阳明临终时的情形。

当时他召弟子周积进来,过了很久,才睁开眼睛看着他说:“我走了!”周积眼泪落了下来,问:“有什么话留下来吗?”王阳明微微笑道:“此心光明,还用说什么?”片刻后,溘然长逝。

2.苏轼(1037—1101年)西方不无,着力即差。

(《东坡纪年录》)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文化大师苏轼在常州病逝。

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

”(端明学士应该不要忘记西方啊)苏轼喃喃回应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西方世界不是没有,但却是不能使力的)。

好友钱济明也凑近他的耳朵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

”(先生一生都在践行于此,此时更应该使力)苏轼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

”(使力就全错了)佛家讲不执、随缘。

大半生向佛的东坡居士,用生命中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终极领悟。

3.弘一法师(1880—1942年)悲欣交集。

中国历史上震撼人心的54句临终遗言

中国历史上震撼人心的54句临终遗言

中国历史上震撼⼈⼼的54句临终遗⾔ 多少豪杰之⼠,如今安在哉?⽣前⼜有多少未竟之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之将死,其⾔也善。

”⽣命终结之时,有⼈顿悟,有⼈依然执着。

伍⼦胥(前559—前484) 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史记·伍⼦胥列传》) 伍⼦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最后因夫差听信谗⾔,被迫⾃杀。

伍⼦胥⾃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豫让(春秋)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史记·刺客列传·豫让》) 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智伯家⾂。

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

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漆涂⾝,吞炭使⾃⼰成为哑巴,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却未遂,⽽为赵襄⼦所捕。

豫让知道⽣还⽆望,⽆法完成刺杀赵襄⼦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把⾐服脱下⼀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

赵襄⼦满⾜了他这个要求,派⼈拿着⾃⼰的⾐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杀。

⽩起(?—前257) 我何罪于天⽽⾄此哉?……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万⼈,我诈⽽尽坑之,是⾜以死。

(《史记·⽩起王翦列传》) 荆轲(?—前227) 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还!(《史记·荆轲列传》) 李斯(约前284—前208) 吾欲与若复牵黄⽝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 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合谋,迫令长⼦扶苏⾃杀,⽴少⼦胡亥为⼆世皇帝。

后为赵⾼所忌,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临刑前李斯看到⾃⼰最⼼爱的的幼⼦也在待斩⾏列内,忽然悲从⼼来,怆然⽈:“我真想能像你⼉时那样,⽗⼦俩牵着爱⽝阿黄,带着猎鹰,出上蔡城东门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听者⽆不落泪。

项⽻(前232―前202) ⼒拔⼭兮⽓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绝命词《垓下歌》) 韩信(约前231-前196) 吾悔不⽤蒯通之计,乃为⼉⼥⼦所诈,岂⾮天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被吕后所杀,临斩时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三分天下⽽王之。

陆游临死前说的三句话

陆游临死前说的三句话

陆游临死前说的三句话
陆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诗人,他在临死前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被世人传颂了几百年,被认为是对生命的一种精神追求。

第一句话是:“人生不过如此,何必苛求”。

陆游在临死前,他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和他人,要懂得接受,不要拘泥于物质享受,要学会放下,活出自我。

第二句话是:“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尘世所惑”。

陆游在临死前,他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和
他人,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的影响,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尘世的诱惑所迷失。

第三句话是:“若无其事,安然度日”。

陆游在临死前,他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和他人,要
学会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要把每一天当成一个宝贵的礼物,安然度日。

陆游临死前说的这三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让他们懂得接受,坚定信念,学会放松,安然度日,追求自我的精神,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和勇气。

史书上总有那么一句让你热泪盈眶的临终遗言

史书上总有那么一句让你热泪盈眶的临终遗言

史书上总有那么⼀句让你热泪盈眶的临终遗⾔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上⽂节选⾃⽂天祥所著的《正⽓歌》。

每每翻读此⽂,⼩编⼼中总有⼀股怅然之⽓,吞吐皆不是,有悲也难⾔。

正⽓歌华夏从古⾄今五千载,出尽英雄。

有些⼈的临终遗⾔,透着⼀股⼤透彻、⼤遗憾、⼤坚强,总有那么⼀句话会让你泪眼盈眶,感慨不已。

⽩起:我何罪于天⽽⾄此哉?.....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万⼈,我诈⽽尽坑之,是⾜以死。

(史记⽩起王翦列传)⽩起坑杀赵降卒数⼗万,因此不愿领兵再战赵国,但是秦昭襄王因为连战连败,迁怒于⽩起,强令其带病出征。

在杜邮的时候赐剑给⽩起,意在让其⾃刎。

⽩起临死不忘⾃⼰坑杀赵卒,悔过之意昭然,临终之⾔也让这位“杀神”的⼈格更加完美。

李斯:吾欲与若复牵黄⽝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李斯可堪千古第⼀相,为华夏⽂化⼀统做出了巨⼤的贡献。

奈何最后与虎谋⽪,为赵⾼所忌,满门被斩。

临死的李斯看着⼼爱的幼⼦,由然⽽发的这句话让⽆数⼈⼼酸。

扶苏:⽗⽽赐⼦死,尚安复请!(史记李斯列传)扶苏秦国最⼤的遗憾⽆⾮就剩太⼦扶苏之死,胡亥继⼆世,使得本⾝极不稳定的江⼭更加摇摇欲坠。

⽽扶苏的性格使然,注定其在政治⽃争中只能是⼀个失败者。

韩信:吾悔不⽤蒯通之计,乃为⼉⼥⼦所诈,岂⾮天哉!(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韩信之⽤兵千古称奇,最后落得死于⼥⼈之⼿,也是可悲可叹。

曹操:诸舍中⽆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

吾馀⾐裳,可别为⼀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节选⾃曹操遗令)曹操枭雄给⼈的⼀⾯都是既霸⽓⼜阴险的。

同⼀时代的孙策、刘备、太史慈等⼈的遗⾔⽆不都是嘱咐国家⼤事或者感叹⼤志不成。

唯独曹操⼀⼈,官职丞相、魏王,不再迈出⼀步,⼀⽣终于汉室,死时还不忘后宫遗孀⽣活点滴,让⼈⼤跌眼镜之余也感慨枭雄也是有⾎有⾁。

历史上临终前说的话

历史上临终前说的话

历史上临终前说的话
贾谊:
“中国出神入化,天下物事皆空;故去留无意处,一切随缘自然。


屈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韩信: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老子: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林则徐:
“立身正义、主持大义,此乃人生之本,不容变动!”
张三丰:
“世间所有的功名志和爱情都是无用的浮云,唯有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苏轼: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人家空
樽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李世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芈月,既道求神仙,穷理尽性情。

只愿苍生明
有灵,众公瑞气皆可成。


赵匡胤:
“勤而行之,则不患;不若闲而求之,则困穷;不若恣情而争之,则
困乱。


戚继光:
“忠义廉正,礼义信守,以至终其年。


朱元璋:
“帝王宜以身许国安,岂弃天命,偏安私欲?”。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六句遗言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六句遗言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六句遗言
丁冬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豫让:“嗟乎!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智瑶的死纯属咎由自取.但豫让却执意要为他报仇。

为了杀掉仇人赵襄子,豫让不惜毁了自己的面容,吞炭烧坏自己的喉咙,想尽了各种刺杀的方法,可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赵襄子抓住。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丁冬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和最动人的情歌
2.中国历史上十大经典遗言
3.谈中国历史上都城最典型的\"主辅摇摆期\"\r——隋唐都城长安(大兴)与洛阳主辅关系转换问题研究
4.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5.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文化精神孪生兄弟——对苏辙研究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国元帅们的临终遗言

开国元帅们的临终遗言

开国元帅们的临终遗言
君鲍
【期刊名称】《老同志之友》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逝世):"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贺龙(1969年6月9日逝世):"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陈毅(1972年1月6日逝世):"一直向
【总页数】1页(P12-12)
【作者】君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开国元帅的临终遗言 [J],
2.开国元帅们的临终遗言 [J], 周末
3.开国元帅们的临终遗言 [J], 无
4.倾听富豪们的临终遗言 [J],
5.王阳明"临终遗言"献疑与辨证——兼论《阳明先生年谱》嘉靖本与全书本的差异[J], 邓国元;王大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上最悲壮的六句遗言,前五句让人落泪,最后一句却被逗笑了

史上最悲壮的六句遗言,前五句让人落泪,最后一句却被逗笑了

史上最悲壮的六句遗言,前五句让人落泪,最后一句却被逗笑了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壮志未酬的英雄人物曾因为种种原因离世,离世之前他们留下了遗憾,也留下了悲情壮语,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最悲壮的六句遗言,看看哪句触动了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是一件很悲壮的事情,后人永远记住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

秦国灭掉赵国后,燕国惶恐不安,毫无应对秦国的对策,于是燕国太子丹和大臣们决定铤而走险,刺杀秦王,而承担这一使命的就是荆轲。

荆轲知道自己这一去要么成仁,要么身死,这是一场赌博,赢的可能性微乎其乎,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踏上了去秦国的路。

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临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一离别诗句成为了荆轲最后的遗言壮语。

荆轲最终刺杀秦王失败,被杀了,真正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一生心怀天下,有一统天下的宏图伟志,他的一生最信任的就是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诸葛亮,愿望还没有达成,梦想还没有实现,刘备的身子却撑不住了,临死前他把事业托付给了诸葛亮,也等于是把梦想寄托在了诸葛亮身上,这是他对诸葛亮的信任,也是他最大的无奈。

天下大乱,尔等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位,我一时英雄,何不可做帝王?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他消灭了入侵中国的异族,对乱华五胡之一造成灭绝性打击,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后来在与前燕交战的过程中,突围不成,被燕国皇帝俘虏,当时燕国皇帝想要招降冉闵,但是没想到冉闵却誓死不降,并说出了上述一番话。

冉闵以一己之力救汉民于水火,誓死不降,是值得我们祭奠的大英雄,被后人追谥为武悼天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震撼人心的54句临终遗言多少豪杰之士,如今安在哉?生前又有多少未竟之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生命终结之时,有人顿悟,有人依然执着。

伍子胥(前559—前484)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最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被迫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豫让(春秋)吾可以下报智伯矣!(《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智伯家臣。

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

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自己成为哑巴,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却未遂,而为赵襄子所捕。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

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白起(?—前257)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荆轲(?—前22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荆轲列传》)李斯(约前284—前208)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合谋,迫令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临刑前李斯看到自己最心爱的的幼子也在待斩行列内,忽然悲从心来,怆然曰:”我真想能像你儿时那样,父子俩牵着爱犬阿黄,带着猎鹰,出上蔡城东门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听者无不落泪。

项羽(前232―前202)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绝命词《垓下歌》)韩信(约前231-前196)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被吕后所杀,临斩时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三分天下而王之。

李广(?-前119)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西汉时名将。

曾让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刘备(161-223)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国志·诸葛亮传》)孔融7岁的女儿(201—208)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后汉书·孔融传》)孔融被曹操所杀时,女儿年七岁,儿子年九岁,因都幼弱得以保全。

两个孩子下棋,父亲孔融被捕也不为之动。

有人问,女儿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而卵不破的呢?”寄养的人家给他们肉汁,儿子喝了,女儿呵斥道:“遭遇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号哭而停止。

有人对曹操说了这件事,于是决定都杀掉。

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儿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灵魂,得以见到父母,这不正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于是引颈受刑,面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

嵇康(224-263,一作223—262)《广陵散》于今绝矣!(《晋书·嵇康传》)嵇康因与司马氏政权的不合作态度被杀,年仅39岁。

临刑之前,嵇康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的是《广陵散》。

弹奏完毕,说完这句话,从容赴死。

冉闵(?-352)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

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晋书·冉闵传》)冉闵,五胡十六国时冉魏政权建立者,生于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汉族儿女在胡人的屠刀下几乎亡国灭种,冉闵以著名的“杀胡令”几乎屠灭多支胡族,成为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既受到民族英雄的尊崇,也背负着屠夫的骂名。

最后一战中,冉闵骑马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终被重重包围而被擒。

鲜卑头领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称天子?”冉闵回答了上面这句话,被斩于遏陉山。

檀道济(?—436)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宋书.檀道济列传》)檀道济,南朝宋名将,“三十六计”作者,被忌而杀之。

临刑前,檀道济投帽于地,愤怒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消息传到宿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军队抵长江。

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苏轼(1037—1101)西方不无,着力即差。

(《东坡纪年录》)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常州病逝。

弥留之际,好友维琳方丈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

”(端明学士应该不要忘记西方啊)苏轼喃喃回应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西方世界不是没有,但却是不能使力的)。

好友钱济明也凑近他的耳朵说:“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着力。

”(先生一生都在践行于此,此时更应该使力)苏轼说了人生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

”(使力就全错了)宗泽(1060—112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过河!过河!过河!(《宋史·宗泽传》)宗泽,南宋名将。

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

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而卒。

1128年7月29日,刮风下雨,天色阴暗,宗泽在弥留之际,没一句话谈及家事,念念不忘北伐,最后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怀着悲愤的心情溘然与世长辞,时年70岁。

陆游(1125—121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剑南诗稿》)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文天祥(1236—1283)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就义后,他的妻子收拾他的尸体,在衣服中找到了遗书。

方孝孺(1357—1402)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明史·方孝孺传》)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被杀,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王阳明(1472—1529)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阳明年谱》)《阳明年谱》记载了王阳明临终时的情形。

当时他召弟子周积进来,过了很久,才睁开眼睛看着他说:“我走了!”周积眼泪落了下来,问:“有什么话留下来吗?”王阳明微微笑道:“此心光明,还用说什么?”片刻后,溘然长逝。

杨涟(1572—1625)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杨涟血书》)杨涟,明末著名谏臣。

因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入狱。

杨涟在狱中,曾先后遭受“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加害手段,未身亡。

1625年8月28日,被以一枚大铁钉钉入头部而死。

临死前,杨涟咬破手指曾写下血书一封,写完仰天大笑。

崇祯(1611—1644)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谅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明史·崇祯本纪》)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身亡。

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写下了上面这段最后的话。

叶赫那拉·布扬古(?-1619)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崇陵传信录》)叶赫那拉·布扬古,末代叶赫贝勒。

1619年,努尔哈赤进兵叶赫。

布扬古与其弟遣使请降,并请立誓不杀。

然而,布扬古还是遭缢杀。

临终时,布扬古发以上毒誓。

而清朝爱新觉罗氏最终确实亡于叶赫那拉氏之手——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最终签署清帝退位条约的隆裕皇太后,也姓叶赫那拉。

金圣叹(1608—1661)好。

疼。

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为人狂傲有奇气,文笔幽默,幽默了一辈子,至死不止。

他最后因“哭庙案”被斩,据说临刑之时,刀起头落,从他的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一书“好”字,一书“疼”字。

曾国藩(1811—1872)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

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诫子书》)意为:做事不独断,时刻自省,则心安;外表持重,内心沉着,则身体强健;不断追求仁义,则身心愉悦;思想诚实,待人真诚,则神清气爽。

左宗棠(1812—1885)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生平,不能瞑目。

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面对气势汹汹的法国侵略者,左宗棠“决计议战,最终病逝于福州前线”,临终口授以上遗言。

纵观左宗棠一生,最大特点就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饱受欺凌的时代,仍能“锋颖凛凛向敌”。

正如有人在一首挽诗中所赞扬: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李鸿章(1823—1901)可恨毓贤把国家害到如此地步!皇上和太后不肯回来啊!1901年9月27日,李鸿章于北京贤良寺去世,享年78岁,临死前说了以上最后两句话。

毓贤是清末著名的酷吏和极端仇教排外分子,清廷和八国联军议和时,毓贤被指为罪魁祸首,先被革职发配,后在发配途中斩于兰州。

张之洞(1837—1909)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袁世凯(1859—1916)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在重大打击及交煎下,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病故。

袁世凯谢世之日,书案上有他亲笔书写的这句话。

谭嗣同(1865—189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4岁。

刑场上他高呼这句话,闻者莫不痛惜落泪。

鲁迅(1881—1936)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杂文《死》)弘一法师(1880—1942)悲欣交集。

(《弘一大师年表》)年表记载:“八月廿八日下午,自写遗嘱三纸。

”“九月初一日,书‘悲欣交集’四字,与侍者妙莲,是为最后之绝笔。

”王国维(1877—1927)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王国维遗书)王国维,民国时期“清华四大导师”之首,国学大师。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出办公室,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

吸完一根烟,跃身头朝下扎入水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陈寅恪说:“为文化所化之愈深,愈感文化衰落之苦痛。

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张自忠(1891—1940)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