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与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
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人面临挑战和难题。
这些挑战和难题可能来自于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
要想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难题,就需要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几个创设问题情境的例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例子1:如何减少塑料垃圾?塑料垃圾是现代社会中一大问题,它的存在严重污染环境,影响野生动物和海洋生态系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如果你是一个塑料制品生产商,你会如何减少你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你可以考虑重新设计产品,使用可回收材料,提高材料回收率等方法。
这个情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垃圾。
例子2: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时间管理是许多人都面临的问题。
有些人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有些人则总是拖延时间。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经理,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你会如何管理你的时间?你可以设计一个详细的计划,合理分配时间,调整优先级等方法。
这个情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
例子3:如何促进家庭沟通?家庭沟通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但有时候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忙碌的工作、亲情关系的矛盾等。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如果你是一家人的家长,你需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你会如何做?你可以增加时间交流,理解家庭成员的心理需求,摒弃不和谐的言行等方法。
这个情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思考如何促进家庭沟通。
总结: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想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创设问题情境的若干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的若干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1. 情境化学习情境化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和体验知识。
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和应用知识。
比如在教学生物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生物采样、观察和记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感受生命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 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指通过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跨学科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比如在教学社会科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来感受社会问题、理解社会规律,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 情境化评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化评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化评价是指通过具体的情境任务和问题情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并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
比如在数学学科中,可以设置实际的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价格、比较优惠等问题来实际运用数学知识,从而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虚拟情境虚拟情境是指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模拟出真实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虚拟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进行学习和实践。
比如在教学地理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地理考察和实际行动,从而感知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1. 引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帮助我们通过设定问题情境,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并从中获取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实践,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2. 什么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所设定的一种特定的环境和背景。
它包含了问题的相关细节、影响因素、相关人员和相关资源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路径。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问题,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3. 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深入了解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例如,在解决一个销售额下滑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问题情境,包含销售数据、市场竞争情况、产品质量等因素,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到销售下滑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2 提供问题解决方案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帮助我们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通过设定问题情境,我们可以将问题与相关的资源和人员联系起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指导。
例如,在解决一个软件bug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问题情境,包含程序代码、测试数据等,这样有助于开发人员更快地找到并修复问题。
3.3 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我们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设定问题情境,我们可以更迅速地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和可能的解决路径,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例如,一家企业在市场份额下降时,通过设定一个问题情境,包含竞争对手的销售数据、市场趋势等信息,可以更准确地找到提高市场份额的有效方法。
4.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4.1 收集信息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如数据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
收集的信息应包括问题的背景、相关数据、影响因素等,以全面反映问题的实际情况。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可设置各类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能力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设置各类教学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运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规律设计有层次、有重点的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案例:在讲授“过三点的圆”时,先介绍一个学生的母亲自豪地夸奖自己的孩子活学活用的故事来激发情感——原来是该生家中柜子上的圆形玻璃镜不小心被碰碎了,这个学生仅仅找一块带有边缘的碎块到镜店就配了一块合适的镜子。
然后把问题逐步展开:学生发现将此转化为数学问题是确定圆的问题,通过复习确定直线的办法,类比探究“几点”确定圆。
于是在故事中提到的碎镜块的边缘上取一点a,作圆经过它很容易,只在以a点以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该点与点a的距离为半径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圆有无数多个,显然达不到复制镜子的目的。
同样在碎镜块边缘上取两点呢?取三点呢?学生积极参与,轻松愉快地找到了答案。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借助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细节和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问题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创造力,观察分析能力,团队合作,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动力,教学运用,提高专业水平1. 引言1.1 介绍文章的背景意义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学科,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2 阐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们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更能提升其竞争力和适应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不断挑战自我,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术学科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感受,从而提升其美术素养。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问题情境可以是一个实际案例、一个假设场景或者一个矛盾现象等。
二、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讨论、协作,共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引导思维方法:教授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等,让他们了解如何分析问题、推理和归纳结论,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供资源和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探究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六、反馈与反思: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同时鼓励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植物生长的问题情境创设
情境:在一堂关于植物生长的课上,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盆盛开着的鲜花,让学生观察花朵的结构,并且问:“为什么花儿的颜色会如此美丽?是因为什么原因?”学生不断提出各种猜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探讨,最终引出了颜色素的概念。
情境: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小动物的食物,如草、肉、水果等,并且问:“你们观察到了不同的动物都吃些什么吗?为什么它们会选择吃这些食物?”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观察,尝试自行挖掘动物饮食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情境:老师为学生准备了水、冰块和蒸汽,并且问:“我们平常见到的水可能会变成哪些状态?它们与水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认识到水的状态可以是液体、固体和气体,从而探讨水分子间的关系。
情境:老师为学生讲解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并且问:“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照角度的改变,来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同时也可以接触到太阳光线对地球的影响。
情境:老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夜晚看不到光?”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可以逐渐了解到光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同时也能明白光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
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更容易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需要具备更加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从问题情境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来进行探讨。
一、问题情境的概念问题情境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特定环境,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促使他们进行自主、主动地学习。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思考、探索,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能够使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实际运用。
三、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1. 设计富有挑战的问题。
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应该是富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2. 营造多样性的情境。
问题情境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是实际问题、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感性认识。
3.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资料、实物等,以便他们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情境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放松、舒适,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5.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辅助。
在问题情境中,老师需要适时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辅助,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6. 注重学生的反馈与评价。
老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使他们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自主解决的三大环节[提出(发现)问题、解决(分析)问题、运用问题]
问题自主解决的三大环节[提出(发现)问题、解决(分析)问题、运用问题]“问题自主解决”是从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积极自主能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
其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数学地观察。
数学地思维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就紧紧扣住提出(发现)问题、解决(分析)问题、运用问题,这三大环节进行认真地分析。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自主解决”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11 创设最佳情境,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2 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仅靠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提不出关键性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促使他们自主创新学习。
(1)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找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在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在知识的“怎么样”、“为什么”以及在知识的“脉络”、“体系”上去寻找,发现问题。
(2)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趣闻法、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法、联系实际法等。
2交流合作,让学生自主地、创造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自主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之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之原则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
因此,“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师准备和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着力点,那么创设问题情境需遵循哪些原则呢?一、启发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教学中,我们先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2)硝酸分解的哪一种产物能与铜反应?(3)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4)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可能起到了哪些作用?对学生做了这些引导后,又引导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而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并书写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在教学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问题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展示性原则学生是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学会思维的,由于教学内容、教材知识蕴含的思维方法都有丰富的背景材料,而思维活动本身又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发现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
比如,在讲“盐类水解”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盐溶液并非都显中性。
为帮助学生释疑,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链”:(1)实验中所用的盐其组成中既无H+,又无OH-,为什么溶于水后却呈现一定的酸碱性?(2)盐溶液呈现的酸碱性与组成的离子之间有何关系?(3)在上述的各种盐溶液中,存在哪些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离子?它们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通过对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了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适度性原则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他们在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时,通过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他们锻炼和培养这一技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现实生活应用创设现实生活应用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问题解决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或模拟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中,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际的购物场景,要求学生计算实际购物清单的总价和找零等。
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解决方案。
二、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另一种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设计具体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他们需要收集信息、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假设。
例如,在生物学课程中,学生可以组成研究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例如动物迁徙。
他们需要收集关于动物迁徙的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回答问题。
这样的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创设情境的一种互动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热情。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让他们思考个人的决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解决历史中的问题。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竞赛挑战通过参加竞赛挑战,学生可以在紧张的竞争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可以是个人赛或团队赛,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参加科学竞赛,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一系列科学问题。
这样的竞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学习”。
教师通过有效地设置问题,将教学各环节连接起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
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
所以教学中教师如何点拨学生,用什么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实践证明,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精心创设情境,从设置的情景中启发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对整个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设置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基于自身的经验基础来建构新知的。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地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有用性。
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中去。
2.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
小学生个个都是故事迷,把计算教学的知识块有机地融入故事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乘加、乘减时,充分的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制作教具(画画——4株玉米,每株3个,其中有一个可摘除。
)通过提问题、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秋天到了,庄稼成熟了,小朋友们,你们想都有哪些庄稼可以丰收了?”以提问激起他们的兴趣,接着出示教具“看!黄澄澄的玉米多好看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玉米有几株,每株有几个。
“玉米长得真好,老师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真想吃!有只小熊忍不住了,它趁小朋友们不注意偷偷摘了一个(演示摘玉米),现在有几个玉米?(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教师注意引导多种方法解决,有加、有减、有乘)。
3.创设有效的竞争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的四个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的四个原则
1. 问题情境需要与目标一致。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确保问题情境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成的目标相关,能够有效地引导参与者思考和讨论。
2. 问题情境要具有激发参与者兴趣的特点。
为了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情境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新奇性,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3. 问题情境要考虑参与者的背景和认知水平。
不同的参与者可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因此问题情境的设定应尽量符合参与者的理解和认知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4. 问题情境应该能够引发思考和讨论。
问题情境的设定应该能够激发参与者进行思考和讨论,并且有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或观点。
这样可以促进参与者的思维活动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探索。
创设问题情境 开拓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下面是一些例子,说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来开拓学生思维。
例子一:数学情境
“小明和他的哥哥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他们手里拿了一堆水果。
小明数了数,发现他
们共有8个苹果和6个橘子。
他问哥哥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哥哥说要你算出来。
请问他们
手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求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小明在花园里看到一只蚯蚓,他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蚯蚓身体能像橡皮筋一样拉长、缩短。
老师告诉他,蚯蚓的身体里一条条有力的肌肉,可以收缩和伸长。
可是,如果他把
一块肌肉放在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大王召集了一群勇士去征战,许多人都加入了队伍,但有一个人说:“我不去!我
是个和平主义者,不喜欢打仗。
”大王很生气,他要想办法让这个人服从,你觉得他会怎
么做?”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同时培养学生的审视
能力和判断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
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
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
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如下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
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3.创设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引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情境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创设情境是一种基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应用知识、技能和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和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供真实、有趣的情境,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促进跨学科综合应用:情境教学可以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习的转化和迁移: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促进学习的转化和迁移。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步骤创设情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和实际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然后选择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标。
2. 提供情境材料: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案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供情境材料,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情境和问题。
3. 引导学生分析情境和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情境和问题进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4. 提供支持和引导: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让学生逐步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5. 组织讨论和合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 提供反馈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解决问题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的意思
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的意思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是指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情境和环境,以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
该新方案情境旨在提供一个真实且具体的背景,以激发人们的创意和创新思维,促使他们产生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新方案情境下,人们将被置于一个与日常生活有所区别的环境中,这有助于他们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的示例:1. 模拟真实场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出与真实场景相关的情境,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面对问题,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
例如,在团队合作的情境下,可以模拟一个需要紧急救援的自然灾害现场,让参与者在紧张的情况下合作解决问题。
2. 艺术创意:通过艺术的手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安排一场艺术展览,让参与者从艺术品中发现问题,并提供创意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境可以帮助参与者培养对美学的敏感性,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特定情境的挑战和困难。
这种情境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和需求,以便找到更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组织开会的情境下,可以让参与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如CEO、经理和员工,以模拟真实的组织动态。
4. 跨领域合作:在这种情境下,参与者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背景,他们将共同解决一个具有多重复杂性的问题。
这种情境可以帮助参与者学会跨学科思考,并应用各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情境下,可以邀请来自工程、设计、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以找到更全面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5. 虚拟现实: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情境,参与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境。
这种情境可以提供更直观和实际的体验,让参与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问题,从而找到更创新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解决教育问题的情境下,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模拟教室,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以更好地理解教育问题的复杂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的意思
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的意思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时,通过改变原有的解决方法、场景或条件,创造出全新的情境,以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解决方案可能已经被使用过多次而产生弊端或不同情境下有限制,所以需要寻找新方案情境来进行创新解决。
以下是几个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的例子:1. 传统健身房运营模式下的健身体验可能存在瓶颈,可以创设一个全新的健身情境——户外封闭式健身舱。
这个健身舱由透明材料制成,置身其中不会感到压抑,同时可见户外的美景。
为了获得更好的运动体验,舱内配有先进的训练设备和虚拟教练,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量身定制训练方案。
2. 传统婚礼布置中,新郎新娘往往需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进行拜堂和婚礼仪式,给亲友和新人带来压抑和局促的感觉。
可以创设一种全新的婚礼情境——户外水下婚礼。
在海底布置一个完整的仪式场景,如一个颜色缤纷的珊瑚礁海底教堂等。
新人需要穿着特制的水下婚纱和礼服进行仪式,亲朋好友在水面上坐着潜水艇观看。
这样的情境带来了别样的浪漫和难忘的回忆。
3. 传统的驾考培训场地通常是封闭的驾驶训练场所,学员在场内进行规定的路线练习。
可以创设一个全新的情境——在真实的公路上进行驾考培训,学员可以遇到真实的路况和其他车辆,更好地掌握驾驶技巧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此外,在学员通过的公路范围内树立相应岗亭,与其它实际驾驶状况相同,对学员进行监管,提高驾驶安全性。
以上是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新方案情境的例子,创造新方案情境可以帮助创新解决方案。
这需要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思考,挖掘问题根源,寻找不同构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与创设问题情境
过去,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当我们解决了全部问题,我们就说这是一堂优质课。
可是现在,当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学校,每一个人都没有问题了,我们的民族如何创新。
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创设新的问题行径。
有一位老师曾经提出如何将三角形的计算方法转换成问题行径。
我们的学生在球体上划三角形,学生们真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不一定真的是180度,而且随着三角形的变化,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有变化规律。
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能否将这些问题行径解决好。
提出问题:如果将长方形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他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你将来是否有兴趣去探索他?
现在讲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抽象的学生。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
大家都知道,一位名人给教授的一封信中提出:我们不妨打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的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我们应该如何考虑在不损害力气的情况下,让孩子力所
能及呢。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
事实上在国外,还是非常重视这一点,比如在英国的一所学校里,针对好动的学生,搞了一个学习角,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态度。
我们有些学校往往不允许把学生放在一边,我们以为是轻视学生。
我认为这主要是老师对在一边的学生是什么态度。
再一个尊重学生年龄的特点。
比如三岁儿子眼中的父亲,提出爸爸好伟大,什么都知道。
认识1、2,连4都会写。
但是三、四十岁的其他提出,爸爸太迂腐了。
六十岁的孩子提出,我爸爸太了不起了。
但是我们的教材并没有用到这些,比如小学教材第21课教材,《小八路》。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我们让他理解什么是小八路,孩子也许会问是否有小六、七路。
他还会问,打仗好玩吗。
再比如《王二小》,一个6、7岁的孩子,什么是扫荡,谁是敌人,我们太功利了。
6、7岁的孩子,我们想把他培养成抗日的英雄,如何可能。
我比较喜欢比较贴近孩子的,比如台湾的教材第一课,《天亮了》。
第二课《上课了》。
大家一起读书,一起写字。
象这些贴近学生,有些词语不断重现,对我们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